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51講 當代世界發展的特點與主要趨勢 學案(含解析)2024屆高考一輪復習歷史(新教材浙江專用)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51講 當代世界發展的特點與主要趨勢 學案(含解析)2024屆高考一輪復習歷史(新教材浙江專用)

資源簡介

第51講 當代世界發展的特點與主要趨勢
時空重點
主題概覽
當今世界正處于大變革大發展大調整時期,和平與發展是時代主題。
(1)冷戰結束后世界發展呈現出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社會信息化、文化多樣性等新特點。全球治理體系和國際秩序變革加速推進;各國相互聯系和依存日益加深。
(2)全球性問題的出現和人類社會面臨著機遇與挑戰,需要各國攜手解決。
(3)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成為時代潮流,要牢固樹立建立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
一、世界多極化與經濟全球化
1.世界多極化
(1)美國希望建立單極世界
①背景:隨著冷戰的結束和兩極格局的消失,美國成為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
②主要表現:“9·11”事件之后,美國迅速展開反恐行動。2001年10月,美國發動了阿富汗戰爭,2003年3月,發動了伊拉克戰爭。
(2)世界多極化趨勢繼續發展
國家或地區 表現
歐盟 繼續向經濟和政治一體化邁進;是世界上最大的區域性國際組織
俄羅斯 取代蘇聯在聯合國的地位,擁有可以與美國匹敵的軍事力量,推行多極化外交
日本 將追求政治乃至軍事大國作為國家的長遠戰略目標
中國 堅持和平發展,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堅定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倡導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反對單邊主義、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系,正在發揮并將繼續發揮負責任大國的作用
發展中國家 總體實力增強,成為推動世界多極化的重要力量
思維點撥 世界格局的多極化趨勢
世界格局多極化趨勢的出現,根源在于世界經濟力量結構的多極化發展趨勢。多極化是一種趨勢,是一個動態發展的過程。到目前為止,多極化并沒有定型為某一基本的政治新格局。
2.經濟全球化進程加快
(1)經濟全球化
①發展歷程
時期 概況
開始 追溯到新航路的開辟和資本主義在西歐的興起
工業革命后 世界市場更加擴大,國際貿易和國際投資迅速發展
二戰后 建立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和關稅與貿易總協定,進一步促進了經濟全球化進程
20世紀 70年代以來 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新的科學技術的發展成為主要推動力量
進入20世紀90年代 跨國公司迅猛發展;1995年世界貿易組織的誕生,把貿易、投資和服務的國際化提高到新的水平
進入21世紀 以互聯網、人工智能等為代表的新一輪科學技術的發展,經濟全球化成為強勁的時代潮流
圖解歷史 經濟全球化的條件
②存在的問題
風險加大 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世界經濟發展面臨的風險和不確定性增加
利益交融 一國經濟波動或經濟危機可能殃及其他國家,甚至影響全世界
(2)區域經濟集團化
歐洲聯盟 經濟一體化程度最高的區域組織
北美自由貿易區 由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組成的區域性經濟集團
東南亞國家聯盟 東南亞地區以經濟合作為基礎的政治、經濟、安全一體化合作組織
亞太經濟合作組織 亞太地區層級最高、領域最廣、最具影響力的經濟合作機制
3.社會信息化和文化多樣性
(1)社會信息化
①含義:是指發展以計算機為主的智能化工具為代表的新生產力,建立有組織的信息網絡體系,促進信息交流和知識共享,提高經濟增長質量,推動經濟社會向高效、優質發展轉型的歷史進程。
②影響:進入21世紀,社會信息化已經成為不可逆轉的時代潮流。如何保衛自己的信息安全成為各國必須解決的現實問題。
(2)文化多樣性
地位 文化多樣性是世界文化的基本特征
面臨挑戰 背景 經濟全球化和社會信息化
策略 各國努力維護自己的文化特性,維系自己的文化根脈
中國 在傳承和傳播中華優秀文化的同時,尊重世界文化多樣性,促進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推動世界的和平與發展
圖解歷史 世界發展趨勢之間的關系
材料
——摘編自白遠《當代世界經濟》
根據材料中的信息,擬定一個論題,結合所學知識予以闡述。(要求:論題明確,史論結合,邏輯嚴密。)
試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一
論題:不合理的國際經濟舊秩序影響各國對國際市場的依賴程度。
闡述:由于發展中國家生產力水平不高,以出口初級產品為主。材料柱狀圖中馬來西亞、泰國、南非、中國等對外貿易依存度高于世界平均值,說明它們需要海外市場;發達國家技術含量高,壓低初級產品的價格,加之國際政治、經濟舊秩序的延續,對外貿易的依存度較低。
因此,努力構建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形成國際貿易公平公正的新環境,才能促進不同類型國家的共同發展,推動建立人類命運共同體。
示例二
論題:發達國家在當今經濟全球化中占據優勢。
闡述:材料柱狀圖顯示美國、日本、澳大利亞等發達國家對外貿易依存度低于世界平均值,表明發達國家對外貿易依存度較低。發達國家利用二戰以來的國際政治、經濟舊秩序,以及科技優勢,壟斷了世界貿易。
總之,要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就要打破發達國家的貿易壟斷地位,建立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
二、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時代潮流
1.對世界和平與發展的追求:人類進入21世紀,世界多極化繼續發展,經濟全球化不可逆轉,全球和區域合作方興未艾,各國之間的相互依存日益緊密。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是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
2.人類發展面臨的問題
(1)發展方面
①世界經濟增長的動力依然不足。
②南北差距和貧富分化日益嚴重。
(2)和平與安全方面
①地區熱點問題此起彼伏。
②核擴散、恐怖主義、網絡安全、重大傳染性疾病等安全威脅持續蔓延。
③海洋權益和極地資源爭奪等日趨激烈。
3.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1)傳統的全球治理機制
①聯合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世界貿易組織等,仍然發揮著全球治理的作用。
②改革原有的全球治理機制,加強國際協調,已經成為國際社會共同關心和正在解決的問題。
(2)全球治理的新現象:二十國集團;2001年上海合作組織成立;金磚國家領導人會晤;新開發銀行。
(3)中國方案
內容 ①堅持弘揚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堅持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上發展同各國的友好合作,推動建設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系。 ②倡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進一步促進全球治理體系變革
依據 ①基于中國對當今世界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歷史大勢的準確把握。 ②源自中華文明“以和為貴”“協和萬邦”的和平思想與和諧理念
意義 ①是中國為維護世界和平與促進共同發展給出的一個可供選擇的、理性可行的行動方案。 ②是為了推動國際秩序和國際體系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
實踐 通過實施共建“一帶一路”倡議、設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設立絲路基金等具體措施,以自己的發展惠及世界
材料 2017年,習近平在聯合國總部發表題為《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演講,他回首最近100多年的歷史,談到人類經歷了血腥的熱戰、冰冷的冷戰,尤其是遭受兩次世界大戰的劫難……他指出“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秩序是人類孜孜以求的目標”,也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基本遵循”。
——摘編自李惠軍《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從“人類命運共同體”高度審視“家國情懷”》
材料反映了全世界人民渴望和平、拒絕戰爭的共同期望。根據材料并結合實際說說我國為此作出的大國擔當。
試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倡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積極推動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提出“一帶一路”合作倡議等。
1.全面認識經濟全球化的趨勢
表現 國際貿易量增加,世界市場擴大,貿易全球化;國際分工日趨成熟,生產全球化;大型跨國公司數量增加,資本全球化
實質 資本在世界范圍內的新一輪擴張
問題 ①發達國家憑借自己的技術優勢,占據主導地位,拉大了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之間的距離,貧富分化嚴重;②環境污染、人口爆炸、能源危機、糧食短缺、毒品泛濫、傳染病橫行、恐怖組織活動猖獗等問題日益突出
對策 ①倡導平等互惠、相互依存、共同發展的世界經濟新秩序;②推行可持續發展戰略,使經濟發展與環境相協調;③加強國際間的交流與合作
2.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意義
(1)“人類命運共同體”汲取馬克思主義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思想,實現了理論的堅持和繼承。
(2)“人類命運共同體”倡導公平合理的新型國際關系。
(3)“人類命運共同體”超越“文明沖突論”“文明優越論”,倡導全球新型文明觀。
(4)“人類命運共同體”提升中國的國際話語權,塑造中國負責任大國形象。
1.(2021·1月浙江選考)在一次國際會議上,東道主克林頓總統提出一項計劃,推進實行“安全與經濟、雙邊與多邊并重”的戰略合作。該會議將“一個松散的論壇或機構升格為首腦會議”,美國還企圖在這一組織中擔任領導地位。結合所學判斷,該組織是(  )
A.世界貿易組織 B.美洲自由貿易區
C.亞太經濟合作組織 D.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答案 C
解析 根據材料中“推進實行‘安全與經濟、雙邊與多邊并重’的戰略合作”和“一個松散的論壇或機構升格為首腦會議”并結合所學可知,該組織是亞太經濟合作組織,故C項正確;世界貿易組織和美洲自由貿易區分別是世界性和地區性的經濟組織,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是國際金融組織,都不是雙邊與多邊并重的戰略關系,故A、B、D項錯誤。
2.(2020·天津卷)下圖是不同類型國家的進出口依存度變化示意圖。該圖適合用來說明(  )
A.發展中國家經濟高速增長
B.世界經濟區域化的發展
C.發達國家經濟陷入了滯脹
D.世界貿易全球化的加強
答案 D
解析 材料中不同類型國家的進出口依存度在1996年相對于1980年都有所上升,說明在經濟全球化的形勢下,世界各地聯系加強,貿易全球化不斷發展,故選D項;材料呈現的是不同類型國家的進出口依存度,無法看出其經濟發展狀況,排除A項;材料并未呈現這些不同類型國家的地區來源,無法體現經濟區域化的發展,排除B項;1980年以后,發達國家逐漸擺脫了“滯脹”危機而不是陷入,排除C項。
3.(2020·江蘇卷)在科索沃危機期間,歐盟堅持召開朗布伊埃和談,希望在歐盟的主導下解決問題。1999年科索沃戰爭后,歐盟決定設立外交和國防總代表一職,充分表現了獨立解決歐洲問題的決心。這表明(  )
A.歐洲已實現政治一體化
B.歐盟在多極格局中占據主導地位
C.世界多極化格局已形成
D.歐盟加強在國際事務中的影響力
答案 D
解析 歐盟堅持召開朗布伊埃和談,希望在其主導下解決問題,歐盟決定設立外交和國防總代表一職,充分表現了獨立解決歐洲問題的決心,這是歐盟加強在國際事務中影響力的表現,故選D項;1993年歐盟成立,這是歐洲政治一體化的表現,但是歐洲還沒有實現政治一體化,排除A項;材料表明歐盟加強在國際事務中的影響力,并沒有占據主導地位,且多極格局并未形成,多極化只是一種趨勢,排除B項;當今世界多極化趨勢加強,世界多極化格局尚未形成,排除C項。
4.(2022·臨沂月考)1980年至2016年,歐美國家前1%的富有群體收入增長約200%;新興國家勞動者收入增長約100%,與此同時,歐美國家后90%的群體平均收入只增長了50%。勞動回報率不足給發達國家“沉默的大多數”帶來了不平等感,這些中產和底層勞動者對經濟一體化的態度逐漸演變成政治上的本國優先主義。對此現象理解準確的是(  )
A.南北國家貧富分化狀況不斷加劇
B.世界經濟一體化明顯違背平等原則
C.經濟全球化趨勢正面臨嚴峻挑戰
D.各國積極謀求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
答案 C
解析 依據“這些中產和底層勞動者對經濟一體化的態度逐漸演變成政治上的本國優先主義”可知,歐美國家占多數的中產和底層勞動者的本國優先主義的態度,不利于世界經濟一體化,說明經濟全球化趨勢面臨嚴峻挑戰,故C項正確;材料只反映了歐美發達國家,沒有體現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貧富分化狀況,排除A項;材料無法體現世界經濟一體化違背平等原則,排除B項;D項與材料信息無關,排除。
5.(2023·福州調研)近年來英國脫歐、美國“退群”等全球化逆動現象,已引發國際社會高度警覺。與此相反,中國則鮮明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全球治理的中國方案,在國際舞臺上展現了大國擔當。材料反映了(  )
A.歐美國家積極反對經濟全球化
B.國際新秩序建立的必要性
C.發展中國家成為世界主導力量
D.貿易保護主義已得到控制
答案 B
解析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20世紀中期以來,改善全球治理機制成為時代主題,英美等西方大國逆全球化行為,中國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全球治理方案等,反映了國際新秩序建立的必要性,B項正確;歐美國家積極反對經濟全球化只是材料部分信息,不是材料主旨,排除A項;材料不能說明發展中國家成為世界主導力量,排除C項;“貿易保護主義已得到控制”在材料中沒有體現,排除D項。
課時精練
一、選擇題Ⅰ(每小題2分,共20分)
1.1982年美國總統里根企圖阻止一些西歐國家的公司向蘇聯提供天然氣管道設備和資金,卻遭到英國的反對和拒絕。之后,美國政府聲明,一些西歐國家相關公司將被禁止進入美國市場。據此可知當時(  )
A.蘇聯遭到西方國家技術封鎖
B.北約陣營已經瓦解
C.世界多極化趨勢進一步發展
D.歐盟經濟發展受到阻礙
答案 C
解析 材料中美國與英國等西歐國家就是否向蘇聯提供天然氣管道設備和資金問題產生矛盾,反映了西歐國家企圖擺脫美國的控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20世紀六七十年代,隨著歐共體、日本、中國、不結盟運動等力量的發展壯大,世界格局呈多極化發展趨勢,沖擊了美蘇兩極格局,C項正確;材料中美國對蘇聯實行技術封鎖,但遭到英國反對,排除A項;北約至今仍然存在,沒有瓦解,排除B項;1993年歐盟建立,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D項。
2.(2022·浙大附中高三)20世紀60年代,日本推行積極的經濟外交。1962年,首相池田勇人出訪西歐六國,協商貿易問題,法國總統戴高樂稱他是“半導體推銷員”。這是戰后日本領導人首次出訪歐洲。同時,池田還表示“沒有必要和美國采取完全相同的態度,現在可以和中國大力開展經濟、文化的交流”。可見,當時的日本(  )
A.實現了與中國的邦交正常化
B.聯合歐洲共同對抗美國
C.表現出擺脫美國控制的傾向
D.積極謀求政治大國地位
答案 C
解析 根據“沒有必要和美國采取完全相同的態度,現在可以和中國大力開展經濟、文化的交流”可以看出,隨著戰后經濟的日益恢復,日本試圖擺脫美國的控制,走獨立的外交道路,故C正確;A是1972年,排除A;日本并沒有要對抗美國,排除B;材料不能反映日本要謀求政治大國地位,排除D。
3.(2022·義烏高三適應性考試)日本外務省次官在《動蕩的90年代與日本外交的新展開》中寫道:“當今世界20萬億美元的國民生產總值中,美歐各占5萬億美元,日本為3萬億美元……這也是共同分擔國際責任的結構比例,要建立國際新秩序,就離不開5∶5∶3的合作。”這表明日本的真實意圖是(  )
A.主張國際合作
B.謀求成為政治大國
C.與美國、西歐分庭抗禮
D.重走軍國主義邪路
答案 B
解析 材料體現了日本想要通過經濟實力謀求和美歐同等的政治地位,建立美、歐、日主導的國際秩序,B項正確;日本的真實意圖是建立政治大國地位,而非主張國際合作,排除A項;“分庭抗禮”在材料中不能體現,排除C項;軍國主義是指對內獨裁、對外侵略,材料沒有體現日本想要“重走軍國主義邪路”,排除D項。
4.二戰后,全球成立了眾多的國際組織,對地區乃至世界政治、經濟產生巨大影響。下列國際組織相關表述錯誤的是(  )
A.1961年成立的不結盟運動始終奉行獨立自主和非集團的宗旨和原則
B.APEC的成立和壯大為世界經濟一體化探索出新模式
C.上合組織的成立,提供了經濟先行、互利協作為特征的新型區域合作模式
D.1967年東盟成立,2010年中國-東盟自貿區全面啟動,樹立了合作共贏的典范
答案 C
解析 根據題意和所學知識可知,上合組織的成立,在維護中亞地區的和平、安全和穩定方面做出了貢獻,提供了以大小國家共同倡導、安全先行、互利協作的新型的區域合作模式,C項符合設問,故選C項。
5.(2023·溫州高三一模)1995年在《關稅與貿易總協定》(GATT)的基礎上,成立了世界貿易組織(WTO)。與GATT相比,WTO更順應世界經濟發展要求主要表現在(  )
A.成為經濟一體化程度最高的區域組織
B.維持匯率穩定和國際收支平衡
C.電信市場相互開放,進一步擴大服務貿易
D.向會員國發放中長期貸款
答案 C
6.(2022·鞍山高三模擬)“七國集團”(G7)和“八國集團”(G8)是發達國家探索全球化背景下的大國協作和全球治理的機制。1999年七國集團財長提出成立二十國集團(G20),以尋求合作、促進全球經濟治理改革和經濟持續增長,成員有阿根廷、印尼、巴西、中國、印度、韓國、南非等。G20的出現反映了(  )
A.發展中國家力量正在崛起
B.資本主義世界體系加快發展
C.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主題
D.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完成
答案 A
解析 根據材料信息可知,“七國集團”(G7)和“八國集團”(G8)是發達國家主導的,而二十國集團(G20)中新增加的成員有阿根廷、印尼、巴西、中國、印度、韓國、南非等,它們大多數是發展中國家,這反映出發展中國家力量的增強,A項正確;資本主義世界體系與二十國集團(G20)無關聯,排除B項;C、D項表述與材料信息不符,排除。
7.1993-2001年為某國際組織的快速發展期。1994年確定了“茂物目標”,即發達成員和發展中成員分別于2010和2020年實現貿易投資自由化和便利化。1995年和1996年分別通過了《大阪行動議程》和《馬尼拉行動計劃》,規定了具體實施貿易投資自由化目標。2001年達成了《上海共識》,進一步帶動成員推行貿易投資自由化和加強經濟技術合作。該組織是(  )
A.歐洲聯盟 B.上海合作組織
C.亞太經合組織 D.世界貿易組織
答案 C
解析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93-2001年為亞太經合組織的快速發展期,在此期間,確定了“茂物目標”,達成了《大阪行動議程》《馬尼拉行動計劃》和《上海共識》,成員間的貿易投資自由化和經濟技術合作得到了加強,C項正確;歐洲聯盟與《大阪行動議程》和《馬尼拉行動計劃》等無關,排除A項;上海合作組織直到2001年才正式成立,并非1993-2001年快速發展的國際組織,排除B項;世界貿易組織建立于1995年,排除D項。
8.(2023·麗水高三模擬)俄烏沖突初期,盧布大幅貶值。為打破這一困局,2022年3月28日,俄羅斯總統普京要求政府、中央銀行和俄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對“不友好國家”從4月起必須用盧布支付天然氣的費用。隨后,盧布由最低時的1美元兌150盧布,一度突進到1美元兌52盧布。俄羅斯此舉(  )
A.有助于規范國際能源交易結算
B.表明國際金融的不穩定性
C.完美應對了當下各種國際挑戰
D.有助于金融市場的一體化
答案 B
解析 據材料可知,盧布由大幅貶值到大幅升值,說明國際金融的不穩定性,受各種因素制約,故選B項;俄羅斯的舉措是無奈之舉,并不利于規范國際能源交易結算,排除A項;“完美”說法錯誤,排除C項;俄羅斯的做法顯然是擺脫現有國際金融體系,不利于金融市場的一體化,排除D項。
9.1999年2月15日的德國《明鏡》周刊的一篇報道中說:“自工業時代開始以來,職工和所有者之間,從未像現在這樣陌生。現代的金融市場正在使兩個重要的生產因素——資本和勞動——徹底隔離。”報道中所談到的現象(  )
A.是國家干預經濟的產物
B.反映了資本的社會化趨勢
C.有利于社會秩序的穩定
D.說明階級矛盾已大為緩和
答案 B
解析 經濟全球化同時也是資本的全球化過程,在資本全球化過程中尋求最優配置,原有的資金+勞動模式逐漸走向分離,故選B項;經濟全球化是市場配置的結果,不是國家干預經濟的產物,排除A項;經濟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特別是對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安全來說是一場巨大的挑戰,對發達國家來說制造業、勞動密集型產業轉移,導致本國就業形勢嚴峻,階級矛盾突出,排除C項;階級矛盾在資本全球化過程中不是緩和而是激化,排除D項。
10.(2023·浙江A9協作體高三聯考)中東地區的難民取道白俄羅斯進入歐盟成員國波蘭和立陶宛,卻遭后者暴力應對,由于邊境地區沒有足夠的食品、水和醫療保障,隨著當地氣溫逐步下降,大批難民處境日益艱難。難民出現主要原因是(  )
①戰爭和地區沖突 ②宗教或部族矛盾 ③自然災害、經濟惡化 ④冷戰政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 A
解析 戰爭和地區沖突是產生大規模難民的主要原因,如20世紀的兩次世界大戰和二戰后的歷次局部戰爭、地區戰爭(印巴戰爭、中東戰爭、越南戰爭、阿富汗戰爭、兩伊戰爭等)都制造了大量難民,故①正確;宗教或部族矛盾如敘利亞內戰、盧旺達部族沖突也造成大量難民,故②正確;嚴重的自然災害和經濟惡化,也是“難民潮”形成的原因,故③正確;冷戰政策是遏制蘇聯和共產主義的,故④錯誤;選擇A項符合題意。
二、選擇題Ⅱ(每小題3分,共15分)
11.(2022·莆田三模)亞投行(AIIB)是中國倡議成立的亞洲區域多邊開發機構,成員國已有一百多個,雖然亞投行的成立受到美國大力阻撓,但包括英、法、德在內的西歐國家并沒有對該組織表示拒絕。該銀行主要為基礎設施建設提供資金,從而促進區域內經濟體的發展。由此可見(  )
A.世界經濟新秩序已建立
B.資本主義內部關系破裂
C.經濟區域化向縱深發展
D.世界多極化的趨勢加強
答案 D
解析 材料中亞投行的成立反映了中國在國際金融的影響力,同時英、法、德并沒完全按照美國的意思行事,可見世界經濟領域的多極化趨勢加強,故選D項;亞投行(AIIB)只能代表中國目前的成就,無法代表國際經濟新秩序已經建立,排除A項;僅依據美國的阻撓,無法得出資本主義內部關系破裂的結論,排除B項;亞投行(AIIB)是中國主導的一個國際組織,而不是一個區域集團,排除C項。
12.(2022·杭州高三一模)從1999年西雅圖反對世界貿易組織的大規模騷亂以來,凡遇到一些重要國際會議,主要來自發達國家的非政府組織均舉行反全球化的示威游行。對這一現象合理的歷史解釋是(  )
A.經濟全球化加劇全球文明沖突
B.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間差距擴大
C.經濟全球化以發達國家為主導
D.經濟全球化激化發達國家社會矛盾
答案 D
解析 發達國家的非政府組織舉行反全球化的示威游行,反映了發達國家一部分民眾存在反全球化情緒,原因是經濟全球化在某些方面對某些人群產生了沖擊和影響,激化了發達國家社會矛盾,D項正確。
13.(2022·嘉興一中期中考試)1950年7月,美國操縱巴黎統籌委員會將中國列入管制范圍。1979年7月,中美兩國簽署的《貿易關系協定》,中美雙方相互給予對方最惠國待遇。2017年以來,美國對中方輸美產品加征報復性關稅。據此可知(  )
①20世紀50年代美國冷戰思維和政策阻礙中美關系正常發展
②20世紀70年代經貿緊密往來推動中美關系開始走向正常化
③當今美國的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依舊存在
④亟需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 C
14.2022年1月1日,《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正式生效。老撾、新加坡、泰國、越南等6個東盟成員國和中國、日本、新西蘭、澳大利亞等4個非東盟成員國正式開始實施該協定,這標志著全球最大的自由貿易區啟動運行。下列對RCEP的認識,錯誤的是(  )
A.是經濟全球化的產物
B.是經濟區域集團化的產物
C.有利于亞太地區的繁榮與穩定
D.標志著世界貿易逐步走向規范化
答案 D
解析 RCEP是經濟區域集團化的產物,世界經濟走向規范化的標志是世界貿易組織的成立,D項表述錯誤,符合題意;A、B、C三項的描述符合史實,不符合題意,排除。
15.(2022·溫州十校聯考)有學者將當下的地球比作一艘大船,190 多個國家就是這艘大船的一個個船艙。世界各國只有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合作共贏、共同發展,實現共同安全,堅持不同文明兼容并蓄、交流互鑒, 這艘“地球號”大船才能乘風破浪,平穩前行。這一比喻昭示了(  )
A.推行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必要性
B.建立新的國際經濟秩序的迫切性
C.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性
D.推進全球治理體系改革的可行性
答案 C
三、非選擇題(共15分)
16.(2022·稽陽聯誼學校高三聯考)(15分)大國的經濟和外交政策深刻影響著世界經濟全球化的進程。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在維持帝國戰略上,英國歷史上存在有形和無形兩手。有形的那一手,指的是通過殖民政策開疆拓土,憑借力量而使其他國家臣服,在不平等基礎上,使作為宗主國的英國收獲各種各樣(經濟、政治、軍事等)的利益。無形的那一手,則與之不同,它是通過英國與其他國家基于平等地位的更具有柔性的自由貿易方式,以英國具有先進生產力作為基礎性條件,和平地攫取其他國家的經濟利益。
——摘編自伍山林《如何認識經濟思想的“譜系”
——以英國重商主義為例》
材料二 帝國時期對外貿易發展的最明顯特征是貿易量的大幅增長。19世紀七十年代前,德國對外貿易呈一種直線增長趨勢,但長期處于入超狀態。1861年德意志關稅同盟對外貿易總額為22.68億馬克,逆差為1.44億馬克,1871年外貿總額為54.39億馬克,逆差為3.11億馬克。1871年以后,受快速工業發展對原料、糧食的需求和工業品出口增長的刺激,貿易的快速增長形勢沒有太大改變,但出口呈現更大的活力。1880—1913年,雖然對外貿易仍處于入超狀態,但出口由29.23億馬克增至100.97億馬克,進口由57.36億馬克增至107.5億馬克,出口增幅明顯大于進口增幅。這表明德國的產品出口能力在增強,外貿總額也在快速增長。
——摘編自邢來順、吳友法《德國通史》
材料三 美國利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確立的全球性優勢地位,使許多國際組織為美國所左右。有的學者認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和聯合國等國際組織已經成為美國的代言人。“在經濟政策、貿易政策、社會政策、金融政策和貨幣政策方面,最終是華盛頓的政治家及其顧問們在為全球一體化制定規則”。這種規則被制定出來以后,往往被視為全球性的規范,在維持全球經濟秩序、促進世界貿易發展等方面起了相當大的作用。因此,美國經濟在全球的優勢地位,客觀上對經濟全球化起了推動作用。
——摘編自楊卓林《美國在全球化浪潮中的地位和作用》
(1)閱讀材料一,指出英國歷史上“無形的那一手”的內涵。結合所學,簡述英國踐行這一原則的舉措。用一句話概括該思想對人們“財富觀”的影響。(5分)
(2)根據材料二,簡要概括德國在19世紀70年代前后的國際貿易狀況。根據所學知識,指出德國為擴大出口而采取的外交舉措及其根本動力。(4分)
(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初期美國主導的貿易政策的宗旨。簡述這些規則對經濟全球化帶來的作用。(6分)
答案 (1)內涵:自由主義(或者自由放任、自由競爭)。
舉措:1852 年英國議會宣布自由主義為基本國策;廢除阻礙自由貿易的法令;炮艦政策,強行推行自由貿易。
影響:確立了發財賺錢的社會價值觀。
(2)國際貿易狀況:貿易量快速增長、長期入超狀態、出口增幅逐漸大于進口增幅。(任答兩點)
外交舉措:建立三國軍事同盟(或者 1879 德奧同盟、1882 德奧意同盟);對外擴張,爭奪世界霸權。
根本動力:第二次工業革命。
(3)宗旨:互相削減關稅和消除貿易壁壘、取消國際貿易中的歧視待遇,以促進自由貿易。
作用:成為全球性的規范,一定程度上穩定了世界經濟秩序,擴大了世界貿易。有利于確立美國在全球經濟中的領導地位。適應了經濟全球化的趨勢,反映了世界經濟體系化制度化的發展方向。第51講 當代世界發展的特點與主要趨勢
時空重點
主題概覽
當今世界正處于大變革大發展大調整時期,和平與發展是時代主題。
(1)冷戰結束后世界發展呈現出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社會信息化、文化多樣性等新特點。全球治理體系和國際秩序變革加速推進;各國相互聯系和依存日益加深。
(2)全球性問題的出現和人類社會面臨著機遇與挑戰,需要各國攜手解決。
(3)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成為時代潮流,要牢固樹立建立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
一、世界多極化與經濟全球化
1.世界多極化
(1)美國希望建立單極世界
①背景:隨著冷戰的結束和兩極格局的消失,________成為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
②主要表現:“9·11”事件之后,美國迅速展開反恐行動。2001年10月,美國發動了阿富汗戰爭,2003年3月,發動了伊拉克戰爭。
(2)世界多極化趨勢繼續發展
國家或地區 表現
歐盟 繼續向經濟和政治一體化邁進;是世界上最大的區域性國際組織
俄羅斯 取代蘇聯在聯合國的地位,擁有可以與美國匹敵的軍事力量,推行多極化外交
日本 將追求政治乃至軍事大國作為國家的長遠戰略目標
中國 堅持和平發展,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堅定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倡導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反對單邊主義、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系,正在發揮并將繼續發揮負責任大國的作用
發展中國家 總體實力增強,成為推動世界多極化的重要力量
思維點撥 世界格局的多極化趨勢
世界格局多極化趨勢的出現,根源在于世界經濟力量結構的多極化發展趨勢。多極化是一種趨勢,是一個動態發展的過程。到目前為止,多極化并沒有定型為某一基本的政治新格局。
2.經濟全球化進程加快
(1)經濟全球化
①發展歷程
時期 概況
開始 追溯到________的開辟和資本主義在西歐的興起
工業革命后 世界市場更加擴大,國際貿易和國際投資迅速發展
二戰后 建立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和關稅與貿易總協定,進一步促進了經濟全球化進程
20世紀 70年代以來 以________為代表的新的科學技術的發展成為主要推動力量
進入20世紀90年代 ________迅猛發展;1995年世界貿易組織的誕生,把貿易、投資和服務的國際化提高到新的水平
進入21世紀 以互聯網、人工智能等為代表的新一輪科學技術的發展,經濟全球化成為強勁的時代潮流
圖解歷史 經濟全球化的條件
②存在的問題
風險加大 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世界經濟發展面臨的風險和不確定性增加
利益交融 一國經濟波動或經濟危機可能殃及其他國家,甚至影響全世界
(2)區域經濟集團化
歐洲聯盟 經濟一體化程度最高的區域組織
北美自由貿易區 由______和______組成的區域性經濟集團
東南亞國家聯盟 東南亞地區以經濟合作為基礎的政治、經濟、安全一體化合作組織
亞太經濟合作組織 亞太地區層級最高、領域最廣、最具影響力的經濟合作機制
3.社會信息化和文化多樣性
(1)社會信息化
①含義:是指發展以計算機為主的智能化工具為代表的新生產力,建立有組織的信息網絡體系,促進信息交流和知識共享,提高經濟增長質量,推動經濟社會向高效、優質發展轉型的歷史進程。
②影響:進入21世紀,社會信息化已經成為不可逆轉的時代潮流。如何保衛自己的信息安全成為各國必須解決的現實問題。
(2)文化多樣性
地位 文化多樣性是世界文化的基本特征
面臨挑戰 背景 經濟全球化和____________
策略 各國努力維護自己的文化特性,維系自己的文化根脈
中國 在傳承和傳播中華優秀文化的同時,尊重世界文化多樣性,促進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推動世界的和平與發展
圖解歷史 世界發展趨勢之間的關系
材料
——摘編自白遠《當代世界經濟》
根據材料中的信息,擬定一個論題,結合所學知識予以闡述。(要求:論題明確,史論結合,邏輯嚴密。)
試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時代潮流
1.對世界和平與發展的追求:人類進入21世紀,世界多極化繼續發展,經濟全球化不可逆轉,全球和區域合作方興未艾,各國之間的相互依存日益緊密。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是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
2.人類發展面臨的問題
(1)發展方面
①世界經濟增長的動力依然不足。
②南北差距和貧富分化日益嚴重。
(2)和平與安全方面
①地區熱點問題此起彼伏。
②核擴散、恐怖主義、網絡安全、重大傳染性疾病等安全威脅持續蔓延。
③________________和極地資源爭奪等日趨激烈。
3.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1)傳統的全球治理機制
①聯合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世界貿易組織等,仍然發揮著全球治理的作用。
②改革原有的全球治理機制,加強國際協調,已經成為國際社會共同關心和正在解決的問題。
(2)全球治理的新現象:二十國集團;2001年上海合作組織成立;金磚國家領導人會晤;新開發銀行。
(3)中國方案
內容 ①堅持弘揚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堅持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上發展同各國的友好合作,推動建設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系。 ②倡導構建__________________,進一步促進全球治理體系變革
依據 ①基于中國對當今世界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歷史大勢的準確把握。 ②源自中華文明“以和為貴”“協和萬邦”的和平思想與和諧理念
意義 ①是中國為維護世界和平與促進共同發展給出的一個可供選擇的、理性可行的行動方案。 ②是為了推動國際秩序和國際體系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
實踐 通過實施共建“_________”倡議、設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設立絲路基金等具體措施,以自己的發展惠及世界
材料 2017年,習近平在聯合國總部發表題為《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演講,他回首最近100多年的歷史,談到人類經歷了血腥的熱戰、冰冷的冷戰,尤其是遭受兩次世界大戰的劫難……他指出“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秩序是人類孜孜以求的目標”,也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基本遵循”。
——摘編自李惠軍《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從“人類命運共同體”高度審視“家國情懷”》
材料反映了全世界人民渴望和平、拒絕戰爭的共同期望。根據材料并結合實際說說我國為此作出的大國擔當。
試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全面認識經濟全球化的趨勢
表現 國際貿易量增加,世界市場擴大,貿易全球化;國際分工日趨成熟,生產全球化;大型跨國公司數量增加,資本全球化
實質 資本在世界范圍內的新一輪擴張
問題 ①發達國家憑借自己的技術優勢,占據主導地位,拉大了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之間的距離,貧富分化嚴重;②環境污染、人口爆炸、能源危機、糧食短缺、毒品泛濫、傳染病橫行、恐怖組織活動猖獗等問題日益突出
對策 ①倡導平等互惠、相互依存、共同發展的世界經濟新秩序;②推行可持續發展戰略,使經濟發展與環境相協調;③加強國際間的交流與合作
2.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意義
(1)“人類命運共同體”汲取馬克思主義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思想,實現了理論的堅持和繼承。
(2)“人類命運共同體”倡導公平合理的新型國際關系。
(3)“人類命運共同體”超越“文明沖突論”“文明優越論”,倡導全球新型文明觀。
(4)“人類命運共同體”提升中國的國際話語權,塑造中國負責任大國形象。
1.(2021·1月浙江選考)在一次國際會議上,東道主克林頓總統提出一項計劃,推進實行“安全與經濟、雙邊與多邊并重”的戰略合作。該會議將“一個松散的論壇或機構升格為首腦會議”,美國還企圖在這一組織中擔任領導地位。結合所學判斷,該組織是(  )
A.世界貿易組織
B.美洲自由貿易區
C.亞太經濟合作組織
D.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2.(2020·天津卷)下圖是不同類型國家的進出口依存度變化示意圖。該圖適合用來說明(  )
A.發展中國家經濟高速增長
B.世界經濟區域化的發展
C.發達國家經濟陷入了滯脹
D.世界貿易全球化的加強
3.(2020·江蘇卷)在科索沃危機期間,歐盟堅持召開朗布伊埃和談,希望在歐盟的主導下解決問題。1999年科索沃戰爭后,歐盟決定設立外交和國防總代表一職,充分表現了獨立解決歐洲問題的決心。這表明(  )
A.歐洲已實現政治一體化
B.歐盟在多極格局中占據主導地位
C.世界多極化格局已形成
D.歐盟加強在國際事務中的影響力
4.(2022·臨沂月考)1980年至2016年,歐美國家前1%的富有群體收入增長約200%;新興國家勞動者收入增長約100%,與此同時,歐美國家后90%的群體平均收入只增長了50%。勞動回報率不足給發達國家“沉默的大多數”帶來了不平等感,這些中產和底層勞動者對經濟一體化的態度逐漸演變成政治上的本國優先主義。對此現象理解準確的是(  )
A.南北國家貧富分化狀況不斷加劇
B.世界經濟一體化明顯違背平等原則
C.經濟全球化趨勢正面臨嚴峻挑戰
D.各國積極謀求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
5.(2023·福州調研)近年來英國脫歐、美國“退群”等全球化逆動現象,已引發國際社會高度警覺。與此相反,中國則鮮明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全球治理的中國方案,在國際舞臺上展現了大國擔當。材料反映了(  )
A.歐美國家積極反對經濟全球化
B.國際新秩序建立的必要性
C.發展中國家成為世界主導力量
D.貿易保護主義已得到控制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潼南县| 额尔古纳市| 安庆市| 宝兴县| 若尔盖县| 昆明市| 兴安县| 安阳市| 隆林| 康定县| 和平区| 探索| 阿拉善右旗| 平安县| 金塔县| 屏东市| 体育| 云南省| 上饶市| 葫芦岛市| 盐城市| 大安市| 乐东| 丹巴县| 石棉县| 永川市| 玉林市| 长葛市| 吉隆县| 武平县| 治多县| 安远县| 屯昌县| 旬邑县| 房产| 彩票| 年辖:市辖区| 密山市| 峨边| 浦北县| 阿拉善右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