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我們的公共生活》教學反思課標要求:本課編寫依據是(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中主題四“我們的社區生活”第6條“體驗公共設施給人們生活帶來的便利。形成愛護公共設施人人有責的意識,能夠自覺愛護公共設施" ;第7條“自覺遵守公共秩序,注意公共安全。做講文明、有教養的人”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社會公共服務質量的提升,豐富的公共生活已經成為人們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生參與公共生活的機會越來越多。為了幫助學生認識什么是公共生活,明確公共生活與每個人有怎樣的關系,本課設定了第一個教學目標。人們在公共生活中有權利使用公共資源和公共設施,也有義務對其進行維護,做到不侵犯他人的合法權益,這樣才能保障每個人都能更好地參與公共生活。由此,本課設定了第二個教學目標。同時,我們還應認識到社會上有些人的公共意識和道德素養還有待提高。例如:有人認為公共設施是政府出錢建的,理應由政府派人維護,與個人無關;也有人認為只要自己不破壞就可以了,公共設施壞了、臟了,與自己無關;還有些人把“公共的”當作“私有的”;等等。這些行為都會給學生帶來不良影響。因此,本課設定了第三個教學目標,引導學生在公共生活中展示自己的良好形象,做講文明、有教養的人。教學反思:從課前調查的結果來看,學生對公共生活的認識不清晰,通過本課的學習,學生在積極交流的過程中厘清了思路。此外,學生對“網上購物是不是公共生活”這一問題沒有思考過。學生會有認知偏差,可能會以事物某一方面的特性覆蓋對整個事物的看法。課堂上,有近半數的學生不清楚網上購物是否屬于公共生活。通過師生的對話討論,學生認識到網絡虛擬世界也存在公共生活,生活中最常見的網上購物就是公共生活。教學時以思維碰撞為主,讓學生充分表達自己對話題的思考,在與已有生活經驗發生聯系的基礎,上加深認識,這樣才能讓每個學生都有收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