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xué)教育資源及組卷應(yīng)用平臺專題02 非勻變速直線運動模型[模型導(dǎo)航]【模型一】小球彈簧(蹦極、蹦床)模型 11.力與運動-----下落的“三段四點” 22.四個圖像 23.功能變化及圖像 2【模型二】“f=kv或f=kv2”運動模型 21.流體的變加速運動問題 7【模型三】機車啟動模型 71.以恒定功率啟動 102.以恒定加速度啟動 103.三個重要關(guān)系式 104.傾斜、豎直機車啟動問題 10[模型分析]【模型一】小球彈簧(蹦極、蹦床)模型【模型構(gòu)建】如圖所示,地面上豎立著一輕質(zhì)彈簧,小球從其正上方某一高度處自由下落到彈簧上.從小球剛接觸彈簧到彈簧被壓縮至最短的過程中(在彈簧的彈性限度內(nèi)),的運動問題、能量轉(zhuǎn)換問題、動量變化問題。【模型要點】1.力與運動-----下落的“三段四點”2.四個圖像v-t圖 a-t圖 F-t圖 a-x圖3.功能變化及圖像豎直小球砸彈簧 傾斜小球砸彈簧 水平彈簧推小球(多選)如圖所示,輕彈簧豎直固定在水平面上,一質(zhì)量為0.3kg的物塊從彈簧上端某高度處自由下落,當(dāng)彈簧的壓縮量為0.1m時物塊達(dá)到最大速度,此后物塊繼續(xù)向下運動到達(dá)最低點。在以上整個運動過程中,彈簧始終在彈性限度內(nèi),物塊和彈簧接觸瞬間機械能損失不計,不計空氣阻力,取g=10m/s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從接觸彈簧到壓縮至最短的過程中,物塊的速度先增大后減小B.從接觸彈簧到壓縮至最短的過程中,物塊的速度一直減小C.該彈簧的勁度系數(shù)為20.0N/mD.彈簧壓縮量為0.2m時,物塊的加速度大小為10m/s2(多選)如圖所示,傾角為θ的光滑固定斜面AB的底端安有一個擋板P,斜面上放有一根輕質(zhì)彈簧,彈簧的一端固定在擋板上,另一端連接著質(zhì)量為m的小球.開始小球處于靜止?fàn)顟B(tài),現(xiàn)用手緩慢壓縮小球直到彈簧縮短量為開始小球處于靜止?fàn)顟B(tài)時縮短量的三倍時釋放,小球向上移動一段距離后速度為零.重力加速度為g,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A.釋放瞬間小球加速度大小為3gsinθB.小球向上移動一段距離過程中加速度先減小后增大C.小球向上移動一段距離過程中速度先增大后減小D.小球向上移動一段距離過程中速度一直減小(多選)如圖甲所示,勁度系數(shù)為k的輕彈簧豎直放置,下端固定在水平地面上,一質(zhì)量為m的小球,從離彈簧上端高h(yuǎn)處自由下落,接觸彈簧后繼續(xù)向下運動.若以小球開始下落的位置O點為坐標(biāo)原點,設(shè)豎直向下為正方向,小球的速度v隨時間t變化的圖象如圖乙所示.其中OA段為直線,AB段是與OA相切于A點的曲線,BC是平滑的曲線,則關(guān)于小球的運動過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O到A,小球做自由落體運動,aA=0B.從A到B,小球做變加速直線運動,a<gC.在B點,小球速度有最大值,aB=0D.從B到C小球從最低點返回向上做勻減速曲線運動aC=0如圖所示,一根輕質(zhì)彈簧下端被固定后豎直地立在水平地面上,小物塊自彈簧正上方某處開始自由下落,落到彈簧上并將彈簧壓縮,若已知最大壓縮量為x0,則在彈簧被壓縮的過程中,小物塊的加速度大小a隨彈簧壓縮量x的變化下列哪幅圖象能夠正確反映(圖中g(shù)為重力加速的大小).( ?。?br/>A. B.C. D.(多選)如圖甲所示,豎直放置的輕彈簧下端固定在水平地面上,質(zhì)量為m的小球從彈簧上端h高處靜止釋放。以小球開始下落的位置為原點,沿豎直向下建立坐標(biāo)軸Ox,畫出小球所受彈力F大小隨位置坐標(biāo)x的變化關(guān)系如圖乙所示,不計空氣阻力,重力加速度為g,則小球在向下運動的過程中( )A.當(dāng)x=h時,速度最大B.當(dāng)x=h+x0時,速度最大C.當(dāng)x=h+2x0時,加速度大小為gD.從x=h到x=h+2x0,加速度一直減小如圖為“反向蹦極”運動簡化示意圖。假設(shè)彈性輕繩的上端固定在O點,拉長后將下端固定在體驗者身上,并通過扣環(huán)和地面固定。打開扣環(huán),人從A點靜止釋放,沿豎直方向經(jīng)B點上升到最高位置C點,B點時速度最大。不計空氣阻力,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A.從A點到C點過程中,人的機械能一直在增大B.從A點到B點過程中,彈性輕繩的彈性勢能一直在減小C.B點為彈性輕繩處于原長的位置D.從B點到C點過程中,人的機械能保持不變(多選) “蹦極”是很多年輕人喜愛的極限運動(如圖甲所示),質(zhì)量為m的蹦極愛好者從跳臺上落下,其加速度隨下降位移變化的圖像如圖乙所示,圖甲x1、x2、g已知,x3、am未知,忽略空氣阻力以及繩索的重力,蹦極所用的繩索可看成滿足胡克定律的彈性繩,g為重力加速度,對于蹦極愛好者,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A.下降位移為x2時,速度最大B.下降過程中的最大速度大小為C.下降的最大位移D.下降過程中的最大加速度大小為蹦極是一項非常刺激的娛樂運動。為了研究蹦極過程,做以下簡化:將人視為質(zhì)點,人的運動沿豎直方向,忽略人離開蹦極臺時的初速度、彈性繩的質(zhì)量及空氣阻力。如圖,某次蹦極時,人從平臺跳下,到a點時彈性繩恰好伸直,人繼續(xù)下落,能到達(dá)的最低位置為b點,如圖甲所示。已知人的質(zhì)量m=50kg,彈性繩的彈力大小F=k Δx.其中Δx為彈性繩的形變量,k=200N/m,彈性繩的原長l0=10m,整個過程中彈性繩的形變始終在彈性限度內(nèi)。取重力加速度g=10m/s2。在人離開平臺至第一次到達(dá)b點的過程中,機械能損失可忽略。(1)求人第一次到達(dá)a點時的速度大小v1;(2)簡要描述人從O到b的過程中做怎樣的運動(無需說明理由);(3)如圖甲建立坐標(biāo),蹦極臺的位置記為原點。請在圖乙中畫出該過程人受合力F合隨x變化的示意圖;(4)簡要說明人從a點到b點的過程中,力對人做功及其對應(yīng)的能量轉(zhuǎn)化情況。若已知彈性繩的形變量為Δx時,它的彈性勢能EpkΔx2。求b點與蹦極臺間的距離l。【模型二】“f=kv或f=kv2”運動模型【概述】高中物理中有這樣一類問題:物體受到一個與物體的運動速度v成正比變化的外力而做復(fù)雜的變速運動我們不妨稱之為“f=kv或f=kv2”問題。。【模型要點】1.流體的變加速運動問題(1)注意阻力的三種可能情況:①阻力不計;②阻力大小恒定;③阻力跟速度(或速度的二次方)大小成正比即f=kv或f=kv2。(2)上升加速度a=g+f/m=g+kv/m隨速度減小而減小 ;下降加速度a=g-f/m =g-kv/m隨速度增大而減小 。(多選)從地面將一質(zhì)量為m的物體以某一初速度豎直向上拋出,物體在運動過程中受到恒定大小的空氣阻力f,若取地面為重力勢能的參考平面,則當(dāng)物體上升過程中距地面高度為h時,其動能與重力勢能相等;當(dāng)物體下降過程中距地面為0.7h時,其動能與重力勢能相等,則以下看法正確的是(重力加速度為g)( ?。?br/>A.物體上升的最大高度H=1.8hB.物體上升的最大高度H=1.75hC.D.(多選)研究發(fā)現(xiàn),物體在空氣中下落時所受空氣阻力與其運動速率成正比關(guān)系,滿足Ff=kv,k為比例系數(shù),v為運動的瞬時速率.螞蟻從高空跌落后不會被摔死不是因為其抗摔能力強,而是因為受到了空氣阻力的影響.假設(shè)一只質(zhì)量為m的螞蟻在空氣中從足夠高的地方由靜止釋放,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br/>A.公式Ff=kv中的比例系數(shù)k沒有單位B.這只螞蟻在下落過程中,先做加速度減小的加速運動,后做勻速直線運動C.螞蟻落地時的速率是D.假設(shè)將這只螞蟻以一定的初速度豎直向上拋出,則它上升到最高點所用的時間小于從最高點落回到拋出點的時間將一質(zhì)量為m的物體以初動能Ek0從地面豎直向上拋出,上升的最大高度為H,以地面為零勢能面,在上升過程中動能與勢能相等時物體的高度為h1,在下降的過程中動能與勢能相等時物體的高度為h2,運動過程中物體所受的空氣阻力大小恒定,重力加速度為g,則( ?。?br/>A.h1>h2B.h1<h2C.D.(多選)從地面豎直向上拋出一物體,物體在運動過程中除受到重力外,還受到一大小不變、方向始終與運動方向相反的空氣阻力的作用。距地面高度h在3m以內(nèi)時,物體上升、下落過程中動能Ek隨h的變化如圖所示。重力加速度取10m/s2,則( )A.該物體的質(zhì)量為2kgB.空氣阻力大小為2NC.全過程所用的時間為sD.物體運動過程中機械能減小了24J從地面上以初速度v0豎直向上拋出一質(zhì)量為m的球,若運動過程中球受到的空氣阻力與其速率成正比,球運動的速率隨時間變化規(guī)律如圖所示,t1時刻到達(dá)最高點,再落回地面,落地時速率為v1,且落地前球已經(jīng)做勻速運動.已知重力加速度為g,則( ?。?br/>A.球上升的時間等于下落的時間B.球上升階段阻力的沖量大于下落階段阻力的沖量C.球上升的最大高度D.球拋出瞬間的加速度大小a=g(1)一個質(zhì)量m=1kg物體,以初速度v0=4m/s從斜面上A點沿斜面向上運動,物體沿斜面向上運動的最大距離L=1.2m,經(jīng)過一段時間后物體再返回到A點,此時物體速率vt=2m/s,且返回到A點之前物體已做勻速運動.設(shè)斜面的傾角α=37°,物體與斜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0.5,物體在運動過程中受到的空氣阻力大小與其速率成正比.試求:(1)物體在運動過程中受到的空氣阻力與速率的比例系數(shù)k;(2)物體剛沿斜面向上運動時的瞬間加速度大??;(3)物體從開始沿斜面向上運動到返回出發(fā)點所用的時間.【模型三】機車啟動模型1.以恒定功率啟動(1)動態(tài)過程(2)這一過程的P-t圖象、v-t圖象和F-t圖象如圖所示:2.以恒定加速度啟動(1)動態(tài)過程(2)這一過程的P-t圖象、v-t圖象和F-t圖象如圖所示:3.三個重要關(guān)系式(1)機車以恒定功率運行時,牽引力做的功W=Pt。由動能定理:Pt-F阻x=ΔEk。此式經(jīng)常用于求解機車以恒定功率啟動過程的位移大小。(2)機車以恒定加速度啟動的運動過程中,勻加速過程結(jié)束時,功率達(dá)到最大,但速度沒有達(dá)到最大,即v=(3)無論哪種啟動過程,機車的最大速度都等于其勻速運動時的速度,即vm==(式中Fmin為最小牽引力,其值等于阻力F阻)。4.傾斜、豎直機車啟動問題上坡最大速度vm=P/(f+mgsinθ) 下坡最大速度vm=P/(f-mgsinθ) 豎直提升最大速度vm=P/mg利用一臺豎直升降機,盡可能快地把30箱總質(zhì)量為150kg的箱子搬到12m高的樓上。已知升降機的平均輸出功率與所裝物體質(zhì)量之間的關(guān)系如圖所示。不計升降機返回地面的時間和搬起、放下貨物的時間。那么下列正確的是( )A.為減少搬運時間,每次搬運的箱子最好多一些B.在所需時間最短的情況下,他每次搬運的箱子為5箱C.把所有箱子都搬到樓上所需要的最短時間約為750sD.搬運過程中電機消耗的電能為1.8kJ質(zhì)量m=180kg的小型電動汽車在平直的公路上由靜止啟動,如圖甲所示為汽車運動的速度與時間的關(guān)系,圖乙為汽車牽引力的功率與時間的關(guān)系。設(shè)汽車在運動過程中所受阻力不變,在18s末汽車的速度恰好達(dá)到最大。重力加速度g取10m/s2,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A.汽車受到的阻力為200NB.汽車的最大牽引力為700NC.汽車在做變加速運動過程中的位移大小為95.5mD.8﹣18s內(nèi)汽車牽引力做的功為3.6×103J(多選)動車是指一輛單節(jié)自帶動力的軌道車輛,拖車是指一輛單節(jié)不帶動力的軌道車輛,把幾節(jié)動車和拖車串在一起就構(gòu)成了動車組,不同型號的動車組動拖分布情況不同,比如,CRH2A型號動車組動拖分布為:(頭車)拖﹣動﹣動﹣拖﹣拖﹣動﹣動﹣拖(從左到右編號依次為1~8)。假設(shè)行駛過程中所受阻力與質(zhì)量成正比,每節(jié)車質(zhì)量同為m,每節(jié)動車額定功率為P0,動車組最大行駛速度為vm,若動車組以額定功率啟動,某時刻速度為最大行駛速度的一半時,判斷以下關(guān)于車廂之間的彈力說法正確的是(假設(shè)各節(jié)車廂之間只有水平彈力)( ?。?br/>A.第1節(jié)和第2節(jié)之間的彈力為B.兩車之間的彈力有三處為零C.兩車之間的彈力有三處為D.第7節(jié)車廂對第8車廂彈力指向車頭已知某品牌概念車的質(zhì)量為m,額定功率為P,運動過程中,汽車所受的阻力大小恒定,若保持額定功率P不變,汽車能達(dá)到的最大速度為v。若汽車以的恒定功率啟動,從靜止開始做加速直線運動,當(dāng)速度為時,汽車的加速度大小為a1,當(dāng)速度為時,汽車的加速度大小為a2,則加速度之差a1﹣a2為( ?。?br/>A. B. C. D.一輛機動車在平直的公路上由靜止啟動,如圖所示,圖線A表示該車運動的速度與時間的關(guān)系,圖線B表示該車的功率與時間的關(guān)系,設(shè)機車在運動過程中阻力不變,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0﹣22s內(nèi)機動車先做加速度逐漸減小的加速運動,后做勻速運動B.機動車的質(zhì)量為562.5kgC.機動車速度為5m/s時,牽引力大小為3×103ND.運動過程中機動車所受阻力為2250N如圖所示為某型號電動車在某次測試中的速度v與牽引力F大小的倒數(shù)圖像(v),已知汽車在平直路面上由靜止啟動,阻力恒定,最終達(dá)到最大速度vm后以額定功率勻速行駛,ab、cd平行于v軸,bc反向延長線過原點O,汽車質(zhì)量為M,已知M、F1、F2、vm,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汽車額定功率為F2vmB.汽車從b到c過程做變加速運動C.汽車勻加速運動持續(xù)的時間為D.汽車從a到b過程克服阻力做功21世紀(jì)教育網(wǎng)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jì)教育網(wǎng)(www.21cnjy.com)中小學(xué)教育資源及組卷應(yīng)用平臺專題02 非勻變速直線運動模型[模型導(dǎo)航]【模型一】小球彈簧(蹦極、蹦床)模型 11.力與運動-----下落的“三段四點” 22.四個圖像 23.功能變化及圖像 2【模型二】“f=kv或f=kv2”運動模型 21.流體的變加速運動問題 10【模型三】機車啟動模型 101.以恒定功率啟動 162.以恒定加速度啟動 163.三個重要關(guān)系式 164.傾斜、豎直機車啟動問題 17[模型分析]【模型一】小球彈簧(蹦極、蹦床)模型【模型構(gòu)建】如圖所示,地面上豎立著一輕質(zhì)彈簧,小球從其正上方某一高度處自由下落到彈簧上.從小球剛接觸彈簧到彈簧被壓縮至最短的過程中(在彈簧的彈性限度內(nèi)),的運動問題、能量轉(zhuǎn)換問題、動量變化問題。【模型要點】1.力與運動-----下落的“三段四點”2.四個圖像v-t圖 a-t圖 F-t圖 a-x圖3.功能變化及圖像豎直小球砸彈簧 傾斜小球砸彈簧 水平彈簧推小球(多選)如圖所示,輕彈簧豎直固定在水平面上,一質(zhì)量為0.3kg的物塊從彈簧上端某高度處自由下落,當(dāng)彈簧的壓縮量為0.1m時物塊達(dá)到最大速度,此后物塊繼續(xù)向下運動到達(dá)最低點。在以上整個運動過程中,彈簧始終在彈性限度內(nèi),物塊和彈簧接觸瞬間機械能損失不計,不計空氣阻力,取g=10m/s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A.從接觸彈簧到壓縮至最短的過程中,物塊的速度先增大后減小B.從接觸彈簧到壓縮至最短的過程中,物塊的速度一直減小C.該彈簧的勁度系數(shù)為20.0N/mD.彈簧壓縮量為0.2m時,物塊的加速度大小為10m/s2【解答】解:AB、從接觸彈簧到壓縮至最短的過程中,物塊受到重力和彈簧的彈力兩個力作用,彈力先小于重力、后大于重力,物塊的合力先向下后向上,則物塊的速度先增大后減小,故A正確,B錯誤;C、當(dāng)物塊的加速度為0時,速度最大,則mg=kx,據(jù)題知x=0.1m,m=0.3kg,解得:k=30.0N/m,故C錯誤;D、當(dāng)彈簧壓縮量為x′=0.2m時,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得:kx′﹣mg=ma,解得物塊的加速度大小為a=10m/s2,故D正確。故選:AD。(多選)如圖所示,傾角為θ的光滑固定斜面AB的底端安有一個擋板P,斜面上放有一根輕質(zhì)彈簧,彈簧的一端固定在擋板上,另一端連接著質(zhì)量為m的小球.開始小球處于靜止?fàn)顟B(tài),現(xiàn)用手緩慢壓縮小球直到彈簧縮短量為開始小球處于靜止?fàn)顟B(tài)時縮短量的三倍時釋放,小球向上移動一段距離后速度為零.重力加速度為g,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釋放瞬間小球加速度大小為3gsinθB.小球向上移動一段距離過程中加速度先減小后增大C.小球向上移動一段距離過程中速度先增大后減小D.小球向上移動一段距離過程中速度一直減小【解答】解:A、小球處于靜止?fàn)顟B(tài)時,有mgsinθ=kx;用手緩慢壓縮小球直到彈簧縮短量為開始靜止時縮短量的三倍時,彈簧彈力的大小為F=3kx=3mgsinθ,所以釋放瞬間,加速度大小為a2gsinθ,故A錯誤;B、當(dāng)mgsinθ=kx時小球的加速度為零,所以小球向上移動一段距離的過程中加速度先減小后增大,故B正確;CD、小球向上移動一段距離過程中,彈簧的彈力先大于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后小于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合力先沿斜面向上后沿斜面向下,則小球的速度先增大后減小,故C正確,D錯誤。故選:BC。(多選)如圖甲所示,勁度系數(shù)為k的輕彈簧豎直放置,下端固定在水平地面上,一質(zhì)量為m的小球,從離彈簧上端高h(yuǎn)處自由下落,接觸彈簧后繼續(xù)向下運動.若以小球開始下落的位置O點為坐標(biāo)原點,設(shè)豎直向下為正方向,小球的速度v隨時間t變化的圖象如圖乙所示.其中OA段為直線,AB段是與OA相切于A點的曲線,BC是平滑的曲線,則關(guān)于小球的運動過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A.O到A,小球做自由落體運動,aA=0B.從A到B,小球做變加速直線運動,a<gC.在B點,小球速度有最大值,aB=0D.從B到C小球從最低點返回向上做勻減速曲線運動aC=0【解答】解:A、OA過程是自由落體,加速度為g,故A錯誤。B、AB過程,小球所受的重力大于彈簧的彈力,小球做變加速直線運動,加速度a<g.故B正確。C、B點是速度最大的地方,此時重力和彈力相等,合力為0,aB=0.故C正確。D、從B到C小球向下做減速直線運動,C點是最低點,彈簧的彈力大于重力,合力不等于零,aC≠0.故D錯誤。故選:BC。如圖所示,一根輕質(zhì)彈簧下端被固定后豎直地立在水平地面上,小物塊自彈簧正上方某處開始自由下落,落到彈簧上并將彈簧壓縮,若已知最大壓縮量為x0,則在彈簧被壓縮的過程中,小物塊的加速度大小a隨彈簧壓縮量x的變化下列哪幅圖象能夠正確反映(圖中g(shù)為重力加速的大?。ā 。?br/>A. B.C. D.【解答】解:小物塊與彈簧接觸后,彈簧壓縮量不斷變大,彈力不斷變大,當(dāng)彈力小于重力時,物體加速下降,但加速度不斷變小,當(dāng)加速度減為零時,速度達(dá)到最大值,此后,物體由于慣性繼續(xù)下降,彈力開始大于重力,物體做加速度不斷變大的減速運動,即加速度先變小后變大,故A錯誤;物體剛與彈簧接觸時,只受重力,加速度等于g;關(guān)于平衡位置對稱的點物體的加速度大小相等,速度大小也相等,故當(dāng)速度減為零時物體的加速度大于物體剛與彈簧接觸時的加速度,故只有C正確;故選:C。(多選)如圖甲所示,豎直放置的輕彈簧下端固定在水平地面上,質(zhì)量為m的小球從彈簧上端h高處靜止釋放。以小球開始下落的位置為原點,沿豎直向下建立坐標(biāo)軸Ox,畫出小球所受彈力F大小隨位置坐標(biāo)x的變化關(guān)系如圖乙所示,不計空氣阻力,重力加速度為g,則小球在向下運動的過程中( )A.當(dāng)x=h時,速度最大B.當(dāng)x=h+x0時,速度最大C.當(dāng)x=h+2x0時,加速度大小為gD.從x=h到x=h+2x0,加速度一直減小【解答】解:ABD、根據(jù)乙圖可知,小球開始做自由落體運動,接觸彈簧后,由于彈力小于重力,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可知,小球先做加速度減小的加速運動,當(dāng)x=h+x0,小球的重力等于彈簧的彈力,此時小球的加速度為零,速度達(dá)到最大,接下來彈力大于重力,小球做加速度增大的減速運動,直到速度減小為零,故AD錯誤,B正確;C、當(dāng)x=h+x0時,有mg=kx0,當(dāng)x=h+2x0時,由牛頓第二定律得:k 2x0﹣mg=ma,聯(lián)立解得:a=g,故C正確;故選:BC。如圖為“反向蹦極”運動簡化示意圖。假設(shè)彈性輕繩的上端固定在O點,拉長后將下端固定在體驗者身上,并通過扣環(huán)和地面固定。打開扣環(huán),人從A點靜止釋放,沿豎直方向經(jīng)B點上升到最高位置C點,B點時速度最大。不計空氣阻力,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A.從A點到C點過程中,人的機械能一直在增大B.從A點到B點過程中,彈性輕繩的彈性勢能一直在減小C.B點為彈性輕繩處于原長的位置D.從B點到C點過程中,人的機械能保持不變【解答】解:AD、從A點到B點過程中,彈性輕繩對人做正功,人的機械能增大;從B到C過程中,不知道彈性輕繩的原長,無法判斷彈性輕繩是否一直做正功,此過程中人的機械能可能先增大、后不變,也有可能一直增大,故AD錯誤;B、從A點到B點過程中,彈性輕繩的彈力一直減小,則彈性輕繩的彈性勢能一直在減小,故B正確;C、在B點人的速度最大,此時彈性輕繩的彈力等于人的重力,所以B點彈性輕繩仍處于拉長狀態(tài),故C錯誤。故選:B。(多選) “蹦極”是很多年輕人喜愛的極限運動(如圖甲所示),質(zhì)量為m的蹦極愛好者從跳臺上落下,其加速度隨下降位移變化的圖像如圖乙所示,圖甲x1、x2、g已知,x3、am未知,忽略空氣阻力以及繩索的重力,蹦極所用的繩索可看成滿足胡克定律的彈性繩,g為重力加速度,對于蹦極愛好者,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A.下降位移為x2時,速度最大B.下降過程中的最大速度大小為C.下降的最大位移D.下降過程中的最大加速度大小為【解答】解:A、由圖乙可知,下降位移為x2時,蹦極愛好者加速度為零,此時速度最大,故A正確;B、從開始下落到最大速度過程中,根據(jù)動能定理可得:mgx20,解得最大速度大小為:vm,故B錯誤;C、設(shè)彈性繩的勁度系數(shù)為k,下降x2時,根據(jù)平衡條件可得:mg=k(x2﹣x1),解得:k對全過程由功能關(guān)系可得:mgx3,解得:x3=x2,故C錯誤;D、在x3處,由牛頓第二定律可得:kx3﹣mg=mam,解得最大加速度大小為,故D正確。故選:AD。蹦極是一項非常刺激的娛樂運動。為了研究蹦極過程,做以下簡化:將人視為質(zhì)點,人的運動沿豎直方向,忽略人離開蹦極臺時的初速度、彈性繩的質(zhì)量及空氣阻力。如圖,某次蹦極時,人從平臺跳下,到a點時彈性繩恰好伸直,人繼續(xù)下落,能到達(dá)的最低位置為b點,如圖甲所示。已知人的質(zhì)量m=50kg,彈性繩的彈力大小F=k Δx.其中Δx為彈性繩的形變量,k=200N/m,彈性繩的原長l0=10m,整個過程中彈性繩的形變始終在彈性限度內(nèi)。取重力加速度g=10m/s2。在人離開平臺至第一次到達(dá)b點的過程中,機械能損失可忽略。(1)求人第一次到達(dá)a點時的速度大小v1;(2)簡要描述人從O到b的過程中做怎樣的運動(無需說明理由);(3)如圖甲建立坐標(biāo),蹦極臺的位置記為原點。請在圖乙中畫出該過程人受合力F合隨x變化的示意圖;(4)簡要說明人從a點到b點的過程中,力對人做功及其對應(yīng)的能量轉(zhuǎn)化情況。若已知彈性繩的形變量為Δx時,它的彈性勢能EpkΔx2。求b點與蹦極臺間的距離l。【解答】解:(1)人離開平臺第一次到達(dá)a點的過程中,由動能定理得解得:v1/s(2)人從O到a點,做自由落體運動,a到b點,先做加速度減小的加速運動,再做加速度增大的減速運動,到b點,速度為0。(3)人從O到a點,彈性繩處于原長狀態(tài),合力F合=mg,a到b點,彈性繩有彈力,大小F=k Δx,方向豎直向上,則合力為F合=mg﹣k Δx=mg﹣k(x﹣l0)=﹣kx+(mg+kl0)代入數(shù)據(jù)得F合=﹣200x+2500畫該過程人受合力F合隨x變化的圖像如圖所示(4)a點到b點的過程中,重力豎直向下做正功,彈力做豎直向上做負(fù)功,人做加速度減小的加速運動過程中,重力勢能轉(zhuǎn)化為彈性勢能和動能,做加速度增大的減速運動中,重力勢能和動能轉(zhuǎn)化為彈性勢能。從O點到b點的過程中,人和彈性繩組成的系統(tǒng)機械能守恒,得mgl解得:l=20m答:(1)人第一次到達(dá)a點時的速度大小v1為;(2)人從O到a點,做自由落體運動,a到b點,先做加速度減小的加速運動,再做加速度增大的減速運動,到b點,速度為0;(3)(4)a點到b點的過程中,重力豎直向下做正功,彈力做豎直向上做負(fù)功,人做加速度減小的加速運動過程中,重力勢能轉(zhuǎn)化為彈性勢能和動能,做加速度增大的減速運動中,重力勢能和動能轉(zhuǎn)化為彈性勢能。b點與蹦極臺間的距離l為20m。【模型二】“f=kv或f=kv2”運動模型【概述】高中物理中有這樣一類問題:物體受到一個與物體的運動速度v成正比變化的外力而做復(fù)雜的變速運動我們不妨稱之為“f=kv或f=kv2”問題。。【模型要點】1.流體的變加速運動問題(1)注意阻力的三種可能情況:①阻力不計;②阻力大小恒定;③阻力跟速度(或速度的二次方)大小成正比即f=kv或f=kv2。(2)上升加速度a=g+f/m=g+kv/m隨速度減小而減小 ;下降加速度a=g-f/m =g-kv/m隨速度增大而減小 。(多選)從地面將一質(zhì)量為m的物體以某一初速度豎直向上拋出,物體在運動過程中受到恒定大小的空氣阻力f,若取地面為重力勢能的參考平面,則當(dāng)物體上升過程中距地面高度為h時,其動能與重力勢能相等;當(dāng)物體下降過程中距地面為0.7h時,其動能與重力勢能相等,則以下看法正確的是(重力加速度為g)( ?。?br/>A.物體上升的最大高度H=1.8hB.物體上升的最大高度H=1.75hC.D.【解答】解:當(dāng)物體上升過程中距地面高度為h時,由動能定理得:Ek1﹣Ek0=﹣mgh﹣fh據(jù)題有:mgh=Ek1。下降過程,由動能定理得:(mg﹣f)(H﹣0.7h)=Ek2﹣0據(jù)題有:mg 0.7h=Ek2。對上升的整個過程,由動能定理得:﹣(mg﹣f)H=0﹣Ek0。聯(lián)立解得:H=1.75h,fmg故選:BD。(多選)研究發(fā)現(xiàn),物體在空氣中下落時所受空氣阻力與其運動速率成正比關(guān)系,滿足Ff=kv,k為比例系數(shù),v為運動的瞬時速率.螞蟻從高空跌落后不會被摔死不是因為其抗摔能力強,而是因為受到了空氣阻力的影響.假設(shè)一只質(zhì)量為m的螞蟻在空氣中從足夠高的地方由靜止釋放,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br/>A.公式Ff=kv中的比例系數(shù)k沒有單位B.這只螞蟻在下落過程中,先做加速度減小的加速運動,后做勻速直線運動C.螞蟻落地時的速率是D.假設(shè)將這只螞蟻以一定的初速度豎直向上拋出,則它上升到最高點所用的時間小于從最高點落回到拋出點的時間【解答】解:A、由已知Ff=kv,則k1N s/m,故k的單位是N s/m,故A錯誤;B、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表示出下落的加速度:a,v從0開始逐漸增大,則a逐漸減小,至mg=kv時a減小到0,速度不再變化,故這只螞蟻在下落過程中,先做加速度減小的加速運動,后做勻速直線運動,B正確;C、由于螞蟻下落高度足夠高,即螞蟻落地前已經(jīng)做勻速運動,則螞蟻落地時:mg=kv,得:v,故C正確;D、螞蟻上升時:a,hat2,得:t;下落時:a′,下落所用時間:t′,可以看出a>a′,故t<t′,故D正確;故選:BCD。將一質(zhì)量為m的物體以初動能Ek0從地面豎直向上拋出,上升的最大高度為H,以地面為零勢能面,在上升過程中動能與勢能相等時物體的高度為h1,在下降的過程中動能與勢能相等時物體的高度為h2,運動過程中物體所受的空氣阻力大小恒定,重力加速度為g,則( ?。?br/>A.h1>h2B.h1<h2C.D.【解答】解:AB、在上升過程中,由于有空氣阻力,物體減少的動能大于增加的動能,當(dāng)動能與重力勢能相等時,也就是剩下的動能(等于重力勢能)小于減少的動能,所以繼續(xù)上升的高度小于已經(jīng)上升的高度,即h1,同理在下降過程中,當(dāng)動能與重力勢能相等時,故AB錯;C、由動能定理可得(mg+f)H=Ek0,(mg+f)h1=Ek0﹣mgh1,聯(lián)立求得,故C正確;D、同樣應(yīng)用動能定理可求得,故D錯誤。故選:C。(多選)從地面豎直向上拋出一物體,物體在運動過程中除受到重力外,還受到一大小不變、方向始終與運動方向相反的空氣阻力的作用。距地面高度h在3m以內(nèi)時,物體上升、下落過程中動能Ek隨h的變化如圖所示。重力加速度取10m/s2,則( ?。?br/>A.該物體的質(zhì)量為2kgB.空氣阻力大小為2NC.全過程所用的時間為sD.物體運動過程中機械能減小了24J【解答】解:AB、根據(jù)動能定理可得:F合Δh=ΔEk,解得Ek﹣h圖象的斜率k=F合上升過程中有:mg+f下落過程中:mg﹣f聯(lián)立解得:f=2N,m=1kg,故A錯誤,B正確;C、根據(jù)動能的表達(dá)式可知,,則物體的初速度為v1=12m/s,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得:12m/s2上升過程中的運動時間為同理,物塊落地時,,則物塊落回地面的速度為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得:下降過程中的運動時間為則運動的總時間為t=t1+t2=1ss,故C正確;D、物體運動過程中克服阻力做功,根據(jù)動能定理可得:Wf=Ek0﹣Ek=72J﹣48J=24J,則物體運動過程中機械能減小了24J,故D正確。故選:BCD。從地面上以初速度v0豎直向上拋出一質(zhì)量為m的球,若運動過程中球受到的空氣阻力與其速率成正比,球運動的速率隨時間變化規(guī)律如圖所示,t1時刻到達(dá)最高點,再落回地面,落地時速率為v1,且落地前球已經(jīng)做勻速運動.已知重力加速度為g,則( ?。?br/>A.球上升的時間等于下落的時間B.球上升階段阻力的沖量大于下落階段阻力的沖量C.球上升的最大高度D.球拋出瞬間的加速度大小a=g(1)【解答】解:A、根據(jù)v﹣t圖像與時間軸圍成的面積表示物體的位移,由于上升過程和下降過程中的位移大小相等,上升階段平均速度大于下降階段平均速度,則上升的時間小于下降的時間,故A錯誤;B、阻力f=kv,阻力的沖量I=ft=kvt=kx,x表示小球的位移,上升過程和下降過程中的位移大小相等,因此球上升階段的阻力沖量與下降階段阻力沖量一樣大,故B錯誤;C、設(shè)上升時加速度為a,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可知:mg+kv=ma取極短Δt時間,速度變化量為:Δv=aΔt=(g)Δt由于vΔt=Δh上升全程速度變化量為:∑Δv=﹣g∑Δt∑Δh=0﹣v0則v0=gt1H解得:,故C正確;D、空氣阻力與其速率成正比,最終以v1勻速下降,根據(jù)平衡條件有:mg=kv1小球拋出瞬間,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可得:mg+kv0=ma聯(lián)立解得:a=g(1),故D錯誤;故選:C。一個質(zhì)量m=1kg物體,以初速度v0=4m/s從斜面上A點沿斜面向上運動,物體沿斜面向上運動的最大距離L=1.2m,經(jīng)過一段時間后物體再返回到A點,此時物體速率vt=2m/s,且返回到A點之前物體已做勻速運動.設(shè)斜面的傾角α=37°,物體與斜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0.5,物體在運動過程中受到的空氣阻力大小與其速率成正比.試求:(1)物體在運動過程中受到的空氣阻力與速率的比例系數(shù)k;(2)物體剛沿斜面向上運動時的瞬間加速度大?。?br/>(3)物體從開始沿斜面向上運動到返回出發(fā)點所用的時間.【解答】解:(1)設(shè)空氣阻力為f,則:f=kv;勻速運動過程中,根據(jù)共點力的平衡條件可得:mgsinα=kv1+μmgcosα,解得:k=1kg/s;(2)設(shè)剛拋出時物體的加速度為a0,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可得:mgsinα+μmgcosα+kv0=ma0,解得:a0=gsinα+μgcosα(10×0.6+0.5×10×0.8)m/s2=14m/s2;(3)設(shè)物體沿斜面向上運動時的加速度為a,以沿斜面向上為正方向則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可得:a=﹣gsinα﹣μgcosα取對物體取極短△t時間有:a=﹣gsinα﹣μgcosα,即:(﹣gsinα﹣μgcosα)△t△t=△v解得:﹣(gsinα+μgcosα)△t△x=△v對物體沿斜面向上運動的全過程累加求和有:﹣(gsinα+μgcosα)(△t1+△t2+△t3+…)(△x1+△x2+△x3+…)=△v1+△v2+△v3+…即:﹣(gsinα+μgcosα)t10﹣v0;得:t1=0.28s;同理對物體沿斜面向下運動的全過程有:(gsinα﹣μgcosα)t2vt﹣0;解得:t2=1.6s;所以總時間:t=t1+t2=0.28s+1.6s=1.88s.答:(1)物體在運動過程中受到的空氣阻力與速率的比例系數(shù)k為1kg/s;(2)物體剛沿斜面向上運動時的瞬間加速度大小14m/s2;(3)物體從開始沿斜面向上運動到返回出發(fā)點所用的時間1.88s.【模型三】機車啟動模型1.以恒定功率啟動(1)動態(tài)過程(2)這一過程的P-t圖象、v-t圖象和F-t圖象如圖所示:2.以恒定加速度啟動(1)動態(tài)過程(2)這一過程的P-t圖象、v-t圖象和F-t圖象如圖所示:3.三個重要關(guān)系式(1)機車以恒定功率運行時,牽引力做的功W=Pt。由動能定理:Pt-F阻x=ΔEk。此式經(jīng)常用于求解機車以恒定功率啟動過程的位移大小。(2)機車以恒定加速度啟動的運動過程中,勻加速過程結(jié)束時,功率達(dá)到最大,但速度沒有達(dá)到最大,即v=(3)無論哪種啟動過程,機車的最大速度都等于其勻速運動時的速度,即vm==(式中Fmin為最小牽引力,其值等于阻力F阻)。4.傾斜、豎直機車啟動問題上坡最大速度vm=P/(f+mgsinθ) 下坡最大速度vm=P/(f-mgsinθ) 豎直提升最大速度vm=P/mg利用一臺豎直升降機,盡可能快地把30箱總質(zhì)量為150kg的箱子搬到12m高的樓上。已知升降機的平均輸出功率與所裝物體質(zhì)量之間的關(guān)系如圖所示。不計升降機返回地面的時間和搬起、放下貨物的時間。那么下列正確的是( ?。?br/>A.為減少搬運時間,每次搬運的箱子最好多一些B.在所需時間最短的情況下,他每次搬運的箱子為5箱C.把所有箱子都搬到樓上所需要的最短時間約為750sD.搬運過程中電機消耗的電能為1.8kJ【解答】解:AB、把30個箱子全部搬到12m高的樓上去,升降機所做的功是一定的,由t可知,要使搬運時間最短,升降機的功率必須最大,由圖可知升降機搬運15kg物體上樓時的功率最大,此時最大功率為P≈24W,而每個箱子的質(zhì)量為mm=5kg,所以每次搬運箱子的數(shù)量為n3,故AB錯誤;D、把所有箱子都搬到樓上所需要克服重力做功為W=Mgh=150×10×12J=18000J,故搬運過程中電機消耗的電能等于克服重力所做的功為18000J,故D錯誤;C、把所有箱子都搬到樓上所需要的最短時間約為ts=750s,故C正確;故選:C。質(zhì)量m=180kg的小型電動汽車在平直的公路上由靜止啟動,如圖甲所示為汽車運動的速度與時間的關(guān)系,圖乙為汽車牽引力的功率與時間的關(guān)系。設(shè)汽車在運動過程中所受阻力不變,在18s末汽車的速度恰好達(dá)到最大。重力加速度g取10m/s2,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A.汽車受到的阻力為200NB.汽車的最大牽引力為700NC.汽車在做變加速運動過程中的位移大小為95.5mD.8﹣18s內(nèi)汽車牽引力做的功為3.6×103J【解答】解:A、當(dāng)牽引力等于阻力時,速度取到最大值,則有:fN=720N,故A錯誤;B、汽車做勻加速運動的牽引力最大,則有:FN=900N,故B錯誤;C、變加速過程中,根據(jù)動能定理得:Pt﹣fsmvm2mv12,解得:s≈95.5m,故C正確;D、8s﹣18s過程中汽車牽引力已達(dá)到最大功率,所以牽引力做的功為:W=Pt=7.2×103W×(18s﹣8s)=7.2×104 J,故D錯誤。故選:C。(多選)動車是指一輛單節(jié)自帶動力的軌道車輛,拖車是指一輛單節(jié)不帶動力的軌道車輛,把幾節(jié)動車和拖車串在一起就構(gòu)成了動車組,不同型號的動車組動拖分布情況不同,比如,CRH2A型號動車組動拖分布為:(頭車)拖﹣動﹣動﹣拖﹣拖﹣動﹣動﹣拖(從左到右編號依次為1~8)。假設(shè)行駛過程中所受阻力與質(zhì)量成正比,每節(jié)車質(zhì)量同為m,每節(jié)動車額定功率為P0,動車組最大行駛速度為vm,若動車組以額定功率啟動,某時刻速度為最大行駛速度的一半時,判斷以下關(guān)于車廂之間的彈力說法正確的是(假設(shè)各節(jié)車廂之間只有水平彈力)( ?。?br/>A.第1節(jié)和第2節(jié)之間的彈力為B.兩車之間的彈力有三處為零C.兩車之間的彈力有三處為D.第7節(jié)車廂對第8車廂彈力指向車頭【解答】解:A、根據(jù)題意可知f=km,當(dāng)牽引力等于阻力時,行駛速度最大,則4P0=8kmvm,解得當(dāng)行駛速度為最大速度一半時,根據(jù),解得F=16km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可得:F﹣8km=8ma,解得a=k對第1節(jié)車廂,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可得:F彈﹣km=ma,解得,故A錯誤;BCD、以前2節(jié)車廂為研究對象,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可得:,解得F23=0以前3節(jié)車廂為研究對象,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可得:,解得同理可得F45=0,,F(xiàn)67=0,,故BD正確,C錯誤;故選:BD。已知某品牌概念車的質(zhì)量為m,額定功率為P,運動過程中,汽車所受的阻力大小恒定,若保持額定功率P不變,汽車能達(dá)到的最大速度為v。若汽車以的恒定功率啟動,從靜止開始做加速直線運動,當(dāng)速度為時,汽車的加速度大小為a1,當(dāng)速度為時,汽車的加速度大小為a2,則加速度之差a1﹣a2為( )A. B. C. D.【解答】解:汽車以額定功率啟動,當(dāng)牽引力大小等于阻力大小時,汽車具有最大速度,即;當(dāng)汽車以的恒定功率啟動,速度為時,牽引力,由牛頓第二定律有F1﹣f=ma1,解得;速度為時,牽引力,由牛頓第二定律有F2﹣f=ma2,解得,則a1﹣a2,故A正確,BCD錯誤。故選:A。一輛機動車在平直的公路上由靜止啟動,如圖所示,圖線A表示該車運動的速度與時間的關(guān)系,圖線B表示該車的功率與時間的關(guān)系,設(shè)機車在運動過程中阻力不變,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0﹣22s內(nèi)機動車先做加速度逐漸減小的加速運動,后做勻速運動B.機動車的質(zhì)量為562.5kgC.機動車速度為5m/s時,牽引力大小為3×103ND.運動過程中機動車所受阻力為2250N【解答】解:A、根據(jù)速度﹣時間圖象可知,機動車先做勻加速運動,后做變加速運動,最后做勻速運動,故A錯誤;BCD、最大速度vm=12m/s,根據(jù)圖線B可知機車的額定功率為:P0=18000W當(dāng)牽引力等于阻力時,速度達(dá)到最大值,由功率公式得阻力為:fN=1500N0﹣6s內(nèi)的加速度為:am/s2勻加速運動的牽引力為:2250N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得:F﹣f=ma解得機動車的質(zhì)量為:m=562.5kg當(dāng)機動車速度為v=5m/s時,當(dāng)v<v6時,機車處于勻加速直線運動過程中,牽引力大小為2250N,故B正確,CD錯誤。故選:B。如圖所示為某型號電動車在某次測試中的速度v與牽引力F大小的倒數(shù)圖像(v),已知汽車在平直路面上由靜止啟動,阻力恒定,最終達(dá)到最大速度vm后以額定功率勻速行駛,ab、cd平行于v軸,bc反向延長線過原點O,汽車質(zhì)量為M,已知M、F1、F2、vm,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br/>A.汽車額定功率為F2vmB.汽車從b到c過程做變加速運動C.汽車勻加速運動持續(xù)的時間為D.汽車從a到b過程克服阻力做功【解答】解:A、根據(jù)P=Fv可知v=P,額定功率等于圖線的斜率,PF2vm,故A正確;B、根據(jù)P=Fv,汽車由b到c過程中功率不變,隨著汽車速度的增大,牽引力減小,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得:F﹣f=ma汽車所受阻力不變,隨著牽引力的減小,汽車的加速度也減小,汽車由b到c過程中加速度減小的加速運動,故B正確;C、汽車所受的阻力為fF2由于額定功率等于圖線的斜率,有:P解得:F2vm=v1F1汽車從a到b,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得:F1﹣f=Ma汽車從a到b持續(xù)的時間為t聯(lián)立解得:t故C錯誤;D、汽車從a到b過程運動的位移為x克服阻力做功W=fx解得:W本題選擇錯誤選項;故選:C。21世紀(jì)教育網(wǎng)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jì)教育網(wǎng)(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專題02 非勻變速直線運動模型(原卷版).docx 專題02 非勻變速直線運動模型(解析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