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36講 資產階級革命與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 學案(含解析)2024屆高考一輪復習歷史(新教材浙江專用)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36講 資產階級革命與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 學案(含解析)2024屆高考一輪復習歷史(新教材浙江專用)

資源簡介

第36講 資產階級革命與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
時空重點
主題概覽
1.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
17、18世紀,由于資本主義發展受到封建制度和殖民統治的阻礙,加之啟蒙思想的影響,英、法、美等國家爆發了資產階級革命,確立了資本主義政治制度。資本主義國家建立的政體主要有君主立憲制和共和制兩種形式。
2.資本主義制度的擴展
由于受工業革命以及英、法、美等國家早期革命的影響,19世紀資本主義在全球范圍內繼續擴展,俄、美、德、意、日等國通過革命、改革或統一戰爭的形式確立或鞏固了資本主義制度,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一、英、美、法資產階級革命
1.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1)背景:英國資產階級和新貴族在經濟上日益強大,向專制王權發起挑戰。
(2)過程
①爆發:1640年,英國爆發革命;經過兩次內戰,議會獲勝。
②曲折:英國經歷了共和國、軍事獨裁和王朝復辟時期的反復斗爭。
③鞏固:1688年,發生“光榮革命”,革命成果獲得鞏固。
(3)法律保障
①1689年通過《權利法案》,擴大議會權力,限制王權。
②1701年又通過《王位繼承法》,規定此后國王不得為天主教徒,也不能與天主教徒結婚。
(4)意義:君主立憲制逐步形成。
思維點撥 正確認識英國“光榮革命”
“光榮革命”結束了封建君主專制,實現了資產階級掌握政權的愿望,為英國資本主義政治、經濟制度的建立開辟了道路;“光榮革命”從形式看,是一場宮廷政變,從階級本質上看,是資產階級和新舊貴族之間妥協的結果,這是由資產階級的力量不足以完全清除封建勢力決定的,這個結果是符合英國國情的。
2.美國獨立戰爭
(1)背景:18世紀中葉,英國對北美大西洋沿岸13塊殖民地的種種限制和剝削,激起了北美人民的強烈不滿,獨立的呼聲高漲。
(2)歷程
①來克星頓槍聲:1775年4月,來克星頓的民兵與英軍發生沖突,美國獨立戰爭開始。
②《獨立宣言》發表:1776年7月4日,大陸會議發表《獨立宣言》,闡述了人民主權思想,宣告北美殖民地脫離英國獨立。
③承認美國獨立:1783年,英國承認美國獨立。
(3)性質:美國獨立戰爭是一場民族獨立運動,也是一場資產階級革命。
3.法國大革命
(1)背景:法國專制制度嚴重阻礙了資本主義發展,資產階級迫切要求擺脫封建專制統治和等級制度的束縛;啟蒙思想的影響。
(2)進程
①1789年7月14日,法國民眾攻占巴士底獄,法國大革命爆發。
②1789年8月,議會頒布《人權宣言》,提出人權、自由、平等、法治、人民主權和保護私有財產等原則。
③1791年,議會頒布憲法,確立了新制度的基本框架。
④1799年,拿破侖建立軍事獨裁統治。1815年,拿破侖帝國覆滅。
(3)意義:沉重打擊了歐洲其他國家的封建制度,革命的原則隨著拿破侖軍隊傳播到歐洲各地。
思維點撥 近代西方資產階級革命的特點
英國:具有反復性、曲折性;政體不斷變化。美國:先宣布獨立,后贏得革命勝利。法國:規模大;遭到內外反動勢力的聯合進攻,斗爭異常激烈;政體頻繁更替。
材料 1640年的革命和1789年的革命并不是英國的革命和法國的革命,這是“歐洲范圍的革命”。它們不是社會中某一階級對舊政治制度的勝利,它們產生了歐洲新社會的政治制度。
——摘編自馬克思《資產階級革命和反革命》
依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分析馬克思為什么稱兩國革命是“歐洲范圍的革命”。
試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英國革命為工業革命創造了條件,對歐洲乃至世界都產生重大影響。法國革命沉重打擊了法國及歐洲的封建君主制,使自由、民主和平等的思想得以廣泛傳播,促進了資本主義在歐洲的發展,并對此后的革命運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兩國革命的影響都超出了本國范圍,對歐洲社會發展影響尤其重要。
二、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與擴展
1.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
條件 資產階級革命的成功,資本主義經濟制度的逐漸確立;資產階級為維護自身利益
類型 主要實行君主立憲制和共和制
政治制度類型 英國:君主立憲制 君主權力受到限制,議會是國家最高立法機關和權力機關
內閣掌握行政權,受議會監督,對議會負責
美國:共和制 1787年美國憲法,確立“三權分立”原則:國會掌握立法權,總統掌握行政權,最高法院和國會規定設立的下級法院掌握司法權,彼此制衡
規定美國是聯邦制國家,聯邦政府擁有最高權力,各州政府擁有一定自治權
不足之處:承認奴隸制存在,不承認婦女、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和白人男子相等的公民權利
法國:共和制 19世紀,法國經歷共和制和君主制多次反復,最終確立共和制度
政黨制度 大多形成兩黨制或多黨制,代表資產階級利益,通過定期選舉輪流執政
圖解歷史 美國政體的分權制衡原則
2.資本主義制度的擴展
(1)俄國農奴制改革
①舉措:1861年,廢除農奴制,隨后沙皇又進行其他改革。
②形式:自上而下的改革。
③影響:促進了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但沒有直接觸及沙皇專制制度,保留了大量農奴制殘余。
(2)美國內戰
①背景:南北雙方在關稅、西部領土建州等問題上矛盾重重,尤其在奴隸制的存廢問題上斗爭尤其尖銳。
②經過:1861—1865年,林肯頒布《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隸宣言》,最終贏得勝利。
③影響:維護了美國的國家統一,基本解決了農民的土地問題,在法律上承認了黑人的公民權利,為此后美國的發展和迅速崛起奠定了基礎。
(3)意大利統一:1861年,建立意大利王國,實行君主立憲制。1870年實現了國家統一。
(4)德意志統一:1864—1871年,普魯士在宰相俾斯麥的帶領下,統一了除奧地利以外的德意志。1871年,德意志帝國成立,實行君主立憲制。
(5)日本明治維新
①背景:面臨淪為半殖民地的民族危機;幕府統治被推翻。
②內容:加強中央集權,廢除封建等級制度,推行“富國強兵”“殖產興業”“文明開化”三大政策,仿效西方國家制定憲法。
③影響:保留了大量封建勢力,官僚寡頭和軍閥掌握實權,成為軍國主義的社會基礎。
       殖產興業
明治政府實行殖產興業政策的具體內容就是運用國家政權的力量,以各種政策為杠桿,用國庫資金來加速資本原始積累的過程,并且以國營軍工企業為主導,按照西方的樣板,大力扶植日本資本主義的成長。
3.評價:與封建制度比較,資本主義制度是巨大的歷史進步。但是資本主義列強大肆推行殖民擴張政策,把亞非拉廣大地區變成殖民地或半殖民地,進行壓榨和掠奪。
材料 英、法、美三國的歷史實踐,昭示了邁向民主制度的三種方案。第一種是英國的“貴族+演化”道路,特點是重視自由勝于重視平等。第二種是法國的“專制集權+革命”方式,特點是重視平等勝于重視自由。第三種是美國的“憲政民主”立國,特點是對平等和自由都給予了均等的重視。——摘編自[法]托克維爾《舊制度與大革命》
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對作者所說的三種方案分別予以說明。
試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英國:通過“光榮革命”,頒布《權利法案》,確立了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的統治,君主立憲制在英國建立起來。法國:通過大革命,推翻封建專制統治;拿破侖建立第一帝國(或建立軍事獨裁統治),進一步摧毀了封建勢力,鞏固了資產階級革命成果。美國:頒布1787年憲法,按照三權分立的原則,確立了共和制、聯邦制、總統制。
1.從形式上看,光榮革命是一場宮廷政變;從階級本質上分析,是一場資產階級和新舊貴族之間的相互妥協。
2.1689年英國通過《權利法案》,國王還沒形成“統而不治”的地位。此時國王仍有較大的權力,責任內閣制確立后英王才開始處于“統而不治”的地位。
3.《人權宣言》揭示了天賦人權、自由、平等的原則,否定了封建等級制度。
4.美國奴隸制種植園經濟不同于古代的奴隸制,它是資本主義經濟的一種形式。
5.資產階級革命和改革的多樣性特征與當時歐美各國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程度是分不開的。
1.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美國獨立戰爭、法國大革命的不同之處
項目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美國獨立戰爭 法國大革命
斗爭矛頭 封建專制統治 英國殖民統治 專制制度和等級制度
革命任務 推翻封建專制統治 擺脫英國殖民統治 推翻封建專制統治
領導階級 資產階級和新貴族 資產階級和種植園主 資產階級
性質 資產階級革命 既是資產階級革命,又是民族獨立運動 資產階級革命
革命程度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不徹底,革命中資產階級和新貴族與王權、貴族進行妥協,保留了君主 美國獨立戰爭后,南北雙方進行妥協,在南方保留了種植園奴隸制經濟 法國大革命最徹底,它不僅摧毀了法國的封建制度,而且撼動了整個歐洲大陸的封建統治秩序
頒布文獻 《權利法案》 《獨立宣言》 《人權宣言》
2.近代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的特點
理論依據 西方思想家提出的天賦人權、社會契約論、分權學說和人民主權學說,是西方民主制度建立的理論依據
建立方式 以英國為代表,先激進(資產階級革命)后溫和(“光榮革命”);以美國和法國為代表,采取了激進的革命方式;以俄國和日本為代表,采取了相對溫和的改革方式
建立過程 一些國家經歷了曲折、反復的發展過程,但最終確立了資本主義政治制度
政體類型 君主立憲制和民主共和制
體現原則 以立法的形式來確立政治體制,體現了資本主義的法治原則;立法、行政和司法之間分權與制衡的原則
1.(2022·6月浙江選考)歷史進程中的變革是諸多因素合力作用的結果。在美國制憲會議中,圍繞代表權問題,州權主義者不愿屈從“大州支配”,以小州退出聯邦同大國結盟相要挾;國家主義者也不甘示弱,宣布大州“不會在任何其他方案上結盟”,聲稱如果小州脫離聯邦,就不惜以軍事手段解決問題。雙方最終在參眾兩院議席分配比例等問題上達成妥協。這一結果體現了(  )
A.“孤立主義”原則 B.《人民憲章》原則
C.“自由放任”原則 D.“制約與平衡”原則
答案 D
解析 美國制憲會議上大小州之間矛盾重重,但是最終在參眾兩院議席分配比例等問題上達成妥協,分別照顧了小州和大州利益,體現了制約與平衡的原則,D項正確;孤立主義指的是盡量避免對外國承擔政治和軍事義務的同盟關系的方式,來維護和擴展美國的利益,且側重政治、軍事和外交,而在經濟和文化等方面并不限制與外界的交往聯系,排除A項;《人民憲章》的核心內容是以普遍權為基礎的議會民主化的問題,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項;自由放任是經濟政策,強調國家不干預經濟發展,排除C項。
2.(2022·1月浙江選考)論及17世紀末的英國,有學者認為,“從表面看,政權似乎一點沒變,國王依舊,英國仍然是個王國而不是共和國,國王仍然是國家元首……然而,實際權力結構卻徹底發生了變化,國王和議會的權力互換了位置”。這一“變化”表現在(  )
A.共和國變成了王國 B.責任內閣制形成
C.議會權力高于王權 D.國王“統而不治”
答案 C
解析 根據所學可知,1689年英國通過《權利法案》,確立了君主立憲制,雖然保留了國王,但議會權力高于王權,王權受到制約,故C項正確;根據“英國仍然是個王國而不是共和國”可知,17世紀末的英國沒有改變王國,排除A項;1721年,沃波爾成為英國第一任內閣首相,主持內閣會議,協調各部門的工作,內閣制正式形成,排除B項;責任內閣制形成以后,國王“統而不治”,排除D項。
3.(2021·6月浙江選考)有法國政治家評價拿破侖:“沒有多少人能夠在自己的有生之年以外還影響著如此許多之人。如果說他的輝煌能夠抵擋時間的侵蝕,那是因為他的生命在我們每個人身上都產生了一種親密的回響。”并稱贊他幫助塑造了現代法國。下列項中,最能體現拿破侖“幫助塑造了現代法國”的是(  )
A.發動“霧月政變”
B.編纂《民法典》
C.廢除雇傭兵制
D.取得奧斯特里茨戰役大捷
答案 B
解析 據材料“他的生命在我們每個人身上都產生了一種親密的回響”可知,拿破侖編纂的《民法典》,成為近代以來許多資本主義國家制定民法的藍本,故選B項;拿破侖發動“霧月政變”,成立執政府,與“幫助塑造了現代法國”不符,排除A項;拿破侖廢除雇傭兵制,代之以征兵制和志愿兵制,廣泛地動員和征集農民當兵,建立了一支新型的能征善戰的強大的資產階級軍隊,與“幫助塑造了現代法國”不符,排除C項;在奧斯特里茨戰役中憑借拿破侖的天才指揮,法軍打敗俄、奧聯軍,創造了世界軍事史上以少勝多的經典戰例,與“幫助塑造了現代法國”不符,排除D項。
4.(2022·湖南卷)美國1787年憲法與德意志帝國憲法均確定了聯邦制度。美國參議院議席分配遵循各州無論大小一律平等的原則,但在德國聯邦議會中普魯士邦則擁有足夠多的議席行使否決權。這一現象根植于兩國(  )
A.人民的自愿選擇
B.各州(邦)實力不同
C.建國路徑的差異
D.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
答案 C
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美國是由北美殖民地各州自由聯合組建的國家,無論大州小州一律平等,因此美國參議院每州都平等地擁有兩個席位,德意志帝國是經過普魯士領導的王朝戰爭實現統一后建立的,普魯士在聯邦中占有絕對的主導地位,因此“在德國聯邦議會中普魯士邦則擁有足夠多的議席行使否決權”,C項正確;兩國的聯邦制度主要是社會上層精英決定的,并不是人民的自愿選擇,排除A項;美國各州的實力也不相同,但仍然體現了平等的原則,排除B項;兩國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并不能解釋上述現象,排除D項。
5.(2021·海南卷)18世紀后期,北美的咖啡消費量不斷增加,而茶的消費量卻在下降。在當地人的心目中,茶成為英國殖民壓迫的象征。咖啡館是革命者秘密集會的場所,喝咖啡成了愛國的表現。與這一歷史現象聯系最密切的是(  )
A.1787年制憲會議 B.英法七年戰爭
C.1812年英美戰爭 D.北美獨立戰爭
答案 D
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773年,英國政府為傾銷英國東印度公司的積存茶葉,通過《救濟東印度公司條例》。導致北美生產出來的茶葉銷售受影響。殖民地人認為東印度公司是英國扶植的,茶葉被視為英國殖民壓迫的象征。啟蒙運動時期,咖啡廳逐漸成了人們互相交換思想的一個場所。而法國大革命正是由這些人在咖啡廳里討論出了基本的指導思想。因此美國獨立戰爭之后,茶葉和咖啡的象征意義得到了傳播,D項正確。
6.(2022·廣東卷)1871年《德意志帝國憲法》包含一些大多數國家的憲法均不涉及的內容。例如關稅、商業、鐵路、郵政和電報等,關于個人權利卻只字未提。這反映了德國(  )
A.帝國結構的松散性 B.對外政策的擴張性
C.資本主義的保守性 D.君主制度的脆弱性
答案 C
解析 材料“關于個人權利卻只字未提”體現的是1871年《德意志帝國憲法》的局限性,這反映了德意志資產階級代議制的不徹底性和資本主義的保守性,故選C項;1871年《德意志帝國憲法》確立了聯邦制,以法律形式維護了帝國的統一,且材料中沒有體現德國的國家結構,無法得出帝國結構的松散性,排除A項;材料未涉及德意志的對外政策,排除B項;1871年《德意志帝國憲法》確立了君主立憲制,但其專制主義色彩濃厚,君主個人權力強大,排除D項。
課時精練
一、選擇題Ⅰ(每小題2分,共20分)
1.英國議會通過《叛逆法》,規定:“1535年2月1日起,蓄意侵犯國王的尊嚴與稱號、否認國王是英國教會的最高領袖、把國王看做教會分裂者或暴君的人均為叛逆罪將處以極刑。”這一法案(  )
A.推動責任內閣制在英國確立
B.確立了天主教會的世俗統治權
C.繼承了《至尊法案》的精神
D.侵害了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成果
答案 C
解析 《至尊法案》的精神是確立國王是英國教會的首腦,擴大王權,而材料中的《叛逆法》將“否認國王是英國教會的最高領袖”等視為大罪,這一法案是繼承了這一原則,故選 C 項;責任內閣制是削弱王權,排除 A 項;這是削弱天主教教權,排除 B 項;當時資產階級革命尚未爆發,排除 D 項。
2.1652年11月,克倫威爾表示,必須建立另外的政權,其權力之大和地位之高可以克服現在共和政府行政機構的一些弊端,“否則我們的失敗就是無可挽回的”。下列項中,最能體現克倫威爾“克服現在共和政府行政機構的一些弊端”的舉措是(  )
A.建立“小議會” B.恢復封建君主專制
C.頒布《航海條例》 D.實行護國公制度
答案 D
解析 根據材料“必須建立另外的政權,其權力之大和地位之高”可得出克倫威爾認為必須加強權力,才能克服共和政府行政機構的一些弊端,護國公制度體現的是一種獨裁政治,具有集權色彩,符合克倫威爾加強權力的要求,D項正確。
3.(2022·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聯盟模擬)有學者指出:“它們構成了英國君主立憲制大廈的兩塊基石,確立了議會至上的原則,使司法權最終從行政權分離出來。”“它們”是(  )
①“光榮革命” ②《權利法案》 ③《王位繼承法》 ④責任內閣制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B
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689年,英國頒布《權利法案》,標志著英國確立了君主立憲制,②正確;1701年頒布的《王位繼承法》在繼1689年《權利法案》之后,對王權做出了進一步限制,促進了英國君主立憲制的完善,③正確;1688年的“光榮革命”只是推翻了詹姆士二世的統治,沒有確立君主立憲制,①錯誤;責任內閣制形成于18世紀的英國,雖然使得君主立憲制得到完善,但是沒有在法律層面上確立,④錯誤;綜上②③正確,①④錯誤,B項正確。
4.(2022·杭州一模)“為了取得即便是那些在當時已經成熟而只待采集的資產階級的勝利果實,也必須使革命遠遠地超出這一目的……在這種過分的革命活動之后,必然接著到來一個不可避免的反動,這個反動又超出了它能繼續下去的那個限度。經過多次動蕩以后,新的重心終于確立了,并且成了新的出發點。”與恩格斯的這一論斷最為相符的是(  )
A.德意志統一 B.北美獨立戰爭
C.法國大革命 D.英國光榮革命
答案 C
5.(2023·湖州高三一模)當地時間2022年9月8日,96歲的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逝世,她是目前英國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作為英國國王,伊麗莎白二世在位期間(  )
A.有權提名內閣的各部大臣
B.行使權力受議會監督,對議會負責
C.掌握英國的最高行政權力
D.有權任命議會多數派領袖出任首相
答案 D
解析 據材料可知,英國是君主立憲制的代表,國王權力受到限制,國王有權任命議會多數派領袖出任首相,故選D項;首相提名內閣的各部大臣,國王形式任命,排除A項;內閣行使權力受議會監督,對議會負責,排除B項;首相和內閣掌握英國的最高行政權力,國王“統而不治”,排除C項。
6.(2023·杭州高三模擬)1787年憲法第一條第二款:眾議員人數及直接稅稅額,應按聯邦所轄各州的人口數目比例分配,此項人口數目的計算法,應在全體自由人民——包括訂有契約的短期仆役,但不包括未被課稅的印第安人,數目之外,再加上所有其他人口之五分之三。材料反映出美國1787年憲法(  )
A.具有三權分立的特點
B.體現制約平衡的原則
C.保護印第安人的權力
D.背離自由平等的精神
答案 D
解析 材料“不包括未被課稅的印第安人”“再加上所有其他人口之五分之三”體現了1787年憲法對印第安人和黑人的歧視,背離了自由平等的精神,D項正確;材料沒有體現三權分立,排除A項;材料沒有體現美國各機構的制約平衡原則,排除B項;材料體現了對印第安人的歧視而非保護,排除C項。
7.1887年,美國得克薩斯州的幾個縣因干旱導致農作物歉收,一些國會議員提出對當地農場主進行補貼,克利夫蘭總統否決了這一動議,他說:“我不認為聯邦政府的權利和義務應該擴至對遭受苦難之個人的救濟,它與公共服務或者公共利益不存在任何適當的關聯。”這反映出美國(  )
A.政府社會救濟職能缺失
B.總統主張政府有限管理
C.中央與地方的矛盾尖銳
D.三權分立原則遭到破壞
答案 B
解析 1887年是自由主義經濟思想流行時期,這一種經濟主張不贊成政府干預經濟,因此克利夫蘭總統的言論表明當時的美國主張政府有限管理,B項正確;美國總統認為政府沒有權利和義務救濟個人,因為其與公共服務和公共利益無關,說明當時在公共領域方面存在救濟,排除A項;材料沒有涉及中央和地方之間的矛盾,排除C項;材料沒有凸顯國會、政府之間的沖突,總統的做法并未超越三權分立劃定的職權范圍,排除D項。
8.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確立和發展過程就是西方代議制度的形成和發展過程,由于各自的歷史淵源不同,英、美、德、法等國家的代議制度各有自己的特色。與英國相比,德意志帝國代議制的“特色”主要體現在(  )
A.議會分為上下兩院
B.宰相只對皇帝負責
C.實行君主立憲政體
D.議會擁有立法權力
答案 B
解析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與英國相比,德意志帝國代議制的主要特色為,宰相只對皇帝負責,不對議會負責,B項正確;西方國家的議會多為兩院制,排除A項;英德兩國的政體均為君主立憲,排除C項;議會擁有立法權力并非德意志帝國代議制獨有,排除D項。
9.(2022·德州月考)18世紀早期,法國大商人塔瓦尼爾準備將其財富全部投入外國,路易十四詰問他為何要離開繁華的法國而去貧苦之地投資。塔瓦爾尼回答說,他希望擁有可以稱之為屬于自己的東西。這反映了,當時法國(  )
A.逐漸由商品輸出轉為資本輸出
B.天賦人權思想已深入人心
C.政治制度阻礙了資本主義發展
D.開始受到工業革命的沖擊
答案 C
解析 根據材料可知,法國在路易十四統治時期,君主專制達到頂峰,這不利于資本主義的發展,所以大商人塔瓦尼爾準備將其財富全部投入外國,故C項正確;材料無法體現“逐漸由商品輸出轉為資本輸出”,故A項錯誤;天賦人權強調人的權利是與生俱來的,這與材料主旨不符,故B項錯誤;工業革命開始于18世紀中后期的英國,這與材料時間不符,故D項錯誤。
10.(2022·南平高三模擬)19世紀末期,當西歐各國王權普遍沒落、資產階級民主蓬勃推進之時,普魯士王權反而擴大到德意志。這主要源于當時的德國(  )
A.專制王權的高度強化 B.中央集權的嚴重削弱
C.國民教育的發展滯后 D.統一道路的特殊方式
答案 D
解析 19世紀六七十年代,普魯士通過三次王朝戰爭實現了德意志的統一,1871年德意志帝國建立。德國的統一是普魯士以王朝戰爭手段完成的,使得德意志帝國是容克貴族和資產階級聯合專政的資產階級性質的君主立憲國家,但民主立憲是虛,君主專制是實,容克貴族占主導地位,資產階級則次之。故D項統一道路的特殊方式符合題意。
二、選擇題Ⅱ(每小題3分,共15分)
11.(2022·嘉興一中期中)下表為近代西方頒布的文件。
時間 國別 名稱 主要內容
1776年 美國 《獨立宣言》 闡述了人民主權思想,宣告北美殖民地脫離英國獨立
1789年 法國 《人權宣言》 明確提出了人權、自由、平等、法治、人民主權和保護私有財產等原則
這兩個文件都(  )
A.力圖打破封建專制的束縛
B.蘊含了理性主義的觀念
C.利于資產階級革命的爆發
D.深受工業化進程的影響
答案 B
12.歐美資本主義的發展,推動了資產階級政治制度的建立,在英、美、法三國民主政體確立發展過程中,啟蒙運動政治理念初步實現了。“初步實現”的啟蒙運動政治理念有(  )
①主權在民 ②自由平等 ③權力平衡 ④政府干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 A
解析 在英、美、法三國民主政體及其確立發展的過程中,主權在民、自由平等、權力制衡都是初步實現的啟蒙運動政治理念,①②③正確,故選A項;政府干預反對自由放任,主張擴大政府職能,為二戰后西方國家普遍采用,④錯誤,故排除B、C、D三項。
13.(2023·百師聯盟高三聯考)歷史進程中的變革是諸多因素合力作用的結果。下表是各歷史時期美國最高法院否定聯邦立法的判決(括號內為州法或地方立法)。這一結果體現了(  )
時期 時間(年) 數量 年平均量
早期法院 1789—1863 2(39) 0.03(0.51)
蔡斯法院 1864—1873 8(33) 0.80(3.67)
韋特法院 1874—1888 7(65) 0.47(4.64)
富勒法院 1888—1910 14(89) 0.64(4.05)
懷特法院 1910—1921 12(24) 1.09(11.27)
塔夫脫法院 1921—1930 11(29) 1.38(14.33)
休斯法院 1930—1936 14(65) 2.00(9.29)
羅斯福法院 1937—1945 3(108) 0.18(6.35)
早期沃倫法院 1954—1962 7(73) 0.78(8.11)
后期沃倫法院 1963—1969 16(113) 2.29(16.14)
伯格法院 1969—1986 32(309) 1.88(18.18)
早期倫奎特法院 1986—1994 7(85) 0.78(10.63)
后期倫奎特法院 1995—2003 33(43) 3.67(4.78)
A.中央集權的思想 B.司法審判的公正
C.立法活動的無序 D.分權制衡的機制
答案 D
解析 根據題干的表格信息可知,各歷史時期美國最高法院否定聯邦立法的判決(含州法或地方立法),這體現了美國中央與地方權力分配、司法權和立法權的相互制約關系,這一結果體現了分權制衡的機制,故D項正確。
14.美國前總統麥迪遜在《聯邦黨人文集》中寫道:“參議院將從作為政治上平等的團體的各州得到權力;在參議院,各州根據平等的原則選派代表……就這點來說,政府是聯邦政府,不是全國性政府。”這說明美國參議院的設置(  )
A.導致了權力的相對集中
B.體現了分權制衡的特點
C.違背了憲法設計的初衷
D.保障了各州權力的平等
答案 D
解析 根據“在參議院,各州根據平等的原則選派代表”可知參議院的代表是平等選派的,所以參議院的設置是保障各州的平等權力,D項正確;參議院的代表是各州根據平等原則選派的,并沒有導致權力的相對集中,排除A項;材料中只反映了參議院,并不能體現分權制衡,排除B項;參議院的設置并沒有違背憲法設計的初衷,排除C項。
15.新政期間,因最高法院多次否決總統提出的法案,羅斯福提出增加最高法院法官的改革方案。如圖為表現這一改革方案的漫畫,它表明(  )
A.三權分立體制遭到破壞
B.行政權力擴張引發擔憂
C.美國新政取得顯著成效
D.最高法院維護憲法權威
答案 B
解析 據漫畫可知,羅斯福為增加總統提案的通過率,提出增加最高法院法官的改革方案,由此用該漫畫表達了對政府權力擴大的擔憂,故選B項;材料中僅僅體現司法和行政的關系,排除A項;材料未涉及新政取得的成效,排除C項;最高法院法官通過了政府所有提案,未體現維護憲法的權威,排除D項。
三、非選擇題(共25分)
16.(10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英國司法獨立性的獲得經歷了一個漸進的、漫長的過程,直到現在也不能說英國司法獲得了完全的獨立。但內戰以來對王權的實質性束縛和革命后議會主權下的相關法律確實使司法獨立邁出了實質性的一步,并且在以后的改革中其獨立性越來越強。
——周黎明《革命以來英國司法獨立的制度沿革》
材料二 1815年到1848年,變革的力量席卷了整個歐洲。在英國,希望改革的工人階級領導的憲章運動成了當時典型的政治事件。下面是1838年提交給下議院的第一份憲章摘錄:……敬請貴院十分慎重地考慮我們的請愿,作出最大努力,通過合乎憲法的各種方式,制定一項法律,對每個精神健全、未被宣判有罪的法定成年男子,給予選舉議會議員的權利。
——丹尼斯·舍曼等著《世界文明史》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指出推動英國司法獨立的重大革命事件。并簡述“革命后議會主權下使司法獨立邁出了實質性一步”的相關法律及其內容。(5分)
(2)閱讀材料二,概括工人階級的主要訴求。結合所學,分析“工人階級領導的憲章運動”帶來的積極影響。(5分)
答案 (1)事件:光榮革命。
法律及內容:1689年《權利法案》規定:未按法律程序,國王不得拘捕臣民;1701年《王位繼承法》:議會掌握任命法官的決定權。
(2)訴求:立法保障普遍選舉權。
積極影響:它打擊了資產階級,顯示了無產階級的偉大力量,從而為馬克思主義理論提供了階級和實踐基礎。
17.(15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獨立宣言》在公眾記憶中最初只是宣告與母國決裂的“分手”性文件,但隨后民主共和黨(美國早期兩黨之一)逐漸強調其反抗專制暴政的意義,重塑了《獨立宣言》的公共記憶。民主共和黨創始人杰斐遜也因為19世紀初該黨利用自己當時的強勢地位積極建構“杰斐遜神話”,從最初只是被視為《獨立宣言》無足輕重的代筆人,逐漸被重新定義為這份文件所承載價值理念的代言人。——摘編自蔡夢竹《美國史學界關于美國革命歷史記憶的研究》
材料二 “失去的事業”指的是美國內戰后南部白人建構的內戰記憶,最初它僅是前南部將軍朱巴爾·厄爾利對內戰的個人解讀,大體包括“內戰是因州權而不是奴隸制而起”“奴隸制是有益的”等內容。在很多南方老兵組織的助推下,19世紀90年代“失去的事業”成為南部民眾對內戰的地方記憶。1898年美國與西班牙開戰,國內涌起地區和解的浪潮,北部社會接納了“失去的事業”的部分論調,此后“失去的事業”開始長時間主導美國史學界對內戰史的書寫,進而影響美國公眾對內戰的記憶。
——摘編自羅超、高春常《美國史學界關于內戰記憶研究述評》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在公眾記憶中《獨立宣言》所追求價值理念的變化,并分析民主共和黨積極構建“杰斐遜神話”的原因。(6分)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就“失去的事業”主導美國內戰史撰寫的現象加以評述。(6分)
(3)綜合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影響“公眾記憶”的因素。(3分)
答案 (1)變化:從追求獨立到追求民主自由。
原因:民主自由得到廣泛認可;爭取選舉競爭優勢。
(2)“失去的事業”是戰敗的美國南部立場的內戰記憶;它主導美國內戰史的撰寫有助于美國南北之間實現和解;但同時它可能使美國民眾對內戰的認知存在缺失。
(3)因素:親歷者自身的認知、現實政治需求、歷史研究等。第36講 資產階級革命與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
時空重點
主題概覽
1.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
17、18世紀,由于資本主義發展受到封建制度和殖民統治的阻礙,加之啟蒙思想的影響,英、法、美等國家爆發了資產階級革命,確立了資本主義政治制度。資本主義國家建立的政體主要有君主立憲制和共和制兩種形式。
2.資本主義制度的擴展
由于受工業革命以及英、法、美等國家早期革命的影響,19世紀資本主義在全球范圍內繼續擴展,俄、美、德、意、日等國通過革命、改革或統一戰爭的形式確立或鞏固了資本主義制度,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一、英、美、法資產階級革命
1.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1)背景:英國資產階級和________在經濟上日益強大,向專制王權發起挑戰。
(2)過程
①爆發:1640年,英國爆發革命;經過兩次內戰,議會獲勝。
②曲折:英國經歷了共和國、軍事獨裁和王朝復辟時期的反復斗爭。
③鞏固:1688年,發生“____________”,革命成果獲得鞏固。
(3)法律保障
①1689年通過《____________》,擴大議會權力,限制王權。
②1701年又通過《王位繼承法》,規定此后國王不得為天主教徒,也不能與天主教徒結婚。
(4)意義:君主立憲制逐步形成。
思維點撥 正確認識英國“光榮革命”
“光榮革命”結束了封建君主專制,實現了資產階級掌握政權的愿望,為英國資本主義政治、經濟制度的建立開辟了道路;“光榮革命”從形式看,是一場宮廷政變,從階級本質上看,是資產階級和新舊貴族之間妥協的結果,這是由資產階級的力量不足以完全清除封建勢力決定的,這個結果是符合英國國情的。
2.美國獨立戰爭
(1)背景:18世紀中葉,英國對北美大西洋沿岸13塊殖民地的種種限制和剝削,激起了北美人民的強烈不滿,獨立的呼聲高漲。
(2)歷程
①來克星頓槍聲:1775年4月,來克星頓的民兵與英軍發生沖突,美國獨立戰爭開始。
②《獨立宣言》發表:1776年7月4日,大陸會議發表《獨立宣言》,闡述了人民主權思想,宣告北美殖民地脫離英國獨立。
③承認美國獨立:1783年,英國承認美國獨立。
(3)性質:美國獨立戰爭是一場______________運動,也是一場資產階級革命。
3.法國大革命
(1)背景:法國專制制度嚴重阻礙了資本主義發展,資產階級迫切要求擺脫封建專制統治和等級制度的束縛;啟蒙思想的影響。
(2)進程
①1789年7月14日,法國民眾攻占巴士底獄,法國大革命爆發。
②1789年8月,議會頒布《____________________》,提出人權、自由、平等、法治、人民主權和保護私有財產等原則。
③1791年,議會頒布憲法,確立了新制度的基本框架。
④1799年,拿破侖建立軍事獨裁統治。1815年,拿破侖帝國覆滅。
(3)意義:沉重打擊了歐洲其他國家的封建制度,革命的原則隨著拿破侖軍隊傳播到歐洲各地。
思維點撥 近代西方資產階級革命的特點
英國:具有反復性、曲折性;政體不斷變化。美國:先宣布獨立,后贏得革命勝利。法國:規模大;遭到內外反動勢力的聯合進攻,斗爭異常激烈;政體頻繁更替。
材料 1640年的革命和1789年的革命并不是英國的革命和法國的革命,這是“歐洲范圍的革命”。它們不是社會中某一階級對舊政治制度的勝利,它們產生了歐洲新社會的政治制度。
——摘編自馬克思《資產階級革命和反革命》
依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分析馬克思為什么稱兩國革命是“歐洲范圍的革命”。
試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與擴展
1.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
條件 資產階級革命的成功,資本主義經濟制度的逐漸確立;資產階級為維護自身利益
類型 主要實行君主立憲制和共和制
政治制度類型 英國:君主立憲制 君主權力受到限制,____是國家最高立法機關和權力機關
內閣掌握______,受______監督,對______負責
美國:共和制 1787年美國憲法,確立“______”原則:國會掌握立法權,總統掌握行政權,最高法院和國會規定設立的下級法院掌握司法權,彼此制衡
規定美國是______國家,聯邦政府擁有最高權力,各州政府擁有一定______
不足之處:承認奴隸制存在,不承認婦女、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和白人男子相等的公民權利
法國:共和制 19世紀,法國經歷共和制和君主制多次反復,最終確立共和制度
政黨制度 大多形成兩黨制或多黨制,代表資產階級利益,通過定期選舉輪流執政
圖解歷史 美國政體的分權制衡原則
2.資本主義制度的擴展
(1)俄國農奴制改革
①舉措:1861年,廢除農奴制,隨后沙皇又進行其他改革。
②形式:自上而下的改革。
③影響:促進了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但沒有直接觸及________________制度,保留了大量農奴制殘余。
(2)美國內戰
①背景:南北雙方在關稅、西部領土建州等問題上矛盾重重,尤其在奴隸制的存廢問題上斗爭尤其尖銳。
②經過:1861—1865年,林肯頒布《________》和《解放黑人奴隸宣言》,最終贏得勝利。
③影響:維護了美國的國家統一,基本解決了農民的土地問題,在法律上承認了黑人的公民權利,為此后美國的發展和迅速崛起奠定了基礎。
(3)意大利統一:1861年,建立意大利王國,實行君主立憲制。1870年實現了國家統一。
(4)德意志統一:1864—1871年,普魯士在宰相俾斯麥的帶領下,統一了除奧地利以外的德意志。1871年,德意志帝國成立,實行________________。
(5)日本明治維新
①背景:面臨淪為半殖民地的民族危機;幕府統治被推翻。
②內容:加強中央集權,廢除封建等級制度,推行“________________”“殖產興業”“文明開化”三大政策,仿效西方國家制定憲法。
③影響:保留了大量封建勢力,官僚寡頭和軍閥掌握實權,成為軍國主義的社會基礎。
       殖產興業
明治政府實行殖產興業政策的具體內容就是運用國家政權的力量,以各種政策為杠桿,用國庫資金來加速資本原始積累的過程,并且以國營軍工企業為主導,按照西方的樣板,大力扶植日本資本主義的成長。
3.評價:與封建制度比較,資本主義制度是巨大的歷史進步。但是資本主義列強大肆推行殖民擴張政策,把亞非拉廣大地區變成殖民地或半殖民地,進行壓榨和掠奪。
材料 英、法、美三國的歷史實踐,昭示了邁向民主制度的三種方案。第一種是英國的“貴族+演化”道路,特點是重視自由勝于重視平等。第二種是法國的“專制集權+革命”方式,特點是重視平等勝于重視自由。第三種是美國的“憲政民主”立國,特點是對平等和自由都給予了均等的重視。——摘編自[法]托克維爾《舊制度與大革命》
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對作者所說的三種方案分別予以說明。
試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從形式上看,光榮革命是一場宮廷政變;從階級本質上分析,是一場資產階級和新舊貴族之間的相互妥協。
2.1689年英國通過《權利法案》,國王還沒形成“統而不治”的地位。此時國王仍有較大的權力,責任內閣制確立后英王才開始處于“統而不治”的地位。
3.《人權宣言》揭示了天賦人權、自由、平等的原則,否定了封建等級制度。
4.美國奴隸制種植園經濟不同于古代的奴隸制,它是資本主義經濟的一種形式。
5.資產階級革命和改革的多樣性特征與當時歐美各國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程度是分不開的。
1.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美國獨立戰爭、法國大革命的不同之處
項目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美國獨立戰爭 法國大革命
斗爭矛頭 封建專制統治 英國殖民統治 專制制度和等級制度
革命任務 推翻封建專制統治 擺脫英國殖民統治 推翻封建專制統治
領導階級 資產階級和新貴族 資產階級和種植園主 資產階級
性質 資產階級革命 既是資產階級革命,又是民族獨立運動 資產階級革命
革命程度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不徹底,革命中資產階級和新貴族與王權、貴族進行妥協,保留了君主 美國獨立戰爭后,南北雙方進行妥協,在南方保留了種植園奴隸制經濟 法國大革命最徹底,它不僅摧毀了法國的封建制度,而且撼動了整個歐洲大陸的封建統治秩序
頒布文獻 《權利法案》 《獨立宣言》 《人權宣言》
2.近代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的特點
理論依據 西方思想家提出的天賦人權、社會契約論、分權學說和人民主權學說,是西方民主制度建立的理論依據
建立方式 以英國為代表,先激進(資產階級革命)后溫和(“光榮革命”);以美國和法國為代表,采取了激進的革命方式;以俄國和日本為代表,采取了相對溫和的改革方式
建立過程 一些國家經歷了曲折、反復的發展過程,但最終確立了資本主義政治制度
政體類型 君主立憲制和民主共和制
體現原則 以立法的形式來確立政治體制,體現了資本主義的法治原則;立法、行政和司法之間分權與制衡的原則
1.(2022·6月浙江選考)歷史進程中的變革是諸多因素合力作用的結果。在美國制憲會議中,圍繞代表權問題,州權主義者不愿屈從“大州支配”,以小州退出聯邦同大國結盟相要挾;國家主義者也不甘示弱,宣布大州“不會在任何其他方案上結盟”,聲稱如果小州脫離聯邦,就不惜以軍事手段解決問題。雙方最終在參眾兩院議席分配比例等問題上達成妥協。這一結果體現了(  )
A.“孤立主義”原則
B.《人民憲章》原則
C.“自由放任”原則
D.“制約與平衡”原則
2.(2022·1月浙江選考)論及17世紀末的英國,有學者認為,“從表面看,政權似乎一點沒變,國王依舊,英國仍然是個王國而不是共和國,國王仍然是國家元首……然而,實際權力結構卻徹底發生了變化,國王和議會的權力互換了位置”。這一“變化”表現在(  )
A.共和國變成了王國 B.責任內閣制形成
C.議會權力高于王權 D.國王“統而不治”
3.(2021·6月浙江選考)有法國政治家評價拿破侖:“沒有多少人能夠在自己的有生之年以外還影響著如此許多之人。如果說他的輝煌能夠抵擋時間的侵蝕,那是因為他的生命在我們每個人身上都產生了一種親密的回響。”并稱贊他幫助塑造了現代法國。下列項中,最能體現拿破侖“幫助塑造了現代法國”的是(  )
A.發動“霧月政變”
B.編纂《民法典》
C.廢除雇傭兵制
D.取得奧斯特里茨戰役大捷
4.(2022·湖南卷)美國1787年憲法與德意志帝國憲法均確定了聯邦制度。美國參議院議席分配遵循各州無論大小一律平等的原則,但在德國聯邦議會中普魯士邦則擁有足夠多的議席行使否決權。這一現象根植于兩國(  )
A.人民的自愿選擇
B.各州(邦)實力不同
C.建國路徑的差異
D.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
5.(2021·海南卷)18世紀后期,北美的咖啡消費量不斷增加,而茶的消費量卻在下降。在當地人的心目中,茶成為英國殖民壓迫的象征。咖啡館是革命者秘密集會的場所,喝咖啡成了愛國的表現。與這一歷史現象聯系最密切的是(  )
A.1787年制憲會議 B.英法七年戰爭
C.1812年英美戰爭 D.北美獨立戰爭
6.(2022·廣東卷)1871年《德意志帝國憲法》包含一些大多數國家的憲法均不涉及的內容。例如關稅、商業、鐵路、郵政和電報等,關于個人權利卻只字未提。這反映了德國(  )
A.帝國結構的松散性
B.對外政策的擴張性
C.資本主義的保守性
D.君主制度的脆弱性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玛曲县| 千阳县| 阳谷县| 清水县| 康定县| 大田县| 广西| 万荣县| 湘阴县| 邛崃市| 大同县| 沙洋县| 田林县| 池州市| 灵石县| 忻城县| 山阴县| 嘉禾县| 锡林郭勒盟| 台安县| 柞水县| 吉安县| 长岛县| 忻州市| 黑河市| 凉城县| 安仁县| 湖南省| 横峰县| 玉溪市| 榆林市| 美姑县| 得荣县| 凌云县| 左权县| 建始县| 舟曲县| 台前县| 四会市| 峨眉山市| 黔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