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期末高頻考點專訓03 做情緒情感的主人 考點回顧課標要求1.體會情緒表達對人際關系的影響,感悟友善、和諧、文明等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體現。2.感受生命中的美好情感,養成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3.學會調控自己的情緒,能夠自我調適、自我控制,保持樂觀、積極的心態4.主動鍛煉個性心理品質,磨礪意志,陶冶情操,形成良好的學習、勞動習慣和生活態度5.理解情緒的多樣性、復雜性6.知道情緒和情感的聯系與區別,形成對情感的基本認知二、單元框架梳理三、高頻考點歸納總結高頻考點1.情緒(1)情緒的類型有哪些?基本情緒:喜、怒、哀、懼復雜情緒:害羞、焦慮、厭惡和內疚等。(2)情緒的成分有哪些?內在體驗、外顯表情、生理激活(3)★影響情緒的因素有哪些?個人的生理周期、對某件事情的預期、周圍的輿論氛圍、自然環境等(4)★情緒的作用?①影響著我們的觀念和行動。②它可能激勵我們克服困難、努力向上,也可能讓我們因為某個小小的挫敗而止步不前。高頻考點2.青春期情緒(1)青春期的情緒特點有哪些?產生的原因是什么?特點:①情緒反應強烈;②情緒波動與固執;③情緒的細膩性;④情緒的閉鎖性;⑤情緒的表現性。(2)青春期情緒產生的原因是什么?身體發育加快、生活經驗不斷豐富。(3)如何正確對待青春期的情緒?①善于激發正面的情緒感受,可以讓我們的生活更加絢爛多彩。②學習積極面對這些負面情緒,同樣是我們成長過程中需要經歷的。高頻考點3.情緒的表達(1)★為什么要以恰當方式表達情緒?①人與人之間的情緒會相互感染。即使沒有語言的交流,一個人的表情、聲調、姿態和動作所表達的情緒,也會影響周圍的人。②情緒表達不僅與自己的身心健康有關,而且關乎人際交往。(2)★如何以恰當方式表達情緒?①要照顧周圍人的感受。②不能違背道德,不違法,不能損害他人和集體的合法權益。高頻考點4.情緒的調節(1)★為什么要調節情緒?(或調節情緒的意義?)①保持積極的心態,享受喜悅和快樂,讓我們的青春生活更加美好。②適度的負面情緒,可以幫助我們適應突發事件;持續地處于負面情緒狀態,則可能危害我們的身心健康。③學會合理地調節情緒,有助于我們更好地適應環境,成為情緒的主人。還可以幫助同學、家人改善情緒。(2)★調節情緒的方法?改變認知評價、轉移注意、合理宣泄、放松訓練等。(3)憤怒管理包括哪些?①與信賴的長者交流。②自我提醒。③寫信。④尋找排解憤怒的活動行式(如參加體育活動、讀小說、寫詩、畫畫等.)(4)如何安慰他人?①為他做些體貼的事;②做一個耐心的聽眾;③設身處地,向他表示理解;④幫助他轉移注意。高頻考點5.情感(1)我們為什么需要情感?①我們需要與人交往,渴望人與人之間的真摯情誼。②我們通過情感來體驗生命、體驗生活。③情感讓我們的內心世界更加豐富。(2)★情感與情緒的關系?聯系:①情感與情緒緊密相關,伴隨著情緒反應逐漸積累和發展。②我們對某些人或者事物的情緒,隨著時間的推移形成比較穩定的傾向,就可能產生某種情感。③與情緒一樣,我們的情感也是復雜的。區別:①情緒是短暫的、不穩定的,會隨著情境的改變而變化;②情感則是我們在生活中不斷強化、逐漸積累的,相對穩定。(3)★情感的復雜性表現在哪里?(情感的種類)①基礎性情感,如安全感;②高級情感,如道德感。③正面的體驗,如愛的情感;④負面的體驗,如恐懼感;⑤兩方面混雜的體驗,如敬畏感。(4)★情感的作用?①在社會生活中,情感是人最基本的精神需求。②情感反映著我們對人和對事的態度、觀念,影響我們的判斷和選擇,驅使我們做出行動。③情感與我們的想象力、創造力相關。豐富、深刻的情感有助于我們更全面地觀察事物,探索未知。④情感伴隨著我們的生活經歷不斷積累、發展,這正是我們生命成長的體現。高頻考點6.美好情感★怎樣獲得美好情感?(或怎樣創造正面的情感體驗?)可以通過閱讀、與人交往、完成一項自己喜歡的活動、幫助他人、參與有意義的社會活動(如走進博物館或大自然、欣賞藝術作品)。高頻考點7.負面情感★如何正確認識負面的情感體驗?①某些負面的情感體驗對于我們的成長也有意義。②它可以豐富我們的人生閱歷,使我們的生命變得更加飽滿豐盈。③學會承受一些負面感受,善于將負面情感轉變為成長的助力,也可以讓我們從中獲得美好的情感體驗,不斷成長。高頻考點8.情感正能量(1)★如何傳遞情感正能量?(怎樣傳遞美好的情感 )①在情感體驗中,我們可以用自己的熱情和行動來影響環境。②在與他人的情感交流中,我們可以傳遞美好的情感,傳遞生命的正能量。③不斷創造美好的情感體驗,在傳遞情感的過程中不斷獲得新的感受,使我們的生命更有力量,周圍的世界多一份美好。(2)傳遞情感正能量的意義?我們在生活中不斷創造美好的情感體驗,在傳遞情感的過程中不斷獲得新的感受,使我們的生命更有力量,周圍的世界也因為我們的積極情感而多一份美好。(3)怎樣學會關心?①沒有偏見,以接納的姿態認真傾聽或觀察。②適時運用可能被接受的方式向對方表示關心。③關注對方的態度和反應。④確認對方是否接受自己的關心,如果沒有被接受,則調整方式,以對方能夠接受的方式來表達。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