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9.1電荷 導學案【學習目標】:教學目標(1)分析摩擦起電和帶電體間的相互作用實驗現象,知道自然界存在兩種電荷。知道電荷量的概念及其國際單位(2)會用原子結構模型解釋摩擦起電的原因,觀察并分析靜電感應現象,進一步提高應用物理模型解釋現象的能力。(3)通過觀察摩擦起電、靜電感應等現象,激發對自然界的好奇心。(4)通過不同起電方式的分析得出電荷守恒定律,理解電荷守恒定律,體會守恒觀念對認識物理規律的重要性。(5)知道元電荷概念,體會電荷量是不連續的【課前預習】:認真閱讀課本2-5頁【情境導入】PPT展示4張摩擦起電的圖片,給帶電現象下定義:帶電現象:摩擦過的物體能夠 ,我們稱這樣的物體帶有電或者電荷。問題探究一:上述情境中的物體能夠吸引輕小物體,說明該物體帶電了,電到底是什么?【新知探索】知識點一、電荷學生活動一:閱讀課本P2-P3相關內容,回答下列問題:1、說一說王充、吉爾伯特、富蘭克林關于電學的發現……2、什么是電荷?物體是怎樣帶上電荷的呢?3、電荷間有怎樣的相互作用?知識點二、原子結構學生活動二:討論和交流,并回答以下問題(1)原子由什么組成 (2)為什么原子對外界表現為電中性 (3)原子核穩定還是最外層的電子穩定 知識點三、起電方式1、摩擦起電思考:摩擦起電的原因是什么,它和電子的穩定性有關嗎 它的實質是什么?2、感應起電(1)金屬導電原理:(2)感應起電實質:(3)靜電感應:規律:(4)感應起電:利用靜電感應使物體帶電,叫作感應起電。3、接觸起電(1)定義:一個物體帶電時,電荷之間會互相排斥。如果接觸另一個導體,電荷會轉移到這個導體上,這種方式稱為接觸起電。(2)本質:(3)規律:4、驗電器(1)作用:(2)工作原理:5、三種起電方式小結知識點四、電荷守恒定律1、內容:電荷既不會 ,也不會 ,它只能從一個物體 到另一個物體,或從物體的一個部分轉移到另一個部分;在轉移的過程中,2、另一種表述為:思考:電荷的總量是守恒的,那么,物體的所帶的電荷量是任意數值嗎?知識點五、元電荷概念:符號:數值: (密立根測得)所有帶電體的電荷量或者等于e,或者等于e的整數倍。電荷量是不能連續變化的物理量。知識點六、荷質比概念:公式:單位:電子比荷:【課后練習】1、如圖所示,用起電機使金屬球A帶上正電,靠近驗電器B上面的金屬球,則( )驗電器金屬箔不張開,因為球A沒有和B接觸驗電器金屬箔張開,因為整個驗電器都帶上了正電驗電器金屬箔張開,因為整個驗電器都帶上了負電驗電器金屬箔張開,因為驗電器下部箔片都帶上了正電2、(多選)關于元電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所有帶電體的電荷量都是元電荷的整數倍B.元電荷是最小的帶電粒子,它帶正電C.元電荷是最小的帶電粒子,它帶負電D.元電荷的數值最早是由美國物理學家密立根測出的3.有A、B、C 三個塑料小球,A 和 B,B 和 C,C 和 A 間都是相互吸引的,如果 A 帶正電,則( )A.B、C 球均帶負電B.B 球帶負電,C 球帶正電C.B、C 球中必有一個帶負電,而另一個不帶電D.B、C 球都不帶電4. 如圖所示,兩個互相接觸的導體A和B不帶電,現將帶正電的導體C靠近A端放置,三者均有絕緣支架,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導體A的左端感應出負電荷,導體B的右端感應出正電荷,且正、負電荷不一定等量B.若先將C移走,再把AB分開,見則A帶負電,B帶正電C.若先將 AB分開,再移走 C,則A帶負電,B帶正電D.若手不小心觸碰了一下導體B,則導體A帶負電,大地中的電子轉移到了A導體上5. 一帶負電的金屬小球放在潮濕的空氣中,經過一段時間后,發現該金屬小球上的凈電荷幾乎不存在了,這說明( )A.金屬小球上原來的負電荷消失了B.此過程中電荷不守恒C.金屬小球上的負電荷減少是由于潮濕的空氣將電子導走了D.該現象是由電子的轉移引起的,仍遵守電荷守恒定律6[多選]關于元電荷的理解,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元電荷實際上是指電子和質子本身B.電荷量e的數值最早是由美國科學家密立根用實驗測得的C.元電荷是最小的電荷單元,等于1 CD.物體所帶的電荷量只能是元電荷的整數倍7、完全相同的兩金屬小球A、B帶有相同大小的電荷量,相隔一定的距離,讓第三個完全相同的不帶電金屬小球C,先后與A、B接觸后移開.(1)若A、B兩球帶同種電荷,求接觸后兩球帶電荷量大小之比;(2)若A、B兩球帶異種電荷,求接觸后兩球帶電荷量大小之比.8、放在絕緣支架上的兩個完全相同的金屬小球A、B的電荷量分別為QA=6.4×10-9 C、QB=-3.2×10-9 C,讓兩個金屬小球接觸,在接觸過程中,電子如何轉移 轉移了多少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