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統編版必修四第一課《時代精神的精華》導學案 課 題:第二框《哲學的基本問題》 課時數:1課時 編 寫 人: 學號: 試卷編號: 姓名:【核心素養 目標定位】1.政治認同:反對唯心主義和不可知論,增強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政治認同。2.科學精神:正確認識和處理哲學的基本問題,初步樹立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觀念。3.公共參與:根據思維與存在的關系設計人生規劃,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觀點指導實踐。板塊一【課前自主預習】知識點一:什么是哲學的基本問題1. 哲學的基本問題:________________的關系問題,也就是_______________的關系問題。2. 哲學基本問題的內容(兩個方面)(1)思維和存在何者為__________的問題。對這個問題的不同回答,是劃分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的唯一標準。分屬兩大陣營:a.唯物主義:認為__________決定__________。b.唯心主義:認為__________決定__________。(2)思維和存在有沒有_____________的問題,也就是__________能否正確認識__________。對這個問題的回答分屬兩類:a.__________論:主張世界可以被認識。b.__________論:主張世界不可以被認識。知識點二:為什么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是哲學的基本問題(1)這是人們在生活和實踐活動中遇到的和無法回避的基本問題。(2)這是一切哲學都不能回避、必須回答的問題。(3)思維和存在的問題,貫穿 。知識點三: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1. 唯物主義認為,_________是本原的,_________是派生的,先有_________后有_________,_________決定_________。2. 唯心主義認為,_________是本原的,_________依賴于_________,不是_________決定_________,而是_________決定_________。唯物主義:_________決定_________三種基本形態 古代樸素唯物主義 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 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基本觀點 否認神創說,認為世界是物質的,把物質歸結為具體的物質形態。 把物質歸結為自然科學意義上的原子。 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對物質具有能動作用。積極評價 堅持了唯物主義的根本方向,本質上是正確的。 以自然科學為基礎,豐富和發展了唯物主義。 是科學的世界觀和科學的 方法論,無產階級的思想武器。并且,克服了舊唯物主義的局限性,隨著社會實踐的發展而發展。消極評價 缺少科學依據;把復雜的問題簡單化。 機械性、形而上學性、歷史觀上的唯心主義常 見 觀 點 五行說:生成萬物 的基本元素是金木水火土。 范鎮:形存則神存,形謝則神滅。 王充:人病則憂懼,憂懼見鬼出。 泰勒斯:世界的本原是水,大地浮于水上,沒有水就沒有萬物。 霍爾巴赫:原子是世界的本原。 狄德羅:自然界由數目無窮、性質不同的異質元素構成。 培根:萬物的基礎是原始物質,是基本元素。 世界的本原是物質的,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具有能動性。 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共同點 在根本觀點上是一致的,都承認世界的本原是物質,物質是第一性,意識是第二性,物質決定意識。唯心主義:_________決定_________兩種基本形態 主觀唯心主義 客觀唯心主義基本觀點 把人的主觀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覺、心靈等)夸大為唯一的實在,當成第一性的東西,認為客觀事物以至整個世界,都依賴于人的主觀精神。 把客觀精神(人之外的,如上帝、理念、絕對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認為現實的物質世界只是這些客觀精神的外化和表現。積極評價 對人們認識的發展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消極評價 把人的主觀精神和客觀精神作為世界的本原是錯誤的。常 見 觀 點 孟子:萬物皆備于我。 陸九淵: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王陽明:心者,天地萬物之主也。 貝克萊:存在就是被感知。 笛卡爾:我思故我在。 康德:人的理性為自然界立法。 普羅泰戈拉:人是萬物的尺度。 朱熹:“理在事先”“理生萬物”。 柏拉圖認為現實世界是由“理念世界”創造的,理念是世界的本原。 黑格爾認為世界的本質是獨立存在的“絕對精神”。 上帝創造世界。共同點 在哲學基本問題上,都認為思維是或意識是第一位,認為思維決定存在,意識決定物質,都堅持唯心主義。3.哲學上的兩個對子(1)對子一(世界是什么):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關于世界的本原(2)對子二(世界是怎么樣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關于世界的狀態板塊二【課堂合作探究】編制“十四五”規劃綱要,是黨和國家的一項重要任務。科學分析當今世界形勢準確把握中國發展大勢,是編制好“十四五”規劃的前提和基礎。立足于國情和實際,全國人大常委會圍繞“十四五”規劃綱要編制工作若干重要問題開展了專題調研,對相關領域的情況和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了梳理,分析研判未來五年面臨的形勢與挑戰,為編制好“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了大量有價值的意見和建議。結合材料,分析“十四五”規劃綱要的編制是如何體現哲學基本問題的。《哲學的基本問題》課后練習1.關于宗教,馬克思有一段精彩的論述:宗教是被壓仰生物的哀嘆,且它同等于沒有靈魂狀態下的心緒,是無情的世界的感情,也就是民眾的鴉片。這一論斷說明( )①人的主觀情緒是對客觀存在的表達 ②唯心主義的錯誤觀念麻痹了人的精神③思維與存在的同一性是一切哲學的基礎 ④物質與精神是兩個彼此獨立的本原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2.從古到今,各種哲學流派層出不窮,有些根本觀點完全相反,但無論何種流派用何種觀點去研究哲學,其首先必須回答的問題是( )A.物質與意識的關系問題 B.世界觀和方法論的同一性問題C.人與整個世界的關系問題 D.思維和存在何者為本原的問題3.下列觀點屬于唯物主義的是( )①天地合而萬物生 ②江河競注而不流,野馬飄鼓而不動③原子是世界的本原 ④物是觀念的集合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4.屈原曾發出“陰陽三合,何本何化”的疑問,下列觀點中對此作出回答的有( )①和實生物,同則不繼 ②精神生于道,形本生于精③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④天地合而萬物生,陰陽接而變化起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5.新型冠狀病毒肆虐全球之際,歐洲多地陸續發生了多起人為縱火、蓄意破壞5G信號塔和通信設備的事件,這主要是因為在歐美廣泛傳播著“5G網絡導致新冠肺炎傳播”的謠言,為歐美疫情防控和電信安全帶來了一系列負面影響。5G導致新冠肺炎的觀點( )①違背聯系的客觀性 ②屬于機械唯物主義③違背客觀事實的主觀唯心主義 ④否認了徹底認識世界的可能性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③④6.中國長征五號運載火箭在文昌發射中心成功發射。這對中國航空事業來說又是一次里程碑式的壯舉。通過長征五號最大25噸的有效載荷,未來我國的空間站建設、登月任務以及對更多的空間探測將有更大的想象空間。從哲學的基本問題看,這表明( )A.思維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B.人類思維是世界的本源C.哲學統一于世界觀與方法論 D.思維不能夠正確反映客觀存在7.孟子說:“仁義禮智,非由外鑠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下列觀點中與孟子觀點一致的是( )A.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B.眼開則花明,眼閉則花寂C.水生萬物,萬物復歸于水 D.萬一山河大地都陷了,畢竟理卻在這里8.2021年2月13日23時8分日本福島發生了7.3級強震。日本氣象廳2月14日稱該地震正是10年前日本“311大地震”的余震,并提前發出了預警。從哲學的基本問題看,這主要體現了( )A.思維是世界的本原 B.思維和存在具有同一性C.思維和存在的辯證關系問題 D.哲學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9.在上個世紀80年代時,哈佛大學的一些語言學家就發現,在英語語系中,名詞的數量是最多的,因此他們將英語稱之為名詞導向。后來一些語言學家為了了解名詞在西方人日常生活中的應用程度,特意研究了西方社會里的小孩子們的對話,結果發現,他們也都是更習慣于使用名詞。這一事例告訴我們( )A.哲學源于人們在實踐中對世界的追問和思考B.思維和存在是否有同一性是哲學基本問題的內容C.只有換位思考才能對事物的“真實”性做出判斷D.感知無法對“現實”做出是否“真實”的回答10.國家天文臺預測,2019年6月6日上午,天空將上演一出金星凌日的精彩天象。這與古時人們對其現象與本質不能認識形成鮮明對比。這體現了哲學基本問題上的( )A.辯證法與形而上學的統一 B.思維與存在何為第一性C.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對立 D.思維與存在有沒有同一性11.2020年11月24日4時30分,我國在中國文昌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2200秒后,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采樣返回之旅。中國成功發射“嫦娥五號”探測器表明( )①物質決定于意識 ②思維和存在具有同一性③物質世界是可知的 ④思維是對存在的正確反映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2.下列選項中,圍繞哲學基本問題而根本對立的兩大哲學基本派別是( )①“世界是一團永恒燃燒的活火”與“天不變,道亦不變”②“心包萬物,心包萬理”與“黃金無足色,白璧有微瑕”③“天地合而萬物生,陰陽接而變化起”與“道是天地之根,萬物之母”④“元氣是構成世界的本體”與“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3.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馬克思主義同當代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征相結合的產物,從理論和實踐結合上系統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重大時代課題,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是全黨全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行動指南。請結合哲學基本問題的知識,聯系材料,剖析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正確性。答案哲學的基本問題是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它包括思維和存在何者為本原,有無同一性兩個方面。①立足于國情和實際,開展專題調研,體現了存在是本原,存在決定思維。②科學分析、研判形勢與挑戰,提出了大量有價值的意見和建議,體現了思維與存在具有同一性。1.A【解析】①②:宗教屬于唯心主義世界觀。“宗教是被壓仰生物的哀嘆,且它同等于沒有靈魂狀態下的心緒,是無情的世界的感情,也就是民眾的鴉片。”這一論斷說明人的主觀情緒是對客觀存在的表達,意識是對物質的反映;唯心主義的錯誤觀念麻痹了人的精神,①②符合題意。③: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是哲學的基本問題,思維和存在誰是本原是劃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標準。思維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只是劃分可知論和是可知論的標準,不是一切哲學的基礎,排除③。④:"物質與精神是兩個彼此獨立的本原"屬于二元論觀點 ,④錯誤。故本題選A。2.A【解析】A:物質和意識的關系問題,是人們在生活和實踐中首先遇到和無法回避的基本問題。無論是認識世界還是改造世界,說到底是解決一個共同的問題,即物質和意識的關系問題,A說法正確。B:世界觀是人們對整個世界以及人與世界關系的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方法論就是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則和根本方法。世界觀決定方法論,方法論體現世界觀。二者既存在聯系,又相互區別,但不存在世界觀和方法論統一性的問題,B說法錯誤。C:哲學要從總體上探討人與世界的關系,就必須首先弄清物質和意識的關系問題,并對此做出明確的回答。人與世界的關系問題不是哲學首先回答的問題,C說法錯誤。D :思維和存在何者為本原是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分歧所在,不是所有哲學必須首先回答的問題,D說法錯誤。故本題選A。3.A【解析】①:天地合而萬物生的觀點屬于樸素的唯物主義,①符合題意。②:該選項的認為事物是絕對靜止的,是形而上學的觀點,②不符合題意。③:該觀點把原子當成世界的本原,是近代形而上學的唯物主義,③符合題意。④:該觀點認為意識是本原,屬于主觀唯心主義,④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A。4.C【解析】屈原曾發出“陰陽三合,何本何化”的疑問屬于即對世界的本原究竟是什么提出疑問。①:和實生物,同則不繼是矛盾的對立統一,未對世界的本原作出回答,①不符合題意。②:精神生于道,形本生于精是把虛無的“道”說成世界的本原,認為精神是由道產生,形體是由精神產生,精神是根本,屬于客觀唯心主義,②符合題意。③: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表達了屈原積極求進的心態,未對世界的本原作出回答,③不符合題意。④:天地合而萬物生,陰陽接而變化起認為萬物都是天地和陰陽變化相互作用的結果,屬于古代樸素唯物主義,④符合題意。故本題選C。5.A【解析】①③:聯系是客觀的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認為“5G網絡導致新冠肺炎傳播”是毫無根據的胡亂聯系,違背了聯系的客觀性,是一種主觀臆斷的主觀唯心主義,①③符合題意。②:這是一種主觀唯心主義,而不是機械唯物主義,②說法錯誤。④:材料沒有涉及世界是不可被認識的,④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A。6.A【解析】A:通過長征五號最大25噸的有效載荷,未來我國的空間站建設、登月任務以及對更多的空間探測將有更大的想象空間。從哲學的基本問題看,這表明思維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故A正確。B:物質是世界的本原,故B錯誤。C:哲學是世界觀與方法論的統一,故C錯誤。D:通過長征五號最大25噸的有效載荷,未來我國的空間站建設、登月任務以及對更多的空間探測將有更大的想象空間,這表明思維能夠正確反映客觀存在,故D錯誤。故本題選A。7.B【解析】B:“仁義禮智,非由外鑠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強調仁義禮智是人本身所固有的,不是外部給予的,只是人們不用心領悟而已,從哲學派別來看,孟子的說法是主觀唯心主義觀點。“眼開則花明,眼閉則花寂”認為人對花的感覺決定了花的存在,屬于主觀唯心主義觀點,與孟子觀點一致,B符合題意。A:“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認為你不是魚,你不會知道魚的快樂,該觀點屬于不可知論,與孟子觀點不一致,A不符合題意。C:“水生萬物,萬物復歸于水”把具體物質形態當成世界本原,屬于古代樸素唯物主義觀點,與孟子觀點不一致,C不符合題意。D:“萬一山河大地都陷了,畢竟理卻在這里”強調“理念”是世界的本原,屬于客觀唯心主義觀點,與孟子觀點不一致,D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B。8.B【解析】B:材料反映日本福島發生了7.3級強震,日本氣象廳稱該地震正是10年前日本“311大地震”的余震,并提前發出了預警。這表明地震及其規律是可以認識的,思維和存在具有同一性,B符合題意。A:“思維是世界的本原”屬于主觀唯心主義觀點,且該觀點也不符合材料反映的主題,A錯誤。C:“思維和存在的關系”與“思維和存在的辯證關系”是不同的。思維和存在的辯證關系是既強調物質的決定性又強調意識的反作用,屬于馬克思主義哲學觀點;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才是哲學的基本問題,C排除。D:材料沒有體現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且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關系并不是哲學的基本問題,D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B。9.B【解析】A:材料沒有體現哲學是怎樣產生的,A不符合題意。B:依據材料經過研究發現名詞在西方人日常生活中的應用程度,說明思維能夠認識存在,B符合題意。C:該選項的說法太絕對,C錯誤。D:思維能夠正確認識事物。感知可以對“現實”做出是否“真實”的回答,D說法錯誤。故本題選B。10.D【解析】A:辯證法與形而上學是對立的,且這不是哲學基本問題的內容,A排除。B:思維與存在何為第一性,即誰是世界的本原,材料并非探討世界的本原問題,而是探討人能能否正確的認識世界,B不符合題意。C: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對立不是哲學基本問題的內容,C不符合題意。D:國家天文臺預測金星凌日的天象,這表明人可以正確的認識世界,體現的是思維與存在有沒有同一性的問題,D符合題意。故本題選D。11.C【解析】①:物質決定意識,①錯誤。②③:我國在中國文昌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2200秒后,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采樣返回之旅,這表明思維和存在具有同一性,物質世界是可知的,②③正確。④:思維是對存在的反映,但不一定是正確的反映,④排除。故本題選C。12.D【解析】圍繞哲學基本問題而產生的哲學基本派別是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①:“世界是一團永恒燃燒的活火”體現古代樸素唯物主義,“天不變,道亦不變”體現了用靜止的觀點看問題,屬于形而上學的觀點,①不符合題意。②:“心包萬物、心包萬理”屬于唯心主義觀點,“黃金無足色,白璧有微瑕”體現了矛盾主次方面的辯證關系,②不符合題意。③:“天地合氣,萬物自生”屬于唯物主義思想,“道是天地之根,萬物之母”屬于客觀唯心主義的觀點,③符合題意。④:“元氣是構成世界的本體”是古代樸素唯物主義思想,“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屬于主觀唯心主義的觀點,④符合題意。故本題選D。13.①哲學的基本問題是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它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思維和存在何者是本原問題,二是思維和存在有沒有同一性的問題。②從思維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角度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馬克思主義同當代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征相結合的產物,堅持了存在決定思維。③從思維和存在有沒有同一性的角度看,習近平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從理論和實踐結合上系統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重大時代課題,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這說明了思維能夠正確認識存在,堅持了可知論。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