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3張PPT)#滴滴公司被處80.26億元罰款#因違法和過度收集用戶信息等行為,7月21日,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依據《網絡安全法》、《數據安全法》、《個人信息保護法》、《行政處罰法》等法律法規,對滴滴全球股份有限公司處人民幣80.26億元罰款,對滴滴全球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CEO程維、總裁柳青各處人民幣100萬元罰款。作為坐擁數億活躍用戶的國內第一大出行平臺,滴滴公司的“滴滴出行”經營范圍涉及全國城市交通。在長期業務開展中,其通過“互聯網 +”和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方式,收集并掌握了海量的公民個人信息和城鄉高清測繪數據。若其中涉及重要軍事設施,涉密軍工單位、科研院所的地理信息或重要涉密人員的出行軌跡,一旦泄露或被境外敵對勢力掌握,會給國家安全帶來潛在的威脅,不容忽視。對滴滴公司的處罰,顯示出國家治理信息安全、數據安全現存問題的態度和決心。大數據時代,數據雖然已成為影響企業發展的關鍵生產要素,但數據不僅僅是企業的,更是國家和人民的。數據安全是當前每個企業都要堅守的紅線。但現實中滴滴公司的做法,卻直接觸犯了數據安全紅線。任何違法行為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第五課 做守法的公民 第二框 法不可違第二單元 遵守社會規則違法無小事Make by 500《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第三十五條 網絡運營者收集、使用公民個人信息,應當遵循合法、正當、必要的原則,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圍,并經被收集者同意。 網絡運營者不得收集與其提供的服務無關的公民個人信息,不得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和雙方的約定收集、使用公民個人信息,并應當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或者與用戶的約定,處理其保存的公民個人信息。 網絡運營者收集、使用公民個人信息,應當公開其收集、使用規則。應當做什么不應當做什么2017年6月1日正式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信息保護法》第六條 處理個人信息應當具有明確、合理的目的,并應當與處理目的直接相關,采取對個人權益影響最小的方式。收集個人信息,應當限于實現處理目的的最小范圍,不得過度收集個人信息。第六十六條 違反本法規定處理個人信息,或者處理個人信息未履行本法規定的個人信息保護義務的,由履行個人信息保護職責的部門責令改正,給予警告,沒收違法所得,對違法處理個人信息的應用程序,責令暫停或者終止提供服務;拒不改正的,并處一百萬元以下罰款;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一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款。應當做什么告知行為是否合法2021年11月1日正式實施違反都要受到懲罰為什么法不可違 (P46)指引作用評價作用法律明確告知人們可以做什么,必須做什么,應當做什么,不應當做什么。法律告知人們,哪些行為是合法的,哪些行為是非法的。強制作用法律是最剛性的社會規則,不違法是人們行為的底線。法不可違要做到不違法,就要了解什么是違法。樹立規則意識,增強法治觀念違法行為含義指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危害社會的行為。違法行為(P48)種類違反民事法律規范,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的行為,如欠債不還的行為違反行政法律規范,應當受到行政處分或行政處罰的行為,如擾亂社會治安的行為違反刑事法律規范,應當受到刑罰處罰的行為,如故意殺人的行為民事違法行為行政違法行為刑事違法行為違法行為民事違法行為行政違法行為對社會的危害相對輕微,稱之為一般違法行為。刑事違法行為是違法行為中最嚴重的一種,就是我們常說的犯罪。違法不一定犯罪,犯罪一定違法。種類#用AI視頻騙過人臉識別,4男子既獲刑罰又擔民責#案件介紹#用AI視頻騙過人臉識別,4男子既獲刑罰又擔民責#2020年8月起,鄭某通過即時通訊軟件向社會發布可代查高清身份證照片、身份證號碼等個人敏感信息的廣告,并組建群組專門用于個人信息非法交易。任某、戴某、陳某3人通過廣告加入該群組后,按照下家提供的個人信息,從鄭某手中購得與個人信息相匹配的高清身份證照片,利用照片中的頭像制作AI(人工智能)視頻賣給下家,從中賺取差價。這些利用高清身份證照片制作的AI視頻,可以完成點頭、眨眼等動作,能夠通過一些App的人臉識別身份驗證。截至案發,鄭某等4人出售公民個人信息2000余條,造成了大量公民個人信息被泄露甚至被冒用,嚴重侵害公民個人信息安全,擾亂正常的社會管理秩序,損害了社會公共利益。案件經過刑事處罰因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判處有期徒刑一年二個月至一年不等,并處罰金。民事追責①停止侵害、支付公益損害賠償金、公開賠禮道歉②以參加與個人信息保護相關的警示教育、公益宣傳、志愿服務等行為補償的方式彌補和修復其行為對社會公共利益造成損害。#用AI視頻騙過人臉識別,4男子既獲刑罰又擔民責#小組討論:為什么他們既獲刑罰,又擔民責?案件結果民事違法行為第一百一十一條 【個人信息受法律保護】自然人的個人信息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需要獲取他人個人信息的,應當依法取得并確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傳輸他人個人信息,不得非法買賣、提供或者公開他人個人信息。第一千零三十四條 【個人信息的定義】自然人的個人信息受法律保護。個人信息是以電子或者其他方式記錄的能夠單獨或者與其他信息結合識別特定自然人的各種信息,包括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證件號碼、生物識別信息、住址、電話號碼、電子郵箱、健康信息、行蹤信息等。違法行為分類 違反的法律 舉例 法律后果 社會危害性民事 違法行為行政 違法行為刑事 違法行為民事法律規范即調整民事法律關系的各項法律的總稱。包括憲法中的民法規范、民事法律(如《民法典》、《合同法》、《物權法》、《婚姻法》、《繼承法》等)、民事法規等侵犯他人民事權利沒有履行合同義務民事責任停止侵害,消除危險,返還財產,賠償損失,支付違約金,消除影響、恢復名譽,賠禮道歉 ... ...相對輕微人身權財產權生命權、身體權、健康權、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隱私權 ... ...物權、債權、知識產權、繼承權、股權和其他投資性權利 ... ...刑事違法行為第二百五十三條【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違反國家有關規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個人信息,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竊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的,依照第一款的規定處罰。違法行為分類 違反的法律 舉例 法律后果 社會危害性民事 違法行為行政 違法行為刑事 違法行為侵犯他人民事權利沒有履行合同義務民事法律規范民事責任相對輕微刑事法律法規刑罰處罰故意傷人,泄露國家機密 ...即與刑事案件相關的法律法規的總稱,包括刑法、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主刑: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死刑附加刑:罰金、剝奪政治權利、沒收財產、驅逐出境嚴重#罰款20萬!擅用“人臉識別”采集個人信息 #據河南禹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通報,執法人員對某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開發的樓盤項目售樓部進行執法檢查,發現其安裝有9個“人臉識別”抓拍攝像頭,其中1個在進門處、6個在大廳,2個在洽談區。市監局現場通過該售樓部客服辦公室電腦上登錄“某云平臺”,發現有7個攝像頭正在采集消費者人臉識別信息。同時,在平臺內發現儲存有大量到訪客戶人臉識別抓拍圖片及視頻數據。該平臺通過人臉識別分析當日客流人數、客戶具體到訪時間及人臉識別相似度等信息。禹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五十六條第一款第九項的規定,責令當事人改正違法行為,并作出20萬元罰款的行政處罰。行政違法行為第五十六條 經營者有下列情形之一,除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外,其他有關法律、法規對處罰機關和處罰方式有規定的,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執行;法律、法規未作規定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或者其他有關行政部門責令改正,可以根據情節單處或者并處警告、沒收違法所得、處以違法所得一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處以五十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責令停業整頓、吊銷營業執照:……(九)侵害消費者人格尊嚴、侵犯消費者人身自由或者侵害消費者個人信息依法得到保護的權利的;違法行為分類 違反的法律 舉例 法律后果 社會危害性民事 違法行為行政 違法行為刑事 違法行為侵犯他人民事權利沒有履行合同義務民事法律規范民事責任相對輕微行政法律規范擾亂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 ...行政制裁相對輕微刑事法律法規刑罰處罰故意傷人,泄露國家機密嚴重行政處分:警告、記過、記大過、降級、撤職、開除 ... ...行政處罰:警告、罰款、沒收違法所得、行政拘留 ... ...即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調整行政關系的行為規則。如:治安管理處罰法、交通管理法規、環境保護法、稅法、工商管理條例... ...一般違法行為犯罪警惕身邊的違法行為警惕身邊的違法行為有人說,法治社會下只有那些壞人會違反法律,違法行為跟我們的生活是十分遙遠的。你認同這一觀點嗎?警惕身邊的違法行為起侮辱性綽號丑化他人肖像散布謠言未依法履行合同義務毆打他人民事違法行為不遵守交通規則行政違法行為注意:在網上傳某人緋聞或者隱私,侵犯他人名譽權的,是民事違法行為,應當賠償對方損失;如果在網上轉播危害公共安全的謠言,造成公眾恐慌的,但沒有嚴重后果的,就是行政違法行為,會受到治安處罰;在網上傳播企圖顛覆政府國家的謠言,危害國家安全的,就構成刑事違法行為,要受到刑事制裁。遵章守法是社會和諧的保證勿以惡小而為之如何自覺遵章守法 (P51)依法從事民事活動,積極防范侵權行為和違約行為,既要維護自己的權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權益。我們要認識一般違法行為的危害,自覺依法規范自己的行為。民事違法行為行政違法行為分清是非,增強守法觀念,嚴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規定。課堂小結課堂小結法不可違為什么法不可違指引作用評價作用違法行為含義一般違法行為種類犯罪民事違法行為行政違法行為刑事違法行為依法從事民事活動,積極防范侵權行為和違約行為分清是非,增強守法觀念,嚴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規定。遵章守法強制作用課堂練習課堂練習1、(2021八上·柯橋月考)違反的法律不同,需要承擔的法律責任也不同。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序號 案例 違法行為 承擔責任① 李某不按交通標志線行駛,被罰200元 行政違法 行政處罰② 張某利用職權受賄,被判有期徒刑3年 民事違法 民事責任③ 錢某因債務糾紛毆打他人,致人重傷 刑事違法 刑罰處罰④ 王某在網上散布疫情謠言,造成民眾恐慌 民事違法 民事責任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B課堂練習2、(2021八上·漳州期中)2021年9月9日,江西省南昌市中級人民法院依法對勞榮枝案進行一審公開宜判, 以被告人勞榮枝犯故意殺人罪、搶劫罪、綁架罪,數罪并罰,決定執行死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并處沒收個人全部財產。對此案,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①勞榮枝的行為屬于行政違法行為②嚴重社會危害性是勞榮枝行為的最本質特征③我國法律依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④勞榮枝受到的法律制裁屬于民事制裁范疇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C課堂練習3、(2022八上·縉云期末)2021年12月,浙江省紹興市上虞區的吳某,將“蓋北鎮興海村配送的物資檢測出新冠陽性”這一不實信息在網上散布,造成不良影響,當地公安機關依照《治安管理處罰法》對吳某作出了處罰決定。根據材料回答下列小題:1.對吳某的處罰是( )A.紀律處罰 B.民事處罰 C.行政處罰 D.刑事處罰2.吳某傳播網絡謠言被處罰的事件警示我們,做一名合格公民應當( )①合理利用網絡,傳播網絡正氣 ②進行自我約束,不要言論自由③堅守自由底線,遵守網絡規則 ④利用各種處罰,打擊違法行為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CA課堂練習A4、(2020八上·龍游期中)2020年1月19日,王某自武漢回長春探親,在其出現發熱咳嗽癥狀時,仍多次與他人密切接觸,造成嚴重后果。2月22日,長春市朝陽區公安分局對王某以危害公共安全罪立案偵查。4月28日,當地人民法院對被告人王某進行公開審理,王某因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觸犯刑法、傳染病防治法,被判處有期徒刑十個月,緩刑一年。對此理解正確的有( )①王某的行為具有嚴重的社會危害性②對王某的處罰體現了應受刑罰處罰性特征③對王某的處理方式表明我國司法機關嚴格執法④法不可違,觸犯法律必將受到刑法制裁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5.1法不可違.pptx 6月5日(1).mov 女子身處封控小區卻翻墻“跑腿”.mp4 課堂導入《滴滴公司被罰》 (1).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