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熱點專題必背問題一、民族團結(中華一家親)1.民族問題分布格局、基本制度、基本方針和民族關系:(1)民族分布特點或格局:大雜居、小聚居、交錯居住(2)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3)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4)社會主義民族關系:平等團結互助和諧。2維護民族團結的重要性(為什么)①★加強和鞏固民族團結,維護祖國統一,是中華民族的最高利益。②我國各民族在數千年的交往中,孕育了團結友愛的寶貴傳統。③我國各族人民始終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克服種種困難和艱險,頂住壓力,直面挑戰,追求共同發展、共同富裕、共同繁榮。④★維護和促進民族團結,是每個公民的神圣職責和光榮義務。⑤各族人民只有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手足相親、守望相助、齊心奮斗,偉大的祖國才能繁榮發展。3.為促進民族地區發展,黨和國家采取了哪些措施?①黨和國家在人力、物力、財力等方面大力支持民族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如:扶貧、西部大開發、興邊富民)(經濟)②國家支持民族地區發展教育,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建立基本醫療保障制度。(民生)③國家大力扶持少數民族文化的保護、繼承、創新和發展工作,積極促進各民族之間的文化交流。(文化)4青少年應如何維護民族團結?①增強維護民族團結意識,積極宣傳、自覺擁護黨和國家的民族政策。②自覺履行維護民族團結的義務,堅決同破壞民族團結的言行作斗爭。③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風俗習慣和語言文字,關心少數民族同學。5、少數民族地區發展取得成就的原因?①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堅持新型民族關系和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原則。②堅持改革開放,以經濟建設為中心。③國家對少數民族地區的大力扶持、其他地區的大力支援。④堅持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道路。⑤民族地區人民的艱苦奮斗...二、維護祖國統一(臺灣問題佩洛西竄臺)維護祖國統一(解決臺灣問題)原則(政治基礎)、方針(最佳方式):(1)基本方針:“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實現國家統一的最佳方式)(2)原則、前提、政治基礎:一個中國原則。2、我國為什么要(能)解決臺灣問題,實現最終統一?①解決臺灣問題、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全體中華兒女共同愿望,是中華民族根本利益所在,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②我國憲法規定,臺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神圣領土的一部分。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大陸和臺灣同屬一個中國。③兩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種,是命運與共的骨肉兄弟,是血濃于水的一家人。④中華文化是兩岸同胞共同的精神財富,也是兩岸同胞血脈相連的精神紐帶。3、怎樣解決臺灣問題,實現祖國的完全統一?(國家層面)★(1)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基本方針。(實現國家統一的最佳方式)(2)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必須堅持“九二共識”,堅決反對“臺獨”。)③兩岸同胞要共同弘揚中華文化,實現心靈契合,增進對和平統一的認同。④深化兩岸融合發展,打造兩岸共同市場,為發展增動力,為合作添活力,壯大中華民族經濟,夯實和平統一的基礎。⑤兩岸同胞多走動、多交流、多溝通,增進理解、信任。4、青少年能為實現祖國完全統一做些什么?(個人層面)★①樹立遠大理想,陶冶愛國主義情操,努力學習,以實際行動報效祖國。②積極擁護和宣傳我國實現祖國統一的方針政策。③發揚愛國主義精神,自覺履行維護祖國統一的義務,堅持同破壞祖國統一的言行作斗爭。三、文化強國(一)中華文化(舉辦文化交流類活動)1.中華文化特點(1)源遠流長、博大精深,薪火相傳、歷久彌新;(2)中華文化具有應對挑戰、與時俱進的創造力和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3.為什么要傳承中華文化?(重要性)①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②中華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提供精神動力。③中華文化獨一無二的理念、智慧、氣度、神韻,增添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內心深處的自信和自豪。4.為什么要堅定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 ①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對自身文化價值的充分肯定,是對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堅定信念,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文化自信的內涵)②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③堅定文化自信,事關國運興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傳承發展。5.新時代怎樣堅定文化自信,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 ①必須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②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③繼承革命文化,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④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不斷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6、我國開展對外文化活動的意義?①有利于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文化自信。②有利于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③有利于中華優秀傳統的傳承和發展;④有利于講好中國故事,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走向世界⑤有利于共享文化多樣性,促進文明交流互鑒;⑥有利于傳播中國聲音、闡發中國精神、展現中國風貌。7.青少年怎么做?①堅定文化自信,熱愛和學習中華優秀傳榮文化;②傳承優秀傳統同文化,做民族文化的傳承者、宣傳者、建設者;③同一切破壞優秀傳統文化的行為作斗爭。(二)學習模范 踐行美德(評選各種先進、優秀、模范、感動中國人物、最美……,勛章等)1.他們有哪些精神品質、精神滋養值得學習?熱愛祖國、愛崗敬業、無私奉獻、勇擔責任、服務社會、開拓創新、自強不息、艱苦奮斗,淡薄名利等2.開展此類活動有什么意義?(1)有利于傳承中華民族優良傳統美德,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質;(2)有利于弘揚社會正氣,傳遞社會正能量;(3)有利于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4)有利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促進社會文明;(5)有利于樹立榜樣,形成正確的價值導向;(6)有利于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形成良好的社會風尚。3.如何向他們學習 (1)樹立遠大理想,將個人命運與國家發展緊密結合,報效祖國;(2)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全面提高自身素質;(3)積極參加社會公益活動,主動服務社會、奉獻社會,養成親社會行為;(4)發揚實干精神和艱苦奮斗精神,爭做新時代的奮斗者,以實干譜寫青春華章;(5)在日常學習生活中,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三)高揚民族精神(紅色基因、紅旗渠精神、焦裕祿精神,建黨精神,載人航天精神)1.開展各類民族精神宣傳、傳承活動有什么意義?(1)有利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全社會樹立正確的價值導向;(2)有利于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傳承傳統美德,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3)有利于為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精神動力;(4)有利于增強國家和民族的凝聚力和認同感。2.新時期為什么要發揚紅旗渠精神、載人航天精神等(1)這些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在不同時期的具體體現(2)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發展進步的靈魂。(3)偉大民族精神始終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強大精神支柱,是維系我國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團結奮斗的牢固精神紐帶,是激勵中華兒女為實現中國夢而奮斗的不竭精神動力。四、科技創新(載人航天)1.我國科技創新現狀?(1)優勢:在尖端技術的掌握和創新方面打下了堅實基礎,在一些重要領域走在世界前列。(2)不足:從整體上看,我國仍然面臨創新能力不強、科技發展水平總體不高、科技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能力不足、科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遠低于發達國家水平等問題。2、列舉科技成績3、取得科技成果的原因①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②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實施;③我國始終堅持創新發展理念;④全體科研工作者的艱苦奮斗、團結協作、奮力攻關;⑤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在全社會蔚然成風;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具有無可比擬的優越性。4為什么要重視科技創新,建設創新型國家(1)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源泉。(2)創新是推動人類社會向前發展的重要力量。(3)科技創新能力已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決定性因素(4)創新已經成為世界主要國家發展戰略的重心。(5)創新驅動是國家命運所系,是適應和引領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的現實需要。(6)創新是改革開放的生命。(7)科技現狀中的不足5.如何建設創新型國家 (1)落實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將科技和教育擺在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位置。(2)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堅持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的方針,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3)加快形成有利于創新的治理格局和協同機制,搭建有利于創新的活動平臺和融資平臺,營造有利于創新的輿論氛圍和法治環境。(4)在全社會大力弘揚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理念。6.我國為什么要大力發展教育事業 (1)百年大計,教育為本。(2)教育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基石,是提高國民素質、培養創新型人才、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根本途徑。(3)教育寄托著億萬家庭對美好生活的期盼。7.中學生應如何提高自身素質,培養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青少年應該怎么做)(1)樹立理想,努力學習,立志報效祖國。(2)敢于質疑,善于挑戰,培養好奇心,善于觀察,提高創新意識。(3)勇于實踐,在日常生活中,從我們身邊的新發現、新觀點、小發明、小創造做起。五、法治建設(全面依法治國、建設法治中國)1、掃黑除惡、打擊違法犯罪、高官落馬說明了什么?(1)我國堅持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2)違法犯罪行為要承擔法律責任,受到法律制裁;(3)我國法律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對全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4)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5)法律保護公民的合法權利2、為什么堅持全面依法治國,建設法治中國(法治的重要性)?對國家和社會:①是人類社會進入現代文明的重要標志;②是現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發展市場經濟、實現強國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決社會矛盾、維護社會穩定、實現社會正義的有效方式;③走法治道路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選擇;④全面依法治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重要保障。⑤全面依法治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重要保障對公民:①法治能夠為人們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讓人們建立起基本、穩定、持續的生活預期;②保障人們在社會各個領域依法享有廣泛的權利和自由,使人們安全、有尊嚴地生活。3.如何全面依法治國,建設法治中國(1)全面依法治國,要堅持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2)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必須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三統一)(3)堅持全面依法治國必須堅持習近平法治思想為根本遵循;(4)全面依法治國要求一切國家機關依法行使職權,法定職責必須為,法無授權不可為4、法治中國,青少年怎么做?(1)努力學習法律知識,增強法律意識,自覺守法;(2)積極宣傳法律,維護法律權威,依法同違法犯罪行為作斗爭;(3)依法行使權利、維護權利,自覺履行義務;(4)積極參與民主生活,依法行使監督權。(5)遇事找法,解決問題靠法,依法辦事。六、生態環保(美麗中國、甘肅、碳中和、碳達峰,全球變暖、綠色等)1.我國資源、環境現狀(問題)?(1)我國自然資源豐富,總量大,種類多,但人均資源占有量少,開發難度大,總體上資源緊缺。(2)當前我國生態環境雖總體有所改善,但生態環境形勢仍不容樂觀。2.基本國策、戰略、發展理念基本國策——保護環境和節約資源,戰略——可持續發展戰略發展理念——綠色、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人與自然和諧共生3.為什么要重視生態環保(綠色發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意義、重要性)?(1)我國資源緊缺,環境形勢嚴峻;(2)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3)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需要;(4)有利于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可持續發展;(5)走綠色發展道路,建設環境友好型和資源節約型社會,實現經濟繁榮、生態良好、人民幸福,是建設美麗中國的時代圖景(6)有利于處理好生態環保和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貫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有利于貫徹新發展理念.4.如何保護生態環境(建設美麗……,綠色發展、生態文明等)?國家:①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②堅持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嚴懲破壞環境的違法犯罪行為。③加大環境治理和宣傳力度,增強公民節能環保意識。④堅持可持續發展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節能減排,發展低碳經濟。⑤必須嚴守生態環保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⑥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青少年:①學習環保知識和相關法律法規,樹立綠色、低碳生活理念。②積極宣傳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依法同破壞環境的行為作斗爭。③積極向有關部門建言獻策。④從身邊小事做起,自覺踐行環保行動。(具體措施:積極參加植樹造林活動;做好垃圾分類,不亂扔垃圾;節約用水、用電,不使用一次性物品;出門盡量乘坐公交車或步行;樹立綠色、低碳生活理念,踐行“光盤行動”;等等)七、改革開放1、列舉成就;2.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現代化建設取得成就的原因:(1)根本原因:①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②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③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④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2)主要原因:①黨的正確領導。②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社會生產力。③落實科教興國戰略、可持續發展戰略。④堅持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相結合。⑤弘揚偉大的民族精神。⑥全國人民的艱苦奮斗。3改革開放的重要性:①堅持改革開放,是我們的強國之路,富民之路。只有改革開放,才能發展中國、發展社會主義、發展馬克思主義。②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③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④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鮮明特色4. 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5. 為什么改革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全面深化改革的原因)①我國過去40多年的快速發展靠的是改革開放,未來發展也必須堅定不移地依靠改革開放。②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③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④我國經濟發展還面臨區域發展不平衡、城鎮化水平不高、城鄉發展不平衡不協調等現實挑戰。⑤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最鮮明的特色。八、關注民生,助力鄉村振興1.黨和政府出臺很多惠民政策和舉措,為什么(說明了、意義)(1)黨和政府重視民生,尊重和保障人權;(2)我國是人民當家做主的社會主義國家,國家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3)黨和政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4)黨的根本宗旨、黨的奮斗目標,發展的根本目的等;(5)有利于共享發展成果,實現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6)有利于維護社會公平正義。(7)有利于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等。2、大力抓好農業生產,促進鄉村全面振興。說明了什么?(1) 黨和政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讓全體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2) 我國堅持科學發展觀,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3) 黨和政府致力于補齊民生短板,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3.(做法類) 繪制鄉村振興宏偉藍圖,國家應該付出怎樣的努力?(1) 加強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發展集體經濟,提高村民生活水平。(2) 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等特色產業。(3) 推進鄉村公共文化服務建設,推動鄉村移風易俗,建設文明鄉村。(4) 加強環境保護宣傳教育,提高村民的環保意識,建設美麗鄉村。(5) 加強法治教育和法治宣傳,增強村民的法治觀念,建設法治鄉村等。九、國際交往——大國擔當1.中國積極參與各類國際盛大活動,成功舉辦各類盛會成功舉辦說明了什么?(1)當今世界是一個開放的、發展的、緊密聯系的世界。(2)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繁榮穩定也離不開中國。(3)中國正以更加開放的姿態走向世界。(4)中國的對外開放是對世界上所有國家的開放,是全方位的開放。(5)中國積極融入世界經濟的發展,在促進世界經濟發展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6)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題。(7)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時代潮流越來越強勁。(8)合作是事業成功的土壤,國與國之間必須加強合作才能實現共贏。2.從各國隆重接待習近平主席訪問,你能體會到什么?(1)中國正日益走近世界舞臺的中央。(2)中國綜合國力不斷增強,國際地位日益提高,在國際事務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3)中國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道路,堅定不移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堅定維護世界和平、促進世界發展的立場。(4)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題。(5)說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應成為各國解決全球性問題的必然選擇。3.中國積極參與各類國際盛大活動,成功舉辦各類盛會成功舉辦有什么積極意義?(1)有利于提高我國的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2)有利于進一步深化中國同世界各國的經濟交流。(3)有利于進一步提高我國對外開放水平,充分利用國際資源實現以開放促發展、以開放促創新,形成參與全球合作和競爭的新優勢。(4)有利于更好地發揮中國的作用,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各國共同發展,展示和平、合作、負責任的大國形象。(5)有利于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6)有利于充分解決世界各國發展難題,促進本國經濟發展。(7)有利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4.國際交往中,我國該怎么做?①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斷增強綜合國力;②堅持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加快科技創新和教育創新;③堅持和平發展的道路,反對各種形式的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④尊重他國主權,擴大經濟貿易合作,實現互利共贏;⑤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不動搖。(6)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旗幟,推動建立國際新關系。在國際交往中,青少年應怎么做?①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增強國際交往能力,維護國家安全、榮譽和利益。②樹立平等開放參與的國際意識和全球觀念,關心世界的發展。③尊重各國的文化差異,平等交流、互相包容,積極吸收和借鑒人類文明的一切優秀成果。④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積極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讓中國走向世界,讓世界了解中國。其他專題:1.規范權力運行:為什么要規范權力的運行 (1)權力就把雙刃劍,運用得好,可以造福人民,如果被濫用則會滋生腐敗,貽害無窮。(必要性)(2)規范國家權力運行以保障公民權利的實現,這是憲法的核心價值追求。(重要性)(3)只有規范權力運行,才能保證人民賦予的權力始終用來為人民謀利益。(意義)如何規范權力運行 (1)國家權力必須在憲法和法律限定的范圍內行使。(2)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必須依法行使權力、履行職責,不得懈怠、推諉。(3)國家權力必須嚴格按照法定的途徑和方式行使。(4)國家權力的行使不能任性,法定職責必須為,法無授權不可為。2.未成年保護,校園欺凌(p137——1、3):相關法律,保護防線,特殊保護原因,如何保護開設勞動課,開學第一課——印發資料專題八主題活動類題型:你主題或宣傳標語;活動開展目的(意義):為了(有利于)增強……意識,提高……能力,培養……精神活動開展形式:召開主題班會,主辦主題手抄版,開展主題演講(征文)比賽,舉行專題講座等問題調查方式:問卷調查、走訪調查、抽樣調查、座談等搜集資料方式:上網查詢、查閱報刊書籍、詢問老師或專家學者活動步驟設計:準備收集資料、開場白、個人發言,班長或班主任總結等7.發出倡議:要求倡議對象在該主題方面怎么做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