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慧眼看交通》教學反思課標要求:本課編寫依據是《義務教育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我們的國家”里的第7條“了解交通發展的狀況,感受交通在人們生活中的重要作用,關注交通發展帶來的問題”和“我們的社區生活”中第11條“了解本地區生態環境,參與力所能及的環境保護活動,增強環境保護意識”。交通發展帶來的問題無法回避。改革開放為我國社會經濟、城鎮化和機動化的快速發展帶來了動力,城鎮居民生活水平獲得了空前提升,城鎮人口激增,機動車保有量和增速遠超出了工業發達國家城市水平,而城市交通基礎設施發展的理念、規劃設計、建設和運行管理相對滯后,頂層設計缺位,帶來了城市機動車的過度增長、過度使用和過高的城市中心區保有率,造成了居民出行難,甚至“城市病”,即人口無序膨脹、城市道路交通擁堵、公交擁擠、交通事故多發、空氣污染嚴重等社會問題。在農村地區,問題則主要集中在交通基礎設施落后,部分地區生態被破壞等方面。可以說,交通問題不僅僅是交通問題,也是政治、經濟和社會問題。即使是小學生都能多多少少切身體會到交通發展帶來的問題。他們既是受益方,也是受害者。因此,在課堂中引導學生正確認識這些問題,了解相關政策和法規,讓學生為交通發展獻計獻策,是非常有必要的。學生要學會全面地看問題。三年級的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思考、判斷、分析能力,可以結合生活實際,對一些現象初步形成辯證的看法。本課要讓學生認識到,交通的發展變遷,既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便利,也會帶來很多問題。人們面臨這樣的些問題,又有很多相對應的政策法規出臺。這樣,學生對交通問題就會形成變化的、發展的、整體的認識。這對學生的思維發展是非常有益的。教學反思:課堂資源應來源于生活,通過課堂活動和思考,又運用到生活中去。教師綜合了許多學生身邊的交通問題來設計教學,讓教學更加貼近生活。學生居住的小區、家門口、校門口就存在不少交通問題,組織學生調查并利用身邊的資源,再在課堂上引導學生交流匯報、深入討論、積極思考,有助于激起學生參與的熱情。考慮到學生要搜集的信息太多,教師可把學習內容分類,學生分組選擇不同學習內容搜集資料。教師引導學生整理資料,找到最能反映問題的內容進行匯報。所以,課上學生的回答比較精煉、全面,有一定代表性,尤其是對我國解決交通問題出臺的法律法規和設計未來的交通工具,學生都很感興趣,課堂氣氛活躍。但是,如何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活動中,突出重點內容或對問題進行深人探討,為解決目前出現的交通問題出謀劃策,掌握解決實際問題的本領還沒有表現出來,這些都還需要繼續反思學習。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