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4屆高考一輪復習物理(新人教版浙江專用)第一章 第1講 運動的描述(課件+學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4屆高考一輪復習物理(新人教版浙江專用)第一章 第1講 運動的描述(課件+學案)

資源簡介

(共63張PPT)
運動的描述

1

目標
要求
1.了解質點和位移的概念,知道把物體看成質點的條件.2.了解參考系的作用,會在實例中選擇合適的參考系. 3.掌握速度、加速度的概念,體會比值定義法和極限思想.
內容索引
考點一 質點、參考系和位移
考點二 平均速度 瞬時速度
考點三 加速度
課時精練
考點一
質點、參考系和位移
1.質點
(1)質點是用來代替物體的 的點,是一種 模型.
(2)把物體看作質點的條件:物體的 和 對所研究問題的影響可以忽略不計.
2.參考系
在描述物體運動時,用來作為 的物體叫作參考系,通常以 為參考系.
具有質量
理想化
形狀
大小
參考
地面
梳理
必備知識
3.路程和位移
(1)路程是物體 的長度,它是標量.
(2)位移是由 指向 的有向線段,它是 量.
(3)在單向直線運動中,位移的大小 路程;其他情況下,位移的大小 路程.
運動軌跡
初位置
末位置

等于
小于
1.質點是一種理想化模型,實際并不存在.(  )
2.體積很大的物體,一定不能視為質點.(  )
3.參考系必須選擇靜止不動的物體.(  )
4.做直線運動的物體,其位移大小一定等于路程.(  )

×
×
×
例1 (2022·浙江1月選考·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研究排球運動員扣球動作時,排球可以看成質點
B.研究乒乓球運動員的發球技術時,乒乓球不能看成質點
C.研究羽毛球運動員回擊羽毛球動作時,羽毛球大小可以忽略
D.研究體操運動員的平衡木動作時,運動員身體各部分的速度可視為相同

研究排球運動員扣球動作、乒乓球運動員的發球技術、羽毛球運動員回擊羽毛球動作時,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的形狀和大小不能忽略,故不可以看成質點,故A、C錯誤,B正確;
研究體操運動員的平衡木動作時,運動員身體各部分有轉動和平動,各部分的速度不可以視為相同,故D錯誤.
例2 (2023·浙江1月選考·3)“神舟十五號”飛船和空間站“天和”核心艙成功對接后,在軌運行如圖所示,則
A.選地球為參考系,“天和”是靜止的
B.選地球為參考系,“神舟十五號”是靜止的
C.選“天和”為參考系,“神舟十五號”是靜止的
D.選“神舟十五號”為參考系,“天和”是運動的

“神舟十五號”飛船和空間站“天和”核心艙成功對接后,在軌繞地球做圓周運動,選地球為參考系,二者都是運動的,A、B錯誤;
“神舟十五號”飛船和空間站“天和”核心艙成功對接后,二者相對靜止,C正確,D錯誤.
例3 (2022·遼寧卷·1)如圖所示,橋式起重機主要由可移動“橋架”“小車”和固定“軌道”三部分組成.在某次作業中橋架沿軌道單向移動了8 m,小車在橋架上單向移動了6 m.該次作業中
小車相對地面的位移大小為
A.6 m B.8 m
C.10 m D.14 m

根據位移概念可知,該次作業中小車相對地面的位移大小為x=
=10 m,故選C.
考點二
平均速度 瞬時速度
1.平均速度:物體發生的 與發生這段位移所用時間之比,即 =
____,是矢量,其方向就是對應 的方向.
2.瞬時速度:運動物體在 或經過 的速度,是矢量,其方向是物體在這一時刻的運動方向或運動軌跡的 方向.
3.速率: 的大小,是標量.
4.平均速率:物體運動的 與通過這段路程所用時間的比值,_______
(填“一定”或“不一定”)等于平均速度的大小.
位移
位移
某一時刻
某一位置
切線
瞬時速度
路程
梳理
必備知識
不一定
1.瞬時速度的方向就是物體在該時刻或該位置的運動方向.(  )
2.瞬時速度的大小叫速率,平均速度的大小叫平均速率.(  )
3.一個物體在一段時間內的平均速度為0,平均速率也一定為0.(  )

×
×
1.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的區別與聯系
(1)區別:平均速度表示物體在某段時間或某段位移內運動的平均快慢程度,瞬時速度表示物體在某一時刻或某一位置運動的快慢程度.
(2)聯系:瞬時速度是運動時間Δt→0時的平均速度,公式v= 中,當Δt→0時,v是瞬時速度.
提升
關鍵能力
2.兩個公式的比較
例4 (2023·浙江衢州市模擬)如圖是高速上某一“區間測速”的標牌,該路段全長66 km、全程限速100 km/h,一輛汽車通過監測起點和終點的速度分別為95 km/h和90 km/h,通過測速區間的時間為30 min.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全長66 km表示位移
B.通過起點的速度95 km/h表示瞬時速度
C.該汽車全程的平均速度是92.5 km/h
D.該汽車沒有超速
考向1 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的理解

全長66 km表示路程,故A錯誤;
通過起點和終點的速度均是瞬時速度,故B正確;
因位移未知,故不能求解平均速度,故C錯誤;
例5 2021年9月17日8:00整,第十四屆全國運動會鐵人三項比賽在陜西省漢中市正式開賽.選手們依次進行了1.5 km游泳、40 km自行車和10 km跑步三項不間斷比賽,最終某選手以01:52:24的成績攬獲男子個人冠軍.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40 km是指位移
B.8:00整是指時間間隔
C.01:52:24是指時刻
D.研究該選手10 km跑步的時間時,可以將該選手看作質點

40 km自行車的運動軌跡不是直線,40 km是指路程,故A錯誤;
8:00整對應某一瞬間,即為時刻,故B錯誤;
01:52:24對應一段時間,即為時間間隔,故C錯誤;
研究該選手10 km跑步的時間時,由于該選手的大小和形狀可以忽略,所以可以將其看成質點,故D正確.
例6 (2023·浙江舟山市模擬)教練員分析運動員400 m比賽的全程錄像.如圖所示,外道的運動員從起點逆時針開始跑,測得他在第1 s內跑了8 m,前10 s跑了90 m,最后80 m在直道上沖刺,跑完全程一共用了50 s,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外道運動員在第1 s末的瞬時速度是8 m/s
B.外道運動員在前10 s內的平均速度大小是9 m/s
C.外道運動員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為0
D.外道運動員全程的平均速率與第1 s內的平均速率相等
考向2 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的計算

第1 s內運動員做曲線運動,根據已知條件,第1 s末的瞬時速度不可求,故A錯誤;
前10 s內運動員的位移未知,所以平均速度不可求,故B錯誤;
運動員跑完全程的位移和時間都不為零,所以平均速度不為零,故C錯誤;
由平均速度 可知,當Δt→0時,平均速度就可以認為是某
一時刻或某一位置的瞬時速度.測出物體在微小時間Δt內發生的微小位移Δx,就可求出瞬時速度,這樣瞬時速度的測量便可轉化為微小時間Δt和微小位移Δx的測量.
用極限法求瞬時速度
方法點撥
考點三
加速度
1.物理意義:描述物體速度 的物理量.
2.定義:物體 和發生這一變化所用時間之比.
定義式:a=____,單位:m/s2.
3.方向:與 的方向一致,由 的方向決定,而與v0、v的方向
(填“有關”或“無關”),是矢量.
變化快慢
速度的變化量
Δv
合力
無關
梳理
必備知識
1.物體的速度很大,加速度一定不為零.(  )
2.物體的速度為零,加速度可能很大.(  )
3.甲的加速度a甲=2 m/s2,乙的加速度a乙=-3 m/s2,a甲>a乙.(  )
4.物體的加速度增大,速度一定增大.(  )
×

×
×
1.速度、速度的變化量和加速度的對比
提升
關鍵能力
比較項目 速度 速度的變化量 加速度
物理意義 描述物體運動的快慢和方向 描述物體速度的改變 描述物體速度的變化快慢
公式 v= Δv=v-v0
決定因素 勻變速直線運動中,由v=v0+at知,v的大小由v0、a、t決定 由Δv=aΔt知,Δv由a與Δt決定 由a= 知,a由F、m決定,與v、Δv、Δt無關
2.判斷物體做加速運動還是減速運動,關鍵是看物體的加速度與速度的方向關系.
例7 (2023·河南商丘市模擬)下列關于速度、速度的變化量和加速度的說法正確的是
A.只要物體的速度大小不變,則加速度就為零
B.只要物體的速度變化快,加速度就大
C.只要物體的速度變化量大,加速度就大
D.物體速度在逐漸減小,加速度一定也逐漸減小

考向1 對加速度的理解
物體的速度大小不變,加速度也可能不為零,速度的方向可能發生變化,故A錯誤;
加速度是描述物體速度變化快慢的物理量,只要物體的速度變化快,加速度就大,故B正確;
物體的速度變化量大,加速度不一定大,還和這一變化所用時間有關,故C錯誤;
當物體速度和加速度反向時,速度減小,加速度也可能增大,故D錯誤.
例8 在一次蹦床比賽中,運動員從高處自由落下,以大小為8 m/s的豎直速度著網,與網作用后,沿著豎直方向以大小為10 m/s的速度彈回,已知運動員與網接觸的時間Δt=1.0 s,那么運動員在與網接觸的這段時間內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分別為
A.2.0 m/s2,豎直向下
B.8.0 m/s2,豎直向上
C.10.0 m/s2,豎直向下
D.18.0 m/s2,豎直向上
考向2 加速度的計算

規定豎直向下為正方向,v1方向與正方向相同,v2方向與正方向相反,根據加速度定義式得a= =-18.0 m/s2,負號表示與正方向相反,即加速度方向豎直向上,故選D.
例9 (2023·浙江湖州市測試)我國的某新型潛航器在某次試航中,測試垂直急速下潛、上浮性能,水面艦艇上的測試員發現儀表上顯示潛航器在某時刻的速度為負值,加速度也是負值且大小不斷減小直到為零,則該潛航器的運動情況為
A.位移先增大后減小,直到加速度等于零為止
B.位移一直在增大,直到加速度為零為止
C.速度先增大后減小,直到加速度等于零為止
D.速度一直在增大,直到加速度等于零為止

考向3 物體“加速”“減速”的判斷
速度和加速度均為負值,兩者方向相同,速度一直增大,直到加速度等于零為止;在加速度大小減為零的過程中,位移一直增大,加速度為零時,速度不為零,位移仍在增大,故A、B、C錯誤,D正確.

課時精練
1.(2023·浙江溫州市模擬)2022年4月16日,搭載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的神舟十三號“返回艙”成功著陸地面.下列與神舟十三號飛船相關情景描述正確的是
A.甲圖中,研究航天員在艙外的
姿態時,航天員可以視為質點
B.乙圖中,研究神舟十三號飛船繞地球運行的周期時,飛船可以視為質點
C.丙圖中,神舟十三號飛船與天和核心艙完成自主對接過程,神舟十三號飛船
可以視為質點
D.丁圖中,王亞平在空間站中將冰墩墩拋出,以地面為參考系,冰墩墩做勻速
直線運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基礎落實練
研究航天員在艙外的姿態時,航天員的體積和形狀不能忽略,航天員不可以視為質點,故A錯誤;
研究神舟十三號飛船繞地球運行的周期時,神舟十三號飛船的體積和形狀可以忽略,飛船可以視為質點,故B正確;
神舟十三號飛船與天和核心艙完成自主對接過程,神舟十三號飛船的體積和形狀不可以忽略,不可以視為質點,故C錯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王亞平在空間站中將冰墩墩拋出,相對飛船冰墩墩做勻速直線運動,因飛船相對地面做勻速圓周運動,則以地面為參考系,冰墩墩不做勻速直線運動,故D錯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2.(2023·浙江省金麗衢十二校聯考)很多手機軟件可以幫助人們記錄跑步、騎行等鍛煉的時間、路程等運動信息,如圖所示是某手機軟件記錄的某次跑步者的運動信息,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圖中“01:03:26”是指跑步運動的時刻
B.圖中“8.42公里”為此次跑步運動的總位移
C.研究跑步者的跑步姿態時不能把跑步者看
作質點
D.本次跑步的過程中,跑步者的平均速度約為2.2 m/s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題圖中“01:03:26”是指跑步運動的時間,故A錯誤;
題圖中“8.42公里”為此次跑步運動的路程,故B錯誤;
研究跑步者的跑步姿態時不能把跑步者看作質點,故C正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本次跑步的過程中,跑步者的位移未知,平均速度不可求,平均速率約為 ≈2.2 m/s,故D錯誤.
3.下列四組物理量中,全部都是矢量的一組是
A.路程、時間、速度
B.重力、質量、加速度
C.平均速率、溫度、加速度
D.平均速度、瞬時速度、速度變化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路程、時間、質量、平均速率、溫度是標量,所以A、B、C錯誤,D正確.
4.關于加速度的理解,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高速行駛的賽車,加速度可能為零
B.汽車啟動的一瞬間,加速度一定不為零
C.汽車啟動得越快,加速度越大
D.汽車的加速度為-5 m/s2,表明汽車在做減速運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由a= 可知,加速度是描述物體運動速度變化快慢的物理量,所以高速行駛的賽車,加速度可能是零,也可能不是零,A正確,不符合題意;
汽車啟動的一瞬間,汽車由靜止開始運動,汽車的速度一定產生變化,所以加速度一定不為零,B正確,不符合題意;
汽車啟動得越快,說明汽車的速度變化越快,加速度越大,C正確,不符合題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汽車的加速度為-5 m/s2,加速度中的正、負號表示加速度方向,若汽車運動方向與加速度方向相同,汽車做加速運動,若不同,汽車做減速運動,D錯誤,符合題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5.(多選)如圖甲所示,火箭發射時,速度能在10 s內由0增加到100 m/s;如圖乙所示,汽車以108 km/h的速度行駛,急剎車時能在2.5 s內停下來,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10 s內火箭的速度改變量為10 m/s
B.2.5 s內汽車的速度改變量為-30 m/s
C.火箭的速度變化比汽車的快
D.火箭的加速度比汽車的加速度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因火箭發射時,速度在10 s內由0增加到100 m/s,故10 s內火箭的速度改變量為Δv=100 m/s,選項A錯誤;
汽車以108 km/h=30 m/s的速度行駛,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急剎車時能在2.5 s內停下來,則2.5 s內汽車的速度改變量為Δv′=0-30 m/s=-30 m/s,選項B正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6.(2021·福建卷·1)一游客在武夷山九曲溪乘竹筏漂流,途經雙乳峰附近的M點和玉女峰附近的N點,如圖所示.已知該游客從M點漂流到N點的路程為5.4 km,用時1 h,M、N間的直線距離為1.8 km,則從M點漂流到N點的過程中
A.該游客的位移大小為5.4 km
B.該游客的平均速率為5.4 m/s
C.該游客的平均速度大小為0.5 m/s
D.若以所乘竹筏為參考系,玉女峰的平均速度大小為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根據位移的定義,從M點漂流到N點的過程中,該游客的位移大小為x=1.8 km,根據平均速度的定義,平均速度大小v=
m/s=0.5 m/s,選項A錯誤,C正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平均速率v′= =5.4 km/h,選項B錯誤;
若以所乘竹筏為參考系,玉女峰的平均速度大小為0.5 m/s,選項D錯誤.
7.(多選)沿直線做勻變速運動的一列火車和一輛汽車的速度分別為v1和v2,v1、v2在各個時刻的大小如表所示.從表中數據可以看出
A.火車的速度變化較慢 B.汽車的加速度較小
C.火車的位移在減小 D.汽車的位移在增加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t/s 0 1 2 3 4
v1/(m·s-1) 18.0 17.5 17.0 16.5 16.0
v2/(m·s-1) 9.8 11.0 12.2 13.4 14.6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由于汽車和火車的速度一直為正值,速度方向不變,則位移都在增加,C錯誤,D正確.
t/s 0 1 2 3 4
v1/(m·s-1) 18.0 17.5 17.0 16.5 16.0
v2/(m·s-1) 9.8 11.0 12.2 13.4 14.6
8.如圖,車輪半徑為0.6 m的自行車,在水平地面上不打滑并沿直線運動.氣門芯從最高點第一次到達最低點的位移大小約為
A.1.2 m B.1.8 m
C.2.2 m D.3.6 m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氣門芯從最高點第一次到達最低點過程中,水平方向位移為x=πR=0.6π m,豎直方向位移為y=2R=1.2 m,故位移大小約為s=
≈2.2 m,故選C.
9.某國產車型啟用全新動力標識,新的命名方式直接與車輛的加速性能聯系起來,如圖,TFSI前面的那組數字稱為G值,單位為m/s2,計算公式為“G= ×10”,式中Δv為從靜止加速到100公里每小時的速度變化量,Δt為不同車型的百公里加速時間.則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G值越大,車輛的速度變化量越大
B.G值越大,車輛的動力越強勁
C.100公里每小時是指車輛百公里加速的平均速度
D.標識為45TFSI的車輛百公里加速時間約為7.3 s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能力綜合練
由題設所給的G值公式可知,G值越大,該車的加速度越大,速度的變化率越大,則車輛的動力越強勁,故A錯誤,B正確;
題中100公里每小時為瞬時速度,故C錯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00 km/h≈27.8 m/s,根據題設所給的G值公式可得Δt≈ ×10 s≈
6.2 s,故D錯誤.
10.(2023·廣東省華南師范大學附中測試)小李打算從A地走路到B地,她得到如下兩個方案.若她按方案出行,則
A.“推薦方案”與“方案二”的平均速
度相同
B.推薦方案的位移較小
C.“方案二”的平均速度約為4.29 km/h
D.小李運動過程中的加速度不可能一直為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因初、末位置相同,則“推薦方案”與“方案二”的位移相同,但是時間不同,則平均速度不同,選項A、B錯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小李運動過程中不可能一直做勻速直線運動,即她的加速度不可能一直為0,選項D正確.
11.(2023·浙江湖州、衢州、麗水三地市高三聯考)將一條長為L的紙帶扭轉180°后連接兩端就構成了一個莫比烏斯環,不考慮連接紙帶時的長度損失.一只螞蟻以恒定的速率v從P點沿紙帶中線向前爬行,當其再一次來到P點的整個過程中,螞蟻的
A.路程為L B.位移的大小為L
C.加速度始終為零 D.平均速度為零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從P點出發到再次來到P點,路程為2L,位移為零,A、B錯誤;
由于速度方向不斷改變,即速度在變化,故加速度不為零,C錯誤;
12.(多選)一物體做加速度不變的直線運動,當t=0時,物體的速度大小為12 m/s,方向向東;當t=2 s時,物體的速度大小為8 m/s,方向仍向東,則當物體的速度大小變為2 m/s時,t可能為
A.3 s B.5 s
C.7 s D.9 s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3.雷達是一種利用電磁波來測定物體位置和速度的設備,某防空雷達發現一架飛機正在沿水平方向朝雷達正上方勻速飛來.某時刻在雷達監視屏上顯示的波形如圖甲所示,經過t=173 s后雷達向正上方發射和接收到的波形如圖乙所示,已知雷達監視屏上相鄰刻度線間表示的時間間隔為1×10-4 s,電磁波的速度為3×108 m/s,
則該飛機的飛行速度大小約為
A.1 200 m/s B.900 m/s
C.500 m/s D.300 m/s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素養提升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設該段時間內飛機水平飛行的距離為s2,則s1、s2、h在空間構成一個直角三角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考情分析 運動的描述 2022·遼寧卷·T1 2021·浙江6月選考·T2 2021·福建卷·T1
運動的圖像 2022·河北卷·T1 2021·廣東卷·T8 2019·浙江4月選考·T9
勻變速直線運動規律 2022·湖北卷·T6 2018·浙江4月選考·T10
實驗:探究小車速度隨時間變化的規律 2022·浙江6月選考·T17 2021·天津卷·T9 2018·北京卷·T21
實驗:測量重力加速度 2022·江蘇卷·T11 2021·湖北卷·T12 2020·江蘇卷·T11 2020·山東卷·T13
試題情境 生活實踐類 安全行車,生活娛樂,交通運輸,體育運動(如汽車剎車,飛機起飛,電梯運行,無人機升空)
學習探究類 伽利略對自由落體運動的研究,速度的測量,加速度的測量,追及相遇問題
第1講 運動的描述
目標要求 1.了解質點和位移的概念,知道把物體看成質點的條件.2.了解參考系的作用,會在實例中選擇合適的參考系.3.掌握速度、加速度的概念,體會比值定義法和極限思想.
考點一 質點、參考系和位移
1.質點
(1)質點是用來代替物體的具有質量的點,是一種理想化模型.
(2)把物體看作質點的條件:物體的形狀和大小對所研究問題的影響可以忽略不計.
2.參考系
在描述物體運動時,用來作為參考的物體叫作參考系,通常以地面為參考系.
3.路程和位移
(1)路程是物體運動軌跡的長度,它是標量.
(2)位移是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線段,它是矢量.
(3)在單向直線運動中,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其他情況下,位移的大小小于路程.
1.質點是一種理想化模型,實際并不存在.( √ )
2.體積很大的物體,一定不能視為質點.( × )
3.參考系必須選擇靜止不動的物體.( × )
4.做直線運動的物體,其位移大小一定等于路程.( × )
例1 (2022·浙江1月選考·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研究排球運動員扣球動作時,排球可以看成質點
B.研究乒乓球運動員的發球技術時,乒乓球不能看成質點
C.研究羽毛球運動員回擊羽毛球動作時,羽毛球大小可以忽略
D.研究體操運動員的平衡木動作時,運動員身體各部分的速度可視為相同
答案 B
解析 研究排球運動員扣球動作、乒乓球運動員的發球技術、羽毛球運動員回擊羽毛球動作時,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的形狀和大小不能忽略,故不可以看成質點,故A、C錯誤,B正確;研究體操運動員的平衡木動作時,運動員身體各部分有轉動和平動,各部分的速度不可以視為相同,故D錯誤.
例2 (2023·浙江1月選考·3)“神舟十五號”飛船和空間站“天和”核心艙成功對接后,在軌運行如圖所示,則(  )
A.選地球為參考系,“天和”是靜止的
B.選地球為參考系,“神舟十五號”是靜止的
C.選“天和”為參考系,“神舟十五號”是靜止的
D.選“神舟十五號”為參考系,“天和”是運動的
答案 C
解析 “神舟十五號”飛船和空間站“天和”核心艙成功對接后,在軌繞地球做圓周運動,選地球為參考系,二者都是運動的,A、B錯誤;“神舟十五號”飛船和空間站“天和”核心艙成功對接后,二者相對靜止,C正確,D錯誤.
例3 (2022·遼寧卷·1)如圖所示,橋式起重機主要由可移動“橋架”“小車”和固定“軌道”三部分組成.在某次作業中橋架沿軌道單向移動了8 m,小車在橋架上單向移動了6 m.該次作業中小車相對地面的位移大小為(  )
A.6 m B.8 m C.10 m D.14 m
答案 C
解析 根據位移概念可知,該次作業中小車相對地面的位移大小為x== m=10 m,故選C.
考點二 平均速度 瞬時速度
1.平均速度:物體發生的位移與發生這段位移所用時間之比,即=,是矢量,其方向就是對應位移的方向.
2.瞬時速度:運動物體在某一時刻或經過某一位置的速度,是矢量,其方向是物體在這一時刻的運動方向或運動軌跡的切線方向.
3.速率:瞬時速度的大小,是標量.
4.平均速率:物體運動的路程與通過這段路程所用時間的比值,不一定(填“一定”或“不一定”)等于平均速度的大小.
1.瞬時速度的方向就是物體在該時刻或該位置的運動方向.( √ )
2.瞬時速度的大小叫速率,平均速度的大小叫平均速率.( × )
3.一個物體在一段時間內的平均速度為0,平均速率也一定為0.( × )
1.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的區別與聯系
(1)區別:平均速度表示物體在某段時間或某段位移內運動的平均快慢程度,瞬時速度表示物體在某一時刻或某一位置運動的快慢程度.
(2)聯系:瞬時速度是運動時間Δt→0時的平均速度,公式v=中,當Δt→0時,v是瞬時速度.
2.兩個公式的比較
=是平均速度的定義式,適用于所有的運動,求解平均速度要找準“位移”和發生這段位移所需的“時間”;而=只適用于勻變速直線運動.
考向1 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的理解
例4 (2023·浙江衢州市模擬)如圖是高速上某一“區間測速”的標牌,該路段全長66 km、全程限速100 km/h,一輛汽車通過監測起點和終點的速度分別為95 km/h和90 km/h,通過測速區間的時間為30 min.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A.全長66 km表示位移
B.通過起點的速度95 km/h表示瞬時速度
C.該汽車全程的平均速度是92.5 km/h
D.該汽車沒有超速
答案 B
解析 全長66 km表示路程,故A錯誤;通過起點和終點的速度均是瞬時速度,故B正確;因位移未知,故不能求解平均速度,故C錯誤;由v=可知,平均速率為v==132 km/h,大于全程限速100 km/h,該汽車超速,故D錯誤.
例5 2021年9月17日8:00整,第十四屆全國運動會鐵人三項比賽在陜西省漢中市正式開賽.選手們依次進行了1.5 km游泳、40 km自行車和10 km跑步三項不間斷比賽,最終某選手以01:52:24的成績攬獲男子個人冠軍.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40 km是指位移
B.8:00整是指時間間隔
C.01:52:24是指時刻
D.研究該選手10 km跑步的時間時,可以將該選手看作質點
答案 D
解析 40 km自行車的運動軌跡不是直線,40 km是指路程,故A錯誤;8:00整對應某一瞬間,即為時刻,故B錯誤;01:52:24對應一段時間,即為時間間隔,故C錯誤;研究該選手10 km跑步的時間時,由于該選手的大小和形狀可以忽略,所以可以將其看成質點,故D正確.
考向2 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的計算
例6 (2023·浙江舟山市模擬)教練員分析運動員400 m比賽的全程錄像.如圖所示,外道的運動員從起點逆時針開始跑,測得他在第1 s內跑了8 m,前10 s跑了90 m,最后80 m在直道上沖刺,跑完全程一共用了50 s,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外道運動員在第1 s末的瞬時速度是8 m/s
B.外道運動員在前10 s內的平均速度大小是9 m/s
C.外道運動員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為0
D.外道運動員全程的平均速率與第1 s內的平均速率相等
答案 D
解析 第1 s內運動員做曲線運動,根據已知條件,第1 s末的瞬時速度不可求,故A錯誤;前10 s內運動員的位移未知,所以平均速度不可求,故B錯誤;運動員跑完全程的位移和時間都不為零,所以平均速度不為零,故C錯誤;運動員全程的平均速率v1== m/s=  8 m/s,第1 s內的平均速率v2==8 m/s,故D正確.
用極限法求瞬時速度
由平均速度=可知,當Δt→0時,平均速度就可以認為是某一時刻或某一位置的瞬時速度.測出物體在微小時間Δt內發生的微小位移Δx,就可求出瞬時速度,這樣瞬時速度的測量便可轉化為微小時間Δt和微小位移Δx的測量.
考點三 加速度
1.物理意義:描述物體速度變化快慢的物理量.
2.定義:物體速度的變化量和發生這一變化所用時間之比.
定義式:a=,單位:m/s2.
3.方向:與Δv的方向一致,由合力的方向決定,而與v0、v的方向無關(填“有關”或“無關”),是矢量.
1.物體的速度很大,加速度一定不為零.( × )
2.物體的速度為零,加速度可能很大.( √ )
3.甲的加速度a甲=2 m/s2,乙的加速度a乙=-3 m/s2,a甲>a乙.( × )
4.物體的加速度增大,速度一定增大.( × )
1.速度、速度的變化量和加速度的對比
比較項目 速度 速度的變化量 加速度
物理意義 描述物體運動的快慢和方向 描述物體速度的改變 描述物體速度的變化快慢
公式 v= Δv=v-v0 a==
決定因素 勻變速直線運動中,由v=v0+at知,v的大小由v0、a、t決定 由Δv=aΔt知,Δv由a與Δt決定 由a=知,a由F、m決定,與v、Δv、Δt無關
2.判斷物體做加速運動還是減速運動,關鍵是看物體的加速度與速度的方向關系.
(1)a和v同向―→
2 a和v反向―→
考向1 對加速度的理解
例7 (2023·河南商丘市模擬)下列關于速度、速度的變化量和加速度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只要物體的速度大小不變,則加速度就為零
B.只要物體的速度變化快,加速度就大
C.只要物體的速度變化量大,加速度就大
D.物體速度在逐漸減小,加速度一定也逐漸減小
答案 B
解析 物體的速度大小不變,加速度也可能不為零,速度的方向可能發生變化,故A錯誤;加速度是描述物體速度變化快慢的物理量,只要物體的速度變化快,加速度就大,故B正確;物體的速度變化量大,加速度不一定大,還和這一變化所用時間有關,故C錯誤;當物體速度和加速度反向時,速度減小,加速度也可能增大,故D錯誤.
考向2 加速度的計算
例8 在一次蹦床比賽中,運動員從高處自由落下,以大小為8 m/s的豎直速度著網,與網作用后,沿著豎直方向以大小為10 m/s的速度彈回,已知運動員與網接觸的時間Δt=1.0 s,那么運動員在與網接觸的這段時間內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分別為(  )
A.2.0 m/s2,豎直向下
B.8.0 m/s2,豎直向上
C.10.0 m/s2,豎直向下
D.18.0 m/s2,豎直向上
答案 D
解析 規定豎直向下為正方向,v1方向與正方向相同,v2方向與正方向相反,根據加速度定義式得a= m/s2=-18.0 m/s2,負號表示與正方向相反,即加速度方向豎直向上,故選D.
考向3 物體“加速”“減速”的判斷
例9 (2023·浙江湖州市測試)我國的某新型潛航器在某次試航中,測試垂直急速下潛、上浮性能,水面艦艇上的測試員發現儀表上顯示潛航器在某時刻的速度為負值,加速度也是負值且大小不斷減小直到為零,則該潛航器的運動情況為(  )
A.位移先增大后減小,直到加速度等于零為止
B.位移一直在增大,直到加速度為零為止
C.速度先增大后減小,直到加速度等于零為止
D.速度一直在增大,直到加速度等于零為止
答案 D
解析 速度和加速度均為負值,兩者方向相同,速度一直增大,直到加速度等于零為止;在加速度大小減為零的過程中,位移一直增大,加速度為零時,速度不為零,位移仍在增大,故A、B、C錯誤,D正確.
課時精練
1.(2023·浙江溫州市模擬)2022年4月16日,搭載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的神舟十三號“返回艙”成功著陸地面.下列與神舟十三號飛船相關情景描述正確的是(  )
A.甲圖中,研究航天員在艙外的姿態時,航天員可以視為質點
B.乙圖中,研究神舟十三號飛船繞地球運行的周期時,飛船可以視為質點
C.丙圖中,神舟十三號飛船與天和核心艙完成自主對接過程,神舟十三號飛船可以視為質點
D.丁圖中,王亞平在空間站中將冰墩墩拋出,以地面為參考系,冰墩墩做勻速直線運動
答案 B
解析 研究航天員在艙外的姿態時,航天員的體積和形狀不能忽略,航天員不可以視為質點,故A錯誤;研究神舟十三號飛船繞地球運行的周期時,神舟十三號飛船的體積和形狀可以忽略,飛船可以視為質點,故B正確;神舟十三號飛船與天和核心艙完成自主對接過程,神舟十三號飛船的體積和形狀不可以忽略,不可以視為質點,故C錯誤;王亞平在空間站中將冰墩墩拋出,相對飛船冰墩墩做勻速直線運動,因飛船相對地面做勻速圓周運動,則以地面為參考系,冰墩墩不做勻速直線運動,故D錯誤.
2.(2023·浙江省金麗衢十二校聯考)很多手機軟件可以幫助人們記錄跑步、騎行等鍛煉的時間、路程等運動信息,如圖所示是某手機軟件記錄的某次跑步者的運動信息,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圖中“01:03:26”是指跑步運動的時刻
B.圖中“8.42公里”為此次跑步運動的總位移
C.研究跑步者的跑步姿態時不能把跑步者看作質點
D.本次跑步的過程中,跑步者的平均速度約為2.2 m/s
答案 C
解析 題圖中“01:03:26”是指跑步運動的時間,故A錯誤;題圖中“8.42公里”為此次跑步運動的路程,故B錯誤;研究跑步者的跑步姿態時不能把跑步者看作質點,故C正確;本次跑步的過程中,跑步者的位移未知,平均速度不可求,平均速率約為=≈2.2 m/s,故D錯誤.
3.下列四組物理量中,全部都是矢量的一組是(  )
A.路程、時間、速度
B.重力、質量、加速度
C.平均速率、溫度、加速度
D.平均速度、瞬時速度、速度變化量
答案 D
解析 路程、時間、質量、平均速率、溫度是標量,所以A、B、C錯誤,D正確.
4.關于加速度的理解,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高速行駛的賽車,加速度可能為零
B.汽車啟動的一瞬間,加速度一定不為零
C.汽車啟動得越快,加速度越大
D.汽車的加速度為-5 m/s2,表明汽車在做減速運動
答案 D
解析 由a=可知,加速度是描述物體運動速度變化快慢的物理量,所以高速行駛的賽車,加速度可能是零,也可能不是零,A正確,不符合題意;汽車啟動的一瞬間,汽車由靜止開始運動,汽車的速度一定產生變化,所以加速度一定不為零,B正確,不符合題意;汽車啟動得越快,說明汽車的速度變化越快,加速度越大,C正確,不符合題意;汽車的加速度為-5 m/s2,加速度中的正、負號表示加速度方向,若汽車運動方向與加速度方向相同,汽車做加速運動,若不同,汽車做減速運動,D錯誤,符合題意.
5.(多選)如圖甲所示,火箭發射時,速度能在10 s內由0增加到100 m/s;如圖乙所示,汽車以108 km/h的速度行駛,急剎車時能在2.5 s內停下來,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10 s內火箭的速度改變量為10 m/s
B.2.5 s內汽車的速度改變量為-30 m/s
C.火箭的速度變化比汽車的快
D.火箭的加速度比汽車的加速度小
答案 BD
解析 因火箭發射時,速度在10 s內由0增加到100 m/s,故10 s內火箭的速度改變量為Δv=100 m/s,選項A錯誤;汽車以108 km/h=30 m/s的速度行駛,急剎車時能在2.5 s內停下來,則2.5 s內汽車的速度改變量為Δv′=0-30 m/s=-30 m/s,選項B正確;火箭的加速度為a1== m/s2=10 m/s2,汽車的加速度為a2== m/s2=-12 m/s2,故火箭的速度變化比汽車的慢,火箭的加速度比汽車的加速度小,選項C錯誤,D正確.
6.(2021·福建卷·1)一游客在武夷山九曲溪乘竹筏漂流,途經雙乳峰附近的M點和玉女峰附近的N點,如圖所示.已知該游客從M點漂流到N點的路程為5.4 km,用時1 h,M、N間的直線距離為1.8 km,則從M點漂流到N點的過程中(  )
A.該游客的位移大小為5.4 km
B.該游客的平均速率為5.4 m/s
C.該游客的平均速度大小為0.5 m/s
D.若以所乘竹筏為參考系,玉女峰的平均速度大小為0
答案 C
解析 根據位移的定義,從M點漂流到N點的過程中,該游客的位移大小為x=1.8 km,根據平均速度的定義,平均速度大小v== m/s=0.5 m/s,選項A錯誤,C正確;平均速率v′==5.4 km/h,選項B錯誤;若以所乘竹筏為參考系,玉女峰的平均速度大小為0.5 m/s,選項D錯誤.
7.(多選)沿直線做勻變速運動的一列火車和一輛汽車的速度分別為v1和v2,v1、v2在各個時刻的大小如表所示.從表中數據可以看出(  )
t/s 0 1 2 3 4
v1/(m·s-1) 18.0 17.5 17.0 16.5 16.0
v2/(m·s-1) 9.8 11.0 12.2 13.4 14.6
A.火車的速度變化較慢
B.汽車的加速度較小
C.火車的位移在減小
D.汽車的位移在增加
答案 AD
解析 從表格中可得0~4 s內火車加速度a火== m/s2=-0.5 m/s2,汽車的加速度a汽== m/s2=1.2 m/s2,故火車的加速度較小,速度變化比較慢,A正確,B錯誤;由于汽車和火車的速度一直為正值,速度方向不變,則位移都在增加,C錯誤,D正確.
8.如圖,車輪半徑為0.6 m的自行車,在水平地面上不打滑并沿直線運動.氣門芯從最高點第一次到達最低點的位移大小約為(  )
A.1.2 m B.1.8 m
C.2.2 m D.3.6 m
答案 C
解析 氣門芯從最高點第一次到達最低點過程中,水平方向位移為x=πR=0.6π m,豎直方向位移為y=2R=1.2 m,故位移大小約為s=≈2.2 m,故選C.
9.某國產車型啟用全新動力標識,新的命名方式直接與車輛的加速性能聯系起來,如圖,TFSI前面的那組數字稱為G值,單位為m/s2,計算公式為“G=×10”,式中Δv為從靜止加速到100公里每小時的速度變化量,Δt為不同車型的百公里加速時間.則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G值越大,車輛的速度變化量越大
B.G值越大,車輛的動力越強勁
C.100公里每小時是指車輛百公里加速的平均速度
D.標識為45TFSI的車輛百公里加速時間約為7.3 s
答案 B
解析 由題設所給的G值公式可知,G值越大,該車的加速度越大,速度的變化率越大,則車輛的動力越強勁,故A錯誤,B正確;題中100公里每小時為瞬時速度,故C錯誤;100 km/h≈27.8 m/s,根據題設所給的G值公式可得Δt≈×10 s≈6.2 s,故D錯誤.
10.(2023·廣東省華南師范大學附中測試)小李打算從A地走路到B地,她得到如下兩個方案.若她按方案出行,則(  )
A.“推薦方案”與“方案二”的平均速度相同
B.推薦方案的位移較小
C.“方案二”的平均速度約為4.29 km/h
D.小李運動過程中的加速度不可能一直為0
答案 D
解析 因初、末位置相同,則“推薦方案”與“方案二”的位移相同,但是時間不同,則平均速度不同,選項A、B錯誤;“方案二”的路程為2.5 km,時間為35 min,則平均速率約為== km/h≈4.29 km/h,不是平均速度,選項C錯誤;小李運動過程中不可能一直做勻速直線運動,即她的加速度不可能一直為0,選項D正確.
11.(2023·浙江湖州、衢州、麗水三地市高三聯考)將一條長為L的紙帶扭轉180°后連接兩端就構成了一個莫比烏斯環,不考慮連接紙帶時的長度損失.一只螞蟻以恒定的速率v從P點沿紙帶中線向前爬行,當其再一次來到P點的整個過程中,螞蟻的(  )
A.路程為L B.位移的大小為L
C.加速度始終為零 D.平均速度為零
答案 D
解析 從P點出發到再次來到P點,路程為2L,位移為零,A、B錯誤;由于速度方向不斷改變,即速度在變化,故加速度不為零,C錯誤;由=可知,位移為零,平均速度為零,D正確.
12.(多選)一物體做加速度不變的直線運動,當t=0時,物體的速度大小為12 m/s,方向向東;當t=2 s時,物體的速度大小為8 m/s,方向仍向東,則當物體的速度大小變為2 m/s時,t可能為(  )
A.3 s B.5 s C.7 s D.9 s
答案 BC
解析 取向東為正方向,加速度a==-2 m/s2;若速度大小為2 m/s、方向向東,則t1==5 s;若速度大小為2 m/s、方向向西,則t2==7 s,故選項B、C正確,A、D錯誤.
13.雷達是一種利用電磁波來測定物體位置和速度的設備,某防空雷達發現一架飛機正在沿水平方向朝雷達正上方勻速飛來.某時刻在雷達監視屏上顯示的波形如圖甲所示,經過t=173 s后雷達向正上方發射和接收到的波形如圖乙所示,已知雷達監視屏上相鄰刻度線間表示的時間間隔為1×10-4 s,電磁波的速度為3×108 m/s,則該飛機的飛行速度大小約為(  )
A.1 200 m/s B.900 m/s
C.500 m/s D.300 m/s
答案 D
解析 由題圖甲知,雷達第一次發射電磁波時,飛機和雷達的距離為s1=ct1=×3×108×4×10-4 m=6×104 m,由題圖乙得雷達第二次發射電磁波時,飛機和雷達的豎直距離為h=ct2=×3×108×2×10-4 m=3×104 m.設該段時間內飛機水平飛行的距離為s2,則s1、s2、h在空間構成一個直角三角形,利用數學關系得s2==3×104 m,飛機的飛行速度大小為v=≈300 m/s,故選D.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威远县| 衡东县| 墨脱县| 灌云县| 阳原县| 航空| 怀安县| 宿州市| 汨罗市| 建水县| 晴隆县| 侯马市| 堆龙德庆县| 灌南县| 工布江达县| 昆明市| 黄冈市| 铁力市| 通城县| 顺义区| 南昌市| 郸城县| 正安县| 临漳县| 五常市| 鸡东县| 佛山市| 扶沟县| 长丰县| 胶南市| 永清县| 志丹县| 噶尔县| 虞城县| 页游| 七台河市| 自治县| 丰城市| 罗平县| 白河县| 商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