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考必背知識點(北師大版)七上1、認識自己基本的方法之一,就是(在生活的實踐中,體會成功和失敗的經驗教訓,證實自身價值)。2、認識自己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更好地發揮自己的潛能)。3、認識自己的重要途徑是(學會觀察和內省)。4、班集體團結互助的基礎是(同學之間建立正常而和諧的人際關系)。5、(與人交往,并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是我們社會化的基本要求。6、我們社會化的重要途徑是(關注社會、了解社會)。7、我們社會化的最高境界是(服務社會、奉獻社會)。8、我們邁入社會、成為社會好公民的重要條件是(社會責任感)。9、服務和奉獻社會,最主要的就是(踏踏實實,立足本職,做好自己應做的事)。10、(文明禮貌)是人際關系和諧的潤滑劑。1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實質是(關心他人,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核心是(相互尊重);首先要求是(對別人不懷惡意)。12、與人為善的根本是(樂于助人)。13、(自尊)是贏得他人尊重的前提,尊重他人首先意味著尊重他人的(人格)。14、自信的形成是由于(經常的自我滿足和成功的體驗)。15、自信源于(不斷充實和發展自己)。七下1、人的四種基本情緒(喜、怒、哀、懼)。2、消除消極情緒的關鍵是(合理解釋事件)。3、有效調節消極情緒的方式:(轉移注意力、積極的心理暗示、升華和轉化情緒、合理宣泄法)4、從積極的角度看待事物需遵循的一個基本原則是(先想想某一特定情況下,失敗的代價是什么)。5、(友誼)是心理健康的重要保證。6、公共生活規則中最起碼的規則是(不妨礙他人)。7、(法律)和(道德)是兩種最重要的社會規則。8、法律的目的不在于(懲罰),而在于(關懷)和(保障)。9、國家的強制力量有(警察)、(法院)、(監獄)和(軍隊)。10、在我國,(公安機關)是偵查機關,(各級人民檢察院)是檢察機關,(各級人民法院)是審判機關,(監獄)是刑罰的執行機關。11、(法律)是使人際關系得以和諧的調節器。12、法律的特征:(唯一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社會規范)、(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的約束力)、(通過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13、各種形式的合作組織有(工商界聯合會)、(婦女界聯合會)、(工會)、(聯合國)。14、合作的核心是(發揚集體主義精神)。15、團隊精神的核心是(集體主義)。16、逆反心理具體表現為(要我這樣,我偏要那樣;你說這個好,我非說那個好;讓我相信這個,我非要相信那個)。八上1、誠信的基本要求是(對人守信,對事負責),核心是(善)。2、得到信任最有效的辦法是(誠實),化解朋友誤解的根本辦法是(誠實)。3、義務教育的三個特征是:(強制性)、(公益性)、(統一性)。4、保護未成年人權益的專門法律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5、我國專門保護消費者的法律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6、對未成年人的特殊保護有(家庭保護)、(學校保護)、(社會保護)、(司法保護)。7、權利的行使,應以(不影響他人和社會的合法利益)為界限。8、違法行為分為(一般違法)行為和(犯罪)行為,一般違法行為,根據違法情況的不同,可以采取(警告)、(罰款)、(拘留)等處罰措施;而犯罪行為,則要根據犯罪情節,采用(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死刑)等處罰措施,同時,還可以并處(罰金)、(剝奪政治權利)或者(沒收財產)。9、社會規則既包括(完備的法律法規),也包括(道德規范)。10、(法律)是最嚴格的規則。11、在我國古代,影響較大的兩種形式的規則是(《弟子規》)和(《家訓》)。12、承擔責任的最高境界是(不言代價與回報)。八下1、人的生命的獨特性突出表現在(人類的生命最具有智慧)。2、關愛他人,最基本的是不侵犯他人的(生命健康權利)。3、(堅強的意志)是健康人格的重要組成部分。4、犯罪行為的特征是(具有嚴重的社會危害性)、(觸犯刑事法律)、(應受刑事處罰);其中最本質的特征是(具有嚴重的社會危害性)。5、刑罰分為(主刑)和(附加刑)。主刑(只能)獨立適用,而附加刑是補充(主刑)適用的刑罰方法,也(可以)獨立適用。6、(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會文明進步的標志。7、平等地適用法律,就要反對(特權)、反對(歧視)。8、社會主義的法律體現著(社會正義),是(正義)的化身。9、(法律)是實現正義的手段。10、維護自己合法權益的有效途徑:(訴訟)手段和(非訴訟)手段。11、按照內容不同,訴訟一般分為(民事訴訟)、(行政訴訟)和(刑事訴訟)。因與他人或組織發生(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等方面的糾紛,我們可以到(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我們通常所說的“民告官”指的是(行政)訴訟。12、日常生活中的糾紛,我們也可以采用(非訴訟)的途徑解決。它包括(投訴)、(調解)、(行政裁決)、(仲裁)、(行政復議)、(申訴)等。13、在我國,專門的法律服務機構有(律師事務所)、(公證機關)和(法律服務所)。14、可以為我們無償提供法律上的救助的是(各級法律援助中心);可以為我們提供法律幫助的社會團體和組織有(消費者協會)、(婦女聯合會)、(居委會)、(村委會)。15、在各類證據中,(公證)的法律效力最高。16、只有那些同(社會發展方向)相符合,同(大多數人的利益和幸福)相一致的個人理想,才是崇高理想。九年級1、 我國的國家性質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2、 國家的根本任務是(沿著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集中力量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3、 我國的根本制度是(社會主義制度)。4、 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5、 我國的根本經濟制度是(生產資料公有制)。6、 社會主義的根本原則是(共同富裕)7、 社會主義的根本目的是(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8、 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9、 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是(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10、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是(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11、 我國的基本政治制度有(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基層群眾自治制度)。12、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堅持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13、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14、現階段,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社會主義社會的最高理想是(實現共產主義)。15、社會主義民主本質是(人民當家作主)。16、我國的權利機關是(各級人民代表大會),最高權利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17、解決中國所有問題的關鍵是(發展)。18、全國人大的主要職權有(立法權)、(監督權)、(人事任免權)、(重大事項決定權)。人民政協的職能有(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19、我國的基層民主形式有(農村基層民主政治建設)、(城市社區民主政治建設)、(職工代表大會制度)等。20、在我國,公民最基本的政治權利是(選舉權和被選舉權),其它政治權利有(言論、出版、集會、游行、示威等政治自由的權利;批評、建議、申訴、控告、檢舉等監督權;宗教信仰自由權利)21、當今世界發展的趨勢(和平與發展、經濟全球化、文化多元化和世界政治格局多極化)。22、當代中國的基本國情是(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23、民族精神的核心是(愛國主義),時代精神的核心是(改革創新)。24、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核心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興國之魂),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精髓),是建設和諧文化的(根本),決定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方向)。25、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在內的科學理論體系。26、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包括(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基層群眾自治制度)、(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以及建立在基本政治、經濟制度上的其他政治制度、經濟制度、文化制度、社會制度。27、我國的基層民主形式有(農村基層民主政治建設)、(城市社區民主政治建設)、(職工代表大會制度)。28、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29、改革的實質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30、改革的目的是(從根本上改變束縛生產力發展的經濟體制、政治體制和其他方面的體制,實現社會主義的自我完善)。31、改革的標志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32、(公有制)是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非公有制經濟)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公有制經濟包括33、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有(勞動)、(知識)、(技術)、(管理)、(資金)。34、中國共產黨在處理與各民主黨派關系時的原則是(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35、(四項基本原則)是立國之本,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堅持四項基本即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36、我們想問題、辦事情的根本標準是:是否有利于(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是否有利于(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37、我國人口現狀的基本特點(人口基數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質偏低);我國環境問題是(土地荒漠化加劇、環境污染加重、生態失衡嚴重等);我國資源現狀的特點是(自然資源豐富,種類齊全,但人均資源相對不足,地區分布不平衡),存在的問題是(資源開發利用不盡合理、不夠科學,由此造成的浪費、損失十分嚴重)。面對我國的人口問題,我國實施的是(計劃生育)基本國策;面對環境問題,我國實施的是(保護環境)基本國策和(可持續發展)戰略;面對資源現狀及問題,我國實施的是(節約資源)基本國策和(可持續發展)戰略。38、人口問題的本質是(發展)問題。39、計劃生育的目的是(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具體要求是(晚婚、晚育、少生、優生)。40、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41、可持續發展的核心是(保護資源環境),首要前提是(珍惜資源,善待環境)。42、經濟發展的第一推動力是(科學技術);經濟發展中最重要的驅動力是(科技創新)。43、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科技)是關鍵,(教育)是基礎,但最終還要靠(人才)。44、法治的標志是(憲法),依法治國的核心是(依憲治國)。建立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關鍵是(樹立憲法權威)。現行憲法是第(四)部憲法;國家和公民行為的最高規范是(憲法)。45、(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是我國的基本治國方略;依法治國就要從根本上反對和杜絕(人治)。46、依法治國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其中前提是(有法可依),中心環節是(有法必依),關鍵是(執法必嚴),必要保證是(違法必究)。47、以德治國的核心是(為人民服務),原則是(集體主義),重點是(誠實守信)。48、我國公民道德基本規范是(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49、我國民族分布特點(大雜居,小聚居)。50、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是(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各民族共同繁榮)。51、處理民族關系最基本的要求是(民族平等)。52、解決民族問題的基本政策是(民族區域自治制度)。53、新型民族關系是(平等、團結、互助、和諧)54、新型師生關系是(愛生尊師,和諧融洽)。55、實現祖國和平統一的基本方針是(一國兩制)。56、中國政府解決臺灣問題的原則是(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基本方針是(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立場是(努力爭取用和平方式解決,但絕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57、我國民族文化的特點是(博大精深,源遠流長)。58、民族精神的內涵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59、時代精神與民族精深的關系是(時代精神是民族精神在當代的繼承和發展)。60、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特征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61、和諧社會的基本要求是(公平正義)。62、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是(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關鍵目標是(國內生產總值到2020年力爭比2000年翻兩番,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明顯增強)。63、十七大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的五項新要求:(增強發展協調性,努力實現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擴大社會主義民主,更好地保障人民權益和社會公平正義);(加快文化建設,明顯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質);(加快發展社會事業,全面改善人民生活);(建設生態文明)。64、我們現在達到的小康還是(低水平、不全面、發展很不平衡)的小康。65、實現民族復興的標志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PAGE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