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國新辦發布《中國的對外援助(2014)》白皮書 【背景材料】2014年7月10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表《中國的對外援助(2014)》白皮書,內容包括:前言;穩步發展對外援助事業;推動民生改善;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區域合作機制下的對外援助;參與國際交流合作。根據白皮書提供的數據,2010年至2012年,中國共在80個國家建設成套項目580個,對外援建了156個經濟基礎設施項目。為促進貿易發展,到2012年底,最不發達國家對華出口近5000個稅目商品已享受零關稅待遇。2008年以來,中國已連續五年成為最不發達國家第一大出口市場,吸收最不發達國家約23%的產品出口。此外,中國免除坦桑尼亞、贊比亞、喀麥隆、赤道幾內亞、馬里、多哥、貝寧、科特迪瓦、蘇丹等9個最不發達國家和重債窮國共計16筆到期無息貸款債務,累計金額達14.2億元人民幣。我國的對外援助始于1950年。1964年,中國政府宣布以平等互利、不附帶條件為核心的對外經濟技術援助八項原則,確立了中國開展對外援助的基本方針。目前中國對外援助資金主要有無償援助、無息貸款和優惠貸款三種類型。【理論分析】一、從政治生活角度分析1.國家利益是國際關系的決定因素,共同利益是國家之間發展合作的基礎。中國以積極的姿態參與國際發展合作,在南南合作框架下向其他發展中國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中國參與國際發展合作的基礎是國家間的共同利益。2.我國的外交政策。對外援助是我國外交政策的組成部分。中國提供對外援助,堅持不附帶任何政治條件,不干涉受援國內政,充分尊重受援國自主選擇發展道路和模式的權利。其主要原因在于中國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3.我國處理對外關系的基本準則。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是我國處理對外關系的基本準則。相互尊重、平等相待、重信守諾、互利共贏是中國對外援助的基本原則。后者突出體現了我國對外關系的基本準則。4.國際關系是發展變化的。我國對外援助范圍從社會主義國家擴展到其他發展中國家;由單純提供援助發展為多種形式的互利合作;從援助資金來源和方式的單一化走向多樣化;由傳統雙邊渠道走向支持多邊機構。都說明了國際關系是不斷變化的。?? 5.中國綜合國力不斷增強,國際地位不斷提高。中國堅持授人以漁的援助理念,通過人力資源開發合作、技術合作、志愿者服務等方式,幫助發展中國家培養人才,增強自主發展的造血功能。中國外援助升級 “造血”傾向顯著,說明中國綜合國力不斷增強。二、從生活與哲學角度分析1.物質和意識關系要求我們既要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又要樹立正確的思想意識。當前,發展中國家特別是最不發達國家消除貧困與實現發展的任務依然艱巨。為此,中國應適度動用發展資源開展外援合作;另一方面,在合作中堅持正確的義利觀。2.尊重客觀規律與發揮主觀能動性關系。中國對外援助的一條基本原則是“堅持量力而行,盡力而為”,從自身國情國力出發,盡可能使援助發揮最大效益。這表明按規律辦事必須發揮主觀能動性,發揮主觀能動性必須以尊重客觀規律為前提。3.從實際出發,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中國是最大的發展中國家,自身并不富裕。但作為發展中國家,為了達到更好的外援效果,始終堅持原則、不帶條件,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模式。這體現了中國外援堅持從實際出發,具體問題具體分析。4.整體與部分的關系。要重視發揮關鍵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發展推動整體發展。中國積極推動南南合作,切實幫助其他發展中國家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最終在全球范圍內消除貧困,這是發揮關鍵部分對整體推動作用的表現。【跟蹤試題】白皮書指出,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在發展進程中,中國堅持把中國人民的利益同各國人民的共同利益結合起來,在南南合作框架下向其他發展中國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支持和幫助發展中國家特別是最不發達國家減少貧困、改善民生。據此回答1—3題:1.中國以積極的姿態參與國際發展合作,發揮出建設性作用。中國參與國際發展合作的基礎是A.綜合國力 ??? ? B.國家利益??? C.睦鄰關系 D.共同利益2.中國提供對外援助,堅持不附帶任何政治條件,不干涉受援國內政,充分尊重受援國自主選擇發展道路和模式的權利。其主要原因在于A.中國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中國是最大的發展中國家C.中國是聯合國安理會的常任理事國????? D.中國綜合國力不斷增強,對世界和平與發展有重要影響3.相互尊重、平等相待、重信守諾、互利共贏是中國對外援助的基本原則。這個原則突出體現了我國外交政策的A.基本立場???? ??????B.基本準則????? C.基本立足點???? ???D.基本目標4.近年來,中國對外援助規模持續增長,對外援助事業穩步發展。根本原因是A.中國已躋身發達國家行列 B.中國綜合國力的增強和國際地位的提高C.中國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 D. 對外援助有利于世界的和平與發展回顧中國援外之路,大體經歷了四次轉變:第一次轉變:援助范圍從社會主義國家擴展到其他發展中國家;第二次轉變:由單純提供援助發展為多種形式的互利合作;第三次轉變:援助資金來源和方式由單一化走向多樣化;第四次轉變:由傳統雙邊渠道走向支持多邊機構。據此回答5—6題:5.材料表明A.國際關系復雜多變 B.國際關系有政治關系,經濟關系等C.合作、競爭、沖突是國際關系的基本形式 D.國際關系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6.中國的援外之路表明①中國履行國際責任的能力不斷提高 ②中國在世界經濟發展中起決定作用 ③中國努力主導世界經濟、社會的發展 ④中國特別重視發展與發展中國家的關系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提到中國的對外援助,公眾通常會發出兩種聲音,一種是贊美之詞,一種是批評之聲。持后一種觀點的人認為,中國本身就是發展中國家,仍有數量巨大的貧困人口,拿出自己的錢幫助別人是本末倒置。據此回答7—8題:7.下面能說明前一種聲音正確性的是①中國積極承擔國際責任 ②我國致力于促進世界共同發展 ③國際競爭的實質是綜合國力的競爭 ④新的國際秩序已經建立A.①②? ???????? ? ?? B.②③? ?????????? C.③④? ?????? ????? D.①④8.理性地看待后一種聲音正確的是A.對外援助是我國外交政策的組成部分 B.發展中國家之間必然要守望相助C.對外援助不可能消除世界貧富差距 D.我國與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利益沒有一致性9.中國對外援助的一條基本原則是“堅持量力而行,盡力而為”,從自身國情國力出發,盡可能使援助發揮最大效益。這表明①按規律辦事必須發揮主觀能動性 ②人類能夠利用對規律的認識改造世界 ③主觀能動性與客觀規律是相互決定的 ④發揮主觀能動性必須以尊重客觀規律為前提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10.根據白皮書,亞洲和非洲是中國對外援助的主要地區。中國對外援助資金更多投向低收入發展中國家。這表明①矛盾具有普遍性,矛盾就是對立統一 ②矛盾具有特殊性,矛盾各有其特點 ③矛盾具有客觀性,要正視和解決矛盾 ④矛盾有主次之分,要善于把握重點A.①② B.①③ C. ③④ D.②④11.聯合國規定,發達國家每年至少應將其國民生產總值的0.7%用于對外援助。作為發展中國家,中國對外援助雖不及這個比例,但力圖達到更好效果。這表明A.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B.要善于抓住重點C.要一分為二地看問題 D.要尊重規律,按規律辦事12.中國的對外援助始于1950年,基本與新中國建立同步。64年風雨歷程中,中國援外堅持原則、不帶條件,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模式。從辯證法角度,告誡我們在對外援助中必須堅持的方法論是A.一切從實際出發 B.矛盾普遍性與特殊性的統一C.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D.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13.當前,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仍未消退,發展中國家特別是最不發達國家消除貧困與實現發展的任務依然艱巨。國際社會應動員更多的發展資源,加強南北合作,支持南南合作,推動發展中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以最終在全球范圍內消除貧困。中國正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致力于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中國夢。中國將順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時代潮流,堅持正確的義利觀,尊重和支持發展中國家探索符合本國國情的發展道路,積極推動南南合作,切實幫助其他發展中國家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結合上述材料,運用哲學知識分析中國如何開展援外國際合作?【參考答案】1.D 2.A 3.B 4.B 5.A 6.C 7.A 8.A 9.D 10.C 11.C 12 .C 13.(1)物質決定意識原理要求我們想問題辦事情要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當前,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仍未消退,發展中國家特別是最不發達國家消除貧困與實現發展的任務依然艱巨。為此,中國應和國際社會一道動員更多的發展資源,加強南北合作,支持南南合作。(2)意識對物質具有能動的反作用,正確意識對客觀事物的發展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在開展援外國際合作中,中國要順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時代潮流,堅持正確的義利觀。(3)矛盾特殊性原理要求我們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找到解決矛盾的正確方法。在開展援外國際合作中,要尊重和支持發展中國家探索符合本國國情的發展道路。(4)發揮關鍵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發展推動整體發展。中國積極推動南南合作,切實幫助其他發展中國家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最終在全球范圍內消除貧困,就是發揮了關鍵部分對整體的推動作用。?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