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7.4.2衛星變軌問題 導學案【學習目標】1. 理解并掌握衛星發射與回收的步驟(★★★)2. 理解并掌握衛星變軌的多個軌道之間的物理量的大小比較(★★★)【知識回顧】1.第一、第二、第三宇宙速度的含義2.人造地球衛星的相應知識點【課堂任務】課堂任務一、衛星發射與回收的步驟1.發射過程:(1)在 (填“靠近”或者“遠離”)赤道的地方,發射到近地圓軌道I上,該環繞速度為 。(2)在A點進行 ,萬有引力 所需向心力,衛星將會做 (填“離心運動”或“近心運動”),進入橢圓軌道II。(3)在橢圓軌道II上運動到遠地點B時,進行 ,進入圓軌道III。2.根據發射過程,同學填寫回收過程的步驟(1)在圓軌道III上飛行時,在B點進行 ,萬有引力 所需向心力,衛星將會做 (填“離心運動”或“近心運動”),進入橢圓軌道II(2)在橢圓軌道II上運動到近地點A時,進行 ,萬有引力 所需向心力,進入近地圓軌道I。最終減速著陸。總結:發射過程和回收過程剛好互為逆過程課堂任務二、衛星變軌問題的物理量比較需要比較大小的物理量 大小關系 原因速率 vIA 與 vIIAvIIA 與 vIIBvIIB 與 vIIIBvI 與 vIII加速度大小 aIA 與 aIIAaIIA 與 aIIBaIIB 與 aIIIB周期 TI 與 TIITI 與 TIII【隨堂練習】1.1970年成功發射的“東方紅一號”是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該衛星至今仍沿橢圓軌道繞地球運動,如圖所示,設衛星在近地點、遠地點的速度分別為v1、v2,近地點到地心的距離為r,地球質量為M,引力常量為G。則( )A. B.C. D.2.2020年11月28日20時58分,嫦娥五號探測器經過約112小時奔月飛行,在距月面400公里處成功實施發動機點火,順利進入橢圓環月軌道Ⅰ。11月29日20時23分,嫦娥五號探測器在近月點再次“剎車”,從軌道Ⅰ變為圓形環月軌道Ⅱ.嫦娥五號通過軌道Ⅰ近月點速度大小為,加速度大小為,通過軌道Ⅰ遠月點速度大小為,加速度大小為,在軌道Ⅱ上運行速度大小為,加速度大小為,則( )A.B.C.D.3.2018年,中國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起飛,把“嫦娥四號”探測器送入地月轉移軌道,“嫦娥四號”經過地月轉移軌道的P點實施一次近月調控后進入環月圓形軌道I,再經過系列調控使之進入組合南北落月的橢圓軌道II,最終實現人類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若繞月飛行時只考慮月球引力作用,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嫦娥四號”的發射速度小于11.2km/sB. 沿軌道I運行的速度大于月球的第一宇宙速度C. 沿軌道I運行至P點的速度小于沿軌道II運行至P點的速度D. 經過地月轉移軌道的P點時必須進行加速才能進入環月圓形軌道I【課堂總結】需要比較大小的物理量 大小關系 原因速率 VIA 與 VIIAVIIA 與 VIIBVIIB 與 VIIIBVI 與 VIII加速度大小 aIA 與 aIIAaIIA 與 aIIBaIIB 與 aIIIB周期 TI 與 TIITI 與 TIII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