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八下第3章 空氣與生命(3.1-3.3) 期末備考秘籍(含解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八下第3章 空氣與生命(3.1-3.3) 期末備考秘籍(含解析)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八下第三章 期末備考
(復習范圍:3.1-3.3)
知識點一:空氣成分
考點一、空氣的成分
考點精要:
成分 含量 性質與用途
氮氣 78% 化學性質不活潑。用作保護氣,用于食品防腐和延長燈泡壽命、是制化肥、炸藥的原料、液氮作冷凍劑
氧氣 21% 性質比較活潑。用途:供給呼吸,如潛水、醫療、支持燃燒,如燃燒、煉鋼、氣焊、氣割
二氧化碳 0.04% 用途:光合作用的原料、固態CO2(俗稱干冰)作制冷劑、工業上用于制純堿、尿素、汽水
稀有氣體 0.93% 化學性質不活潑。用途:作保護氣體、各種顏色的電光源、制造低溫環境(氦氣)、醫療麻醉(氙氣)
水蒸氣 成云致雨的原料
注意:①澄清的石灰水敞口放置在空氣中會變渾濁,說明空氣中有二氧化碳。②小白鼠在裝有空氣的密閉容器中可存活一段時間,說明空氣中有氧氣。③盛冰水的杯子從冰箱里拿出,放在常溫空氣中,外壁會變潮濕,說明空氣中有水蒸氣。
典例1.(2022八下·溫嶺期末)如圖為空氣各成分體積分數示意圖,則甲代表的是 (  )
A.二氧化碳 B.氧氣 C.氮氣 D.稀有氣體
【答案】C
【解析】根據空氣中組成成分的知識判斷。
【解答】在空氣中,氮氣體積約占總體積的78%,氧氣約占總體積的21%,二氧化碳、稀有氣體等約占1%,則甲為氮氣,故C正確,A、B、D錯誤。
考點二、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
考點精要:測定原理:用紅磷(或白磷)在密閉的容器中燃燒,消耗氧氣,生成五氧化二磷固體,容器內壓強減小,打開止水夾,燒杯中的水在大氣壓的作用下,被壓入瓶內,進入的水的體積就代表了被消耗的氧氣的體積。
現象:①產生大量白煙,②冷卻后打開止水夾,進入集氣瓶內的水約占原來瓶中空氣總體積五分之一。
實驗拓展:改進教材實驗的弱點,使實驗結果更精確,使實驗更環保:
如下面的這些裝置,圖①可以通過凸透鏡聚光點燃集氣瓶內的白磷,避免空氣污染;圖②~⑥都是在裝置內點燃紅磷或白磷,且容器有精確的刻度,能更精確測得空氣中氧氣的體積。(注:圖⑥中,金屬梯由不活潑金屬絲制成,在凸起的部分放上小塊白磷,依靠凸透鏡聚光加熱使得白磷從下到上依次燃燒,該方法相對大塊白磷的優點是緩慢燃燒,能充分消耗試管內的氧氣)
典例1.(2022八下·諸暨期末)小敏用圖甲裝置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
(1)紅磷點燃后立即伸入瓶中并塞緊瓶塞,此時能觀察到的現象是   。
(2)火焰熄滅后振蕩集氣瓶,等裝置冷卻至室溫,打開止水夾,燒杯內的部分水通過導管進入集氣瓶,集氣瓶中消耗的氧氣體積可用   表示。
(3)小敏將裝置改成圖乙所示,點燃紅磷前先塞緊瓶塞,再用電熱棒給紅磷加熱。請分析改進后的優勢:   。
【答案】(1)紅磷劇烈燃燒,產生大量白煙,放出大量熱量 (2)進入集氣瓶的水的體積
(3)能避免甲實驗中將燃燒匙伸入時因受熱導致部分空氣逸出而形成誤差,從而使實驗結果更準確。
【解析】(1)根據紅磷在空氣中燃燒的現象解答;
(2)燒杯中的水進入集氣瓶后,集氣瓶內的氣壓會逐漸增大。當進入集氣瓶內水的體積等于消耗氧氣的體積時,集氣瓶內的氣壓等于外界的大氣壓強,此時水會停止流動。
(3)從是否需要打開瓶塞對紅磷進行加熱點燃的角度分析。
【解答】(1)紅磷點燃后立即伸入瓶中并塞緊瓶塞,此時能觀察到的現象是:紅磷劇烈燃燒,產生大量白煙,放出大量熱量。
(2)火焰熄滅后振蕩集氣瓶,等裝置冷卻至室溫,打開止水夾,燒杯內的部分水通過導管進入集氣瓶,集氣瓶中消耗的氧氣體積可用進入集氣瓶的水的體積表示。
(3)小敏將裝置改成圖乙所示,點燃紅磷前先塞緊瓶塞,再用電熱棒給紅磷加熱,改進后的優勢為:能避免甲實驗中將燃燒匙伸入時因受熱導致部分空氣逸出而形成的誤差,從而使實驗結果更準確。
考點三、氧氣的化學性質
考點精要:氧氣的化學性質:
①氧氣可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
②與硫反應:其文字表達式是硫+氧氣二氧化硫;硫在空氣中燃燒發出淡藍色的火焰,在純凈的氧氣中燃燒發出藍紫色的火焰,生成一種具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
③與鐵反應:其文字表達式是鐵+氧氣四氧化三鐵;鐵在氧氣中燃燒的實驗現象是劇烈燃燒、火星四射、放出熱量,生成一種黑色固體。
典例1.(2022八下·杭州期末)下列有關物質燃燒時觀察到的現象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A.硫在氧氣中燃燒,發出淡藍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
B.木炭在氧氣中燃燒,發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
C.紅磷在氧氣中燃燒,放出大量熱,產生大量白霧
D.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鐵
【答案】B
【解析】A.硫在氧氣中燃燒,發出明亮的藍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故A錯誤;
B.木炭在氧氣中燃燒,發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故B正確;
C.紅磷在氧氣中燃燒,放出大量熱,產生大量白煙,故C錯誤;
D.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固體,故D錯誤。
考點四、鐵絲在氧氣里燃燒
考點精要: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的實驗現象是劇烈燃燒、火星四射、放出熱量,生成一種黑色固體,實驗前:在集氣瓶里預先鋪一層細沙或裝少量水。原因是防止燃燒出現高溫熔融物滴在瓶底,導致瓶底受熱不均而破裂。
典例1.為研究鐵絲的粗細對鐵在氧氣中燃燒的影響,下列實驗能達到目的的是( )
A. 在同一瓶氧氣中,先后進行不同粗、細鐵絲的燃燒實驗
B. 在兩瓶不同濃度的氧氣中,分別同時進行粗、細鐵絲的燃燒實驗
C. 在兩瓶相同濃度的氧氣中,分別同時進行粗、細鐵絲的燃燒實驗
D. 在兩瓶不同濃度的氧氣中,分別同時進行相同鐵絲的燃燒實驗
【答案】C
【解析】根據題意可知,“探究的粗細不同的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的現象”那么該實驗變量是鐵絲的粗、細,其它的因素都必須相同.所以A.完全一樣的鐵絲,沒有自變量,不能達到實驗目的,該選項錯誤;B.自變量為氧氣的濃度,不能達到實驗目的,該選項故錯誤;C.只有一個自變量并且是鐵絲的粗細,其它因素均相同,該選項正確;D.除了鐵絲粗細不同,還有不同濃度的氧氣,不能達到實驗目的,該選項故錯誤。
考點五、實驗室制取氧氣
考點精要:
反應原理 2H2O22H2O+O2↑ 2KMnO4K2MnO4+MnO2+O2↑2KClO32KCl+3O2↑
實驗裝置
收集方法 ①排水集氣法(氧氣不易溶于水)②向上排空氣法(氧氣密度比空氣密度大)
驗滿方法 將帶火星的木條放在集氣瓶口,木條復燃(向上排空氣法)
檢驗方法 將帶火星的木條放在集氣瓶中,木條復燃
注意事項 長頸漏斗末端要伸到液面以下(分液漏斗則不必) ①試管口略向下傾斜②鐵夾夾在試管中上部③實驗完畢,先移出導氣管,再熄滅酒精燈④用KMnO4制O2時,試管口放一團棉花
典例1.(2022八下·南潯期末)某校科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利用如圖所示的裝置進行實驗。
(1)實驗目的:
①用高錳酸鉀制取一瓶氧氣;
②粗略測定加熱一定質量的高錳酸鉀所收集到的氧氣體積。
反應原理:加熱高錳酸鉀制取氧氣,其化學反應方程式為_   。
(2)裝置連接:為達到實驗目的②,各裝置的正確連接順序是(填接口的字母):a   →  →d。
(3)問題分析:實驗過程中發現瓶中的水變紅了,原因是_   
【答案】(1)2KMnO4 K2MnO4+MnO2+O2↑ (2)c;b (3)試管口沒有放棉花
【解析】(1)確定反應物、反應條件和生成物,據此寫出反應的方程式;
(2)根據氧氣體積的測量原理分析解答;
(3)在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的實驗中,要在試管口放一團棉花,防止生成的氧氣氣流將高錳酸鉀粉末帶入試管,這樣可能發生爆炸。高錳酸鉀溶于水時呈紅色,據此分析解答。
【解答】(1)高錳酸鉀在加熱的條件下反應,生成錳酸鉀、二氧化錳和氧氣,則反應的方程式為:2KMnO4 K2MnO4+MnO2+O2↑。
(2)A中產生的氧氣,通入B中,利用生成氧氣產生的壓強將水排出,從而流入量筒。當水不再流入時,進入量筒內水的體積等于生成氧氣的體積,則正確連接順序為:a→c→b→d。
(3)問題分析:實驗過程中發現瓶中的水變紅了,原因是試管口沒有放棉花。
考點六、催化劑和催化作用
考點精要:在反應中能改變(加快或減慢)其他物質的反應速率,而本身的質量和化學性質在反應前后都不改變的物質叫做催化劑,催化劑在化學反應中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注意:催化劑的特點可概括為“一變,兩不變”,“一變”即改變反應速率,兩不變指催化劑在化學反應前后質量和化學性質不變。
典例1.(2022八下·仙居期末)在學習了氯酸鉀和二氧化錳的混合物制取氧氣后,小明查閱資料發現除了二氧化錳外,氧化銅、氧化鐵也可以作為氯酸鉀分解的催化劑。這三種物質中,哪種物質對氯酸鉀分解的催化效果最好 小明用如圖甲裝置,以及實驗所需藥品和器材進行實驗。
(1)請你補充完成以下實驗步驟:
①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②取三支相同的試管,各加入相同質量的氯酸鉀;
③   ;
④   ;
⑤重復多次實驗;
⑥比較數據,得出結論。
(2)實驗結果發現二氧化錳對氯酸鉀分解的催化效果比氧化鐵要好,圖乙為氯酸鉀和氧化鐵混合物制取氧氣時,生成氧氣質量隨反應時間變化的圖像。小妍同學畫出下列等質量的氯酸鉀和二氧化錳混合物制取氧氣時,生成氧氣質量隨反應時間變化的圖像。你認為正確的是   。
【答案】(1)分別與相同質量的二氧化錳、氧化銅、氧化鐵均勻混合;;連接裝置,開始加熱試管,分別用秒表記錄量筒收集一定體積氧氣所用的時間;(或“連接裝置,開始加熱試管,記錄相同時間內量筒收集的氧氣的體積”)。
(2)B
【解析】(1)根據題目要求設計實驗步驟,然后對③④進行補充;
(2)根據催化劑對化學反應的影響分析解答。
【解答】(1)根據題意,設計實驗步驟如下:
①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②取三支相同的試管,各加入相同質量的氯酸鉀;
③分別與相同質量的二氧化錳、氧化銅、氧化鐵均勻混合;
④連接裝置,開始加熱試管,分別用秒表記錄量筒收集一定體積氧氣所用的時間;(或“連接裝置,開始加熱試管,記錄相同時間內量筒收集的氧氣的體積”);
⑤重復多次實驗;⑥比較數據,得出結論。
(2)催化劑只會改變化學反應的速率,而不能改變反應產物的種類和數量,因此當用二氧化錳為催化劑時生成氧氣的質量與用氧化鐵為催化劑時生成氧氣的質量相等。由于前者的催化作用更好,因此反應速率更快,即生成氧氣的速度更快,故選B。
考點七、化合反應和分解反應
考點精要:由一種物質生成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物質的反應叫分解反應,如過氧化氫分解產生水和氧氣;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物質生成一種物質的反應叫化合反應,如硫和氧氣反應生成二氧化硫。
典例1.下列反應中既不屬于分解反應,也不屬于化合反應的是(  )
A.氧化汞 汞+氧氣 B.石蠟+氧氣 水+二氧化碳
C.碳+氧氣 二氧化碳 D.磷+氧氣 五氧化二磷
【答案】B
【解析】根據分解反應符合“一變多”的特點,化合反應符合“多變一”的特點分析。
A、所給反應為“一變多”的分解反應,不符合題意;
B、所給反應反應物和生成物都兩種物質,不屬于分解或化合,符合題意;
C、所給反應是“多變一”的化合反應,不符合題意;
D、所給反應是“多變一”的化合反應,不符合題意;
知識點二:氧化與燃燒
考點一、氧化反應
考點精要:氧化反應:物質跟氧發生的反應,包括緩慢氧化和劇烈氧化。緩慢氧化:進行得非常緩慢的氧化反應,甚至在短期內不易察覺。劇烈氧化:進行得非常劇烈的氧化反應。在氧化反應中,氧氣具有氧化性。
典例1.(2021八下·臺州期中)下列反應中屬于氧化反應的是(填序號,下同)   ,屬于化合反應的是    。
A.銅+氧氣 氧化銅 B.氨氣+氧氣 氧化氮+水
C.氫氣+氧氣 水 D.甲烷+氧氣 水+二氧化碳
E.二氧化碳+水 碳酸 F.一氧化碳+氧氣 二氧化碳
【答案】ABCDF;ACEF
【解析】物質與氧氣發生的反應叫氧化反應;多種物質生成一種物質的反應,叫化合反應。
【解答】根據氧化反應的定義可知,屬于氧化反應的是:ABCDF;根據化合反應的定義可知,屬于化合反應的是:ACEF。
考點二、燃燒的條件
考點精要:燃燒:可燃物跟氧氣發生的一種發光、發熱、劇烈的氧化反應。物質燃燒必須滿足三個條件:①有可燃物;②要有助燃劑,常用的助燃劑為氧氣;③溫度達到該可燃物的著火點。
典例1.(2022八下·溫州期末)1820年,英國化學家戴維偶然發現原本在常溫下不能和氧氣反應的酒精,在鉑絲表面卻能與氧氣發生緩慢氧化,但鉑絲卻完好無損。據此他制作了一種 鉑絲打火機(如圖所示) ,它以酒精為燃料,蓋子上裝有鉑絲。使用時打開蓋子,將鉑絲置于酒精蒸氣出口上方,等待片刻鉑絲上的酒精即可被點燃。
(1)鉑絲在該化學反應中所起的作用是    。
(2)酒精在鉑絲表面緩慢氧化反應屬于   反應。(選填“吸熱”或“放熱”)
(3)將鉑絲置于酒精蒸氣出口上方,需“等待片刻”才能點燃,請從燃燒條件的角度分析酒精蒸氣未立即燃燒的原因是   。
【答案】(1)催化劑(2)放熱反應(3)溫度未達到著火點
【解析】(1)在化學反應前后,催化劑的質量和化學性質保持不變;
(2)所有的氧化反應都會向外放出熱量;
(3)燃燒的條件:①有可燃物;②與氧氣接觸;③溫度達到著火點。
【解答】(1)根據題目描述可知,鉑絲在反應前后的質量和性質保持不變,因此作用是催化劑。
(2)酒精在鉑絲表面緩慢氧化反應屬于放熱反應。
(3)鉑絲置于酒精蒸氣出口上方,需“等待片刻”才能點燃,從燃燒條件的角度分析酒精蒸氣未立即燃燒的原因是:溫度未達到著火點。
考點三、滅火和火災的自救
考點精要:根據可燃物燃燒必須具備的條件,滅火的措施為隔絕氧氣或降低溫度到可燃物著火點以下。發生火災時,要保持鎮定,先了解火源的準確位置,然后報警求助。如果火勢擴散,應盡快通知家人和鄰居設法離開現場,沿途要關上大門,以減低火勢及煙霧蔓延的速度,此時切勿乘電梯或升降機,以免停電被困。
典例1.(2020八下·溫嶺期中)生活中處處有化學。結合你所學的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最近,小明家做飯時燃氣灶火焰呈現黃色,鍋底出現黑色。通過維修師傅調節燃氣灶的進風口之后,火焰變回淡藍色。這說明使燃料充分燃燒通常需要考慮兩點:一是燃燒時要有   ;二是燃料與空氣要有足夠大的接觸面積。
(2)請根據下圖回答下列問題:工廠排污導致小孩“血鉛超標”,工廠方面的辯解錯在哪里?   。
(3)若我們掌握一定的應急避險技能,可通過自救與互救來降低災害風險。例如身上著火,可快速倒在地上,把身上的火苗壓滅。這種滅火方式,利用的原理主要是   。
(4)請用文字表述“火場逃生”圖所示的火場逃生方法   。(答一種即可)
【答案】(1)有充足的空氣(或氧氣)(2)鉛筆芯的主要成分為石墨,不含鉛
(3)隔絕空氣(4)用濕毛巾捂住口鼻(或彎腰匍匐前進、不乘坐電梯等)
【解析】(1)使燃料充分燃燒通常需要有充足的氧氣和足夠大的接觸面積;
(2)鉛筆芯的主要成分為石墨,不含鉛 ,所以鉛超標與咬鉛筆無關;
(3)身上著火,可快速倒在地上,把身上的火苗壓滅 ,利用的是使可燃物與氧氣隔絕的滅火原理;
(4)因燃燒會產生濃煙和有害氣體,且隨熱空氣上升,所以火場逃生的方法是用濕毛巾捂住口鼻或彎腰匍匐前進、不乘坐電梯等。
知識點三:化學方程式
考點一、質量守恒定律
考點精要:理解質量守恒定律應抓住“五個一定不變”、“兩個一定改變”及“一個可能改變”。
(1)五個一定不變
(2)兩個一定改變
(3)一個可能改變:分子總數可能改變
注意:①“化學反應”是前提。質量守恒定律的適用范圍是化學變化,不適用于物理變化,任何化學變化都遵循質量守恒定律。
②“參加反應”是基礎。概念中明確指出是“參加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不參加反應的物質質量不能計算在內。
③“質量總和”是核心。無論是參加反應的物質,還是反應后生成的物質,計算時不能漏掉任何一項。
典例1.小樂將蠟燭燃燒后的蠟油收集起來,發現質量變小。關于蠟燭的燃燒,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蠟燭燃燒生成了新物質,故此過程只有化學變化
B.蠟燭燃燒產生的氣體能使燃著的木條熄滅,說明蠟燭燃燒生成了二氧化碳
C.蠟燭減少的質量等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等物質的質量
D.燃燒后蠟油的質量小于蠟燭的質量,體現了化學反應前后質量守恒
【答案】D
【解析】A.在蠟燭燃燒時,它會吸熱由固態變成液體發生物態變化,故A錯誤;
B.自己不燃燒也不支持燃燒的氣體有很多,不一定是二氧化碳,故B錯誤;
C.蠟燭質量的減少量等于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的質量減去消耗的氧氣的質量,故C錯誤;
D.燃燒后蠟油的質量小于蠟燭的質量,體現了化學反應前后質量不變,故D正確。
考點二、化學方程式
考點精要:化學方程式:用化學式來表示化學反應的方程式。書寫的原則:以客觀事實為依據,要遵守質量守恒定律。化學方程式的含義:以2C+O22CO來說明。
①表明反應物是C和O2,生成物是CO;
②表明反應的條件是點燃;
③表明各物質間的原子或分子個數比為2∶1∶2;
④表明反應物、生成物各物質的質量比為3∶4∶7。
書寫步驟:
①寫:正確書寫化學式;
②配:配平化學方程式;
③注:注明反應條件;
④標:按規定標出氣體或沉淀符號;
⑤查:檢查化學方程式是否正確。
典例1.(2020八下·蕭山期末)將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廢液過濾后,向其濾液中加入碳酸鈉溶液(Na2CO3),會發生如下反應:
反應①:Na2CO3+2HCl=2NaCl+H2O+X
反應②:□Na2CO3+□CaCl2——□CaCO3↓+□NaCl
(1)反應①中X的化學式是________。
(2)反應②還沒有配平,請在方框中填上配平后的化學計量數________ 。
【答案】(1)CO2 (2)1 1 1 2
【解析】(1)根據方程式Na2CO3+2HCl=2NaCl+H2O+X得到:2Na+1C+3O+2H+2Cl=2Na+2Cl+2H+1O+X,解得:X=1C+2O,即X的化學式為CO2;
(2)左邊有2個Na原子,那么可以在右邊NaCl前加系數2,此時左右兩邊都有2個Na、2個Cl、1個Ca、1個C和3個O,此時正好平衡,因此配平后應該是:1Na2CO3+1CaCl2——1CaCO3↓+2NaCl,蛤蟆方框中配平后的化學計量數依次為:1、1、1、2。
考點三、根據化學方程式進行生成物和反應物之間的計算
考點精要:根據化學方程式計算的解題步驟:設未知數→寫出并配平化學方程式→寫出相關物質的相對分子質量和已知量、未知量→列出比例式、求解→簡明地寫出答案。計算步驟簡記為:設、寫、找、列、求、答。即:
典例1.(2022八下·金東期末)為測試學生的實驗和計算能力,老師準備了一瓶沒有貼標簽的過氧化氫溶液,同學們取部分溶液進行了如下實驗,請結合實驗回答下列問題:
(1)產生氧氣的質量為    g。
(2)計算該過氧化氫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
【答案】(1)0.8
(2)設過氧化氫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為x,

68 32
50gx 0.8g;
; 解得:x=3.4%。
【解析】(1)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可知,反應前后物質總質量的差就是生成氧氣的質量;
(2)寫出過氧化氫分解的方程式,根據生成氧氣的質量計算出參加反應的過氧化氫的溶質質量分數即可。
【解答】(1)產生氧氣的質量:50g+5g-54.2g=0.8g;
(2)設過氧化氫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為x,

68 32
50gx 0.8g;

解得:x=3.4%。
1.(2021八下·杭州期末)古語道“人要實,火要虛”,其中“火要虛”的意思是說:燃燒木柴時,通常架空些,才能燃燒得更旺。“火要虛”的實質是(  )
A.散熱的速度加快 B.增大木柴與空氣的接觸面積
C.木柴的著火點降低 D.提高空氣中氧氣的含量
【答案】B
【解析】“火要虛”的意思是說:燃燒木柴時,通常架空些,才能燃燒得更旺。“火要虛”的實質是增大木柴與空氣的接觸面積,使反應速率加快,故B正確,而A、C、D錯誤。
2.(2022八下·金東期末)下列反應中屬于化合反應的是(  )
A.H2O+CO CO2+H2 B.H2CO3=H2O+CO2↑
C.2SO2+O2 2SO3 D.Cu+2AgNO3=2Ag+Cu(NO3)2
【答案】C
【解析】根據化合反應的定義判斷。
【解答】如果反應物有多種,而生成物只有一種,那么該反應為化合反應。
A、B、D中,生成物都不是一種,只有C中生成物只有一種,那么C反應為化合反應。
3.(2022八下·金東期末)銅與濃硝酸反應,反應化學方程式:Cu+4HNO3(濃)=Cu(NO3)2+2X↑+2H2O,則x的化學式是(  )
A.N2O4 B.NO2 C.NO D.N2O
【答案】B
【解析】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可知,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和個數保持不變。
【解答】根據方程式 :Cu+4HNO3(濃)=Cu(NO3)2+2X↑+2H2O 得到:1Cu+4H+4N+12O=1Cu+4H+2N+8O+2X,解得:2X=2N+4O,則X為NO2.
4.(2021八下·西湖期中)水是化學實驗中常見且用途廣泛的一種物質。對下列各實驗中水的主要作用的解釋不合理的是(  )
A.硫在氧氣中燃燒--集氣瓶中的水:吸收放出的熱量
B.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量筒中的水:通過水體積變化得到氧氣體積
C.細鐵絲在氧氣中燃燒--集氣瓶中的水:防止集氣瓶炸裂
D.探究燃燒的條件--燒杯中的水:加熱銅片,隔絕空氣
【答案】A
【解析】A.硫在氧氣中燃燒--集氣瓶中的水:吸收二氧化硫氣體,避免污染空氣,故A錯誤符合題意;
B.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量筒中的水:通過水體積變化得到氧氣體積,故B正確不合題意;
C.細鐵絲在氧氣中燃燒--集氣瓶中的水:吸收燃燒放出的熱量,防止集氣瓶炸裂,故C正確不合題意;
D.探究燃燒的條件--燒杯中的水:加熱銅片,隔絕空氣,故D正確不合題意。
5.科學研究表明,氨氣在常壓下就可液化為液氨,液氨可用作汽車的清潔燃料,其燃燒時的主要反應為4NH3+3O2 一定條件 2X+6H2O,則X的化學式為( )
A.NO B.N2 C.NO2 D.O2
【答案】B
【解析】反應前各原子種類及個數為:氮4、氫12、氧6,反應后原子種類及個數為:氫12、氧6,所以2X中含有4個氮原子,則X化學式為 N2 ;
6.(2022八下·諸暨期末)如圖所示是一化學反應的微觀模型,關于此反應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是一種催化劑 B.該反應屬于分解反應
C.圖中一共有四種物質 D.參加反應的分子個數比為3:2
【答案】C
【解析】根據圖片確定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然后對各個選項進行判斷。
【解答】觀察可知,反應前后共有兩個,將其去掉,如下圖所示:
則反應的方程式為:2AC+B2=2AB+C2;
A.是反應物,故A錯誤;
B.該反應的反應物有兩種,而不是一種,肯定不是分解反應,故B錯誤;
C.圖中有四種分子,即存在四種不同的物質,故C正確;
D.參加反應的分子個數比為:1:2,故D錯誤。
7.(2022八下·諸暨期中)依據如圖進行實驗(夾持儀器略去).實驗過程:①通入N2,點燃酒精燈,一段時間后,a、b中均無明顯現象;②熄滅酒精燈,立即改通O2,a中無明顯現象,b中紅磷燃燒,下列有關該實驗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實驗過程①中,能說明N2不支持燃燒
B.實驗過程①中,將氮氣換為二氧化碳也能得出燃燒的有關條件
C.實驗過程②中,紅磷燃燒時產生大量白煙
D.實驗過程②中,能說明可燃物燃燒的條件之一是與氧氣接觸
【答案】D
【解析】根據燃燒的條件結合實驗過程①②分析,注意變量的控制,選出正確的選項即可.
【解答】A.步驟①中b處的紅磷是可燃物,溫度達到著火點,通N2,不燃燒,說明氮氣不能支持燃燒,故A正確不合題意;
B.二氧化碳和氮氣都不能支持燃燒,因此實驗過程①中,將氮氣換為二氧化碳也能得出燃燒的有關條件,故B正確不合題意;
C.步驟②中b處的紅磷,紅磷燃燒時產生大量白煙,故C正確不合題意;
D.步驟②中b處的紅磷是可燃物,溫度達到著火點,然后通O2,燃燒,而a處沒有燃燒,是溫度沒有達到著火點,說明可燃物燃燒需要溫度達到著火點,故D錯誤符合題意。
8.(2021八下·義烏期中)下圖所示的一組實驗可用于研究燃燒條件.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圖1銅片上的紅磷沒燃燒,因為紅磷不是可燃物
B.圖1水下的白磷沒有燃燒是因為溫度沒有達到著火點
C.若將圖2中白磷換成紅磷,也能觀察到燃燒現象
D.圖1燒杯中熱水的作用既供熱又使水下的白磷與氧氣隔絕
【答案】D
【解析】(1)(2)燃燒條件:①可燃物;②與氧氣接觸;③溫度達到著火點,根據控制變量法的要求判斷;
A.圖1銅片上的紅磷沒燃燒,因為紅磷的著火點遠遠高于熱水的溫度,故A錯誤;
B.圖1水下的白磷沒有燃燒是因為溫度它沒有與氧氣接觸,故B錯誤;
C.若將圖2中白磷換成紅磷,由于紅磷的著火點遠遠高于水的溫度,因此它不能燃燒,故C錯誤;
D.圖1燒杯中熱水的作用既供熱又使水下的白磷與氧氣隔絕,故D正確。
9.(2022八下·臨海月考)暖寶寶貼(主要成分為鐵粉)的熱量來源于鐵粉的緩慢氧化,如圖為小柯設計的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裝置,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若裝置漏氣,會使測量結果偏大
B.若鐵粉太少,會使測量結果偏小
C.在溫度計示數升高到最高值時,才能打開止水夾
D.實驗結束后,量筒內的液面降至約80 mL刻度線
【答案】B
【解析】根據圖片分析該裝置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原理,據此對各個選項進行分析判斷。
【解答】根據圖片可知,暖寶貼緩慢氧化時消耗其中的氧氣,并放出熱量。當反應結束且恢復到室溫時,打開止水夾,由于集氣瓶內氣壓減小,因此量筒內的水被壓入集氣瓶內,直至內外氣壓相同為止。此時量筒內減少水的體積就是瓶內氧氣的體積,最后與瓶子的容積作比得到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
A.若裝置漏氣,則外面的空氣會進入瓶內,從而使瓶內氣壓增大,進入瓶內水的體積變小,即測量結果偏小,故A錯誤;
B.若鐵粉太少,那么集氣瓶中氧氣不能被完全消耗,即測量結果會偏小,故B正確;
C.溫度計升高到最高值時,此時反應剛好結束,需要等瓶內溫度恢復到室溫才行,故C錯誤;
D.集氣瓶內氧氣的體積為:200mL×20%=40mL,則量筒內水的體積的減小量為40mL,那么液面對準刻度:100mL-40mL=60mL,故D錯誤。
10.(2021·溫州模擬)實驗室制取氧氣的過程巾,可以利用右圖裝置進行干燥、收集、測量等操作。下列對應的處理方式不合理的是( )
A.方式①:瓶內裝濃硫酸干燥氧氣,氧氣由b進a出
B.方式②: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氧氣,由a進氣收集氧氣
C.方式③:排出瓶中原來儲存的氧氣,由b通入水,氧氣從a排出
D.方式④:瓶內裝滿水后用排水法測量通入氧氣的體積,由a進氧氣,b接量筒
【答案】B
【解析】A、方式①:瓶內裝濃硫酸干燥氧氣,氧氣由b進a出 ,氣體在通過濃硫酸的過程中水蒸氣被吸收,處理合理,A錯誤;
B、方式②: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氧氣,氧氣進來將空氣向上逐漸排出,所以應該是從b進入,處理不合理,B正確;
C、方式③:排出瓶中原來儲存的氧氣,由b通入水,氧氣從a排出。通入的水會將長導管的下部封住,所以氧氣要從a排出,處理合理,C錯誤;
D、方式④:瓶內裝滿水后用排水法測量通入氧氣的體積,由a進氧氣,氣體在瓶內積累,氣壓增大將液化由b壓出,所以b接量筒處理合理,D錯誤。
11.(2022八下·麗水期末)向a、b兩試管中加入等體積、等質量分數的過氧化氫溶液,a試管中加有少量二氧化錳固體。下列關于兩試管產生氧氣的質量與反應時間的關系圖正確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根據催化劑的性質和作用分析判斷。
【解答】生成氧氣的質量由過氧化氫溶液的質量決定,因為a、b兩個試管中溶液的體積和質量分數相同,那么生成氧氣的質量是相同的。催化劑只會加快生成氧氣的速度,而不會改變生成物的種類和質量大小,因此a試管生成氧氣的速度大于b試管。
12.(2022八下·諸暨期末)在一個密閉容器內有M、N、P、Q四種物質,一定條件下反應一段時間后,測得反應前后各物質的質量如表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物質 M N P Q
反應前的質量 40 4 3.6 4.8
反應后的質量 待測 13 12.6 10.8
A.待測值24
B.該反應為化合反應
C.反應生成的P和Q的質量比為3:2
D.N和P的相對分子質量之比一定為1:1
【答案】C
【解析】(1)根據質量守恒定律計算待測值;
(2)反應后,質量減小的為反應物,質量增大的為生成物。多種物質反應生成一種物質的反應為化合反應;
(3)將二者參加反應的物質質量作比即可;
(4)相對分子質量之比等于實際質量與分子個數的比值之比。
【解答】A.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得到:40+4+3.6+4.8=x+13+12.6+10.8,解得:x=16,故A錯誤;
B.比較可知,M的質量減小:40g-16g=24g,N的質量增大:13g-4g=9g,P的質量增大:12.6g-3.6g=9g,Q的質量增大:10.8g-4.8g=6g,則反應物只有一種,而生成物有三種,則該反應為分解反應,故B錯誤;
C.反應生成的P和Q的質量比為:9g:6g=3:2,故C正確;
D.N和P參加反應的質量之比為:13g:12.6g=65:63,由于不知道參加反應的分子個數,因此無法確定二者的相對分子質量之比,故D錯誤。
13.(2022八下·濱江期末)甲、乙、丙、丁四種物質在化學反應前后的質量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x的值是7 B.丙可能是該反應的催化劑
C.參加反應的甲和乙質量比為2:7 D.丁是一種化合物
【答案】C
【解析】(1)根據質量守恒定律計算出X的值;
(2)在反應前后,催化劑的性質和質量保持不變;
(3)將參加反應甲和乙的質量作比即可;
(4)由多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叫化合物。
【解答】A.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得到:14+26+3+5=2+x+3+36,解得:x=7,故A正確不合題意;
B.反應前后,丙的質量保持不變,它可能是催化劑,故B正確不合題意;
C.參加反應的甲的質量為:14g-2g=12g,參加反應乙的質量:26g-7g=19g,則參加反應的甲和乙的質量之比為:12g:19g=12:19,故C錯誤符合題意;
D.反應物為甲和乙,生成物為丁,那么丁至少由兩種元素組成,肯定為化合物,故D正確不合題意。
14.(2021八下·拱墅期末)一定條件下,在一密閉容器內發生某化學反應,并測得反應前后各物質的質量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x的值為9 B.該反應中氧氣與水的質量變化之比為6:5
C.W由碳、氫兩種元素組成 D.W中碳、氫元素質量比為3:1
【答案】D
【解析】(1)根據質量守恒定律計算出x的值;
(2)將反應前后氧氣和水的質量相減,然后求出它們的比值;
(3)二氧化碳的質量×碳元素的質量分數計算出碳元素的質量,水的質量×氫元素的質量分數計算出氫元素的質量,將二者相加與W的質量相比,從而確定W的元素組成。
(4)計算出碳和氫的質量然后作比即可。
【解答】A.根據反應前后元素質量守恒得到:x=(1g+20g+8g)-(8g+11g)=10g,故A錯誤;
B.該反應中,氧氣的質量減少:20g-8g=12g,水的質量增加了:10g-1g=9g,則氧氣與水的質量變化之比為:12g:9g=4:3,故B錯誤;
C、11gCO2中含有碳元素的質量為:,
9g水中含有氫元素的質量為:,、
所含碳、氫元素的質量和:3g+1g=4g<8g,
該物質中含氧元素的質量為:8g-4g=4g,
則該物質中一定含有碳、氫、氧三種元素,故C錯誤;
D.W中碳、氫元素質量比為3g:1g=3:1,故D正確。
15.(2021八下·蒼南期末)2021年6月17日9時22分,神舟十二號成功發射,順利將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3名航天員送入太空。火箭常用聯氨(N2H4)做燃料,以四氧化二氮(N2O4)助燃,生成物有兩種:其中一種生成物是在空氣中體積占比最大的氣體,而另一種則被稱為人類生命的源泉。請依據上述信息,回答下列問題。
(1)請寫出聯氨(N2H4)在四氧化二氮(N2O4)中燃燒的化學方程式   。(2)在(1)題反應中,氫和氧元素化合價在反應前后保持不變,則所含元素化合價在反應前后發生了降低的物質是   。(填化學式)
【答案】(1)2N2H4+N2O4 3N2+4H2O (2)N2O4
【解析】(1)根據題目的描述,確定反應物、反應條件和生成物,據此寫出反應的方程式,注意配平;
(2)注意分析氮元素的化合價的變化。
【解答】(1)在空氣中體積占比最大的氣體是氮氣,而稱為人類生命的源泉的是水。
則聯氨(N2H4)在四氧化二氮(N2O4)點燃,生成氮氣和水,反應的方程式為: 2N2H4+N2O4 3N2+4H2O ;
(2)在反應物中,氮元素的化合價為+4價,在生成物中氮元素的化合價為0價,則化合價在反應前后降低的物質是 N2O4 。
16.(2021八下·蕭山月考)48克鎂在氧氣中充分燃燒,需要  g氧氣,同時可生成氧化鎂。若48克鎂和48克氧氣充分反應可得氧化鎂   g。若24克鎂和30克氧氣充分反應可得氧化鎂  g。 (已知方程式:2Mg+O22MgO)
【答案】32;80;40
【解析】根據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確定鎂和氧氣完全反應時質量之間的比例關系,據此對各種情況進行分析和計算即可。
【解答】鎂燃燒生成氧化鎂,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及其質量關系:
2Mg + O2 2MgO;
48 32 80
則鎂和氧氣完全反應時,二者的質量之比為:48:32=3:2;
由以上質量關系可知,48g鎂在氧氣中充分燃燒,需要32g氧氣,同時可生成氧化鎂;
若48g鎂和48g氧氣充分反應,氧氣過量,反應的氧氣質量是32g,可得氧化鎂80g;
若24g鎂和30g氧氣充分反應,氧氣過量,反應的氧氣質量是16g,可得氧化鎂40g。
17.(2020八下·麗水期末)如圖所示,探究“物質燃燒的條件”實驗時,將一根火柴折斷,分成火柴頭(主要成分為氯酸鉀、二氧化錳、硫磺和玻璃粉)和火柴梗兩部分,放在銅片上加熱。
(1)當觀察到 現象時,說明物質的燃燒和著火點有關;
A.火柴頭先被點燃 B.燃燒劇烈程度不同 C.燃燒持續時間不同
(2)火柴頭點燃的瞬間可觀察到“噴”出火焰,這是因為火柴頭受熱,內部某些物質反應產生了氧氣,使燃燒更旺。該現象說明了氧氣具有   性;
(3)森林火災在我國及全球各地頻發,消防員通常會用大型吹風機的風筒對著火焰吹風,以達到滅火的目的。此滅火的原理是   。
【答案】(1)A (2)助燃 (3)降低溫度到著火點以下
【解析】(1)火柴頭和火柴梗同時放在銅片上加熱,那么它們的溫度肯定相同。如果火柴頭先燃燒起來,那么說明火柴頭的著火點比火柴梗高;
(2)氧氣不能燃燒,但是可以幫助物質燃燒,有助燃作用;
(3)燃燒需要的條件:可燃物;與氧氣接觸;溫度達到著火點。
【解答】(1)當觀察到火柴頭先被點燃的現象時,說明物質的燃燒和著火點有關;
(2)火柴頭點燃的瞬間可觀察到“噴”出火焰,這是因為火柴頭受熱,內部某些物質反應產生了氧氣,使燃燒更旺。該現象說明了氧氣具有助燃性;
(3)森林火災在我國及全球各地頻發,消防員通常會用大型吹風機的風筒對著火焰吹風,以達到滅火的目的。此滅火的原理是降低溫度到著火點以下。
18.(2021八下·長興期末)用如圖裝置(夾持儀器略去)研究可燃物的燃燒條件。(白磷著火點為40℃,紅磷著火點240℃,P2O5能與水反應。)
①通入N2,將W管右側部分放入熱水中,a、b處白磷均不燃燒;
②通入O2,a處白磷不燃燒,b處白磷燃燒。
(1)實驗過程①中,a、b處白磷均不燃燒是因為可燃物燃燒需要   。
(2)關于該實驗的說法中,正確的有___________(填序號)。
A.濕棉花的作用是防止P2O5污染空氣
B.其他條件和過程都不變,用紅磷代替白磷,也能得到可燃物的燃燒條件
C.②中a處白磷不燃燒是因為溫度沒有達到著火點
【答案】(1)氧氣(助燃劑) (2)A;C
【解析】(1)燃燒的條件:①有可燃物;②與氧氣接觸;③溫度達到著火點,據此分析即可;
(2)根據對整個裝置的認識分析判斷。
【解答】(1)實驗過程①中,a處白磷和b處的白磷都與氮氣接觸,而沒有與氧氣接觸,因此它們沒有燃燒起來,即可燃物燃燒需要氧氣(或助燃劑)。
(2)A.P2O5為很細的白色粉末,而濕棉花的作用是吸附P2O5,防止P2O5污染空氣,故A正確;
B.其他條件和過程都不變,用紅磷代替白磷,由于紅磷的著火點遠遠高于熱水的溫度,因此紅磷不可能燃燒,故B錯誤;
C.②中a處白磷不燃燒是因為它沒有被加熱,即溫度沒有達到著火點,故C正確。
19.質量守恒定律是化學反應中的重要規律,請運用此規律回答下列問題。
(1)某純凈物X在空氣中完全燃燒,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X+3O22CO2+2H2O,則X的化學式為   ;若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為8.8 g,則X中碳元素的質量為   g。
(2)如圖是某化學變化的微觀示意圖。
根據微觀示意圖,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答案】(1)C2H4;2.4 (2)C+H2O(氣) H2+CO
【解析】(1)根據質量守恒定律推測X的化學式。利用化學方程式,根據質量之間的比例關系就按X中碳元素的質量。
(2)根據圖片確定反應物、反應條件和生成物,據此寫出反應的方程式。
【解答】(1)根據方程式 X+3O22CO2+2H2O 得到:X+6O=2C+6O+4H,解得:X=C2H4。
設X中碳元素的質量為m,
C2H4+3O22CO2+2H2O;
24(C) 88
m 8.8g;

解得:m=2.4g。
(2)反應前后和反應后都含有兩個C原子,將其去掉得到:
即一個碳原子和一個水分子反應,生成一個氫分子和一個一氧化碳分子,那么方程式為:
C+H2O(氣) H2+CO 。
20.(2022八下·浦江期末)如圖是實驗室加熱高錳酸鉀制氧氣常用的氣體收集裝置,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甲裝置收集氧氣,操作的正確順序為   (填編號)
①當氣泡連續均勻地冒出時,將導管伸入集氣瓶口
②將裝滿水的集氣瓶倒置在水槽中
③當氣體收集滿時,用毛玻璃片蓋上瓶口,將集氣瓶移出水面放置
④熄滅酒精燈 ⑤導管移出水面
(2)若用乙裝置進行排空氣法收集氧氣,氣體應從   (填“a”或“b”)端通入。
【答案】(1)②①③⑤④ (2)b
【解析】(1)根據實驗室利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的實驗分析解答;(2)根據排空氣法收集氧氣的原理解答。
【解答】(1)圖甲裝置收集氧氣,操作的正確順序為:
②將裝滿水的集氣瓶倒置在水槽中;
①當氣泡連續均勻地冒出時,將導管伸入集氣瓶口;
③當氣體收集滿時,用毛玻璃片蓋上瓶口,將集氣瓶移出水面放置 ;
⑤導管移出水面;
④熄滅酒精燈。
即正確順序為:②①③⑤④。
(2)氧氣的密度大于空氣,進入集氣瓶后會沉積在瓶底,因此氧氣應該從長導管b進入,而空氣從短導管a排出。
21.(2022八下·金華期中)小金對物質燃燒知識進行了整理并探究。(已知:白磷的著火點為 40℃,紅磷的著火點為 260℃,兩者都能燃燒生成有毒的五氧化二磷)。
(1)圖 a 是甲同學設計的方案示意圖,根據   的現象,說明可燃物燃燒需要氧氣。
(2)乙同學設計的另一方案如圖 b 所示,與甲同學的方案相比,該方案的優點是   。(3)古語道:“人要實,火要虛”,從燃燒的條件看,“火要虛”的實質是  。(4)請你結合工業生產或生活中的實例,就如何使燃料得到充分燃燒從而達到節約能源目的,提出一條具體的建議:   。
【答案】(1)銅片上的白磷燃燒,熱水中的白磷不燃燒
(2)無污染環保
(3)增大可燃物與空氣(氧氣)的接觸面積
(4)將燃料加工成蜂窩狀或粉末狀后使用;燃料燃燒時不斷鼓入空氣等合理答案請
【解析】(1)根據控制變量法的要求選擇對照實驗;
(2)a圖中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會排入空氣,造成空氣污染,b中容器是封閉的,生成的物質不會對空氣造成污染;
(3)反應物的接觸面積越大,反應越劇烈;
(4)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尋找使燃料充分燃燒而達到節約燃料目的的建議。
【解答】(1)探究可燃物的燃燒需要氧氣時,必須控制可燃物相同且溫度相同,而改變有無氧氣這個條件,故選:銅片上的白磷燃燒,熱水中的白磷不燃燒。
(2)乙同學設計的另一方案如圖 b 所示,與甲同學的方案相比,該方案的優點是無污染環保。
(3)古語道:“人要實,火要虛”,從燃燒的條件看,“火要虛”的實質是:增大可燃物與空氣(氧氣)的接觸面積。
(4)使燃料得到充分燃燒從而達到節約能源目的,具體的建議:將燃料加工成蜂窩狀或粉末狀后使用;燃料燃燒時不斷鼓入空氣。
22.(2021八下·仙居期末)小嘉用H2O2溶液制取氧氣時,在燒瓶中加入50毫升水及0.5克MnO2,再往分液漏斗中加入30毫升15%的H2O2溶液。為什么要加入50毫升水呢?查閱資料發現:在不加入水時,若注入H2O2溶液速度過快,反應會過于劇烈而引發事故。
[提出問題]水是如何減緩該反應速度的呢?
[建立假設]水可以降低H2O2溶液濃度,從而減緩反應速度
[實驗方案]他利用如圖裝置,在相同條件下,分別用30毫升的1%、3%和7%的H2O2溶液進行實驗,觀察并比較。
[實驗結論]加水降低了H2O2溶液的濃度,使反應速度變慢。
[交流反思]
(1)為了更好地比較反應的快慢,在三次實驗中滴加等量H2O2溶液時,需控制   相同。
(2)判斷產生氧氣的速度時,可以通過觀察產生氣泡的快慢,還可以比較   。
(3)為了探究H2O2溶液分解快慢還與哪些因素有關,他又利用如圖裝置,用3%的H2O2溶液分別在0°C、20℃和60℃的條件下進行實驗。進行該實驗所基于的假設是   。
【答案】(1)速度(或時間)
(2)相同時間內收集的氧氣體積(或收集相同體積氧氣所需的時間或量筒內液面下降的快慢) [繼續探究]
(3)H2O2溶液分解快慢可能與溫度有關。
【解析】(1)實驗中滴加H2O2溶液的速度越大,化學反應的速度越大,即滴入溶液的速度也會影響反應的快慢,根據控制變量法的要求解答。
(2)生成氧氣的速度,與氧氣的體積和時間有關,可以利用控制時間相同比較氧氣體積或氧氣體積相同比較時間的方法比較即可;
(3)H2O2溶液的濃度相同但是溫度不同,肯定小嘉認為H2O2溶液的分解快慢與溶液的溫度有關,據此分析解答。
【解答】(1)為了更好比較反應的快慢,在三次實驗中滴加等量H2O2溶液時,需控制速度(或時間)相同。
(2)判斷產生氧氣的速度時,可以通過觀察產生氣泡的快慢,還可以比較相同時間內收集的氧氣體積(或收集相同體積氧氣所需的時間或量筒內液面下降的快慢)。
(3)為了探究H2O2溶液分解快慢還與哪些因素有關,他又利用如圖裝置,用3%的H2O2溶液分別在0°C、20℃和60℃的條件下進行實驗。進行該實驗所基于的假設是:H2O2溶液分解快慢可能與溫度有關。
23.(2022八下·麗水期末)某研究小組以過氧化氫溶液為原料,探究制取氧氣的適宜催化劑。實驗方案如下:在錐形瓶中加入20毫升5%H2O2溶液,分別取等質量的重鉻酸鉀(K2Cr2O7)、氧化銅(CuO)、氧化鐵(Fe2O3)三種物質作為催化劑,采用如圖甲裝置進行實驗,記錄錐形瓶內壓強隨時間變化的曲線,如圖乙。
(1)本實驗可以通過觀察    判斷過氧化氫分 解的快慢;
(2)為證明氧化銅是催化劑,反應結束后收集、過濾、烘干得到黑色固體,除了檢驗其化學性質是否變化,還需要進行的實驗是   ;
(3)用重鉻酸鉀進行實驗時,在60秒左右壓強瞬間回落,其原因是    。
【答案】(1)錐形瓶內氣壓的變化
(2)用天平測量氧化銅反應前后的質量大小
(3)錐形瓶內氣壓太大,將橡皮塞推出,從而使瓶內氣壓降低。
【解析】(1)錐形瓶內是封閉的,則生成氧氣的質量越大,里面氣體的壓強越大;
(2)在反應前后,催化劑的質量和化學性質保持不變。
(3)根據乙圖可知,重鉻酸鉀進行實驗時生成氧氣的速度很快,錐形瓶內氣壓增長很快。當氣壓達到一定程度時,瓶塞被推出,從而時錐形瓶內氣壓迅速降低到與外界大氣壓強相同。
【解答】(1)本實驗可以通過觀察錐形瓶內氣壓的變化判斷過氧化氫分 解的快慢;
(2)為證明氧化銅是催化劑,反應結束后收集、過濾、烘干得到黑色固體,除了檢驗其化學性質是否變化,還需要進行的實驗是:用天平測量氧化銅反應前后的質量大小。
(3)用重鉻酸鉀進行實驗時,在60秒左右壓強瞬間回落,其原因是:錐形瓶內氣壓太大,將橡皮塞推出,從而使瓶內氣壓降低。
24.(2022八下·仙居期末)為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某興趣小組設計了如圖裝置進行實驗。裝置是由注射器、硬質玻璃管和干癟氣球組成的密閉系統,其中注射器中存有15mL空氣,玻璃管的容積是40mL。(銅粉能與氧氣發生反應,生成氧化銅固體)
(1)連接好裝置后,需要先檢查   ,再加入足量銅粉。
(2)實驗過程中需要來回緩慢推拉注射器,其目的是   。
(3)待反應結束后,停止加熱,冷卻至室溫,擠出氣球內的氣體,發現注射器中的氣體體積約為4mL,根據實驗數據,計算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約為    。
【答案】(1)裝置氣密性
(2)使氧氣與銅充分反應,將裝置中的氧氣耗盡
(3)20%
【解析】(1)只要有氣體生成的裝置,在實驗前都要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2)根據圖片可知,注射器和玻璃管內會殘留部分氧氣,通過注射器活塞的推動,可以使氧氣與銅充分反應,從而減小測量誤差。
(3)注射器內減少的空氣體積就是整個裝置內氧氣的體積,而注射器的容積和玻璃管的容積之和就是空氣的體積,最后作比即可。
【解答】(1)連接好裝置后,需要先檢查裝置氣密性,再加入足量銅粉。
(2)實驗過程中需要來回緩慢推拉注射器,其目的是:使氧氣與銅充分反應,將裝置中的氧氣耗盡,
(3)消耗氧氣的體積:15mL-4mL=11mL;
空氣的總體積:15mL+40mL=55mL;
則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為:。
25.(2022八下·杭州期末)小應對“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實驗進行了改進:將數顯設備、氣體壓強傳感器和空氣中氧氣含量測量裝置如圖甲連接。裝置氣密性良好,調節右邊敞口容器和集氣瓶里的水面相平,此時集氣瓶內氣體的體積為V1。關閉活塞,點燃燃燒匙內的紅磷,立即塞緊瓶塞,待火焰熄滅后一段時間,在t3時打開活塞,觀察到集氣瓶中的水位上升。待集氣瓶內的水面不再上升時,集氣瓶內的氣體體積為V2,然后向右邊容器內加入一定量的水至兩邊水面再次相平,此時集氣瓶內的氣體體積為V3。在點燃紅磷至打開活塞這一過程中,觀察到數顯設備顯示集氣瓶內的氣體壓強變化如乙圖所示。
(1)寫出紅磷在空氣中燃燒的化學方程式    。
(2)基于數顯設備顯示,在t1時因為溫度升高導致的氣壓變化量    (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氧氣量減少導致的氣壓變化量。
(3)基于數顯設備顯示,在t2到t3期間的瓶內氣壓小于標準大氣壓的原因是   。(4)若實驗測得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小于1/5,原因可能是    (寫出一條即可)。
【答案】(1)
(2)大于
(3)集氣瓶內的氧氣被消耗
(4)紅磷的數量較少或裝置漏氣
【解析】(1)確定反應物、反應條件和生成物,據此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2)根據t1時刻時集氣瓶內的氣壓變化情況解答;
(3)根據集氣瓶內的氧氣被消耗分析解答;
(4)如果紅磷的數量較少,那么集氣瓶中的氧氣不能被完全消耗,則會導致測出的氧氣體積偏小。如果實驗過程中裝置漏氣,導致外面的空氣進入,也會使測定氧氣的體積偏小,據此解答。
【解答】(1)紅磷在空氣中點燃,與氧氣反應,生成五氧化二磷,則反應的方程式為:

(2)根據圖乙可知,t1時刻集氣瓶內的氣壓是升高的,則:在t1時因為溫度升高導致的氣壓變化量大于氧氣量減少導致的氣壓變化量。
(3)基于數顯設備顯示,在t2到t3期間的瓶內氣壓小于標準大氣壓的原因是:集氣瓶內的氧氣被消耗了。
(4)若實驗測得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小于1/5,原因可能是:紅磷的數量較少或裝置漏氣。
26.(2022八下·濱江期末)小濱設計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同時完成燃燒條件的探究和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裝置中注射器的活塞與內壁間摩擦忽略不計。實驗操作步驟如下:
①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②將盛有足量白磷的燃燒匙放入空集氣瓶中,塞進塞子,白磷不能燃燒;
③打開集氣瓶塞子,往瓶中倒滿80℃的熱水,并塞緊塞子,白磷仍然不能燃燒;
④打開K1和K2,用注射器從b管抽水,當集氣瓶中液面剛低于燃燒匙底部時,立即同時關閉K1和K2,發現集氣瓶中白磷燃燒,此時讀出注射器中的水量為V1 ;
⑤待整個裝置冷卻至室溫時,打開K2,發現注射器中的水剩余V2。
回答下列問題:
(1)結合步驟③④可知,白磷燃燒需要的條件是   。
(2)該實驗測得空氣中氧氣的含量為   (用V1、V2來表示)。
(3)小濱多次重復上述實驗,測得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遠大于21%,同學們幫助分析,認為實驗步驟⑤不嚴謹,原因可能是   。
【答案】(1)需要氧氣
(2)
(3)80℃的熱水冷卻至室溫時體積縮小,導致測定的氧氣體積偏大,從而導致測得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遠大于21%
【解析】(1)可燃物燃燒條件:與氧氣接觸,溫度達到著火點,比較步驟③④中哪個因素不同即可;
(2)磷燃燒能夠消耗空氣中的氧氣,氧氣消耗后,容器中的氣壓減小,在外界大氣壓作用下,水進入容器,進入容器中的水的體積即為容器中空氣中的氧氣體積,進一步可以計算出空氣中氧氣的含量。
(3)集氣瓶內熱水的溫度為80℃,當溫度達到室溫時,它們的體積縮小,從而導致測出氧氣的體積偏大,據此分析解答。
【解答】(1)步驟3中的白磷沒有與氧氣接觸,所以沒有燃燒;步驟4中的白磷與氧氣接觸,發生了燃燒。結合步驟3、4可知,白磷燃燒需要的條件是需要氧氣。
(2)此時讀出注射器中水量為V1mL,說明集氣瓶中的空氣體積是V1mL,
發現注射器中的水剩余V2mL,
則集氣瓶中氧氣體積:V1mL-V2mL,
該實驗測得空氣中氧氣的含量為:。
(3)小明多次重復上述實驗,測得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遠小于21%,原因是:80℃的熱水冷卻至室溫時體積縮小,導致測定的氧氣體積偏大,從而導致測得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遠大于21% 。
27.(2022八下·婺城期末)科學興趣小組同學在月餅包裝袋中發現了脫氧劑,于是對“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實驗進行了改進,利用食品脫氧劑中的鐵粉與氧氣緩慢氧化消耗氧氣,如圖甲。實驗步驟如下:①檢查裝置氣密性;②用排水法測出錐形瓶的體積V1;③在量筒中加入V2的紅墨水,將導管的一端浸入量筒液面以下;④將食品脫氧劑平鋪在拱型支架上,放入錐形瓶中,并迅速塞緊塞子,使瓶中導管末端伸入錐形瓶底部;⑤數小時后,待量筒液面不再下降,運用正確的方法,讀出量筒讀數為V3;⑥計算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
(1)步驟①中,檢查裝置氣密性的具體方法是   。(2)該興趣小組測得的空氣中氧氣體積分數可用題目中的字母表示為   (拱型支架和導管體積忽略不計)。
(3)圖乙為教材上“測量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實驗,該實驗需要用到止水夾,而圖甲實驗一般不需要止水夾,其原因是   。
【答案】(1)將導管的一端浸入水中,微熱錐形瓶,導管口有氣泡冒出,說明裝置氣密性良好
(2)
(3)圖乙中紅磷燃燒放熱,集氣瓶內氣壓變大,不用止水夾氣體會從燒杯內導管口逸出;圖甲中鐵粉緩慢氧化常溫反應,氣體不逸出
【解析】(1)根據裝置氣密性檢驗方法進行分析;
(2)根據流進錐形瓶水的體積等于氧氣的體積進行分析;
(3)根據兩實驗的反應原理不同進行分析。
【解答】(1)該裝置氣密性檢驗方法是:將導管的一端浸入水中,微熱錐形瓶,導管口有氣泡冒出,說明裝置氣密性良好;
(2)鐵粉緩慢氧化消耗氧氣,裝置內氣壓減小,流入水的體積就是氧氣的體積,即為:V2-V3,
錐形瓶內空氣的體積為:V1,
則氧氣的體積分數為:。
(3)圖乙中反應的原理是:紅磷燃燒消耗氧氣,冷卻到室溫后與外界大氣壓產生壓差,水流入集氣瓶。但由于紅磷燃燒放熱,集氣瓶內氣壓變大,不用止水夾氣體會從燒杯內導管口逸出;圖甲中鐵粉緩慢氧化,反應在常溫下進行,氣體不會逸出,不需要止水夾。
28.小金在實驗課時稱取16.1g混有雜質的高錳酸鉀固體,加熱至質量不再減少(雜質不發生變化),冷卻后稱量固體的質量為14.5g。
(1)反應時生成氧氣的質量為   g;
(2)請列式計算反應前固體中高錳酸鉀的質量。
【答案】(1)1.6
(2)設參加反應的高錳酸鉀的質量為x,
2KMnO4K2MnO4+MnO2+O2↑ ;
316 32
x 1.6g

解得:x=15.8g。
【解析】(1)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分析計算;
(2)寫出高錳酸鉀分解制取氧氣的化學方程式,利用氧氣的質量計算出參加反應的高錳酸鉀的質量即可。
【解答】(1)高錳酸鉀加熱分解,生成錳酸鉀、二氧化錳和氧氣,則反應前后固體質量的減小量就是生成氧氣的質量,即反應生成氧氣:16.1g-14.5g=1.6g。
29.某同學向過氧化氫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錳制取氧氣,相關數據如下:
反應前物質的質量/克 充分反應后物質的質量/克
過氧化氫溶液 二氧化錳 固體與液體混合物質量
68.0 0.1 66.5
請計算:
(1)該同學制得氧氣的質量為________。
(2)該同學所用過氧化氫溶液中過氧化氫的質量。
【答案】(1)1.6克
(2)解:設參加反應的H2O2的質量為x。
2H2O2 2H2O+ O2↑
68 32
x 1.6克
x=3.4克
答:該同學所用過氧化氫溶液中過氧化氫的質量為3.4克。
【解析】(1)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氧氣的質量為68.0g+0.1g-66.5g=1.6g;
(2)根據方程戒過氧化氫與氧氣的質量比,利用氧氣的質量計算出過氧化氫的質量。
30.(2022八下·浦江期末)某同學在實驗室做“氧氣的制取和性質”實驗,他使用的實驗藥品和器材有:氯酸鉀、二氧化錳、藥匙、大試管、鐵架臺、鐵夾、酒精燈、火柴、導管、集氣瓶、水槽、抹布等。
(1)清點器材時,他發現要完成該實驗還缺少的器材是   。
(2)如圖所示為他的實驗裝置,請說出裝置存在的兩處明顯錯誤:   ,   。
(3)若他收集的4瓶氧氣的質量共1.6g,為了不浪費藥品,實驗時,他要取用多少克氯酸
鉀?(結果保留2位小數)
【答案】(1)藥匙
(2)試管口向上傾斜;導氣管進入試管太長
(3)設需要氯酸鉀的質量為x
2KClO 2KCl+ 3O ↑
245     96
x     1.6g
解得:x≈4.08g
【解析】
(1)根據題干描述可知,還缺少從試劑瓶中取出樣品的器材,即缺少藥匙。
(2)根據圖片可知,在實驗過程中,為了防止藥品中的水分液化后流回試管底部造成炸裂,因此試管口應該向下傾斜。為了保證試管內生成的氧氣全部從導管排出,因此導氣管不能伸入試管內太多,則兩處明顯錯誤為:試管口向上傾斜、導氣管進入試管太長。
31.(2022八下·安吉期末)某同學取雙氧水溶液68.0g 放入燒杯中,然后加入2.0g二氧化錳,放在電子秤上,每隔一分鐘觀察一次并記錄,燒杯中的剩余物質質量如表所示,直到實驗結束。請回答下列問題:
時間(分鐘) 0 1 2 3 4 5 6
質量(g) 70.0 69.3 68.9 68.6 68.4 m 68.4
(1)實驗結束時的現象是   ;從表格可知,m數值是   g。
(2)請計算該雙氧水溶液中過氧化氫的溶質質量分數是多少? (寫出計算過程)
【答案】(1)無氣泡產生(電子秤讀數不再變化);68.4
(2)解:設68.0g雙氧水溶液中過氧化氫的質量是x
2H2O2 2H2O+ O2↑
68     32
x     1.6g
x= =3.4g
68克雙氧水溶液中過氧化氫的溶質質量為3.4克
該雙氧水溶液中過氧化氫的溶質質量分數為: 3.4/68=0.05
【解析】(1)雙氧水在二氧化錳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氧氣和水,因此會看到有氣泡生成,且電子秤的示數不斷減小,據此推測實驗結束時的現象。比第4和第6組數據,從而確定m的數值。
(2)反應前后燒杯和剩余物質的質量之差就是生成氧氣的質量,寫出過氧化氫分解的化學方程式,利用氧氣的質量,結合質量之間的比例關系,計算出參加反應的過氧化氫的質量,最后用過氧化氫的質量與它的溶液質量作比即可。
【解答】(1)實驗結束時的現象是無氣泡產生(電子秤讀數不再變化)。根據表格可在,第4和第6組實驗中,固體的質量已經保持不變,即反應已經結束,因此m的質量應該為68.4g。
32.(2022八下·舟山月考)實驗室制取氧氣時,某同學取質量為x的高錳酸鉀(KMnO4)加熱,記錄產生氧氣的質量與反應時間的關系如圖甲所示,請回答下列問題。
(1)t0 t1和t4 t5時段固體質量都不變,為什么?
(2)已知兩個高錳酸鉀分子經過化學反應后能生成一個氧分子,請根據圖中數據計算,高錳酸鉀的質量x為多少?
(3)請在圖乙所示的坐標圖中,畫出固體中錳元素質量在t0 t5時段變化示意圖。
【答案】(1)根據圖中信息可知:t0-t1固體質量不變,是因為反應還未進行; t4-t5時固體質量不變,是因為反應已經進行完全
(2)根據圖1可知,反應生成氧氣的質量為3.2g。 設參加反應的高錳酸鉀的質量為x,
2KMnO4 ~ O2↑
316 32
x 32g
; 解得:x=31.6g。
(3)
【解析】(1)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時,需要達到一定溫度反應才能進行,則這段時間內反應還未開始,因此質量保持不變。當反應完全結束后,沒有氧氣生成,則固體的質量保持不變。
(2)根據高錳酸鉀和氧氣的質量之比計算即可;
(3)分析整個反應過程中錳元素的質量變化即可。
【解答】(1)t0 t1和t4 t5時段固體質量都不變,原因為:根據圖中信息可知:t0 t1固體質量不變,是因為反應還未進行; t4 t5時固體質量不變,是因為反應已經進行完全。
(2)根據圖1可知,反應生成氧氣的質量為3.2g。
設參加反應的高錳酸鉀的質量為x,
2KMnO4 ~ O2↑
316 32
x 32g

解得:x=31.6g。
(3)在整個反應過程中,只有氧元素的質量減小了,其它元素的質量都保持不變,如下圖所示:
33.(2021八下·臺州期中)我們在實驗中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火柴劃著后,如果將火柴直立,使火焰在下,火柴就能繼續燃燒;如果將火柴直立,使火焰在上,火柴就不易繼續燃燒。請你用所學知識解釋上述兩種現象。
【答案】外焰溫度最高,火柴頭向下的話,外焰是打在火柴棍上的,容易著。并且燃燒也是需要燃料的,火柴頭向上的話,內焰很難點燃火柴棍,所以容易熄滅
【解析】燃燒的條件:①可燃物;②與氧氣接觸;③溫度達到著火點,注意燃燒的火焰是否能夠給火柴棍加熱即可。
【解答】外焰溫度最高,火柴頭向下的話,外焰是打在火柴棍上的,能夠不斷的給火柴棍加熱,容易著。并且燃燒也是需要燃料的,火柴頭向上的話,內焰很難點燃火柴棍,所以容易熄滅。
精選精練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八下第三章 期末備考
(復習范圍:3.1-3.3)
知識點一:空氣成分
考點一、空氣的成分
考點精要:
成分 含量 性質與用途
氮氣 78% 化學性質不活潑。用作保護氣,用于食品防腐和延長燈泡壽命、是制化肥、炸藥的原料、液氮作冷凍劑
氧氣 21% 性質比較活潑。用途:供給呼吸,如潛水、醫療、支持燃燒,如燃燒、煉鋼、氣焊、氣割
二氧化碳 0.04% 用途:光合作用的原料、固態CO2(俗稱干冰)作制冷劑、工業上用于制純堿、尿素、汽水
稀有氣體 0.93% 化學性質不活潑。用途:作保護氣體、各種顏色的電光源、制造低溫環境(氦氣)、醫療麻醉(氙氣)
水蒸氣 成云致雨的原料
注意:①澄清的石灰水敞口放置在空氣中會變渾濁,說明空氣中有二氧化碳。②小白鼠在裝有空氣的密閉容器中可存活一段時間,說明空氣中有氧氣。③盛冰水的杯子從冰箱里拿出,放在常溫空氣中,外壁會變潮濕,說明空氣中有水蒸氣。
典例1.(2022八下·溫嶺期末)如圖為空氣各成分體積分數示意圖,則甲代表的是 (  )
A.二氧化碳 B.氧氣 C.氮氣 D.稀有氣體
考點二、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
考點精要:測定原理:用紅磷(或白磷)在密閉的容器中燃燒,消耗氧氣,生成五氧化二磷固體,容器內壓強減小,打開止水夾,燒杯中的水在大氣壓的作用下,被壓入瓶內,進入的水的體積就代表了被消耗的氧氣的體積。
現象:①產生大量白煙,②冷卻后打開止水夾,進入集氣瓶內的水約占原來瓶中空氣總體積五分之一。
實驗拓展:改進教材實驗的弱點,使實驗結果更精確,使實驗更環保:
如下面的這些裝置,圖①可以通過凸透鏡聚光點燃集氣瓶內的白磷,避免空氣污染;圖②~⑥都是在裝置內點燃紅磷或白磷,且容器有精確的刻度,能更精確測得空氣中氧氣的體積。(注:圖⑥中,金屬梯由不活潑金屬絲制成,在凸起的部分放上小塊白磷,依靠凸透鏡聚光加熱使得白磷從下到上依次燃燒,該方法相對大塊白磷的優點是緩慢燃燒,能充分消耗試管內的氧氣)
典例1.(2022八下·諸暨期末)小敏用圖甲裝置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
(1)紅磷點燃后立即伸入瓶中并塞緊瓶塞,此時能觀察到的現象是   。
(2)火焰熄滅后振蕩集氣瓶,等裝置冷卻至室溫,打開止水夾,燒杯內的部分水通過導管進入集氣瓶,集氣瓶中消耗的氧氣體積可用   表示。
(3)小敏將裝置改成圖乙所示,點燃紅磷前先塞緊瓶塞,再用電熱棒給紅磷加熱。請分析改進后的優勢:   。
考點三、氧氣的化學性質
考點精要:氧氣的化學性質:
①氧氣可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
②與硫反應:其文字表達式是硫+氧氣二氧化硫;硫在空氣中燃燒發出淡藍色的火焰,在純凈的氧氣中燃燒發出藍紫色的火焰,生成一種具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
③與鐵反應:其文字表達式是鐵+氧氣四氧化三鐵;鐵在氧氣中燃燒的實驗現象是劇烈燃燒、火星四射、放出熱量,生成一種黑色固體。
典例1.(2022八下·杭州期末)下列有關物質燃燒時觀察到的現象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A.硫在氧氣中燃燒,發出淡藍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
B.木炭在氧氣中燃燒,發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
C.紅磷在氧氣中燃燒,放出大量熱,產生大量白霧
D.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鐵
考點四、鐵絲在氧氣里燃燒
考點精要: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的實驗現象是劇烈燃燒、火星四射、放出熱量,生成一種黑色固體,實驗前:在集氣瓶里預先鋪一層細沙或裝少量水。原因是防止燃燒出現高溫熔融物滴在瓶底,導致瓶底受熱不均而破裂。
典例1.為研究鐵絲的粗細對鐵在氧氣中燃燒的影響,下列實驗能達到目的的是( )
A. 在同一瓶氧氣中,先后進行不同粗、細鐵絲的燃燒實驗
B. 在兩瓶不同濃度的氧氣中,分別同時進行粗、細鐵絲的燃燒實驗
C. 在兩瓶相同濃度的氧氣中,分別同時進行粗、細鐵絲的燃燒實驗
D. 在兩瓶不同濃度的氧氣中,分別同時進行相同鐵絲的燃燒實驗
考點五、實驗室制取氧氣
考點精要:
反應原理 2H2O22H2O+O2↑ 2KMnO4K2MnO4+MnO2+O2↑2KClO32KCl+3O2↑
實驗裝置
收集方法 ①排水集氣法(氧氣不易溶于水)②向上排空氣法(氧氣密度比空氣密度大)
驗滿方法 將帶火星的木條放在集氣瓶口,木條復燃(向上排空氣法)
檢驗方法 將帶火星的木條放在集氣瓶中,木條復燃
注意事項 長頸漏斗末端要伸到液面以下(分液漏斗則不必) ①試管口略向下傾斜②鐵夾夾在試管中上部③實驗完畢,先移出導氣管,再熄滅酒精燈④用KMnO4制O2時,試管口放一團棉花
典例1.(2022八下·南潯期末)某校科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利用如圖所示的裝置進行實驗。
(1)實驗目的:
①用高錳酸鉀制取一瓶氧氣;
②粗略測定加熱一定質量的高錳酸鉀所收集到的氧氣體積。
反應原理:加熱高錳酸鉀制取氧氣,其化學反應方程式為_   。
(2)裝置連接:為達到實驗目的②,各裝置的正確連接順序是(填接口的字母):a   →  →d。
(3)問題分析:實驗過程中發現瓶中的水變紅了,原因是_   
考點六、催化劑和催化作用
考點精要:在反應中能改變(加快或減慢)其他物質的反應速率,而本身的質量和化學性質在反應前后都不改變的物質叫做催化劑,催化劑在化學反應中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注意:催化劑的特點可概括為“一變,兩不變”,“一變”即改變反應速率,兩不變指催化劑在化學反應前后質量和化學性質不變。
典例1.(2022八下·仙居期末)在學習了氯酸鉀和二氧化錳的混合物制取氧氣后,小明查閱資料發現除了二氧化錳外,氧化銅、氧化鐵也可以作為氯酸鉀分解的催化劑。這三種物質中,哪種物質對氯酸鉀分解的催化效果最好 小明用如圖甲裝置,以及實驗所需藥品和器材進行實驗。
(1)請你補充完成以下實驗步驟:
①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②取三支相同的試管,各加入相同質量的氯酸鉀;
③   ;
④   ;
⑤重復多次實驗;
⑥比較數據,得出結論。
(2)實驗結果發現二氧化錳對氯酸鉀分解的催化效果比氧化鐵要好,圖乙為氯酸鉀和氧化鐵混合物制取氧氣時,生成氧氣質量隨反應時間變化的圖像。小妍同學畫出下列等質量的氯酸鉀和二氧化錳混合物制取氧氣時,生成氧氣質量隨反應時間變化的圖像。你認為正確的是   。
考點七、化合反應和分解反應
考點精要:由一種物質生成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物質的反應叫分解反應,如過氧化氫分解產生水和氧氣;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物質生成一種物質的反應叫化合反應,如硫和氧氣反應生成二氧化硫。
典例1.下列反應中既不屬于分解反應,也不屬于化合反應的是(  )
A.氧化汞 汞+氧氣 B.石蠟+氧氣 水+二氧化碳
C.碳+氧氣 二氧化碳 D.磷+氧氣 五氧化二磷
知識點二:氧化與燃燒
考點一、氧化反應
考點精要:氧化反應:物質跟氧發生的反應,包括緩慢氧化和劇烈氧化。緩慢氧化:進行得非常緩慢的氧化反應,甚至在短期內不易察覺。劇烈氧化:進行得非常劇烈的氧化反應。在氧化反應中,氧氣具有氧化性。
典例1.(2021八下·臺州期中)下列反應中屬于氧化反應的是(填序號,下同)   ,屬于化合反應的是    。
A.銅+氧氣 氧化銅 B.氨氣+氧氣 氧化氮+水
C.氫氣+氧氣 水 D.甲烷+氧氣 水+二氧化碳
E.二氧化碳+水 碳酸 F.一氧化碳+氧氣 二氧化碳
考點二、燃燒的條件
考點精要:燃燒:可燃物跟氧氣發生的一種發光、發熱、劇烈的氧化反應。物質燃燒必須滿足三個條件:①有可燃物;②要有助燃劑,常用的助燃劑為氧氣;③溫度達到該可燃物的著火點。
典例1.(2022八下·溫州期末)1820年,英國化學家戴維偶然發現原本在常溫下不能和氧氣反應的酒精,在鉑絲表面卻能與氧氣發生緩慢氧化,但鉑絲卻完好無損。據此他制作了一種 鉑絲打火機(如圖所示) ,它以酒精為燃料,蓋子上裝有鉑絲。使用時打開蓋子,將鉑絲置于酒精蒸氣出口上方,等待片刻鉑絲上的酒精即可被點燃。
(1)鉑絲在該化學反應中所起的作用是    。
(2)酒精在鉑絲表面緩慢氧化反應屬于   反應。(選填“吸熱”或“放熱”)
(3)將鉑絲置于酒精蒸氣出口上方,需“等待片刻”才能點燃,請從燃燒條件的角度分析酒精蒸氣未立即燃燒的原因是   。
考點三、滅火和火災的自救
考點精要:根據可燃物燃燒必須具備的條件,滅火的措施為隔絕氧氣或降低溫度到可燃物著火點以下。發生火災時,要保持鎮定,先了解火源的準確位置,然后報警求助。如果火勢擴散,應盡快通知家人和鄰居設法離開現場,沿途要關上大門,以減低火勢及煙霧蔓延的速度,此時切勿乘電梯或升降機,以免停電被困。
典例1.(2020八下·溫嶺期中)生活中處處有化學。結合你所學的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最近,小明家做飯時燃氣灶火焰呈現黃色,鍋底出現黑色。通過維修師傅調節燃氣灶的進風口之后,火焰變回淡藍色。這說明使燃料充分燃燒通常需要考慮兩點:一是燃燒時要有   ;二是燃料與空氣要有足夠大的接觸面積。
(2)請根據下圖回答下列問題:工廠排污導致小孩“血鉛超標”,工廠方面的辯解錯在哪里?   。
(3)若我們掌握一定的應急避險技能,可通過自救與互救來降低災害風險。例如身上著火,可快速倒在地上,把身上的火苗壓滅。這種滅火方式,利用的原理主要是   。
(4)請用文字表述“火場逃生”圖所示的火場逃生方法   。(答一種即可)
知識點三:化學方程式
考點一、質量守恒定律
考點精要:理解質量守恒定律應抓住“五個一定不變”、“兩個一定改變”及“一個可能改變”。
(1)五個一定不變
(2)兩個一定改變
(3)一個可能改變:分子總數可能改變
注意:①“化學反應”是前提。質量守恒定律的適用范圍是化學變化,不適用于物理變化,任何化學變化都遵循質量守恒定律。
②“參加反應”是基礎。概念中明確指出是“參加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不參加反應的物質質量不能計算在內。
③“質量總和”是核心。無論是參加反應的物質,還是反應后生成的物質,計算時不能漏掉任何一項。
典例1.小樂將蠟燭燃燒后的蠟油收集起來,發現質量變小。關于蠟燭的燃燒,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蠟燭燃燒生成了新物質,故此過程只有化學變化
B.蠟燭燃燒產生的氣體能使燃著的木條熄滅,說明蠟燭燃燒生成了二氧化碳
C.蠟燭減少的質量等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等物質的質量
D.燃燒后蠟油的質量小于蠟燭的質量,體現了化學反應前后質量守恒
考點二、化學方程式
考點精要:化學方程式:用化學式來表示化學反應的方程式。書寫的原則:以客觀事實為依據,要遵守質量守恒定律。化學方程式的含義:以2C+O22CO來說明。
①表明反應物是C和O2,生成物是CO;
②表明反應的條件是點燃;
③表明各物質間的原子或分子個數比為2∶1∶2;
④表明反應物、生成物各物質的質量比為3∶4∶7。
書寫步驟:
①寫:正確書寫化學式;
②配:配平化學方程式;
③注:注明反應條件;
④標:按規定標出氣體或沉淀符號;
⑤查:檢查化學方程式是否正確。
典例1.(2020八下·蕭山期末)將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廢液過濾后,向其濾液中加入碳酸鈉溶液(Na2CO3),會發生如下反應:
反應①:Na2CO3+2HCl=2NaCl+H2O+X
反應②:□Na2CO3+□CaCl2——□CaCO3↓+□NaCl
(1)反應①中X的化學式是________。
(2)反應②還沒有配平,請在方框中填上配平后的化學計量數________ 。
考點三、根據化學方程式進行生成物和反應物之間的計算
考點精要:根據化學方程式計算的解題步驟:設未知數→寫出并配平化學方程式→寫出相關物質的相對分子質量和已知量、未知量→列出比例式、求解→簡明地寫出答案。計算步驟簡記為:設、寫、找、列、求、答。即:
典例1.(2022八下·金東期末)為測試學生的實驗和計算能力,老師準備了一瓶沒有貼標簽的過氧化氫溶液,同學們取部分溶液進行了如下實驗,請結合實驗回答下列問題:
(1)產生氧氣的質量為    g。
(2)計算該過氧化氫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
1.(2021八下·杭州期末)古語道“人要實,火要虛”,其中“火要虛”的意思是說:燃燒木柴時,通常架空些,才能燃燒得更旺。“火要虛”的實質是(  )
A.散熱的速度加快 B.增大木柴與空氣的接觸面積
C.木柴的著火點降低 D.提高空氣中氧氣的含量
2.(2022八下·金東期末)下列反應中屬于化合反應的是(  )
A.H2O+CO CO2+H2 B.H2CO3=H2O+CO2↑
C.2SO2+O2 2SO3 D.Cu+2AgNO3=2Ag+Cu(NO3)2
3.(2022八下·金東期末)銅與濃硝酸反應,反應化學方程式:Cu+4HNO3(濃)=Cu(NO3)2+2X↑+2H2O,則x的化學式是(  )
A.N2O4 B.NO2 C.NO D.N2O
4.(2021八下·西湖期中)水是化學實驗中常見且用途廣泛的一種物質。對下列各實驗中水的主要作用的解釋不合理的是(  )
A.硫在氧氣中燃燒--集氣瓶中的水:吸收放出的熱量
B.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量筒中的水:通過水體積變化得到氧氣體積
C.細鐵絲在氧氣中燃燒--集氣瓶中的水:防止集氣瓶炸裂
D.探究燃燒的條件--燒杯中的水:加熱銅片,隔絕空氣
5.科學研究表明,氨氣在常壓下就可液化為液氨,液氨可用作汽車的清潔燃料,其燃燒時的主要反應為4NH3+3O2 一定條件 2X+6H2O,則X的化學式為( )
A.NO B.N2 C.NO2 D.O2
6.(2022八下·諸暨期末)如圖所示是一化學反應的微觀模型,關于此反應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是一種催化劑 B.該反應屬于分解反應
C.圖中一共有四種物質 D.參加反應的分子個數比為3:2
7.(2022八下·諸暨期中)依據如圖進行實驗(夾持儀器略去).實驗過程:①通入N2,點燃酒精燈,一段時間后,a、b中均無明顯現象;②熄滅酒精燈,立即改通O2,a中無明顯現象,b中紅磷燃燒,下列有關該實驗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實驗過程①中,能說明N2不支持燃燒
B.實驗過程①中,將氮氣換為二氧化碳也能得出燃燒的有關條件
C.實驗過程②中,紅磷燃燒時產生大量白煙
D.實驗過程②中,能說明可燃物燃燒的條件之一是與氧氣接觸
8.(2021八下·義烏期中)下圖所示的一組實驗可用于研究燃燒條件.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圖1銅片上的紅磷沒燃燒,因為紅磷不是可燃物
B.圖1水下的白磷沒有燃燒是因為溫度沒有達到著火點
C.若將圖2中白磷換成紅磷,也能觀察到燃燒現象
D.圖1燒杯中熱水的作用既供熱又使水下的白磷與氧氣隔絕
9.(2022八下·臨海月考)暖寶寶貼(主要成分為鐵粉)的熱量來源于鐵粉的緩慢氧化,如圖為小柯設計的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裝置,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若裝置漏氣,會使測量結果偏大
B.若鐵粉太少,會使測量結果偏小
C.在溫度計示數升高到最高值時,才能打開止水夾
D.實驗結束后,量筒內的液面降至約80 mL刻度線
10.(2021·溫州模擬)實驗室制取氧氣的過程巾,可以利用右圖裝置進行干燥、收集、測量等操作。下列對應的處理方式不合理的是( )
A.方式①:瓶內裝濃硫酸干燥氧氣,氧氣由b進a出
B.方式②: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氧氣,由a進氣收集氧氣
C.方式③:排出瓶中原來儲存的氧氣,由b通入水,氧氣從a排出
D.方式④:瓶內裝滿水后用排水法測量通入氧氣的體積,由a進氧氣,b接量筒
11.(2022八下·麗水期末)向a、b兩試管中加入等體積、等質量分數的過氧化氫溶液,a試管中加有少量二氧化錳固體。下列關于兩試管產生氧氣的質量與反應時間的關系圖正確的是(  )
A. B. C. D.
12.(2022八下·諸暨期末)在一個密閉容器內有M、N、P、Q四種物質,一定條件下反應一段時間后,測得反應前后各物質的質量如表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物質 M N P Q
反應前的質量 40 4 3.6 4.8
反應后的質量 待測 13 12.6 10.8
A.待測值24
B.該反應為化合反應
C.反應生成的P和Q的質量比為3:2
D.N和P的相對分子質量之比一定為1:1
13.(2022八下·濱江期末)甲、乙、丙、丁四種物質在化學反應前后的質量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x的值是7 B.丙可能是該反應的催化劑
C.參加反應的甲和乙質量比為2:7 D.丁是一種化合物
14.(2021八下·拱墅期末)一定條件下,在一密閉容器內發生某化學反應,并測得反應前后各物質的質量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x的值為9 B.該反應中氧氣與水的質量變化之比為6:5
C.W由碳、氫兩種元素組成 D.W中碳、氫元素質量比為3:1
15.(2021八下·蒼南期末)2021年6月17日9時22分,神舟十二號成功發射,順利將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3名航天員送入太空。火箭常用聯氨(N2H4)做燃料,以四氧化二氮(N2O4)助燃,生成物有兩種:其中一種生成物是在空氣中體積占比最大的氣體,而另一種則被稱為人類生命的源泉。請依據上述信息,回答下列問題。
(1)請寫出聯氨(N2H4)在四氧化二氮(N2O4)中燃燒的化學方程式   。(2)在(1)題反應中,氫和氧元素化合價在反應前后保持不變,則所含元素化合價在反應前后發生了降低的物質是   。(填化學式)
16.(2021八下·蕭山月考)48克鎂在氧氣中充分燃燒,需要  g氧氣,同時可生成氧化鎂。若48克鎂和48克氧氣充分反應可得氧化鎂   g。若24克鎂和30克氧氣充分反應可得氧化鎂  g。 (已知方程式:2Mg+O22MgO)
17.(2020八下·麗水期末)如圖所示,探究“物質燃燒的條件”實驗時,將一根火柴折斷,分成火柴頭(主要成分為氯酸鉀、二氧化錳、硫磺和玻璃粉)和火柴梗兩部分,放在銅片上加熱。
(1)當觀察到 現象時,說明物質的燃燒和著火點有關;
A.火柴頭先被點燃 B.燃燒劇烈程度不同 C.燃燒持續時間不同
(2)火柴頭點燃的瞬間可觀察到“噴”出火焰,這是因為火柴頭受熱,內部某些物質反應產生了氧氣,使燃燒更旺。該現象說明了氧氣具有   性;
(3)森林火災在我國及全球各地頻發,消防員通常會用大型吹風機的風筒對著火焰吹風,以達到滅火的目的。此滅火的原理是   。
18.(2021八下·長興期末)用如圖裝置(夾持儀器略去)研究可燃物的燃燒條件。(白磷著火點為40℃,紅磷著火點240℃,P2O5能與水反應。)
①通入N2,將W管右側部分放入熱水中,a、b處白磷均不燃燒;
②通入O2,a處白磷不燃燒,b處白磷燃燒。
(1)實驗過程①中,a、b處白磷均不燃燒是因為可燃物燃燒需要   。
(2)關于該實驗的說法中,正確的有___________(填序號)。
A.濕棉花的作用是防止P2O5污染空氣
B.其他條件和過程都不變,用紅磷代替白磷,也能得到可燃物的燃燒條件
C.②中a處白磷不燃燒是因為溫度沒有達到著火點
19.質量守恒定律是化學反應中的重要規律,請運用此規律回答下列問題。
(1)某純凈物X在空氣中完全燃燒,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X+3O22CO2+2H2O,則X的化學式為   ;若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為8.8 g,則X中碳元素的質量為   g。
(2)如圖是某化學變化的微觀示意圖。
根據微觀示意圖,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20.(2022八下·浦江期末)如圖是實驗室加熱高錳酸鉀制氧氣常用的氣體收集裝置,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甲裝置收集氧氣,操作的正確順序為   (填編號)
①當氣泡連續均勻地冒出時,將導管伸入集氣瓶口
②將裝滿水的集氣瓶倒置在水槽中
③當氣體收集滿時,用毛玻璃片蓋上瓶口,將集氣瓶移出水面放置
④熄滅酒精燈 ⑤導管移出水面
(2)若用乙裝置進行排空氣法收集氧氣,氣體應從   (填“a”或“b”)端通入。
21.(2022八下·金華期中)小金對物質燃燒知識進行了整理并探究。(已知:白磷的著火點為 40℃,紅磷的著火點為 260℃,兩者都能燃燒生成有毒的五氧化二磷)。
(1)圖 a 是甲同學設計的方案示意圖,根據   的現象,說明可燃物燃燒需要氧氣。
(2)乙同學設計的另一方案如圖 b 所示,與甲同學的方案相比,該方案的優點是   。(3)古語道:“人要實,火要虛”,從燃燒的條件看,“火要虛”的實質是  。(4)請你結合工業生產或生活中的實例,就如何使燃料得到充分燃燒從而達到節約能源目的,提出一條具體的建議:   。
22.(2021八下·仙居期末)小嘉用H2O2溶液制取氧氣時,在燒瓶中加入50毫升水及0.5克MnO2,再往分液漏斗中加入30毫升15%的H2O2溶液。為什么要加入50毫升水呢?查閱資料發現:在不加入水時,若注入H2O2溶液速度過快,反應會過于劇烈而引發事故。
[提出問題]水是如何減緩該反應速度的呢?
[建立假設]水可以降低H2O2溶液濃度,從而減緩反應速度
[實驗方案]他利用如圖裝置,在相同條件下,分別用30毫升的1%、3%和7%的H2O2溶液進行實驗,觀察并比較。
[實驗結論]加水降低了H2O2溶液的濃度,使反應速度變慢。
[交流反思]
(1)為了更好地比較反應的快慢,在三次實驗中滴加等量H2O2溶液時,需控制   相同。
(2)判斷產生氧氣的速度時,可以通過觀察產生氣泡的快慢,還可以比較   。
(3)為了探究H2O2溶液分解快慢還與哪些因素有關,他又利用如圖裝置,用3%的H2O2溶液分別在0°C、20℃和60℃的條件下進行實驗。進行該實驗所基于的假設是   。
23.(2022八下·麗水期末)某研究小組以過氧化氫溶液為原料,探究制取氧氣的適宜催化劑。實驗方案如下:在錐形瓶中加入20毫升5%H2O2溶液,分別取等質量的重鉻酸鉀(K2Cr2O7)、氧化銅(CuO)、氧化鐵(Fe2O3)三種物質作為催化劑,采用如圖甲裝置進行實驗,記錄錐形瓶內壓強隨時間變化的曲線,如圖乙。
(1)本實驗可以通過觀察    判斷過氧化氫分 解的快慢;
(2)為證明氧化銅是催化劑,反應結束后收集、過濾、烘干得到黑色固體,除了檢驗其化學性質是否變化,還需要進行的實驗是   ;
(3)用重鉻酸鉀進行實驗時,在60秒左右壓強瞬間回落,其原因是    。
24.(2022八下·仙居期末)為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某興趣小組設計了如圖裝置進行實驗。裝置是由注射器、硬質玻璃管和干癟氣球組成的密閉系統,其中注射器中存有15mL空氣,玻璃管的容積是40mL。(銅粉能與氧氣發生反應,生成氧化銅固體)
(1)連接好裝置后,需要先檢查   ,再加入足量銅粉。
(2)實驗過程中需要來回緩慢推拉注射器,其目的是   。
(3)待反應結束后,停止加熱,冷卻至室溫,擠出氣球內的氣體,發現注射器中的氣體體積約為4mL,根據實驗數據,計算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約為    。
25.(2022八下·杭州期末)小應對“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實驗進行了改進:將數顯設備、氣體壓強傳感器和空氣中氧氣含量測量裝置如圖甲連接。裝置氣密性良好,調節右邊敞口容器和集氣瓶里的水面相平,此時集氣瓶內氣體的體積為V1。關閉活塞,點燃燃燒匙內的紅磷,立即塞緊瓶塞,待火焰熄滅后一段時間,在t3時打開活塞,觀察到集氣瓶中的水位上升。待集氣瓶內的水面不再上升時,集氣瓶內的氣體體積為V2,然后向右邊容器內加入一定量的水至兩邊水面再次相平,此時集氣瓶內的氣體體積為V3。在點燃紅磷至打開活塞這一過程中,觀察到數顯設備顯示集氣瓶內的氣體壓強變化如乙圖所示。
(1)寫出紅磷在空氣中燃燒的化學方程式    。
(2)基于數顯設備顯示,在t1時因為溫度升高導致的氣壓變化量    (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氧氣量減少導致的氣壓變化量。
(3)基于數顯設備顯示,在t2到t3期間的瓶內氣壓小于標準大氣壓的原因是   。(4)若實驗測得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小于1/5,原因可能是    (寫出一條即可)。
26.(2022八下·濱江期末)小濱設計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同時完成燃燒條件的探究和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裝置中注射器的活塞與內壁間摩擦忽略不計。實驗操作步驟如下:
①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②將盛有足量白磷的燃燒匙放入空集氣瓶中,塞進塞子,白磷不能燃燒;
③打開集氣瓶塞子,往瓶中倒滿80℃的熱水,并塞緊塞子,白磷仍然不能燃燒;
④打開K1和K2,用注射器從b管抽水,當集氣瓶中液面剛低于燃燒匙底部時,立即同時關閉K1和K2,發現集氣瓶中白磷燃燒,此時讀出注射器中的水量為V1 ;
⑤待整個裝置冷卻至室溫時,打開K2,發現注射器中的水剩余V2。
回答下列問題:
(1)結合步驟③④可知,白磷燃燒需要的條件是   。
(2)該實驗測得空氣中氧氣的含量為   (用V1、V2來表示)。
(3)小濱多次重復上述實驗,測得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遠大于21%,同學們幫助分析,認為實驗步驟⑤不嚴謹,原因可能是   。
27.(2022八下·婺城期末)科學興趣小組同學在月餅包裝袋中發現了脫氧劑,于是對“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實驗進行了改進,利用食品脫氧劑中的鐵粉與氧氣緩慢氧化消耗氧氣,如圖甲。實驗步驟如下:①檢查裝置氣密性;②用排水法測出錐形瓶的體積V1;③在量筒中加入V2的紅墨水,將導管的一端浸入量筒液面以下;④將食品脫氧劑平鋪在拱型支架上,放入錐形瓶中,并迅速塞緊塞子,使瓶中導管末端伸入錐形瓶底部;⑤數小時后,待量筒液面不再下降,運用正確的方法,讀出量筒讀數為V3;⑥計算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
(1)步驟①中,檢查裝置氣密性的具體方法是   。(2)該興趣小組測得的空氣中氧氣體積分數可用題目中的字母表示為   (拱型支架和導管體積忽略不計)。
(3)圖乙為教材上“測量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實驗,該實驗需要用到止水夾,而圖甲實驗一般不需要止水夾,其原因是   。
28.小金在實驗課時稱取16.1g混有雜質的高錳酸鉀固體,加熱至質量不再減少(雜質不發生變化),冷卻后稱量固體的質量為14.5g。
(1)反應時生成氧氣的質量為   g;
(2)請列式計算反應前固體中高錳酸鉀的質量。
29.某同學向過氧化氫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錳制取氧氣,相關數據如下:
反應前物質的質量/克 充分反應后物質的質量/克
過氧化氫溶液 二氧化錳 固體與液體混合物質量
68.0 0.1 66.5
請計算:
(1)該同學制得氧氣的質量為________。
(2)該同學所用過氧化氫溶液中過氧化氫的質量。
30.(2022八下·浦江期末)某同學在實驗室做“氧氣的制取和性質”實驗,他使用的實驗藥品和器材有:氯酸鉀、二氧化錳、藥匙、大試管、鐵架臺、鐵夾、酒精燈、火柴、導管、集氣瓶、水槽、抹布等。
(1)清點器材時,他發現要完成該實驗還缺少的器材是   。
(2)如圖所示為他的實驗裝置,請說出裝置存在的兩處明顯錯誤:   ,   。
(3)若他收集的4瓶氧氣的質量共1.6g,為了不浪費藥品,實驗時,他要取用多少克氯酸
鉀?(結果保留2位小數)
31.(2022八下·安吉期末)某同學取雙氧水溶液68.0g 放入燒杯中,然后加入2.0g二氧化錳,放在電子秤上,每隔一分鐘觀察一次并記錄,燒杯中的剩余物質質量如表所示,直到實驗結束。請回答下列問題:
時間(分鐘) 0 1 2 3 4 5 6
質量(g) 70.0 69.3 68.9 68.6 68.4 m 68.4
(1)實驗結束時的現象是   ;從表格可知,m數值是   g。
(2)請計算該雙氧水溶液中過氧化氫的溶質質量分數是多少? (寫出計算過程)
32.(2022八下·舟山月考)實驗室制取氧氣時,某同學取質量為x的高錳酸鉀(KMnO4)加熱,記錄產生氧氣的質量與反應時間的關系如圖甲所示,請回答下列問題。
(1)t0 t1和t4 t5時段固體質量都不變,為什么?
(2)已知兩個高錳酸鉀分子經過化學反應后能生成一個氧分子,請根據圖中數據計算,高錳酸鉀的質量x為多少?
(3)請在圖乙所示的坐標圖中,畫出固體中錳元素質量在t0 t5時段變化示意圖。
33.(2021八下·臺州期中)我們在實驗中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火柴劃著后,如果將火柴直立,使火焰在下,火柴就能繼續燃燒;如果將火柴直立,使火焰在上,火柴就不易繼續燃燒。請你用所學知識解釋上述兩種現象。
精選精練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灵宝市| 墨江| 铜陵市| 开化县| 烟台市| 建瓯市| 东辽县| 嵩明县| 保靖县| 鞍山市| 商洛市| 内黄县| 合川市| 鹤峰县| 德庆县| 建瓯市| 息烽县| 开原市| 汉中市| 永福县| 盱眙县| 济宁市| 呈贡县| 内丘县| 凤城市| 丽水市| 建平县| 黑河市| 车致| 醴陵市| 济南市| 安徽省| 宁阳县| 保定市| 岳普湖县| 安顺市| 香港 | 沿河| 龙陵县| 宝应县| 麻栗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