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買東西的學問》教學反思課標要求:本課編寫依據是《義務教育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主題四“我們的社區生活”第4條“學習選購商品的初步知識,能夠獨立地購買簡單物品,文明購物。具備初步的消費者自我保護意識”,以及《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綱》中“初步了解消費者權益保護”。社會化是個體在社會生活中學習社會常識、生活技能和群體規范等社會文化,適應社會生活和承擔社會角色并積極作用于社會、創造新的社會文化的過程。消費活動是兒童社會化的重要渠道。通過消費活動,兒童了解和認識社會經濟生活中的價值標準、行為規范等,對于他們學習和掌握人際交往技巧、生活技能等具有重要意義。因此,本課設定了第一個和第二個教學目標,引導學生掌握購物常識和基本技巧,學習如何做一個文明的消費者。當前,兒童越來越多地參與到消費活動之中。學校附近的文具店、小賣部時常都有學生光顧;在家里,兒童向家長提出各種各樣的購物要求;在商場里的運動柜臺、玩具柜臺和電子產品柜臺前,都不乏兒童的身影……在這些消費活動中,兒童既表現出較強的消費欲望,又因為缺乏生活經驗和自我保護能力,不具備良好的判斷能力,而容易成為消費中的弱勢群體。因此,本課設定了第三個教學目標,培養學生的自我保護和維權意識。教學反思:本節課的每一個環節都緊貼學生生活。教師出示的牛奶包裝袋,學生準備的商品標簽、外包裝或說明書取材于現實生活。對于商品的標志,教師準備了部分補充材料,有助于豐富學生的知識和拓展思維。在“避免購物小麻煩”這一環節,教師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中的細節,從細節中感悟生活智慧,還從維護國家利益的角度,培養學生索要發票的意識。在對網購的探討中,學生積極性高,表達的內容很豐富。本節課還存在一些需要重新考慮的地方,比如,在網購環節,是否需要通過大屏幕引導學生進行現場購物,讓他們獲得真實的網購體驗;對于發票與收據的相關知識是否需要適當延伸;等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