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6課 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一、課程目標了解新中國開創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知道20世紀50年代取得的外交成就。二、學習目標1.識記: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主要內容,萬隆會議上周恩來提出的“求同存異”的方針。2.理解: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意義,“求同存異”方針的作用。3.運用:通過對中國外交成就的學習,分析我國在加強與亞非國家的團結與合作方面做出的積極貢獻。三、重難點1.重點: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意義,“求同存異”方針的作用。2.難點:新中國成立初期美蘇對華政策的不同和萬隆會議上一些國家對中國的指責攻擊;正確分析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及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所涉及的國內外復雜形勢。四、檢查預習1.新中國成立后,奉行 的外交政策。2.美國等一些帝國主義國家對新中國采取敵視態度,實行 政策,對中國實行封鎖和 。3.1953年,周恩來在接見 代表團時,首次提出 原則。4.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內容:互相尊重主權和 、互不侵犯、互不 、平等互利、 。5.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影響:在國際上產生深遠影響,被世界上越來越多的國家所接受,成為處理國與國之間關系的 。6.1955年,周恩來率中國代表團參加在印度尼西亞 召開的亞非會議(亦稱“ 會議”)。這是第一次沒有西方殖民主義國家參加的亞非會議。7.針對帝國主義破壞會議的陰謀和各國間的矛盾、分歧,會上,周恩來提出“ ”的方針,促進了會議的 ,加強了同亞非各國的 。五、自主學習、合作探究(一)合作探究材料一:毛澤東同志在《論人民民主專政》一文中提出了“一邊倒”的方針,宣布了我國站在以蘇聯為首的和平民主陣營之內。之后,各民主黨派、人民團體在七月七日發表了聯合聲明,擁護這一方針。——周恩來:《我們的外交方針和任務》材料二: “一邊倒”不是封閉的,它是一項開放的政策。它既不意味著中國政府絕不同英、美等資本主義國家來往,也不意味著中國政府放棄獨立自主,無原則地倒向蘇聯一邊。——吳成玲:《新中國建立初期 “一邊倒”外交政策再認識》問題:“一邊倒” 和“獨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是否互相矛盾?小組合作討論,并說說你的理由。我們組認為,兩者矛盾,依據材料______,理由是 。我們組認為,兩者不矛盾,依據材料______,理由是 。(二)自主學習,完成表格年份 1953 1954 1955外交場合 中國接見 代表團 訪問 和外交內容 提出_ 原則 同意以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作為指導 、 兩國關系的_______ 提出 “ ”方針意義 被世界上越來越多的國家所接受。 原則成為處理國與國之間關的 。 ①促進會議的圓滿 ②加強了中國同 各國的團結與合作(三)和平共處五項原則——連連看(四)萬隆會議(亞非會議)“中國代表團是來求 而不是來 的。在這個會議上用不著來宣傳個人的 和各國的 ,雖然這種不同在我們中間顯然是存在的。國家和人民自近代以來都曾經受過、并且現在仍在受著 所造成的災難和痛苦?!?br/>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找到共同基礎,我們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周恩來總理在亞非會議全體會議上的補充發言》問題:1.觀看視頻以小組為單位,提取周恩來發表講話的有效信息,小組成員完成無誤后再舉手展示。2.提出什么方針?“同”體現在哪些方面?“異”體現在什么方面?3.體現的萬隆精神有哪些?六、本課小結。五個“一”一個外交政策: ;一個外交原則: ;一個外交方針: ;一次外交會議: ;一位外交偉人: ;七、評價與作業。1.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政策和原則是,為保障本國獨立、自由和領土主權的完整,擁護國際的持久和平和各國人民間的友好合作,反對帝國主義的侵略政策和戰爭政策?!备鶕牧系贸鑫覈耐饨徽呤? ( )A.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B.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C.求同存異 D.全方位外交2.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在國際上產生了深遠影響。這一原則首次提出針對的是 ( )A.中蘇之間關于軍事協作問題 B.中印之間關于西藏問題C.中緬之間關于領土邊界問題 D.中美之間關于臺灣問題3.孔子曾提出過“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意思是“和諧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沖突”,運用這種思想處理不同社會制度的國家間的關系,取得成功的范例是 ( )A.中蘇建立外交關系 B.中美建立外交關系C.美蘇爭霸局面的出現 D.萬隆會議的圓滿成功4.從中國政府代表團在萬隆會議上所起的作用中可以看出 ( )①中國政府熱愛和平 ②中國已成為世界強國③周恩來具有杰出的外交才能 ④帝國主義勢力已不堪一擊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5.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兩國總理重申指導兩國關系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并且感到他們與亞洲以及世界其他國家的關系中,也應該適用這些原則。如果這些原則不僅適用于各國之間,而且適用于一般國際關系之中,它們將形成和平與安全的堅固基礎。——中印兩國總理聯合聲明材料二 一個美國記者評論周恩來在萬隆會議中的作用時說:“周恩來并不打算改變任何一個堅持反共立場的領導人的態度,但是他改變了會議的航向?!?br/>材料三 2014年1月8日是周恩來總理逝世38周年紀念日。許多淮安市民自發趕到周恩來紀念館,或獻上鮮花,或默默佇立,或深情鞠躬。館內周恩來漢白玉坐像前,擺滿了敬獻的鮮花,不少花籃上書“緬懷敬愛的周總理”。請回答:(1)材料一中所說“兩國總理”分別指的是誰?(2)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內容是什么?具有怎樣的重要歷史意義?(3)材料二中周恩來為什么能夠改變會議的航向?這又具有怎樣的歷史意義?(4)依據所學知識,指出材料三中人們緬懷周恩來總理是由于他身上有哪些人格魅力?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