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挑戰第一次》教學反思課標要求:敢于嘗試新鮮事物是創造型人才的基本素質,是《義務教育品德與生活課程標準(2011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的要求。《課程標準》在設計思路中指出:“動手動腦、有創意地生活是兒童個性發展的內在需要,也是時代提出的要求。它旨在引導兒童學會學習,發展認識能力、動手能力和創造性,利用自己的知識和聰明才智去探究或解決問題,讓生活更豐富更美好,并在此過程中充分地展現并提升自己的智慧,享受創造帶來的快樂。”《課程標準》“愉快、積極地生活”部分,要求學生“有應對挑戰的信心與勇氣”,具體為“敢于嘗試有一定難度的任務或活動”(第9條),在“動手動腦、有創意地生活”部分,要求學生“有好奇心和多樣的興趣”,具體為“對周圍環境充滿興趣,喜歡接觸新鮮事物”(第2條)。當前,確有許多孩子或謹慎有余而膽量不足,或魯莽有余而理性不足,這是小學生成長中需要進行引導的。造成這些狀況的原因是多樣的,如受遺傳和環境因素的影響。如果父母生性比較謹慎,或者比較有開創性,那么學生也可能會有相應的特點。再如,家庭教養方式的原因。在一些隔代帶孩子的家庭里,祖父母輩對孫輩的養育,往往更多溺愛,更多包辦和限制。為了孫輩的安全,有些長輩可能會采用過度夸大行為后果的方式,比如用“嚇唬”的方式,以致嚴重壓抑了小學生對新奇事物的好奇心與探索致。當然.也有些家長對孩子的教育過于放手,對尚處于小學低年級階段的孩子對挑戰的渴望缺少必要的鼓勵和引導,有的家長會錯誤地認為多讓孩子挑戰是培養他們“闖勁”的重要途徑,因而過多地支持與表揚,有的家長甚至還上傳自己未成年的孩子駕駛汽車在道路上行駛的視頻,以此作為炫耀的資本,以至于造成危害社會公共安全的不良影響。鑒于以上情況,特別設置《讓我試試看》這一單元,一方面鼓勵小學生大膽嘗試與探索,另一方面學習如何理性地對待嘗試中出現的新問題。挑戰第一次的關鍵,是引導小學生避免怯懦與魯莽兩種極端傾向,結合生活事件,發展好“勇敢”這一德性。教學反思:在上完本節課后,我覺得有兩點是可以肯定的。1.整節課的設計從家中開始,以回到家中結束,實現了家校教育的結合。家庭是學生道德形成的重要場所,特別是對于二年級的小學生來說,家庭是除學校之外最主要的生活場域。在目前的情況下,有些家庭只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和智力的發展,較少關注學生的道德成長,所以這方面需要學校教育的帶動。在良好溝通的前提下,這樣的教育主題受到家長的認可和歡迎,爭取到他們的全力合作,因此收到了較好的教育效果。2.挑戰第一次重在內心的體驗,而非結果。本節課的重點是讓學生有敢于嘗試、不畏挑戰的勇氣和行動,而不是為了競賽或者奪標。敢于嘗試、不畏挑戰的勇氣與行動,重在過程,而不在結果,所以,我注重引導學生從已有的生活經驗中整理挑戰帶來的成長,感受現場嘗試與挑戰中的共同成長,在辨識想挑戰的事情的過程中,使學生在敢于嘗試與挑戰的同時,又不盲目行動。這節課美中不足的是,《小馬過河》的故事只讓學生進行了自學,沒有在課堂上進行深入挖掘。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