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八年級下冊道德與法治黨的知識點: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黨的性質)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黨的根本宗旨。黨的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實現共產主義。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黨是最高的政治領導力量黨的最高領導機關是黨的全國代表大會和它所產生的中央委員會。黨的初心和使命: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黨領導立法,保證執法,支持司法,帶頭守法中國共產黨堅持把依法治國作為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憲法的知識點: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是黨的主張和人民意志的統一,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憲法規定國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問題。憲法在國家法律體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權威和法律效力。憲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礎和立法依據,是國家法制統一的基礎。憲法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比其他法律更加嚴格。(憲法的修改必須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或則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提并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以全體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數通過。其他法律的制定和修改只需依一般程序,由立法機關過半數通過。)憲法是一切組織和個人的根本活動準則。憲法是國家法制統一的基礎。憲法的規定具有原則性的特點。憲法規定了我國的國家性質(國體):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我國政權組織形式(政體):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國家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是憲法的基本原則,尊重和保障人權是我國憲法的原則。憲法的生命在于實施,憲法的權威也在于實施。憲法的頒布:1954(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1975、1978、1982(我國現行憲法)(《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起到了臨時憲法的作用)憲法的修改:1988、1993、1999、2004、2018(增加了監察委員會這一國家機構)憲法中最少的一部分是第四章:國旗國歌國徽。規范國家權力運行以保障公民權利的實現是憲法的核心價值追求。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是憲法的核心內容。(第二章)確認并保障公民基本權利實現,是憲法的核心價值。憲法監督: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行使監督憲法實施的職權,全國人大常委會有權解釋憲法,地方各級人大在本行政區域內負有保證憲法實施的職責。社會主義制度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根本制度。我國經濟制度的基礎是生產資料的社會主義公有制。(P5)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權。人權的特點:廣泛性、公平性、真實性。(廣泛:主體不僅包括我國公民還包括外國人,內容也很廣泛。)貧困是實現人權的最大障礙。中國脫貧行動是中國人權事業進步的最顯著標志。我國的國家機構實行民主集中制原則。兩會全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堅持依法治國首先要堅持依憲治國,堅持依法執政首先要堅持依憲執政。憲法規定了公民的基本權利。權利:政治權利和自由:選舉權和被選舉權、政治自由(言論,出版,集會,結社,游行,示威)、監督權。(選舉權和被選舉權是公民的一項基本政治權利)人身自由: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人格尊嚴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護。(人身自由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權利)(人格尊嚴權包括名譽權、榮譽權、肖像權、姓名權、隱私權等。)社會經濟權利:財產權、勞動權、物質幫助權。(財產權包括占有、使用、收益、處分)(勞動權是公民賴以生存的基礎)文化教育權利:受教育權、文化權利其他權利:平等權,宗教信仰自由,婦女、兒童和殘疾人等特定人群的權利。維權的方式:(兩種手段:訴訟和非訴訟,四種方式:和解、調解、仲裁、訴訟)調解分為: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公民的基本義務:遵守憲法和法律、維護國家利益、依法服兵役、依法納稅。其他義務:勞動、受教育、夫妻雙方實行計劃生育的義務、父母撫養教育未成年子女的義務和成年子女贍養扶助父母的義務。、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政體)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人大代表的職權:審議權、表決權、提案權(提出議案)、質詢權。人大(人民代表大會)的職權:立法權、決定權、任免權、監督權。人大代表:提出議案 政協委員:提出提案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我國的基本政治制度有:①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②民族區域自治制度(聚居)。③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基礎)多黨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證: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多黨合作的基本方針是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人民政協圍繞團結和民主兩大主題,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和參政議政的職能。社會主義民族關系:平等團結互助和諧。處理民族關系的方針: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各民族共同繁榮。我國民族自治地方分為自治區、自治州(盟)、自治縣(旗)三級。民族自治地方:一定的自治權。 特別行政區:高度的自治權。民族自治機關: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政府。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職工代表大會。街道辦屬于行政機關,街道辦和村委、居委是指導被指導的關系。村委會主任不得稱為“村長”。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實行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多種所有制經濟包括公有制經濟也包括非公有制經濟。公有制經濟包括國有經濟、集體經濟(村辦企業)、混合所有制經濟中的國有成分和集體成分。國有經濟是國民經濟的主導力量。非公有制經濟:個體經濟、私營經濟、港澳臺投資經濟、外商投資經濟。態度:必須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按勞分配由生產資料公有制決定的。(只存在公有制經濟中)按生產要素參與分配:勞動、資本、土地、知識、技術、管理、數據等二次分配:社會保障收入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市場是“看不見的手”。我國的國家機構有人民代表大會、人民政府、監察委員會、人民法院、國家主席、中央軍事委員會。國家權力機關:人民代表大會 最高國家權力機關: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人大共分為5級。人大常設機關是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鄉鎮不設常委會。人大(人民代表大會)的職權:立法權、決定權、任免權、監督權。(鄉鎮沒有立法權)國家主席是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家機關,職權有公布法律、發布命令;任免權;外事權;授予榮譽權。國家主席、副主席是由全國人大選舉產生。國務院總理是由國家主席提名,全國人大決定產生。國務院實行總理負責制。國家行政機關是國家權力機關的執行機關。中國人民銀行、公安機關、街道辦事處都是行政機關。監察委員會對所有行使公權力的公職人員進行監察,實現國家監察全面覆蓋。人民法院:省高級人民法院、市中級人民法院、縣人民法院。各個機關內部上下級之間的關系:政府(領導)、監察(領導)、審判(監督)、檢察(領導)。法律監督機關:人民檢察院平等的法律含義包括:同等情況同等對待,不同情況差別對待。公平是個人生存和發展的重要保障,是社會穩定和進步的重要基礎。正義是社會文明的尺度,是法治追求的基本價值目標之一, 是社會制度的重要價值,是社會和諧的基本條件。司法是捍衛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后一道防線。公平正義是人類追求的永恒目標,是法治社會的核心價值。公平正義的實現,需要法治保障,即通過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進公平正義。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