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4張PPT)新課標下綜合實踐領域新舊教材對比分析第一部分新課標中的綜合與實踐學習變化內容2022版新課程標準:四基: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四能:發展運用數學知識與方法發現、提出、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確立核心素養導向的課程目標數學:綜合與實踐以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為目標,根據不同學段學生特點,以跨學科主題學習為主,適當采用主題式學習和項目式學習的方式,設計情境真實、較為復雜的問題,引導學生綜合運用數學學科和跨學科的知識與方法解決問題。2022版新課程標準:2022版課標倡導跨學科學習有條件的地區和學校可以采用項目式的學習方式,各學科用不少于10%的課時來開展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綜合與實踐賦予具體內容學段 形式 內容 要求 課例第一學段 主題 活動 認識貨幣單位、 認識時間單位時分秒, 認識東南西北四個方向 關注幼小銜接,幫助學生積累數學活動經驗 數學游戲分享、歡樂購物街、時間在哪里、我的教室、身體上的尺子、數學連環畫第二學段 主題 活動 認識年月日, 認識常用質量單位, 認識方向 在活動中綜合運用數學和其他學科知識解決問題 年月日的秘密、曹沖稱象的故事、尋找寶藏、度量衡的故事第三學段 主題活動和 項目學習 了解負數等 在活動中綜合運用數學及其他學科知識解決問題,提高應用能力 如何表達具有相反意義的量、校園平面圖、體育中的數學、營養午餐、水是生命之源綜合與實踐賦予具體內容現教材 新課標年段 單元 主題 主題活動一年級上冊 11-20各數的認識 數學樂園 1:數學游戲分享2:歡樂購物街3:時間在哪里4:我的教室5:身體上的尺子6:數學連環畫一年級下冊 100 以內數的認識 擺一擺,想一想 二年級上冊 表內乘法 量一量,比一比 二年級下冊 有余數的除法 小小設計師 三年級上冊 多位數乘一位數 數字編碼 1:年、月、日的秘密2:曹沖稱象的故事3:尋找“寶藏”4:度量衡的故事三年級下冊 年、月、日 制作活動日歷 搭配 我們的校園 四年級上冊 大數的認識 1億有多大 四年級下冊 平均數與條形統計圖 營養午餐 五年級上冊 可能性 擲一擲 1:如何表達具有相反意義的量2:校園平面圖3:體育中的數學項目學習1:營養午餐項目學習2:水是生命之源五年級下冊 長方體和正方體 探索圖形 分數的加法和減法 怎樣通知最快 六年級上冊 圓 確定起跑線 扇形統計圖 節約用水 六年級下冊 百分數(二) 生活與百分數 比例 自行車的數學3.增強了實踐性和解決問題能力培養。1.融入了數學知識學習的內容,在活動中學習,感悟知識的意義。2.明確了教學方式。把年月日、時分秒、東南西北、負數等原單元教學內容,變成綜合與實踐的課程。第一、第二學段以主題式學習為主。第三學段主題式學習和項目式學習。綜合與實踐的變化綜合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體會數學的價值。關注問題解決的過程,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第二部分新課標中的綜合與實踐學習案例例:六年級上冊節約用水例:六年級上冊節約用水例:第三學段,項目學習,水是生命之源現教材:1.通過測量等操作活動,使學生經歷收集、整理數據的過程。2.使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技能和方法,通過平均數的計算及統計推斷,了解和認識日常生活中水資源浪費的情況。3.使學生積累節約用水的方法,加強環保意識。新課標:1.能合作設計生活中用水情況的調查方案,并展開調查,在調查中進一步優化方案;2.會查找與淡水資源相關的資料,從資料和實地走訪中篩選需要的信息,提出問題,確定解決問題的思路,提高應用意識;3.根據問題解決中的發現和收獲,制訂節水方案,嘗試設計節水工具或方法,培養創新意識;4.在問題解決中加深對水資源保護等社會問題的關注與理解。例:六年級上冊節約用水(一)教學目標:1.通過測量等操作活動,使學生經歷收集、整理數據的過程。2.使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技能和方法,通過平均數的計算及統計推斷,了解和認識日常生活中水資源浪費的情況。3.使學生積累節約用水的方法,加強環保意識。例:六年級上冊節約用水教學過程:(一)匯報資料,渲染氣氛當地水資源狀況,調動學生。(二)展開討論,確定關鍵信息1.周圍是否有浪費水現象?2.討論每個水龍頭浪費水的速度不一樣,用什么數表示漏水的一般水平比較合適呢?(三)解決問題,增強節約用水的意識(四)調動全體,討論節約用水方法說一說:應該如何節約用水?1.測量不同漏水水龍頭的一定時間內的漏水量,完成統計圖。2.分組計算,全班匯報。通過數據,明確節約用水的重要性。。例:第三學段,項目學習,水是生命之源項目背景。我國是人口大國,淡水資源相對缺乏,節約用水應成為人們的共識,但生活中浪費水的現象也很常見。通過開展資料查找、實地走訪、方案設計等實踐活動,加強對水資源使用與保護等問題的關注,提高處理信息、發現并提出問題、設計方案解決問題的能力。例:第三學段,項目學習,水是生命之源學業要求。能合作設計生活中用水情況的調查方案,并展開調查,在調查中進一步優化方案;會查找與淡水資源相關的資料,從資料和實地走訪中篩選需要的信息,提出問題,確定解決問題的思路,提高應用意識;根據問題解決中的發現和收獲,制訂節水方案,嘗試設計節水工具或方法,培養創新意識;在問題解決中加深對水資源保護等社會問題的關注與理解。內容要求。調查了解生活中人們使用淡水的習慣及用量,結合淡水資源分布、中國人均淡水占有量、城市生活用水的處理等信息,發現、提出并解決問題;制訂校園或家庭節水方案,嘗試設計節水工具或方法,提高環保意識,形成初步的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例:第三學段,項目學習,水是生命之源可設計6學時完成。第1學時,了解淡水資源分布、儲備情況指導學生查找資料,了解我國淡水資源的分布情況、水對人類生存和生活的重要作用等信息。了解我國解決淡水資源分布不均問題的舉措,如南水北調工程等。記錄并整理所獲取的信息,提出問題并設計問題解決的思路及方案。例:第三學段,項目學習,水是生命之源可設計6學時完成。第2學時,整理信息,提出項目學習要解決的問題指導學生整理通過參觀、調查等了解的信息,根據這些信息提出項目學習要解決的問題。整理、歸納這些問題,可以聚焦到一個主要問題,全班共同解決;也可以歸納為幾個相關問題,全班分組解決。確定要解決的問題后,合作設計問題解決的思路及方案。例:第三學段,項目學習,水是生命之源第3-4學時,調查與研究,按照方案解決問題;如研究問題聚焦在“生活中人們的用水習慣及用水量調查”,需要指導學生合作設計調查方案,了解周圍人們生活中的用水習慣。(根據調查獲得的信息,設計相應的實驗,如獲得一定時間內水龍頭全開或者半開的出水量、一個滴水的水龍頭一天浪費的水量等數據。例:第三學段,項目學習,水是生命之源第5-6學時,制訂節水方案結合前面的調查與探究,嘗試設計節水工具或設施,如可記錄、調控水流量的水龍頭等;制訂節水方案,如家庭循環用水方案或學校節水行動方案等,并切實開展行動。一段時間后總結交流節水成效。還可以增加跨學科的內容,可以制作污水凈化裝置、參觀污水處理廠等內容。例:第三學段-項目學習變化:1.學時增長。1課時—6課時2.問題驅動。(設計一周營養餐、節約用水方案)3.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3.知識的綜合運用。例:第三學段-項目學習教學提示可以采用“課內+課外、校內+校外、集中+分散”等靈活方式進行,調動學生的自主性,指導學生綜合運用知識,開展有目的、有設計、有步驟、有合作、有反思的實踐活動,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興趣和能力,發展模型意識。例:四年級下冊營養午餐例:四年級下冊營養午餐例:第三學段,項目學習,營養午餐現教材:1.讓學生根據營養午餐的一些基本指標,運用簡單的排列組合、統計等相關知識了解怎樣的搭配才是合理的營養午餐。2.讓學生體會探索的樂趣,并促使學生克服偏食、挑食的毛病,養成科學飲食習慣,感受數學的生活性、實用性。新課標:1.對人體營養需求和食物營養物質的調查研究中,進一步理解百分數的意義;2.會用扇形統計圖整理調查結果,分析如何實現營養均衡;3.經歷一周營養午餐食譜的設計過程,感悟在實際情境中方案的形成過程;4.形成重視調查研究、合理設計規劃的科學態度。例:四年級下冊營養午餐教學目標:1.讓學生根據營養午餐的一些基本指標,運用簡單的排列組合、統計等相關知識了解怎樣的搭配才是合理的營養午餐。2.讓學生體會探索的樂趣,并促使學生克服偏食、挑食的毛病,養成科學飲食習慣,感受數學的生活性、實用性。例:四年級下冊營養午餐教學過程:(一)創設情境,引發思考1.生活情境引入2.引發數學思考(二)圍繞主題,展開研究1.科學理解“營養午餐”2.量化三套方案的營養成分3.科學選擇“營養午餐”(三)動手設計,解決問題(四)統計分析,綜合運用(五)探究延伸,為特殊人群搭配營養午餐(六)總結提升,布置實踐例:第三學段,項目學習,營養午餐學業要求。對人體營養需求和食物營養物質的調查研究中,進一步理解百分數的意義;會用扇形統計圖整理調查結果,分析如何實現營養均衡;經歷一周營養午餐食譜的設計過程,感悟在實際情境中方案的形成過程;形成重視調查研究、合理設計規劃的科學態度。內容要求。調查了解人體每日營養需求,幾類主要食物的營養成分,感受合理膳食的重要性;調查學校餐廳或自己家庭一周午餐食譜的營養構成情況,提出建議;開展獨立活動或小組活動,設計一周合理的營養午餐食譜;形成重視調查研究、合理設計規劃的科學態度。例:第三學段,項目學習,營養午餐教學提示。學生分組,發現、提出與項目相關的問題,分工協作完成計劃,反思交流問題解決中的收獲、感悟。作為項目式學習,應當遵循項目式學習的要求,對問題進行完整的設計和規劃。其中包括知道人體所需的各種營養物質,甚至還要知道這些營養物質的作用;需要知道各種食物所含營養物質的比例;需要調查并分析學校食堂或自己家庭午餐的營養狀況;需要用統計圖表整理調查結果,可以用百分數表達相應數據,用扇形統計圖呈現各自所占比例。例:第三學段,項目學習,營養午餐可設計6學時完成。第1-2學時,分別調查了解人體所需要的營養物質和幾種主要食品所含營養物質,計算相應的百分數,看懂相應的扇形統計圖;第3-4學時,收集學校食堂或自己家庭一周的午餐食譜,分析其中的營養成分,進行類似的統計分析;第5學時,綜合所有數據,分析午餐營養與人體所需營養之間的關系,小組之間進行交流,達成人體對午餐所需營養的共識;第6學時,把學校或自己家庭午餐營養統計數據與達成的共識進行比較,提出改進建議,并且設計一周的營養午餐,小組之間進行交流。第三部分新課標中的綜合與實踐學習建議數學主題活動的開展有助于學生加深對數學知識以及數學知識與其他學科關聯的理解提升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獲得數學活動經驗感悟數學的價值發展學生應用意識、創新意識等數學核心素養綜合與實踐的作用教師準備1. 教師要加強新課標的學習。2. 教師要熟悉項目學習的方式。(設計的方法、實施的要點、評價的方式、項目學習的工具)3. 教師要教學中勇于嘗試的精神。例:第三學段-項目學習教學提示可以采用“課內+課外、校內+校外、集中+分散”等靈活方式進行,調動學生的自主性,指導學生綜合運用知識,開展有目的、有設計、有步驟、有合作、有反思的實踐活動,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興趣和能力,發展模型意識。謝謝大家聆聽,敬請批評指正!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