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中國有了共產(chǎn)黨》教學反思課標要求:本課編寫依據(jù)是《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中主題五“我們的國家”第11條“知道中國共產(chǎn)黨的成立,知道新中國成立和改革開放以來取得的成就,加深對社會主義祖國和中國共產(chǎn)黨的熱愛之情”。五年級的學生,可能在日常生活中對馬克思主義的傳播和五四運動有一定了解,但是對相關概念及具體史實并不清楚。為了讓學生能更深人地了解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及五四運動,認識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的意義,本課設定了第一個教學目標。第8課介紹了革命黨人對中國革命道路的求索,本課則對中國共產(chǎn)黨人的求索展開敘述。為了讓學生了解井岡山道路的開辟及意義,并從這一時期的相關史實和故事中體會紅軍不畏挫折、艱苦奮斗的精神,本課設定了第二個教學目標。二萬五千里長征中,紅軍爬雪山、過草地的故事家喻戶曉,但如果學生對長征僅有模糊的印象,就難以理解長征為何如此艱辛,容易將長征孤立地看作歷史往事,忽略長征精神的傳承。為了讓學生了解遵義會議等長征中發(fā)生的重大事件,領悟長征精神的時代內涵,本課設定了第三個教學目標。教學反思: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看似容易,但是學生較難理解長征的歷史背景和意義,對長征中的重要事件也不甚了解,如為什么說遵義會議是中國共產(chǎn)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等。在教學中只靠教師的講述,可能難以幫助學生認識這一系列歷史事件。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通過演示紅軍長征路線和分享長征故事等方式活躍課堂氣氛,引起學生的關注,并深人挖掘了事件與人物背后的精神。“長征精神對于學生生活和學習的意義是什么”是本課的重要德育點之一, 我應帶領學生就此問題進行更加深人的討論,以更好地實現(xiàn)教學目標,使主題得到升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