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4.1 土壤的成分【學習目標】1、知道土壤中有大量的生物;土壤由水分、空氣、礦物質和腐殖質構成;2、了解從巖石到土壤的形成過程;3、知道“借助于儀器和科學方法,人們對某一事物的認識活動是可以逐漸深化的”。重難點:土壤的構成一、我預學1、你知道的土壤中有哪些生物?2、你知道土壤中有哪些非生物的物質?我探究活動1:觀察土壤中的生命——土壤生物想一想:應該用怎樣的方法取土壤樣本?用什么工具觀察?________2人一小組,提前一天完成活動,按書本P128頁完成活動。記錄在記錄表中。思考:土壤生物包括哪些?活動2、土壤中的非生命物質你會設計實驗么?探究土壤中是否有空氣。1、提出問題:2、建立假設:3、設計實驗方案:(1)實驗器材:(2)實驗步驟:(3)回學校實驗操作后再觀察記錄(4)實驗現象:(5)實驗結論:任務一、實驗探究土壤中有空氣嗎?完成書本129頁活動,邊實驗邊記錄。思考:你知道這種實驗設計思路體現的科學研究方法是什么嗎?你能算出該土壤的空氣的體積分數是多少么?思考:蚯蚓是靠能分泌黏液而濕潤的體壁進行呼吸的,下雨時蚯蚓從土壤中鉆出地面,分析發生這一現象的原因.任務二、實驗探究:土壤中有水么?(參考書本P130圖4-4)現象:加熱土壤后,試管壁上出現_______。結論:土壤中含有______。解釋:土壤中的水受熱蒸發遇冷______成小水珠。拓展:我們已經算出了土壤中空氣的體積分數,你能按照書本P130思考與討論中,借助這些實驗器材,算出土壤中水分所占的體積分數么?任務三、實驗探究:土壤中是否含有有機物?(參考書本P131圖4-5)現象:加熱后的土壤變____,有____味、冷卻后質量變________。結論:土壤里含有________。解釋:有機物易燃燒炭化,生成二氧化碳,燃燒時常有一股焦味。討論:土壤中有機物的來源和作用?來源:作用:為土壤動物提供________,為植物提供________,增強土壤肥力。任務四、探究:土壤中是否含有無機鹽?(參考書本P131圖4-6)現象:溶液蒸發后,蒸發皿中有____色小顆粒的晶體析出。結論:土壤中含有可溶性的________ 。解釋:思考:土壤中的無機鹽有什么作用呢?任務五、土壤非生命物質的組成及狀態是怎樣的?土壤非生命物質的狀態:有____、____、____三態。土壤的固體部分主要由_______和________組成,其中礦物質顆粒占固體部分____%左右。有人在土壤中還發現了塑料、泡沫等,你認為這也是土壤的組成嗎?________任務六、從巖石到土壤最初,地球外層的地殼是由巖石組成的,并沒有土壤。那土壤是怎樣形成的呢?①________的作用:風將砂粒刮起來,碰撞巖石,久之,巖石被慢慢地磨損,有了裂縫,最后破裂成小碎塊。②________的作用:流水能促使大塊巖石裂成小塊。③________的作用:炎熱的太陽會使巖石變得很燙,此時若氣溫下降,巖石會爆裂。事例:修棧道。④________的作用::雨水積聚到巖石的縫隙里,如果氣溫降低到0℃以下,水就結冰,體積增大,從而使巖石縫隙加大,最終裂成小碎塊。⑤________的作用:種類繁多植物和動物等生物的作用下,巖石也會碎裂成石塊等。猜想:假定你看到一塊有縫隙的巨石,如果在幾百年后,你又能觀察到它,你預計能看到什么現象?請加以解釋。討論:目前肆意破壞土壤的事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歡迎登陸21世紀教育網 )例越來越多,你覺得這樣做會造成哪些危害。并請提出兩條保護土壤的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我展示請每個小組展示各自內容我小結(請以問題的形式小結)五、我鞏固1.有關土壤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構成的物質有固態、液態、氣態三類; B.礦物質顆粒占土壤的95%左右;C.土壤中水分是植物生長的必要條件; D.土壤空氣是土壤生物所需氧氣的來源2.在土壤生活的土壤生物中,下列屬于微生物的是( )A.蚯蚓 B.土壤中的細小馬鈴薯 C.放線菌 D.甲克蟲3.生物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是( )A.涵養水源 B.增加有機質的積累 C.加速巖石風化 D.增加空氣比例4.干燥的土壤完全燃燒后質量會變輕,其原因是( )A.水分蒸發了 B.有機質燃燒掉了C.土壤中留出了較多的空隙 D.以上均正確5.在土壤漫長的形成過程中,標志著土壤最終形成的是( )A.最低等生物出現 B.地衣、苔蘚植物出現C.森林和草地出現 D.低等動物的出現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