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單元 古代文明的產生與發展第2課 古代世界的帝國與文明的交流一、導學問題(一)閱讀課本第8頁至第9頁第一目內容,回答以下問題1、古代農耕文明擴展的原因、表現、方式?原因:①必要性:人口增加,資源有限, 矛盾②可能性:農耕文明區比較發達的 、相對較高的勞動 、復雜的 和 系統方式:表現:①古代埃及文明的擴展方向:主要向 和 擴展,公元前15世紀新王國時期到達 流域勢力最大②古代西亞文明的擴展古巴比倫王國: 首次實現了兩河流域的 ; 勢力伸展到 東岸。亞述:統一兩河流域、 的一部分;一度征服 。2、古代海洋文明(古希臘文明)擴展的原因、特點?原因:①城邦小國寡民 少, 過剩;②古希臘 發展;③組織能力、 技術和武器的優勢;④城邦 斗爭。特點:①以 方式展開殖民擴張;②沿沿海通道在 和 周邊地區殖民;③建立據點,呈現 分布;④殖民城邦一般都沿襲母邦的 和 ,但又是 不依附母邦。3、古代文明擴展的影響?①不同的文明區相互 ;②促使 的興起。(二)閱讀課本第9頁至第11頁第二目內容,回答以下問題4、古代世界的帝國都有哪些?早期帝國 : 、 、地跨歐亞非三大洲的大帝國: 、 、5、波斯帝國的建立、統治特點、滅亡?建立:公元前6世紀,波斯興起于 高原,居魯士統一了波斯各部。公元前5世紀, 征服了包括兩河流域、埃及、小亞細亞和巴爾干半島北部在內的廣大地區,建立起地跨 三大洲的帝國。統治特點:①中央: 制度,宣揚②地方: 制,行省總督和軍事長官相互監督制約。③管理:建立完善的 體系和 系統,由 擔任最重要的職務。滅亡:走向衰落的轉折點: 戰爭滅亡: 公元前4世紀晚期, 被 所滅6、亞歷山大帝國的建立、統治特點、影響、滅亡?建立:公元前 年,馬其頓亞歷山大滅亡波斯,建立了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帝國統治特點:①繼承:繼承 帝國制度,君主專制,君權神授;地方實行行省制;②變化:任用馬其頓人和希臘人擔任主要職務,推廣 文化。影響:①促進了古希臘文化的繁榮發展,出現 文明時代。②希臘、埃及、西亞和印度文明交流,促進東西方文化的 與滅亡: 大帝死后,帝國分裂。(分裂為托勒密埃及、塞琉古王國和馬其頓三個主要國家)7、羅馬帝國的發展歷程、版圖、統治特點、滅亡原因?發展歷程:①公元前8世紀:羅馬 建立②公元前509年:羅馬 建立③公元前27年:羅馬 建立④公元1-2世紀:空前繁榮⑤4世紀末帝國⑥5世紀后期 帝國滅亡版圖:首先征服了 ,接著向 地區擴張,先后征服了從西班牙到兩河流域的整個地中海周邊地區,把整個地中海變成羅馬的 。統治特點①政治制度: 迅速發展; 中央:實行 ;地方實行 ;②法律:以 維系統治;③文化:4世紀 成為國教滅亡原因:內因:①軍事擴張建國,內部缺乏②政治動蕩,內部紛爭, 和 使人民的負擔不斷加重;③階級矛盾尖銳, 起義頻仍外因: 壓力增大,蠻族入侵。【知識整合】這三大帝國興衰的共同特點是①依靠 征服建立;②疆域遼闊、地跨 ;③依靠 與 體系維持;④實行君主專制,帝國的維系很大程度上取決于 與制度運行的 ;⑤文明不斷 與發展。(三)閱讀課本第12頁第三目內容,回答以下問題8、文明交流的方式、總趨勢和多領域傳播表現?方式: 征服、 交流總趨勢: 不斷 ,相互影響不斷 。9、古代東西方之間的經貿聯系表現有哪些?波斯帝國時期:中國的絲綢到達 東岸。羅馬帝國時期:①通過絲綢之路,與漢朝有 的經貿和文化交流。②東漢的班超為經營西域,曾派 出使大秦(即羅馬帝國及近東地區)。③2世紀,已有羅馬商人到達 。此后,羅馬商人不斷東來,與中國進行貿易二、探究拓展探究思考1:為什么字母文字會廣泛流行?①自身優勢:字母文字符號少、便于 、書寫 、有固定 等②促進因素:古代亞非歐帝國, 比較發達, 交流的需要2、討論:中國秦朝修建了連通全國的馳道和直道,羅馬帝國有“條條大道通羅馬”的說法。為什么古代世界的大國都要修建大通道?原因:①政治:實現或鞏固對遼闊 的需要 (利于軍隊調動、政令暢達);②軍事:進行征服和擴張,保證 的需要;③經濟文化:經濟文化交流,特別是 發展的需要。三、小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