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學會寬容》教學反思課標要求:本課編寫依據為《義務教育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 2011年版)》中主題一“ 我的健康成長”第5條“懂得感恩和基本的禮儀常識;學會欣賞、寬容和尊重他人”。寬容作為現代社會重要的道德價值,無論是對和諧、友善的社會生活,還是對平和、健康的個人生活,都具有重要意義。大部分六年級學生已步入人生第二個生長發育高峰期,其身心都有巨大的變化。他們在對待他人、與人相處時,情緒有時會過于激動,遇事不夠冷靜,容易產生沖突或矛盾。這些沖突、矛盾產生之后,學生易陷人生氣、憤怒的狀態,并產生不愿原諒對方、想要報復對方的想法。針對這一心理特點,對學生不寬容心理進行教育尤為重要。同時,在學校群體生活中,同伴之間的興趣愛好、觀點看法不盡相同。學生對寬容的學習不僅包括如何寬待他人,還包括如何包容他人,尊重和接納人與人之間的差異性。此外,在社會生活中,一些人的不寬容、不包容行為影響了社會生活的和諧,甚至釀成社會悲劇。學生作為社會的成員,理應具備寬容品質,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融入社會生活。幫助學生認識寬容的價值,體會寬容對和諧生活的重要意義,形成真正的寬容品質,是學生道德學習的重要內容。為此,本課著眼寬容教育,著重討論此年齡段學生在生活中無法做到寬容的心理原因,以幫助學生學會寬待他人、原諒他人、包容他人。教學反思:本課內容貼近生活,極具現實指導意義。本課圍繞第一個話題 “寬容讓生活更美好”和第二個話題“擁有一顆寬容心” 展開教學。我在課前開展了兩個方面的調查: 一是“我的煩惱”小調查,讓學生將生活中發生的不寬容的事例寫下來投人調查箱中;二是讓學生填寫“生活中的寬容”調查單,感受寬容的美好。因為本課教學內容來源于學生生活,更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在此基礎上,我還設計了三個活動:“七嘴八舌話寬容”“獻計獻策學寬容”“一心一意行寬容”,三個環節層層深入,找出了學生難以寬容他人的心理原因。學生通過游覽“寬容城”和擴建“寬容城”學會寬以待人的方法,把寬容落實在行動上。本課時教學中也存有遺憾,如針對有些學生在課堂上不愿意說出自己內心真實的想法,有些學生對寬容的認同只是停留在口頭上,未必會落實到生活實際中等問題,教學還應對學生進行引導和督促。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