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生活離不開他們》教學反思課標要求:本課編寫依據是《義務教育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2011 年版》中主題四“ 我們的社區生活”第3條“關心了解周圍不同行業的勞動者,感受并感激他們]的勞動給人們生活帶來的便利,尊重并珍惜他們的勞動成果”,主題五“我們的國家” 第6條“初步了解我國的工農業生產,以及工農業生產與人們生活的關系,知道工人、農民付出的辛勤勞動與智慧,尊重他們的勞動”。大多數四年級的學生還處在依靠父母為他們解決衣、食、住、行等生活需要的階段,對生活體驗不深,難以做到主動觀察社會生活,他們對生活中各行各業勞動者提供的服務及其重要性認識不夠。盡管他們每天都得到了不同行業勞動者提供的服務,但沒有真正意識到正是由于無數人提供的服務,生活才會如此便利,社會才能有序運轉,也很難懂得人與人之間存在著相互聯系和相互依存的關系。因此,本課設定了第一個教學目標。職業是社會分工的產物、社會上每一種職業都有著各自的作用。各行各業相互關聯,缺一不可,共同保證了社會的良好運轉、人們無論從事什么職業, 只是分工不同,沒有高低貴賤之分。不同職業的勞動者只要堅守崗位、認真負責,都是在為社會作貢獻。有些小學生由于年齡小,加上缺失勞動教育、受不良社會風氣的影響等,對不同行業的勞動者易產生不正確的認識,甚至輕視體力勞動者。這非常不利于他們的個人成長。因此,本課設定了第二個教學目標,引導學生從小樹立職業平等的觀念和正確的職業價值觀。很多勞動者在自己的崗位上辛勤工作,默默地為人們服務,看似普通和平凡,其實非常艱辛和不凡因此,本課設定了第三個教學目標,旨在引導學生了解勞動者工作的艱辛,尊重各行各業的勞動者和他們的勞動成果。教學反思:1.根據教學目標開發課程資源。課前,教師布置“尋找最美勞動者”的社會實踐活動,將教材資源與社會資源緊密結合,使學生積累更為豐富的生活經驗。為了拉近學生與各行各業勞動者的距離,教師收集了具體的、真實的資料,用直觀的感知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體驗探究,生成感悟。教師設計了“職業大體驗”活動,較為豐富的體驗旨在讓學生感悟每個勞動者所從事職業的意義及其背后的艱辛,從而進一步認識到,沒有這些勞動者的辛勤付出就沒有我們美好的生活。由此,自然而然地激發出他們的心聲:我們的生活離不開他們,我們要感謝并尊重他們!2.把學習過程變成學生的自主探索之旅。教師緊扣本課教學目標,抓住“各行各業的職業特點”,突出“各行各業的勞動者在工作中的艱辛付出”,設計了以下活動環節:課前觀察,豐富行業感知;思維喚醒,打開生活的通道;真情表達,拓展認知空間;互動模擬,豐富勞動體驗;深情誦讀,升華感恩之情。在師生同構課堂的過程中,學生的認知逐漸清晰,情感逐步升華。本課尚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在“推薦最美勞動者”的活動中,缺少了一些互動環節;在“職業大體驗”環節,如果能請廚師或者消防員進行現場指導和分享工作經歷,教學效果會更好。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