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34講 走向整體的世界 學案(含解析)2024屆高考一輪復習歷史(新教材浙江專用)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34講 走向整體的世界 學案(含解析)2024屆高考一輪復習歷史(新教材浙江專用)

資源簡介

第34講 走向整體的世界
時空重點
主題概覽
1.全球航路的開辟
15世紀末,隨著西歐各國的商品經濟迅速發展和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生,對金銀財富的需求以及對新市場的開拓意愿愈加強烈,西歐人開辟了海上新航線。各個大洲之間的相對孤立狀態被打破,世界開始連成一個整體。
2.全球聯系的初步建立與世界格局的演變
人口、動植物以及病原體跨區域大范圍的傳播和交流,改變了世界的人文地理格局和自然環境狀態,世界市場初步形成。西歐的殖民掠奪,促進了歐洲資本原始積累,但造成亞非美地區長期的落后。
一、新航路的開辟
1.新航路開辟的動因和條件
(1)經濟根源:14—15世紀,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生和商品經濟的發展。
(2)社會根源:《馬可·波羅行紀》在歐洲廣泛流傳。
(3)精神動力:人文主義鼓勵冒險精神;傳播基督教的狂熱。
(4)政治根源: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的積極支持。
(5)技術條件:造船和航海技術的進步,地理知識日益豐富。
(6)直接原因:奧斯曼帝國威脅東西方陸路貿易通道的安全,商品因加價而奇貴。
思維點撥 新航路開辟的原因
15世紀,歐洲社會矛盾尖銳,資產階級、封建王朝、天主教會、貧困市民等斗爭激烈,但在開辟新航路問題上,卻意見一致。因此,新航路的開辟是各種社會勢力出于各種不同目的而共同推動的產物。
2.主要航線的開辟
時間 航海家 支持國家 方向 開辟的新航線
1487年 迪亞士 葡萄牙 從歐洲向東 抵達非洲東海岸
1497—1498年 達·伽馬 葡萄牙 從歐洲向東 繞過好望角到達印度
1492年 哥倫布 西班牙 從歐洲向西 開辟了通往美洲的新航路
1519—1522年 麥哲倫船隊 西班牙 從歐洲向西 完成了環球航行
3.其他航路的開辟
(1)背景:新航路開辟后,西班牙和葡萄牙占據了歐洲至亞洲和美洲最有利的通商路線。
(2)航線開辟
區域 支持國家 時間 航海家 開辟航線
北大西洋高緯度地區 英國 1497年 卡伯特父子 發現紐芬蘭島
法國 16世紀 卡蒂埃 到達拉布拉多半島
荷蘭 — 巴倫支 三次航行北冰洋地區
17世紀初 哈得遜 探索經北冰洋通向亞洲的航路
俄羅斯 — — 開辟了北太平洋到北冰洋的航線
南半球 英國 1578年 德雷克 到達美洲南端的合恩角
荷蘭 1642—1643年 塔斯曼 環航澳大利亞時,到達新西蘭和塔斯馬尼亞島
                
(3)主要影響:進一步豐富了人類的地理知識,開辟了眾多重要的新航線,世界主要的大洋和大陸之間,通過海上航線建立了直接聯系。
材料 不同的因果分析方法也被運用到現代早期西方的探險和殖民征服上。……文化決定論同樣也介入其中。在某種程度上,歐洲的擴張與文藝復興所導致的創新之間有著必然的聯系。歐洲的擴張與基督教文化之間的關聯是顯而易見的……在對歐洲擴張原因的分析上,那種比較簡單的技術決定論的觀點也占有一席之地。按照這種觀點,歐洲人的成就皆賴于他們掌握了幾項新的技術發明。然而,與所有決定論一樣,這種技術決定論的觀點所帶來的問題同它所回答的問題一樣多。為什么偏偏是歐洲人做好了采用新發明的準備?
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新航路開辟的知識,評析運用因果分析方法所得出的“文化決定論”和“技術決定論”。(要求:觀點明確;史實準確;進行多角度評論;論證合理,表述清晰。)
試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文化決定論”“技術決定論”都有一定的合理性。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思想尊重人的尊嚴和價值,鼓勵人們追求財富和冒險精神,解放了思想,推動了新航路的開辟;傳播基督教是開辟新航路的精神動力;造船技術的進步,羅盤(或指南針)應用于航海,火藥武器的改進和應用,都為遠洋航行和殖民掠奪提供了條件。但以上兩種觀點都未能全面分析新航路開辟的原因,奧斯曼帝國壟斷東西方之間的商路(奧斯曼帝國威脅陸路貿易通道的安全)、西方對于黃金的渴望、民族國家的興起、商品經濟的發展、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生等都是新航路開辟的原因。
二、全球聯系的初步建立與世界格局的演變
(一)人口遷移與物種交換
1.人口的遷移
(1)背景:新航路的開辟。
(2)表現:歐洲人入侵并在美洲建立殖民地;非洲黑人作為奴隸被販賣到美洲。
(3)影響:美洲的印第安人人口減少;使美洲成為世界上族群混合程度很高的地區。
2.物種交換
(1)背景:新航路開辟,人口遷移促進了世界動植物的大交流。
(2)表現(選必2,第2課子目1)
①美洲物種傳入歐洲
糧食 玉米 16世紀中葉,在南歐地區廣泛種植,成為當地主要的糧食和飼料作物之一。 17世紀,成為僅次于小麥的糧食作物,傳遍歐洲各國
馬鈴薯 16世紀末,作為食用作物開始在歐洲推廣
甘薯 引入歐洲后,傳播比較緩慢
蔬菜 番茄 18世紀中葉在歐洲開始作食用栽培。 18世紀末,經過歐洲改良的番茄新品種傳回美洲
辣椒 15世紀末傳入西班牙。 16世紀傳到英國等歐洲國家
②其他地區物種在美洲的推廣(選必2,第2課子目2)
物種 種類 歷程
作物 糧食類:小麥、大麥、水稻。 水果類:蘋果、葡萄、甜橙、檸檬。 蔬菜類:黃瓜、豌豆。 經濟類:甘蔗 小麥:由歐洲移民帶到美洲,最初僅供富人享用,后來推廣成為美洲的主要糧食作物;面粉食品種類繁多,風格迥異,小麥產業也隨之興盛。 水稻:由西班牙人帶到美洲,18世紀中期,水稻成為北美第二大農作物,產量僅次于小麥
禽畜 雞、牛、驢、馬、豬、羊等 這些畜禽在美洲繁衍生息,極大地改變了美洲的動物群落,推動了農業的發展
思維點撥 歐洲畜禽在美洲繁衍生息的影響
極大地改變了美洲的動物群落,推動了畜牧業、農業的發展。經濟的發展還推動形成了獨特的美洲文化,如感恩節文化、西部牛仔文化等,甚至還影響了政治文化,如美國的驢象之爭。
(3)影響(選必2,第2課子目3)
①積極影響
提高了全球糧食產量 不同種類的玉米適應了非洲復雜的氣候環境,使非洲得到了可靠的食物來源。 玉米、甘薯引入中國,豐富了糧食種類 馬鈴薯提高了歐洲人的抗饑荒能力。
改變了人們的飲食習慣 馬鈴薯在歐洲的種植,小麥在北美的推廣,改變了當地的食物結構,豐富了人們的食物種類。 玉米、馬鈴薯、甘薯也可用作飼料,促進了畜牧業的發展
推動了當地經濟和貿易的發展 在北美,水稻除供應本地消費外,大量用于出口,促進了對外貿易的發展。 在中國,玉米等外來農作物增加了糧食供應總量,促進了商品經濟的發展
②消極影響:馬、牛、羊等動物來到美洲,繁殖的數量遠遠超出了土地承載能力。殖民者大量種植農作物,導致原始森林被濫伐,美洲地表植被遭到破壞。
3.疾病的傳播
(1)因素:人口和動物的全球流動。
(2)表現:歐洲人將天花、麻疹、白喉、水痘、流感等疾病的病原體帶到美洲和大洋洲。
(3)影響:造成原住民的死亡和原有社會的解體;使得歐洲人能夠在美洲迅速建立殖民統治。
(二)商品的世界性流動
1.特點:海路在世界貿易中的重要性提升,傳統的印度洋貿易和新興的大西洋貿易、太平洋貿易形成齊頭并進的態勢。
2.表現
(1)印度洋貿易:歐洲商人在與阿拉伯商人的競爭中逐漸占據優勢。
(2)大西洋貿易:歐洲與美洲的貿易和“三角貿易”。
(3)白銀輸入中國。
3.影響:白銀大量流入中國,進一步刺激了中國東南沿海地區經濟的發展;一個圍繞白銀輸入中國的貿易網絡逐漸形成。
圖解歷史 三角貿易
(三)早期殖民擴張
1.表現
(1)葡萄牙:16世紀,將巴西變成殖民地,并在非洲沿岸、印度果阿、馬六甲和中國澳門等地建立殖民據點和商站。
(2)西班牙:殖民侵略以美洲為主,除巴西之外的中、南美洲廣大地區,以及亞洲的菲律賓逐漸淪為西班牙的殖民地。
(3)荷蘭、英國和法國:17世紀,荷蘭、英國、法國也在亞洲、非洲、北美洲建立了多個殖民地。
2.影響
對非洲和美洲 中斷了美洲和非洲原有的社會發展進程,給當地人民帶來了巨大災難
對亞洲 亞洲古老帝國受到沖擊
對歐洲 引發商業革命和價格革命。歐洲從殖民掠奪、商業貿易和奴隸貿易中獲得的財富最終轉化為資本,推動了歐洲資本主義的發展
對人類社會 打破了原本相對平衡的多元文明格局,人類社會開始進入大變革的時代
對世界市場 資本主義世界市場開始形成
       商業革命與價格革命
材料 馬尼拉帆船貿易是指1565至1815年間,往來于西班牙殖民地菲律賓的馬尼拉與墨西哥的阿卡普爾科之間的航運貿易。這一時期,太平洋東西兩岸的社會經濟嬗變為中國和拉美之間的貿易文化交流提供了可能,最終在太平洋地區建立了一個貿易循環體系:先通過中國商船把中國的絲綢、瓷器、工藝品等貨物運往馬尼拉,然后由西班牙商人用大帆船把貨物運銷到阿卡普爾科港,大帆船在歸程時裝載美洲的白銀回到馬尼拉,西班牙人用這些白銀采購中國商品,由此建立了以馬尼拉為中轉站的轉口貿易。1553年后澳門也成為另一個中轉港。19世紀初,墨西哥爆發了獨立戰爭,阿卡普爾科港被焚毀。1813年西班牙宣布終止馬尼拉帆船貿易,1815年“麥哲倫號”從墨西哥駛回馬尼拉標志著貿易的結束。
——摘編自劉文龍《馬尼拉帆船貿易——太平洋絲綢之路》
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馬尼拉帆船貿易興起的背景及影響。
試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背景:新航路開辟,航海路線增多,航海技術發達;西歐列強殖民擴張,菲律賓、拉丁美洲及澳門成為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地;拉丁美洲物產豐富,金銀產量高;明清時期中國農耕經濟高度發達、手工業技藝高超、商品經濟繁榮。
影響:大量白銀流入中國,推動了中國貨幣經濟、商品經濟的發展,促進了資本主義萌芽;大大豐富了拉美地區的經濟和文化,加劇了財富掠奪;壟斷太平洋航線,獲取暴利;作為中轉地,馬尼拉等地區發展迅速;加強了地區間經濟文化的雙向聯系與發展,推進了早期全球化進程。
1.經濟根源是新航路開辟的根本原因,對貴重金屬的渴求本質上反映的是資本主義萌芽對資本原始積累的追求。
2.所謂早期殖民擴張是指資本原始積累時期,即工業革命以前的歐洲列強在亞、非、拉美的侵略擴張活動。
3.人口遷移和物種交換改變了世界的人文地理格局和自然環境狀態。
4.西班牙和葡萄牙是封建國家,他們雖然掠奪大量財富,但沒有將其轉化為資本。
1.多視角審視新航路的開辟
視角 內容
“世界市場聯系之路” 新航路開辟引起商業革命和價格革命,為世界市場的形成提供了聯結通道,世界市場的雛形開始出現
“文明交流之路” 新航路開辟打破了各個文明區域間孤立、分散、隔絕的狀態,推動了人類文明的交融
“思想震撼之路” 新航路開辟證明了地圓學說的正確性,沖擊了神學理論,開闊了人們的眼界
“殖民掠奪之路” 作為資本原始積累重要手段的殖民擴張和殖民掠奪登上歷史舞臺,給亞非拉國家帶來了空前的災難
“社會轉型之路” 新航路開辟加速了歐洲封建制度的瓦解,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
2.新航路開辟與經濟發展、文化進步之間的關系
(1)文藝復興中的人文主義鼓勵冒險精神,有利于新航路的開辟;新航路的開辟沖擊了西歐的思想界,有利于思想解放。
(2)科學技術的進步為新航路的開辟提供了可能;新航路的開辟證實了“地圓說”,促進了科學的進步。
(3)14到15世紀歐洲商品經濟的發展和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是新航路開辟和文藝復興的共同根源,這兩大事件又共同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
3.新航路開辟對世界市場的推動作用
市場空間范圍擴大 歐洲商人開始直接同世界各地建立商業聯系,歐洲、亞洲、美洲和非洲之間的貿易日益發達
市場貿易商品種類增多 美洲的玉米、煙葉、蔗糖和馬鈴薯,亞洲的香料、絲綢、茶葉,非洲的珍珠、象牙和奴隸等,都成為國際貿易的重要商品
市場聯系便捷 直接溝通世界的新航路,使商品運輸的速度加快,運載量迅速擴大
市場資本總額和貿易總額增長 新航路開辟后,黃金、白銀大量流入歐洲,商業資本增多
市場組織、維護機制初建 新航路開辟后,商業經營模式發生變化,股份公司、證券交易所紛紛出現
市場主體力量增強 世界貿易中心轉移到大西洋沿岸,價格革命促使依靠固定地租為生的封建地主地位下降,從事商品生產的資產階級實力上升
4.新航路開辟后世界食物物種交流的特點
歐洲具有主導性 伴隨歐洲的殖民掠奪進行
內容具有豐富性 包括糧食作物、蔬菜、水果、家畜家禽等
范圍具有全球性 美洲的物種陸續傳到歐洲、亞洲和非洲等地,其他地區的物種傳入美洲
結果具有兩重性 不僅改變了人類的食物結構,也給美洲帶來了災難
時間具有長期性 新航路開辟后,伴隨著殖民擴張開始了物種大交流。時至今日,兩半球之間的動植物交換并未停止,依然在進行
1.(2021·6月浙江選考)某航海家在日志中寫道:1492年8月3日早晨,我從(西班牙)帕羅斯出發,向西“前往位于大西洋上的加那利群島,然后從那里出發前往印度。這次航海的任務是作為國王陛下的使節,完成國王陛下吩咐給我的任務,向彼岸的君主致以我們的問候。”該航海家(  )
A.深信“地圓說”
B.途經了非洲最南端的海角
C.在東方實現了“黃金夢”
D.找到了通往東方的新航線
答案 A
解析 據材料“1492年”“向西前往位于大西洋上的加那利群島,然后從那里出發前往印度”可知,哥倫布欲從西到達東方,即他深信“地圓說”,故選A項;達·伽馬途經了非洲最南端的海角(好望角)到達印度,排除B項;哥倫布沒有到達東方,排除C項;哥倫布抵達美洲,沒有找到通往東方的新航線,排除D項。
2.(2022·廣東卷)17世紀的荷蘭畫家作品中經常呈現如下場景:整齊的城市、房舍、家具,妻子和兒女們的漂亮服飾,宴會上盛大的排場,海員的英勇,商業的輝煌以及穿梭于各大洋上的荷蘭商船。這反映了當時荷蘭(  )
A.海外貿易豐富了藝術題材
B.浪漫主義藝術風靡一時
C.商業公司壟斷新航路貿易
D.啟蒙運動塑造社會風貌
答案 A
解析 17世紀荷蘭成為海上殖民霸主,殖民活動范圍遍及世界各地,海外貿易發達,17世紀荷蘭畫家作品中出現的場景亦是受此影響,由此可見荷蘭海外貿易豐富了藝術題材,A項正確;浪漫主義文學產生于18世紀末,在19世紀上半葉達到繁榮,B項錯誤;荷蘭憑借東印度公司的力量逐漸取代葡萄牙在東方的商業壟斷,與材料不符,故C項錯誤;啟蒙運動的核心思想是“理性崇拜”,強調反對愚昧主義,提倡普及文化教育,主張自由、民主和平等的思想,與材料不符,故D項錯誤。
3.(2021·天津卷)1526年,一位非洲國王控訴說,葡萄牙人每天都在抓走本地人并將他們賣掉,“以至于我們國家的人口正在大量喪失”;1549年,巴西的種植園已經有了非洲人勞作的記錄。據此可以佐證(  )
A.世界市場的成型
B.工業革命的沖擊
C.三角貿易的初現
D.殖民體系的確立
答案 C
解析 據材料可知,葡萄牙殖民者販賣非洲黑人到美洲種植園為奴隸,這可以佐證三角貿易,故選C項;19世紀末20世紀初,世界市場才最終形成,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A項;工業革命開始于18世紀60年代,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B項;19世紀末20世紀初,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確立,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D項。
4.(2017·北京卷)下圖取材于歐洲畫家斯泰達努斯的畫作《新發現》(NOVA REPERTA)。圖中所描繪的新發現(  )
A.有助于羅馬帝國的海外擴張
B.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間的聯系
C.宣告了人文主義思想的誕生
D.標志著英國海上霸權的確立
答案 B
解析 根據題干信息“《新發現》(NOVA REPERTA)”以及圖片中的“羅盤”、北美洲,可知這與15、16世紀的地理大發現(即新航路開辟)有關。新航路開辟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間的聯系,標志著世界市場的雛形開始出現,故B項正確。
5.14世紀胡椒作為奢侈品受到貴族青睞,但16世紀價格下降后,走上更多尋常人家的餐桌。貴族將目光投向原產于美洲的蔗糖、巧克力、茶葉和煙草。這說明(  )
A.物種交流影響飲食結構
B.價格革命引發階級變動
C.傳統經濟關系瀕于瓦解
D.封建貴族經濟地位下降
答案 A
解析 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新航路開辟后,作為奢侈品的胡椒走入了更多尋常人家的餐桌,而且美洲的蔗糖、巧克力、茶葉和煙草也傳入歐洲,這體現了新航路開辟后的物種交流影響飲食結構,A項正確。
6.(2022·福建莆田二十五中模考)16世紀,美洲的西班牙人、葡萄牙人若要吃面包,需要進口歐洲小麥。進入17世紀,智利發展成南美的小麥產區,產品除了供應本地外,還被運到巴西、古巴、秘魯等地。小麥在美洲的傳播(  )
A.促進了殖民地的近代化
B.有利于歐洲人對美洲的殖民
C.推動了奴隸貿易的興起
D.極大改善了原住居民的生活
答案 B
解析 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新航路開辟引起了物種交流,小麥在美洲的傳播有利于歐洲人對美洲的殖民,B項正確;材料中小麥在美洲的種植、傳播與近代化關系不大,排除A項;奴隸貿易在15世紀就已經興起,排除C項;從材料可以看出當時小麥種植主要服務于歐洲殖民者,“極大改善了原住居民的生活”說法錯誤,排除D項。
課時精練
一、選擇題Ⅰ(每小題2分,共20分)
1.某航海家在日志中寫道:“彼等(美洲人)非常順從,不知邪惡,不殺人、捕人,不追武器。彼等膽子甚小……鑒于此,仰折二位陛下盡早圣斷,將彼等變成基督徒。”該航海家(  )
A.得到葡萄牙王室支持
B.開辟從歐洲到美洲的新航路
C.經過海峽進入太平洋
D.成功到達東方實現了發財夢
答案 B
解析 依據材料“彼等(美洲人)非常順從”可知,與發現美洲有關,結合所學可知,1492年,哥倫布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開辟從歐洲到美洲的新航路,B項正確;哥倫布的航海活動得到西班牙王室的支持而非葡萄牙,排除A項;哥倫布發現美洲沒有經過太平洋,排除C項;D項是麥哲倫及其船隊的環球航行,排除。
2.下圖為“英國發行的貨幣銀便士的含銀量(單位:公分)”。由此可推知,這一時期銀便士含銀量的變化(  )
A.源自美洲貴金屬大量流入
B.鞏固了莊園經濟
C.阻礙了資本主義經濟發展
D.推動了物價上漲
答案 D
解析 含銀量的不斷減少,使得銀便士貶值,推動了物價上漲,故選 D 項;銀便士含銀量急劇變化發生在 1300 年之后,此時美洲貴金屬尚未流入,排除 A 項;莊園經濟中領主收取的是固定的地租,銀便士含銀量的變化會削弱莊園經濟,排除 B 項;銀便士含銀量的變化,擾亂了傳統經濟關系,特別是新航路開辟后,出現了價格革命,更加擾亂了傳統經濟關系,促進了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排除 C 項。
3.(2023·嘉興高三模擬)新航路開辟后,伴隨著奴隸貿易,奴隸船還給美洲帶來了西非水稻,這種水稻在18世紀成為南卡羅來納和佐治亞沿海經濟的基礎。這反映了(  )
A.殖民活動引發了北美的族群變化
B.黑奴貿易促進了種植園經濟發展
C.歐亞作物的傳入影響了美洲農業
D.物種交流改變了當地的經濟結構
答案 D
解析 據材料可知,新航路開辟后,西非水稻傳入美洲,并在18世紀成為南卡羅來納和佐治亞沿海經濟的基礎,即物種交流改變了當地的經濟結構,故選D項。
4.(2022·杭州高三模擬)17世紀初,一位在華的歐洲人說:“大西近海一國,每歲所入(美洲白銀),亦不下數百萬,有識者曰:敝地實受多銀之害,金銀愈多,而貨愈貴也。”對材料的解讀正確的是(  )
①“大西近海一國”指西班牙 ②“大西近海一國”指葡萄牙 ③當時的歐洲發生了商業革命 ④這種現象促進了歐洲資本主義發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B
解析 根據材料“每歲所入(美洲白銀)”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哥倫布受西班牙王室委托進行遠洋航行,發現了美洲新大陸,①正確,②錯誤;根據材料“金銀愈多,而貨愈貴也”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新航路開辟引發了歐洲的價格革命,③錯誤;從美洲掠奪白銀為歐洲完成了資本原始積累,有利于歐洲資本主義發展,④正確。故選B項。
5.(2023·杭州高三教學質量檢測)殖民者的入侵改變了美洲的人口結構,形成了新的族群。由于歷史條件的差異,美洲國家的人口結構不盡相同。下列國家人口結構對應正確的一組是(  )
A.秘魯——黑人人口占多數
B.美國——白人人口占大多數
C.海地——混血人種占多數
D.巴西——印第安人相對較多
答案 B
6.如表是某歷史著作的目錄(局部),有學生在①②處填上下列標題,其中最合適的是(  )
章節 章節標題 章節內容
第23章 ① 歐洲人對世界各大洲的探險 近代早期亞洲的貿易和沖突 全球性的交流
第24章 ② 羅馬天主教會的分裂 集權國家的形成 早期資本主義社會 科學與啟蒙運動
第25章 新世界 美洲的殖民社會 歐洲人在太平洋
A.跨洋交流與全球聯系;歐洲轉型
B.新航路的開辟;資產階級革命
C.世界市場逐步形成;啟蒙運動
D.三角貿易;宗教改革
答案 A
解析 根據材料“全球性的交流”以及所學知識可知伴隨著新航路的開辟,全球的經濟聯系日益強化,因此①應當是跨洋交流與全球聯系;根據材料“科學與啟蒙運動”以及所學知識可知伴隨著近代以來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和啟蒙運動的開展,歐洲社會的思想逐步得到解放,為歐洲資本主義的發展奠定了制度和思想基礎,因此②是歐洲轉型。綜上,A項正確。
7.在英國,茶葉原是貴族享用的奢侈品。17世紀中葉后,飲茶之風逐漸遍及英國,“茶葉已經在英國各飯店和咖啡店等公共場所大量銷售,并已成為國家稅收的對象。”這一現象反映出(  )
A.世界貿易有了較大的發展
B.茶稅成為英國財政的主要收入
C.茶葉貿易中心已轉移到英國
D.工業革命促進了中英貿易擴大
答案 A
解析 茶葉主要產自東方,新航路開辟后,世界貿易得到發展,大量茶葉進入英國市場,使“茶葉已經在英國各飯店和咖啡店等公共場所大量銷售”,故A項正確;B項材料沒有體現,故排除;“飲茶之風逐漸遍及英國”不能體現茶葉貿易中心在英國,故C項錯誤;“17世紀中葉”工業革命尚未發生,故D項錯誤。
8.三個世紀里,西班牙從拉丁美洲掠取了255萬公斤的黃金和1億公斤的白銀,葡萄牙僅從巴西就掠奪了至少價值6億美元的黃金和3億美元的鉆石。由此可見,這一時期列強殖民擴張的特點是(  )
A.暴力掠奪,開拓市場 B.武力侵略,輸出資本
C.野蠻暴力,劫掠財富 D.鴉片走私,搶奪財富
答案 C
解析 據材料“西班牙從拉丁美洲掠取了255萬公斤的黃金和1億公斤的白銀,葡萄牙僅從巴西就掠奪了至少價值6億美元的黃金和3億美元的鉆石”可知,西班牙和葡萄牙屬于封建殖民帝國,殖民擴張的直接目的是為奢侈享樂,所以大多采用赤裸裸的暴力掠奪的方式,故選C項。
9.由于運輸成本的降低,荷蘭和英國憑借其發達的海運優勢,將原區域內發達的分工貿易擴展到了全球,形成了全球的分工貿易體系。由此可見,運輸成本的降低(  )
A.推動了全球貿易分工
B.標志著分工體系最終確立
C.使英國成為世界工廠
D.增加了世界各國的出口額
答案 A
解析 材料提到由于運輸成本的降低,才最終形成了全球的分工貿易體系,故A項正確;運輸成本的降低促進了貿易分工體系的形成,并非分工體系最終確立的標志,故B項錯誤;由“荷蘭和英國憑借其發達的海運優勢”可知,當時應為殖民擴張時期,而英國成為世界工廠是在第一次工業革命后,故C項錯誤;據材料無法得出世界各國的出口額增加的結論,故D項錯誤。
10.(2022·江西高三第一次摸底考試)一位同學為了研究一個主題進行地圖材料搜集,搜集到下面的這幅地圖。據此推斷,他研究的主題是(  )
公元1400-1800年世界主要貿易路線和白銀流向示意圖
A.從分散到整體世界的形成
B.工業革命與殖民擴張
C.經濟全球化完全實現歷程
D.科技革命與世界交通
答案 A
解析 材料展現了1400—1800年世界的貿易和世界貿易交通的狀況,這一狀況展現了世界各地從彼此隔絕到緊密聯系局面的形成,A項正確;B項以偏概全,排除;經濟全球化完全實現是在蘇聯解體、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等事件之后,排除C項;材料主題是世界貿易與世界交通,體現不出科技革命,排除D項。
二、選擇題Ⅱ(每小題3分,共15分)
11.最早開辟新航路的迪亞士曾經說過,他航行的目的是“為了像所有的男子漢都欲做到的那樣,為上帝和陛下服務,將光明帶給那些尚處于黑暗中的人們”。其中“將光明帶給那些尚處于黑暗中的人們”是指(  )
A.給西歐以外地區的人們帶去西歐人的資產階級思想
B.給西歐以外地區的人們帶去國王恩典
C.給渴望發財的人帶去黃金
D.讓西歐以外地區的人們接受基督教
答案 D
解析 材料中“為了像所有的男子漢都欲做到的那樣,為上帝和陛下服務,將光明帶給那些尚處于黑暗中的人們”等信息說明新航路開辟的目的是傳播天主教,D正確。
12.(2022·金華十校高三模擬)哥倫布曾在其航海日記中記載:“兩位陛下決定派我——克里斯托弗·哥倫布前往印度,以熟悉它的國土、人民和君主,了解他們的風俗習慣并帶回如何能使他們皈依我們神圣宗教的經驗,但不走通常的東行陸路,而走向西的海路。這條路,據我們所知,迄今尚無人走過。”下列關于哥倫布航行的表述正確的是(  )
A.傳播新教是哥倫布航行的精神動因
B.“兩位陛下”指的是葡萄牙的國王和王后
C.地理知識的進步為哥倫布航行提供理論支撐
D.哥倫布為世人留下了了解印度情況的珍貴史料
答案 C
解析 根據所學,隨著地理知識的進步,地圓說開始流行,哥倫布是地圓說的堅定信奉者,C項正確;傳播的是天主教而非新教,排除A項;哥倫布是西班牙王室支持的,排除B項;哥倫布并沒有到達印度,排除D項。
13.(2023·湖州高三一模)“咖啡樹原產埃塞俄比亞,咖啡飲料大概在1400年左右在也門的摩卡市發展出來。1500年時,這種飲料在阿拉伯半島已隨處可見。咖啡館誕生于中東。……巴黎的普蔻咖啡館是文藝界人士的交流中心,伏爾泰之類人士就在這里譏刺貴族的可笑可惡。”這體現了(  )
①咖啡伴隨著新航路開辟傳到世界
②伏爾泰推動了法國民族意識覺醒
③歐洲已成為世界政治文化的中心
④咖啡館逐漸成為社交的重要場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據材料“1500年時……交流中心”可知,公元1500年左右處于新航路開辟時期,咖啡伴隨著新航路開辟傳到世界,故①正確;伏爾泰在巴黎的普蔻咖啡館譏刺封建貴族,有利于民主思想的傳播,而不是推動民族意識覺醒,故②錯誤;據材料只能得出巴黎的普蔻咖啡館是文藝界人士的交流中心,不能得出歐洲已成為世界政治文化的中心,故③錯誤;“巴黎的普蔻咖啡館……伏爾泰之類……可惡”說明咖啡館逐漸成為社交的重要場所,故④正確;選擇B項符合題意。
14.(2022·嘉興高三測試)馬克思說:“美洲金銀產地的發現,土著居民的被剿滅、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礦井,對東印度開始進行的征服和掠奪,非洲變成商業性獵獲黑人的場所——這一切標志著資本主義生產時代的曙光。”對“曙光”理解正確的是(  )
A.人類社會的橫向交流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B.神學理論遭受沖擊且教會權威被沉重打擊
C.加劇了亞非拉等廣大殖民地的貧困和落后
D.早期殖民擴張加速了歐洲資本的原始積累
答案 D
解析 歐洲人對美洲和非洲的殖民擴張與掠奪,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為資本主義提供了資本原始積累,因此標志著資本主義生產時代的曙光,D項正確;人類社會的交流與資本主義的曙光不符,排除A項;B項是進化論帶來的影響,排除B項;C項不是強調殖民擴張對于資本主義的好處,與“曙光”不符,排除C項。
15.有學者認為,美洲及東印度通路被發現之時……看到了世界歷史的一個決定性的轉折點……歐洲人的優越勢力,使他們能為所欲為,在此等遙遠的地方,做出各種不合正義的事情。歐洲人的“優越勢力”源于(  )
A.人們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
B.航海和造船技術不斷提高
C.資本原始積累的迅速增加
D.資本主義萌芽興起和發展
答案 D
解析 當時人們的思想尚未得到空前解放,故A項錯誤;航海和造船技術是新航路開辟的優勢,材料考查的是這種優勢的原因,故B項錯誤;資本原始積累是影響,并非原因,故C項錯誤;14、15世紀歐洲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正是以經濟作為強大的支撐才會使歐洲人能為所欲為,故D項正確。
三、非選擇題(共30分)
16.(15分)來自世界市場的白銀深刻影響了明朝的社會經濟。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1492年開辟新航路之時,就是中國對白銀的需求上升的時候。16世紀中期,西班牙人在西屬美洲發現了兩座大銀礦,分別位于秘魯的波托西和墨西哥的薩卡特卡斯。西班牙人開采的白銀主要運往兩個地方,一個是西班牙,另一個是現在的菲律賓呂宋島。白銀運回西班牙,工業更發達的英國和荷蘭等國把工業品賣給西班牙換回白銀,之后這些白銀又跟著印度洋航線被運往馬六甲、菲律賓,后來葡萄牙甚至直接把白銀運到了澳門。而呂宋(島)則由于中國商人的帆船貿易,成為大量向中國輸出白銀的重要口岸。這兩種貿易線路,我們現在叫作環南海的地區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白銀聚集地。很多研究著作指出,當時世界上一半的白銀都流入了中國。——摘編自劉志偉《白銀與明代國家轉型》
材料二 中國在商業經濟的擴張中似乎對白銀有一種無限的渴求。白銀由明初的不合法狀態,到了晚明成為合法的貨幣。盡管白銀的貨幣化并沒有出現在明初的皇帝的詔令中,然而它卻通過一個“過程”從無到有,即官方接受了白銀并使之貨幣化。大量白銀流入中國照理會引起通貨膨脹,但實際上卻沒有出現這種情況。這就意味著,中國經濟有能力吸收更多的白銀,擴大手工業者和農民的就業和生產。——摘編自王國斌《白銀資本·序二》
材料三 《明史·食貨志》高度概括了正統初年以后的白銀貨幣化過程,但賦稅的折銀并不始自正統。而賦稅的貨幣化,也并不始自正統初國家法令向全國的推行。考諸歷史事實,大規模的貨幣化是在成、弘以后在全國展開的,白銀貨幣化極大地擴展,迅速形成了從中央到地方政府賦役征收的貨幣化,而這更促使白銀貨幣化加速進行,推進了整個社會經濟的貨幣化。根據白銀貨幣化過程的分析,可以認為明代一條鞭法的實行,既是白銀貨幣化完成的標志,又是白銀貨幣化的一個結果。——摘編自萬明《明代白銀貨幣化與制度變遷》
(1)全球海路的開辟大大提升了海路在世界貿易中的重要性,根據材料一,指出與傳統的印度洋貿易齊頭并進的兩大新興海路貿易的名稱。結合所學,寫出“1492年開辟新航路”的航海家,并列舉“環南海地區”向中國輸出白銀的重要港口。(5分)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概述明朝貨幣體制的演進歷程,分析白銀貨幣化與商品經濟的關系。(5分)
(3)指出正統年間“賦稅折銀”的表現。綜合本題線索,試以一條鞭法的背景和內容為例,論證“明代一條鞭法的實行,既是白銀貨幣化完成的標志,又是白銀貨幣化的一個結果”這一觀點。(5分)
答案 (1)名稱:大西洋貿易、太平洋貿易。
航海家:哥倫布。
港口:澳門、馬尼拉。
(2)歷程:明朝恢復銅錢、紙幣并行的貨幣體制。自明朝中期起,白銀逐漸成為國家財政和民間交易的基本支付手段,物價也多以銀兩計算。
關系:白銀貨幣化是商品經濟發展的需要,也推動了商品經濟進一步發展。
(3)表現:正統年間,江南部分稅糧折銀征收送赴北京,稱“金花銀”。
論證:隨著商品經濟發展,白銀流通量增加,張居正在全國推行一條鞭法。
一條鞭法實行賦役合并,一概征銀,是中國賦稅制度的重大變化。
17.(15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西班牙人開展跨太平洋“大帆船貿易”始于1565年,正值明朝政府開始推行開海貿易政策。西班牙政府每年都派遣滿載美洲白銀及商品的大帆船,從墨西哥駛往菲律賓馬尼拉。這引起把銀視為至寶的中國商人的興趣,努力擴展對菲出口貿易。中國船隊所載貨物到達馬尼拉,即被轉裝到待航墨西哥的大帆船上。大帆船把盛產白銀的美洲和銀價昂貴的中國聯系在一起,使中國生產的生絲與絲綢大量運銷于需求特別強大的美洲市場,西班牙人獲得的貿易利潤驚人。到18世紀末19世紀初,英國漸成世界海上霸主,逐漸在世界貿易中占據主導地位。在自由貿易的世界大潮沖擊下,以壟斷為特色的“大帆船貿易”的地位急劇下降,綿延250年的太平洋“大帆船貿易”遂告終結。
——摘編自張順洪等著《明清時代的中國與世界》
(1)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大帆船貿易”興起的主要條件。(5分)
(2)據材料,歸納“大帆船貿易”的主要特點,指出“大帆船貿易”衰落的原因。(5分)
(3)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述“大帆船貿易”對各大洲發展進程的影響。(5分)
答案 (1)條件:新航路的開辟;西班牙的殖民擴張;明朝開放海禁;中國商人積極參與;中國與美洲市場的互補。
(2)主要特點:西班牙壟斷貿易;白銀交換商品。
原因:英國確立海上霸權;自由貿易潮流的沖擊。
(3)影響:提供資本原始積累,促進西歐經濟轉型;白銀流入促進亞洲特別是中國經濟繁榮;美洲財富被大肆掠奪;黑奴貿易加劇非洲的貧困與落后。第34講 走向整體的世界
時空重點
主題概覽
1.全球航路的開辟
15世紀末,隨著西歐各國的商品經濟迅速發展和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生,對金銀財富的需求以及對新市場的開拓意愿愈加強烈,西歐人開辟了海上新航線。各個大洲之間的相對孤立狀態被打破,世界開始連成一個整體。
2.全球聯系的初步建立與世界格局的演變
人口、動植物以及病原體跨區域大范圍的傳播和交流,改變了世界的人文地理格局和自然環境狀態,世界市場初步形成。西歐的殖民掠奪,促進了歐洲資本原始積累,但造成亞非美地區長期的落后。
一、新航路的開辟
1.新航路開辟的動因和條件
(1)經濟根源:14—15世紀,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生和商品經濟的發展。
(2)社會根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歐洲廣泛流傳。
(3)精神動力:________________鼓勵冒險精神;傳播基督教的狂熱。
(4)政治根源: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的積極支持。
(5)技術條件:造船和航海技術的進步,地理知識日益豐富。
(6)直接原因:________________威脅東西方陸路貿易通道的安全,商品因加價而奇貴。
思維點撥 新航路開辟的原因
15世紀,歐洲社會矛盾尖銳,資產階級、封建王朝、天主教會、貧困市民等斗爭激烈,但在開辟新航路問題上,卻意見一致。因此,新航路的開辟是各種社會勢力出于各種不同目的而共同推動的產物。
2.主要航線的開辟
時間 航海家 支持國家 方向 開辟的新航線
1487年 _______ 葡萄牙 從歐洲向東 抵達非洲東海岸
1497—1498年 達·伽馬 葡萄牙 從歐洲向東 繞過好望角到達印度
1492年 哥倫布 西班牙 從歐洲向西 開辟了通往______的新航路
1519—1522年 _____船隊 西班牙 從歐洲向西 完成了環球航行
3.其他航路的開辟
(1)背景:新航路開辟后,西班牙和葡萄牙占據了歐洲至亞洲和美洲最有利的通商路線。
(2)航線開辟
區域 支持國家 時間 航海家 開辟航線
北大西洋高緯度地區 英國 1497年 卡伯特父子 發現_________
法國 16世紀 卡蒂埃 到達拉布拉多半島
荷蘭 — 巴倫支 三次航行北冰洋地區
17世紀初 哈得遜 探索經北冰洋通向亞洲的航路
俄羅斯 — — 開辟了北太平洋到北冰洋的航線
南半球 英國 1578年 德雷克 到達美洲南端的合恩角
荷蘭 1642—1643年 _________ 環航澳大利亞時,到達新西蘭和塔斯馬尼亞島
(3)主要影響:進一步豐富了人類的地理知識,開辟了眾多重要的新航線,世界主要的大洋和大陸之間,通過海上航線建立了直接聯系。
材料 不同的因果分析方法也被運用到現代早期西方的探險和殖民征服上。……文化決定論同樣也介入其中。在某種程度上,歐洲的擴張與文藝復興所導致的創新之間有著必然的聯系。歐洲的擴張與基督教文化之間的關聯是顯而易見的……在對歐洲擴張原因的分析上,那種比較簡單的技術決定論的觀點也占有一席之地。按照這種觀點,歐洲人的成就皆賴于他們掌握了幾項新的技術發明。然而,與所有決定論一樣,這種技術決定論的觀點所帶來的問題同它所回答的問題一樣多。為什么偏偏是歐洲人做好了采用新發明的準備?
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新航路開辟的知識,評析運用因果分析方法所得出的“文化決定論”和“技術決定論”。(要求:觀點明確;史實準確;進行多角度評論;論證合理,表述清晰。)
試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全球聯系的初步建立與世界格局的演變
(一)人口遷移與物種交換
1.人口的遷移
(1)背景:新航路的開辟。
(2)表現:歐洲人入侵并在美洲建立殖民地;非洲黑人作為奴隸被販賣到美洲。
(3)影響:美洲的____________人口減少;使美洲成為世界上族群混合程度很高的地區。
2.物種交換
(1)背景:新航路開辟,人口遷移促進了世界動植物的大交流。
(2)表現(選必2,第2課子目1)
①美洲物種傳入歐洲
糧食 玉米 16世紀中葉,在______地區廣泛種植,成為當地主要的糧食和飼料作物之一。 17世紀,成為僅次于小麥的糧食作物,傳遍歐洲各國
馬鈴薯 16世紀末,作為食用作物開始在歐洲推廣
甘薯 引入歐洲后,傳播比較緩慢
蔬菜 番茄 18世紀中葉在歐洲開始作食用栽培。 18世紀末,經過歐洲改良的番茄新品種傳回美洲
辣椒 15世紀末傳入西班牙。 16世紀傳到英國等歐洲國家
②其他地區物種在美洲的推廣(選必2,第2課子目2)
物種 種類 歷程
作物 糧食類:小麥、大麥、水稻。 水果類:蘋果、葡萄、甜橙、檸檬。 蔬菜類:黃瓜、豌豆。 經濟類:甘蔗 小麥:由歐洲移民帶到美洲,最初僅供富人享用,后來推廣成為美洲的主要糧食作物;面粉食品種類繁多,風格迥異,小麥產業也隨之興盛。 水稻:由______帶到美洲,18世紀中期,水稻成為北美第二大農作物,產量僅次于小麥
禽畜 雞、牛、驢、馬、豬、羊等 這些畜禽在美洲繁衍生息,極大地改變了美洲的動物群落,推動了農業的發展
思維點撥 歐洲畜禽在美洲繁衍生息的影響
極大地改變了美洲的動物群落,推動了畜牧業、農業的發展。經濟的發展還推動形成了獨特的美洲文化,如感恩節文化、西部牛仔文化等,甚至還影響了政治文化,如美國的驢象之爭。
(3)影響(選必2,第2課子目3)
①積極影響
提高了全球糧食產量 不同種類的玉米適應了非洲復雜的氣候環境,使非洲得到了可靠的食物來源。 玉米、甘薯引入中國,豐富了糧食種類 ____提高了歐洲人的抗饑荒能力。
改變了人們的飲食習慣 馬鈴薯在歐洲的種植,小麥在北美的推廣,改變了當地的食物結構,豐富了人們的食物種類。 玉米、馬鈴薯、甘薯也可用作飼料,促進了畜牧業的發展
推動了當地經濟和貿易的發展 在北美,水稻除供應本地消費外,大量用于出口,促進了對外貿易的發展。 在中國,____等外來農作物增加了糧食供應總量,促進了商品經濟的發展
②消極影響:馬、牛、羊等動物來到美洲,繁殖的數量遠遠超出了土地承載能力。殖民者大量種植農作物,導致原始森林被濫伐,美洲地表植被遭到破壞。
3.疾病的傳播
(1)因素:人口和動物的全球流動。
(2)表現:歐洲人將________、麻疹、白喉、水痘、流感等疾病的病原體帶到美洲和大洋洲。
(3)影響:造成原住民的死亡和原有社會的解體;使得歐洲人能夠在美洲迅速建立殖民統治。
(二)商品的世界性流動
1.特點:海路在世界貿易中的重要性提升,傳統的印度洋貿易和新興的大西洋貿易、太平洋貿易形成齊頭并進的態勢。
2.表現
(1)印度洋貿易:歐洲商人在與阿拉伯商人的競爭中逐漸占據優勢。
(2)大西洋貿易:歐洲與美洲的貿易和“______________”。
(3)白銀輸入中國。
3.影響:白銀大量流入中國,進一步刺激了中國東南沿海地區經濟的發展;一個圍繞白銀輸入中國的貿易網絡逐漸形成。
圖解歷史 三角貿易
(三)早期殖民擴張
1.表現
(1)葡萄牙:16世紀,將巴西變成殖民地,并在非洲沿岸、印度果阿、馬六甲和中國澳門等地建立殖民據點和商站。
(2)西班牙:殖民侵略以美洲為主,除巴西之外的中、南美洲廣大地區,以及亞洲的________________逐漸淪為西班牙的殖民地。
(3)荷蘭、英國和法國:17世紀,荷蘭、英國、法國也在亞洲、非洲、北美洲建立了多個殖民地。
2.影響
對非洲和美洲 中斷了美洲和非洲原有的社會發展進程,給當地人民帶來了巨大災難
對亞洲 亞洲古老帝國受到沖擊
對歐洲 引發_________和價格革命。歐洲從殖民掠奪、商業貿易和奴隸貿易中獲得的財富最終轉化為資本,推動了歐洲_________的發展
對人類社會 打破了原本相對平衡的多元文明格局,人類社會開始進入_____的時代
對世界市場 資本主義世界市場開始形成
       商業革命與價格革命
材料 馬尼拉帆船貿易是指1565至1815年間,往來于西班牙殖民地菲律賓的馬尼拉與墨西哥的阿卡普爾科之間的航運貿易。這一時期,太平洋東西兩岸的社會經濟嬗變為中國和拉美之間的貿易文化交流提供了可能,最終在太平洋地區建立了一個貿易循環體系:先通過中國商船把中國的絲綢、瓷器、工藝品等貨物運往馬尼拉,然后由西班牙商人用大帆船把貨物運銷到阿卡普爾科港,大帆船在歸程時裝載美洲的白銀回到馬尼拉,西班牙人用這些白銀采購中國商品,由此建立了以馬尼拉為中轉站的轉口貿易。1553年后澳門也成為另一個中轉港。19世紀初,墨西哥爆發了獨立戰爭,阿卡普爾科港被焚毀。1813年西班牙宣布終止馬尼拉帆船貿易,1815年“麥哲倫號”從墨西哥駛回馬尼拉標志著貿易的結束。
——摘編自劉文龍《馬尼拉帆船貿易——太平洋絲綢之路》
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馬尼拉帆船貿易興起的背景及影響。
試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經濟根源是新航路開辟的根本原因,對貴重金屬的渴求本質上反映的是資本主義萌芽對資本原始積累的追求。
2.所謂早期殖民擴張是指資本原始積累時期,即工業革命以前的歐洲列強在亞、非、拉美的侵略擴張活動。
3.人口遷移和物種交換改變了世界的人文地理格局和自然環境狀態。
4.西班牙和葡萄牙是封建國家,他們雖然掠奪大量財富,但沒有將其轉化為資本。
1.多視角審視新航路的開辟
視角 內容
“世界市場聯系之路” 新航路開辟引起商業革命和價格革命,為世界市場的形成提供了聯結通道,世界市場的雛形開始出現
“文明交流之路” 新航路開辟打破了各個文明區域間孤立、分散、隔絕的狀態,推動了人類文明的交融
“思想震撼之路” 新航路開辟證明了地圓學說的正確性,沖擊了神學理論,開闊了人們的眼界
“殖民掠奪之路” 作為資本原始積累重要手段的殖民擴張和殖民掠奪登上歷史舞臺,給亞非拉國家帶來了空前的災難
“社會轉型之路” 新航路開辟加速了歐洲封建制度的瓦解,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
2.新航路開辟與經濟發展、文化進步之間的關系
(1)文藝復興中的人文主義鼓勵冒險精神,有利于新航路的開辟;新航路的開辟沖擊了西歐的思想界,有利于思想解放。
(2)科學技術的進步為新航路的開辟提供了可能;新航路的開辟證實了“地圓說”,促進了科學的進步。
(3)14到15世紀歐洲商品經濟的發展和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是新航路開辟和文藝復興的共同根源,這兩大事件又共同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
3.新航路開辟對世界市場的推動作用
市場空間范圍擴大 歐洲商人開始直接同世界各地建立商業聯系,歐洲、亞洲、美洲和非洲之間的貿易日益發達
市場貿易商品種類增多 美洲的玉米、煙葉、蔗糖和馬鈴薯,亞洲的香料、絲綢、茶葉,非洲的珍珠、象牙和奴隸等,都成為國際貿易的重要商品
市場聯系便捷 直接溝通世界的新航路,使商品運輸的速度加快,運載量迅速擴大
市場資本總額和貿易總額增長 新航路開辟后,黃金、白銀大量流入歐洲,商業資本增多
市場組織、維護機制初建 新航路開辟后,商業經營模式發生變化,股份公司、證券交易所紛紛出現
市場主體力量增強 世界貿易中心轉移到大西洋沿岸,價格革命促使依靠固定地租為生的封建地主地位下降,從事商品生產的資產階級實力上升
4.新航路開辟后世界食物物種交流的特點
歐洲具有主導性 伴隨歐洲的殖民掠奪進行
內容具有豐富性 包括糧食作物、蔬菜、水果、家畜家禽等
范圍具有全球性 美洲的物種陸續傳到歐洲、亞洲和非洲等地,其他地區的物種傳入美洲
結果具有兩重性 不僅改變了人類的食物結構,也給美洲帶來了災難
時間具有長期性 新航路開辟后,伴隨著殖民擴張開始了物種大交流。時至今日,兩半球之間的動植物交換并未停止,依然在進行
1.(2021·6月浙江選考)某航海家在日志中寫道:1492年8月3日早晨,我從(西班牙)帕羅斯出發,向西“前往位于大西洋上的加那利群島,然后從那里出發前往印度。這次航海的任務是作為國王陛下的使節,完成國王陛下吩咐給我的任務,向彼岸的君主致以我們的問候。”該航海家(  )
A.深信“地圓說”
B.途經了非洲最南端的海角
C.在東方實現了“黃金夢”
D.找到了通往東方的新航線
2.(2022·廣東卷)17世紀的荷蘭畫家作品中經常呈現如下場景:整齊的城市、房舍、家具,妻子和兒女們的漂亮服飾,宴會上盛大的排場,海員的英勇,商業的輝煌以及穿梭于各大洋上的荷蘭商船。這反映了當時荷蘭(  )
A.海外貿易豐富了藝術題材
B.浪漫主義藝術風靡一時
C.商業公司壟斷新航路貿易
D.啟蒙運動塑造社會風貌
3.(2021·天津卷)1526年,一位非洲國王控訴說,葡萄牙人每天都在抓走本地人并將他們賣掉,“以至于我們國家的人口正在大量喪失”;1549年,巴西的種植園已經有了非洲人勞作的記錄。據此可以佐證(  )
A.世界市場的成型
B.工業革命的沖擊
C.三角貿易的初現
D.殖民體系的確立
4.(2017·北京卷)下圖取材于歐洲畫家斯泰達努斯的畫作《新發現》(NOVA REPERTA)。圖中所描繪的新發現(  )
A.有助于羅馬帝國的海外擴張
B.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間的聯系
C.宣告了人文主義思想的誕生
D.標志著英國海上霸權的確立
5.14世紀胡椒作為奢侈品受到貴族青睞,但16世紀價格下降后,走上更多尋常人家的餐桌。貴族將目光投向原產于美洲的蔗糖、巧克力、茶葉和煙草。這說明(  )
A.物種交流影響飲食結構
B.價格革命引發階級變動
C.傳統經濟關系瀕于瓦解
D.封建貴族經濟地位下降
6.(2022·福建莆田二十五中模考)16世紀,美洲的西班牙人、葡萄牙人若要吃面包,需要進口歐洲小麥。進入17世紀,智利發展成南美的小麥產區,產品除了供應本地外,還被運到巴西、古巴、秘魯等地。小麥在美洲的傳播(  )
A.促進了殖民地的近代化
B.有利于歐洲人對美洲的殖民
C.推動了奴隸貿易的興起
D.極大改善了原住居民的生活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吴桥县| 许昌县| 城口县| 天祝| 沾益县| 哈巴河县| 宾阳县| 晋州市| 东安县| 怀化市| 仪陇县| 遂宁市| 涪陵区| 沁阳市| 黄梅县| 涡阳县| 麻城市| 汶川县| 株洲县| 图木舒克市| 曲阜市| 宁远县| 曲水县| 陈巴尔虎旗| 红桥区| 鱼台县| 德保县| 民勤县| 海城市| 依兰县| 新邵县| 黄浦区| 宜丰县| 万全县| 辰溪县| 宣化县| 秭归县| 昌平区| 南昌县| 临湘市| 河池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