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42講 近代西方的商業貿易、社會生活 學案(含解析)2024屆高考一輪復習歷史(新教材浙江專用)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42講 近代西方的商業貿易、社會生活 學案(含解析)2024屆高考一輪復習歷史(新教材浙江專用)

資源簡介

第42講 近代西方的商業貿易、社會生活
主題概覽
商業貿易與社會生活:新航路的開辟及歐洲人的殖民擴張,促進了商業貿易的發展。19世紀末20世紀初,美、德等新興工業國家興起,英國的貿易壟斷地位被打破,世界貿易形成了多中心的新格局。
一、 世界市場的形成
1.新航路開辟后,世界市場初步形成
背景 15世紀之前,世界貿易主要局限于各洲內部和亞歐大陸之間。近代以來,隨著新航路的開辟和西歐各國的殖民擴張,各洲之間的貿易隨之擴展(選必3,第10課子目1)
早期殖民 新航路開辟后,葡萄牙和西班牙開始大規模殖民掠奪;17-18世紀,荷、英、法等國積極展開殖民活動(選必2,第8課子目1)
貿易擴展 國際流通中的商品種類與數量大大增加;貿易的擴大促進了股份公司的出現和發展(選必3,第10課子目1)
影響 西歐列強在美洲、非洲、亞洲等地的殖民擴張,客觀上推動了洲與洲之間的貿易,以歐洲為中心的世界市場初步形成(選必3,第10課子目1)
2.工業革命后,世界市場擴大
基礎 工業革命后,大機器工廠取代手工工場,需要更廣闊的世界市場和原料
條件 蒸汽機車和輪船的出現大大改變了交通運輸條件
途徑 資產階級憑借工業革命帶來的強大經濟和軍事實力,在拉丁美洲、亞洲和非洲等地建立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傾銷工業產品,掠奪原材料,把越來越多的地區納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之中(選必2,第8課子目1)
表現 形成了西歐、北美國家生產和出口制成品,其余國家生產和出口初級產品的國際分工和貿易格局。從1870年到一戰爆發前,世界貿易額增長了近2.6倍(選必3,第10課子目1)
思維點撥 世界市場的形成根源于工商業的發展,世界市場的不斷擴大和形成又進一步推動工商業的發展從區域性生產變成世界性的生產和消費。
3.第二次工業革命后,世界市場最終形成(選必2,第8課子目1)
途徑 第二次工業革命后,世界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進行資本輸出,瓜分世界
標志 20世紀初,世界基本被瓜分完畢,資本主義世界市場最終形成
圖解歷史 世界市場的形成
材料 工業革命后,其(資本主義)擴張是建立在占據工業發展優勢的基礎之上。英國依靠其商品和重炮轟擊其他民族國家閉關自守的大門,在亞洲、非洲、北美洲和大洋洲占領大量殖民地,建立起“日不落”的龐大殖民帝國。……工業革命結束了民族地域歷史,實現了從民族歷史向世界歷史的轉變。——摘編自楊寧一《歷史學習新視野 新知識》
根據材料,概括工業革命對整體世界的影響。
試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工業革命促進了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的形成;世界市場初步形成;世界各國各地區之間的交往更加頻繁;亞非拉國家淪為歐美資本主義列強的殖民地半殖民地,成為資本主義大工業的國際市場、原料產地和勞動力供應地。
二、近代世界商貿變化(選必2,第8課子目2)
1.背景:新航路的開辟及歐洲人的殖民擴張,促進了商業貿易的發展。
2.表現
(1)世界貿易中心的轉移
①新航路開辟后,歐洲貿易中心從地中海轉移到大西洋沿岸。意大利的威尼斯、熱那亞等商業城市在國際貿易中的地位下降。
②里斯本、塞維爾、安特衛普、阿姆斯特丹、倫敦等城市先后成為國際貿易的中心。
(2)商業經營方式的變化
方式 史實
商品交易所 1531年,最早的一家商品交易所在安特衛普開業;阿姆斯特丹出現了糧食交易所,倫敦辦起了綜合交易所
銀行 16世紀,威尼斯和熱那亞的商人創立了銀行;1694年,英格蘭銀行創立,是最早全面發揮中央銀行各項職能的銀行
證券交易所 17世紀后,倫敦的證券交易所成為國際證券交易的中心
百貨公司 1852年,世界第一家百貨公司在法國巴黎開業
有限責任公司 1892年,德國出現有限責任公司。后來,英國、法國、意大利、瑞士、盧森堡和比利時等國相繼采用這種企業組織形式
股份制貿易公司 為了有效壟斷對外貿易,英國和荷蘭分別成立東印度公司,荷蘭和法國分別成立西印度公司。這些貿易公司由國家給予種種特權,在世界各地經營壟斷貿易,進行殖民掠奪,對西歐資本原始積累發揮了重要作用
(3)商品種類的增多
原因 世界市場的初步建立
表現 ①煙草、咖啡、可可和茶葉等紛紛進入歐洲市場。 ②來自東方的香料大量涌入歐洲等地,由供貴族富豪享用的高級奢侈品變為了供普通人消費的大眾化商品。 ③新航路開辟后,非洲成為殖民者擄掠黑人奴隸的場所,奴隸也成為貿易商品。 ④18世紀后期,英國開始向中國走私鴉片
(4)國際貿易格局變化
①以英國為中心的世界貿易格局
形成 17世紀,英國通過各種手段打擊荷蘭,并奪取了荷蘭在北美的殖民地,逐漸控制了海上貿易;19世紀中期,英國成為“世界工廠”和世界貿易中心
表現 來自美洲、亞洲和非洲等地的原料在英國工廠里被加工成商品,銷往世界各地
②多中心的世界貿易新格局:19世紀末20世紀初,美、德等新興工業國家興起,英國的貿易壟斷地位被打破,世界貿易形成了多中心的新格局。
材料 隨著全球聯系的加強,更多種類的海外產品如煙草、咖啡、可可和茶葉等紛紛進入歐洲市場,成為對外貿易的主要商品。來自東方的產品——香料,如胡椒的年平均進口量,由210噸增加到7 000噸之多,由供貴族富豪享用的高級奢侈品變為了供普通人消費的大眾化商品。在荷蘭,茶飲逐步被當作日常飲料,各大城鎮相繼出現許多茶葉店鋪,為了更好地宣傳茶葉,茶商在包裝上印制各種各樣的售茶廣告。1852年,世界第一家百貨公司在法國巴黎開業,購物從此成為人們非常享受的一項體驗。
——摘編自《經濟與社會生活》及[美]R.R.帕爾默《工業革命:變革世界的引擎》
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歸納近代商業貿易的變化及其對社會生活的影響。
試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變化:商品流通的種類和數量增多;出現了新的商業經營方式。影響:豐富了生活物品;沖擊了等級觀念;充實了文化生活;消費觀念發生變化。
三、文化交流國際化(選必3,第10課子目2)
1.國際貿易的過程伴隨著文化的傳播
以貿易為平臺輸送的各種商品,把世界不同地區的、文化迥異的生產者和消費者緊密聯系在一起,同時也以直接和間接的渠道呈現各自的知識、信念、道德、藝術和習俗等。
2.中國茶文化的傳播
(1)最初,中國茶主要在中國周邊傳播。
(2)16世紀以后,中國茶廣泛傳播到歐洲、美洲、非洲和大洋洲等地區。
(3)各國在接受中國茶和茶文化的同時,也根據自身的風俗習慣創造出新的茶文化。
3.各國服飾的變化也體現了文化之間的相互影響
(1)中國服裝的面料、款式、龍鳳花草紋樣等融入法國18世紀的服裝設計之中。
(2)20世紀初,法國女裝大膽采用東方女裝寬松的樣式,奠定了20世紀西方女裝流行的基調。
(3)民國早期設計的中山裝兼具中西服裝的特點,穿著方便,同時體現了一定的時代精神和民族特色。
4.鐘表的傳播:鐘表誕生于歐洲,大約在16世紀中期經由澳門傳入中國內地。到18世紀,中國進口鐘表的數量已經很多。中國人制作的鐘表,其外觀多體現了中國自身的文化特色。
5.全球貿易網的形成:進入20世紀,全球貿易網的形成大大促進了文化的交流。電影、音樂、電視節目、動漫、書籍等各國文化產品,廣銷世界各地。
1.“考迪羅”經濟上依靠大地產、大莊園主,在政治上靠軍人專政來維持其政治統治。
2.社區是社會有機體最基本的內容,是宏觀社會的縮影。
1.工業革命對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發展的影響
提供了物質基礎 工業革命用機器大生產取代手工勞動,推動了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空前發展,為滿足急劇擴大的生產和商品銷售的需要,列強在世界范圍內擴張,使世界上絕大部分落后國家和地區卷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
密切了國際交流 各行業間和各國間生產的互補性,使世界各國各地區間的交往更加頻繁,分工也更具體
為國際交流提供了技術和經濟條件 它促進了國際間人口和資金的流動,引起交通運輸業的技術革命,促進了先進生產技術和生產方式的傳播,擴大了工業文明對世界的影響,聯結世界的經濟紐帶逐漸形成
改變了世界格局 促進了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的形成,殖民體系的確立成為世界市場形成的重要保障
2.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形成的影響
加強了世界各地之間的聯系 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形成使當時先進的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和交換方式國際化,結束了許多國家和地區長期存在的孤立閉塞的陳舊經濟關系,促進了世界貿易和生產力的發展
人類文明開始向現代文明轉化 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形成,在客觀上向世界傳播了先進的科學技術和文化,一定程度上清除了人類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方面的狹隘性
具有不公平、不平等的特點 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形成是西方列強對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宰割、奴役的產物,不僅使亞非拉國家遭受不等價交換的剝削,而且使他們成為發達國家的經濟附庸
3.近代國際貿易的發展歷程
資本原始積累時期 (1)地理大發現加速了資本的原始積累,促進了世界市場的初步形成,從而擴大了世界貿易的規模。 (2)16-18世紀中葉,工場手工業得到一定的發展,勞動生產率得到提高,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進一步發展,這為國際貿易的進一步擴大提供了物質基礎
資本主義自由競爭時期 (1)一方面,工業革命使社會生產力水平大大提高,可供交換的產品空前增加,真正的國際分工開始形成。 (2)另一方面,大工業使交通和通信聯絡發生了變革,極大地便利和推動了國際貿易的發展
壟斷資本主義時期 (1)國際貿易仍在擴大,但增長速度下降,貿易格局發生了變化。 (2)壟斷開始對國際貿易產生重要影響
1.(2020·7月浙江選考)讀下表,對此解讀正確的有(  )
1870-1900年的鐵路里程(單位:千公里)
年份 全世界 歐洲 美洲 亞洲 非洲 澳洲
1870年 210 105 93 8 2 2
1880年 373 169 175 16 5 8
1890年 617 224 331 34 9 19
1900年 790 284 402 60 20 24
①鐵路成為歐美國家準入市場的必備要件 ②密切了國際間的經濟交流 ③初步形成了遍布各洲的鐵路網 ④推動了世界一體化的進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 D
解析 第二次工業革命促使鐵路里程的增長,促進經濟的發展,材料反映不出鐵路成為歐美國家準入市場的必備要件,故①錯誤;鐵路里程的增長是陸路運輸發展的表現,密切了國際間的經濟交流,故②正確;到1900年,各大洲鐵路里程均有大幅度增長,表明各大洲的鐵路運輸網絡初步形成,故③正確;各大洲的鐵路里程的增長,大大改變了交通運輸條件,推動了世界一體化的進程,故④正確,選擇D項符合題意。
2.(2018·11月浙江選考)有學者認為,與工業化一起到來的是人口的大量增長、大規模移民與迅速的城市化,“勞動力在地理上的重新分化,一些地區提供原材料,而另外一些加工或者消費這些原材料,從而增加了世界貿易的總量……大船、巨大的碼頭、深水運河加速了貿易和運輸的發展。這一新體系所帶來的利潤主要流向歐洲、北美洲和日本。”由此說明(  )
A.資本開始自由開放地流動
B.國際經濟交流基本準則得到確立
C.人類社會的橫向交流發生了根本性變化
D.人類朝著世界一體化進程邁出關鍵性一步
答案 D
解析 材料主要涉及工業化帶來的影響,不能說明資本自由流動的起點為工業化,故A項錯誤;材料陳述的是工業化所帶來的社會現象,與基本準則無關,故B項錯誤;“橫向交流發生了根本性變化”表述過于絕對,故C項錯誤;根據材料“一些地區提供原材料,而另外一些加工或者消費這些原材料,從而增加了世界貿易的總量”“大船、巨大的碼頭、深水運河加速了貿易和運輸的發展”,均體現了工業化在推進全球一體化中的重要作用,故D項正確。
3.(2021·全國卷乙)16世紀起,英國國王將大量特許狀授予從事海外貿易的商人團體,成立特許公司。與此同時,歐洲許多國家掀起創辦海外貿易特許公司的熱潮。至18世紀末,特許公司數量已達數百個。這反映出該時期(  )
A.資本輸出成為海外擴張的主要形式
B.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形成
C.劃分勢力范圍成為列強爭霸的焦點
D.殖民擴張呈現競爭格局
答案 D
解析 16至18世紀,是西方國家對外殖民擴張的時期,成立帶有殖民性質的特許公司就是殖民擴張的手段之一。與英國同時,歐洲許多國家在海外創辦特許公司,最終在18世紀末形成眾多特許公司,這說明當時歐洲殖民擴張呈現出競爭格局,D正確。
4.(2022·中山模考)新航路開辟后,西班牙武裝商船運載大量中國生產的生絲、絲綢、棉布和瓷器等產品到墨西哥交換白銀,再將這些白銀運回馬尼拉。自1571年馬尼拉大帆船航線開通后的20年間,平均每年有150噸白銀運到馬尼拉,這些白銀也基本流入了中國。材料表明馬尼拉大帆船航線(  )
A.初步形成了全球交通網絡
B.使世界開始連成一個整體
C.加強了地區間的貿易往來
D.直接推動中國外貿的發展
答案 C
解析 依據材料信息可知,馬尼拉大帆船航線加強了墨西哥與菲律賓這兩個地區之間的貿易往來,所以C項正確;僅從這條航線看不出全球交通網絡的發展狀況,A項錯誤;新航路開辟使世界開始連成一個整體,這與材料不符,B項錯誤;這條航線并未到達中國,所以未能直接推動中國外貿發展,D項錯誤。
5.下表描述了19世紀國際貿易增長情況。這說明(  )
時期 國際貿易增長
1840-1870年 3.4倍
1870-1900年 1.7倍
A.世界生產與世界市場的矛盾尖銳
B.國際壟斷導致國際貿易規模萎縮
C.世界生產下降導致國際貿易衰退
D.帝國主義對國際市場的爭奪加劇
答案 A
解析 由材料可知,與第一次工業革命期間相比,第二次工業革命后國際貿易增長速度變緩,說明世界市場的拓展速度追趕不上世界生產的速度,這說明世界生產與世界市場的矛盾尖銳,故A項正確;B項說法與史實不符,排除;19世紀后期以來,第二次工業革命推動了生產力的迅速發展,C項說法錯誤,排除;D項無法由材料得出,排除。
課時精練
一、選擇題Ⅰ(每小題2分,共20分)
1.16世紀前的葡萄牙,原產印度的胡椒售價昂貴,用胡椒入菜只是少數人的特權。而17世紀后,胡椒價格卻逐步走低,開始大量進入尋常百姓家的餐桌。這種變化是因為(  )
A.民眾消費觀念發生顯著變化
B.商業革命沖擊西歐傳統市場
C.威尼斯香料壟斷地位被打破
D.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初步形成
答案 B
解析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商業革命的主要表現是商品種類增多,世界聯系日益密切,因此材料“17世紀后,胡椒價格卻逐步走低,開始大量進入尋常百姓家的餐桌”體現的是商業革命對西歐傳統市場的沖擊,B項正確;材料與民眾消費觀念的變化無關,排除A項;C項也是商業革命的表現之一,排除;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初步形成是在第一次工業革命后,排除D項。
2.新航路開辟后,全球貿易格局概況如下:中國的茶葉從陸路經歐洲傳到北美,從海路經非洲傳到拉美;歐洲的馬、牛、橄欖、葡萄等經海路運往北美;美洲的玉米、番茄、花生等經海路傳到歐洲、亞洲等地。這反映出(  )
A.世界歷史從此開始
B.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完全形成
C.世界市場雛形出現
D.亞歐非之間開始出現經濟聯系
答案 C
解析 新航路的開辟促使世界逐漸連成一個整體,世界市場雛形出現,故C項正確;A項中“從此開始”說法錯誤,排除;資本主義世界市場最終形成是在20世紀初,排除B項;D項中“開始出現”的說法不符合史實,排除。
3.(2022·寧波期中)1870年至1913年,國際上原料和工業制成品的貿易額都增加了兩倍多,發達國家和初級產品生產國的國際分工更加明確,各國之間的依賴程度不斷加深。這表明(  )
A.資本主義世界市場最終形成
B.世界市場發展過程中區域發展不平衡
C.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形成
D.國際分工是世界市場最終形成的前提
答案 A
解析 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國際貿易額增加,國際分工日益明確,世界各國聯系更加密切,世界大多數國家主動或被動地加入資本主義世界體系,資本主義世界市場最終形成,A項正確;材料強調的是世界市場中各國之間聯系的密切而非發展的不平衡,排除B項;C項與題干無關,排除;世界市場最終形成的前提是交通、通信工具的推廣,排除D項。
4.(2023·嘉興月考)19世紀70年代以后,因出口的需要,東北大豆種植面積得以擴展;國際市場對花生的需求,則促使19世紀90年代全國花生種植面積增加,清末山東花生種植面積已達300萬畝。這反映出(  )
A.自然經濟已經完全解體
B.傳統農業仍有抵制能力
C.外商逐漸占據中國市場
D.中國逐漸卷入世界市場
答案 D
解析 19世紀70年代以后,在外貿需求擴大的刺激下,一些經濟作物在華種植面積增加,這表明中國受世界市場影響比較大,所以選擇D項;這一時期自然經濟出現解體現象,但并沒有完全解體,A項錯誤;材料中沒有涉及傳統農業的信息,B項錯誤;材料旨在強調中國經濟作物種植面積擴大的原因,外商占據中國市場在材料中無法體現,C項錯誤。
5.(2022·浙江名校聯考)1600年,伊麗莎白女王授予東印度公司特許證。特許證中規定,東印度公司及其后繼者有權在15年的任期內,享有完全獨占東印度貿易的自由和特權。這一規定對于當時英國經濟發展的最大意義在于(  )
A.壟斷了英國海外貿易
B.促進自由主義的發展
C.加強了資本原始積累
D.獲得廣闊的海外市場
答案 C
解析 1600年,東印度公司獲得了獨占東印度貿易的自由和特權,這有利于東印度公司的發展,便利了東印度公司的掠奪,從而加強了英國的資本原始積累,C項正確;“壟斷了英國海外貿易”的說法過于夸張,排除A項;當時自由主義尚未興起,排除B項;東印度公司獲得特權,并不意味著英國能獲得廣闊的海外市場,排除D項。
6.1531年,最早的一家商品交易所在安特衛普開業。此后,阿姆斯特丹出現了糧食交易所,倫敦辦起了綜合交易所。這些現象反映出(  )
A.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已基本形成
B.荷蘭成為“海上馬車夫”
C.商品輸出成為殖民擴張的手段
D.新航路開辟引發商業革命
答案 D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大西洋沿岸商業貿易的發展。新航路開辟引發了商業革命,大西洋沿岸逐漸取代地中海區域成為歐洲商路和貿易的樞紐,安特衛普、倫敦等城市逐漸成為國際貿易中心,D項正確;材料與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形成無關,排除A項;荷蘭成為“海上馬車夫”是在17世紀,排除B項;C項是在第一次工業革命完成后,排除。
7.成立于1600年的不列顛東印度公司,是世界歷史上第一個“有限責任公司”。公司成立時,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一世特許了如下條件——如果公司破產、欠債,不管出多大事兒,股東的損失僅限于在公司的投資,不牽連其他責任。由此奠定了有限公司制度,影響至今。這一制度(  )
A.奠定了大工廠制的基礎
B.保證了王室的尊貴地位
C.確立了財產私有的原則
D.激發了人們的投資熱情
答案 D
解析 題干中“有限責任公司”“不牽連其他責任”等關鍵信息,重點詮釋了有限責任公司制度對于市場與投資產生的影響。根據所學可知,有限責任限制了風險,激發了人們的投資熱情,使得更多的人愿意在市場上冒險,故D正確;奠定大工廠制基礎的是工業革命,A錯誤;王室的尊貴地位在材料中無從體現,排除B;啟蒙思想和資產階級革命后的相關立法,影響了財產私有原則的確立,排除C項。
8.(2022·日照模考)美國經濟學家喬治·泰勒提出“裙邊理論”:“經濟增長時,女人會穿短裙,因為她們要炫耀里面的長絲襪;當經濟不景氣時,女人買不起絲襪,只好把裙邊放長,來掩飾沒有穿長絲襪的窘迫。”一個時期的時尚和流行因素是當時時代特征的反映和縮影。下列時尚現象最有可能出現的現象是(  )
A.15世紀新航路開辟后,超短裙在歐洲廣泛流行
B.二戰后初期,超短裙成為引領全球的時髦裝束
C.20世紀六七十年代,超短裙傳入中國,受到中國女性的追捧
D.20世紀90年代初開始,美國流行色彩灰暗的長裙
答案 B
解析 據所學可知,二戰后資本主義世界處于經濟迅速恢復并發展時期,當時超短裙成為引領全球的時髦裝束,B項正確。
9.17世紀下半期,因為茶葉價格的昂貴以及輸入英國的茶葉數量小等因素,飲茶在英國并不流行,茶只是英國上層社會追逐的時尚品。到18世紀上半期,飲茶在英國仍不甚流行。但到18世紀中后期飲茶開始在英國盛行,飲茶風俗遍及城鄉各個階層。突出表現為茶葉進口量的大增,茶葉走私的活躍和當地茶具制造業的興起等。這些變化表明(  )
A.世界市場逐步形成
B.中國自然經濟解體
C.價格革命來勢洶洶
D.國際勞動分工格局確立
答案 A
解析 材料沒有提到中國的自然經濟的信息,排除B;新航路開辟引發了價格革命,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C;材料與國際勞動分工格局不符,排除D。
10.(2023·運城月考)《在安托尼媽媽的旅店》是奧古斯特·雷諾阿于1866年創作的繪畫作品,展現了民眾飲茶的場面。觀察作品,你可以得到的信息有(  )
A.當時飲茶之風停留在法國上流社會
B.飲茶對法國百姓生活有了很大影響
C.茶是中國人的發現,飲茶歷史悠久
D.全球貿易網的形成促進了文化交流
答案 B
解析 根據材料中的民眾飲茶的場面可知,飲茶對法國百姓生活有了很大影響,B項正確;從材料中的旅店人員來看,飲茶之風在下層社會也有,排除A項;材料與“中國人發現”“飲茶歷史悠久”無關,排除C項;材料與全球貿易網的形成促進了文化交流的說法無關,排除D項。
二、選擇題Ⅱ(每小題3分,共15分)
11.(2023·浙江省A9協作體高三聯考)中世紀晚期,歐洲的區域性貿易同東方的商業活動相聯系,一個貿易網絡已經顯現輪廓,形成了當時已知世界的“世界市場”。據此推知,當時(  )
A.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初步形成
B.區域市場為近代世界市場奠定基礎
C.歐洲國家崇尚東方的生活方式
D.東西方貿易主要通過民間途徑開展
答案 B
解析 據材料可知,當時的“世界市場”包括了“舊世界”的大部分地區,在近代,隨著世界各地聯系日益密切,逐漸形成了真正意義上的世界市場,這意味著區域市場為近代世界市場奠定了基礎,故選B項。
12.15世紀,意大利的美第奇銀行開始采用新的經營方式:它不是一家具有法人資格的銀行,而是由幾家合伙公司聯合而成,公司間各自獨立,有自己的資本、賬本和管理;它是國際性的,在佛羅倫薩、威尼斯、羅馬和倫敦等地都有分行。這種經營方式(  )
A.加快了工業資本的積累
B.使意大利成為世界金融中心
C.推動了長途貿易的發展
D.造成社會貧富差距更加懸殊
答案 C
解析 材料反映了美第奇銀行采取聯合經營、獨立核算的新模式,成為一家國際性的銀行企業。結合所學可知,美第奇銀行的跨國經營方式,為從事國際貿易的商人提供資金和信用,有利于促進歐洲的長途貿易發展,故選C;工業革命加速了工業資本的積累,而不是15世紀意大利銀行業的發展,故排除A;B項說法過于夸張,故排除;材料無法說明美第奇銀行的經營方式會造成社會貧富差距懸殊,故排除D。
13.16世紀以前,茶葉生產和消費主要集中在以中國為中心的東亞地區,17世紀中葉之前飲茶習慣只在英國、葡萄牙、荷蘭、法國等少數歐洲國家的上層社會流行,到18世紀飲茶習俗已遍及英倫三島。這說明(  )
A.西方列強加緊了對中國的侵略
B.世界市場豐富了人們的物質生活
C.殖民擴張推動世界市場的形成
D.世界市場消除了地區性飲食差異
答案 B
解析 公元15世紀末至16世紀初,隨著新航路的開辟,各大陸之間的聯系加強,物種交流頻繁,題干中茶葉生產和消費的范圍在17世紀和18世紀不斷擴大,正是新航路帶來的影響,物種交流和傳播,豐富了人們的生活,B項正確;18世紀中期之后,西方列強加緊了對中國的侵略,排除A項;題干沒有涉及殖民擴張,排除C項;“消除”的說法太絕對,排除D項。
14.(2023·黃岡月考)民國時期,巴黎的時新服飾三四個月后就會流行于上海。一首流行俚語說道:“人人都學上海樣,學來學去不像樣,等到學了三分像,上海又變新花樣。”材料主要反映出當時(  )
A.巴黎為世界服飾制作中心
B.中國物質生活實現了西化
C.上海是中外文化交流中心
D.文化之間的相互影響
答案 D
解析 根據材料“民國時期,巴黎的時新服飾三四個月后就會流行于上海……”可得出,上海流行服飾變化快,主要是因為上海緊隨世界潮流,體現了世界文化之間的相互影響,D項正確;材料沒有體現巴黎已成為世界服飾制作中心,A項錯誤;材料沒有體現中國物質生活實現了西化,B項錯誤;材料未體現出上海是中外文化交流的中心,C項錯誤。
15.(2022·鹽城月考)19世紀末20世紀初,世界經濟發展迅速。1900年,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在世界貿易中所占的比重為:英國19%,美國12%,德國13%,法國9%。同一時期,原料和工業制成品的世界貿易額表現出均衡發展的趨勢,從1870年到1913年,這兩類商品的貿易額都增加了2倍多。這種現象說明(  )
A.英國仍處于世界貿易的壟斷地位
B.發達國家與落后國家的國際分工程度下降
C.世界各國間的相互依賴程度加深
D.世界市場需求增長幅度超過工業產品增長幅度
答案 C
解析 由題目中英國在世界貿易中所占的比重為“19%”的信息可知,A項中“壟斷”的表述過于絕對,故排除;B項的表述與題目中的信息“原料和工業制成品的世界貿易額表現出均衡發展的趨勢……這兩類商品的貿易額都增加了2倍多”不符,故排除;題目中未涉及供不應求的現象,故排除D項;由題目中的信息“原料和工業制成品的世界貿易額……都增加了2倍多”可知此時世界各國間的相互依賴程度加深,故選C項。
三、非選擇題(共25分)
16.(15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統一的世界市場的總體形成大約經歷了400多年的時間。從15世紀末到18世紀60年代是世界市場的初級階段,這時世界市場的地理范圍是有限的。18世紀60年代到19世紀70年代是世界市場迅猛發展的時期,這時期由于機器大工業的發展……它促進了國際專業化分工及國際貿易的深化。19世紀80年代到20世紀30年代是世界市場總體的形成時期,這時期的世界市場壟斷資本占主導地位。
——摘編自欒文蓮《全球的脈動——馬克思主義世界市場理論與經濟全球化問題》
材料二 歐洲商人的貿易活動從早先的地中海地區,進而擴展到大西洋沿岸以至世界各地。一些從未在歐洲出現過的海外產品,如煙草、可可、咖啡和茶葉等,開始進入歐洲市場,并且很快就成為對外貿易的主要商品。暢銷于歐洲國家的東方香料,如胡椒的年平均進口量,由210噸增加到7 000噸之多。為了壟斷對外貿易,英國成立東印度公司,經營壟斷貿易,進行殖民掠奪。——摘編自[美]R.R.帕爾默《工業革命:變革世界的引擎》《經濟與生活》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說明推動世界市場“迅猛發展”的因素。(10分)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分析世界市場的形成對商業貿易發展的影響。(5分)
答案 (1)因素:機器大工業的發展(或工業革命的進行);傾銷工業產品、掠奪原材料的需要;亞非拉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建立;交通運輸條件的改變(或蒸汽機車和輪船的出現);資本主義向全球擴張推動世界市場逐步形成。
(2)影響:歐洲貿易中心轉移;商品流通的種類和數量增多;商業貿易范圍擴大;出現了新的商業經營方式;世界貿易格局變化。
17.(10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 (東印度公司)是一個具有法人和政治地位的團體,在任何時候都是以倫敦公司和印度總督的名義在印度群島進行貿易。他們及其后繼者在法律上都有權擁有、購買、接收和保留土地、租金、特權、自由、管轄權、特許經營權以及任何種類的財產繼承權。
東印度公司及其后繼者有權在15年的任期內,享有完全獨占東印度貿易的自由和特權,可以自由在東印度的所有島嶼、港口、城市、城鎮進行貿易。
(東印度公司)總督及其臨時代理人有權制定合理的法律。
——摘編自《伊麗莎白女王授予東印度公司的特許證》(1600年12月31日)
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你對東印度公司的認識。(要求:史論結合,邏輯嚴密,條理清晰。)
答案 背景:新航路開辟,英國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和進一步殖民擴張,英國推行重商主義,為有效壟斷對外貿易。
特點:它是一種新型的股份制貿易公司,經濟上獲得壟斷貿易權等;政治上制定法律、管轄權等種種特權,是具有法人和政治地位的團體。
評價:東印度公司在世界各地經營壟斷貿易,進行殖民掠奪、對資本原始積累發揮了重要作用,推動英國資本主義的發展;給當地人民帶來深重災難。第42講 近代西方的商業貿易、社會生活
主題概覽
商業貿易與社會生活:新航路的開辟及歐洲人的殖民擴張,促進了商業貿易的發展。19世紀末20世紀初,美、德等新興工業國家興起,英國的貿易壟斷地位被打破,世界貿易形成了多中心的新格局。
一、 世界市場的形成
1.新航路開辟后,世界市場初步形成
背景 15世紀之前,世界貿易主要局限于各洲內部和_________之間。近代以來,隨著新航路的開辟和西歐各國的殖民擴張,各洲之間的貿易隨之擴展(選必3,第10課子目1)
早期殖民 新航路開辟后,葡萄牙和西班牙開始大規模殖民掠奪;17-18世紀,荷、英、法等國積極展開殖民活動(選必2,第8課子目1)
貿易擴展 國際流通中的商品種類與數量大大增加;貿易的擴大促進了股份公司的出現和發展(選必3,第10課子目1)
影響 西歐列強在美洲、非洲、亞洲等地的殖民擴張,客觀上推動了洲與洲之間的貿易,以歐洲為中心的世界市場初步形成(選必3,第10課子目1)
2.工業革命后,世界市場擴大
基礎 工業革命后,大機器工廠取代手工工場,需要更廣闊的世界市場和原料
條件 蒸汽機車和_____的出現大大改變了交通運輸條件
途徑 資產階級憑借工業革命帶來的強大經濟和軍事實力,在拉丁美洲、亞洲和非洲等地建立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傾銷工業產品,掠奪原材料,把越來越多的地區納入_________之中(選必2,第8課子目1)
表現 形成了西歐、北美國家生產和出口制成品,其余國家生產和出口初級產品的國際分工和貿易格局。從1870年到一戰爆發前,世界貿易額增長了近2.6倍(選必3,第10課子目1)
思維點撥 世界市場的形成根源于工商業的發展,世界市場的不斷擴大和形成又進一步推動工商業的發展從區域性生產變成世界性的生產和消費。
3.第二次工業革命后,世界市場最終形成(選必2,第8課子目1)
途徑 第二次工業革命后,世界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進行________________,瓜分世界
標志 20世紀初,世界基本被瓜分完畢,資本主義世界市場最終形成
圖解歷史 世界市場的形成
材料 工業革命后,其(資本主義)擴張是建立在占據工業發展優勢的基礎之上。英國依靠其商品和重炮轟擊其他民族國家閉關自守的大門,在亞洲、非洲、北美洲和大洋洲占領大量殖民地,建立起“日不落”的龐大殖民帝國。……工業革命結束了民族地域歷史,實現了從民族歷史向世界歷史的轉變。——摘編自楊寧一《歷史學習新視野 新知識》
根據材料,概括工業革命對整體世界的影響。
試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近代世界商貿變化(選必2,第8課子目2)
1.背景:新航路的開辟及歐洲人的殖民擴張,促進了商業貿易的發展。
2.表現
(1)世界貿易中心的轉移
①新航路開辟后,歐洲貿易中心從________轉移到大西洋沿岸。意大利的威尼斯、熱那亞等商業城市在國際貿易中的地位下降。
②里斯本、塞維爾、安特衛普、阿姆斯特丹、倫敦等城市先后成為國際貿易的中心。
(2)商業經營方式的變化
方式 史實
商品交易所 1531年,最早的一家_________在安特衛普開業;阿姆斯特丹出現了糧食交易所,倫敦辦起了綜合交易所
銀行 16世紀,威尼斯和熱那亞的商人創立了銀行;1694年,英格蘭銀行創立,是最早全面發揮中央銀行各項職能的銀行
證券交易所 17世紀后,倫敦的_________成為國際證券交易的中心
百貨公司 1852年,世界第一家百貨公司在法國巴黎開業
有限責任公司 1892年,德國出現有限責任公司。后來,英國、法國、意大利、瑞士、盧森堡和比利時等國相繼采用這種企業組織形式
股份制貿易公司 為了有效壟斷對外貿易,英國和荷蘭分別成立_________,荷蘭和法國分別成立西印度公司。這些貿易公司由國家給予種種特權,在世界各地經營壟斷貿易,進行殖民掠奪,對西歐_________發揮了重要作用
(3)商品種類的增多
原因 世界市場的初步建立
表現 ①煙草、咖啡、可可和茶葉等紛紛進入歐洲市場。 ②來自東方的香料大量涌入歐洲等地,由供貴族富豪享用的高級奢侈品變為了供普通人消費的大眾化商品。 ③新航路開辟后,非洲成為殖民者擄掠黑人奴隸的場所,奴隸也成為貿易商品。 ④18世紀后期,英國開始向中國走私鴉片
(4)國際貿易格局變化
①以英國為中心的世界貿易格局
形成 17世紀,英國通過各種手段打擊荷蘭,并奪取了荷蘭在北美的殖民地,逐漸控制了海上貿易;19世紀中期,英國成為“_________”和世界貿易中心
表現 來自美洲、亞洲和非洲等地的原料在英國工廠里被加工成商品,銷往世界各地
②多中心的世界貿易新格局:19世紀末20世紀初,美、德等新興工業國家興起,英國的貿易壟斷地位被打破,世界貿易形成了多中心的新格局。
材料 隨著全球聯系的加強,更多種類的海外產品如煙草、咖啡、可可和茶葉等紛紛進入歐洲市場,成為對外貿易的主要商品。來自東方的產品——香料,如胡椒的年平均進口量,由210噸增加到7 000噸之多,由供貴族富豪享用的高級奢侈品變為了供普通人消費的大眾化商品。在荷蘭,茶飲逐步被當作日常飲料,各大城鎮相繼出現許多茶葉店鋪,為了更好地宣傳茶葉,茶商在包裝上印制各種各樣的售茶廣告。1852年,世界第一家百貨公司在法國巴黎開業,購物從此成為人們非常享受的一項體驗。
——摘編自《經濟與社會生活》及[美]R.R.帕爾默《工業革命:變革世界的引擎》
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歸納近代商業貿易的變化及其對社會生活的影響。
試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化交流國際化(選必3,第10課子目2)
1.國際貿易的過程伴隨著文化的傳播
以________為平臺輸送的各種商品,把世界不同地區的、文化迥異的生產者和消費者緊密聯系在一起,同時也以直接和間接的渠道呈現各自的知識、________、道德、藝術和習俗等。
2.中國茶文化的傳播
(1)最初,中國茶主要在中國周邊傳播。
(2)16世紀以后,中國茶廣泛傳播到________、美洲、非洲和大洋洲等地區。
(3)各國在接受中國茶和茶文化的同時,也根據自身的風俗習慣創造出新的茶文化。
3.各國服飾的變化也體現了文化之間的相互影響
(1)中國服裝的面料、款式、龍鳳花草紋樣等融入法國18世紀的服裝設計之中。
(2)20世紀初,法國女裝大膽采用東方女裝寬松的樣式,奠定了20世紀西方女裝流行的基調。
(3)民國早期設計的________兼具中西服裝的特點,穿著方便,同時體現了一定的時代精神和民族特色。
4.鐘表的傳播:鐘表誕生于歐洲,大約在16世紀中期經由________傳入中國內地。到18世紀,中國進口鐘表的數量已經很多。中國人制作的鐘表,其外觀多體現了中國自身的文化特色。
5.全球貿易網的形成:進入20世紀,全球貿易網的形成大大促進了文化的交流。電影、音樂、電視節目、動漫、書籍等各國文化產品,廣銷世界各地。
1.“考迪羅”經濟上依靠大地產、大莊園主,在政治上靠軍人專政來維持其政治統治。
2.社區是社會有機體最基本的內容,是宏觀社會的縮影。
1.工業革命對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發展的影響
提供了物質基礎 工業革命用機器大生產取代手工勞動,推動了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空前發展,為滿足急劇擴大的生產和商品銷售的需要,列強在世界范圍內擴張,使世界上絕大部分落后國家和地區卷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
密切了國際交流 各行業間和各國間生產的互補性,使世界各國各地區間的交往更加頻繁,分工也更具體
為國際交流提供了技術和經濟條件 它促進了國際間人口和資金的流動,引起交通運輸業的技術革命,促進了先進生產技術和生產方式的傳播,擴大了工業文明對世界的影響,聯結世界的經濟紐帶逐漸形成
改變了世界格局 促進了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的形成,殖民體系的確立成為世界市場形成的重要保障
2.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形成的影響
加強了世界各地之間的聯系 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形成使當時先進的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和交換方式國際化,結束了許多國家和地區長期存在的孤立閉塞的陳舊經濟關系,促進了世界貿易和生產力的發展
人類文明開始向現代文明轉化 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形成,在客觀上向世界傳播了先進的科學技術和文化,一定程度上清除了人類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方面的狹隘性
具有不公平、不平等的特點 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形成是西方列強對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宰割、奴役的產物,不僅使亞非拉國家遭受不等價交換的剝削,而且使他們成為發達國家的經濟附庸
3.近代國際貿易的發展歷程
資本原始積累時期 (1)地理大發現加速了資本的原始積累,促進了世界市場的初步形成,從而擴大了世界貿易的規模。 (2)16-18世紀中葉,工場手工業得到一定的發展,勞動生產率得到提高,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進一步發展,這為國際貿易的進一步擴大提供了物質基礎
資本主義自由競爭時期 (1)一方面,工業革命使社會生產力水平大大提高,可供交換的產品空前增加,真正的國際分工開始形成。 (2)另一方面,大工業使交通和通信聯絡發生了變革,極大地便利和推動了國際貿易的發展
壟斷資本主義時期 (1)國際貿易仍在擴大,但增長速度下降,貿易格局發生了變化。 (2)壟斷開始對國際貿易產生重要影響
1.(2020·7月浙江選考)讀下表,對此解讀正確的有(  )
1870-1900年的鐵路里程(單位:千公里)
年份 全世界 歐洲 美洲 亞洲 非洲 澳洲
1870年 210 105 93 8 2 2
1880年 373 169 175 16 5 8
1890年 617 224 331 34 9 19
1900年 790 284 402 60 20 24
①鐵路成為歐美國家準入市場的必備要件 ②密切了國際間的經濟交流 ③初步形成了遍布各洲的鐵路網 ④推動了世界一體化的進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2018·11月浙江選考)有學者認為,與工業化一起到來的是人口的大量增長、大規模移民與迅速的城市化,“勞動力在地理上的重新分化,一些地區提供原材料,而另外一些加工或者消費這些原材料,從而增加了世界貿易的總量……大船、巨大的碼頭、深水運河加速了貿易和運輸的發展。這一新體系所帶來的利潤主要流向歐洲、北美洲和日本。”由此說明(  )
A.資本開始自由開放地流動
B.國際經濟交流基本準則得到確立
C.人類社會的橫向交流發生了根本性變化
D.人類朝著世界一體化進程邁出關鍵性一步
3.(2021·全國卷乙)16世紀起,英國國王將大量特許狀授予從事海外貿易的商人團體,成立特許公司。與此同時,歐洲許多國家掀起創辦海外貿易特許公司的熱潮。至18世紀末,特許公司數量已達數百個。這反映出該時期(  )
A.資本輸出成為海外擴張的主要形式
B.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形成
C.劃分勢力范圍成為列強爭霸的焦點
D.殖民擴張呈現競爭格局
4.(2022·中山模考)新航路開辟后,西班牙武裝商船運載大量中國生產的生絲、絲綢、棉布和瓷器等產品到墨西哥交換白銀,再將這些白銀運回馬尼拉。自1571年馬尼拉大帆船航線開通后的20年間,平均每年有150噸白銀運到馬尼拉,這些白銀也基本流入了中國。材料表明馬尼拉大帆船航線(  )
A.初步形成了全球交通網絡
B.使世界開始連成一個整體
C.加強了地區間的貿易往來
D.直接推動中國外貿的發展
5.下表描述了19世紀國際貿易增長情況。這說明(  )
時期 國際貿易增長
1840-1870年 3.4倍
1870-1900年 1.7倍
A.世界生產與世界市場的矛盾尖銳
B.國際壟斷導致國際貿易規模萎縮
C.世界生產下降導致國際貿易衰退
D.帝國主義對國際市場的爭奪加劇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陆丰市| 龙岩市| 辰溪县| 泗水县| 玉门市| 喀喇沁旗| 大同县| 大同县| 衡南县| 闽清县| 吴川市| 泾源县| 广西| 上思县| 大足县| 恩施市| 普陀区| 东源县| 孙吴县| 赞皇县| 淳化县| 收藏| 洪雅县| 房产| 博爱县| 阿巴嘎旗| 台南县| 自治县| 安多县| 滨州市| 新乡市| 澜沧| 贵定县| 红原县| 淮阳县| 华蓥市| 滦平县| 义乌市| 盐源县| 涿州市| 龙岩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