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六單元 醫療與公共衛生【知識梳理】一、歷史上的疫病與醫學成就1.歷史上的疫病(1)概念:指由細菌、病毒等強烈致病性微生物感染人體而引起的急性傳染病。(2)種類①天花時間 概況古埃及時期 席卷尼羅河沿岸,法老拉美西斯五世也罹患天花18世紀 肆虐歐洲,彼得二世、路易十五等多位君主死于天花中國清朝 康熙皇帝得過天花:被天花傳染的普通百姓不計其數②鼠疫:6世紀時,地中海沿岸爆發鼠疫,造成拜占庭帝國人口銳減一半;14世紀時,歐洲鼠疫大流行,被稱為“黑死病”。(3)影響:給人們的健康帶來巨大威脅,甚至導致政治、經濟的變動。(4)防治措施項目 時期 成就重視公共衛生 中國古代 不少地方官在任期間組織人力清理污水、疏通井渠河道;在大災之后及時掩埋尸體,發放藥物,采取各種方法預防疫病古羅馬 把修建飲水道、下水道當作重要工程疫病防治 東晉 葛洪所著《肘后備急方》記載了青蒿對瘧疾的治療作用明代 中國古人為了防治天花,發明了人痘接種。此法在明代中期已經廣泛使用,后來傳到歐洲建立救濟機構 西漢后期 政府對疫病患者進行隔離隋唐時期 寺廟病坊也收治病人古羅馬 醫院收治疫病患者近代醫學的進步 18世紀晚期 英國醫生琴納發明牛痘接種法,使天花的發病率大大降低19世紀 生物學家巴斯德創立的巴氏滅菌法,被廣泛應用到醫學領域1928年 英國細菌學家弗萊明發現了青霉素,改變了人類對細菌傳染束手無策的狀態中醫藥的成就時間 主要成就戰國 扁鵲已經用望、聞、問、切四診法進行診斷西漢 《黃帝內經》總結了先秦秦漢時期大量的醫家經驗,以陰陽五行學說解釋人體的生理現象和病理變化,闡明人與自然的有機聯系,是一部重要的中醫基礎理論著作東漢晚期 ①華佗精通外科手術,創制了麻醉藥“麻沸散”以及健身方法“五禽戲” ②醫學家張仲景因族人大量死于傷寒,立志從醫,積累臨床經驗,勤求古訓,博采眾方,提出辨證施治的原則,著成《傷寒雜病論》,奠定了中醫臨床學的基礎唐代 ①《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政府頒布的藥典 ②孫思邈著成臨床百科全書《千金方》,他被后人尊稱為”藥王”明代 李時珍著成《本草綱目》,集中藥學知識之大成,被譽為“東方藥學巨典”新中國成立后 ①在中西醫結合方針的指導下,新老中西醫團結協作,不斷總結臨床經驗,使得中醫藥的治療水平取得長足進步 ②屠呦呦等專家組成的研究團隊,受到葛洪的《肘后備急方》中關于青蒿抗瘧記載的啟發,從青蒿中分離出能夠有效抵抗瘧疾的青蒿素,對人類防治瘧疾發揮了巨大作用。2015年,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③21世紀以來,中醫藥蓬勃發展,走向世界3.西醫在中國的傳播(1)西醫發展:近代以來,西醫以化學、生物學、物理學等實驗科學為依托,借助精密儀器及數據分析,在解剖學、診斷學、藥學等方面取得很大成就。(2)西醫傳播①明末清初:西醫傳入中國,但影響有限。②鴉片戰爭后西式醫院建立 這些醫院分科完備,技術先進。牛痘接種法、麻醉術、放射技術陸續被引入中國西醫院校建立 它們把教學、科研與臨床結合在一起,培養了相當數量的西醫人才借鑒西方公共衛生措施 西醫憑借其特有的消毒、化驗等手段,積極采取措施預防傳染病、隔離傳染原、治療感染者、普及公共衛生知識,對人們的健康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一些大城市借鑒了西方的公共衛生措施,中國的公共衛生事業初步發展起來【典型例題】1.天花是一種急性傳染病,曾奪去了數億人的生命。全球天花根除認證委員會于1979年簽署認證書,宣告人類消除天花疫病。世衛組織助理總干事西蒙森說:“當時蘇聯和美國正在進行合作……這是多邊體系最偉大的成就?!辈牧险f明( )A.疫情推動意識形態改變 B.公共衛生政治化促進醫學發展C.抗疫需要全球團結合作 D.政治格局的變動影響抗疫成效2.明清兩代,傳染病流行,醫藥學家對傳染病的認識仍未超出漢代“傷寒論”的范圍,但他們深入研究傳染病等熱性病的發病原因和治療方法,創立了溫病學說,療效顯著。這表明( )A.明清醫學理論取得重大突破 B.醫藥學家認識到傳染病的本質C.社會需求推動醫學理論發展 D.醫藥學研究推動了人口增長3.南宋宋慈在其法醫學著作《洗冤集錄》中試圖把個別的具體事例進行整體性、系統性綜合。12、13世紀,“金元四大家”對醫學進行體系化建設,將身體內部各種機能和病理進行統一的、整體的說明。據此可以推斷( )A.法醫學決定了科技的進步 B.民族交流有利于醫學發展C.理學推動醫學體系的構建 D.當時中國醫學已高度發達4.1902年,中國部分地區遭遇了瘟疫,《大公報》給予極大關注。在社會各界人士投遞的稿件中出現了“微生物”等詞,還有一則來函寫道:“凡有害于民者摸不出示以嚴禁之,衛生有術,故能瘍疫潛銷焉。”這表明( )A.大眾傳媒從根本上改變了人們日常生活方式B.近代科學的衛生觀念在防治疫病中得到傳播C.細胞學說開始成為探究生命科學的理論基礎D.瘟疫徹底改變了人們觀察世界的角度和方法5.古代中醫學經典著作《黃帝內經》反復強調“(人)與天地相應,與四時相副,人參天地”。這一思想( )A.不利于中醫向現代化發展 B.否定了人對自然的作用C.強調了順應自然的重要性 D.是漢代儒學發展的產物6.唐代孫思邈在《千金要方》中說:“若有疾厄來求救者,不得問其貴賤貧富,長幼妍媸,怨親善友,華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親之想。亦不得瞻前顧后,自慮吉兇,護惜身命?!睋丝芍? )A.中國古代醫學重道德輕技術 B.理學精神影響古代醫生的實踐C.仁德之心是醫生的重要品質 D.平等的思想是從醫的重要資格7.《紅樓夢》中對“西洋藥物”的介紹僅有兩處,不到對中醫藥介紹的1/10。這一現象出現的最主要原因是( )A.中醫祛病除根,治療效果好 B.閉關鎖國,阻礙中西方醫學交流C.西醫打針、手術等方式,疼痛程度高 D.西醫治療效果差,受到人們抵制【知識梳理】現代醫療衛生體系與社會生活1.現代醫療衛生體系的建立體系(1)體系構成:包括基本醫療衛生體系、醫療服務體系、藥品供應體系與醫療保障體系等內容。(2)體系建設①西方國家現代醫療衛生體系的建立內容 具體成就20世紀中期以來,西方國家基本醫療衛生體系建立 ①各層級的醫院、專業公共衛生機構、基層醫療單位大量出現 ②公共衛生監督工作取得很大進展,威脅人類健康的麻、百日咳、白喉、脊髓灰質炎、肺結核等重大傳染病得到控制醫療服務體系日益完善 藥品供應得到基本保障;城鄉居民享有一定的醫療服務權利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推廣現代醫療保障制度 ①美國的醫療保障體系在社會保障體系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②北歐國家宣布建成“福利國家”②中國現代醫療衛生體系的建立內容 具體成就基本醫療衛生體系建立 國家搭建起覆蓋全國的醫療網絡;推行計劃免疫,積極防治傳染病,把食品、飲用水、藥品的安全監督視為重要的工作醫療機構的服務職能擴大 ①逐步把城鄉居民健康檔案管理、健康教育、預防接種、傳染病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處理等內容納入到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中 ②藥品供應體系不斷完善,國家規范藥品收費標準,加大醫療扶貧力度推進醫療保障體系建設 ①20世紀60年代,國家已經把城鎮工作人員納入公費醫療系統 ②改革開放后,建立了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和城鄉醫療救助制度2.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與社會生活(1)促進了人民健康狀況的改善①世界:20世紀下半葉以來,西方發達國家的基礎醫學突飛猛進,為治療一系列威脅人們健康的疑難雜癥奠定了基礎;許多國家把防疫工作視為醫療衛生事業的重中之重,疫病得到了有效控制;孕產婦與初生嬰兒死亡率大大降低;世界人口的平均預期壽命增長。②中國:醫療技術發展迅速,在斷肢再植手術、人工合成牛胰島素、人造瓣膜、試管嬰兒等領域都取得了世界領先的成就;人民健康狀況明顯改觀,平均預期壽命達到了世界中等發達國家水平。(2)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①世界:第二次世界大戰后,許多國家和地區注重公共衛生的建設;刷牙、洗手、洗臉、洗澡等行為成為個人衛生習慣。②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黨和政府把公共衛生事業當作一件大事,開展形式多樣的清理環境、預防疾病、保護健康的愛國衛生運動,有助于人民群眾養成文明衛生的生活方式。(3)強化了全民的衛生意識①講衛生成為現代公民的基本素質。②注重精神衛生,大力普及精神醫學知識;普通人也重視心理健康,從而實現身心幸福。【典型例題】8.新中國成立初期國產抗感染藥品青霉素的產能有限且質量不佳,而進口價格卻貴如黃金。在蘇聯的幫助、政府的重視與愛國專家的努力下,1958年6月,華北制藥廠建成投產,青霉素依賴進口的局面被打破。據此推知( )A.蘇聯為中國培養大量科技人才 B.新中國醫療事業得到發展C.中蘇合力打破了西方技術壟斷 D.新中國外匯收入大幅提升9.新中國成立后,在毛澤東“把醫療衛生工作的重點放到農村去”的指示下,全國各地組織醫療隊深入農村,培養了大批鄉村醫生。這些鄉村醫生沒有固定薪金,半農半醫,用一根針、一把草藥給人治病。鄉村醫生的出現( )A.減輕了國家財政負擔 B.平衡了城鄉醫療水平C.提高了我國醫療水平 D.推動了農村醫療發展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C2.答案:C解析: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可知,溫病學說的提出是因為明清時期傳染病流行,說明醫學理論的發展受到社會推動,C項正確。明清時期我國的科技主要處于總結階段,并未有理論性的重大突破,A項錯誤。材料反映醫藥學家創立了溫病學說,并未反映其認識到傳染病的本質,B項錯誤。材料沒有涉及醫藥學研究推動了人口增長,D項錯誤。3.答案:C解析:依據題干“南宋”“試圖把個別的具體事例進行整體性、系統性綜合”“對醫學進行體系化建設”,結合所學可知,宋代的理學注重思辨化,推動了醫學體系的構建,故C項正確。生產力的發展決定了科技的進步,A項本身錯誤,排除。民族交流在題干中沒有體現,故B項錯誤。材料中沒有涉及當時醫學的發展水平,D項不符合題意,排除。4.答案:B解析:由“‘微生物’等詞”“凡有害于民者,莫不出示以嚴禁之,衛生有術,故能癘疫潛銷焉”可知《大公報》對瘟疫的關注,使近代科學的衛生觀念在清末瘟疫防治中得到了傳播,B項正確。A項中“從根本上改變”的表述絕對化,可以排除;結合所學可知,1838—1839年德國植物學家施萊登和生理學家施旺已提出細胞學說,C項錯誤;D項中“徹底改變”表述絕對化,排除。5.答案:C解析:從材料中“(人)與天地相應,與四時相副,人參天地”可以看出《黃帝內經》強調人與自然之間的契合,即順應自然才能強身健體,因此C項正確。這一思想并沒有錯誤,是符合現代醫學觀點的,A項錯誤;材料主要強調自然對人的重要意義,B項錯誤;《黃帝內經》主要受到陰陽五行學說的影響,D項錯誤。6.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唐代的醫學思想。根據“若有疾厄來求救者,不得問其貴賤貧富……亦不得瞻前顧后,自慮吉兇,護惜身命”可知,唐代孫思邈倡導醫者應不論患者的貧富貴賤、不計醫者的個人得失,這反映了仁德之心是醫生的重要品質,故選C項;題干只反映了中國古代醫學重視道德品質,但沒有反映醫學的技術水平,不能說明中國古代醫學輕技術,排除A項;理學形成于宋代,排除B項;題干反映的是醫生要對患者一視同仁,而不是平等的思想是從醫的重要資格,排除D項。7.答案:B解析:根據材料“《紅樓夢》中對‘西洋藥物’的介紹僅有兩處,不到對中醫藥介紹的1/10”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閉關鎖國政策限制中國的對外交往,故選B項;A、C、D三項說法錯誤,排除。8.答案:B9.答案:D解析:本題考查鄉村醫生。從材料信息看,鄉村醫生的大量出現推動了我國農村醫療的發展,故D項正確。聯系所學知識可知,鄉村醫生出現后,需要國家給予部分幫助,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國家財政負擔,排除A項。鄉村醫生的出現體現不出城鄉醫療水平的平衡和我國醫療水平的提高,排除B、C項。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