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浙教版八年級下冊科學期末復習講練---第三章《空氣與生命》【知識點1:氧氣與二氧化碳的性質】氧氣和二氧化碳都是無色無味的氣體,密度都大于空氣。氧氣不易溶于水,二氧化碳溶于水。固態二氧化碳(干冰)易升華。氧氣具有氧化性和助燃性。木炭 發出白光,生成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放出熱量硫 在空氣中,火焰顯淡藍色;在氧氣中,火焰顯藍紫色,都生成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放出熱量紅磷 產生白煙,放出熱量鐵 劇烈燃燒,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體,放出熱量二氧化碳一般不能燃燒也不支持燃燒,二氧化碳能與水化合生成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碳酸不穩定,受熱易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能與石灰水作用生成碳酸鈣和水。1、(2022八下·新昌期末)如圖所示是小明同學研究氧氣化學性質時的四個實驗裝置圖,其中不合理的是( )A.木炭在氧氣中燃燒 B.鐵絲在氧氣中燃燒 C.紅磷在氧氣中燃燒 D.鋁箔在氧氣中燃燒2、(2022八下·杭州期末)下列有關物質燃燒時觀察到的現象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A.硫在氧氣中燃燒,發出淡藍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B.木炭在氧氣中燃燒,發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C.紅磷在氧氣中燃燒,放出大量熱,產生大量白霧D.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鐵3、(2022八下·濱江期末)下圖所示有關二氧化碳性質的實驗中,只能證明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的是( )A.B.C.D.4、(2022八下·吳興期末)如圖所示,集氣瓶中充滿二氧化碳,大燒杯中燃著兩支高低不等的蠟燭。(1)實驗時,打開止水夾,移開玻璃片,可以觀察到蠟燭自下而上熄滅,說明二氧化碳 密度比空氣大且 ;(2)若燒杯中只留下一支燃著的蠟燭, (選填“能”或“不能”) 得到上述結論。5、科學課堂上老師演示了如圖所示的幾個實驗:(1)圖1中蠟燭熄滅的原因是 。(2)圖2實驗中, (填化學式)使紫色紙花(用石蕊試液浸泡過)變紅。(3)圖3實驗中,應觀察到的實驗現象是 。【知識點2:氣體的制取】①制取氧氣二氧化錳催化雙氧水分解,2H2O2=2H2O+O2↑(使用固+液不加熱裝置)二氧化錳催化氯酸鉀加熱分解,2KClO3=2KCl+3O2↑(使用固體加熱裝置制取)高錳酸鉀加熱分解,2KMnO =K2MnO +MnO2+O ↑(使用固體加熱裝置制取)檢驗方法: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②制取二氧化碳碳酸鈣與鹽酸反應,CaCO +2HCl=CaCl +H O+CO ↑(使用固+液不加熱裝置)檢驗方法: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6、(2022八下·仙居期末)若要收集一瓶干燥、較純的氧氣,應該選擇( )A. B. C. D.7、(2022八下·柯橋期末)實驗室若直接用30%的過氧化氫制取氧氣,反應速率太快。為獲得平穩的氣流,下列裝置能實現的是( )A. B. C. D.8、(2022·拱墅模擬)下列是實驗室制取CO2的藥品、裝置與相關操作,其中錯誤的是( )A.制取藥品 B.發生裝置 C.收集裝置 D.CO2“驗滿”操作9、(2022八下·麗水期末)如圖所示,甲裝置加熱氯酸鉀和二氧化錳固體制取氧氣,乙裝置收集氧氣。請回答:(1)檢查甲裝置的氣密性:連接好發生裝置,將導管口的下端浸入水中,微熱試管,如果觀察到導管口 ,說明裝置不漏氣;(2)甲裝置有一處明顯錯誤,需要調節A螺母和 (填字母)螺母改正錯誤;(3)若用排空氣法收集氧氣,氣體應從 (填“a”或“b”)管通入。10、(2022八下·浦江期末)做科學實驗應提倡綠色環保。如圖為某種“微型”實驗裝置,實驗使用藥品的量少,產生的廢棄物也少。用該儀器完成“制取并檢驗CO2”的實驗只消耗了0.73克10%的鹽酸。(1)“微型塑料滴管”相當于 (填字母)。A.長頸漏斗 B.分液漏斗 C.細口瓶 D.量筒(2)寫出玻璃W管中B處發生的化學反應方程式是 。【知識點3:質量守恒定律】六個不變 宏觀 反應前后的總質量不變元素的種類不變元素的質量不變微觀 原子的種類不變原子的數目不變原子的質量不變兩個一定變 物質的種類一定變構成物質的分子種類一定變兩個可能變 分子的總數可能變元素的化合價可能變11、(2022八下·濱江期末)甲、乙、丙、丁四種物質在化學反應前后的質量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x的值是7B.丙可能是該反應的催化劑C.參加反應的甲和乙質量比為2:7D.丁是一種化合物12、(2022八下·濱江期末)“丹砂燒之成水銀"中的“丹砂”指的是硫化汞。該反應的微觀示意圖如下,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該反應是化合反應B.該反應遵循質量守恒定律C.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發生改變D.反應前后各元素的化合價都不變13、(2021八下·衢州期末)在一密閉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種物質,在一定條件下發生化學反應,測得反應前及t1、t2時刻各物質質景變化情況,如圖所示。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該反應為分解反應B.反應中丙、丁質量的變化之比為3:1C.t1時刻丙物質的質量為11 gD.丙、丁兩種物質所含元素種類與甲相同14、(2021八下·諸暨期末)在某校新教師匯報課上,小金老師利用如圖所示的3個實驗米驗證質量守恒定律:(1)其中有一個不能達到實驗目的是 (填序號)。(2)實驗A中觀察到現象: 。(3)反思:探究或驗證反應物與生成物的質址關系時,若要用到有氣體參加或有氣體生成的反應,反應必須在 的容器中進行。15、(2022八下·仙居期末)某興趣小組的同學設計了如圖甲、乙、丙所示的三個實驗(天平略)來驗證質量守恒定律。(1)小組同學討論后認為,上述甲、乙、丙三個實驗裝置中,只有實驗 (填裝置序號)能直接用于驗證質量守恒定律。(2)將圖丙改進為圖丁的目的是 。【知識點4: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①呼吸運動與氣體交換吸氣運動是一個主動過程。吸氣時,胸腔的上下徑、前后徑和左右徑都增大,引起胸腔擴大,肺的容積增大,肺內壓降低。外界氣體流入肺內。呼氣運動是一個被動過程。膈肌和肋間外肌舒張時,使胸廓上下徑前后徑和左右徑縮小,從而引起胸腔容積減小,肺內壓升高,氣體由肺內流出。氣體交換:氧氣和二氧化碳在肺泡和肺毛細血管之間進行的氣體交換。氧氣進入血液后,到達身體各組織內進行氣體交換,氧被釋出供細胞利用,細胞的代謝產物二氧化碳被血液帶走,這個過程稱為氣體交換。②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是生物體在細胞內將有機物氧化分解并產生能量的化學過程,是所有的動物和植物都具有的一項生命活動。③光合作用:綠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葉綠體中合成了淀粉等有機物,并且把光能轉變成化學能,儲存在有機物中,這個過程叫光合作用。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的聯系與區別:項目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表達式 二氧化碳+水有機物+氧氣 有機物+氧氣二氧化碳+水+能量是否需要葉綠體 是 否條件(是否需要光) 需要 不需要氣體變化 消耗二氧化碳,產生氧氣 消耗氧氣,產生二氧化碳有機物變化 合成有機物 分解有機物能量變化 儲存能量 釋放能量聯系 光合作用為呼吸作用提供物質基礎,呼吸作用為光合作用提供能量和原料,兩者是相互對立、相互依存、互為條件的兩個過程16、(2022八下·婺城期末)下列圖示中,圖一為小科胸腔底部膈肌所處的①、②兩種狀態示意圖;圖二是他的肺與外界、肺泡與血液氣體交換示意圖,圖中甲、乙、丙表示不同的血管,a、b、c、d表示氣體進出的過程;圖三是他進行一次平靜呼吸中,肺內氣壓與外界氣壓差值的變化曲線,圖中A、B、C、D、E是曲線上的五個點。據圖回答:(1)圖一中膈肌由①狀態向②狀態轉變時,對應圖二中氣體進出的過程是 (填字母編號)。(2)小科在下列四種生活狀態中,對應圖三內A點到E點之間距離最短的是 (填字母編號)。A.漫步 B.靜坐 C.打籃球 D.睡覺17、(2022八下·新昌期末)如圖甲所示是海姆里克腹部沖擊法,應用此方法可以搶救因異物堵塞呼吸道而發生窒息的患者,因此該法被人們稱為“生命的擁抱”。(1)異物排出時,橫隔膜處于圖乙中 (選填 “A"或“B" )位置。(2)圖丙是患者在標準大氣壓下的一次平靜呼吸過程中肺內氣壓的變化曲線圖,曲線 (選填“AB"或“BC”)段表示吸氣時肺內氣壓的變化。18、(2022八下·溫嶺期末)如圖是研究光合作用實驗操作的基本步驟。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①是為了證明光合作用需要光B.③是為了提取葉片中葉綠素C.④中滴加碘液的目的是給葉片消毒D.⑤中的現象證明光合作用產生淀粉19、(2022八下·柯橋期末)圖甲A、B、C分別表示某植物葉片所進行的某些生理活動,圖乙為該植物在晴朗的夏季一天24小時內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變化曲線。請據圖回答。(1)為研究圖甲中B生理活動的影響因素選用了如圖丙所示的實驗裝置。該實驗的關鍵在于保證裝置的密封性,尤其是橡皮管與U形管連接處的密封性。實驗中,判斷此裝置的密封性良好的依據是 。(2)分析圖乙曲線,則曲線Ⅱ代表的生理活動是圖甲中 (選填“A"“B”或“C”)。20、(2022八下·新昌期末)冬天,許多菜農利用溫室栽培蔬菜。某溫室從16點開始持續密封48小時,測得溫室內CO2體積分數的變化情況如下圖所示。(1)在蔬菜生產旺盛時期,透明塑料膜內常有一些水滴,這些水滴主要來自植物的 (選填“光合”、 “呼吸”或“蒸騰”)作用。(2)曲線b~c大幅度下降的原因是光合作用消耗的二氧化碳 (選填 “多于”、“少于”或“等于")呼吸作用產生的二氧化碳。(3)a、b、c三點中蔬菜積累有機物較多的是 點。(4)要提高溫室內的蔬菜產量必須適時通風。你認為每天通風的時間最好選在曲線 (選填序號)區段相對應的時間內進行。①a~b ②b~c ③c~d ④d~e【知識點5:化學方程式的計算】(1)設——設未知數X。注意:未知數X一般不可帶單位。(2)列——列出①化學方程式、②相對質量、③已知和未知的實際質量注意:①相對質量的計算不必每種物質都計算出來,只寫出和計算相關的幾種即可。②每種物質的化學式、相對質量和實際質量要一一對應,不可錯行。(3)解——列出比例式,求解。注意:①列比例式時,相對質量之比等于實際質量之比,記憶方法“上比上,下比下”。②求解的過程中多運用約分的方法,簡化計算過程。(4)答——簡明的寫出答案。21、(2022八下·南潯期末)某興趣小組用圖甲所示的流程制取氧氣,并回收提純氯化鉀和二氧化錳。請回答下列問題。(1)圖丙中儀器b的名稱 ;(2)步驟Ⅱ中的操作m應選擇 (選填“乙”或“丙”)裝置;(3)根據化學方程式計算,理論上可制得氧氣的質量是多少 (結果精確到0.1g)22、(2022八下·仙居期末)海螵蛸別名墨魚骨,是一味中藥,其主要成分是碳酸鈣,把1.5g海螵蛸樣品加入燒杯中,另取20g稀鹽酸滴入燒杯中與碳酸鈣恰好完全反應,反應結束后,固體剩余0.5g (雜質不溶于水也不與酸反應)。求:(1)該海螵蛸樣品中碳酸鈣的質量為 g(2)實驗結束時,生成二氧化碳氣體的質量為多少 (3)所用稀鹽酸的溶質質量分數為多少 23、(2021八下·柯橋期末)小科為測定某石灰石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準確稱取16g石灰石樣品,研碎后放入燒杯中,向其中加入足量稀鹽酸(雜質不與鹽酸反應,也不溶于水),實驗測得的數據如下圖所示(1)將石灰石樣品研碎的目的是 ;(2)求該石灰石樣品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3)隨著鹽酸的加入,在圖乙中畫出溶液中鈣元素的質量變化示意圖。24、(2021八下·長興期末)為了測定石灰石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某同學進行了如下實驗:取40g石灰石,平均分為四份,分四次加入到裝有100g稀鹽酸的燒杯中(整個過程不考慮鹽酸的揮發和氣體的溶解),稱取質量。實驗數據見下表(雜質不溶于水也不與鹽酸反應)。實驗次序 一 二 三 四石灰石質量/g 10 10 10 10反應后燒杯內剩余物質總質量/g 106.7 113.4 m 129請計算:(1)表格中m的數值為 。(2)該石灰石中CaCO3的質量分數是多少?(3)實驗所用稀鹽酸的溶質質量分數是多少?25、(2022八下·南潯期末)某學校的學習小組對當地的石灰石礦區進行調查,測定石灰石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采用的方法如下:取該石灰石樣品16g,把80g稀鹽酸分四次加入,測量過程所得數據見下表(已知石灰石樣品中含有的二氧化硅等雜質不溶于水,不與稀鹽酸反應)。請計算:序號 加入稀鹽酸的質量/g 剩余固體的質量/g第1次 20 11第2次 20 6第3次 20 2.8第4次 20 a(1)上表中a的數值為 ;(2)樣品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是 ;(3)求鹽酸中溶質的質量分數。參考答案1、B 2、B 3、D 4、(1)不能燃燒也不能支持燃燒(2)能5、(1)瓶內氧氣被消耗(或瓶內氧氣濃度下降或瓶內氧氣含量減少)(2)H2CO3(3)試管內液面上升,試管內澄清石灰水變渾濁6、D 7、C 8、D 9、(1)有氣泡冒出(2)B(3)b10、(1)B(2)CO2+Ca(OH)2=CaCO3↓+H2O11、C 12、B 13、D 14、(1)C(2)燒杯中生成藍色絮狀沉淀(3)密閉15、(1)甲(2)防止氧氣逸出(保證裝置密封)16、(1)a(2)C 17、(1)A(2)AB18、D 19、(1)U 形管左右液面出現高度差,并能保持一段時間(2)A20、(1)蒸騰(2)多于(3)c(4)②④21、(1)酒精燈(2)乙(3)5.9g 22、(1)1 (2)0.44 (3)3.65% 23、(1)增大反應物接觸面積,使反應更充分(2)75% (3)24、(1)120.1(2)75% (3)18.25%25、(1)2.8 (2)82.5% (3)18.25%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