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68張PPT)實驗十目標要求1.熟悉“金屬絲電阻率的測量”的基本原理及注意事項.2.掌握測電阻率的電路圖及誤差分析.導體電阻率的測量實驗技能儲備考點一 教材原型實驗考點二 探索創新實驗課時精練內容索引一實驗技能儲備1.實驗原理(如圖所示)長度l直徑d2.實驗器材被測金屬絲,直流電源(4 V),電流表(0~0.6 A),電壓表(0~3 V),滑動變阻器(0~50 Ω),開關,導線若干, ,毫米刻度尺.螺旋測微器3.實驗過程(1)用螺旋測微器在被測金屬絲上的三個不同位置各測一次直徑,求出其平均值d.(2)連接好用伏安法測電阻的實驗電路.(3)用毫米刻度尺測量接入電路中的被測金屬絲的有效長度,反復測量多次,求出其平均值l.(4)把滑動變阻器的滑片調到最 (填“左”或“右”)端.(5)閉合開關,改變滑動變阻器滑片的位置,讀出幾組相應的電流表、電壓表的示數I和U的值,填入記錄表格內.(6)將測得的R、l、d值,代入公式ρ= 中,計算出金屬絲的電阻率.左4.求R的平均值時可用兩種方法(1)用R= 分別算出各次的數值,再取平均值.(2)用U-I圖線的斜率求出.5.注意事項(1)本實驗中被測金屬絲的電阻值較小,因此實驗電路一般采用電流表______法.(2)測量被測金屬絲的有效長度,是指測量被測金屬絲接入電路的兩個端點之間的長度,亦即電壓表兩端點間的被測金屬絲長度,測量時應將金屬絲拉直,反復測量多次,求其平均值.外接(3)測金屬絲直徑一定要選三個不同部位進行測量,求其平均值.(4)在用伏安法測電阻時,通過被測金屬絲的電流不宜過大(電流表用0~0.6 A量程),通電時間不宜過長,以免金屬絲的溫度明顯升高,造成其電阻率在實驗過程中逐漸增大.(5)若采用圖像法求電阻阻值的平均值,在描點時,要盡量使各點間的距離拉大一些,連線要盡可能地通過較多的點,不在直線上的點均勻分布在直線的兩側,個別明顯偏離較遠的點應舍去.6.誤差分析(1)金屬絲直徑、長度的測量、讀數等人為因素帶來誤差.(2)測量電路中電流表及電壓表對電阻測量的影響,因為電流表外接,所以R測(3)通電電流過大、時間過長,致使金屬絲發熱,電阻率隨之變化帶來誤差.考點一教材原型實驗例1 在“金屬絲電阻率的測量”實驗中,所用測量儀器均已校準,待測金屬絲接入電路部分的長度約為50 cm.(1)用螺旋測微器測量金屬絲的直徑,其中某一次測量結果如圖甲所示,其讀數應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mm.(該值接近多次測量的平均值)0.396(0.395、0.397、0.398均可)(2)用伏安法測金屬絲的電阻Rx,實驗所用器材為:電池組(電動勢為3 V,內阻約為1 Ω)、電流表(內阻約為0.1 Ω)、電壓表(內阻約為3 kΩ)、滑動變阻器R(0~20 Ω,額定電流為2 A)、開關、導線若干.某小組同學利用以上器材正確連接好電路,進行實驗測量,記錄數據如下:次數 1 2 3 4 5 6 7U/V 0.10 0.30 0.70 1.00 1.50 1.70 2.30I/A 0.020 0.060 0.160 0.220 0.340 0.460 0.520由以上實驗數據可知,他們測量Rx是采用圖中的_____(選填“乙”或“丙”)圖.次數 1 2 3 4 5 6 7U/V 0.10 0.30 0.70 1.00 1.50 1.70 2.30I/A 0.020 0.060 0.160 0.220 0.340 0.460 0.520乙(3)圖丁是測量Rx的實物圖,圖丁中已連接了部分導線.請根據(2)中所選的電路圖,補充完整圖中實物間的連線.答案 如圖(a)所示(4)這個小組的同學在坐標紙上建立U-I坐標系,如圖戊所示,圖中已標出了與測量數據對應的4個坐標點.請在圖中標出第2、4、6次測量數據的坐標點,并描繪出U-I圖線.由圖線得到金屬絲的阻值Rx=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Ω.(保留兩位有效數字)答案 如圖(b)所示4.5(4.3、4.4、4.6、4.7均可)(5)根據以上數據可以算出金屬絲電阻率約為____(填選項前的字母).A.1×10-2 Ω·m B.1×10-3 Ω·mC.1×10-6 Ω·m D.1×10-8 Ω·mC(6)任何實驗測量都存在誤差,本實驗所用測量儀器均已校準.下列關于誤差的說法中正確的是_____(填選項前的字母).A.用螺旋測微器測量金屬絲直徑時,由于讀數引起的誤差屬于系統誤差B.由于電流表和電壓表內阻引起的誤差屬于偶然誤差C.若將電流表和電壓表的內阻計算在內,可以消除由測量儀表引起的系 統誤差D.用U-I圖像處理數據求金屬絲電阻可以減小偶然誤差CD例2 某同學測量一段長度已知的電阻絲的電阻率.實驗操作如下:(1)螺旋測微器如圖所示.在測量電阻絲直徑時,先將電阻絲輕輕地夾在測砧與測微螺桿之間,先旋轉_____,當測微螺桿剛好接觸電阻絲時,再旋動_____(均選填“A”“B”或“C”),直到聽見“喀喀”的聲音,以保證壓力適當,同時防止螺旋測微器的損壞.BCA起固定作用,便于讀數;B為粗調,調節B使電阻絲與測微螺桿、測砧剛好接觸;然后調節C,C起微調作用.(2)選擇電阻絲的________(選填“同一”或“不同”)位置進行多次測量,取其平均值作為電阻絲的直徑.不同電阻絲的粗細不一定均勻,為保證測量結果準確,應在不同位置測直徑,然后取平均值作為測量值.(3)如圖甲中Rx為待測電阻絲.請用筆畫線代替導線,將滑動變阻器接入如圖乙所示實物電路中的正確位置.答案 見解析圖滑動變阻器采用分壓式接入電路,注意線不能交叉,如圖所示.(4)為測量Rx,利用圖甲所示的電路,調節滑動變阻器測得5組電壓U1和電流I1的值,作出的U1-I1關系圖像如圖丙所示.接著,將電壓表改接在a、b兩端,測得5組電壓U2和電流I2的值,數據見下表:U2/V 0.50 1.02 1.54 2.05 2.55I2/mA 20.0 40.0 60.0 80.0 100.0請根據表中的數據,在圖丙中作出U2-I2圖像.答案 見解析圖將所給的5組數據標注在U-I圖像中,用過原點的直線把它們連在一起,讓盡可能多的點在直線上,如圖所示.(5)由此,可求得電阻絲的Rx=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Ω.根據電阻定律可得到電阻絲的電阻率.23.5(23.0~24.0都算對)考點二探索創新實驗例3 (2022·浙江1月選考·18)小明同學根據圖(a)的電路連接器材來“探究導體電阻與其影響因素的定量關系”.實驗時多次改變合金絲甲接入電路的長度l、調節滑動變阻器的阻值,使電流表的讀數I達到某一相同值時記錄電壓表的示數U,從而得到多個 的值,作出 -l圖像,如圖(b)中圖線a所示.(1)在實驗中使用的是____________(選填“0~20 Ω”或“0~200 Ω”)的滑動變阻器.0~20 Ω(2)在某次測量時,電壓表的指針位置如圖(c)所示,量程為3 V,則讀數U=_____________________ V.1.32(1.31~1.34均可)電壓表的量程為3 V,其分度值為0.1 V,估讀到0.01 V,則讀數為1.32 V(1.31~1.34 V);(3)已知合金絲甲的橫截面積為7.0×10-8 m2,則合金絲甲的電阻率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Ω·m(結果保留2位有效數字).9.9×10-7(9.6×10-7~1.0×10-6均可)可得合金絲甲的電阻率為≈9.9×10-7 Ω·m(9.6×10-7~1.0×10-6 Ω·m);(4)圖(b)中圖線b是另一根長度相同、材料相同的合金絲乙與合金絲甲并聯后采用同樣的方法獲得的 -l圖像,由圖可知合金絲甲的橫截面積________(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合金絲乙的橫截面積.小于另一根長度相同、材料相同的合金絲乙與合金絲甲并聯后,電阻率不變,而橫截面積變為S′=S+S乙由圖(b)中圖線b可得解得S乙=S′-S=20.7×10-8 m2>S故合金絲甲的橫截面積小于合金絲乙的橫截面積.例4 某物理實驗興趣小組測定自制鹽水的電阻率,在一無蓋的長方體玻璃槽中裝入一定量的鹽水,玻璃槽內腔的長度為40.10 cm,寬度為4.52 cm.(1)某次實驗過程中,在槽中倒入適量的鹽水,用多用電表的電阻擋粗測玻璃槽中鹽水的電阻,選擇開關置于“×100”擋,發現指針如圖甲所示,為較準確地測得玻璃槽中鹽水的電阻,該同學接著需要做的實驗步驟是換選_______ (選填“×10”或“×1 k”)擋.×10(2)為了準確測量電阻,準備了以下實驗器材:A.電動勢為3 V的電源,內阻約為0.5 Ω;B.最大阻值為5 Ω的滑動變阻器;C.最大測量值為3 V的電壓表,內阻約為3 kΩ;D.最大測量值為15 V的電壓表,內阻約為5 kΩ;E.最大測量值為15 mA的電流表,內阻約為1 Ω;F.最大測量值為0.6 A的電流表,內阻約為0.5 Ω.實驗中要求盡量減小系統誤差,應保證電表在測量時其最大讀數超過量程的 ,則電壓表應選擇_____,電流表應選擇____(均填器材前的選項字母).請用筆畫線代替導線,完成圖乙中的連線.CE答案 如圖所示(3)準確連線后,測出玻璃槽中鹽水的高度為H,電壓表示數為U,電流表示數為I,改變玻璃槽中的鹽水高度,測出如下表所示的5組數據,分析數據后,試通過 圖線來求電阻率.圖丙中已經描出了各點,請作出圖線,求得鹽水的電阻率為ρ=____________________ Ω·m.(結果保留2位有效數字)次數 水面高H(cm) 電壓U(V) 電流I(mA)1 2.53 2.88 8.72 3.00 2.65 9.53 3.51 2.63 9.84 4.00 2.35 10.95 4.50 2.52 13.10.93(0.90~0.96均可)答案 如圖所示 四課時精練1.(2023·福建南平市質檢)如圖甲為某學習小組為了測定定值電阻Rx的阻值和某種金屬絲電阻率ρ所設計的實驗電路,電源為輸出電壓恒為3 V的學生電源,電流表的量程為0~0.6 A,待測金屬絲粗細均勻.主要實驗步驟如下:1234(1)用螺旋測微器測出金屬絲的直徑d=0.500 mm.(2)調節接線夾夾在金屬絲上的位置,測出接入電路中金屬絲的長度L.閉合開關,讀出電流表的讀數如圖乙所示,電流表讀數I=______A.12340.40電流表量程為0~0.6 A,分度值為0.02 A,則讀數為0.40 A;(3)改變接線夾位置,重復步驟(2),測出多組L與I的值.(4)根據測得的數據,作出如圖丙所示的圖線,可得Rx=_____Ω(保留2位有效數字),金屬絲的電阻率ρ=____________Ω·m(保留3位有效數字).12346.02.36×10-61234(5)若考慮電流表的內阻影響,電阻率的測量值______真實值(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234等于2.(2023·湖南省雅禮中學模擬)一根細長均勻、內芯為絕緣材料的金屬管線樣品,橫截面外緣為正方形,如圖甲所示.此金屬管線樣品長約30 cm、電阻約10 Ω,已知這種金屬的電阻率為ρ,因管芯絕緣材料截面形狀不規則,無法直接測量其橫截面積.請你設計一個測量管芯截面積S的電學實驗方案,現有如下器材可選:A.毫米刻度尺B.螺旋測微器C.電流表A1(量程0~600 mA,內阻約為1.0 Ω)D.電流表A2(量程0~3 A,內阻約為0.1 Ω)1234E.電壓表V(量程0~3 V,內阻約為6 kΩ)F.滑動變阻器R1(2 kΩ,允許通過的最大電流0.5 A)G.滑動變阻器R2(10 Ω,允許通過的最大電流2 A)H.蓄電池E(電動勢為6 V,內阻約為0.05 Ω)I.開關一個、帶夾子的導線若干1234(1)上述器材中,應該選用的電流表是_____,滑動變阻器是____(填寫選項前字母代號).CG1234由題意可知,電源電動勢為6 V,電壓表量程0~3 V,而由于待測電阻約為10 Ω,則電流最大為I= =0.3 A,故不能選用量程為0~3 A的電流表,故電流表選A1,即C;滑動變阻器總阻值太大不方便調節,故滑動變阻器應選用最大阻值較小的R2,即G.1234(2)若某次用螺旋測微器測得樣品截面外緣正方形邊長如圖乙所示,則其值為________ mm.0.730由題圖乙所示螺旋測微器可知,固定刻度讀數為0.5 mm,可動刻度讀數為23.0×0.01 mm=0.230 mm,螺旋測微器的讀數為0.5 mm+0.230 mm=0.730 mm.1234(3)要求盡可能測出多組數據,你認為在圖丙、丁、戊、己中選擇的電路圖是______.丙由于電壓表內阻遠大于金屬管線的電阻,電流表應采用外接法;為測多組實驗數據,滑動變阻器應采用分壓式接法,故選擇電路圖丙.1234(4)若樣品截面外緣正方形邊長為a、樣品長為L、電流表示數為I、電壓表示數為U,則計算內芯截面積的表達式為S=________.3.(2023·江蘇南通市模擬)小明通過實驗測量一種合金的電阻率.1234(1)如圖甲所示,用螺旋測微器測量合金絲的直徑時,從調節到讀數的過程中,螺旋測微器上三個部件A、B、C使用的先后順序應該為_____________(填字母);測得該合金絲的直徑為d=________ mm;CBAC或BAC0.4001234用螺旋測微器測合金絲直徑時,先打開固定螺釘C,把待測合金絲放在測微螺桿與測砧之間,然后調節粗調旋鈕B,當合金絲與測微螺桿、測砧接觸時停止調節粗調旋鈕,然后調節微調旋鈕A;為防止讀數時測微螺桿發生轉動,讀數前應先旋緊固定螺釘C,然后再讀數,使用的先后順序為CBAC;1234或者沒有第一步,即先打開固定螺釘C,而是直接進行第二步,即把待測合金絲放在測微螺桿與測砧之間,然后調節粗調旋鈕B,其他兩步一樣,故使用的先后順序為BAC;由題圖乙所示螺旋測微器可知,其分度值為0.01 mm,測得該合金絲的直徑為d=0 mm+40.0×0.01 mm=0.400 mm;(2)請根據表格中數據,在圖乙中用筆畫線代替導線把電路連接補充完整;1234答案 見解析圖 1 2 3 4 5 6 7電流I/A 0 0.08 0.11 0.15 0.19 0.27 0.38電壓U/V 0 0.19 0.29 0.44 0.60 0.80 1.151234由表中數據,可知電壓、電流都要從零開始變化,故滑動變阻器采用分壓式接法,且合金絲電阻較小,故電流表采用外接法,則完整的實物圖如圖所示;(3)小明在實驗室找了兩節干電池進行實驗,正確連接電路后,發現調節滑動變阻器,電壓表和電流表的示數變化范圍非常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1234電源內根據閉合電路歐姆定律有I= ,調節滑動變阻器,改變R外,電壓表和電流表的示數變化范圍非常小,說明外電阻的影響較小,所以產生的原因是電源內阻太大;阻太大(4)正確連接電路后,小明利用刻度尺測出合金絲接入電路的長度L=59.99 cm,閉合開關,調節滑動變阻器,讀出多組電壓表和電流表的示數,在方格紙上作出U-I圖像如圖丙,發現圖像是一條傾斜直線,計算該合金絲電阻R=_____ Ω,該合金絲電阻率ρ=___________ Ω·m(π取3,結果均保留2位有效數字).1234 1 2 3 4 5 6 7電流I/A 0 0.08 0.11 0.15 0.19 0.27 0.38電壓U/V 0 0.19 0.29 0.44 0.60 0.80 1.153.06.0×10-712344.(2023·湖南長沙市長郡中學高三模擬)為測量甲、乙金屬絲的電阻率,小明同學設計了如圖(a)、(b)所示的兩種實驗方案,已知電源的電動勢E和內阻r在實驗過程中保持不變.1234(1)小明先進行了如圖(a)方案的測量;①他首先利用游標卡尺和螺旋測微器分別測出甲、乙兩根不同金屬絲的直徑,示數分別如圖(c)、圖(d)所示.則兩根金屬絲直徑的測量值分別為:d甲=_______ mm、d乙=________ mm;12341.750.5481234兩根金屬絲直徑的測量值分別為d甲=1 mm+0.05 mm×15=1.75 mmd乙=0.5 mm+0.01 mm×4.8=0.548 mm②實驗過程中,小明先將甲金屬絲接入電路,并用米尺測出甲金屬絲接入電路中的長度l=50.00 cm.閉合開關后移動滑動變阻器的滑片分別處于不同的位置,并依次記錄了兩電表的測量數據如下表所示,其中5組數據的對應點他已經標在如圖(e)所示的坐標紙上,請你標出余下一組數據的對應點,并在圖(e)中畫出U-I圖線;1234實驗次數 1 2 3 4 5 6U/V 0.90 1.20 1.50 1.80 2.10 2.40I/A 0.18 0.24 0.30 0.37 0.43 0.49答案 見解析圖1234描點并作出U-I圖像如圖③該方案測得的甲金屬絲的電阻率ρ=__________ Ω·m(π取3.14,計算結果保留兩位有效數字);12342.3×10-51234由圖像可知(2)小明又用如圖(b)方案測量乙金屬絲的電阻率,實驗中他可以通過改變接線夾(即圖(b)中滑動變阻器符號上的箭頭接觸金屬絲的位置),以控制接入電路中金屬絲的長度;①實驗操作步驟:a.正確連接電路,設定電阻箱的阻值,閉合開關b.讀出電流表的示數,記錄接線夾的位置c.斷開開關,測出接入電路的金屬絲的長度d.閉合開關,重復b、c的操作1234②根據測得電流與金屬絲接入長度關系的數據,繪出如圖(f)所示的關系圖線,由圖可以算出圖線的斜率為k,已測得乙金屬絲的直徑為d乙,已知電源的電動勢為E、內阻為r.則乙金屬絲的電阻率為________;(寫出電阻率的計算式)12341234由閉合電路歐姆定律(3)電表的內阻可能使實驗產生系統誤差,圖(b)方案電阻率測量值________(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真實值.1234等于實驗十 導體電阻率的測量目標要求 1.熟悉“金屬絲電阻率的測量”的基本原理及注意事項.2.掌握測電阻率的電路圖及誤差分析.實驗技能儲備1.實驗原理(如圖所示)由R=ρ得ρ==,因此,只要測出金屬絲的長度l、直徑d和金屬絲的電阻R,即可求出金屬絲的電阻率ρ.2.實驗器材被測金屬絲,直流電源(4 V),電流表(0~0.6 A),電壓表(0~3 V),滑動變阻器(0~50 Ω),開關,導線若干,螺旋測微器,毫米刻度尺.3.實驗過程(1)用螺旋測微器在被測金屬絲上的三個不同位置各測一次直徑,求出其平均值d.(2)連接好用伏安法測電阻的實驗電路.(3)用毫米刻度尺測量接入電路中的被測金屬絲的有效長度,反復測量多次,求出其平均值l.(4)把滑動變阻器的滑片調到最左(填“左”或“右”)端.(5)閉合開關,改變滑動變阻器滑片的位置,讀出幾組相應的電流表、電壓表的示數I和U的值,填入記錄表格內.(6)將測得的R、l、d值,代入公式ρ=中,計算出金屬絲的電阻率.4.求R的平均值時可用兩種方法(1)用R=分別算出各次的數值,再取平均值.(2)用U-I圖線的斜率求出.5.注意事項(1)本實驗中被測金屬絲的電阻值較小,因此實驗電路一般采用電流表外接法.(2)測量被測金屬絲的有效長度,是指測量被測金屬絲接入電路的兩個端點之間的長度,亦即電壓表兩端點間的被測金屬絲長度,測量時應將金屬絲拉直,反復測量多次,求其平均值.(3)測金屬絲直徑一定要選三個不同部位進行測量,求其平均值.(4)在用伏安法測電阻時,通過被測金屬絲的電流不宜過大(電流表用0~0.6 A量程),通電時間不宜過長,以免金屬絲的溫度明顯升高,造成其電阻率在實驗過程中逐漸增大.(5)若采用圖像法求電阻阻值的平均值,在描點時,要盡量使各點間的距離拉大一些,連線要盡可能地通過較多的點,不在直線上的點均勻分布在直線的兩側,個別明顯偏離較遠的點應舍去.6.誤差分析(1)金屬絲直徑、長度的測量、讀數等人為因素帶來誤差.(2)測量電路中電流表及電壓表對電阻測量的影響,因為電流表外接,所以R測(3)通電電流過大、時間過長,致使金屬絲發熱,電阻率隨之變化帶來誤差.考點一 教材原型實驗例1 在“金屬絲電阻率的測量”實驗中,所用測量儀器均已校準,待測金屬絲接入電路部分的長度約為50 cm.(1)用螺旋測微器測量金屬絲的直徑,其中某一次測量結果如圖甲所示,其讀數應為__________ mm.(該值接近多次測量的平均值)(2)用伏安法測金屬絲的電阻Rx,實驗所用器材為:電池組(電動勢為3 V,內阻約為1 Ω)、電流表(內阻約為0.1 Ω)、電壓表(內阻約為3 kΩ)、滑動變阻器R(0~20 Ω,額定電流為2 A)、開關、導線若干.某小組同學利用以上器材正確連接好電路,進行實驗測量,記錄數據如下:次數 1 2 3 4 5 6 7U/V 0.10 0.30 0.70 1.00 1.50 1.70 2.30I/A 0.020 0.060 0.160 0.220 0.340 0.460 0.520由以上實驗數據可知,他們測量Rx是采用圖中的________(選填“乙”或“丙”)圖.(3)圖丁是測量Rx的實物圖,圖丁中已連接了部分導線.請根據(2)中所選的電路圖,補充完整圖中實物間的連線.(4)這個小組的同學在坐標紙上建立U-I坐標系,如圖戊所示,圖中已標出了與測量數據對應的4個坐標點.請在圖中標出第2、4、6次測量數據的坐標點,并描繪出U-I圖線.由圖線得到金屬絲的阻值Rx=________ Ω.(保留兩位有效數字)(5)根據以上數據可以算出金屬絲電阻率約為________(填選項前的字母).A.1×10-2 Ω·m B.1×10-3 Ω·mC.1×10-6 Ω·m D.1×10-8 Ω·m(6)任何實驗測量都存在誤差,本實驗所用測量儀器均已校準.下列關于誤差的說法中正確的是________(填選項前的字母).A.用螺旋測微器測量金屬絲直徑時,由于讀數引起的誤差屬于系統誤差B.由于電流表和電壓表內阻引起的誤差屬于偶然誤差C.若將電流表和電壓表的內阻計算在內,可以消除由測量儀表引起的系統誤差D.用U-I圖像處理數據求金屬絲電阻可以減小偶然誤差答案 (1)0.396(0.395、0.397、0.398均可) (2)乙 (3)如圖(a)所示 (4)如圖(b)所示 4.5(4.3、4.4、4.6、4.7均可) (5)C (6)CD例2 某同學測量一段長度已知的電阻絲的電阻率.實驗操作如下:(1)螺旋測微器如圖所示.在測量電阻絲直徑時,先將電阻絲輕輕地夾在測砧與測微螺桿之間,先旋轉________,當測微螺桿剛好接觸電阻絲時,再旋動________(均選填“A”“B”或“C”),直到聽見“喀喀”的聲音,以保證壓力適當,同時防止螺旋測微器的損壞.(2)選擇電阻絲的________(選填“同一”或“不同”)位置進行多次測量,取其平均值作為電阻絲的直徑.(3)如圖甲中Rx為待測電阻絲.請用筆畫線代替導線,將滑動變阻器接入如圖乙所示實物電路中的正確位置.(4)為測量Rx,利用圖甲所示的電路,調節滑動變阻器測得5組電壓U1和電流I1的值,作出的U1-I1關系圖像如圖丙所示.接著,將電壓表改接在a、b兩端,測得5組電壓U2和電流I2的值,數據見下表:U2/V 0.50 1.02 1.54 2.05 2.55I2/mA 20.0 40.0 60.0 80.0 100.0請根據表中的數據,在圖丙中作出U2-I2圖像.(5)由此,可求得電阻絲的Rx=________ Ω.根據電阻定律可得到電阻絲的電阻率.答案 (1)B C (2)不同 (3)見解析圖(4)見解析圖 (5)23.5(23.0~24.0都算對)解析 (1)A起固定作用,便于讀數;B為粗調,調節B使電阻絲與測微螺桿、測砧剛好接觸;然后調節C,C起微調作用.(2)電阻絲的粗細不一定均勻,為保證測量結果準確,應在不同位置測直徑,然后取平均值作為測量值.(3)滑動變阻器采用分壓式接入電路,注意線不能交叉,如圖所示.(4)將所給的5組數據標注在U-I圖像中,用過原點的直線把它們連在一起,讓盡可能多的點在直線上,如圖所示.(5)由題意知=Rx+RA+R0,由U1-I1圖線的斜率可得Rx+RA+R0=49.0 Ω.=RA+R0,由作出的U2-I2圖線的斜率可得RA+R0=25.5 Ω,故Rx=23.5 Ω.考點二 探索創新實驗例3 (2022·浙江1月選考·18)小明同學根據圖(a)的電路連接器材來“探究導體電阻與其影響因素的定量關系”.實驗時多次改變合金絲甲接入電路的長度l、調節滑動變阻器的阻值,使電流表的讀數I達到某一相同值時記錄電壓表的示數U,從而得到多個的值,作出-l圖像,如圖(b)中圖線a所示.(1)在實驗中使用的是____________(選填“0~20 Ω”或“0~200 Ω”)的滑動變阻器.(2)在某次測量時,電壓表的指針位置如圖(c)所示,量程為3 V,則讀數U=________ V.(3)已知合金絲甲的橫截面積為7.0×10-8 m2,則合金絲甲的電阻率為________ Ω·m(結果保留2位有效數字).(4)圖(b)中圖線b是另一根長度相同、材料相同的合金絲乙與合金絲甲并聯后采用同樣的方法獲得的-l圖像,由圖可知合金絲甲的橫截面積________(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合金絲乙的橫截面積.答案 (1)0~20 Ω (2)1.32(1.31~1.34均可)(3)9.9×10-7(9.6×10-7~1.0×10-6均可)(4)小于解析 (1)由實驗原理可知Rx=,而由-l圖像可知待測電阻最大約為8 Ω,為了使電壓表有明顯的讀數變化,則滑動變阻器的阻值不能太大,故選0~20 Ω比較合適;(2)電壓表的量程為3 V,其分度值為0.1 V,估讀到0.01 V,則讀數為1.32 V(1.31~1.34 V);(3)根據歐姆定律與電阻定律有=Rx=·l則-l圖像的斜率為k=可得合金絲甲的電阻率為ρ=kS=×7.0×10-8 Ω·m≈9.9×10-7 Ω·m(9.6×10-7~1.0×10-6 Ω·m);(4)另一根長度相同、材料相同的合金絲乙與合金絲甲并聯后,電阻率不變,而橫截面積變為S′=S+S乙由圖(b)中圖線b可得S′== m2=27.2×10-8m2解得S乙=S′-S=20.7×10-8 m2>S故合金絲甲的橫截面積小于合金絲乙的橫截面積.例4 某物理實驗興趣小組測定自制鹽水的電阻率,在一無蓋的長方體玻璃槽中裝入一定量的鹽水,玻璃槽內腔的長度為40.10 cm,寬度為4.52 cm.(1)某次實驗過程中,在槽中倒入適量的鹽水,用多用電表的電阻擋粗測玻璃槽中鹽水的電阻,選擇開關置于“×100”擋,發現指針如圖甲所示,為較準確地測得玻璃槽中鹽水的電阻,該同學接著需要做的實驗步驟是換選________________(選填“×10”或“×1 k”)擋.(2)為了準確測量電阻,準備了以下實驗器材:A.電動勢為3 V的電源,內阻約為0.5 Ω;B.最大阻值為5 Ω的滑動變阻器;C.最大測量值為3 V的電壓表,內阻約為3 kΩ;D.最大測量值為15 V的電壓表,內阻約為5 kΩ;E.最大測量值為15 mA的電流表,內阻約為1 Ω;F.最大測量值為0.6 A的電流表,內阻約為0.5 Ω.實驗中要求盡量減小系統誤差,應保證電表在測量時其最大讀數超過量程的,則電壓表應選擇________,電流表應選擇________(均填器材前的選項字母).請用筆畫線代替導線,完成圖乙中的連線.(3)準確連線后,測出玻璃槽中鹽水的高度為H,電壓表示數為U,電流表示數為I,改變玻璃槽中的鹽水高度,測出如下表所示的5組數據,分析數據后,試通過-圖線來求電阻率.圖丙中已經描出了各點,請作出圖線,求得鹽水的電阻率為ρ=________ Ω·m.(結果保留2位有效數字)次數 水面高H(cm) 電壓U(V) 電流I(mA)1 2.53 2.88 8.72 3.00 2.65 9.53 3.51 2.63 9.84 4.00 2.35 10.95 4.50 2.52 13.1答案 (1)×10 (2)C E 如圖所示(3)如圖所示 0.93(0.90~0.96均可)課時精練1.(2023·福建南平市質檢)如圖甲為某學習小組為了測定定值電阻Rx的阻值和某種金屬絲電阻率ρ所設計的實驗電路,電源為輸出電壓恒為3 V的學生電源,電流表的量程為0~0.6 A,待測金屬絲粗細均勻.主要實驗步驟如下:(1)用螺旋測微器測出金屬絲的直徑d=0.500 mm.(2)調節接線夾夾在金屬絲上的位置,測出接入電路中金屬絲的長度L.閉合開關,讀出電流表的讀數如圖乙所示,電流表讀數I=________A.(3)改變接線夾位置,重復步驟(2),測出多組L與I的值.(4)根據測得的數據,作出如圖丙所示的圖線,可得Rx=________Ω(保留2位有效數字),金屬絲的電阻率ρ=________Ω·m(保留3位有效數字).(5)若考慮電流表的內阻影響,電阻率的測量值____真實值(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答案 (2) 0.40 (4) 6.0 2.36×10-6 (5)等于解析 (2)電流表量程為0~0.6 A,分度值為0.02 A,則讀數為0.40 A;(4)根據電阻定律得R=ρ,由歐姆定律可得I=,整理得=L+結合圖像可得圖像斜率k==4 A-1·m-1,縱軸截距2.0 A-1=(A-1)又S=,代入數據解得Rx=6.0 Ω,ρ=2.36×10-6 Ω·m(5)由(4)中分析k=可知電流表的內阻不影響電阻率的測量,故電阻率的測量值等于真實值.2.(2023·湖南省雅禮中學模擬)一根細長均勻、內芯為絕緣材料的金屬管線樣品,橫截面外緣為正方形,如圖甲所示.此金屬管線樣品長約30 cm、電阻約10 Ω,已知這種金屬的電阻率為ρ,因管芯絕緣材料截面形狀不規則,無法直接測量其橫截面積.請你設計一個測量管芯截面積S的電學實驗方案,現有如下器材可選:A.毫米刻度尺B.螺旋測微器C.電流表A1(量程0~600 mA,內阻約為1.0 Ω)D.電流表A2(量程0~3 A,內阻約為0.1 Ω)E.電壓表V(量程0~3 V,內阻約為6 kΩ)F.滑動變阻器R1(2 kΩ,允許通過的最大電流0.5 A)G.滑動變阻器R2(10 Ω,允許通過的最大電流2 A)H.蓄電池E(電動勢為6 V,內阻約為0.05 Ω)I.開關一個、帶夾子的導線若干(1)上述器材中,應該選用的電流表是________,滑動變阻器是________(填寫選項前字母代號).(2)若某次用螺旋測微器測得樣品截面外緣正方形邊長如圖乙所示,則其值為________ mm.(3)要求盡可能測出多組數據,你認為在圖丙、丁、戊、己中選擇的電路圖是________.(4)若樣品截面外緣正方形邊長為a、樣品長為L、電流表示數為I、電壓表示數為U,則計算內芯截面積的表達式為S=________.答案 (1)C G (2)0.730 (3)丙 (4)a2-解析 (1)由題意可知,電源電動勢為6 V,電壓表量程0~3 V,而由于待測電阻約為10 Ω,則電流最大為I==0.3 A,故不能選用量程為0~3 A的電流表,故電流表選A1,即C;滑動變阻器總阻值太大不方便調節,故滑動變阻器應選用最大阻值較小的R2,即G.(2)由題圖乙所示螺旋測微器可知,固定刻度讀數為0.5 mm,可動刻度讀數為23.0×0.01 mm=0.230 mm,螺旋測微器的讀數為0.5 mm+0.230 mm=0.730 mm.(3)由于電壓表內阻遠大于金屬管線的電阻,電流表應采用外接法;為測多組實驗數據,滑動變阻器應采用分壓式接法,故選擇電路圖丙.(4)根據歐姆定律有R=,根據電阻定律有R=ρ,故截面積為S0=,故金屬管線內芯截面積的表達式為S=a2-.3.(2023·江蘇南通市模擬)小明通過實驗測量一種合金的電阻率.(1)如圖甲所示,用螺旋測微器測量合金絲的直徑時,從調節到讀數的過程中,螺旋測微器上三個部件A、B、C使用的先后順序應該為________(填字母);測得該合金絲的直徑為d=________ mm;(2)請根據表格中數據,在圖乙中用筆畫線代替導線把電路連接補充完整;1 2 3 4 5 6 7電流I/A 0 0.08 0.11 0.15 0.19 0.27 0.38電壓U/V 0 0.19 0.29 0.44 0.60 0.80 1.15(3)小明在實驗室找了兩節干電池進行實驗,正確連接電路后,發現調節滑動變阻器,電壓表和電流表的示數變化范圍非常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正確連接電路后,小明利用刻度尺測出合金絲接入電路的長度L=59.99 cm,閉合開關,調節滑動變阻器,讀出多組電壓表和電流表的示數,在方格紙上作出U-I圖像如圖丙,發現圖像是一條傾斜直線,計算該合金絲電阻R=________ Ω,該合金絲電阻率ρ=________ Ω·m(π取3,結果均保留2位有效數字).答案 (1)CBAC或BAC 0.400 (2)見解析圖 (3)電源內阻太大 (4)3.0 6.0×10-7解析 (1)用螺旋測微器測合金絲直徑時,先打開固定螺釘C,把待測合金絲放在測微螺桿與測砧之間,然后調節粗調旋鈕B,當合金絲與測微螺桿、測砧接觸時停止調節粗調旋鈕,然后調節微調旋鈕A;為防止讀數時測微螺桿發生轉動,讀數前應先旋緊固定螺釘C,然后再讀數,使用的先后順序為CBAC;或者沒有第一步,即先打開固定螺釘C,而是直接進行第二步,即把待測合金絲放在測微螺桿與測砧之間,然后調節粗調旋鈕B,其他兩步一樣,故使用的先后順序為BAC;由題圖乙所示螺旋測微器可知,其分度值為0.01 mm,測得該合金絲的直徑為d=0 mm+40.0×0.01 mm=0.400 mm;(2)由表中數據,可知電壓、電流都要從零開始變化,故滑動變阻器采用分壓式接法,且合金絲電阻較小,故電流表采用外接法,則完整的實物圖如圖所示;(3) 根據閉合電路歐姆定律有I=,調節滑動變阻器,改變R外,電壓表和電流表的示數變化范圍非常小,說明外電阻的影響較小,所以產生的原因是電源內阻太大;(4)根據U-I圖像的斜率表示電阻,則有R==3.0 Ω,根據電阻定律有R=ρ,又S=πd2,聯立解得ρ=,代入數據解得ρ=6.0×10-7 Ω·m.4.(2023·湖南長沙市長郡中學高三模擬)為測量甲、乙金屬絲的電阻率,小明同學設計了如圖(a)、(b)所示的兩種實驗方案,已知電源的電動勢E和內阻r在實驗過程中保持不變.(1)小明先進行了如圖(a)方案的測量;①他首先利用游標卡尺和螺旋測微器分別測出甲、乙兩根不同金屬絲的直徑,示數分別如圖(c)、圖(d)所示.則兩根金屬絲直徑的測量值分別為:d甲=________ mm、d乙=________ mm;②實驗過程中,小明先將甲金屬絲接入電路,并用米尺測出甲金屬絲接入電路中的長度l=50.00 cm.閉合開關后移動滑動變阻器的滑片分別處于不同的位置,并依次記錄了兩電表的測量數據如下表所示,其中5組數據的對應點他已經標在如圖(e)所示的坐標紙上,請你標出余下一組數據的對應點,并在圖(e)中畫出U-I圖線;實驗次數 1 2 3 4 5 6U/V 0.90 1.20 1.50 1.80 2.10 2.40I/A 0.18 0.24 0.30 0.37 0.43 0.49③該方案測得的甲金屬絲的電阻率ρ=____ Ω·m(π取3.14,計算結果保留兩位有效數字);(2)小明又用如圖(b)方案測量乙金屬絲的電阻率,實驗中他可以通過改變接線夾(即圖(b)中滑動變阻器符號上的箭頭接觸金屬絲的位置),以控制接入電路中金屬絲的長度;①實驗操作步驟:a.正確連接電路,設定電阻箱的阻值,閉合開關b.讀出電流表的示數,記錄接線夾的位置c.斷開開關,測出接入電路的金屬絲的長度d.閉合開關,重復b、c的操作②根據測得電流與金屬絲接入長度關系的數據,繪出如圖(f)所示的關系圖線,由圖可以算出圖線的斜率為k,已測得乙金屬絲的直徑為d乙,已知電源的電動勢為E、內阻為r.則乙金屬絲的電阻率為________;(寫出電阻率的計算式)(3)電表的內阻可能使實驗產生系統誤差,圖(b)方案電阻率測量值________(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真實值.答案 (1)①1.75 0.548 ②見解析圖 ③2.3×10-5 (2)② (3)等于解析 (1)①兩根金屬絲直徑的測量值分別為d甲=1 mm+0.05 mm×15=1.75 mmd乙=0.5 mm+0.01 mm×4.8=0.548 mm②描點并作出U-I圖像如圖③由圖像可知Rx== Ω≈4.8 Ω根據Rx=ρ=解得ρ== Ω·m≈2.3×10-5 Ω·m(2)②由閉合電路歐姆定律E=I(ρ+r+R)=I(ρ+r+R)即=L+則=k,得ρ=(3)題圖(b)中考慮電流表內阻,則=L+,不影響圖像的斜率,則電阻率的測量值等于真實值.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4屆高考一輪復習物理(新人教版浙江專用)第十章 電路及應用 實驗十 導體電阻率的測量 學案(含答案).docx 2024屆高考一輪復習物理(新人教版浙江專用)第十章 電路及應用 實驗十 導體電阻率的測量 課件(68張PPT).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