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熱點10 貨幣的使用與國際貨幣體系的形成【熱點背景】2022年10月21日,來源:財經頭條、新浪網,作者余豐慧,華中科技大學兼職教授,中國著名經濟學家,知名財經評論家。【材料原文摘引】美元國際貨幣地位已經搖晃,美元國際儲備占比仍是絕對優勢,但趨勢在快速下降,地位不穩公信力受損,美元沒有肩負起國際貨幣的國際責任,反而僅僅考慮美國自己利益。取代美元國際貨幣地位的國際呼聲四起!【深度解讀】人民幣取代美元成為國際貨幣的可能性大于歐元一是傳統取代路徑,即類似美元取代英鎊國際貨幣一樣。有兩種貨幣最有希望:從儲備貨幣占比看,歐元接近20%,僅次于美元。如果美元退位,歐元繼任有可能性。歐元對國際貨幣地位早就虎視眈眈。從經濟規模和貿易總量看,中國GDP總量僅次于美國居老二,中國進出口貿易總量世界第一,高于美國接近三分之一。人民幣取代美元成為國際貨幣也有可能。從歷史看,美元取代英鎊國際貨幣地位的決定性因素是經濟貿易總量地位。因此人民幣取代美元作為國際貨幣的可能性大于歐元。這個過程非常漫長,50年以內貌似很難有希望。不過,事在人為!人民幣必須加快匯率市場化、完全自由兌換進出改革,必須促進人民幣國際化步伐。這幾年,人民幣國際化步伐取得有效進展。截至目前,人民銀行累計與40個國家和地區的中央銀行或貨幣當局簽署過雙邊本幣互換協議。今年,人民銀行與香港金管局簽署人民幣/港幣常備互換協議,將雙方自2009年起建立的貨幣互換安排升級為常備互換安排,互換規模由原來的5000億元人民幣/5900億元港幣擴大至8000億元人民幣/9400億元港幣。這是人民銀行第一次簽署常備互換協議。“常備”主要指協議長期有效,無需定期續簽,同時互換流程也會進一步優化,資金使用更加便利。截止到2022年的5月份,目前已有80多個境外央行或貨幣當局將人民幣納入外匯儲備。從國別分布看,2022年1-8月,與中國境內企業或個人發生人民幣跨境收付業務的境外國家(或地區)達220個。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數據,截至2022年二季度末,全球央行持有的人民幣儲備規模為3223.8億美元,占比為2.88%,較2016年人民幣剛加入SDR時提升1.8個百分點。二是徹底改革國際貨幣機制,建立一個獨立于任何主權貨幣的第三方國際貨幣體系。不妨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或者G20主導下,建立一種獨立于任何國家主權貨幣的國際貨幣,從而替代美元國際貨幣地位。在國際儲備、國際結算、國際支付、國際市場商品勞務服務價值尺度計量等方面發揮作用。比如,在IMF主導下,建立的這種國際貨幣價值錨定或以現有五種貨幣即:美元、人民幣、歐元、日元、英鎊價值加權平均計算。根據貨幣供應量=商品價值總額/貨幣流通速度的公式,國際貨幣供應量=全球上一年度進出口貿易總量/上一年度貨幣流通周轉速度,然后綜合本年度全球貿易總量預測預計增減情況,確定本年度全球國際貨幣發行量。其中復雜的測算計算由IMF全權負責。三是建立一個數字貨幣體系,替代美元國際貨幣地位。目前以區塊鏈技術而底層技術的數字貨幣已經在一些國家流通交易儲藏,數字貨幣已經顯露成為國際貨幣的基礎。當然,數字貨幣替代美元成為國際貨幣,仍然需要IMF主導與管理監管監。替代主權貨幣美元的國際貨幣地位已經刻不容緩了。主權貨幣作為國際貨幣,主權國很難處理好本幣屬性與國際貨幣屬性的關系,往往為了維護本國利益而不惜損害全球利益,張開血盆大口狂吞國際貨幣的紅利。視角一 中國貨幣的演進過程1.古代最初被用作貨幣的可能是海貝。二里頭遺址出土了海貝、仿制貝等。(十貝為一朋)2.大約在商朝后期,開始出現銅鑄幣。3.春秋戰國時期,各國分別使用布幣(鏟形幣)、刀幣、圜錢、蟻鼻錢(鬼臉錢)等銅鑄幣。4.秦朝統一貨幣,把圓形方孔錢作為通用的樣式,后被長期沿用。5.歷代王朝都大量鑄造銅錢。使用銅錢的不足:本身價值低下,民間多有囤積或熔作器皿,導致流通量不足,出現“錢荒”。6.北宋中期,四川地區出現紙幣,稱為“交子”。交子作為鋪幣,與銅錢兼行。7.元朝把紙幣作為單一流通貨幣來發行,稱為“鈔”。問題:濫印紙鈔導致通貨膨脹,財政崩潰。8.明朝,恢復銅錢、紙幣并行的貨幣體制。明朝中期起,白銀逐漸成為基本支付手段。9.清朝完全承認白銀的法定貨幣地位,與銅錢兼用。中國古代貨幣的發展規律:以銅錢為主,后來出現紙幣,白銀也成為法定貨幣。10.晚清時,開始鑄造銀元。1912年中華民國建立后,以銀元為法定貨幣。11.1935年,國民政府幣制改革,規定由四大銀行發行鈔票——法幣,禁止銀元流通,把白銀收為國有。結果:后來法幣急劇貶值,最終徹底崩潰。12.1948年后,國民政府先后發行金圓券、銀圓券,都遭到失敗。民間自動重新使用銀元。13.1948年12月1日,中國人民銀行于石家莊成立,開始統一發行人民幣。建國后,人民幣成為國家的法定貨幣。(1)背景:解放戰爭順利進行,解放區的迅速擴大;各根據地和解放區貨幣體系的凌亂龐雜;國統區貨幣體系的瓦解。(2)作用:對國民經濟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在國際貨幣體系中也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中國貨幣小問題整理:1、中國貨幣的發展趨勢?①由自然貨幣到人工貨幣;②由形狀多樣到規范統一;③由地方鑄幣到中央鑄幣; ④由文書重量到通寶、元寶;⑤由金屬貨幣到紙幣;⑥由手工鑄幣到機器制幣;2、貨幣出現與發展的根本原因?商品經濟的發展3、貨幣的作用?①促進商品經濟發展;②貨幣的統一推動國內、國際市場的發展;③貨幣的穩定發行,利于穩定社會經濟秩序;④貨幣發行權收歸中央利于中央集權;視角二 世界貨幣體系的形成1.金本位制(1)背景: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初步形成,國際間貨幣結算的日益頻繁和復雜。(2)形成:1816年,英國制定法案,實行金本位制。其他國家先后采用。(3)特點:以英鎊為中心,以金幣或黃金在國際間流通為主。(4)內容:各國的金幣具有法定的含金量,人們可以根據規定自由鑄造金幣,金幣可以自由流通,而且不易貶值。(5)評價:促進了資本主義生產和世界經濟的發展。(6)動搖:資本主義經濟政治發展的不平衡,使黃金集中于少數幾個國家,流通量大減。(7)崩潰:1929年經濟大危機期間,美國宣布停止兌換黃金,全面禁止黃金出口。2.布雷頓森林體系(1)背景:金本位制崩潰后,國際貨幣關系日益動蕩和混亂,加劇了世界矛盾沖突;二戰嚴重削弱了英國,美國取得了資本主義世界的霸權地位。(2)建立:1944年7月,美、英、中等44國召開布雷頓森林會議(3)特點(內容):以美元為中心;美元與黃金直接掛鉤,其他各國的貨幣與美元掛鉤。(3)機構:1945年底,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正式成立,并成為聯合國的常設專門機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都可以為成員國提供貸款,不同的是IMF一般提供短期貸款,具有“救急”的特點;而WB則提供長期貸款,具有“救窮”的特征。(4)評價:穩定了世界金融秩序,促進了國際貿易,有利于世界經濟的發展。為美國推行世界霸權提供了有利條件。(5)瓦解:1971年,美國宣布停止美元兌換黃金。但美元仍然是國際上的主要貨幣。一、單選題視角一 中國貨幣的演進過程1.(2022·四川瀘州·統考一模)在抗日根據地內,一方面要通過發行貨幣同敵偽作斗爭,堅決禁止敵偽貨幣的流通;另一方面,允許國民黨的法幣流通,但在必要時又要限制或禁止法幣的流通。這一做法( )A.成為抗日戰爭最終勝利的根本保障 B.助力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C.旨在創新抗戰時期經濟斗爭的形式 D.表明中共貨幣政策具有靈活性2.(2022·浙江臺州·統考一模)如圖是清朝時期的一種票據,由天祥錢莊發行。這一票據( )A.是研究莊票的原始史料 B.由晉商經營的票號發行C.類似于現代的匯票 D.可代替現金在全國流通3.(2022·四川綿陽·統考一模)下表是明清時期每一公斤白銀購買力的變動表。對白銀購買力變動原因的解釋最合理的是( )白銀購買力變動表(十五世紀—十八世紀)時間 每一公斤白銀所能購買之米 (單位:公石) 每公石米之價格 (單位:公分銀)十五世紀 75.11 ( 100.00) 13.31 ( 100.00)十六世紀 46.44 (61.83) 21.53 (161.73)十七世紀 31.40 (41.80) 31.84 (239.19)十八世紀 20.87 (27.78 ) 47.91 (359.84)A.稅制改革的推動 B.物種交流的影響C.對外貿易的發展 D.農業技術的進步4.(2022·海南·統考模擬預測)下圖是戰國時期流通于不同國家貨幣的形態。導致這一現象的主要因素是( )A.冶煉水平差異 B.諸侯割據紛爭 C.區域經濟特色 D.商品經濟發展5.(2023·河南洛陽·校聯考模擬預測)公元221年三月,曹丕下令復行五銖錢,但當年十月即因谷貴而“罷五鐵錢,使百姓以谷帛為市”。至明帝時(239年),“錢廢谷用既久,人間巧偽漸多。”這一措施客觀上( )A.有利于穩定市場物價和商品交流B.對社會經濟造成較大負面影響C.導致曹魏經濟陷入通貨緊縮危機D.促使政府減輕金屬鑄幣的重量6.(2022·重慶沙坪壩·重慶一中校考模擬預測)元朝建立后,發行“中統鈔”,建立全面使用紙幣的單一貨幣體系。“如發鈔若干,隨降銀貨,即同現銀流傳……鈔有多少,銀本常不虧欠”,故時人“視鈔重于金銀”。元初紙幣制度運行良好的關鍵在于( )A.嚴格限制紙幣發行量 B.以白銀為貨幣本位C.建立起單一貨幣體系 D.商品經濟發展繁榮7.(2022·江蘇徐州·校考三模)圖片往往含有豐富的歷史信息。下列圖片解讀正確的是貝 秦半兩錢 唐朝開元通寶 北宋交子銅印版A.貨幣的政治化的趨勢加強 B.形狀由雜亂多樣到逐漸統一C.助推了商品經濟的發展 D.保障了國家的財政收入視角二 世界貨幣體系的形成8.(2023·浙江·統考模擬預測)美國經濟學家羅伯特·特里芬針對某個體系指出:美元要想和黃金價格固定,必須美元數量固定,不通貨膨脹,保持順差;而其他國家兌換美元又使美元外流,不斷出現逆差,美元又不得不大量膨脹。關于這個貨幣體系,下列認識正確的是( )A.該體系是以美元為中心排除英國 B.美國借助這個體系成為世界霸主C.該體系推動戰后金融秩序規范化 D.美國主導該體系并控制世界經濟9.(2022·天津·一模)1976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通過《牙買加協議》,奠定浮動匯率體系的基礎。這一“無體系的體系”中,美元取代了黃金的地位,成為世界最主要的國際貨幣和儲備資產,但是美國政府對美元的價值不承擔任何制度性的責任和義務,這必然導致A.布雷頓森林體系瓦解 B.美元的貨幣權力大大降低C.多元化世界貨幣體系形成 D.世界經濟動蕩與國際收支失衡10.(2017·全國·統考一模)1971年西方十國集團針對美國接連爆發的美元危機,重新調整貨幣價值的固定匯率;1976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提出了修改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協定條款的建議,正式確認了浮動匯率制的合法化,承認固定匯率制與浮動匯率制并存的局面,成員國可自由選擇匯率制度。上述材料說明A.美元的霸主地位受到巨大沖擊B.匯率的自由化市場化得已實現C.美國對世界經濟的束縛已崩潰D.國際經濟組織的規則因時而變11.(2022·福建泉州·福建省德化第一中學校考模擬預測)如圖為1944年發表的時政漫畫。漫畫中,身穿護士服的美國財政部官員摩根索喜形于色,雙手抱著代表新貨幣制度與配額協議的嬰兒走出產房,交給英格蘭銀行。而被故意畫成小矮個的英國財政部顧問凱恩斯一手“牽著”英格蘭銀行,一手指著新生嬰兒說:“它不是我們的孩子,它有金色的頭發!”該漫畫表明A.英美爭奪世界金融的主導權 B.冷戰格局下交流與對抗并存C.英美戰時同盟關系裂痕凸顯 D.二戰加劇大國間的猜忌心理12.(2019·山東濟南·濟南市歷城第二中學校考一模)1971年12月以《史密森協定》為標志,美元對黃金貶值,美聯儲拒絕向國外中央銀行出售黃金。這反映出美國A.企圖壟斷資本主義世界經濟 B.旨在維持世界金融秩序穩定C.受到了西歐和日本經濟沖擊 D.已無力維持布雷頓森林體系13.(2021·河北衡水·河北衡水中學校考三模)西方學者霍布斯鮑姆指出:“對于二戰后的國策方針,美國政府用在避免另一場經濟大蕭條襲擊所花費的心血,更勝于為防止另一場戰爭發生所做的努力。”基于此,二戰后的美國A.推行遏制社會主義的“冷戰”政策 B.試圖通過馬歇爾計劃控制西歐C.主導建立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 D.組建了與蘇聯對抗的北約組織14.(2019·安徽滁州·統考高考模擬)早在1944年的布雷頓森林會議上,就曾提出了建立世界貿易組織的設想:在成立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同時,成立一個國際性貿易組織,從而使它們成為二戰后左右世界經濟的“貨幣一金融一貿易”三位一體的機構。 由此可知,該設想A.表明美國在該經濟體系中居主導地位 B.反映了世貿組織是該經濟體系的核心C.說明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已經形成 D.有利于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制度化二、材料分析題視角一 中國貨幣的演進過程15.(2023·福建漳州·統考二模)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497年,西班牙王室頒布法律,發布國家鑄幣標準,開始在西班牙本土鑄造比索銀幣1550年新的煉銀技術-汞齊化法傳入美洲,使得西班牙在西屬關洲能夠輕松冶煉出高純度的白銀。1579年,英國海盜頭子德雷克捕獲了一艘西班牙小型貨船,船上有14箱比索和中國瓷器等。1600年后,英國人在銀幣正面西班牙國王脖子的位子加蓋英國喬治三世半身像小印戳、供英國東印度公司貿易使用,同時在國內流通。隨著17世紀英屬北美殖民地的建立和1788年英屬新南威爾士州的建立,比索銀幣先后流入這些地區,西班牙比索銀幣在世界范圍內得到流通。——摘編自王曉利《西班牙比索銀幣的流通與世界貿易的形成》材料二 從秦朝至清初,圓形方孔錢一直是中國最主要的流通貨幣,其制作均是由手工雕刻出“母錢”之后,再作為樣本翻砂制造。隨著兩次鴉片戰爭的爆發,銀元成為西方列強對華進行經濟侵略的主要方式之一,清末外國金屬幣和鈔票占到了中國流通貨幣的65.71%。清政府不得不調整幣制與之競爭。1886年,張之洞購進了英國的造幣機,開始鑄造廣東銀幣,引起各省效仿/1900年,清政府開始鑄造無孔銅圓,各省都有自己的風格和樣式,1910年清政府將銀幣造幣權收歸中央(部分省份也可以代中央鑄造銀幣并標明省份名稱),開始鑄造統一的“大清銀幣”,其主體形制與銅圓相似。全國的行用銀元形制基本上得到了統一。——摘編自李鈺《淺析晚清貨幣形制變革的原因》(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歸納西班牙比索銀元能夠在世界范圍內流通的原因,并分析其歷史影響。(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歸納晚清貨幣變化的詩點,并談談你對晚清幣制改革的認識。視角二 世界貨幣體系的形成16.(2023·遼寧·模擬預測)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在19世紀末,英國一國占世界資本輸出總量的近一半,遠遠超過了占第二位的法國。這一狀態一直持續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僅從貿易收支角度來看,英國從海外投資地獲得的利益,或者從海運以及勞埃德公司等有名的大型保險公司等得到的收入,使得財政出現大幅盈余。世界資本主義體制雖然出現了多極化趨勢,但英鎊持續維持著世界經濟基礎貨幣地位的事實中就有著這樣的經濟基礎。——摘編自(日)福井憲彥《近代歐洲的霸權》材料二 目前來看,美元國際地位下降,美元、歐元、日元、英鎊以及人民幣等世界主要貨幣可能成為國際外匯儲備的重要幣種。中國要加快自我經濟結構的調整和發展方式的轉變,推動要素市場的競爭和開放,減少收入差距,解決內部的結構性問題引起的經濟矛盾,從根本上提高中國經濟的競爭能力和創新能力。——摘編自曲雙石、譚琦《國際貨幣體系變遷評價與展望》(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英鎊成為世界貨幣的原因。(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人民幣國際化應該注意的問題。參考答案視角一 中國貨幣的演進過程1.D【詳解】根據題干關鍵信息“堅決禁止敵偽貨幣”、“允許國民黨的法幣”、“必要時又要限制或禁止法幣的流通”, 可以看出在抗日根據地內,中共貨幣政策不是一成不變,是具有靈活性,D項正確;抗日戰爭最終勝利的根本保障是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排除A項;1937年9月23日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建立,同年11月初太原失守、中旬上海失守后,八路軍、新四軍建立鞏固的敵后抗日根據地。”助力”一詞不符合事實邏輯,排除B項;題干只講到抗日根據地內的貨幣政策,不能代表新抗戰時期經濟斗爭的形式,排除C項。故選D項。2.A【詳解】依據材料“清朝時期的一種票據,由天祥錢莊發行”,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莊票形成于清朝前期,是錢莊簽發的一種票據,上面寫有一定金額并由錢莊負責兌現,A項正確;這一票據不是由晉商經營的票號發行,排除B項;莊票類似于今天的信用卡,排除C項;莊票是有一定的區域限制的,排除D項。故選A項。3.C【詳解】根據表格中的數據可知,明清時期我國白銀購買力逐步下降,這是由于新航路開辟后,中國與世界的經濟聯系加強,白銀大量流入中國,因此最合理的解釋為對外貿易的發展,C項正確;稅制改革是白銀流入的影響,與白銀購買力關系不大,排除A項;物種交流的影響主要是高產作物引入中國,排除B項;明清時期農業技術并無明顯進步,排除D項。故選C項。4.C【詳解】從材料中不同地區的錢幣的多樣性可得出,當時區域經濟各具特色,C項正確;材料中的都是錢幣,與冶煉水平差異無關,排除A項;諸侯割據,商品經濟發展并不是錢幣多樣的主要原因,排除BD項。故選C項。5.B【詳解】根據“罷五鐵錢,使百姓以谷帛為市”“錢廢谷用既久,人間巧偽漸多。”可得出貨幣體系混亂,給社會經濟造成巨大損失和負面影響,B項正確,排除A項;材料與通貨緊縮危機無關,排除C項;政府并不會因此減輕重量,排除D項。故選B項。6.B【詳解】根據材料“如發鈔若干,隨降銀貨,即同現銀流傳……鈔有多少,銀本常不虧欠”“視鈔重于金銀”可知,中統鈔與白銀直接掛鉤,以白銀為價值尺度或貨幣本位,B項正確;材料未體現元朝嚴格限制紙幣發行量,排除A項;C項屬于材料表象,不是元初紙幣制度運行良好的關鍵,排除C項;D項不屬于主要原因,元初紙幣制度運行良好的關鍵在于以白銀為貨幣本位,排除D項。故選B項。7.C【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從天然貨幣到人工貨幣,從金屬貨幣到紙幣,中國古代貨幣的發展助推了商品經濟的發展,C項正確;貨幣的政治化的趨勢加強與北宋時期四川出現交子等不符,排除A項;形狀由雜亂多樣到逐漸統一只肯定了秦朝統一貨幣的作用,并非對四幅圖片的整體解讀,排除B項;僅調整、改革貨幣并不能有效保障國家的財政收入,排除D項。故選C項。視角二 世界貨幣體系的形成8.C【詳解】根據材料可知,材料中的體系是布雷頓森林體系,它是二戰后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體系,該體系推動戰后金融秩序規范化,C項正確;布雷頓森林體系是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制度,沒有排除英國,排除A項;二戰后美蘇爭霸,美國沒有成為世界霸主,排除B項;美國在這個體系中占主導地位,但沒有控制世界經濟,排除D項。故選C項。9.D【詳解】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可知,《牙買加協議》中美元取代了黃金的地位,成為世界最主要的國際貨幣和儲備資產,但是美國政府對美元的價值不承擔任何制度性的責任和義務。在現實經濟運行中,隨著美元地位的不斷下降,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儲備多元化和浮動匯率體系日益復雜混亂和動蕩不安,各國匯率可以比較容易地向下浮動,所以容易引起世界性的通貨膨脹,D項正確;經濟滯脹導致布雷頓森林體系瓦解,排除A項;在《牙買加協議》中,美元取代了黃金的地位,貨幣權力增大,排除B項;《牙買加協議》中以美元為主導的多元化國際儲備體系,而不是多元化世界貨幣體系形成,排除C項。故選D項。10.D【詳解】根據材料可知,從1971年開始美元的霸主地位受到沖擊,隨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修改了相關條款,確認了浮動匯率制的合法化,這反映出國際經濟組織的規則隨著時局的變化而變化,D項正確;美元的霸主地位受到巨大沖擊項只符合材料部分信息,排除A項;材料沒有體現出匯率的自由化市場化得已實現,排除B項;美國對世界經濟的束縛沒有崩潰,排除C項。故選D項。11.A【詳解】此題考查布雷頓森林體系。根據材料可知漫畫創作于1944年,“美國財政部官員……雙手抱著代表新貨幣制度與配額協議的嬰兒走出產房,交給英格蘭銀行”,由此想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這表明美國想要建立以美國為中心的金融秩序,A項正確;1944年冷戰尚未開始,排除B項;材料與英美戰時同盟關系無關,排除C項;材料與猜忌心理無關,排除D項。故選A項。12.D【詳解】根據材料“1971年12月”“美元對黃金貶值,美聯儲拒絕向國外中央銀行出售黃金”等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20世紀70年代,美國的經濟危機、越南戰爭及軍費開支帶來了巨大的財政危機,再加上美國國際收支持續逆差,美國已無力維持布雷頓森林體系,所以出現了材料所述現象,D項正確;根據材料“美聯儲拒絕向國外中央銀行出售黃金”及所學知識可知,美國自身遭遇經濟危機,不可能企圖壟斷資本主義世界經濟,排除A項;材料強調的是美國已無力維持布雷頓森林體系,而不是維持世界金融秩序穩定,排除B項;材料未提及西歐、日本經濟對美國的沖擊,排除C項。故選D項。13.C【詳解】根據材料“對于二戰后的國策方針,美國政府用在避免另一場經濟大蕭條襲擊所花費的心血”可知,材料說明二戰后美國把主要精力放在對抗經濟危機,即避免再次經歷1929-1933年時期的嚴重經濟危機,由此,美國為對抗經濟危機而主導建立了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C項正確;二戰后美國推行遏制社會主義的“冷戰”政策是為對抗蘇聯,而對抗蘇聯的目的不是題干主旨,A項錯誤;二戰后美國推行馬歇爾計劃的主要目的是為擴大美國在歐洲的商品市場及控制西歐,并非為了對抗材料所述經濟危機,B項錯誤;二戰后美國為首的北約組織是美蘇冷戰的產物,并非為了對抗材料所述經濟危機,D項錯誤。14.D【詳解】根據材料“成立一個國際性貿易組織,從而使它們成為二戰后左右世界經濟的‘貨幣一金融一貿易’三位一體的機構”可知,建立世界貿易組織的設想是為了讓長期以來國際紛繁的經濟秩序體系化、制度化,有利于資本主義世界經濟朝著制度化體系化方向發展,D項正確;根據所學可知,在世界銀行和國家貨幣基金組織中美國居主導地位,但材料內容沒有反映美國在該經濟體系中的特殊地位,A項錯誤;材料只是體現了早在1944年的布雷頓森林會議上提出建立世界貿易組織的設想,沒有強調世貿組織的地位,無法得出世貿組織是該經濟體系的核心的結論,B項錯誤;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在第二次工業革命后已經建立,不符合材料時間,C項錯誤。視角一 中國貨幣的演進過程15.(1)原因:法律化、標準化提升貨幣信用;煉銀技術的進步和對美洲白銀的掠奪;世界性貿易和海盜劫掠等殖民活動的推動;英國對比索進行改鑄和推廣使用。影響:加別對美洲等殖民地國家的經濟掠奪;有利于歐洲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推動白銀在世界范圍內的貨幣化;促成了世界貿易發展。(2)特點:方式從手工制作到機器鑄造;形糕從圓形方孔到無孔的銅圓、銀元;鑄幣權由地方自行鑄造到部分收歸中央。認識:晚清的幣制改革是中國貨幣發展史上的重大突破;是面對西方經濟人侵的制度調整;是中西方文化和經濟交流的產物;推動中國貨幣制度逐步轉向近代化。【詳解】(1)原因:根據材料一“1497年,西班牙王室順布法律,發布國家鑄幣標準”可得出法律化、標準化提升貨幣信用;根據材料一“1550年新的煉銀技術--汞齊化法傳人美洲,使得西班牙在西屬美洲能夠輕松冶煉出高純度的白銀”并結合所學知識可得出煉銀技術的進步和對美洲白銀的掠奪;根據材料一“英國海查頭子德雷克捕獲了一艘西班牙小型貨船,船上有14箱比索和中國瓷器等”“英國人在銀幣正面西班牙國王脖子的位子加蓋英國喬治三世半身像小印戳。供英國東印度公司貿易使用,同時在國內流通。隨著17世紀英屬北美殖民地的建立……西班牙比索銀幣在世界范圍內得到流通”可得出世界性貿易和海瓷劫掠等殖民活動的推動;英國成為新殖民霸權國家;英國對比索進行改鑄和推廣使用。影響: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從西班牙比索銀元在世界范圍內的流通對西班牙、歐洲、美洲、世界貨幣及貿易體系等不同主體的影響的角度概括作答即可。結合所學可知,加快對美洲等殖民地國家的經濟掠奪;有利于歐洲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推動白銀在世界范圍內的貨幣化;促成了世界貿易發展。(2)特點:根據材料二“從秦朝至清初,圓形方孔錢一直是中國最主要的流通貨幣”“1900年,清政府開始鑄造無孔銅圓”等信息可得出形制從圓形方孔到無孔的鋼圓、銀元;根據材料二“手工雕刻出‘母錢’之后,再作為樣本翻砂制造。”“1900年,清政府開始鑄造無孔銅圓,各省都有自己的風格和樣式。1910年清政府將銀幣造幣權收歸中央”并結合所學知識可得出鑄幣方式從手工制作轉為機器鑄造;鑄幣權由地方白行鑄造到部分收歸中央。認識:根據材料一“隨著兩次鴉片戰爭的爆發,銀元成為西方列強對華進行經濟侵略的主要方式之一,清末外國金屬幣和鈔藜占到了中國流通貨幣的65.71%。清政府不得不調整幣制與之競爭”并結合所學知識,可以得出幣制改革是面對西方經濟入侵的制度調整,也是中西方文化和經濟交流的產物;根據材料二“全國的行用銀元形制基本上得到了統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晚清的幣制改革是中國貨幣發展史上的重大突破;推動中國貨幣制度逐步轉向近代化。視角二 世界貨幣體系的形成16.(1)原因:通過工業革命長期居于世界經濟和貿易第一大國地位;占有最廣闊的海外殖民地;堅持自由主義經濟政策。(任答兩點即可)(2)注意問題:深化改革開放,提升中國經濟的世界影響力,擴大人民幣世界競爭力;兼顧內外,平衡發展;積極參與經濟全球化,努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積極參與國際規則的制定,推動國際經濟新秩序的構建。(任答三點即可)【詳解】(1)根據材料一中的“在19世紀末,英國一國占世界資本輸出總量的近一半,遠遠超過了占第二位的法國”并結合所學知識可得出“通過工業革命長期居于世界經濟和貿易第一大國地位”;根據材料一中的“英國從海外投資地獲得的利益,或者從海運以及勞埃德公司等有名的大型保險公司等得到的收入,使得財政出現大幅盈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得出“占有最廣闊的海外殖民地”;結合所學知識可得出“堅持自由主義經濟政策”。(2)根據材料二中的“中國要加快自我經濟結構的調整和發展方式的轉變,推動要素市場的競爭和開放”并結合所學知識可得出“兼顧內外,平衡發展”;根據材料二中的“解決內部的結構性問題引起的經濟矛盾,從根本上提高中國經濟的競爭能力和創新能力”并結合所學知識可得出“深化改革開放,提升中國經濟的世界影響力,擴大人民幣世界競爭力”;結合所學知識可得出“積極參與經濟全球化,努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積極參與國際規則的制定,推動國際經濟新秩序的構建”。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