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6課 全球航路的開辟
教材分析
本課旨在揭示全球新航路開辟的條件及動因,并揭示全球航路開辟的過程,為下一節課論述全球航路開辟的歷史意義作必要的知識準備。本課主要從唯物史觀的角度闡釋資本主義萌芽出現后對世界歷史發展的根本性影響,從時空觀念的角度論述新航路開辟的主要過程,讓學生深刻體會經濟發展與轉型對人類歷史進程的重大影響。
知識結構
重難點
1·重點:新航路開辟的動因、條件及過程。
2·難點:新航路開辟的動因、條件及過程。
難點突破
全球航路的開辟為什么首先從西班牙、葡萄牙開始?
15、16世紀全球航路的開辟首先從西班牙、葡萄牙開始并不是偶然的,西葡兩國具有開辟新航路的優越條件和特殊需求。西班牙、葡萄牙均處于大西洋沿岸,臨近海洋,口岸眾多,航海條件便利,具有深厚的海外探險及貿易的傳統。西班牙、葡萄牙具有強大地中央集權體制,能夠有效組織全國力量支持海外探險活動,其中央集權體制成為保障海外探險活動順利進行的政治保障。西班牙、葡萄牙王室對東方奢侈品以及金銀的強烈需求也成為滿足其王室消費的關鍵,成為推動新航路開辟活動不斷推進的另一重要因素。此外,早在中世紀時期,葡萄牙城市和商人對海外貿易具有極其強烈的欲望,向外擴張的迫切希望也成為助推西葡兩國最早走上海外探險道路的傳統因素。
02·新航路開辟為什么能夠被稱為全球航路的開辟?
15、16、17世紀西歐探險家開啟了影響人類歷史走向的大航海行動,這一行動開辟了建立全球聯系的全球新航路,這條航路完全可以稱為全球航路。15、16世紀時期,西班牙、葡萄牙王室支持下,早期探險家將東西半球連接起來,麥哲倫實現了全球航行。16、17世紀時期,英國、法國、俄羅斯、荷蘭等國的探險家又深入南北半球,開辟了南半球、北半球的新航路,至17世紀為止,鏈接東西南北半期的全球航路基本建立,這條航路也被稱為全球航路。
學習目標
教學子目 知識要求 能力要求 素養要求
第1子目 掌握新航路開辟的動因和條件。 II I II
第2子目 掌握新航路開辟的基本過程。 I II I II
能力要求:I:獲取和解讀信息 II:調動和運用知識 III:描述和闡釋事物 IV:論證和探討問題
素養目標:I:唯物史觀 II:時空觀念 III:史料實證 IV:歷史解釋 V:家國情懷
知識梳理
1.新航路開辟的動因和條件:
(1)14—15世紀,地中海沿岸城市出現了_______________。隨著封建莊園制度的逐漸解體,__________的出現,西歐各國的商品經濟迅速發展,對_______________的需求以及_______________的意愿日益迫切。
(2)奧斯曼帝國在建立和不斷擴張的過程中,威脅到_____________________,也使來自亞洲的商品因加價而奇貴,西歐人急于從海上開辟通往東方的新航路。
2.新航路的開辟:
(1)1487年,___________________帶領船隊沿非洲西海岸南下,在第二年到達非洲的好望角。1497——1498年,_______________率船隊繞過好望角駛達印度。
(2)1492年,_______________率三艘帆船西航,到達美洲的巴哈馬群島。
(3)1522年,麥哲倫的同伴們回到西班牙,完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
3.其它航路的開辟:
(1)1497年,英國卡伯特父子發現了一塊“新發現的大陸”,即_______________。
(2)1578年,英國人德雷克到達美洲南端的一個岬角,即合恩角。1642——1643年,荷蘭人塔斯曼環航澳大利亞時,到達__________________。
主題突破
主題一 新航路開辟的動因和條件
材料一 在歐洲歷史未入海洋時期以前,西方沒有一個國家把提倡海外發展當作政府的大事業。西人來中國者多半為個人的好奇心、利祿心所驅使……他們的事業……與歐洲任何國家或民族的國計民生都沒有關系。到葡萄牙人發現好望角的時候,歐洲的局勢就大不同了……這些國家的國王和權貴無不以提倡海外發展為政府及民族的大事業。那幫在海外掠財奪土的半海盜半官商居然成了民族的英雄。文學家又從而贊揚之。在十六、十七世紀的歐人眼里,國家的富強……都靠海外事業的成敗。個人冒險而到海外去奮斗的,不但可以發大財,而且成為國王的忠臣、民族的志士和上帝的忠實信徒……
——蔣廷黻《中國近代史》
材料二 ……不管是到東方來的達·伽馬,還是到西方去的哥倫布,都是把宗教目標和現實目標糅合在一起,無法區分。傳播基督教成了探險家們強大的精神來源之一。
——黃邦和等主編《通向現代世界的500年:哥倫布以來東西兩半球匯合的世界影響》
主題二 新航路的開辟
材料三 所謂大發現是指歐洲的擴張運動,它開辟了新的海上航道。15世紀末開始的歐洲擴張不僅僅歸功于葡萄牙王子航海家亨利及哥倫布這樣勇敢的水手們,也歸功于整個基督教,更重要的是歸功于在城市中特別是里斯本和塞維利亞聚合的特權集團。當時東方在地理上雖十分遙遠,但東方的財富、寶石、貴金屬等構成了對歐洲人的誘惑。引起歐洲經濟擴張的地理發現在人類歷史上掀起了一場革命。
——摘編自德尼茲.加亞爾、貝爾納代特·德尚等著《歐洲史》
主題三 其它航路的開辟
材料四
新航路開辟過程圖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15世紀末歐洲得以擴張的原因和條件。
(2)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說說新航路開辟的“宗教目標”和“現實目標”分別是什么。
(3)根據材料三,結合所學,指出在新航路開辟過程中,“歐洲探險者”及其開辟出的“交通和交流網絡”的主要史實。
(4)根據材料四判斷,我們能從圖中獲得那些信息?
鞏固訓練
1.1493~1520年,歐洲產銀4.5萬公斤,年產量只有1600公斤;在同東方的貿易中,歐洲也處于入超地位。這可用于解釋( )
A.價格革命對歐洲的消極影響 B.自由主義經濟思想的局限性
C.歐洲持續探尋新航路的原因 D.亞洲國家對歐洲的經濟封鎖
2.下面為歐洲某航海家探險過程大事記(部分)。據此可知,這位航海家是( )
第一年:8月10日,他率領船隊從塞維利亞港出發;11月29日,到達巴西海岸。第二年:3月31日,船隊駛入圣胡利安港準備過冬;8月底,船隊駛出圣胡利安港,尋找通往“南海”的海峽﹔ 10月21日,船隊找到了通往“南海”的峽道;11月28日,船隊在“南海”一直沒有遭遇到狂風大浪,他就給“南海”起了個吉祥的名字,叫“太平洋”。
A.迪亞士 B.達·伽馬 C.哥倫布 D.麥哲倫
3.新航路開辟后,西班牙和葡萄牙占據了歐洲至亞洲和美洲最有利的通商路線。英國、荷蘭等開始在北大西洋的高緯度地區尋找通往亞洲的航路。西歐人還不斷探尋南半球的新世界。西歐人探尋南半球新世界從根本上是為了( )
A.開辟新的遠洋航線 B.擴大資本原始積累
C.推動世界市場建立 D.提升本國國際地位
4.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西方史學家習慣上把15世紀中期到17世紀中期稱為“擴張的時代”。歐洲人把自己來到西半球的事件稱之為“地理大發現”。
哥倫布 達·伽馬 麥哲倫
材料二 新航路開辟后,原有的商品如糧食、白糖、香料都有大的增加;同時一些新商品也出現在歐洲市場上,例如美洲的煙草、可可,非洲的咖啡,中國的茶葉。一方面是許多商業金融機構的建立,有信貸機構、殖民貿易股份公司、交易所等。……買空賣空形同賭博,經商者突然暴富、頃刻破產的事例司空見慣。中世紀興旺發達的地中海貿易成為明日黃花,威尼斯、熱那亞等城市的商業地位一落千丈……而里斯本、倫敦、安特衛普和阿姆斯特丹成為重要的國際商業都市……
(1)材料一中的“地理大發現”主要指什么?
(2)材料二表明“地理大發現”對歐洲產生了怎樣的影響?有哪些具體表現?
(3)如何解釋“地理大發現”的世界歷史意義?
答案
知識梳理
1. 資本主義萌芽 手工工場和租地農場 金銀財富 開拓新市場 東西方之間陸路貿易通道的安全
2. 葡萄牙航海家迪亞士 達·伽馬 哥倫布 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環球航行
3. 紐芬蘭島 合恩角、新西蘭和塔斯馬尼亞島
主題突破
4.(1)原因:商品經濟的發展;傳播基督教的精神動力;奧斯曼帝國威脅陸路商路。
具備客觀的有利條件:造船技術進步;指南針運用等;航海家的冒險精神;率先開辟新航路的葡萄牙、西班牙王室的支持。
(2)宗教目標:傳播天主教。現實目標:追求黃金等貴金屬。
(3)史實:迪亞士開辟了通往好望角的航線;哥倫布開辟了通往美洲的航線;麥哲倫及其船隊完成了環球航行;達·伽馬開辟了通往印度的航線。
(4)信息:西歐國家是新航路探索的主力,建立中央集權的封建王國西班牙、葡萄牙是急先鋒,資本主義快速發展的英國、荷蘭是直追者。以海路為主,這與商品經濟的發展、人文思想的影響、航海技術的進步、火藥的傳播、地里知識的豐富及傳統商路的阻斷關系密切。西班牙的方向是向西,但也通過麥哲倫船隊實現了對東方的占領;葡萄牙的方向是向東,但在哥倫布發現美洲后向西占領了古巴:英國的方向是北美洲,但也伸向了北歐;荷蘭的方向是北歐,但也一度占領了大洋洲。
鞏固訓練
1.C 2.D 3.B
4.(1)新航路開辟。
(2)引起歐洲“商業革命”。具體表現:商業活動范圍擴大,商品流通品種增多;商業經營方式變化,商業投機出現;商路和貿易中心轉移。
(3)世界由長期孤立、分散、隔絕開始走向聯系,各地文明開始會合交融,世界市場的雛形開始出現,世界日益連成一個整體。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