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7張PPT)第7課時 做個保溫杯第四單元 熱一、不同材料的水杯,哪杯水涼得慢?一起做個探究實驗吧!2. 用手摸一摸三個杯子外壁,感覺最燙的是 。3. 通過測量,發現三個杯子水涼的速度最快的是( )。A. 不銹鋼杯 B. 塑料杯 C. 陶瓷杯不銹鋼杯A4. 三個杯子中, 熱的良導體是( ),熱的不良導體是( )。A. 不銹鋼杯和塑料杯B. 塑料杯和陶瓷杯C. 陶瓷杯D. 不銹鋼杯DB5. 為了讓熱水涼得更慢,我們想到了很多方法。下面方法能使杯子保溫效果最好的是( )。A. 給杯子加蓋B. 杯子加蓋,杯外包一層紗布C. 杯子加蓋,嵌入泡沫塑料里D. 把塑料杯換成不銹鋼杯C二、判斷題。(對的畫“√”,錯的畫“×”)1. 把杯子嵌在泡沫塑料里可以使杯子的保溫性能增強。 ( )2. 人穿衣服會感覺熱, 所以被被子包裹的冰棍很快就會融化。( )√×3. 夏天, 冰棍用棉被蓋起來比暴露在陽光下融化得快。 ( )4. 保溫杯的蓋子, 一般都是用熱的不良導體來制作。 ( )5. 保溫杯只能起到減慢熱量傳遞的作用, 但事實上還是會發生熱量的傳遞。 ( )×√√6. 冬天, 用手觸摸鐵棒和木棒, 感覺鐵棒比較冷, 是因為鐵棒的溫度比較低。 ( )7. 冰塊在保溫瓶中比在玻璃杯中融化得快。 ( )××三、選擇題。(將正確答案的序號填在括號里)1. 保溫杯的密封圈是用橡膠做的,用橡膠的好處是因為它( )。A. 美觀 B. 結實C. 彈性好、密封性好 D. 價格便宜C2. 保溫材料能起到保溫作用是因為這些材料( )。A. 能生熱B. 是熱的不良導體C. 完全不傳熱D. 是熱的良導體B3. 熱水瓶的內膽是雙層的,而且兩層之間是真空的,這主要是因為( )。A. 雙層能讓瓶膽更重一些B. 真空可以讓瓶中的熱水溫度升高C. 真空可以減慢熱量的散失D. 真空可以讓瓶膽輕一些C4. 對于保溫杯的保溫效果,下面說法正確的是( )。A. 金屬外殼的保溫杯一定比塑料外殼的保溫杯保溫效果好B. 深顏色的保溫杯一定比淺顏色的保溫杯保溫效果好C. 厚的保溫杯一定比薄的保溫杯保溫效果好D. 保溫杯的雙層結構并抽成真空的設計使保溫效果更好D四、綜合題。 某實驗小組在進行杯子保溫性實驗研究,他們的實驗記錄表如下(在實驗中,每次使用的杯子材料、大小、杯中水量都相同),請仔細分析后回答以下問題:編號 保溫方法 開始溫度 開始溫度10分鐘后的溫度 20分鐘后的溫度① 無蓋的杯子 95℃ 65℃ 50℃② 杯子外包毛巾、無蓋 95℃ 73℃ 62℃③ 杯子外包毛巾、加蓋 95℃ 81℃ 74℃④ 杯子嵌入泡沫塑料、加蓋 95℃ 85℃ 80℃1.實驗小組的同學是根據 1來判斷保溫性能的好壞,從表中數據可以得出,保溫效果最好的是 號方法,保溫效果最差的是 號方法。水溫④①2. 如果要研究杯子外包裝材料對保溫效果的影響,應該選擇 號和 號實驗進行對比;如果要研究有無外包材料對保溫效果的影響,應該選擇 號和 號實驗進行對比。③④①②3. 通過以上實驗數據分析,可得出:杯子的保溫性與 和 有關。4. 通過以上數據,我們還能發現溫度下降的速度是先 后 。(填“快”或“慢”)是否有蓋外包材料快慢(共20張PPT)第4課時 熱在金屬中的傳遞第四單元 熱一、小科在一段鐵絲上每隔一定距離用蠟粘上一根火柴,將鐵絲固定在鐵架臺上,火柴都向下懸掛。用酒精燈在鐵絲的中間加熱,觀察哪一端的火柴先掉下來。1. 該實驗研究的問題是( )。A. 金屬的熱脹冷縮B. 熱在金屬中是怎樣傳遞的C. 金屬和木頭哪個傳熱本領大D. 火柴掉落的順序B2. 實驗中,選用蠟粘火柴的原因是( )。A. 蠟遇火不會燃燒B. 蠟是熱的不良導體C. 蠟遇熱會熔化D. 蠟的黏性比較強C3. 實驗中,應用酒精燈的( )進行加熱。A. 外焰 B. 內焰C. 焰心 D. 燈芯A4.實驗中,粘火柴的作用是( )。A. 火柴會燃燒,能幫助我們看清熱的傳遞方向B. 火柴掉下的順序能幫助我們看清熱的傳遞方向C. 火柴的顏色會改變,能幫助我們看清熱的傳遞方向B5. 給金屬條加熱的過程中,下列現象正確的是( )。A. 火柴按照A → B → C → D 的順序先后掉落B. 離酒精燈近的先掉落,離酒精燈遠的后掉落C. 離酒精燈遠的先掉落,離酒精燈近的后掉落D. 四根火柴同時掉落B6. 在下面方框中用畫圖的方式記錄熱傳遞的方向。熱在金屬條中的傳遞7. 實驗結論:熱量的傳遞有一定的 ,熱總是從 1的一端傳向 的一端。方向性溫度較高溫度較低二、判斷題。(對的畫“√”,錯的畫“×”)1. 將金屬勺浸在熱湯中,熱量從熱湯傳到勺頭,然后沿著勺柄向上傳遞。 ( )2. 熱量總是由物體的下端向物體的上端傳遞。 ( )√×3. 熱在金屬片中的傳遞和金屬條中一樣,只向左右兩個方向傳播。( )4. 研究熱在金屬中的傳遞時,用普通溫度計不易測量,可以用蠟或感溫油墨來觀察。 ( )×√三、選擇題。(將正確答案的序號填在括號里)1. 物體的傳熱方式有熱傳導、熱輻射和熱對流。像太陽那樣,不依靠其他物體直接向周圍“發射”熱的方式,叫( )。A. 熱傳遞 B. 熱對流C. 熱輻射 D. 熱傳導C2. 勺子放在熱湯中,過了一會兒,勺柄有些燙,這種傳遞熱的方式是( )。A. 熱對流 B. 熱輻射C. 熱傳導 D. 熱傳遞C3. 把一根銅筷子放入熱水中一段時間后,銅筷子( )。A. 浸入水中的部分會熱起來B. 離水面近的部分會熱起來C. 全部會熱起來D. 無法判斷C四、綜合題。1. 小科想探究“熱在銅絲中是怎么傳遞的”,他把一根粗細均勻的銅絲圍成右圖這樣的封閉星形,然后分別在②③④⑤⑥⑦⑧處用黃油各粘一根火柴,在①處用酒精燈加熱。(1)第二根掉落的火柴是 ,最后掉落的是 。(填序號)⑧⑤(2)從火柴掉落情況看,小科覺得熱是從( )傳遞的。A. 溫度低向溫度高B. 距離近向距離遠C. 溫度高向溫度低C2.如圖所示,在銅盤的一系列同心圓上分別用蠟固定有五根火柴棒(編號如圖所示),然后在銅盤的中心處用酒精燈給盤加熱。(1)最先倒的是 火柴棒。(填序號)(2) 和 火柴棒同時倒下。(填序號)ACE(3)這個實驗說明熱是由 1 的地方傳到 的地方,熱向 同時傳遞。溫度高溫度低四周(共17張PPT)第3課時 溫度不同的物體相互接觸第四單元 熱一、想知道熱水是怎樣使牛奶由涼變熱的嗎?一起做個探究實驗吧!1. 實驗中,溫度計插入水中,不要碰到燒杯(或試管)的 。底和壁2. 實驗中用試管控制涼水的水量,使用大燒杯讓熱水盡量多一些的目的是 ,使實驗現象更明顯。讓涼水的溫度盡快上升3. 實驗過程中,不能用手指來感知水溫,因為手指( )。A. 容易被燙傷B. 感覺不準C. 感知誤差較大D. 以上說法都正確D4. 小明每隔兩分鐘分別記錄兩支溫度計的讀數,8 分鐘時涼水的溫度忘記了,你覺得是( )。A. 25 B. 50C. 41 D. 48C時間 2分鐘 4分鐘 6分鐘 8分鐘 10分鐘 12分鐘 14分鐘涼水溫度 27 33 38 44 45 47熱水溫度 56 53 51 50 49 48 47溫度變化記錄表5. 通過觀察溫度變化折線圖,涼水的溫度 ,熱水的溫度,最終涼水和熱水。逐漸升高逐漸下降溫度相同6. 涼水的溫度不會一直 ,熱水的溫度不會一直 。7. 實驗結論:熱通常從 1 的物體傳向 的物體。8. 生活中還有更多可以感知溫度的方法,比如使用 、等。上升下降溫度高溫度低感溫紙帶感溫粉末二、判斷題。(對的畫“√”,錯的畫“×”)1. 將溫度不同的水相互接觸的實驗中,涼水少而熱水多的主要原因是熱會從體積大的物體傳向體積小的物體。 ( )2. 將一袋涼的牛奶放入一碗70℃的熱水中,涼牛奶的溫度會一直上升到70℃。 ( )3. 把裝有冷水的塑料袋放入熱水中,熱水把熱量傳遞給冷水。 ( )××√三、選擇題。(將正確答案的序號填在括號里)1. 甲、乙兩物體接觸,下列情況可以使熱量從甲物體傳向乙物體的是( )。A. B.C.A2. 兩個互相接觸的物體之間不能傳遞熱量,是因為它們之間有相同的( )。A. 重量 B. 體積C. 溫度 D. 形狀C3. 當熱的勺子將熱量傳遞給涼水時,勺子的溫度會( ),涼水的溫度會( )。A. 升高 B. 降低C. 不變 D. 先降低再升高BA4. 將溫度不同的水相互接觸的實驗中,下列觀察溫度變化的方法不合適的是( )。A. 用兩支溫度計分別測量試管中的涼水和燒杯中的熱水的溫度變化B. 用兩手的食指分別感受試管中的涼水和燒杯中的熱水的溫度變化C. 把感溫粉末分別加入試管中的涼水和燒杯中的熱水D. 用溫度傳感器來分別測量試管中的涼水和燒杯中的熱水的溫度變化B5. 小科同學將一個剛煮熟的雞蛋放入一碗常溫水中,一段時間后( )。A. 雞蛋的溫度上升了B. 雞蛋的溫度下降了C. 水的溫度下降了D. 無法判斷溫度的變化B6.將一個30℃的物體和一個50℃的物體相互接觸(假設它們不與環境傳遞熱量),那么最終這兩個物體的溫度( )。A. 一定是40℃B. 一定相等且在30~50℃之間C. 兩個物體的溫度不等,但都在30~50℃之間D. 無法判斷最終溫度B7. 將一杯冰水放在桌上,冰水變常溫水的原因是( )。A. 熱量從周圍環境傳到冰水B. 熱量從冰水傳到周圍環境C. 沒有發生熱量的傳遞, 是冰水自然恢復到了常溫A(共19張PPT)第2課時 水的蒸發和凝結第四單元 熱一、水蒸氣凝結時會發生哪些有趣的現象呢?我們一起探究吧!1. 這個實驗中,我們要準備的實驗材料有哪些?請在括號里畫“√”。玻璃杯( ) 酒精燈( ) 食鹽( ) 清水( )溫度計( ) 電子秤( )干布( ) 護目鏡( )冰塊( )√√√√√2.在玻璃杯內加入冰塊,用干布將玻璃杯外壁擦拭干凈,靜置一會兒,觀察到玻璃杯外壁( )。A. 出現了小水珠 B. 出現了冰晶C. 沒有水珠 D. 無法確定A3. 當同學們用手摸一摸玻璃杯外壁,發現濕濕的,你覺得這是( )。A. 玻璃杯內的水流出來了B. 放冰的時候蹭上水了C. 水蒸氣遇冷形成的D. 無法確定C4. 若再加入食鹽,玻璃杯內溫度,外壁上出現的小水珠 。( )A. 更低 更多 B. 更高 更多C. 更低 更少 D. 更高 更少A5. 水蒸氣凝結的現象在生活中還有很多,下列示例不正確的是( )。A. 秋天清晨,草叢上的露珠B. 夏天,冰鎮飲料放在室溫下,過一會兒,瓶子上出現許多小水珠C. 濕的衣服晾曬在太陽下,一會就干了D. 冬天人們說話時嘴里呼出的“白氣”C二、判斷題。(對的畫“√”,錯的畫“×”)1. 燒開水時的“白氣”就是水蒸發形成的水蒸氣。 ( )2. 水蒸氣凝結成水時釋放熱量。( )×√3. 在裝有冰塊的玻璃杯內加入一些食鹽的目的是升高冰的溫度,使冰融化。 ( )4.觀察水蒸氣的凝結現象時,玻璃杯中物體的溫度越低,玻璃杯外壁上水蒸氣凝結成的水珠越多。( )×√三、選擇題。(將正確答案的序號填在括號里)1. 下列都屬于液態的物質有( )。A. 露、霧、雨 B. 霧、霜、露C. 雨、雪、霜 D. 露、霜、雹A2.小科喜歡冬天里的火鍋和夏天里的雪糕。他發現:火鍋沸騰時會冒“熱氣”,雪糕周圍會冒“冷氣”,以下是他對“冷氣”和“熱氣”的思考,不正確的是( )。A.“ 熱氣”的形成過程需要吸收熱量B. “熱氣”是火鍋蒸發的水蒸氣遇到溫度低的空氣形成的小水珠C.“ 冷氣”的形成過程需要放出熱量D.“ 冷氣”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到冰冷的雪糕形成的小水珠A3. 戴眼鏡的同學佩戴口罩后,鏡片經常出現“霧”,關于“霧”,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霧”是蒸發形成的B.“霧”是凝結形成的C.“霧”的形成需要吸收熱量D.“霧”是由玻璃鏡片在低溫下形成的B4. 夏天,人在電風扇下吹風感到涼爽,這是因為( )。A. 電風扇吹來的是冷風B. 電風扇吹風可加速人體汗水蒸發,吸收皮膚熱量C. 電風扇吹風可以降低室內溫度D. 以上說法都正確B5.如圖所示,常溫的兩個燒杯分別盛有冰塊和熱水,上方分別蓋上玻璃片a、b,一段時間后觀察到玻璃片表面出現小水珠,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小水珠在a 的上表面, b 的下表面B.小水珠在a 的下表面,b 的上表面C.玻璃片b 溫度升高,這是由于水蒸氣凝結吸熱形成的D.a 燒杯中的冰塊融化過程中要吸熱,且溫度不斷升高A四、綜合題。 某同學在4 塊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質量相同的水,進行如圖(A~D)所示的實驗探究,得出水蒸發快慢與水的溫度、水的表面積和水面上方空氣流動快慢有關。ABCD1. 通過A、B 兩圖的對比,可以得出水蒸發快慢與水的 有關。2. 通過 和 兩圖對比,可以得出水蒸發快慢與水的溫度有關。表面積AC3. 該同學猜想水蒸發快慢還可能與水的質量有關,于是繼續進行如下探究:在相同環境下的兩塊相同的玻璃板上分別滴一滴水和兩滴水,如圖(甲、乙)所示,結果發現圖甲中水先蒸發完,于是他得出結論:水蒸發快慢與水的質量有關,水質量越少,蒸發越快。 從實驗設計環節看,他沒有控制水的 (填“質量”或“表面積”)相同;從得出結論環節看,“根據誰先蒸發完,判斷誰蒸發快”是否正確?表面積 。理由是: 11。不正確做對比實驗時,只能有一個變量(共18張PPT)第6課時 哪個傳熱快第四單元 熱一、將不同材料的勺子(木勺、塑料勺、金屬勺等)插入熱湯時,推測哪種勺子更燙手。一起做個探究實驗吧!1. 準備 的木勺、塑料勺、金屬勺。2. 為了使實驗現象更明顯,在三種勺子上不適合涂什么物質?( )A. 蠟 B. 感溫油墨C. 水彩顏料相同大小C3. 為了保證實驗的公平性,我們可以怎么做?( )A. 選同樣大小的勺子B. 三個勺子同時放入水中C. 統一在勺柄中段涂上材料D. 以上說法都正確D4. 三種勺子浸入熱水中,過了一會兒,勺柄上的蠟最先熔化的是( )。A. 塑料勺 B. 木勺C. 金屬勺C5.通過實驗我們發現,不同材料的 各不相同, 1材料傳熱較快, 材料傳熱較慢。導熱性能金屬塑料、木頭6.像實驗中的金屬材料那樣,導熱性能好的物體叫 。像塑料、木頭等材料,導熱性能弱的物體叫 。熱的良導體熱的不良導體二、判斷題。(對的畫“√”,錯的畫“×”)1. 為了增強熱傳遞,電飯鍋全部都是利用容易傳熱的材料制成的。( )2. 金屬吸熱快, 散熱也快;塑料吸熱慢,散熱也慢。 ( )×√3. 空氣是熱的不良導體,水是熱的良導體。 ( )4. 不同材料的導熱性能不一樣,不同的金屬其導熱性能也有所不同。( )×√三、選擇題。(將正確答案的序號填在括號里)1. 下列材料中,最適宜用來制作鍋鏟柄的是( )。A. 銅 B. 塑料C. 不銹鋼 D. 鐵B2. 下列物體用來避免熱傳遞的是( )。A. 汽車散熱片B. 電熨斗的金屬外殼C. 熱水瓶的玻璃膽D. 冬天室內的暖氣裝置C3. 餐桌上使用的碗墊屬于( )。A. 熱的良導體B. 熱的不良導體C. 熱的導體D. 熱的絕緣體B4. 冬天,用手摸戶外的鐵塊和木塊,會感到鐵塊比木塊冷,這是因為( )。A. 鐵塊比木塊溫度低B. 鐵塊比木塊容易傳熱 C. 鐵塊表面比木塊光滑B四、綜合題。設計一個“比較銅、鋁和鋼的傳熱性能”的實驗。1. 實驗名稱:比較銅、鋁和鋼的傳熱性能。2. 選出實驗中需要的材料:。(填序號)①酒精燈 ②水杯 ③火柴 ④試管 ⑤凡士林 ⑥銅絲 ⑦塑料條 ⑧鋼絲⑨鋁絲 ⑩熱傳導器①③⑤⑥⑧⑨⑩3. 找出實驗中需要保持相同的條件,在 里面畫“√”。酒精燈的火焰 三種金屬絲的粗細 凡士林的多少 三種金屬絲的長短三種金屬絲的顏色 火柴的長短三種金屬絲的重量火柴在金屬絲上的距離√√√√√√4. 實驗過程。相同實驗裝置 實驗過程①安裝熱傳導器② 分別在熱傳導器的銅絲、鋁絲、鋼絲上涂上凡士林,并隔的距離粘上3 根火柴③用 給熱傳導器加熱④記錄每根火柴掉下的時間,分析實驗數據酒精燈5. 實驗結論:在三種金屬中,導熱最快; 次之; 導熱最慢。各種金屬導熱的性能是 。(填“相同的”或“不同的”)銅絲鋁絲鋼絲不同的(共19張PPT)第5課時 熱在水中的傳遞第四單元 熱一、我們經常給水加熱,直至把水燒開。熱在水中是如何傳遞的?一起做個探究實驗吧!1. 加熱試管中的水時,應在試管中加入( )容量的水。A. 約三分之一 B. 約三分之二C. 加滿 D. 隨意多少A2. 加熱時,試管口 朝著人。3. 為方便觀察水的流動及顏色變化,下列方法不合適的是( )。A. 在待加熱處擠2 滴紅墨水B. 在水中加感溫粉末C. 在待加熱處放小石頭不可C4. 加熱時,水是怎樣變熱的?用箭頭表示出來。5. 加熱后,熱水 ,冷水 ,形成對流。向上流動向下流動6. 產生上述現象的原因與我們學過的“熱空氣向上運動”的原因相似,都是因為受熱后物質 ,即熱水比同體積的冷水 ,所以熱水 。體積變大輕向上運動二、判斷題。(對的畫“√”,錯的畫“×”)1. 液體和氣體的傳熱方式不一樣。( )2. 冬天房間里開空調可以讓整個房間暖和,要使房間快速升溫,空調的扇葉應該往上翻。 ( )××3. 水是液體,不會像金屬那樣傳熱。( )4. 熱在水中傳遞的方向是由低溫處向高溫處傳遞。 ( )5. 把裝有冷水的塑料袋放入熱水中,熱水會把熱量傳遞給冷水。( )××√6. 加熱試管中的水時,試管口不可朝著人且加熱時間不可過長。( )√三、選擇題。(將正確答案的序號填在括號里)1. 以下選項中不屬于熱對流的是( )。A. 煮稀飯 B. 保溫杯摸起來燙手C. 水壺燒水 D. 冬天室內開空調B2. 熱在金屬中以 方式傳遞的,熱在水中是以 方式傳遞的。( )①熱傳導 ②熱對流 ③熱輻射A. ① ② B. ① ③C. ② ③ D. ② ①A3. 如圖,加熱試管中的水,首先熱起來的是( )。A. 試管底部B. 試管中部C. 試管管口D. 無法判斷A4. 如圖,加熱燒杯中的水,下圖中正確表示熱在水中傳遞方向的是( )。A. B.C.C5. 如圖,當長頸燒瓶瓶頸處的水加熱到沸騰時,瓶內的魚依然在水中游動,以下解釋合理的是( )。A. 魚比較耐熱B. 長頸燒瓶頸部的玻璃容易被加熱C. 當長頸燒瓶頸部被加熱時,由于燒瓶形狀的影響,其中的水在頸部位置進行對流比較強烈,短時間內對瓶底部分水的水溫影響較小C6. 下圖中能正確表示取暖器工作時,房間內空氣流動方向的是( )。A. B.C.C7. 在大燒杯內注入清水,用滴管吸取紅墨水,伸到水下待加熱的地方,擠出2 滴紅墨水,然后用酒精燈給燒杯底部一側加熱。我們可以觀察到( )。A. 紅墨水立即向四周擴散開來B. 紅墨水上升,然后逐漸擴散開來C. 紅墨水一直上升,停留在水面B8. 在我們探究熱在水中傳遞時,為了觀察加熱后水是怎么流動的,我們想出了一些辦法,下列方法不可行的是( )。A. 在水中加入感溫粉末B. 在水下待加熱的地方滴加2 滴紅墨水C. 增加水的量C9. 走馬燈能旋轉的原因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A. 空氣被蠟燭加熱上升,推動扇葉旋轉B. 扇葉被風吹動旋轉C. 走馬燈旋轉是棉線上提導致的A(共21張PPT)第1課時 溫度與水的變化第四單元 熱一、水加熱時會發生哪些有趣的現象?我們一起探究吧!1.在圖中填寫實驗器材的名稱,為了測量加熱過程中水的溫度變化,還需要的實驗器材是 。溫度計燒杯石棉網三腳架酒精燈( )( )( )( )2. 實驗過程中規范佩戴 ,以防燙傷。護目鏡3. 通過實驗觀察,水沸騰后停止加熱,水的溫度變化規律正確的一組的是( )。A. 100℃— 90℃— 85℃B. 85℃— 90℃— 100℃C. 100℃— 85℃— 90℃D. 無法確定A4. 水沸騰時,繼續加熱,水的溫度變化規律正確的一組是( )。A. 100℃— 100℃— 90℃B. 100℃— 90℃— 85℃C. 100℃— 100℃— 100℃D. 無法確定C二、水有三態變化,這些變化與溫度又有怎樣的關系呢?1. 水的沸騰和凝固成冰的現象與 有關。2.在標準大氣壓下,水沸騰時的溫度(沸點)是 ℃,水凝固成冰時的溫度(凝固點)是 ℃。水的溫度10003. 在標準大氣壓下,水從常溫持續下降到0℃以下,水會 熱量,到0℃時水會開始 。從0℃以下上升到常溫,冰會 1熱量,到0℃時冰會開始融化。放出凝固成冰吸收三、判斷題。(對的畫“√”,錯的畫“×”)1. 只要水的溫度達到沸點,水就會沸騰。 ( )2. 水在自然界中的三種形態是可以相互轉化的,物態變化取決于溫度。( )×√3. 熱是能量的一種表現形式,熱量變化導致了物體溫度變化。 ( )4. 用溫度計測量水溫,在讀數時溫度計的玻璃泡不能離開被測量的水。( )√√四、選擇題。(將正確答案的序號填在括號里)1. 水在被持續加熱的過程中,水的溫度( )。A. 一直升高 B. 一直降低C. 變化無規律,時高時低D. 升高到一定程度后保持不變D2. 關于水的沸騰和凝固成冰,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水的沸騰需要放出熱量B.水凝固成冰需要吸收熱量C.水的沸騰需要吸收熱量D.水的沸騰和凝固成冰都與熱量無關C3. 水的形態變化與( )有關。A. 溫度 B. 氣候C. 環境 D. 體積A4. 關于給水加熱的實驗,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讀數時,要把溫度計拿出來讀數 B. 為了安全,要戴護目鏡C. 水沸騰后繼續加熱,溫度會持續升高D. 可以用嘴吹滅酒精燈B5. 下列是冰融化成水的過程中溫度隨時間變化的曲線圖,合理的一項是( )。A. B.C.C五、綜合題。小科用雪制取開水,并用溫度計記錄在加熱雪的過程中溫度的變化,如下表。時間 0分鐘 1分鐘 2分鐘 3分鐘 4分鐘 5分鐘 6分鐘 …溫度 -6℃ -4℃ -2℃ 0℃ 0℃ 2℃ 3℃ …1. 利用雪制取開水的過程中,雪需要( )熱量。A. 放出 B. 吸收C. 不吸收也不放出B2. 雪的溫度上升到0℃后,雪會發生的變化是( )。A. 融化 B. 凝固C. 沸騰 D. 氣化A3. 如果持續加熱,那么溫度計的讀數( )。A. 一直增大 B. 先增大后減小C. 先增大后不變D. 保持不變C4. 結合表中3~4 分鐘的實驗數據,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雪融化時不吸收熱量,溫度不變B. 雪融化時吸收熱量,但溫度不變C. 3~4 分鐘時,如果停止加熱(周圍氣溫為-6攝氏度),雪會繼續融化B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1課時 溫度與水的變化.pptx 第2課時 水的蒸發和凝結.pptx 第3課時 溫度不同的物體相互接觸.pptx 第4課時 熱在金屬中的傳遞.pptx 第5課時 熱在水中的傳遞.pptx 第6課時 哪個傳熱快.pptx 第7課時 做個保溫杯.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