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8課 歐洲的思想解放運動班級 姓名【學習目標】通過表格與分析教材,了解文藝復興、宗教改革、近代科學興起與啟蒙運動的相關史實;運用唯物史觀,分析近代歐洲三次思想解放運動的背景和影響;通過閱讀教材和分析史料,認識思想解放是社會變革的先導,人文主義的發展推動了西方向資本主義社會的轉型。【學習重難點】重點:了解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啟蒙運動的興起的背景、內容、影響。難點:人文主義的發展及其與資產階級革命的淵源。【時空定位】【預習任務】任務1:閱讀教材P47-51,完成下面表格。文 藝 復 興 背景 時間 國家 代表人物 代表作品 思想(藝術)特點1.資本主義萌芽 2.繼承古希臘羅馬的文化 3.東方文明的促進作用 4.新興資產階級的促進 5.具有新思想的人文學者集聚 6.教會禁錮 14世紀 意大利 文學三杰 但丁 《神曲》 諷刺教會的封建腐朽, 宣揚人性的自由彼特拉克 《歌集》薄伽丘 《十日談》15世紀 意大利 美術三杰 達·芬奇 《蒙娜麗莎》 《最后的晚餐》 突破中世紀 呆板僵硬的風格, 描繪現世生活, 展現人物的內心世界米開朗琪羅 《大衛》拉斐爾 《西斯廷圣母》15世紀后期 英國 文學家 莎士比亞 《哈姆雷特》 《李爾王》 充分體現人文主義 的政治理想和道德觀念宗 教 改 革 背景 時間 國家 教派 主張文藝復興使天主教會的權威受到越來越多質疑; 人們對羅馬教廷的長期盤剝日益不滿。 1517年 德國 馬丁·路德 ①因信稱義②否定教皇權威 ③王權高于教權瑞士 加爾文教英國 英國國教近 代 科 學 背景 領域 國家 科學家 成就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的深入發展,人們對自然界的認識產生革命性變化。 歐洲資本主義經濟發展 天文學 波蘭 哥白尼 日心說物理學 英國 牛頓 萬有引力定律光學、熱學、電磁學、解剖學啟 蒙 運 動 背景 國別 代表人物 各自主張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和近代科學的發展,人們的思想得到進一步解放。 新興資產階級要求擺脫專制王權和教會的思想束縛,啟蒙運動應運而生 法國 伏爾泰 建立君主立憲制、開明君主孟德斯鳩 三權分立、相互監督、制衡盧梭 主權在民、直接民主制英國 亞當·斯密 勞動是財富的源泉和衡量價值的尺度,主張自由競爭德國 康德 人應該獨立思考,理性判斷,主張民主、自由、平等任務2:閱讀下面材料,分析文藝復興的影響。材料1:有人說西歐封建社會末期是“人”和“世界”被發現的時代。材料2:這是一次人類從來沒有經歷過的最偉大的、進步的變革,是一個需要巨人而且產生了巨人——在思維能力、熱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藝和學識淵博方面的巨人的時代。——《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三卷材料3:文藝復興運動喚醒了人們的進取精神、創造精神和探索精神,鼓舞了航海家遠洋探險,推動了新航路的開辟,從而為資本主義發展和歐洲邁向近代社會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力量。——吳于廑 齊世榮《世界史·近代史編》材料4:文藝復興是在歐洲發生的思想文化運動,它只限于社會上的少數英才。——學者、文人和藝術家的活動材料5:在16世紀初,當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化已經達到高峰的時候,道德墮落跟隨個性的高度發展成為了一種流行。這種精神常常表現出肆無忌憚的利己主義。①推動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②解放思想,沖破封建神學對人們束縛。③促進近代科學的產生與發展。④集中在知識分子中上層,群眾基礎薄弱。⑤利己主義的盛行。⑥沒有完全否定天主教會任務3:依據材料,分析啟蒙運動的影響。材料1:康德在他的《什么是啟蒙》中說:“啟蒙就是使人們脫離未成熟的狀態?!边@時候,西歐和整個世界對民主和科學的認識提高了,理論變為行動、改良變為革命。社會結構開始改革,階級關系、政治權力和政府組織都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在法國,參加啟蒙運動的學者有200多人。啟蒙時期長達一個世紀,涉及哲學、政治學、文學藝術、科學、教育各個方面。美國的獨立和建國是英法啟蒙運動的擴大實踐。——摘編自周有光《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材料2:路易十六在獄中閱讀了啟蒙思想家的著作,感嘆道:“原來是伏爾泰和盧梭毀了法國!”——《法國革命論》材料3:1778年,伏爾泰和盧梭相繼離開人世。9年后,美國頒布聯邦憲法;11年后,法國大革命爆發。材料4:第二條:中華民國之主權屬于國民全體。第四條:中華民國以參議院、臨時大總統、國務員、法院行使其統治權。第五條:中華民國人民一律平等,無種族、階級、宗教之區別。第六條:人民得享有左列各項之自由。(保有財產、經營、言論、著作、書信、遷徙、信教、請愿、訴訟、選舉與被選舉、任官考試等自由) ——《中華民國臨時約法》——《中華民國臨時約法》①思想:進一步解放了人們的思想,為資本主義制度的建立作了理論準備和輿論宣傳②政治:直接推動了美國獨立戰爭和法國大革命,有助于建立資產階級統治。③世界:啟蒙思想成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爭取民族獨立的精神武器【鞏固練習】1.有學者認為,伏爾泰將中國看作賢者治國的成功典范,孟德斯鳩則視中國為封建專制主義盤踞的腐朽國度。盡管具體內容有異,二人研究中國的目的則殊途同歸。在該學者看來,伏爾泰與孟德斯鳩( )A.精神內核有所差別 B.均在向中國宣傳啟蒙思想C.政治主張沒有差異 D.都在為啟蒙思想尋找論據D【詳解】根據材料信息可得出,伏爾泰與孟德斯鳩崇尚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看法,主要是為宣傳啟蒙思想提供依據,雖然一個贊揚,一個批判,但目的都是一樣的,都在為啟蒙思想尋找論據,故D項正確;其精神內核都是宣揚理性,排除A;二者的目的不是向中國宣揚啟蒙思想,排除B;二者的政治主張有一定的差異,排除C。2.1545~1563年,基督教特蘭托大會強調:“借著餅與酒的被祝圣,餅的本質轉變成為基督身體的本質,酒的本質被轉變成基督寶血的本質”,并宣布“基督的、圣母的以及其他圣徒的圣像,應該安置在、供存在圣堂里,并予以應有的尊重與尊敬”。這反映出( )A.人文主義者反對信仰宗教 B.基督教會禮儀日趨物質化C.消除了神學對社會的影響 D.歐洲宗教改革的成效有限B【詳解】根據“借著餅與酒的被祝圣,餅的本質轉變成為基督身體的本質,酒的本質被轉變成基督寶血的本質”“基督的、圣母的以及其他圣徒的圣像,應該安置在、供存在圣堂里,并予以應有的尊重與尊敬”可得出基督教的禮儀需要借助具體的物質才能體現,如酒、餅、圣像等,反映出基督教會禮儀日趨物質化,B項正確;材料沒有反對宗教信仰,排除A項;C項太絕對,排除C項;材料沒有體現宗教改革,排除D項。故選B項。3.在14世紀歐洲的鼠疫期間,“由于宗教在血腥的死亡面前顯得那樣蒼白無力,一種新的懷疑論開始興起……”人們需要找到新的教義來對這些苦難做出解釋.當時這種情況( )A.動搖了基督教的統治地位 B.促進了思想領域的變革C.推動了歐洲的信仰自由 D.揭開了宗教改革的序幕B【詳解】依據材料“14世紀”“人們需要找到新的教義來對這些苦難做出解釋”來看,天主教會的以神為中心的思想受到沖擊,新的思想應運而出,表明思想領域出現了變革。B正確;文藝復興動搖基督教的統治地位,A排除;材料未涉及信仰自由,C排除;16世紀初,馬丁·路德開始揭開宗教改革的序幕,D排除。故選B。4.經典力學問世后,伏爾泰說:“沒有人讀牛頓的著作,但是每個人都討論有關牛頓的事情,大多數知識分子不過是稍微對科學有興趣,但他們對科學帶來的新世界觀具有濃厚興趣?!边@表明當時的法國( )A.自然科學遭受冷落 B.哲學研究占據主導C.名人崇拜風氣盛行 D.理性精神受到推崇D【詳解】根據材料“沒有人讀牛頓的著作,但是每個人都討論有關牛頓的事情,大多數知識分子不過是稍微對科學有興趣,但他們對科學帶來的新世界觀具有濃厚興趣”,可以看出當時法國人對自然科學帶來的世界觀具有濃厚興趣,這說明當時法國人對于研究自然科學的這種理性精神是十分推崇的,D項正確;材料體現的是法國人對于研究自然科學的這種理性精神是十分推崇的,排除A項;材料體現的是自然科學的理性精神,沒有提到哲學研究,排除B項;材料主要體現的是對理性精神的推崇,不是對牛頓的推崇,排除C項。故選D項。5.15世紀的許多藝術家,如佛羅倫薩的多納泰羅(1386-1466年代表作青銅《大衛》)、達·芬奇等,都曾深入研究人體解剖學,通曉人體結構。在此基礎上,通過雕塑或繪畫真實、生動地再現人的形象。這( )A.說明藝術以自然科學為主題 B.瓦解了傳統宗教意識C.表明統治者文化政策的開明 D.根源于資本主義發展D【詳解】多納泰羅和達·芬奇等都通過研究人體解剖學而真實生動地再現人的形象,這是對人的重視和肯定,是人文主義思潮興起的表現。而人文主義思潮的興起根源在于資本主義發展,D項正確;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并不是以自然科學為主題,更沒有瓦解傳統的宗教意識,排除AB項;材料內容不能說明是統治者文化政策開明,排除C項。故選D項。6.“這一運動使人從傳統的封建神學的束縛中慢慢解放,人們開始從宗教外衣之下慢慢探索人的價值,打破了宗教神秘主義一統天下的局面,成為人們沖破中世紀層層紗幕的有力號召?!毕铝忻阅軌蝮w現該運動精神內核的是( )A.我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B.人是宇宙的精華C.要有勇氣運用你自己的理智 D.上帝面前人人平等B【詳解】根據材料“傳統的封建神學的束縛中慢慢解放,人們開始從宗教外衣之下慢慢探索人的價值,打破了宗教神秘主義一統天下的局面,成為人們沖破中世紀層層紗幕的有力號召”可知,從封建神學中慢慢解放,開始重視和探索人的價值,打破宗教神秘主義一統天下的局面,這體現的是文藝復興中肯定人的價值,否定神的思想,人是宇宙的精華體現了這一思想,B項正確;我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反映的是西歐森嚴的等級制度,排除A項;要有勇氣運用你自己的理智,啟蒙運動思想家康德說的,排除C項;上帝面前人人平等,是基督教的教義內容,排除D項。故選B項。7.(2022·江蘇連云港高一下期末·6)文藝復興期間工匠不再受到鄙視,人們重視實用技術,擁有理論的學者與掌握技術的匠人加強了聯系,彼此促進。此外,文藝復興時期的一些藝術家既是能工巧匠,又是探討光學原理與幾何法則的學者。這說明當時( )A.工匠成為推動社會進步的主力 B.近代科學源于藝術領域C.理論與實踐呈現相結合的趨向 D.技術創新得到政府支持【答案】C【解析】據材料“既是能工巧匠,又是探討光學原理與幾何法則的學者”可知當時的藝術家掌握理論也善于實踐,藝術創作是理論與實踐有效結合,故選C項;材料主要探討藝術家具有一些“能工巧匠”的特點,并沒強調工匠對社會進步的推動作用,排除A項;根據所學可知,近代科學受到文藝復興的影響,但興起是源于自然科學領域,排除B項;材料中沒有提及政府的做法或態度,排除D項。8.(2022·山東濰坊高一下期末·4)中世紀時,英國鄉紳將子弟送往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主要是為培養神職人員。而到15世紀,鄉紳將子弟送到大學,主要學習對世俗職業有用的知識,如邏輯學、哲學、數學、醫學以及民法等。這反映出英國( )A.人文主義思想傳播 B.宗教改革成效顯著C.階級分化不斷加劇 D.高等教育歐洲領先【答案】A【解析】據材料“主要是為培養神職人員……主要學習對世俗職業有用的知識”可知,鄉紳送子弟上大學的目的轉向了學習世俗的知識,說明人文主義思想傳播,故選A項;據所學,宗教改革是在16世紀,而材料中的變化是在15世紀,排除B項;材料主旨是英國鄉紳送子弟上大學目的轉變,沒有涉及其他階層,不能說明階級分化問題,排除C項;材料僅涉及了英國的部分高等教育,沒有涉及世界其他地區的高等教育,沒有對比不能推出英國高等教育領先,排除D項。9.(2022·遼寧葫蘆島高一下期末·7)人文主義者編寫通俗的小冊子向社會各界宣傳個性自由與思想解放;用戲劇、雕刻、繪畫等大眾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向人們展示人性美與自然美;辦各級各類學校,講授非基督教的古典學問,以新型的教學方式傳授時代精神。這說明文藝復興( )A.主要目的是復興古希臘羅馬文化 B.一定程度上具有世俗性與大眾性特征C.取決于中國古代四大發明的傳入 D.有利于幫助歐洲的民眾擺脫宗教信仰【答案】B【解析】根據材料“人文主義者編寫通俗的小冊子向社會各界宣傳個性自由與思想解放”可知人文主義者旨在用淺顯易懂的方式宣傳文藝復興的理念,表明其具有世俗性和大眾性,并非全部都是晦澀難懂的內容,故選B項;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復興古希臘羅馬文化只是文藝復興的幌子,并非其主要目的,排除A項;文藝復興受到中國造紙術的影響,但“取決于”的說法夸大了四大發明對文藝復興產生的影響,排除C項;文藝復興沖擊了宗教的權威,但并沒有幫助民眾擺脫宗教信仰,排除D項。10.(2022·福建漳州高一下期末·11)陳樂民先生在介紹西方民主政治發展歷程時,勾勒出一條發展脈絡:《大憲章》——洛克的思想——《權利法案》——“宗教寬容”——美國的《獨立宣言》——法國的《人權宣言》。這一發展脈絡體現了西方對( ?。?br/>A.專制王權的制約 B.宗教思想束縛的抗爭C.天賦人權的踐行 D.人類共同理想的思考【答案】C【解析】據所學可知,材料中從《大憲章》到《人權宣言》的共同主題是追求人的權利,因此,這一發展體現了西方對天賦人權的踐行,故選C項;據所學可知,美國的《獨立宣言》反對的是殖民統治,而非專制王權,排除A項;據所學可知,材料中只有“宗教寬容”是對宗教思想束縛的抗爭,排除B項;據材料“在介紹西方民主政治發展歷程時”可知,材料側重西方民主政治的發展,而非人類共同理想的思考,排除D項。11.(2022·河北滄州高一下期末·5)經過宗教改革,除英國外,新教在荷蘭、瑞典、挪威和丹麥成為國家宗教和統一國家、建立強大中央政府的思想工具。由此可見,宗教改革( )A.推進了歐洲宗教一體化發展 B.推動了歐洲民族國家的形成C.奠定了英國革命的思想基礎 D.促進了文藝復興在歐洲擴展【答案】B【解析】據材料“除英國外,新教在荷蘭、瑞典、挪威和丹麥成為國家宗教和統一國家、建立強大中央政府的思想工具”,可知宗教改革促進歐洲各國形成統一政府,推動了歐洲民族國家的形成,故選B項;宗教改革在歐洲產生了不同的新教,并非宗教一體化,排除A項;英國革命思想基礎是啟蒙思想,排除C項;文藝復興之后才發生宗教改革,排除D項。12.(2022·江蘇常州高一下期末·12)15世紀以前,西歐社會識字率不到10%,但從16世紀開始,識字率突然上升,很快超過了50%,有些地區甚至達到80%以上。學者們研究還發現,位置越是接近德意志維滕堡的地區識字率越高。以下最能解釋這一歷史現象的是( ?。?br/>A.國家力量強化,普及公民教育 B.啟蒙思想傳播,推動文化發展C.宗教改革推進,新教影響擴大 D.商品經濟發展,亟需各類人才13.(2022·江蘇南通高一下期末·13)以伏爾泰為代表的思想家們把牛頓學說中的部分思想上升到意識形態的高度,作為批判羅馬教會權威、專制土義的銳利武器,進而把牛頓基于近代物理學基礎上的“科學理性”推及為一般的人類理性。伏爾泰等人對牛頓學說的推崇旨在( )A.擺脫羅馬教會的思想束縛 B.揭示人類社會發展的規律C.推動近代科學知識的普及 D.以理性精神推動社會變革【答案】D【解析】據材料“作為批判羅馬教會權威、專制土義的銳利武器,進而把牛頓基于近代物理學基礎上的‘科學理性’推及為一般的人類理性”,可知伏爾泰作為啟蒙運動的思想家,借牛頓學說批判羅馬教會和專制統治,目的在于以理性精神推動社會變革,故選D項;伏爾泰重在推翻專制統治,建立資本主義制度,擺脫羅馬教會的思想束縛攻擊對象,排除A項;馬克思主義理論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規律,排除B項;伏爾泰推動近代科學知識的傳播,但無法達到普及,排除C項。14.(2022·浙江嘉興高一下期末·20)“思想解放是社會變革的先導”。下列項中能用這一觀點加以闡述的是( )A.農耕文明發展與文明區域擴大 B.啟蒙運動與西方資產階級革命C.全球航路開辟與西歐殖民擴張 D.工業革命與馬克思主義的誕生【答案】B【解析】根據材料“思想解放是社會變革的先導”可知,思想解放運動為社會變革奠定了基礎,根據所學可知,啟蒙運動解放了人們的思想,為資本主義制度的建立作了理論準備和輿論宣傳,故選B項;農耕文明的優勢使其具備擴張潛能,使文明區域不斷擴大,二者均與社會變革無關,排除A項;全球航路開辟不屬于思想解放內容,排除C項;D項體現了經濟發展推動新思想發展,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項。15.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啟蒙運動的出現并不是偶然的。17、18世紀西歐資產階級力量日益強大,握有雄厚的經濟力量,但是垂死的封建專制制度是他們進一步發展的巨大障礙。18世紀早期,對植物學感興趣成為一時的風氣,人們熱衷于采集礦石、昆蟲、化石等,并且加以分類編目。新大陸的發現及異邦物種的出現,也刺激了人們在這方面的興趣。——吳于廑《世界史?近代史編》材料二 由辛亥革命所喚起的中國社會的希望,同民國初年中國社會的黑暗之間形成一種巨大的落差,巨大的落差產生了巨大的波瀾,于是而有新文化運動。五四新文化運動想用啟蒙手段達到救亡目的。然而20世紀前半葉的中國充滿戰亂苦難,國家利益與人民痛苦壓倒了知識分子對自由、平等、民主的追求。為了群體的救亡,個人權利、自由與尊嚴都顯得不切實際,啟蒙工作因而受到了牽連。——據陳旭麓《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1)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西方啟蒙運動和中國啟蒙運動的不同之處。(2)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導致中國啟蒙工作“受到牽連”的原因。(1)背景:中國啟蒙運動興起于對中華民國的巨大失望;西方興起于經濟社會發展對未來社會的構想。目的:中國以救亡圖存為目的;西方以反對封建、構建未來理想社會為目的。結果:中國啟蒙運動影響有限,主要在于啟迪了青年,西方成為一股社會思潮并最終改變了社會面貌。(2)國家充滿戰亂,動蕩不安;救亡背景下的個人權利不受重視;資本主義發展不充分,資產階級力量不足;沒有自然科學的興起作為支撐力量。【詳解】(1)背景:根據“由辛亥革命所喚起的中國社會的希望,同民國初年中國社會的黑暗之間形成一種巨大的落差,巨大的落差產生了巨大的波瀾,于是而有新文化運動”、“17、18世紀西歐資產階級力量日益強大,握有雄厚的經濟力量,但是垂死的封建專制制度是他們進一步發展的巨大障礙”等信息可知,中國啟蒙運動興起于對中華民國的巨大失望;西方興起于經濟社會發展對未來社會的構想。目的綜合材料和所學可知,中國的啟蒙運動是以救亡圖存為目的;西方是以反對封建、構建未來理想社會為目的。最終的結果是中國啟蒙運動影響有限,主要在于啟迪了青年,西方成為一股社會思潮并最終改變了社會面貌。(2)根據“20世紀前半葉的中國充滿戰亂苦難,國家利益與人民痛苦壓倒了知識分子對自由、平等、民主的追求。為了群體的救亡,個人權利、自由與尊嚴都顯得不切實際,啟蒙工作因而受到了牽連”可知主要是國家充滿戰亂,動蕩不安;救亡背景下的個人權利不受重視;資本主義發展不充分,資產階級力量不足;沒有自然科學的興起作為支撐力量。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