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我國的基本政治制度第三框 基層群眾自治制度課前預習單【學習目標】1.描述與分類:明確基層群眾自治的含義,了解村委會和居委會。2.解釋與論證:說明發展基層民主的原因。3.預測與選擇:明確民主選舉、民主協商、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4.辨析與評價:發展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的原因和要求。【學習重難點】1.政治認同:發展基層群眾自治制度,堅持社會主義基本政治制度。2.科學精神:明確村委會和居委會的內容,區分民主選舉、民主協商、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3.公共參與:積極、主動、有序參與基層群眾自治。【預習指導】閱讀高中政治必修三P65-P69完成下列問題(一)我國基層群眾自治的組織形式1.基層群眾自治的含義主體 人民群眾領導 在城鄉 領導下依托 依托基層群眾自治組織行為 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權利,實行 、自我教育、 、自我監督實質 制度和 模式2.村委會(1)性質:按照村民委員會組織法, 是農村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2)職能:其主要職能是辦理本村的 ,調解民間糾紛,協助維護社會治安,向人民政府反映村民的意見、要求和提出建議等。(3)產生:村民委員會成員由 選舉產生,向村民會議、村民代表會議負責并報告工作。(4)管理:在農村基層治理實踐中,制定村民 ,是村民規范自己和村干部的行為,運用民主的辦法來管理本村的日常事務,實現自己的事情自己辦,自己的難題自己解的有效途徑。3.居委會(1)性質:按照城市居民委員會組織法, 是城市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2)職能:其任務是維護居民的合法權益,辦理本居住地區居民的 ,調解民間糾紛,協助維護社會治安,向人民政府反映居民的意見、要求和提出建議等。(3)產生:居民委員會成員由居民選舉產生,向居民會議負責并報告工作。(4)意義:居委會成員居民選,社區大事居民定,日常事務居民管。這大大調動了廣大居民參與社區建設的積極性,也有效提高了居民 的素質和能力。(二)人民群眾直接行使民主權利的生動實踐1.發展基層民主(1)原因:發展基層民主,保障人民群眾享有更多更切實的 ,是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重要內容。(2)實踐:在我國農村和城市,廣大人民群眾開展了豐富多彩的 。2.直接行使民主權利的途徑(1)民主選舉①農村:作為基層群眾自治組織,農村的村民委員會和城市的居民委員會,按法律規定均由本居住地的 選舉產生。在農村,村委會主任、副主任和委員的產生采取村民 的辦法,實行無記名投票、公開計票,選舉結果當場公布。②城市:在城市,社區居委會正從過去的居民代表選舉,向更高比例的居民 選舉發展,選舉程序更加規范,給城市基層治理帶來顯著變化。(2)民主協商①原因:城鄉基層的公共事務千頭萬緒,應該也必須由眾人商量著辦。只有本著有序參與的原則,讓居民或村民合理表達意見和建議,求同存異,才能找出解決問題的好方案,促成基層社會的和諧。②開展:我國城鄉的基層民主協商,在街道或鄉鎮、社區或行政村以及企事業單位等不同的層次展開,也貫穿于 的全過程。(3)民主決策①原因:城鄉基層的公共決策與每家每戶的利益直接相關。②要求:按民主決策要求,在農村,凡關系村民公共利益的事項都要由村民以直接或間接參與的方式集體做出決定。在城市,社區公共事務的民主決策通過召開 進行。(4)民主管理①要求:在法律上,基層公共事務的管理屬于本村的 或本區的 ;在現實運作中,一般要通過一定的程序,授權給 來進行。②原因:依法制定自治章程和議事規則,推動日常管理工作的 ,是做好基層民主管理工作的關鍵。(5)民主監督①原因:負責城鄉基層公共事務管理的居委會和村委會,事實上都掌握一定的權力。要防止以權謀私,盡可能避免管理工作的失誤,必須實行 。②要求:凡是與基層群眾利益密切相關和需要讓基層群眾知曉的事項都應公開, 讓每個 了解,還應對基層自治組織的實際管理工作進行評議。3.基層群眾自治制度(1)地位:基層群眾自治制度是我國的一項 政治制度。(2)要求:擴大基層民主是社會主義民主廣泛而深刻的實踐,應該將其作為發展社會主義民主的 工程加以推進。二、課中探究單(一)我國基層群眾自治的組織形式材料:1978年,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18位農民,在土地家庭承包合同上按下紅手印,拉開了中國農村經濟改革的大幕。兩年后,一場開創中國農村村民自治先河的選舉,也在廣西河池市宜州區屏南鄉合寨村展開。中國第一個村民委員會、第一個村委會主任由此誕生。這兩件對中國農村影響深遠的事件,被合稱為中國農村兩次歷史性變革。作為第一個村委會主任,韋煥能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被授予“改革先鋒”稱號。1982年12月,經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頒布實施,“城市和農村按居民居住地區設立的居民委員會或者村民委員會是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首次被寫入這部根本大法,標志著韋煥能帶領合寨村村民探索出的農村基層自治制度,獲得了國家的認可和推廣。隨即,建立村民委員會的試點工作在全國范圍鋪開。1.(描述與分類、科學精神)村委會是什么樣的組織?2.(解釋與論證、政治認同)國家為什么要認可、鼓勵、推廣基層群眾自治制度?(二)人民群眾直接行使民主權利的生動實踐材料:2019年9月4日,徐州市委召開全市基層協商民主建設推進會,總結工作,交流經驗,在前期試點的基礎上,把基層協商民主建設在全市范圍內全面推開。會議強調從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高度,深刻領會推進基層協商民主建設的重大意義,以思想的大解放引領基層協商民主建設水平大提升。打造“有事好商量”協商民主徐州品牌,必須聚力攻堅、開拓創新,在更高層次上創出可復制可借鑒可推廣的經驗典型。1.(解釋與論證、政治認同)為什么要推進協商民主?2.(辨析與評價、科學精神)有人認為:發展基層民主就是要重視協商民主。你是如何認識的?【課后跟蹤訓練】1.我國的村民委員會組織法規定:鄉、民族鄉、鎮的人民政府對村民委員會的工作給予指導、支持和幫助,但是不得干預依法屬于村民自治范圍內的事項。村民委員會主任、副主任和委員,由村民直接選舉產生。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指定、委派或者撤換村民委員會成員。這些規定( )①表明村民選舉可以比較充分地考慮當選者結構的合理性 ②明確了村民委員會作為基層群眾自治組織的法律地位 ③反映了鄉鎮人民政府與村委會是領導與被領導的關系 ④使村民委員會在民主管理活動中更加具有相對獨立性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三、達標檢測單1.根據憲法和法律有關規定,全國縣鄉兩級人民代表大會自2021年起將陸續換屆,新修改的選舉法適當增加了縣鄉兩級人大代表名額基數。根據相關要求,新增的縣鄉人大代表名額將向基層群眾、社區工作者等傾斜。這一換屆選舉( )①保障公民的基本民主權利②采用間接選舉和差額選舉形式③體現人民民主是最真實的④是基層民主管理的最有效途徑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2.社區治理是社會治理的基礎,貴陽市觀山湖區金元社區堅持以黨建為引領,將黨群工作融入“服務化”的內涵,強化社區為民、便民、安民功能,社區通過“居民議事會”、網格化數據管理等方式,及時收集居民群眾意見建議,逐步形成了社情民意隨時、隨地、隨發,社區速收、速辦、速反饋的“三隨三速”高效工作模式。“三隨三速”工作模式( )①廣泛聽取民意,調動居民參與社會治理的積極性②化解社會矛盾,開創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的新渠道③推動共建共治共享,切實保障公民基本民主權利④強化黨建引領,努力構建現代化的社區服務體系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3.某社區探索出“群英斷是非”的治理模式,群眾的“是非”由群眾在意的、熟悉的、說話有分量的人坐在一起評評理、“斷一斷”,干部不當“判官”,當好“督官”。經過兩年多的實踐運用,“群英斷是非”僅在54個社區、村就成功解決了29類、287項具體問題。“群英斷是非”的治理模式( )①核心是充分尊重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利②實現了干部由管理者向服務者的轉變③創新了公眾廣泛參與的利益協商渠道④推進了基層民主決策,滿足群眾訴求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4.隨著私家車的增多,城市各社區的停車難問題日益突出,居民對此意見很大。為此,社區居委會可以( )①形成議案反映給人大代表②向政府匯集傳達社情民意③回應居民合理關切,加強管理公共事務④創新行政管理模式,提高社區自治功能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