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8.1文化的民族性與多樣性 導學案[課標要求] 感悟世界文化的多樣性,理解文化多樣性的價值。[素養目標] 1.政治認同:通過了解文化的民族性,認同本民族文化,堅定文化自信。2.公共參與:立足生活實踐踐行尊重文化多樣性要求。【新知導學】 一、文化具有民族性1.地位:民族文化是一個民族區別于其他民族的獨特 。2.作用:在一個民族的歷史與現實中,民族文化起著維系社會 、維持社會穩定、激發民族 和凝聚力的重要作用,是一個民族生存與發展的 。3.核心: 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靈魂。4.體現:民族文化體現在民族的生活方式、 、思維方式,以及民族 、民族服飾等方面。二、文化具有多樣性1.地位:文化多樣性表征文化存在的 程度。每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文化都扎根于本國本民族的土壤之中,各國和各民族的政治、 等社會條件不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2.意義:文化多樣性是發展本民族文化的 要求,也是實現世界文化繁榮的 要求。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樣性,世界才更加豐富多彩,充滿生機與活力。3.要求:面對文化多樣性,我們要在堅持各民族平等的基礎上,尊重 ,理解個性,既要 本民族文化,又要 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鑒,求同存異,共同促進人類文明繁榮進步。【易錯提醒】1.民族文化對維系社會生活、維持社會穩定、激發民族創造力和凝聚力起著決定性作用。2.世界觀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靈魂。3.民族文化只體現在民族價值觀、民族思維方式、民族性格等精神層面。4.當今時代出現了經濟全球化的趨勢,所以會形成文化全球化和趨同化。5.文化多樣性是發展本民族文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實現世界文化繁榮的內在要求。6.認同本民族文化,就是全面繼承本民族傳統文化。合作探究一材料一 我國春節歷史悠久,在傳承發展中已形成了一些較為固定的習俗,有許多還相傳至今,如辦年貨、掃塵、貼年紅、團圓飯、守歲、壓歲錢、拜歲、拜年、舞龍舞獅、拜神祭祖、祈福禳災、放鞭炮、放煙花、游神、廟會、賞花燈等習俗。材料二 圣誕節的習俗主要包括:戴圣誕帽、送圣誕卡、做圣誕蛋糕、送圣誕禮物等。大部分的天主教教堂都會先在12月24日的平安夜,亦即12月25日凌晨舉行子夜彌撒,而一些基督教會則會舉行報佳音,然后在12月25日慶祝圣誕節。(1)春節和圣誕節的不同習俗體現了文化的什么特點?(2)你知道民族節日之間差異性的原因嗎?(3)民族文化在一個民族的發展中有什么重要地位和作用?合作探究二近年來,西方的情人節在我國已成為很多年輕人特別喜歡的節日。為什么我國的“七夕”節日受冷落,西方情人節反而成了一種時尚呢?首先是西方文化的沖擊。清朝末年,中國屢遭列強侵略,人們認為中國傳統是十分落后的,西方的才是先進的,于是人們開始穿西裝、說英語,甚至采用了西方的紀年方式。其次是經濟方面的原因。改革開放以來,由于西方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普遍高于我國,人們逐漸出現了各種“崇洋媚外”的心理:過生日必須要吃蛋糕,結婚必須要穿婚紗,甚至在民國的時候,差點連春節都被廢除。還有一個重要因素,那就是假日經濟商機。情人節的各種噱頭會吸引年輕人去消費,商家趁機進行各種節日活動的宣傳,這對情人節的普及也起很重要的推動作用。(1)東西方節日的差異體現了文化的什么特點?請說明原因。(2)你是否贊同文化教育中的“去西方化”?(3)我們應該如何對待以節日文化為代表的西方文化?【鞏固提升】1.2020年11月舉辦的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中外參觀者對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展示的千層底布鞋制作技藝等贊不絕口;來自意大利的55個世界文化遺產被濃縮成5個主題,通過五面氛圍大屏展示,給觀眾帶來一場全方位的意式審美體驗。中外文化遺產在進博會上的展示說明( )①不同文化凝結著各自民族的智慧②文化的價值在于不同文化的交流③文化與經濟的交融增進了文明互鑒④文化的內涵因現代科技而不斷豐富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2.千年陸路湘桂古道作為文化線路遺產,其主要構成是以沿途保存的遺址或遺存為主要對象。湖南廣西相關部門加大古道沿線的文物和遺址保護力度,做好古道文化游的整合、活化與利用工作。這有利于( )①發揮自然遺產優勢,促進湘桂文化交融②在求同存異中,彰顯中華文化的包容性③保護文化傳承的載體,展現文化的多樣性④整合利用文化資源,挖掘文化遺產的價值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3.“一字一圖畫,一語一境界。”中文優美、簡約、深邃、博大,書寫并傳承了中華文化。中文是聯合國指定的六種國際官方語言文字之一,聯合國設定每年4月20日為“中文日”,取典于倉頡在“谷雨”時節造字的傳說。對此理解正確的是( )①語言文字是文化創新的基礎,展現了文化多樣性②語言文字是了解一國文化的鑰匙,搭建了世界文化交流的橋梁③漢字產生于中國傳統習俗,是中華民族智慧結晶和全人類共同財富④“中文日”有助于展示中華文化獨特魅力,擴大中文影響力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8.1文化的民族性與多樣性導學案答案【新知導學】 一、文化具有民族性1.地位:民族文化是一個民族區別于其他民族的獨特標識。2.作用:在一個民族的歷史與現實中,民族文化起著維系社會生活、維持社會穩定、激發民族創造力和凝聚力的重要作用,是一個民族生存與發展的精神根基。3.核心:價值觀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靈魂。4.體現:民族文化體現在民族的生活方式、生產方式、思維方式,以及民族節日、民族服飾等方面。二、文化具有多樣性1.地位:文化多樣性表征文化存在的豐富程度。每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文化都扎根于本國本民族的土壤之中,各國和各民族的政治、經濟等社會條件不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2.意義:文化多樣性是發展本民族文化的內在要求,也是實現世界文化繁榮的必然要求。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樣性,世界才更加豐富多彩,充滿生機與活力。3.要求:面對文化多樣性,我們要在堅持各民族平等的基礎上,尊重差異,理解個性,既要認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鑒,求同存異,共同促進人類文明繁榮進步。【易錯提醒】1.民族文化對維系社會生活、維持社會穩定、激發民族創造力和凝聚力起著決定性作用。糾正:民族文化起著維系社會生活、維持社會穩定、激發民族創造力和凝聚力的重要作用。2.世界觀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靈魂。糾正:價值觀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靈魂。3.民族文化只體現在民族價值觀、民族思維方式、民族性格等精神層面。糾正:民族文化體現在精神層面,也體現在物質載體層面。4.當今時代出現了經濟全球化的趨勢,所以會形成文化全球化和趨同化。糾正:當今時代出現了經濟全球化的趨勢,但不會形成文化全球化和趨同化,“文化全球化和趨同化”實質是一種文化霸權主義。以此為借口進行文化侵略,必然導致文化的沖突,影響世界文化的繁榮發展,最終不可能得逞。5.文化多樣性是發展本民族文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實現世界文化繁榮的內在要求。糾正:文化多樣性是發展本民族文化的內在要求,也是實現世界文化繁榮的必然要求。6.認同本民族文化,就是全面繼承本民族傳統文化。糾正:對于本民族文化的“認同”,指的是總體認同,但不排斥“去其糟粕”的可能。合作探究一答案 (1)體現了文化的民族性,不同的民族擁有不同的文化,民族文化是一個民族區別于其他民族的獨特標識。(2)文化是人類社會實踐的產物。各個民族的歷史發展不同、社會實踐不同,經濟、政治也不同,從而決定了各民族的民族節日也不同。(3)①地位:民族文化是一個民族區別于其他民族的獨特標識。②作用:在一個民族的歷史與現實中,民族文化起著維系社會生活、維持社會穩定、激發民族創造力和凝聚力的重要作用,是一個民族生存與發展的精神根基。合作探究二答案 (1)文化具有民族性和多樣性。各國和各民族的社會條件不同,政治、經濟的差異性。(2)贊同:西方文化教育過度,會影響文化民族性;不贊同:文化多樣性是發展本民族文化和繁榮世界文化的需要。(3)尊重文化多樣性,尊重其他民族文化。在民族平等的基礎上,尊重差異,理解個性,做到求同存異、相互借鑒。【鞏固提升】1.答案 B解析 文化是社會實踐的產物,文化的價值任何時候都是為人服務的,文化的價值在于其發揮作用,不在于交流,②說法不科學。文化是人類社會實踐的產物,其內涵應隨著人類社會實踐的發展而發展,科技僅僅是推動文化發展的重要因素,僅僅使收集、選擇、傳遞、儲存文化資源的手段和方式發生了變革,④說法錯誤。①③符合題意。2.答案 D解析 千年陸路湘桂古道作為文化線路遺產,是以沿途保存的遺址或遺存為主要對象,表明不是純自然遺產,而是文化遺產,①不符合題意。中華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異、兼收并蓄。“求同存異”,就是能與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處;“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鑒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積極成分, 材料沒有涉及在求同存異中,彰顯中華文化的包容性,②不符合題意。千年陸路湘桂古道作為文化線路遺產,加大古道沿線的文物和遺址保護力度,有利于保護文化傳承的載體,對于展現世界文化的多樣性具有獨特作用,③符合題意。湖南廣西相關部門做好古道文化游的整合、活化與利用工作,有利于整合利用文化資源,挖掘文化遺產的價值,④符合題意。故本題選D。3.答案 C解析 文化創新的基礎是社會實踐,而不是語言文字,故①說法錯誤。漢字是中華文化的基本載體,產生于人民的社會實踐,而不是中國傳統習俗,故③說法錯誤。②④符合題意。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