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08講 升華和凝華1.知道物質在固態和氣態之間可以直接轉變2.知道升華和凝華的概念,知道升華要吸熱,凝華會放熱3.能用升華和凝華的知識解釋,自然界和生活中的一些現象升華1、現象探究現象 原因放在衣櫥內的樟腦球時間長了逐漸變小 樟腦直接由固態變成__氣__態冬天,室外結冰的衣服也會逐漸變干 衣服上的冰直接變成了__氣____用久了的白熾燈,其燈絲會逐漸變細 燈絲是鎢絲,鎢在高溫下會直接變成鎢蒸氣探究歸納,在上述現象中,樟腦、冰、鎢都是由固態直接變成氣態2、概念:物質從固態直接變為氣態的過程叫作升華。3、對升華的理解(1)“直接”說明變化過程中不存在熔化這一環節。(2)所有固態物質都能發生升華,有些升華較快,能觀察到,而有些及其緩慢,難以觀察。4、觀察“碘錘”中的物態變化(1)觀察碘錘內碘粉的顏色為紫黑色 。(2)按照書本42頁圖中所示實驗,用開水微微加熱“碘錘”的底部,我們會發現的現象是出現了紫紅色氣體 ,在“碘錘”的底部沒有(有/沒有)液態物質出現,這說明碘粉由固態直接變成了氣態,發生了升華現象。(3)想一想:實驗開始時,要用熱水微微加熱“碘錘”,這說明___升華___過程需要吸熱。二、凝華1、現象探究現象 原因寒冷的冬天,房間窗戶玻璃的內側出現冰花 室內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到溫度很低的玻璃,直接變成固態的冰晶附著在玻璃上寒冷的冬天,樹枝上出現霧凇 在氣溫驟然降低時,空氣中的大量水蒸氣直接變成固態的冰晶附著在樹枝上深秋的晚間,地面、草葉等物體上出現霜 在氣溫迅速降低時,空氣中的水蒸氣直接變為固態的冰晶,附著在地面,草葉等物體上探究歸納,在上述現象中,都是水蒸氣由氣態直接變為固態的現象2、概念:物質從液態直接變為固態的過程 叫作凝華。3、對凝華的理解(1)“直接”說明變化過程中不存在液化這一環節。(2)所有液態物質都能發生凝華,只是通常情況下一般都難以發生。4、從開水中取出“碘錘”,向上端內凹的部位注入少量的冷水,邊冷卻邊觀察, 發現在“碘錘”(特別是上端)的內壁上有_固___態碘出現,這說明碘粉由__氣__態變成了__固___態,發生了__凝華___現象。三、升華吸熱、凝華放熱1、一般用飛機在適當的云層中播撒干冰,靠干冰的升華吸收大量的熱,此時云層中的溫度下降,水蒸氣會 凝華成小冰晶,小冰晶變得越來越大,當上升的氣流托不住它時,冰晶就會熔化形成雨。2、一般情況下,干冰會發生升華現象,使周圍的溫度下降。要吸熱??梢宰鲋评鋭?。考點一:生活中的升華和凝華現象例1.我國北方秋、冬兩季的清晨,樹枝上常出現霧凇,那么霧凇是怎么形成的?小明做了實驗來進行探究,將冰塊放于易拉罐中并加入適量的鹽,用筷子攪拌一會兒,發現易拉罐內有冰與鹽水混合物,因為易拉罐內冰與鹽水混合物的溫度低于,外部的相對高溫的水蒸氣遇冷___________(填物態變化名稱)成白霜,由此理解了霧凇的形成原因,小明還知道霧凇形成過程中___________熱量,演出時利用干冰制作出白氣彌漫的舞臺效果,這里涉及的物態變化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答案】 凝華 放出 升華 液化【詳解】[1][2][3][4]高溫的水蒸氣遇冷凝華成白霜;霧凇的形成也是凝華現象,在此過程中要放出熱量;干冰吸熱變成氣態是升華,白氣彌漫是水蒸氣液化形成的。考點二:觀察碘的升華例2.小明在探究物態變化的實驗中,設計了如圖甲、乙所示的兩種探究“碘的升華”實驗方案。(1)已知酒精燈外焰的溫度約為510℃,標準大氣壓下,碘的熔點為113.5℃。上述設計更合理的方案是 _____(選填“甲”或“乙”);這可以保證碘的溫度沒有達到 _____就看到了碘蒸氣;(2)為了進一步探究此類現象,小明在玻璃杯中放入適量的水,向水中放入一小塊干冰,觀察中很快有大量氣泡產生,同時水面有大量白氣,如圖丙所示。實驗中,水中大量的氣泡是 _____(填物態變化名稱)形成的,水面上看到的白氣會 _____(選填“上升”或“下沉”)。【答案】 乙 熔點 升華 下沉【詳解】(1)[1][2]探究“碘的升華”的實驗方案最合理的是方案乙,因為熱水的溫度不會超過碘的熔點,可以防止碘發生熔化現象,保證碘的溫度沒有達到熔點就看到了碘蒸氣,避免碘因熔化對實驗產生影響。(2)[3][4]向水中放入一小塊干冰,干冰發生升華現象,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氣體,所以水中大量的氣泡是干冰升華形成的;水面上大量的白霧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由于水的密度大于空氣的密度,故水面上看到的白氣會下沉。考點三:解釋生活中的升華和凝華現象例3.如圖,舞臺上利用干冰制造白霧,原理是干冰__________(填物態變化名稱)吸熱,使周圍環境溫度__________(選填“升高”或“降低”),空氣中的水蒸氣__________(填物態變化名稱)成小水滴懸浮在空氣中形成白霧。【答案】 升華 降低 液化【詳解】[1][2][3]舞臺上利用干冰制造白霧時,干冰由固態直接變為氣態,發生升華現象,升華吸收大量的熱,致使周圍溫度急劇下降,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變成小水滴懸浮在空氣中形成了白霧。1.(2023·北京豐臺·統考二模)下列物態變化中,屬于凝華的是( ?。?br/>A.初春的清晨,湖面上的冰化成水 B.炎熱的夏天,冰棍周圍冒“白氣”C.深秋的清晨,地面上出現霜 D.寒冷的冬天,湖水結成冰2.(2023·天津·校聯考二模)在寄送生鮮產品的時候,為了防止食品腐爛變質,快遞公司會在包裝中放一些干冰。這是利用干冰( ?。?br/>A.熔化吸熱 B.凝華放熱 C.凝固放熱 D.升華吸熱3.(2022秋·廣東深圳·八年級統考期中)如圖所示是兩套探究碘的升華和凝華的實驗裝置。(標準大氣壓下水的沸點是100℃,碘的熔點是113.7℃、沸點是184.4℃)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甲方案比乙方案好 B.乙方案比甲方案好C.甲、乙方案都好 D.兩種方案均不好4.(2023春·廣東深圳·九年級校聯考階段練習)冬天,住在黑龍江的小李在___________(選填“窗戶內側”或“窗戶外側”)觀察到美麗的窗花,窗花是水蒸氣___________形成的。(填寫物態變化)5.(2023·廣東揭陽·統考模擬預測)夏天,小杰到超市買冰棒,細心的他發現了下面的自然現象,請你幫他分析,發生了哪些物態變化。(1)售貨員從冰柜里拿出冰棒時,冰棒上粘著許多白花花的粉狀“冰粒”,“冰?!笔潜窭锼魵庥隼鋉_____形成的;(2)剝去包裝紙,冰棒周圍就冒出“白氣”,“白氣”是空氣周圍的水蒸氣遇冷______形成的;(3)小杰想到家中的電冰箱,冷凍室的毛細管中發生的物態變化是______。6.(2022秋·江蘇蘇州·八年級蘇州高新區實驗初級中學??计谥校┧谆钫f“霜前冷,生后寒”,為霜的形成是水蒸氣___________而成,這個過程水蒸氣要放熱,所以需要溫度低時才能形成:下雪后,雪會___________成水蒸氣,這個過程會吸熱,使氣溫降低(均填物態變化名稱)7.(2023·廣東揭陽·統考二模)如圖用干冰可以實施人工降雨。配備特殊裝置的飛機將干冰撒入一定高度的冷云層中,干冰就會很快_________,并從周圍吸收大量的熱,使空氣的溫度急劇下降,于是高空中的部分水蒸氣便_________成小冰粒,這些小冰粒逐漸變大而下落,遇到暖氣流就_________為雨點降落到地面上,在一定條件下就形成降雨(均填物態變化名稱)。8.(2022秋·陜西漢中·八年級統考期末)將干冰放入熱水中,可以看到大量的“白氣”產生,這里的“白氣”是______(填物質名稱)發生______(填物態變化名稱)形成的,同時看到水中產生大量的氣泡,氣泡主要是______(填物質名稱)。9.(2022秋·江蘇淮安·八年級漣水縣義興中學??计谥校榱送ㄟ^直觀現象說明干冰(固態二氧化碳)在常溫下易升華這一特點,小明同學設計了如下兩種方案。方案1:將一小塊干冰放入一癟的保鮮袋中,并將袋口扎緊,很快看到保鮮袋鼓起,里面充滿無色透明氣體,如圖甲所示;(為安全起見,袋口不能太緊)方案2:在燒杯中放入適量的水,向水中放入一小塊干冰,觀察到水中很快有大量氣泡產生,同時水面有大量白氣,如圖乙所示。(1)方案2中,水面上的大量“白氣”是 ______(選填“水蒸氣”、“液態水”或“二氧化碳氣體”),氣泡的主要成分是 ______(選填“白氣”、“二氧化碳氣體”或“水蒸氣”),此實驗中杯中水溫會 ______ ;(選填“上升”、“下降”或“不變”)(2)你認為方案 ______可以達到實驗目的(選填“1”、“2”或“1和2”)。10.(2022秋·八年級課時練習)小明用干冰(固態二氧化碳)完成了下列實驗。(1)如圖甲,把干冰放入水中時,會發現在水面上方會出現大量“白霧”,這種“白霧”其本質是___________(選填“水蒸氣”、“二氧化碳氣體”或“小水珠”);(2)把干冰放入瓶子中,在瓶口套氣球(如圖乙),氣球體積會逐漸變大,是因為干冰發生了________(填物態變化名稱);(3)一段時間后,瓶子底部的外壁出現了白霜,白霜的形成是因為靠近瓶子外壁的_______(選填“空氣”或“水蒸氣”)___________(填物態變化名稱)形成的;(4)如圖丙,將裝有少量碘顆粒的玻璃管放入開水中,仔細觀察,碘顆粒發生的物態變化與上題___________(選填“(2)”或“(3)”)中相同。1.如圖所示的黑龍江冬捕場景中,被捕上來的魚過一會兒表面上會結出一層薄薄的冰,而捕魚人的發須上會出現白色的粉末。這兩種物態變化分別是( ) A.凝固與升華 B.熔化與凝華 C.凝固與凝華 D.液化與汽化2.中國疆域遼闊,南北橫跨近50個緯度,氣候差異顯著,物態變化豐富。下列各圖所涉及的物態變化,屬于凝華的是( ?。?br/>A. 冰雪消融 B. 露凝綠葉C. 霧繞山巒 D. 霜滿枝頭3.為了緩解旱情,人們常采用人工降雨的方法,在空氣中噴灑干冰來進行。噴灑干冰的作用是( ?。?br/>A.使空氣液化 B.使空氣中的小水珠汽化C.使空氣中的水蒸氣液化 D.使干冰熔化成水4.夏天,小明從電冰箱的冷凍室拿出一塊豬肉解凍,一會兒小明發現肉上起了一些白霜,關于該現象說法正確的是( ?。?br/>A.白霜是冰的熔化現象,需吸熱 B.白霜是冰的汽化現象,需吸熱C.白霜是水蒸氣的凝華現象,需放熱 D.白霜是水蒸氣的凝固現象,需放熱5.在-10℃的寒冬天氣,室外凍得發硬的衣服也會變干,發生的物態變化是( )A.升華 B.凝固 C.汽化 D.凝華6.某同學在探究物態變化的實驗中,在試管中放入少量的碘,塞緊蓋子放入熱水中,觀察到試管中固態碘逐漸消失,變成紫色的碘蒸氣并充滿試管。(1)此過程固態碘發生的物態變化是______(填物態變化的名稱)。(2)在上述實驗中,小明同學猜想:固態碘是先變成液體,再變成氣體,因為速度太快,液態碘出現的時間太短,因而沒有觀察到,為驗證猜想,他查詢了一些小資料:碘的熔點是113.5℃,碘的沸點是184.4℃,水的沸點是100℃。請你根據上述小資料分析說明小明的猜想為什么是錯誤的:熱水溫度______,所以碘______。(3)80℃時,碘是______態。(4)為了進一步探究此類現象,小明在燒杯中放入適量的溫水,然后放入一小塊干冰(固態二氧化碳),此時觀察到水中有大量氣泡產生,同時水面有大量白霧,水面上大量的白霧是由干冰吸熱______,水蒸氣遇冷______形成的。7.嚴冬,坐滿人的汽車門窗緊閉,汽車窗玻璃上常常會出現美麗的冰花,這是_______現象。冰花出現在車窗_______(填“內側”或“外側)。8.2023年1月初,經揚州市人民政府批準,為改善空氣質量,揚州市氣象局計劃近期開展人工增雨作業。氣象部門實施人工增雨,用飛機在高空噴灑干冰,干冰進入云層后迅速_________成為氣體,并從周圍吸收大量的熱,空氣溫度急劇下降,使空氣中水蒸氣_________成小冰晶,這些冰晶逐漸變大而下降,遇暖氣后吸收熱量而熔化為雨滴落到地面。(均填物態變化名稱)9.中秋節小明買了盒“雪月餅”,為了保持低溫,工作人員在月餅包裝盒內裝入了一定量的“干冰”?;氐郊抑校蜷_包裝盒,發現周圍空氣出現了“白霧”,這是因為干冰在______過程中______熱量,使空氣中的水蒸氣______成了小雨滴。(兩空均填物態變化名稱)10.用干冰(固態二氧化碳)做物態變化實驗時;(1)如圖甲,把干冰放入水中時,會發現在水面上方會出現大量“白霧”,這種“白霧”其本質是_____(選填“水蒸氣”、“二氧化碳氣體”或“小水珠”)。它是由空氣中的_____(填物質),經過_____(填物態變化)而來的;(2)把干冰放入試管中,在試管口套氣球(如圖乙),氣球體積會逐漸變大,氣球中的氣體是干冰_____(填物態變化)形成的;(3)一段時間后,試管底部的外壁出現了白霜(如圖丙)。白霜的形成是因為靠近試管外壁的_____(選填“空氣”或“水蒸氣”)_____(選填“凝固”或“凝華”)形成的。11.某小組同學在做“觀察碘的升華”的實驗時,由于碘蒸氣有毒,有刺激性氣味,他們選擇用碘錘進行實驗,碘錘是由裝有少量碘的密閉玻璃管制成的。同學們設計了圖的甲、乙兩種方案。(1)兩種方案都采用加熱的方法,說明他們都猜想:碘在升華時是___________熱的;(2)利用兩種方案進行實驗,碘錘中都出現了紫色碘蒸氣。同學們查閱資料得知:酒精燈的加熱溫度約400~500℃,碘的熔點約113℃。根據這個信息,同學們將甲、乙方案進行比較,認為乙方案合理。請分析說明乙方案比甲方案合理的原因;___________(3)實驗后,碘錘還在熱水中,同學們就離開了實驗室。第二天再進實驗室時,發現碘錘中的碘蒸氣不見了,碘錘內壁上出現紫黑色的碘顆粒。①第一天實驗后,他們做的不規范的地方是:___________;②碘錘內壁出現紫黑色的碘顆粒,這是碘蒸氣___________形成的。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08講 升華和凝華1.知道物質在固態和氣態之間可以直接轉變2.知道升華和凝華的概念,知道升華要吸熱,凝華會放熱3.能用升華和凝華的知識解釋,自然界和生活中的一些現象升華1、現象探究現象 原因放在衣櫥內的樟腦球時間長了逐漸變小 樟腦直接由固態變成__氣__態冬天,室外結冰的衣服也會逐漸變干 衣服上的冰直接變成了__氣____用久了的白熾燈,其燈絲會逐漸變細 燈絲是鎢絲,鎢在高溫下會直接變成鎢蒸氣探究歸納,在上述現象中,樟腦、冰、鎢都是由固態直接變成氣態2、概念:物質從固態直接變為氣態的過程叫作升華。3、對升華的理解(1)“直接”說明變化過程中不存在熔化這一環節。(2)所有固態物質都能發生升華,有些升華較快,能觀察到,而有些及其緩慢,難以觀察。4、觀察“碘錘”中的物態變化(1)觀察碘錘內碘粉的顏色為紫黑色 。(2)按照書本42頁圖中所示實驗,用開水微微加熱“碘錘”的底部,我們會發現的現象是出現了紫紅色氣體 ,在“碘錘”的底部沒有(有/沒有)液態物質出現,這說明碘粉由固態直接變成了氣態,發生了升華現象。(3)想一想:實驗開始時,要用熱水微微加熱“碘錘”,這說明___升華___過程需要吸熱。二、凝華1、現象探究現象 原因寒冷的冬天,房間窗戶玻璃的內側出現冰花 室內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到溫度很低的玻璃,直接變成固態的冰晶附著在玻璃上寒冷的冬天,樹枝上出現霧凇 在氣溫驟然降低時,空氣中的大量水蒸氣直接變成固態的冰晶附著在樹枝上深秋的晚間,地面、草葉等物體上出現霜 在氣溫迅速降低時,空氣中的水蒸氣直接變為固態的冰晶,附著在地面,草葉等物體上探究歸納,在上述現象中,都是水蒸氣由氣態直接變為固態的現象2、概念:物質從液態直接變為固態的過程 叫作凝華。3、對凝華的理解(1)“直接”說明變化過程中不存在液化這一環節。(2)所有液態物質都能發生凝華,只是通常情況下一般都難以發生。4、從開水中取出“碘錘”,向上端內凹的部位注入少量的冷水,邊冷卻邊觀察, 發現在“碘錘”(特別是上端)的內壁上有_固___態碘出現,這說明碘粉由__氣__態變成了__固___態,發生了__凝華___現象。三、升華吸熱、凝華放熱1、一般用飛機在適當的云層中播撒干冰,靠干冰的升華吸收大量的熱,此時云層中的溫度下降,水蒸氣會 凝華成小冰晶,小冰晶變得越來越大,當上升的氣流托不住它時,冰晶就會熔化形成雨。2、一般情況下,干冰會發生升華現象,使周圍的溫度下降。要吸熱。可以做制冷劑。考點一:生活中的升華和凝華現象例1.我國北方秋、冬兩季的清晨,樹枝上常出現霧凇,那么霧凇是怎么形成的?小明做了實驗來進行探究,將冰塊放于易拉罐中并加入適量的鹽,用筷子攪拌一會兒,發現易拉罐內有冰與鹽水混合物,因為易拉罐內冰與鹽水混合物的溫度低于,外部的相對高溫的水蒸氣遇冷___________(填物態變化名稱)成白霜,由此理解了霧凇的形成原因,小明還知道霧凇形成過程中___________熱量,演出時利用干冰制作出白氣彌漫的舞臺效果,這里涉及的物態變化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答案】 凝華 放出 升華 液化【詳解】[1][2][3][4]高溫的水蒸氣遇冷凝華成白霜;霧凇的形成也是凝華現象,在此過程中要放出熱量;干冰吸熱變成氣態是升華,白氣彌漫是水蒸氣液化形成的。考點二:觀察碘的升華例2.小明在探究物態變化的實驗中,設計了如圖甲、乙所示的兩種探究“碘的升華”實驗方案。(1)已知酒精燈外焰的溫度約為510℃,標準大氣壓下,碘的熔點為113.5℃。上述設計更合理的方案是 _____(選填“甲”或“乙”);這可以保證碘的溫度沒有達到 _____就看到了碘蒸氣;(2)為了進一步探究此類現象,小明在玻璃杯中放入適量的水,向水中放入一小塊干冰,觀察中很快有大量氣泡產生,同時水面有大量白氣,如圖丙所示。實驗中,水中大量的氣泡是 _____(填物態變化名稱)形成的,水面上看到的白氣會 _____(選填“上升”或“下沉”)。【答案】 乙 熔點 升華 下沉【詳解】(1)[1][2]探究“碘的升華”的實驗方案最合理的是方案乙,因為熱水的溫度不會超過碘的熔點,可以防止碘發生熔化現象,保證碘的溫度沒有達到熔點就看到了碘蒸氣,避免碘因熔化對實驗產生影響。(2)[3][4]向水中放入一小塊干冰,干冰發生升華現象,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氣體,所以水中大量的氣泡是干冰升華形成的;水面上大量的白霧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由于水的密度大于空氣的密度,故水面上看到的白氣會下沉。考點三:解釋生活中的升華和凝華現象例3.如圖,舞臺上利用干冰制造白霧,原理是干冰__________(填物態變化名稱)吸熱,使周圍環境溫度__________(選填“升高”或“降低”),空氣中的水蒸氣__________(填物態變化名稱)成小水滴懸浮在空氣中形成白霧。【答案】 升華 降低 液化【詳解】[1][2][3]舞臺上利用干冰制造白霧時,干冰由固態直接變為氣態,發生升華現象,升華吸收大量的熱,致使周圍溫度急劇下降,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變成小水滴懸浮在空氣中形成了白霧。1.下列物態變化中,屬于凝華的是( ?。?br/>A.初春的清晨,湖面上的冰化成水 B.炎熱的夏天,冰棍周圍冒“白氣”C.深秋的清晨,地面上出現霜 D.寒冷的冬天,湖水結成冰【答案】C【詳解】A.冰化成水,從固態變為液態,屬于熔化,故A不符合題意;B.冰棍周圍冒“白氣”,是冰棒周圍的水蒸氣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故B不符合題意;C.霜是水蒸氣在低溫下放熱凝華形成的,故C符合題意;D.湖水結成冰,從液體變為固態,屬于凝固,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C。2.在寄送生鮮產品的時候,為了防止食品腐爛變質,快遞公司會在包裝中放一些干冰。這是利用干冰( ?。?br/>A.熔化吸熱 B.凝華放熱 C.凝固放熱 D.升華吸熱【答案】D【詳解】物質由固態直接變為氣態叫做升華,升華是吸熱過程,而干冰是極易升華的物質,在干冰升華過程中,要從周圍吸收熱量,從而使周圍的溫度降低,以獲得低溫,從而防止食品腐爛變質。故ABC不符合題意,D符合題意。故選D。3.如圖所示是兩套探究碘的升華和凝華的實驗裝置。(標準大氣壓下水的沸點是100℃,碘的熔點是113.7℃、沸點是184.4℃)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br/> A.甲方案比乙方案好 B.乙方案比甲方案好C.甲、乙方案都好 D.兩種方案均不好【答案】A【詳解】甲的方案中,沸水的溫度保持 100℃不變,達不到碘的熔點,故碘不會發生熔化現象,直接發生升華。乙方案中,火焰的溫度高于碘的熔點和沸點,碘會發生熔化和汽化現象,不利干探究碘的升華現象,故甲的方案好,故錯誤,正確。故選。4.冬天,住在黑龍江的小李在___________(選填“窗戶內側”或“窗戶外側”)觀察到美麗的窗花,窗花是水蒸氣___________形成的。(填寫物態變化)【答案】 窗戶內側 凝華【詳解】[1][2]物質由氣態直接變為固態叫凝華,物質由固態直接變為氣態叫升華。冬天的早晨,玻璃窗上的“冰花”是室內的水蒸氣遇到溫度低的玻璃,在其內表面凝華形成的小冰晶。5.夏天,小杰到超市買冰棒,細心的他發現了下面的自然現象,請你幫他分析,發生了哪些物態變化。(1)售貨員從冰柜里拿出冰棒時,冰棒上粘著許多白花花的粉狀“冰?!保氨!笔潜窭锼魵庥隼鋉_____形成的;(2)剝去包裝紙,冰棒周圍就冒出“白氣”,“白氣”是空氣周圍的水蒸氣遇冷______形成的;(3)小杰想到家中的電冰箱,冷凍室的毛細管中發生的物態變化是______。【答案】 凝華 液化 汽化【詳解】(1)[1] 從冰柜里拿出冰棒時,冰棒上粘著許多白花花的粉狀“冰?!笔强諝庵械臍鈶B水蒸氣凝華而成的固態小冰晶。(2)[2]從冰箱拿出的冰棒剝去包裝紙,周圍冒出的“白氣”是空氣周圍的水蒸氣遇冷液化形成的。(3)[3] 電冰箱冷凍室的毛細管中的液態水迅速變成水蒸氣,發生的物態變化是汽化。6.俗活說“霜前冷,生后寒”,為霜的形成是水蒸氣___________而成,這個過程水蒸氣要放熱,所以需要溫度低時才能形成:下雪后,雪會___________成水蒸氣,這個過程會吸熱,使氣溫降低(均填物態變化名稱)【答案】 凝華 升華【詳解】[1]霜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凝華為固體的冰晶,附著在建筑物或植被表面的現象。[2]下雪后,固態雪直接變成了氣態的水蒸氣,屬于升華現象。7.如圖用干冰可以實施人工降雨。配備特殊裝置的飛機將干冰撒入一定高度的冷云層中,干冰就會很快_________,并從周圍吸收大量的熱,使空氣的溫度急劇下降,于是高空中的部分水蒸氣便_________成小冰粒,這些小冰粒逐漸變大而下落,遇到暖氣流就_________為雨點降落到地面上,在一定條件下就形成降雨(均填物態變化名稱)。【答案】 升華 凝華 熔化【詳解】[1][2][3]用干冰進行人工降雨,固態干冰直接變為氣態二氧化碳,這個過程叫升華,升華吸收熱量,致使周圍溫度急劇下降,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凝華成固態小冰粒,小冰粒逐漸變大后下落,在下落過程中遇到暖氣流就會吸熱熔化而形成雨。8.將干冰放入熱水中,可以看到大量的“白氣”產生,這里的“白氣”是______(填物質名稱)發生______(填物態變化名稱)形成的,同時看到水中產生大量的氣泡,氣泡主要是______(填物質名稱)。【答案】 水蒸氣 液化 二氧化碳【詳解】[1][2]將干冰放入熱水中,可以看到大量的“白氣”產生,這里的“白氣”是水蒸氣發生液化形成的小水滴。[3]看到水中產生大量的氣泡,是由于固態干冰吸熱升華形成的氣態二氧化碳,故氣泡主要是二氧化碳。9.為了通過直觀現象說明干冰(固態二氧化碳)在常溫下易升華這一特點,小明同學設計了如下兩種方案。方案1:將一小塊干冰放入一癟的保鮮袋中,并將袋口扎緊,很快看到保鮮袋鼓起,里面充滿無色透明氣體,如圖甲所示;(為安全起見,袋口不能太緊)方案2:在燒杯中放入適量的水,向水中放入一小塊干冰,觀察到水中很快有大量氣泡產生,同時水面有大量白氣,如圖乙所示。(1)方案2中,水面上的大量“白氣”是 ______(選填“水蒸氣”、“液態水”或“二氧化碳氣體”),氣泡的主要成分是 ______(選填“白氣”、“二氧化碳氣體”或“水蒸氣”),此實驗中杯中水溫會 ______ ;(選填“上升”、“下降”或“不變”)(2)你認為方案 ______可以達到實驗目的(選填“1”、“2”或“1和2”)。【答案】 液態水 二氧化碳氣體 下降 1和2【詳解】方案1:將一小塊干冰放入一癟的保鮮袋中,并將袋口扎緊,很快看到保鮮袋鼓起,里面充滿無色透明氣體,說明常溫下干冰升華,可以說明干冰易升華。方案2:在燒杯中放入適量的水,向水中放入一小塊干冰,觀察到水中很快有大量二氧化碳氣泡產生,這是干冰的升華現象,升華吸收熱量,所以水的溫度降低,水面上方的水蒸氣溫度降低液化成小水珠,漂浮在水面上,就是我們看到的白氣,因此水面上的大量“白氣”是液態水;氣泡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氣體,是水中的干冰升華形成的,實驗可以證明干冰易升華。(1)[1][2][3]放入水中的干冰升華吸收水的熱量,水面上方的水蒸氣溫度降低液化成小水珠,漂浮在水面上,就是我們看到的白氣,因此水面上的大量“白氣”是液態水;氣泡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氣體,是水中的干冰升華形成的;干冰升華吸收水的熱量,此實驗中杯中水溫會下降。(2)[4]方案1干冰在塑料袋中升華;方案2干冰在水中升華,兩個實驗都能說明干冰易升華,因此方案1和2都可以達到實驗目的。10.小明用干冰(固態二氧化碳)完成了下列實驗。(1)如圖甲,把干冰放入水中時,會發現在水面上方會出現大量“白霧”,這種“白霧”其本質是___________(選填“水蒸氣”、“二氧化碳氣體”或“小水珠”);(2)把干冰放入瓶子中,在瓶口套氣球(如圖乙),氣球體積會逐漸變大,是因為干冰發生了________(填物態變化名稱);(3)一段時間后,瓶子底部的外壁出現了白霜,白霜的形成是因為靠近瓶子外壁的_______(選填“空氣”或“水蒸氣”)___________(填物態變化名稱)形成的;(4)如圖丙,將裝有少量碘顆粒的玻璃管放入開水中,仔細觀察,碘顆粒發生的物態變化與上題___________(選填“(2)”或“(3)”)中相同。【答案】 小水珠 升華 水蒸氣 凝華 (2)【詳解】(1)[1]“白霧”本質是水蒸氣遇冷發生液化形成的小水珠。(2)[2]如果在瓶口上套一個氣球,由于管內的干冰發生升華變成氣態的二氧化碳氣體,將氣球掌起,所以氣球會鼓起來。(3)[3][4]干冰在升華過程中需要吸收熱量,使瓶子底部的溫度降低,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直接變成小冰晶附著在底部外壁上,形成霜,是凝華現象。(4)[5]將裝有少量碘顆粒的玻璃管放入開水中,碘顆粒吸收熱量由固態直接變為氣態,發生升華現象,所以與上題(2)中相同。1.如圖所示的黑龍江冬捕場景中,被捕上來的魚過一會兒表面上會結出一層薄薄的冰,而捕魚人的發須上會出現白色的粉末。這兩種物態變化分別是( ) A.凝固與升華 B.熔化與凝華 C.凝固與凝華 D.液化與汽化【答案】C【詳解】被捕上來的魚過一會兒表面上會結出一層薄薄的冰,是水變成冰的過程,由液態變成固態,屬于凝固現象;捕魚人的發須上會出現白白的粉末,是氣態的水蒸氣變成固態的冰,由氣態變成固態的過程,屬于凝華過程,故C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故選C。2.中國疆域遼闊,南北橫跨近50個緯度,氣候差異顯著,物態變化豐富。下列各圖所涉及的物態變化,屬于凝華的是( ?。?br/>A. 冰雪消融 B. 露凝綠葉C. 霧繞山巒 D. 霜滿枝頭【答案】D【詳解】A.冰雪消融是由固態冰變為液態水的過程,屬于熔化現象,故A錯誤;B.露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形成的液態小水滴,故B錯誤;C.霧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形成的液態小水滴,故C錯誤;D.霜是水蒸氣遇冷直接變成的固態小冰晶,屬于凝華現象,故D正確。故選D。3.為了緩解旱情,人們常采用人工降雨的方法,在空氣中噴灑干冰來進行。噴灑干冰的作用是( ?。?br/>A.使空氣液化 B.使空氣中的小水珠汽化C.使空氣中的水蒸氣液化 D.使干冰熔化成水【答案】C【詳解】干冰是固態二氧化碳,將其噴灑在空氣中,干冰迅速升華為二氧化碳氣體,同時從周圍空氣中吸收大量熱,使周圍空氣溫度迅速降低,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形成小水珠,從而達到人工降雨的作用,故C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故選C。4.夏天,小明從電冰箱的冷凍室拿出一塊豬肉解凍,一會兒小明發現肉上起了一些白霜,關于該現象說法正確的是( )A.白霜是冰的熔化現象,需吸熱 B.白霜是冰的汽化現象,需吸熱C.白霜是水蒸氣的凝華現象,需放熱 D.白霜是水蒸氣的凝固現象,需放熱【答案】C【詳解】肉上的白霜,是因為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到溫度低的凍肉時,在其表面凝華形成的小冰晶,凝華放熱,故ABD錯誤,C正確。故選C。5.在-10℃的寒冬天氣,室外凍得發硬的衣服也會變干,發生的物態變化是( ?。?br/>A.升華 B.凝固 C.汽化 D.凝華【答案】A【詳解】-10℃的寒冬天氣,室外凍得發硬的衣服也會變干,是衣服上的冰直接由固態變成了氣態,屬于升華現象。故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故選A。6.某同學在探究物態變化的實驗中,在試管中放入少量的碘,塞緊蓋子放入熱水中,觀察到試管中固態碘逐漸消失,變成紫色的碘蒸氣并充滿試管。(1)此過程固態碘發生的物態變化是______(填物態變化的名稱)。(2)在上述實驗中,小明同學猜想:固態碘是先變成液體,再變成氣體,因為速度太快,液態碘出現的時間太短,因而沒有觀察到,為驗證猜想,他查詢了一些小資料:碘的熔點是113.5℃,碘的沸點是184.4℃,水的沸點是100℃。請你根據上述小資料分析說明小明的猜想為什么是錯誤的:熱水溫度______,所以碘______。(3)80℃時,碘是______態。(4)為了進一步探究此類現象,小明在燒杯中放入適量的溫水,然后放入一小塊干冰(固態二氧化碳),此時觀察到水中有大量氣泡產生,同時水面有大量白霧,水面上大量的白霧是由干冰吸熱______,水蒸氣遇冷______形成的。【答案】 升華 低于碘的熔點 不會熔化 固 升華 液化【詳解】(1)[1] 試管中的固態碘在熱水中,由固態直接變為氣態,屬于升華。(2)[2] [3]由數據知,水的沸點是100℃,而碘的熔點是113.5℃,熱水溫度低于碘的熔點,所以碘在100℃的沸水中不可能熔化。(3)[4] 碘的熔點是113.5℃,80℃時碘是固態。(4)[5] [6]干冰在溫水中迅速由固態升華成為氣態,同時快速吸收熱量,所以水中的氣泡是二氧化碳氣體。干冰升華吸熱使水面上方空氣溫度降低,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形成白霧,白霧其實就是小水珠。7.嚴冬,坐滿人的汽車門窗緊閉,汽車窗玻璃上常常會出現美麗的冰花,這是_______現象。冰花出現在車窗_______(填“內側”或“外側)。【答案】 凝華 內側【詳解】[1][2]嚴冬,車內空氣中的水蒸氣溫度較高,遇到溫度較低的玻璃時,水蒸氣放熱會凝華形成小冰晶(即冰花)附著在車窗的內側。8.2023年1月初,經揚州市人民政府批準,為改善空氣質量,揚州市氣象局計劃近期開展人工增雨作業。氣象部門實施人工增雨,用飛機在高空噴灑干冰,干冰進入云層后迅速_________成為氣體,并從周圍吸收大量的熱,空氣溫度急劇下降,使空氣中水蒸氣_________成小冰晶,這些冰晶逐漸變大而下降,遇暖氣后吸收熱量而熔化為雨滴落到地面。(均填物態變化名稱)【答案】 升華 凝華【詳解】[1]干冰由固態變成氣態,是升華過程。[2]水蒸氣遇冷變成小冰晶,是氣態變固態的凝華過程。9.中秋節小明買了盒“雪月餅”,為了保持低溫,工作人員在月餅包裝盒內裝入了一定量的“干冰”?;氐郊抑校蜷_包裝盒,發現周圍空氣出現了“白霧”,這是因為干冰在______過程中______熱量,使空氣中的水蒸氣______成了小雨滴。(兩空均填物態變化名稱)【答案】 升華 吸收 液化【詳解】[1][2][3]“干冰”是固態二氧化碳,常溫下易升華。打開包裝盒,發現周圍空氣出現了“白霧”,這是因為盒內的干冰發生升華現象,升華吸熱,使溫度降低,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為小雨滴即“白霧”。10.用干冰(固態二氧化碳)做物態變化實驗時;(1)如圖甲,把干冰放入水中時,會發現在水面上方會出現大量“白霧”,這種“白霧”其本質是_____(選填“水蒸氣”、“二氧化碳氣體”或“小水珠”)。它是由空氣中的_____(填物質),經過_____(填物態變化)而來的;(2)把干冰放入試管中,在試管口套氣球(如圖乙),氣球體積會逐漸變大,氣球中的氣體是干冰_____(填物態變化)形成的;(3)一段時間后,試管底部的外壁出現了白霜(如圖丙)。白霜的形成是因為靠近試管外壁的_____(選填“空氣”或“水蒸氣”)_____(選填“凝固”或“凝華”)形成的。【答案】 小水珠 水蒸氣 液化 升華 水蒸氣 凝華【詳解】(1)[1][2][3]如圖甲,把干冰放入水中時,干冰迅速升華吸收熱量,使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成小水珠,小水珠的聚集形成“白霧”,所以“白霧”本質是水蒸氣遇冷發生液化現象,變成的小水珠。(2)[4]如果在管口上套一個氣球,由于管內的干冰升華變成氣態的二氧化碳,體積變大,所以氣球會鼓起來。(3)[5][6]干冰在升華過程中需要吸收熱量,使試管底部的溫度降低,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直接變成小冰晶附著在底部外壁上,形成霜,是凝華現象。11.某小組同學在做“觀察碘的升華”的實驗時,由于碘蒸氣有毒,有刺激性氣味,他們選擇用碘錘進行實驗,碘錘是由裝有少量碘的密閉玻璃管制成的。同學們設計了圖的甲、乙兩種方案。(1)兩種方案都采用加熱的方法,說明他們都猜想:碘在升華時是___________熱的;(2)利用兩種方案進行實驗,碘錘中都出現了紫色碘蒸氣。同學們查閱資料得知:酒精燈的加熱溫度約400~500℃,碘的熔點約113℃。根據這個信息,同學們將甲、乙方案進行比較,認為乙方案合理。請分析說明乙方案比甲方案合理的原因;___________(3)實驗后,碘錘還在熱水中,同學們就離開了實驗室。第二天再進實驗室時,發現碘錘中的碘蒸氣不見了,碘錘內壁上出現紫黑色的碘顆粒。①第一天實驗后,他們做的不規范的地方是:___________;②碘錘內壁出現紫黑色的碘顆粒,這是碘蒸氣___________形成的。【答案】 吸 碘的熔點約113℃,乙方案中熱水溫度低于碘的熔點,碘錘中的碘蒸氣是碘升華而成的;甲方案中酒精燈的火焰溫度約400~500℃,高于碘的熔點,碘錘中的碘蒸氣有可能是先熔化再汽化而成的 實驗結束后,沒有整理器材 凝華【詳解】(1)[1]兩種方案中對需要對碘進行加熱,說明碘在升華時需要吸收熱量。(2)[2]通過資料可知:酒精燈的加熱溫度約400~500℃,碘的熔點約113℃。乙方案中熱水溫度低于碘的熔點,可以確定碘不可能發生熔化,因此可以確定碘錘中的碘蒸氣是碘升華而成的;甲方案中酒精燈的火焰溫度約400~500℃,高于碘的熔點,所以碘錘中的碘蒸氣有可能是先熔化再汽化而成的,所以乙方案比甲方案更合理。(3)[3]實驗后,碘錘還在熱水中,同學們就離開了實驗室,所以他們做的不規范的地方是:實驗結束后,沒有整理器材。[4]碘錘內壁出現紫黑色的碘顆粒,這是碘蒸氣由氣態變回固態,形成紫黑色的小顆粒,這是凝華現象。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蘇科版新八年級物理暑假輔導課(自學)必備】第08講 升華和凝華 (原卷版).docx 【蘇科版新八年級物理暑假輔導課(自學)必備】第08講 升華和凝華 (解析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