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14課 文化傳承的多種載體及其發展 學案(含解析)高中歷史統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三文化交流與傳播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14課 文化傳承的多種載體及其發展 學案(含解析)高中歷史統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三文化交流與傳播

資源簡介

第14課 文化傳承的多種載體及其發展
【課標要求】
了解學校教育、留學、書刊出版、翻譯事業以及圖書館、博物館在文化傳承中的作用。
【重點難點】
重點:學校教育、留學、書刊出版、翻譯事業以及圖書館、博物館在文化傳承中的作用。
難點:學校教育、印刷書的誕生。
【名詞解釋】
拿破侖“大學區”:1806年,拿破侖設立帝國大學為政府管理全國教育的機構(實即國民教育部)。1808年,劃全國為29個教育行政區,稱為大學區,其轄境與司法區重合。大學區最高長官是總長,由皇帝任命,代表帝國大學的總監管理區內各級教育。區內設督學一人,代表總長管理區內的中等和初等教育。這一種制度一直沿襲至今。
【問題引領】閱讀教材,結合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一、學校教育的發展(請結合教材第一目分析下列問題)
1.請完成下面的表格。
時期 重大事件 作用
古代 主要形式:官學(_________)和私學(_________) 官學:中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方:_________ 私學:產生:_________;發展:______;高峰:_________
近代 1.大學設立: (1)1898年創設_________,1912年改名為_________。 (2)1911年創設_________,1928年組建為_________。 2.留學教育: (1)__________________;(2)20世紀初掀起留日風潮; (3)清末民初庚款留美;(4)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
現代 1949年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召開。 1977年恢復高考。 1983年,鄧小平提出“__________________”。 1995年,國家提出_________戰略
2.概括填寫世界學校教育的發展。
國別 概況
古希臘
法國
德國
美國
二、印刷書的誕生(請結合教材第二目分析下列問題)
1.列舉印刷書發展歷程。
2.請分析印刷書的影響有哪些?
三、圖書館的成長(請結合教材第三目分析下列問題)
概況 作用
世界 公元前7世紀,__________________建立圖書館。 19世紀下半葉,美英等國建立對所有人開放的_________。
中國 古代:朝廷官藏,設立專門_________。私家藏書得到發展。 近代:1909年清政府籌建_________。 現代:京師圖書館1998年改名國家圖書館。各級各類圖書館紛紛建立。
四、博物館的建設與發展(請結合教材第四目分析下列問題)
材料一 最近上映的電影《八佰》票房已經超過了二十億,其火爆程度可見一斑。電影終歸一門視覺和聽覺的現代藝術,免不了進行劇情改編和藝術加工,和真實發生的故事有所出入。電影的主要場地四行倉庫卻是真實存在的,如今成了上海四行倉庫抗戰紀念館,由于電影的熱映而成了網紅打卡新地。
材料二 很多人喜歡旅游,每到一個城市,有的人喜歡去熱鬧的景點打卡,也有的人喜歡去當地安靜的博物館尋找這座城市的記憶以及它的文化內核。珍藏在博物館里的每一件文物都有生命,也都有溫度,都在講述著它與這座城市背后的故事。從文化角度講,每座博物館的收藏是不一樣的,每座博物館代表的文化也不一樣,所以博物館在保護文化多樣性方面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材料三 人們常說:“知來處,明去處。”博物館承擔了保存傳統價值、傳承歷史文化的責任,為人們提供了審視傳統、反省今天和啟迪未來的一個平臺。人類的進步有賴于從傳統文化遺產中汲取營養和智慧,博物館作為一個文化遺產貯存的倉庫,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精神上的“武道場”。
問:結合上述材料,分析博物館的作用有哪些?
【深入探究】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大眾傳播媒介的發展變化對人類社會的變遷產生了深遠影響。表3是近代以來大眾傳播媒介的變化及影響。
表3
時間 大眾傳播媒介類型 主要作用
15世紀 印刷媒介(印刷技術) 將知識擴展到權貴之外,推動了歐洲和北美的政治及社會變革
19世紀 電波媒介(電訊技術) 向廣大民眾提供知識和教育,推動了政治民主、經濟發展等社會的巨大變化
20世紀 電子媒介(信息技術) 沖破圖書館而向平民傳播信息,甚至可“面對面”交流,推動了不同國家對信息的平等共享
——摘編自【美】韋爾伯·施拉姆《大眾傳播媒介與社會發展》
根據材料擬定一個論題,結合所學知識,加以論述。(要求:論題明確,持論有據,表述清晰)
【直通高考】
一、單選題
1.下列關于近代大學教育發展演變的說法,錯誤的是(  )
A.柏林大學將教學與研究結合在一起 B.拿破侖建立 “大學區 ”制度
C.美國大學逐漸傾向于精英化 D.北京大學成為新文化運動中心
2.新中國成立前,文教、科技和衛生方面的知識分子有200萬人左右,到1957年,全國僅教育系統擁有教師的數量就達254萬人,全國參加業余學校學習的職工共763.2萬人,其中掃除文盲78.4萬人。這表明新中國(  )
A.高度重視增強文化軟實力 B.構建了完善的人才培養體系
C.注重新政權意識形態教育 D.集中力量解決社會主要矛盾
3.公元前5世紀中期,雅典衛城的建筑在布局上克服了早期追求對稱而造成的呆板風格,由以神廟建筑為主轉為公共建筑為主,如人民議事廳、圖書館、露天劇場、競技場、城市園林等。這一布局(  )
A.重視建筑的實用性 B.實現民主政治的穩定
C.體現民主政治成熟 D.有助于培養公民意識
4.春秋末期,教育壟斷被打破,私學興起,大批下層人士得到學習機會,形成了一個不擁有政治權力卻擁有文化權力的知識人階層。這(  )
A.反映了私學逐漸取代了官學 B.為社會轉型奠定了人才基礎
C.促使血緣紐帶關系大大淡化 D.是春秋戰國百家爭鳴的結果
5.下圖為南京博物院所藏的《坤輿萬國全圖》,據專家研究,這是明朝時期的意大利傳教士利瑪竇和明朝官員李之藻共同繪制的。《坤輿萬國全圖》在中國的傳播 (  )
A.體現中國融入世界的意愿
B.沖擊了傳統的華夏中心觀
C.推動了印刷術的進步完善
D.成為明末啟蒙思想的資源
6.18世紀的歐洲,隨著識字人群的擴大和人們讀書熱情的高漲,私人和公
共的借閱圖書館遍布各主要城市。這種狀況(  )
A.標志著人文精神的濫觴 B.推動了文藝復興的轉型
C.體現了服務公眾的職能 D.促進了近代科學的興起
二、材料題
7.(2021·湖南永州一模·19)(15分)近代法國大眾閱讀場所的發展,既體現了政治精英引導甚至規訓大眾的傾向,也反映了工人大眾自我發展、休閑娛樂的訴求。
材料 在19世紀相當長一段時期內,法國的書籍比較昂貴,報紙大都采取預訂制,三月或是整年起訂,不單期零售,普通大眾難以承受。工人在小酒館飲酒之余,還瀏覽報紙,或是聽人朗讀報紙上的新聞。有些工人接受了政治宣傳,從而參加罷工、社會運動甚至革命。一些社會精英和慈善家認為大眾圖書館是教育的有益補充,通過它可以引導、控制和審查大眾閱讀中出現的新讀者,尤其是工人讀者。七月王朝時期(1830—1848), 僅在巴黎就有超過500家獲得了官方許可的大眾閱讀室。1850 年,法國作家茹爾·拉杜建立“市鎮圖書館和好書推廣協會”,并倡議在法國所有市鎮都建立—所圖書館。該計劃得到了時任總統路易·波拿巴的支持,后者認為“在所有法國市鎮建立圖書館是一項慈善和公益事業”。19世紀60年代,建立大眾圖書館的運動進展迅速,并在隨后的第三共和國也得到延續。1902年時,法國已有300家大眾圖書館。
——摘編自顧杭《19世紀法國的大眾閱讀場所》
(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近代法國大眾閱讀場所發展的原因。(8 分)
(2)編寫一幕發生在19世紀法國巴黎大眾閱讀室內的人物對話場景。(7分)(要求:先寫出對話主題,主題要緊扣法國當時政治或經濟領域的重大事件:對話內容要圍繞主題展開,觀點明確;對話過程完整,邏輯清晰。)
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元時期是我國古代書院教育的發展和成熟期,書院的培養目標、課程設置、教育理念和教育風格等都日益完善和規范。書院注重明辨義利價值觀,強調以義為本。教育以社會群眾為價值主體,并以社會整體利益制約個人利益。課程設置以“四書五經”作為德育課程的主體,重視學術爭辯和學術交流,允許不同學派進行講學,體現學術自由。宋元統治者都極為重視通過書院對民眾進行制度性和非制度性的教化,并盡量把兩者結合起來,把統治者的統治意愿轉化為被統治者的自覺要求。
——摘編自李強《簡論宋元時期的書院教育及啟示》
材料二 近代以來,由于社會環境的變化,各階層人民的教育觀念發生了相應的轉變。甲午戰爭失敗后,維新派積極推進新式學堂的開辦。維新派認為,中國積貧積弱的主要原因是沒有良好的教育,為了變法,必先改革教育。從京師大學堂到各省的實業學堂、南洋公學等各教學機構紛紛成立。長沙創辦的時務學堂和京師大學堂設立后,把經學、理學、掌故學等列為普通學,以高等算學、格致學、農學、礦學、商學、衛生學等實學為專門學。
——摘編自張海鵬等編《中國近代史》
(1)根據材料一,概括指出宋元時期書院教育的特點,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宋元時期書院教育發展興盛的原因。(8分)
(2)根據材料一、二指出,與傳統書院相比,維新派開辦新式教育的變化有哪些 并結合所學分析其影響。(7分)
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國古代官府藏書與私人藏書概況表
類別 概況
官府藏書 公元前124年,漢武帝檢視官府藏書,見“書缺簡脫,禮壞樂崩”,遂喟然而嘆“朕甚閔焉”,由此導致了一系列藏書政策的出臺。西漢太常官蘇昌以職務之便,將國家藏書借給大司馬霍山抄寫而遭免官,霍山也以謀反之罪被處死。宋仁宗曾說“設三館以育才”,“館職所以待英俊”。明代的文淵閣也是禮部和翰林院選拔官員的“儲才重地”。
私人 藏書 中國古代私人藏書主要以儒家經典為主,明代祁承提出的藏書標準是先經后史,然后按子與集的順序收藏,而對和功名利祿毫不相關的戲曲、小說等不屑一顧。此外,私人藏書還收藏了相當一部分的宗教書籍,人們可以從中得到心靈的平靜與協調,修身養性。古時為了方便讀者使用自家的文獻,私家收藏文獻的內容比官府齊全,一般還開辟專門的處所供人們閱覽借抄。
——摘編自孟世恩、焦運立《試論中國古代藏書價值觀對藏書特色的影響》
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歸納中國古代私人藏書與官府藏書的不同之處,并簡析中國古代藏書的文化影響。(15分)
參考答案
【問題引領】閱讀教材,結合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一、學校教育的發展(請結合教材第一目分析下列問題)
1.請完成下面的表格。
時期 重大事件 作用
古代 主要形式:官學(學在官府)和私學(學在民間) 官學:中央:漢代設立太學,西晉設立國子監 地方:郡國學 私學:產生:春秋孔子;發展:唐代;高峰:宋代書院 古代文化保存與傳播; 推動科舉制發展。
近代 1.大學設立: (1)1898年創設京師大學堂,1912年改名為北京大學。 (2)1911年創設清華學堂,1928年組建為國立清華大學。 2.留學教育: (1)洋務運動官派留學;(2)20世紀初掀起留日風潮; (3)清末民初庚款留美;(4)勤工儉學留法熱潮; (5)20世紀20年代赴蘇留學。 近代以后,大學逐漸發展成為保存、傳播和發展人類文化的重要場所。
現代 1949年底,第一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召開。 1977年恢復高考。 1983年,鄧小平提出“三個面向”。 1995年,國家提出科教興國戰略 在文化傳承、科學研究、人才培養等方面,學校教育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2.概括填寫世界學校教育的發展。
國別 概況
古希臘 歐洲最初的學校形式,分科教育的基礎
法國 拿破侖建立“大學區”制度
德國 洪堡秉持“研究教學合一”的精神創辦的柏林大學促成大學職能的轉變
美國 大學教育世俗化、商業化
二、印刷書的誕生(請結合教材第二目分析下列問題)
1.列舉印刷書發展歷程。
(1)公元前30世紀,埃及人莎草紙,書籍雛形。
(2)春秋戰國至秦漢時期,中國簡策和帛書。
(3)公元前2世紀,中國植物纖維紙;
(4)105年,東漢蔡倫改進造紙術,蔡侯紙。
唐朝,出現雕版印刷。
北宋,畢昇發明泥版活字印刷。
15世紀中葉,德國古登堡發明金屬活字印刷。
2.請分析印刷書的影響有哪些?
(1)有利于文化普及、傳承,有利于提高人們的文化修養,促進各民族的發展。
(2)利于西方的思想解放。
(3)造紙術和印刷術推動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
(4)推動報紙和雜志的普及。
三、圖書館的成長(請結合教材第三目分析下列問題)
概況 作用
世界 公元前7世紀,亞述巴尼拔王建立圖書館。 19世紀下半葉,美英等國建立對所有人開放的公共圖書館。 保存人類文化遺產 開展社會教育 開發智力資源 傳遞科學信息 提供文化娛樂
中國 古代:朝廷官藏,設立專門掌管典籍的史官。 私家藏書得到發展。 近代:1909年清政府籌建京師圖書館。 現代:京師圖書館1998年改名國家圖書館。各級各類圖書館紛紛建立
四、博物館的建設與發展(請結合教材第四目分析下列問題)
問:結合上述材料,分析博物館的作用有哪些?
強化群體記憶,從而強化群體凝聚力
承載豐富的文化內涵,是各地文化的微縮景觀
傳承歷史,啟迪未來
【深入探究】
示例一:
論題:大眾傳播媒介發展促進了知識和教育平民化。(2分)
論述:大眾傳播媒介的發展,促進了更大范圍的社會群體能夠接受知識和教育。近代印刷技術的發展,使印刷媒介能更多、更廉價地使書籍等傳播到普通民眾階層,使更多的人得到知識和教育;電訊技術和信息技術使電波媒介和電子媒介能更迅捷地傳播知識,從而使能夠接受知識和教育的社會群體范圍更廣泛,幾乎沖破了任何的人為障礙,實現了知識和教育的最大化。
總之,大眾傳播媒介真正地通過“大眾”化使知識和教育實現了“大眾”化,實現了知識和教育的平民化。(10分)
示例二:
論題:大眾傳播媒介發展極大地推動了社會的變革。(2分)
論述:大眾傳播媒介具有鮮明的開放性,這種開放性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社會平等的發展。近代以來印刷媒介促進了啟蒙思想的傳播,從而使歐洲和北美通過政治革命,實現了民主政治的建立;電訊和電子媒介實現了信息的全球化,從而使不同國家能夠平等地共享信息,客觀上有利于國家間的平等。
總之,大眾傳播媒介的發展通過“大眾”化促進了民主權力的大眾化和平等化,推動了人類社會在變革中進步。(10分)
【解析】從材料中體現的大眾傳播媒介的類型向越來越先進的方向發展,以及不同時期大眾傳媒的主要作用等信息,可按大眾傳媒發展歷程對于社會發展進步的作用角度,從大眾傳媒對于政治變革、平民教育、信息傳播等方面的作用選取一方面擬定論題,運用材料信息和相關史實,進行論述。
【直通高考】
1.【答案】C【解析】近代美國大學逐漸傾向于世俗化與商業化,C說法錯誤,故選C。
2.【答案】A【解析】從1949年新中國成立到1957年,中國的知識分子數量大幅增加,并掃除了大量文盲,說明新中國重視文化教育,注意增強文化軟實力,故選A項;題干重在強調文盲率的下降,與完善人才培養體系無直接聯系,排除B項;材料內容并未涉及意識形態教育的內容,排除C項;當時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對于建立先進的工業國的要求同落后的農業國的現實之間的矛盾,是人民對于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不是發展文化教育,排除D項。
3.【答案】D【解析】根據材料“由以神廟建筑為主轉為公共建筑為主”可知,公共空間的增強有利于促進公民平等參與公共活動,增強城邦公民認同感,有利于培養公民意識,故選D項;這些建筑主要為了公民進行公共活動提供活動場所,是民主政治的需要,而不是為了實用,排除A項;這種布局有利于雅典民主政治的發展,但不一定能實現民主政治的穩定,排除B項;這些公共建筑的出現,并不能反映民主政治成熟,排除C項。
4.【答案】B【解析】據所學百家爭鳴的知識可知,材料描述的是春秋末期士階層的崛起,這為社會轉型奠定了人才基礎,故選B項;材料僅提及“教育壟斷被打破,私學興起”,但并未提及官學的衰落,無法反映私學是否逐漸取代了官學,排除A項;據材料“不擁有政治權力”可知,士階層的崛起并不會直接引起血緣紐帶關系的變化,“大大淡化”更是無從體現,排除C項;士階層的興起是春秋戰國百家爭鳴局面出現的原因,而非結果,排除D項。
5.【答案】B【解析】根據材料可知,在《坤輿萬國全圖》中,中國并不是世界的中心,在中國的傳播必然會沖擊傳統的華夏中心觀,故B項正確。明朝實行海禁政策,材料體現不出中國融入世界的意愿,排除A項;印刷術的進步完善與材料無關,排除C項;明末啟蒙思想與材料無關,排除D項。
6.【解析】選C。根據材料“私人和公共的借閱圖書館遍布各主要城市”,公眾能借閱圖書,這體現了圖書館職能的變化,C符合題意。公元前5世紀中葉的智者運動是人文精神的濫觴,A排除;文藝復興運動處于14世紀至16世紀,時間不符合,B排除;14世紀至16世紀的文藝復興運動促進近代科學的興起,D排除。
7.【答案】
(1)原因:昂貴的書籍和報紙消費讓普通民眾難以承受;教育水平的提高推動閱讀群體人數增長;社會精英階層的大力推動;政府支持和公共政策的連續性。(8分)
(2)主題:主題明確,緊扣法國當時政治或經濟領域的重大事件。如工人階級的悲慘生活、馬克思主義的傳播、巴黎公社的成敗等。
對話內容:
層次一:對話主題不夠突出,觀點不夠明確,對話不夠完整,邏輯不夠清晰;
層次二:對話基本能夠圍繞主題展開,觀點較明確,對話較完整,邏輯較清晰;
層次三:對話緊密圍繞主題展開,觀點明確,對話完整,邏輯清晰。
答案示例:
主題:工人階級的悲慘生活。(2分)
甲:我一天工作16個小時,工作時間特別長。
乙:不但時間長,而且勞動強度大,一天班下來,我手腳都僵硬了。
甲:工資也很低啊!入不敷出,住房簡陋,暗無天日。
乙:遲早有一天,我們會革掉這些資本家的命,成為工廠的主人。(5分)
(示例僅作評卷參考,其他言之成理也可得分)
【解析】
(1)據材料“法國的書籍比較昂貴,報紙大都采取預訂制,三月或是整年起訂,不單期零售,普通大眾難以承受”,可見昂貴的書籍和報紙消費讓普通民眾難以承受;據材料“通過它可以引導、控制和審查大眾閱讀中出現的新讀者,尤其是工人讀者”,可見教育水平的提高推動閱讀群體人數增長,社會精英階層的大力推動;據材料“建立大眾圖書館的運動進展迅速,并在隨后的第三共和國也得到延續”,可見政府支持和公共政策的連續性。
(2)根據材料內容任意選擇一個主題進行對話設計。如根據“有些工人接受了政治宣傳,從而參加罷工、社會運動甚至革命”,設定主題為工業革命后資產階級與無產階級的對立,工人階級的悲慘生活。結合所學知識,可以以工人階級為主設計對話,言之有理即可。
8答案:
特點:進入發展和成熟期,日益完善與規范;注重儒學價值觀的培養;課程以儒學經典為主;重視學術爭辯與學術交流,體現學術自由;體現統治階級對民眾的教化。
原因:科舉制度的發展完善;重文輕武,崇尚文治;社會相對穩定;社會經濟進一步發展;思想文化上理學的興起與發展。
(2)變化:創辦近代新式學堂;內容上增加自然科學;學校專業化趨勢明顯;以培養變法人才,救亡圖存為目的。
影響:傳播了西方文化;啟迪了國人的思想;有利于推動中國教育的近代化;培養了近代人才。
【解析】第(1)題第一問特點,由“宋元時期是我國古代書院教育的發展和成熟期,書院的培養目標、課程設置、教育理念和教育風格等都日益完善和規范”可得出進入成熟期,日益完善和規范,由“注重明辨義利價值觀,強調以義為本”可得出重視價值觀的培養,由“課程設置以‘四書五經’作為德育課程的主體,重視學術爭辯和學術交流,允許不同學派進行講學”可得出以儒學經典為主,重視學術爭辯與學術交流,由“重視通過書院對民眾進行制度性和非制度性的教化”可得出體現對民眾的教化。第二問原因,聯系北宋時期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的內容回答即可。第(2)題第一問變化,由“積極推進新式學堂的開辦……把經學、理學、掌故學等列為普通學,以高等算學、格致學、農學、礦學、商學、衛生學等實學為專門學”可得出推進新式學堂、增加自然科學、實現專業化等變化。第二問影響,結合所學知識,從傳播了西方文化,啟蒙了思想,促進了教育近代化,培養了近代人才等方面回答即可。
9.不同之處:官府藏書是為統治階級提供服務的,而私人藏書主要服務于私人需要;官府藏書主要為統治者培養人才,而私人藏書主要為個人躋身仕途服務;官府藏書主要為了統一民眾的思想,而私人藏書除自家使用外,還供其他民眾使用;官府藏書更具壟斷性,私人藏書則顯個性化。
影響:保存文化典籍,促進學術傳播,有利于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展;私人藏書的有限開放為后世圖書館的公共性和資源共享性發展作了有益的探索;官府藏書壟斷學術、統一思想的行為阻礙了文獻信息的流通與傳播,并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科學文化的進步。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通州市| 嘉兴市| 静宁县| 肥乡县| 台湾省| 宜良县| 永修县| 胶南市| 临高县| 攀枝花市| 庆安县| 永州市| 虞城县| 肥东县| 中卫市| 宜州市| 高碑店市| 怀宁县| 拉萨市| 慈溪市| 龙里县| 石楼县| 郯城县| 西昌市| 潼关县| 福贡县| 韶关市| 绵竹市| 汉阴县| 乐至县| 新宁县| 赤壁市| 民权县| 牙克石市| 岢岚县| 开远市| 庆安县| 大方县| 台中市| 红桥区| 始兴县|

      <strong id="dce9o"></strong>

      <ul id="dce9o"><abbr id="dce9o"></abbr></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