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6課 全球航路的開辟班級 姓名【學習目標】通過研讀史料和解讀地圖及相關繪畫,了解新航路開辟的動因與條件,認識新航路開辟的必然性和可能性。依托新航路和其他航路的航線示意圖以及表格,歸納迪亞士等航海家開辟航路的時間、過程和路線等基本史實。理解新航路的開辟是人類歷史從分散走向整體過程中的重要節點。【學習重難點】重點:新航路開辟的背景和新航路開辟的四條重要航線。難點:中國和西歐在大航海時代的不同命運。【時空定位】【預習任務】主題一:世界地圖的重繪——為何重繪任務1:根據材料,分析葡萄牙和西班牙率先開辟新航路的原因?材料一 兩國都在大西洋沿岸……兩個國家向海上發展的第一步是在15世紀先后攫取了距非洲西海岸不遠的一字兒排開的四個群島……這四個群島不但在地理位置上有極大的的戰略價值,有可以泊船的港口,而且有很大的經濟價值。——吳于廑、齊世榮《世界史·近代史編》材料二 葡萄牙的亨利王子綽號“航海家”。他為葡萄牙的航海事業鋪平了道路……亨利王子曾積極籌劃繞過非洲到東方的航路,他派出一支又一支的探索隊去勘察非洲西海岸。——吳于廑、齊世榮《世界史·近代史編》材料四 在伊比利亞半島,歷時8個世紀之久的再征服運動到15世紀逐漸結束。西班牙和葡萄牙先后完成了政治統一進程,建立起中央集權的專制統治,具有相當雄厚的物質力量和必要的組織能力。—— 朱寰主編《世界上古中古史》(下冊)材料三 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對他們長期反穆斯林的宗教戰爭記憶猶新,并始終為這種記憶所激勵著……在地理大發現時,伊比利亞人帶著他們的討伐精神渡過大洋,在那里有更多的穆斯林有待消滅,有新的異教徒有待從偶然崇拜中被解救出出來。——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優越的地理位置、航海技術更為先進、專制制度的建立和雄厚的物質力量、宗教熱情特別強烈。主題二:世界地圖的重繪——如何重繪任務2:閱讀教材知識,完成下表“新航路的開辟概況”。時間 航海家 國籍 支持國家 航海路線(成就)1487年 迪亞士 葡萄牙 葡萄牙 到達非洲好望角1497-1498年 達·伽馬 葡萄牙 葡萄牙 成功開辟到達印度和東方的新航路1492年 哥倫布 意大利 西班牙 開辟了從歐洲到美洲的新航路1519-1522年 麥哲倫 葡萄牙 西班牙 完成人類歷史上全球航行任務3:閱讀教材知識,完成下表“其它航路開辟概況”。方位 航海家 支持國家 時間 航海路線(成就)北大西洋高緯度地區 卡伯特父子 英國 1497年 發現紐芬蘭島卡蒂埃 法國 16世紀 到達拉布拉多半島巴倫支 荷蘭 16世紀 三次航行北冰洋地區哈德遜 荷蘭 17世界初 向西北探索北冰洋到亞洲的航路俄羅斯人 俄羅斯 開辟了北太平洋到北冰洋的航線南半球 德雷克 英國 1578年 到達美洲南段合恩角塔斯曼 荷蘭 1642-1643年 到達新西蘭和塔斯馬尼亞島任務4:根據所學知識,比較鄭和下西洋和全球航路的開辟的不同之處。航海目的 經費來源 扮演角色 結果鄭和下西洋 宣揚國威 國庫支付 外交 使團 經費困難、被迫中斷全球航路 開辟 對黃金、香料的渴求、傳教 股份公司、私人集資為主,王室贊助 殖民者、通商者海盜 促進了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探究與拓展】歐洲文明依托海洋孕育、生長,中華文明則在大陸發展并堅守著。15世紀西方開辟新航路,中國卻固步自封。“陸地”與“海洋”漸行漸遠了。材料一 哥倫布與伊西班牙女王于1492年4月17 日簽訂《圣塔菲協議》,規定“哥倫布接受王命將啟程到海洋中去發現島嶼及陸地 …… (哥倫布)可以擔任上述島嶼和陸地的統帥、總督……”根據該協議,哥倫布還可以從這些領地經營的黃金、珠寶、香料以及其他商品的收益中獲取十分之一,并一概免稅;有權對一切開往那些占領地的船只收取1/8的利潤。——《圣塔菲協議》(節選)摘自(美)塞 · 莫里森著《哥倫布傳》上卷材料二 對于鄭和的航海,梁啟超做了這樣的評論謂大陸人民,不習海事,性或然也,及觀鄭君,則全世界歷史上所號稱航海偉人,能與并肩者,何其寡也。鄭君之初航海,當哥倫布發現亞美利加以前六十余年,當維哥達嘉馬(達·伽馬)發現印度新航路以前七十余年。顧何以哥氏、維氏之績,能使全世界劃然開一新紀元。而鄭君之烈,隨鄭君之沒以俱逝。我國民雖稍食其賜,亦幾希焉。則哥倫布以后,有無量數之哥倫布,維哥達嘉馬以后,有無量數之維哥達嘉馬。而我則鄭和以后,竟無第二之鄭和,噫嘻,是豈鄭君之罪也。——梁啟超《祖國大航海家鄭和傳》(《鄭和研究資料選編》)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指出哥倫布遠航的目的。談談你對新航路開辟后,“陸地”與“海洋”“漸行漸遠”的理解。目的:在探險中發現并占領島嶼和陸地,進行殖民擴張。在占領地獲取黃金、珠寶、香料以及其他商品,并收取過往船只的稅款。理解:新航路開辟后,西歐開始了大規模的海外殖民擴張。通過資本原始積累,為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奠定了雄厚的基礎。明清統治者自大、保守,采取海禁與閉關鎖國政策,導致了與世隔絕的落后狀態。【對點檢測】見平板【鞏固練習】1.15世紀前,歐洲人在日常生活中已大量使用香料,他們為了從東方大量輸入香料,必須交付巨額黃金,而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國的金銀礦藏極其貧乏,沒有足夠的金銀來從事香料貿易,這使兩國經濟狀況惡化加劇。由此可見,新航路開辟的重要原因是( )A.東西方商路阻斷 B.市場需求的擴大C.商業革命的開展 D.貨幣制度的變革B【詳解】根據材料,新航路開辟前夕,歐洲西班牙和葡萄牙等國缺乏足夠的金銀來從事香料貿易,對于黃金和香料等商品的需求成為新航路開辟的重要原因,B項正確;材料未提及東西方商路阻斷,排除A項;商業革命是新航路開辟的結果而非原因,排除C項;新航路開辟前夕歐洲沒有發生貨幣制度方面的重大變革,排除D項。故選B項。2.15世紀,西歐人馬丁·貝格依姆發現:印度香料在落到消費者最后這雙手之前,至少得經過十二雙“野獸”的手。盡管有十二雙手瓜分暴利,每雙手仍然可以從印度香料里擠到了相當可觀的金汁。這一現象( )A.推動了歐洲社會的轉型 B.促進了貴金屬金銀的開采C.加速了對新航路的探索 D.增進了歐洲人的地理知識C【詳解】根據材料“盡管有十二雙手瓜分暴利,每雙手仍然可以從印度香料里擠到了相當可觀的金汁”可知,對香料的渴望和利潤的追求,加速了對新航路的探索,C項正確;材料現象加速了對新航路的探索,未推動了歐洲社會的轉型,排除A項;新航路開辟后,對未知地區的探索增進了歐洲人的地理知識,海外殖民擴張促進了貴金屬金銀的開采,均與材料主旨不符合,排除BD項。故選C項。3.11至15世紀,在地中海、大西洋、北海至波羅的海的海岸地區,出現了為數眾多的貿易城市,人們有意識地對海商規則進行收集、整理和匯編,形成了《康梭拉多海法》《奧列隆案卷》《維斯比海法》等海商法典。這些法典的出現( )A.加快了人類邁向遠洋的步伐 B.保障了西歐海上貿易順利進行C.推動了城市自治運動的興起 D.奠定了新航路開辟的法律基礎A【詳解】根據材料可知,中世紀后期歐洲貿易城市出現了多部海洋法,加快了人類邁向遠洋的步伐,A項正確;大點并不能保障海上貿易的進行,排除B項;城市自治運動主要在城市,而材料強調海洋意識,排除C項;新航路開辟主要在大西洋和印度洋,而材料強調在地中海、大西洋、北海至波羅的海的海岸地區,排除D項。故選A項。4.哥倫布把歐洲強盜帶到了美洲,破壞我們的文化,掠奪我們的財富,他是一個惡魔。哥倫布“發現”新大陸,把歐洲文明傳到美洲,使落后的美洲走向文明,他是一個功臣。上述看法不同的原因在于( )A.依據史實不同 B.價值觀念不同C.邏輯分析錯誤 D.研究方法錯誤B【詳解】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可知,對哥倫布及其航行美洲的評價,材料中代表兩種對立的觀點:印第安人認為哥倫布是一個惡魔,必須全盤否定;歐洲人認為哥倫布是一個功臣,必須充分肯定;不同的人不同的看法主要是價值觀念不同,B項正確;A項說法錯誤,依據史實相同,排除A項;不同的人不同的看法主要是價值觀念不同,不是邏輯分析錯誤,也不是研究方法錯誤,排除CD項。故選B項。5.1649年9月,俄國探險家捷日紐夫和阿列克塞的船隊繞過亞洲東北端——楚克茨角(或大石角),通過了亞、美間的海峽(后稱白令海峽),證明了亞、美大陸隔海相望;1740年,白令奉沙皇之命又開拓了從阿瓦恰灣到阿拉斯加的航路,踏上了美洲大陸。這些航海探險活動( )A.開辟了從歐洲到達美洲的新航路 B.進一步開闊了人類認識世界的視野C.成為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環球航行 D.表明俄國航海技術水平世界領先B【詳解】根據材料可知,探險家的一系列探險活動,進一步開闊了人類認識世界的視野,B項正確;哥倫布開辟了從歐洲到達美洲的新航路,排除A項;麥哲倫船隊完成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環球航行,排除C項;材料沒有與其他國家作比較,無法得出“俄國航海技術水平世界領先”的結論,排除D項。故選B項。6.梁啟超說:“哥倫布以后,有無量數哥倫布,達·伽馬以后,有無量數達·伽馬。而我則鄭和以后,竟無第二之鄭和”,出現梁啟超所述現象的根本原因是( )A.中西方社會經濟結構的差異 B.中國人航海技術的落后C.閉關鎖國政策的影響 D.中國人缺乏了解外部世界的愿望A【詳解】根據所學知識,由于古代中國封建社會小農經濟占主導,其具有封閉性,這使得鄭和下西洋目的主要是為了宣揚國威,政治目的大于經濟目的,對社會的推動作用十分有限。后來明朝財政負擔日益加重,政府不再組織大規模航海活動。而哥倫布等人處在西歐社會商品經濟發展,資本主義萌芽產生的時代,開辟新航路目的是為追求金銀財富與開拓新市場等,因此出現梁啟超所述現象的根本原因是中西方社會經濟結構的差異,A項正確;B項不是根本原因,而且當時中國人航海技術也不算落后,排除B項;中國的自然經濟是導致閉關鎖國的根本原因,C項不是根本原因,排除C項;中國人之所以缺乏了解外部世界的愿望受制于中國的經濟結構,排除D項。故選A項。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西歐各國,特別是葡萄牙、西班牙、法蘭西、英吉利等新興國家尋求從歐洲直航印度、中國的航路。1498年,葡萄牙瓦斯科·達伽馬率領的一支四艘船組成的艦隊,繞過南非好望角首航印度卡里庫特。接著,西班牙哥倫布開辟了北美航線,麥哲倫和他的同伴在1522年完成了環球一周的航行。此外,西歐人還探尋南半球,發現了許多當時在歐洲不為人知的國家與地區。這些遠洋探索活動被歐洲人統稱為“地理大發現”。——摘編自(英)彼得·弗蘭科潘著《絲綢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等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判斷歐洲人把達伽馬、哥倫布、麥哲倫等人的遠洋探索活動統稱為“地理大發現”是否合適,并說明理由。①合適。因為這些國家與地區都是歐洲人新認識的,它反映了歐洲人認識世界的視野和能力的改變。②不合適。因為這些國家與地區的文明早已存在,它帶有“歐洲中心論”的色彩。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