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4課 西漢與東漢——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鞏固 學案(無答案) 高中歷史 部編版 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4課 西漢與東漢——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鞏固 學案(無答案) 高中歷史 部編版 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

資源簡介

第4課 西漢與東漢——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鞏固
課前5分鐘復習鞏固訓練
材料 毛澤東說:“我是贊成秦始皇的”“秦始皇是厚今薄古的專家”“秦始皇是第一個把中國統一起來的人物……中國過去的封建君主還沒有第二個超過他的。”
探究問題:從材料看,毛澤東“贊成秦始皇”的兩個主要理由是什么 我們在評價秦始皇的時候應該堅持什么樣的態度和立場
二、課程標準
(1)通過了解秦朝的統一業績和漢朝削藩、開疆拓土、尊崇儒術等舉措,認識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及鞏固在中國歷史上的意義
(2)通過了解秦漢時期的社會矛盾和農民起義,認識秦朝崩潰和兩漢衰亡的原因
三、考點梳理
一、西漢的建立與“文景之治”
1.西漢的建立:
公元前202年,劉邦建立漢朝,定都長安,史稱西漢。劉邦即漢高祖。
2.“文景之治”
二、西漢的強盛
拓展:漢代君主專制的演變?
中央集權的發展?
補充:董仲舒的新儒家思想?
從歷史解釋角度分析漢承秦制的表現與創新及評價?
史料探史:
史料一:  漢武帝規定諸侯王除由嫡長子繼承王位外,“以私恩自裂地,分其子弟”為列侯,而由皇帝制定這些侯國的名號,分別隸屬于漢郡。淮南王劉安謀反,“國除為九江郡”;衡山王劉賜謀反,“國除為郡”。又頒布律令,規定王國官員地位低于一般官員,限制人們與諸侯王交游。從此,王國與漢郡無異。
——摘編自邱樹森、陳振江主編《新編中國通史》
(1)根據史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列舉漢武帝解決王國問題的措施,并分析其意義。
史料二:  漢武帝為了削弱丞相的權力,加強自己的權力,就重用身邊的人員,于是尚書令一職日益重要。尚書令原是少府的屬官,為皇帝管章奏文書。此時,大臣們的章奏不能直接進呈皇帝,要先送尚書臺。漢武帝又選用一些出身卑微而有才能的士人為郎,加以侍中、給侍中、常侍等頭銜,允許他們出入宮廷,與尚書令共議軍國大事,組成“中朝”。原以丞相為首的三公九卿組成的中央政府為“外朝”…“中朝”是皇帝身邊的御用工具。 ——摘編自張傳璽主編《簡明中國古代史》
(2)根據史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漢武帝進行中央機構改革的措施和原因。
史料三:  漢武帝于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將鑄幣權從各郡國收歸中央政府,使中央政府對五銖進行統一鑄造和發行①。“於是悉禁郡國無鑄錢,專令上林三官鑄。錢既多,而令天下非三官錢不得行,諸郡國所前鑄錢皆廢銷之,輸其銅三官②。而民之鑄錢益少,計其費不能相當,唯真工大奸乃盜為之”。
——摘自白壽彝主編《中國通史》
(3)根據史料并結合所學,指出漢武帝統一貨幣的舉措,這一舉措有何政治意義
從歷史解釋角度分析漢承秦制的表現與創新及評價?
三、東漢的興衰
1、王莽改制
2、光武中興
3、東漢衰亡
四、兩漢文化
五、秦漢時期的民族關系
六、絲綢之路與歐亞大陸其他商路【選擇性必修3】
階段特征:
政治:
奠定了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基本格局,以皇權為核心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確立,官僚政治取代貴族政治。西漢時實現了“大一統”,鞏固發展了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
經濟:
以農業為主導的封建經濟初步發展;秦朝統一度量衡、貨幣,兩漢的休養生息政策有利于經濟發展;陸上和海上絲綢之路的開辟溝通了中西方的貿易往來。
思想:
秦朝“以法為教、以吏為師”的政策加強了思想控制;西漢漢武帝時“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董仲舒的新儒學適應了大一統的需要;儒家思想不僅成為封建社會的正統思 想,也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思想。
四、考點強化訓練
(2017.4·浙江高考·2)談到西漢的政權建設,史家常以“漢承秦制”作論。下列項中能體現該論斷的是(  )
A.皇帝制與郡縣制 B.郡縣制與刺史制
C.皇帝制與封國制 D.丞相制與刺史制
(2020.7·浙江高考·3)史載:“秦兼天下,建皇帝之號,立百官之職。漢因循而不革,明簡易,隨時宜也。其后頗有所改。”其中“頗有所改”的是
①設丞相 ②設內朝 ③設御史大夫 ④設司隸校尉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20·全國Ⅲ卷高考·25)東漢末年,曹操在許下和各地置田官,大力發展屯田,以解決軍糧供應、田畝荒蕪和流民問題。“數年中所在積粟,倉廩皆滿。”曹操實行屯田,客觀上
A.助長了大土地所有制 B.推動了農業商品化進程
C.促進了中原人口南遷 D.緩和了社會的主要矛盾
(2020·山東高考·2)先秦至西漢前期,山東東部地區得“魚鹽之利”,總體上是商業活躍的地方。西漢中期以后,這一地區的商人活動開始步入低谷。這是由于西漢政府
A.重視關中地區經濟發展 B.強化了經濟控制
C.開通了絲路貿易 D.以儒家義利觀教化百姓
(2019·江蘇高考·2)《史記》載:“漢定百年之間,親屬益疏,諸侯或驕奢……大者叛逆,小者不軌于法。”出現這種現象是由于漢初(  )
A.實行察舉制度 B.獨尊儒家學說
C.實行郡國并行制 D.全面推行郡縣制
(2019·全國Ⅰ卷高考·25)漢武帝時,朝廷制作出許多一尺見方的白鹿皮,稱為“皮幣”,定價為40萬錢一張。諸侯王參加獻禮時,必須購皮幣用來置放禮物,而當時一個“千戶侯”一年的租稅收入約為20萬錢。朝廷這種做法(  )
A.加強了貨幣管理 B.確立了思想上的統一
C.削弱了諸侯實力 D.實現了對地方的控制
(2019·全國Ⅲ卷高考·40)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漢武帝強化中央集權,至東漢末,全國百余郡,實施統一制度、法令。通過察舉制度的實施,構建起研習儒經、崇尚教化、執行統一政策的士大夫官僚隊伍。漢朝盛時“編戶齊民”有5900多萬人,儒家倡導的忠義孝悌等倫理,成為民眾日常行為的規范。漢朝境內的百姓,不復以“燕人”“齊人”“秦人”相區別,而是“某郡某縣”人,他們雖方言有異,卻使用著統一的不因語言差異而改變的文字。經歷兩漢四個多世紀的統治,統一的觀念深入人心,“書同文、車同軌、人同倫”,在先秦以來華夏融合的基礎上,漢朝境內的人們逐漸被稱為“漢人”。 ——據《漢書》《后漢書》等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漢朝國家治理對中國歷史的意義。(9分)
(2019·海南高考·21)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漢代實行以察舉、征辟為主體的人才選拔制度。東漢中后期強調文治,高級官員往往是儒學名家,擁有成百上千的門生。某人一旦成為某位官員的下屬,則終生為其“故吏”。一些家族有人長期擔任朝廷重要官職,如弘農楊氏、汝南袁氏“門生故吏”遍布天下,成為影響人才選拔的重要因素。官員們互相囑托,推薦親屬故舊,所推薦的人才“不復依其質干,準其才行,但虛造聲譽”。外戚、宦官輪流把持朝政,任人唯親,以便控制朝廷與地方政治,世家大族干預人才選拔,一些地方的人才選拔甚至是被數個家族長期把持。——摘編自白壽彝《中國通史》
(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東漢中后期人才選拔的弊端。(8分)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東漢中后期人才選拔弊端的影響。(7分)
五、課后反思小結
本課涉及的內容多,時間跨度大,用一個課時比較緊張。學生對于“休養生息”政策與文景之治、漢武帝大一統等基本史實已經學習過,積累了一定的基礎知識,但對漢朝推恩令、刺史制度、獨尊儒術的概念理解不準確,兩漢由盛轉衰的原因學生知之不多,且并未形成西漢、新朝、東漢的系統知識,缺乏全面把握的能力和理性認識,且提取材料信息、分析問題的能力還比較薄弱,學習能力需要進一步的加強。
通過圖片與史料等直觀材料的展示及設問引導學生層層分析、評價漢朝繼續鞏固“大一統”的影響和東漢崩潰的諸多原因,培養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辯證思維能力,引導他們全面、客觀的看待歷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年辖:市辖区| 苍南县| 靖西县| 阿拉善盟| 灵丘县| 介休市| 通州区| 司法| 团风县| 嘉鱼县| 葫芦岛市| 谢通门县| 涪陵区| 阿勒泰市| 宜阳县| 朝阳区| 武宁县| 海南省| 威远县| 乌拉特后旗| 蒲江县| 屏山县| 保靖县| 麻城市| 鄢陵县| 清流县| 长海县| 汾阳市| 尼玛县| 潮州市| 平陆县| 宁强县| 栾川县| 西乌珠穆沁旗| 依兰县| 黄梅县| 巴南区| 巴南区| 正安县| 象州县| 滨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