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32講 分子動理論(原卷版+解析版)2024屆浙江物理選考一輪復習精講學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32講 分子動理論(原卷版+解析版)2024屆浙江物理選考一輪復習精講學案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第32講 分子動理論
目錄
[基礎過關] 1
一、分子動理論的基本觀點、阿伏加德羅常數 1
二、溫度是分子平均動能的標志、內能 2
[命題點研究] 2
命題點一 微觀量的估算 2
命題點二 布朗運動與分子熱運動 3
命題點三 分子間的作用力與分子勢能 4
[課時訓練] 7
[基礎過關]
一、分子動理論的基本觀點、阿伏加德羅常數
1.物體是由大量分子組成的
(1)分子很小:
①直徑數量級為10-10m。
②質量數量級為10-26~10-27kg。
(2)分子數目特別大:
阿伏加德羅常數NA=6.02×1023mol-1。
2.分子的熱運動
(1)擴散現象:由于分子的無規則運動而產生的物質遷移現象。溫度越高,擴散越快。
(2)布朗運動:在顯微鏡下看到的懸浮在液體中的固體顆粒的永不停息地無規則運動。其特點是:
①永不停息、無規則運動。
②顆粒越小,運動越明顯。
③溫度越高,運動越激烈。
提示:①運動軌跡不確定,只能用不同時刻的位置連線確定微粒做無規則運動。
②不能直接觀察分子的無規則運動,而是用懸浮的固體小顆粒的無規則運動來反映液體分子的無規則運動。
(3)熱運動:物體分子永不停息地無規則運動,這種運動跟溫度有關。
3.分子間存在著相互作用力
(1)分子間同時存在引力和斥力,實際表現的分子力是它們的合力。
(2)引力和斥力都隨分子間距離的增大而減小,但斥力比引力變化得快。
二、溫度是分子平均動能的標志、內能
1.溫度
一切達到熱平衡的系統都具有相同的溫度。
2.兩種溫標
攝氏溫標和熱力學溫標。
關系:T=t+273.15 K。
3.分子的動能
(1)分子動能是分子熱運動所具有的動能。
(2)分子熱運動的平均動能是所有分子熱運動的動能的平均值,溫度是分子熱運動的平均動能的標志。
(3)分子熱運動的總動能是物體內所有分子熱運動動能的總和。
4.分子的勢能
(1)意義:由于分子間存在著引力和斥力,所以分子具有由它們的相對位置決定的能。
(2)分子勢能的決定因素:
微觀上——決定于分子間距離和分子排列情況;
宏觀上——決定于體積和狀態。
5.物體的內能
(1)等于物體中所有分子的熱運動的動能與分子勢能的總和,是狀態量。
(2)對于給定的物體,其內能大小由物體的溫度和體積決定。
[命題點研究]
命題點一 微觀量的估算
1.微觀量:分子體積V0、分子直徑d、分子質量m0.
2.宏觀量:物體的體積V、摩爾體積Vmol、物體的質量m、摩爾質量M、物體的密度ρ.
3.關系
(1)分子的質量:m0==.
(2)分子的體積:V0==.
(3)物體所含的分子數:N=·NA=·NA或N=·NA=·NA.
4.兩種模型
(1)球體模型直徑為d= .(適用于:固體、液體)
(2)立方體模型邊長為d=.(適用于:氣體)
特別提醒 1.固體和液體分子都可看成是緊密堆積在一起的.分子的體積V0=,僅適用于固體和液體,對氣體不適用.
2.對于氣體分子,d=的值并非氣體分子的大小,而是兩個相鄰的氣體分子之間的平均距離.
(多選)(2023春 余姚市校級月考)某氣體的摩爾質量為M,分子質量為m.若1摩爾該氣體的體積為Vm,密度為ρ,則該氣體單位體積分子數為(阿伏加德羅常數為NA)(  )
A. B. C. D.
(2023春 鐵西區校級月考)設某種物質的摩爾質量為μ,分子間平均距離為d,已知阿伏加德羅常數為NA,則該物質的密度ρ可表示為(  )
A. B.
C. D.
(2023春 鼓樓區校級期中)我國最新研制出了一種超輕氣凝膠,它刷新了目前世界上最輕的固體材料的紀錄,彈性和吸油能力令人驚喜,這種被稱為“全碳氣凝膠”的固態材料密度僅是空氣密度的。設氣凝膠的密度為ρ(單位為kg/m3),摩爾質量為M(單位為kg/mol),阿伏加德羅常數為NA,則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a千克氣凝膠所含的分子數
B.氣凝膠的摩爾體積
C.每個氣凝膠分子的直徑
D.每個氣凝膠分子的體積
(2023 淄博一模)已知地球大氣層的厚度遠小于地球半徑R,空氣平均摩爾質量M,阿伏伽德羅常數NA,地面附近大氣壓強p0,重力加速度大小g。由此可以估算地球大氣層空氣分子總數為(  )
A. B.
C. D.
(2022秋 青島期末)利用油膜法可粗略地測定分子的大小和阿伏加德羅常數。若已知n滴油酸的總體積為V,一滴油酸形成的油膜面積為S,油酸的摩爾質量為μ,密度為ρ,則每個油酸分子的直徑d和阿伏加德羅常數NA分別為(球的體積公式V)(  )
A.d,NA
B.d,NA
C.d,NA
D.d,NA
命題點二 布朗運動與分子熱運動
布朗運動和熱運動的比較
布朗運動 熱運動
活動主體 固體小顆粒 分子
區別 是固體小顆粒的運動,較大的顆粒不做布朗運動,能通過光學顯微鏡直接觀察到 是指分子的運動,分子不論大小都做熱運動,熱運動不能通過光學顯微鏡直接觀察到
共同點 都是永不停息的無規則運動,都隨溫度的升高而變得更加激烈,都是肉眼所不能看見的
聯系 布朗運動是由于小顆粒受到周圍分子做熱運動的撞擊作用不平衡而引起的,它是分子做無規則運動的反映
(2023春 海陵區校級期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布朗運動反映了花粉小顆粒內部分子的無規則運動
B.質量、溫度都相同的氫氣和氧氣相比,氫氣的內能較大
C.自行車打氣越打越困難主要是因為胎內氣體分子間相互排斥的原因
D.只要知道氣體的摩爾體積和阿伏伽德羅常數,就可以算出氣體分子的體積
(2023春 沙坪壩區校級月考)如圖所示是用顯微鏡觀察懸浮在水中的某個花粉微粒做布朗運動的觀測記錄,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溫度越高,布朗運動越顯著
B.花粉微粒越大,布朗運動越顯著
C.布朗運動反映了花粉分子的無規則熱運動
D.圖中記錄的是花粉微粒做布朗運動的軌跡
(2023春 天河區校級期中)用高倍顯微鏡觀察懸浮在液體中微粒的運動情況。選三個微粒,每隔30s記錄一次它們的位置,然后用線段把這些位置按時間順序連接起來得到它們的位置連線圖,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位置連線圖是微粒實際的運動軌跡
B.該實驗用顯微鏡觀察到的是組成微粒的分子的無規則運動
C.該實驗用顯微鏡觀察到的是液體分子的無規則運動
D.微粒越小,液體的溫度越高,觀察到的布朗運動就越明顯
(多選)(2023春 定遠縣校級期中)我國已開展空氣中PM2.5濃度的監測工作。PM2.5是指空氣中直徑等于或小于2.5μm的懸浮顆粒物,其在空中做無規則運動,很難自然沉降到地面,吸入后對人體形成危害。燃燒礦物燃料是形成PM2.5的主要原因。下列關于PM2.5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PM2.5的尺寸比空氣中氧分子的尺寸大得多
B.PM2.5在空氣中的運動屬于分子熱運動
C.PM2.5的運動軌跡只是由大量空氣分子對PM2.5無規則碰撞的不平衡決定的
D.倡導低碳生活,減少煤和石油等燃料的使用,能有效減小PM2.5在空氣中的濃度
(2022春 響水縣校級月考)嚴冬時節,梅花凌寒盛開,淡淡的花香沁人心脾。我們能夠聞到花香,這與分子的熱運動有關,關于熱學中的分子,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布朗運動就是液體分子的無規則運動
B.擴散現象是由物質分子的無規則運動產生的,擴散能在氣體和液體中進行,也能在固體中進行
C.兩個分子間距離小于r0時,分子間只有斥力沒有引力
D.兩個分子間的距離增大時,分子間的分子勢能一定減小
命題點三 分子間的作用力與分子勢能
1.分子間的相互作用力
分子力是引力與斥力的合力.分子間的引力和斥力都隨分子間距離的增大而減小,隨分子間距離的減小而增大,但總是斥力變化得較快,如圖1所示.
圖1
(1)當r=r0時,F引=F斥,F=0;
(2)當r(3)當r>r0時,F引和F斥都隨距離的增大而減小,但F引>F斥,F表現為引力;
(4)當r>10r0(10-9m)時,F引和F斥都已經十分微弱,可以認為分子間沒有相互作用力(F=0).
2.分子勢能
分子勢能是由分子間相對位置而決定的勢能,它隨著物體體積的變化而變化,與分子間距離的關系為:
(1)當r>r0時,分子力表現為引力,隨著r的增大,分子引力做負功,分子勢能增大;
(2)r(3)當r=r0時,分子勢能最小,但不一定為零,可為負值,因為可選兩分子相距無窮遠時分子勢能為零;
(4)分子勢能曲線如圖2所示.
圖2
(2023 杭州一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布朗運動就是液體分子的無規則熱運動
B.氣體與液體分子可以自由移動而固體分子不會發生運動
C.熱力學溫度升高1K和攝氏溫度升高1℃對應的溫度變化量相同
D.水蒸氣凝結成小水珠過程中,水分子間的引力增大,斥力減小
(2023春 邯鄲期中)分子間存在著分子力,并且分子間存在與其相對距離有關的分子勢能。分子勢能Ep隨分子間距離r變化的圖像如圖所示,取r趨近于無窮大時Ep為零。通過功能關系可以從此圖像中得到有關分子力的信息,若僅考慮兩個分子間的作用,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分子間距離由r3減小為r2的過程中,分子力逐漸增大
B.分子間距離為r2時,引力和斥力平衡
C.假設將兩個分子從r=r2處釋放,它們將相互靠近
D.假設將兩個分子從r=r1處釋放,則分子間距離增大但始終小于r3
(2023春 武漢期中)如圖所示為分子勢能Ep隨分子間距離r變化的圖像。假設將甲分子固定于坐標系的原點,甲、乙兩分子間距離為r,r軸上有一點P橫坐標介于r1、r2兩點之間(圖上未標出)。不考慮其他分子的影響,以下說法中正確的是(  )
A.r>r1時,分子間的引力大于斥力
B.若乙從P點由靜止釋放后,分子勢能可以大于0
C.r>r2,r減小時分子間作用力對乙分子做正功
D.將分子間距r由r1增大到r2時,分子力逐漸增大
(2023春 沙坪壩區校級期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懸浮微粒越大,在某一瞬間撞擊它的液體分子數就越多,布朗運動越明顯
B.在一個正方體容器里,任一時刻與容器各側面碰撞的氣體分子數目基本相同
C.氣體分子速率呈現“中間多、兩頭少”的分布規律,當溫度升高時,速率大的氣體分子數目增多,所有氣體分子的動能增大
D.在使兩個分子間的距離由很遠(r>10﹣9m)減小到很難再靠近的過程中,分子間作用力先減小后增大,分子勢能不斷增大
(2023春 浦口區月考)如圖所示,將甲分子固定于坐標原點O處,乙分子放置于r軸上距離O點很遠的r4處,r1、r2、r3為r軸上的三個特殊位置,甲、乙兩分子間的作用力F和分子勢能Ep隨兩分子間距離r的變化關系分別如圖中兩條曲線所示。設兩分子間距離很遠時,Ep=0。現把乙分子從r4處由靜止釋放,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實線為Ep﹣r圖線、虛線為F﹣r圖線
B.當分子間距離r<r2時,甲、乙兩分子間只有斥力,且斥力隨r減小而減小
C.乙分子從r4到r2做加速度先增大后減小的加速運動,從r2到r1做加速度增大的減速運動
D.乙分子從r4到r2的過程中,分子勢能先增大后減小,在r3位置時分子勢能最大
[課時訓練]
(2022春 鎮海區校級期中)將撒有小碳粒的某種液體倒入燒杯,經過一段時間靜置后呈現出如圖所示的情景,將部分液體置于顯微鏡下觀察,每隔30s記錄小碳粒的位置,得到如圖所示的連線。則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該液體能浸潤燒杯
B.圖乙所示連線就是小碳粒做布朗運動的運動軌跡
C.布朗運動就是固體小顆粒分子的無規則運動
D.小碳粒做布朗運動是由于液體分子的無規則撞擊
(2022春 諸暨市校級期中)現有甲、乙分子模型,把甲分子固定在坐標原點O,乙分子位于x軸上,甲分子對乙分子的作用力與兩分子間距離的關系如圖所示。F>0為斥力,F<0為引力,a、b、c、d為x軸上的四個特定的位置。現把乙分子從a處由靜止釋放,則乙分子(  )
A.由a到b做加速運動,由b到c做減速運動
B.由a到c做加速運動,到達c時速度最大
C.由a到c的過程中,兩分子間的分子勢能先減小后增大
D.由c到d的過程中,兩分子間的分子力一直做正功
(2022春 諸暨市校級期中)如圖所示,把一塊鉛和一塊金的接觸面磨平、磨光后緊緊壓在一起,五年后發現金中有鉛、鉛中有金。對此現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屬擴散現象,原因是金分子和鉛分子的相互吸引
B.屬擴散現象,原因是金分子和鉛分子的無規則運動
C.屬布朗運動,由于外界壓力使小金粒、小鉛粒彼此進入對方中
D.屬布朗運動,小金粒進入鉛塊中,小鉛粒進入金塊中
(2022秋 浙江月考)2010年墨西哥灣原油泄漏,英國石油公司共收回大約80萬桶原油,還有410萬桶原油流入墨西哥灣,造成了大面積的海洋被污染。某研究性學習小組欲評估此次漏油事件的影響,小組同學將原油樣品配成體積濃度為0.02%(萬分之二)的酒精溶液,用注射器抽取1mL上述溶液,緩慢入滴入燒杯中,共有50滴,把1滴該溶液滴入盛水的淺盤里,待水面穩定后,將玻璃板放在淺盤上,在玻璃板上描出油膜的輪廓,隨后把玻璃板放在坐標紙上,其形狀如下圖所示。坐標紙上每個正方形格子邊長為10mm,已知一桶原油體積約為160L。假設流入墨西哥灣的原油都充分擴展,請你根據他們的實驗數據估算,這些泄漏的原油將會覆蓋的海洋面積約為(  )
A.1×1013m2 B.2×1015m2 C.1×1017m2 D.2×1017m2
(多選)(2023 臺州模擬)下列關于分子動理論知識,說法正確的是(  )
A.圖甲“用油膜法估測油酸分子的大小”實驗中,若水面上痱子粉撒得較多,實驗測得的結果將偏大
B.圖乙折線顯示的是液體分子永不停息的無規則運動,這種運動稱為布朗運動
C.圖丙為氧氣分子在不同溫度下的速率分布圖像,由圖可知狀態③時的溫度比狀態①、②時都高
D.圖丁分子力F隨分子間距離r的變化圖像,兩分子間距從r=r2到r=r1,分子力先減小后增大
(2022春 湖州期末)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主要經呼吸道飛沫傳播和密切接觸傳播,在相對封閉的環境中長時間暴露于高濃度氣溶膠情況下存在經氣溶膠傳播的可能。氣溶膠微粒是懸浮在大氣中的肉眼不可見的微小顆粒,關于封閉環境中氣溶膠微粒,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溫度升高,氣溶膠微粒運動會減慢
B.氣溶膠微粒越大,運動越明顯
C.氣溶膠微粒受到的空氣分子作用力的合力始終為零
D.氣溶膠微粒在空氣中做無規則運動,可以看作布朗運動
(2022春 溫州期末)關于分子動理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氣體擴散的快慢與溫度無關
B.布朗運動就是分子的無規則運動
C.溫度越高,分子熱運動的平均動能越大
D.分子間的引力總是隨分子間距增大而增大
(2022春 樂清市校級期末)如圖是分子間相互作用力隨分子間距離的關系圖像,關于分子間相互作用力的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分子間相互作用力隨兩分子間的距離增大而減小
B.當兩分子間的距離為0.9r0時,兩分子間的作用力表現為引力
C.當兩分子間的距離為1.2r0時,兩分子間的作用力表現為引力
D.分子間相互作用力隨兩分子間的距離減小而減小
(2023春 余姚市校級月考)如圖所示,甲分子固定在坐標原點O,乙分子沿x軸運動,兩分子間的分子勢能Ep與兩分子間距離的變化關系如圖中曲線所示。圖中分子勢能的最小值為﹣E0,若兩分子所具有的總能量為0,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乙分子在P點(x=x2)時,加速度最大
B.乙分子在Q點(x=x1)時,其動能最大
C.乙分子在Q點(x=x1)時,處于平衡狀態
D.乙分子的運動范圍為x≥x1
(多選)(2022春 浙江期中)關于熱學相關知識,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若物體內能較大,那么溫度一定較高
B.液體中微粒的布朗運動的無規則性,反映了液體分子運動的無規則性
C.分子勢能隨著分子間距離的增大,可能先減小后增大
D.將一滴體積為V的油酸酒精溶液滴在平靜的水面上,鋪開的油膜面積最大為S,則油酸分子的直徑約為
(2022春 溫州期末)關于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圖甲中微粒越大,單位時間內受到液體分子撞擊次數越多,布朗運動越明顯
B.圖乙中液晶分子排布有序,因此液晶材料不具備光學各向異性
C.圖丙中當分子間距離接近無窮大時,分子間作用力可以忽略不計
D.圖丁中虛線為同一氣體溫度較高時的速率分布圖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第32講 分子動理論
目錄
[基礎過關] 1
一、分子動理論的基本觀點、阿伏加德羅常數 1
二、溫度是分子平均動能的標志、內能 2
[命題點研究] 2
命題點一 微觀量的估算 2
命題點二 布朗運動與分子熱運動 3
命題點三 分子間的作用力與分子勢能 6
[課時訓練] 10
[基礎過關]
一、分子動理論的基本觀點、阿伏加德羅常數
1.物體是由大量分子組成的
(1)分子很小:
①直徑數量級為10-10m。
②質量數量級為10-26~10-27kg。
(2)分子數目特別大:
阿伏加德羅常數NA=6.02×1023mol-1。
2.分子的熱運動
(1)擴散現象:由于分子的無規則運動而產生的物質遷移現象。溫度越高,擴散越快。
(2)布朗運動:在顯微鏡下看到的懸浮在液體中的固體顆粒的永不停息地無規則運動。其特點是:
①永不停息、無規則運動。
②顆粒越小,運動越明顯。
③溫度越高,運動越激烈。
提示:①運動軌跡不確定,只能用不同時刻的位置連線確定微粒做無規則運動。
②不能直接觀察分子的無規則運動,而是用懸浮的固體小顆粒的無規則運動來反映液體分子的無規則運動。
(3)熱運動:物體分子永不停息地無規則運動,這種運動跟溫度有關。
3.分子間存在著相互作用力
(1)分子間同時存在引力和斥力,實際表現的分子力是它們的合力。
(2)引力和斥力都隨分子間距離的增大而減小,但斥力比引力變化得快。
二、溫度是分子平均動能的標志、內能
1.溫度
一切達到熱平衡的系統都具有相同的溫度。
2.兩種溫標
攝氏溫標和熱力學溫標。
關系:T=t+273.15 K。
3.分子的動能
(1)分子動能是分子熱運動所具有的動能。
(2)分子熱運動的平均動能是所有分子熱運動的動能的平均值,溫度是分子熱運動的平均動能的標志。
(3)分子熱運動的總動能是物體內所有分子熱運動動能的總和。
4.分子的勢能
(1)意義:由于分子間存在著引力和斥力,所以分子具有由它們的相對位置決定的能。
(2)分子勢能的決定因素:
微觀上——決定于分子間距離和分子排列情況;
宏觀上——決定于體積和狀態。
5.物體的內能
(1)等于物體中所有分子的熱運動的動能與分子勢能的總和,是狀態量。
(2)對于給定的物體,其內能大小由物體的溫度和體積決定。
[命題點研究]
命題點一 微觀量的估算
1.微觀量:分子體積V0、分子直徑d、分子質量m0.
2.宏觀量:物體的體積V、摩爾體積Vmol、物體的質量m、摩爾質量M、物體的密度ρ.
3.關系
(1)分子的質量:m0==.
(2)分子的體積:V0==.
(3)物體所含的分子數:N=·NA=·NA或N=·NA=·NA.
4.兩種模型
(1)球體模型直徑為d= .(適用于:固體、液體)
(2)立方體模型邊長為d=.(適用于:氣體)
特別提醒 1.固體和液體分子都可看成是緊密堆積在一起的.分子的體積V0=,僅適用于固體和液體,對氣體不適用.
2.對于氣體分子,d=的值并非氣體分子的大小,而是兩個相鄰的氣體分子之間的平均距離.
(多選)(2023春 余姚市校級月考)某氣體的摩爾質量為M,分子質量為m.若1摩爾該氣體的體積為Vm,密度為ρ,則該氣體單位體積分子數為(阿伏加德羅常數為NA)(  )
A. B. C. D.
【解答】解:1摩爾該氣體的體積為Vm,則單位體積分子數為n,
氣體的摩爾質量為M,分子質量為m,則1mol氣體的分子數為NA,則單位體積分子數為n,
單位體積的質量等于單位體積乘以密度,質量除以摩爾質量等于摩爾數,所以單位體積所含的分子數n.故D錯誤,A、B、C正確。
故選:ABC。
(2023春 鐵西區校級月考)設某種物質的摩爾質量為μ,分子間平均距離為d,已知阿伏加德羅常數為NA,則該物質的密度ρ可表示為(  )
A. B.
C. D.
【解答】解:對于固體或液體分子,看作球體時,
該物質的單個分子的體積是
物體的摩爾質量μ=ρ NAV0
解得
對于氣體分子,單個分子占據的空間為立方體時,則有:
解得
故A正確,BCD錯誤。
故選A。
(2023春 鼓樓區校級期中)我國最新研制出了一種超輕氣凝膠,它刷新了目前世界上最輕的固體材料的紀錄,彈性和吸油能力令人驚喜,這種被稱為“全碳氣凝膠”的固態材料密度僅是空氣密度的。設氣凝膠的密度為ρ(單位為kg/m3),摩爾質量為M(單位為kg/mol),阿伏加德羅常數為NA,則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a千克氣凝膠所含的分子數
B.氣凝膠的摩爾體積
C.每個氣凝膠分子的直徑
D.每個氣凝膠分子的體積
【解答】解:A.a千克氣凝膠的摩爾數為
則a千克氣凝膠所含有的分子數為
故A正確;
B.氣凝膠的摩爾體積為
故B正確;
D.1mol氣凝膠中包含NA個分子,故每個氣凝膠分子的體積為
V0①
故D正確;
C.設每個氣凝膠分子的直徑為d,則有
V0π②
聯立①②式可得
故C錯誤。
本題選不正確的,故選:C。
(2023 淄博一模)已知地球大氣層的厚度遠小于地球半徑R,空氣平均摩爾質量M,阿伏伽德羅常數NA,地面附近大氣壓強p0,重力加速度大小g。由此可以估算地球大氣層空氣分子總數為(  )
A. B.
C. D.
【解答】解:大氣中的壓強由空氣氣的質量產生,即mg=p0S=p0 4πR2
則地球大氣層空氣分子總數為NNA
故A正確,BCD錯誤;
故選:A。
(2022秋 青島期末)利用油膜法可粗略地測定分子的大小和阿伏加德羅常數。若已知n滴油酸的總體積為V,一滴油酸形成的油膜面積為S,油酸的摩爾質量為μ,密度為ρ,則每個油酸分子的直徑d和阿伏加德羅常數NA分別為(球的體積公式V)(  )
A.d,NA
B.d,NA
C.d,NA
D.d,NA
【解答】解:一滴油酸體積為,故直徑
油酸的摩爾體積為
一個油酸分子的體積為
故,故B正確,ACD錯誤。
故選:B。
命題點二 布朗運動與分子熱運動
布朗運動和熱運動的比較
布朗運動 熱運動
活動主體 固體小顆粒 分子
區別 是固體小顆粒的運動,較大的顆粒不做布朗運動,能通過光學顯微鏡直接觀察到 是指分子的運動,分子不論大小都做熱運動,熱運動不能通過光學顯微鏡直接觀察到
共同點 都是永不停息的無規則運動,都隨溫度的升高而變得更加激烈,都是肉眼所不能看見的
聯系 布朗運動是由于小顆粒受到周圍分子做熱運動的撞擊作用不平衡而引起的,它是分子做無規則運動的反映
(2023春 海陵區校級期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布朗運動反映了花粉小顆粒內部分子的無規則運動
B.質量、溫度都相同的氫氣和氧氣相比,氫氣的內能較大
C.自行車打氣越打越困難主要是因為胎內氣體分子間相互排斥的原因
D.只要知道氣體的摩爾體積和阿伏伽德羅常數,就可以算出氣體分子的體積
【解答】解:A.布朗運動是懸浮在液體中微粒的無規則運動,顯微鏡中看到的是顆粒的無規則運動,不是液體分子的無規則運動,布朗運動反映的是水分子的無規則運動,故A錯誤;
B.質量、溫度都相同的氫氣和氧氣相比,氫氣的的物質的量比氧氣的更多,因此氫氣的內能較大,故B正確;
C.自行車打氣越打越困難主要是因為胎內壓強隨著打入的氣體增多而增大,而壓強越大,越難打入氣體,故C錯誤;
D.知道氣體的摩爾體積和阿伏伽德羅常數只能算出單個氣體分子所占有空間的體積,而不能算出氣體分子的實際體積,氣體分子分子間的距離比較大,實際體積相較于它所占有的空間而言是很小的,故D錯誤。
故選:B。
(2023春 沙坪壩區校級月考)如圖所示是用顯微鏡觀察懸浮在水中的某個花粉微粒做布朗運動的觀測記錄,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溫度越高,布朗運動越顯著
B.花粉微粒越大,布朗運動越顯著
C.布朗運動反映了花粉分子的無規則熱運動
D.圖中記錄的是花粉微粒做布朗運動的軌跡
【解答】解:布朗運動是懸浮物顆粒的運動,但是本質上是液體分子的熱運動,懸浮物顆粒在液體中由于液體分析的熱運動使得懸浮物顆粒受力不平衡而出現的我們看到的懸浮物顆粒的無規則運動。也就是懸浮物顆粒的無規則運動是現象,而液體分子的熱運動是本質。
A.實驗中,溫度越高,液體分子運動越激烈,懸浮物顆粒受到更多的液體分子撞擊,越容易不平衡,我們看到的懸浮物顆粒的運動越劇烈,使得布朗運動也越顯著,故A正確;
B.微粒越大,表面積越大,同一時刻撞擊微粒的液體分子越多,合力越小,懸浮物顆粒的受力越趨向于平衡,從而我們看到懸浮物顆粒的運動趨于平緩,布朗運動越不明顯,故B錯誤;
C.布朗運動指的是花粉顆粒的運動,不是花粉分子的熱運動,間接反映液體分子的無規則運動,故C錯誤;
D.圖中記錄的是花粉微粒也是無規則的,沒有固定的軌跡,只是按時間間隔依次記錄位置的連線,并不是運動軌跡,故D錯誤。
故選:A。
(2023春 天河區校級期中)用高倍顯微鏡觀察懸浮在液體中微粒的運動情況。選三個微粒,每隔30s記錄一次它們的位置,然后用線段把這些位置按時間順序連接起來得到它們的位置連線圖,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位置連線圖是微粒實際的運動軌跡
B.該實驗用顯微鏡觀察到的是組成微粒的分子的無規則運動
C.該實驗用顯微鏡觀察到的是液體分子的無規則運動
D.微粒越小,液體的溫度越高,觀察到的布朗運動就越明顯
【解答】解:A、圖中記錄的是每隔一定時間微粒位置,位置連線并不是微粒做布朗運動的軌跡,故A錯誤;
BC、該實驗用顯微鏡觀察到的是微粒的無規則運動,并不是微粒分子的無規則運動,也不是液體分子的無規則運動,而是液體分子無規則運動的反映,故BC錯誤;
D、微粒越小,液體分子同一時刻撞擊微粒產生的撞擊力越不平衡,布朗運動就越明顯。液體的溫度越高,液體分子運動越激烈,觀察到的布朗運動也越明顯,故D正確。
故選:D。
(多選)(2023春 定遠縣校級期中)我國已開展空氣中PM2.5濃度的監測工作。PM2.5是指空氣中直徑等于或小于2.5μm的懸浮顆粒物,其在空中做無規則運動,很難自然沉降到地面,吸入后對人體形成危害。燃燒礦物燃料是形成PM2.5的主要原因。下列關于PM2.5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PM2.5的尺寸比空氣中氧分子的尺寸大得多
B.PM2.5在空氣中的運動屬于分子熱運動
C.PM2.5的運動軌跡只是由大量空氣分子對PM2.5無規則碰撞的不平衡決定的
D.倡導低碳生活,減少煤和石油等燃料的使用,能有效減小PM2.5在空氣中的濃度
【解答】解:A、由題意可知,PM2.5是指空氣中直徑等于或小于2.5μm的懸浮顆粒物,直徑的數量級為10﹣6m,氧分子直徑的數量級為10﹣10m,則PM2.5的尺寸比空氣中氧分子的尺寸大得多,故A正確;
B、PM2.5的尺寸比分子的尺寸大的多,則在空氣中的運動不屬于分子熱運動,故B錯誤;
C、PM2.5的運動軌跡是由大量空氣分子對PM2.5無規則碰撞的不平衡和氣流的運動決定的,故C錯誤;
D、倡導低碳生活,減少煤和石油等燃料的使用,能有效減小PM2.5在空氣中的濃度,故D正確。
故選:AD。
(2022春 響水縣校級月考)嚴冬時節,梅花凌寒盛開,淡淡的花香沁人心脾。我們能夠聞到花香,這與分子的熱運動有關,關于熱學中的分子,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布朗運動就是液體分子的無規則運動
B.擴散現象是由物質分子的無規則運動產生的,擴散能在氣體和液體中進行,也能在固體中進行
C.兩個分子間距離小于r0時,分子間只有斥力沒有引力
D.兩個分子間的距離增大時,分子間的分子勢能一定減小
【解答】解:A、布朗運動是懸浮于液體中的固體小顆粒的運動,故A錯誤;
B、擴散現象是由物質分子的無規則運動產生的,擴散能在氣體和液體中進行,也能在固體中進行,故B正確;
C、兩個分子間距離小于r0時,分子間斥力和引力都有,只是分子力表現為斥力,故C錯誤;
D、當r<r0,分子勢能隨著分子間距離的增大,分子勢能減小,當r>r0時,分子勢能隨分子距離增大而增大,故D錯誤。
故選:B。
命題點三 分子間的作用力與分子勢能
1.分子間的相互作用力
分子力是引力與斥力的合力.分子間的引力和斥力都隨分子間距離的增大而減小,隨分子間距離的減小而增大,但總是斥力變化得較快,如圖1所示.
圖1
(1)當r=r0時,F引=F斥,F=0;
(2)當r(3)當r>r0時,F引和F斥都隨距離的增大而減小,但F引>F斥,F表現為引力;
(4)當r>10r0(10-9m)時,F引和F斥都已經十分微弱,可以認為分子間沒有相互作用力(F=0).
2.分子勢能
分子勢能是由分子間相對位置而決定的勢能,它隨著物體體積的變化而變化,與分子間距離的關系為:
(1)當r>r0時,分子力表現為引力,隨著r的增大,分子引力做負功,分子勢能增大;
(2)r(3)當r=r0時,分子勢能最小,但不一定為零,可為負值,因為可選兩分子相距無窮遠時分子勢能為零;
(4)分子勢能曲線如圖2所示.
圖2
(2023 杭州一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布朗運動就是液體分子的無規則熱運動
B.氣體與液體分子可以自由移動而固體分子不會發生運動
C.熱力學溫度升高1K和攝氏溫度升高1℃對應的溫度變化量相同
D.水蒸氣凝結成小水珠過程中,水分子間的引力增大,斥力減小
【解答】解:A.布朗運動并不是液體分子的無規則熱運動,布朗運動反映了液體分子做無規則熱運動,故A錯誤;
B.一切物質的分子,包括固體物質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無規則的熱運動,故B錯誤;
C.根據T=273K+t可知ΔT=Δt,即熱力學溫度升高1K和攝氏溫度升高1℃對應的溫度變化量相同,故C正確;
D.水分子在氣態下引力、分子間距離較大,斥力忽略不計,凝結成液態,分子間距減小,引力和斥力同時增大,故D錯誤。
故選:C。
(2023春 邯鄲期中)分子間存在著分子力,并且分子間存在與其相對距離有關的分子勢能。分子勢能Ep隨分子間距離r變化的圖像如圖所示,取r趨近于無窮大時Ep為零。通過功能關系可以從此圖像中得到有關分子力的信息,若僅考慮兩個分子間的作用,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分子間距離由r3減小為r2的過程中,分子力逐漸增大
B.分子間距離為r2時,引力和斥力平衡
C.假設將兩個分子從r=r2處釋放,它們將相互靠近
D.假設將兩個分子從r=r1處釋放,則分子間距離增大但始終小于r3
【解答】解:AB、分子力為零時,分子勢能最小。由圖可知r=r2時為平衡位置,分子間距離由r3減小為r2的過程中,分子力的情況可能一直減小,也可能先增大后減小,故A錯誤,B正確;
C、假設將兩個分子從r=r2處釋放,分子處于平衡狀態,保持靜止,故C錯誤;
D、r3處的分子勢能小于r1處的分子勢能,可知r3處分子動能不為零,所以將兩個分子從r=r1處釋放,則分子間距離增大且可以大于r3,故D錯誤;
故選:B。
(2023春 武漢期中)如圖所示為分子勢能Ep隨分子間距離r變化的圖像。假設將甲分子固定于坐標系的原點,甲、乙兩分子間距離為r,r軸上有一點P橫坐標介于r1、r2兩點之間(圖上未標出)。不考慮其他分子的影響,以下說法中正確的是(  )
A.r>r1時,分子間的引力大于斥力
B.若乙從P點由靜止釋放后,分子勢能可以大于0
C.r>r2,r減小時分子間作用力對乙分子做正功
D.將分子間距r由r1增大到r2時,分子力逐漸增大
【解答】解:A.由題圖可知r=r2時分子勢能最小,此時分子間斥力與引力大小相等,則當r1<r<r2時分子間的引力小于斥力,故A錯誤;
B.在移動過程中能量守恒,而當乙分子從P點由靜止開始釋放,據題意可知:Ek+Ep<0,則受到分子斥力的作用,而開始向右加速至r2,則動能Ek≥0,因此分子勢能一直小于0,故B錯誤;
C.r>r2時分子作用力表現為引力,r減小時分子力做正功,故C正確;
D.分子間距由r1增大到r2,根據Ep﹣x圖像斜率的絕對值表示分子力的大小可知,將分子間距r由r1增大到r2時,分子力逐漸減小,故D錯誤。
故選:C。
(2023春 沙坪壩區校級期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懸浮微粒越大,在某一瞬間撞擊它的液體分子數就越多,布朗運動越明顯
B.在一個正方體容器里,任一時刻與容器各側面碰撞的氣體分子數目基本相同
C.氣體分子速率呈現“中間多、兩頭少”的分布規律,當溫度升高時,速率大的氣體分子數目增多,所有氣體分子的動能增大
D.在使兩個分子間的距離由很遠(r>10﹣9m)減小到很難再靠近的過程中,分子間作用力先減小后增大,分子勢能不斷增大
【解答】解:A.懸浮微粒越大,在某一瞬間撞擊它的液體分子數就越多,受力越趨于平衡,布朗運動越不明顯,故A錯誤;
B.在一個正方體容器里,任一時刻與容器各側面碰撞的氣體分子數目基本相同,故B正確;
C.氣體分子速率呈現“中間多、兩頭少”的分布規律,當氣體溫度升高時,氣體分子的平均動能增大,但不是所有分子的動能都增大,故C錯誤;
D.將一個分子從無窮遠處(r>10﹣9m)無限靠近另外一個分子,分子力先增加后減小再增加,與此同時,分子力先表現為引力,做正功,后表現為斥力做負功,分子勢能先減小后增大,故D錯誤。
故選:B。
(2023春 浦口區月考)如圖所示,將甲分子固定于坐標原點O處,乙分子放置于r軸上距離O點很遠的r4處,r1、r2、r3為r軸上的三個特殊位置,甲、乙兩分子間的作用力F和分子勢能Ep隨兩分子間距離r的變化關系分別如圖中兩條曲線所示。設兩分子間距離很遠時,Ep=0。現把乙分子從r4處由靜止釋放,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實線為Ep﹣r圖線、虛線為F﹣r圖線
B.當分子間距離r<r2時,甲、乙兩分子間只有斥力,且斥力隨r減小而減小
C.乙分子從r4到r2做加速度先增大后減小的加速運動,從r2到r1做加速度增大的減速運動
D.乙分子從r4到r2的過程中,分子勢能先增大后減小,在r3位置時分子勢能最大
【解答】解:A、由于分子間的距離等于平衡位置的距離時,分子勢能最小,所以虛線為分子勢能圖線(Ep﹣r 圖線),實線為分子間作用力圖線(F﹣r 圖線),故A錯誤;
B、當分子間距離r<r2時,甲、乙兩分子間分子斥力和引力同時存在,引力和斥力都隨r減小而增大,故B錯誤;
C、乙分子從 r4 到 r2所受的分子力(表現為引力)先增大后減小,根據牛頓第二定律,乙分子做加速度先增大后減小的加速運動,乙分子從 r2 到 r1所受的分子力(表現為斥力)一直增大,根據牛頓第二定律,乙分子做加速度增大的減速運動,故C正確;
D、根據分子勢能圖線可知,乙分子從 r4到 r2的過程中,分子勢能減小,在 r2位置時分子勢能最小,故D錯誤。
故選:C。
[課時訓練]
(2022春 鎮海區校級期中)將撒有小碳粒的某種液體倒入燒杯,經過一段時間靜置后呈現出如圖所示的情景,將部分液體置于顯微鏡下觀察,每隔30s記錄小碳粒的位置,得到如圖所示的連線。則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該液體能浸潤燒杯
B.圖乙所示連線就是小碳粒做布朗運動的運動軌跡
C.布朗運動就是固體小顆粒分子的無規則運動
D.小碳粒做布朗運動是由于液體分子的無規則撞擊
【解答】解:A、不浸潤液體,附著層的液體分子比液體內部的分子間距稀疏而表現為引力,使接觸面由收縮的趨勢,所以該液體不能浸潤燒杯,故A錯誤;
B、根據題意,每隔30s把觀察到的炭粒的位置記錄下來,然后用直線把這些位置依次連接成折線,故此圖象是每隔30s固體微粒的位置,而不是小炭粒的運動軌跡,故B錯誤;
C、布朗運動是懸浮在液體中的固體小顆粒的無規則運動,故C錯誤;
D、小碳粒的運動是由于液體分子對其撞擊不平衡引起的,故D正確。
故選:D。
(2022春 諸暨市校級期中)現有甲、乙分子模型,把甲分子固定在坐標原點O,乙分子位于x軸上,甲分子對乙分子的作用力與兩分子間距離的關系如圖所示。F>0為斥力,F<0為引力,a、b、c、d為x軸上的四個特定的位置。現把乙分子從a處由靜止釋放,則乙分子(  )
A.由a到b做加速運動,由b到c做減速運動
B.由a到c做加速運動,到達c時速度最大
C.由a到c的過程中,兩分子間的分子勢能先減小后增大
D.由c到d的過程中,兩分子間的分子力一直做正功
【解答】解:A、乙分子從a到b再到c的過程中,分子間的作用力一直表現為引力,分子力一直做正功,所以所以該過程中乙分子一直做加速運動,故A錯誤;
B、乙分子從a到b再到c的過程中,分子間的作用力一直表現為引力,該過程中乙分子一直做加速運動,由c再向x軸負方向運動過程,分子間的作用力表現為斥力,由于分子力做負功,乙分子從c到d過程中,做減速運動,故到達c時速度最大,故B正確;
C、乙分子由a到c的過程中,分子間的作用力一直表現為引力,分子力做正功,所以分子間勢能減少,故C錯誤;
D、乙分子由c到d的過程中,分子力表現為斥力,由于分子力的作用會使乙分子做減速運動,該過程分子力做負功,故D錯誤。
故選:B。
(2022春 諸暨市校級期中)如圖所示,把一塊鉛和一塊金的接觸面磨平、磨光后緊緊壓在一起,五年后發現金中有鉛、鉛中有金。對此現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屬擴散現象,原因是金分子和鉛分子的相互吸引
B.屬擴散現象,原因是金分子和鉛分子的無規則運動
C.屬布朗運動,由于外界壓力使小金粒、小鉛粒彼此進入對方中
D.屬布朗運動,小金粒進入鉛塊中,小鉛粒進入金塊中
【解答】解:AB、把一塊鉛和一塊金的接觸面磨平、磨光后緊緊壓在一起,使鉛塊和金的距離接近,由于分子不停地做無規則的熱運動,金分子和鉛分子會彼此進入對方,屬于擴散現象,故A錯誤,B正確;
CD、布朗運動是指懸浮在液體或氣體中固體顆粒的無規則運動,本題是因為分子間的引力作用使二者連在一起,故CD錯誤。
故選:B。
(2022秋 浙江月考)2010年墨西哥灣原油泄漏,英國石油公司共收回大約80萬桶原油,還有410萬桶原油流入墨西哥灣,造成了大面積的海洋被污染。某研究性學習小組欲評估此次漏油事件的影響,小組同學將原油樣品配成體積濃度為0.02%(萬分之二)的酒精溶液,用注射器抽取1mL上述溶液,緩慢入滴入燒杯中,共有50滴,把1滴該溶液滴入盛水的淺盤里,待水面穩定后,將玻璃板放在淺盤上,在玻璃板上描出油膜的輪廓,隨后把玻璃板放在坐標紙上,其形狀如下圖所示。坐標紙上每個正方形格子邊長為10mm,已知一桶原油體積約為160L。假設流入墨西哥灣的原油都充分擴展,請你根據他們的實驗數據估算,這些泄漏的原油將會覆蓋的海洋面積約為(  )
A.1×1013m2 B.2×1015m2 C.1×1017m2 D.2×1017m2
【解答】解:油膜看作單分子油膜層,油膜輪廓的格數約為118格,把1滴該溶液滴入盛水的淺盤里,則有
V1=S1d
設泄漏的原油將會覆蓋的海洋面積為S,則有
V2=S2d
解得:,故B正確,ACD錯誤;
故選:B。
(多選)(2023 臺州模擬)下列關于分子動理論知識,說法正確的是(  )
A.圖甲“用油膜法估測油酸分子的大小”實驗中,若水面上痱子粉撒得較多,實驗測得的結果將偏大
B.圖乙折線顯示的是液體分子永不停息的無規則運動,這種運動稱為布朗運動
C.圖丙為氧氣分子在不同溫度下的速率分布圖像,由圖可知狀態③時的溫度比狀態①、②時都高
D.圖丁分子力F隨分子間距離r的變化圖像,兩分子間距從r=r2到r=r1,分子力先減小后增大
【解答】解:A.若水面上痱子粉撒得較多,則油酸分子比較難散開,會導致所測油膜面積偏小,由
可知,實驗測得的油膜厚度即油酸分子直徑將偏大,故A正確;
B.圖乙折線顯示的是液體分子不斷撞擊固體小顆粒,使其在液體中做永不停息的無規則運動,此為布朗運動,故B錯誤;
C.由熱運動規律可知,溫度越高,氧分子做熱運動的平均速率越大,速率大的分子數目越多,所以狀態③時的溫度比狀態①、②時都高,故C正確;
D.由圖丁可知,兩分子間距從r=r2到r=r0,分子力表現為引力,先增大后減小到0;從r=r0到r=r1,分子力表現為斥力,逐漸增大,故D錯誤。
故選:AC。
(2022春 湖州期末)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主要經呼吸道飛沫傳播和密切接觸傳播,在相對封閉的環境中長時間暴露于高濃度氣溶膠情況下存在經氣溶膠傳播的可能。氣溶膠微粒是懸浮在大氣中的肉眼不可見的微小顆粒,關于封閉環境中氣溶膠微粒,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溫度升高,氣溶膠微粒運動會減慢
B.氣溶膠微粒越大,運動越明顯
C.氣溶膠微粒受到的空氣分子作用力的合力始終為零
D.氣溶膠微粒在空氣中做無規則運動,可以看作布朗運動
【解答】解:AD、氣溶膠微粒在空氣中的無規則運動,可以看作布朗運動,溫度越高,布朗運動越劇烈,氣溶膠微粒運動會加快,故A錯誤、D正確;
BC、產生布朗運動的原因是:大量氣體分子無規則運動,撞擊氣溶膠微粒,使氣溶膠受力不平衡產生的,氣溶膠微粒越小,運動越明顯,故B、C錯誤。
故選:D。
(2022春 溫州期末)關于分子動理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氣體擴散的快慢與溫度無關
B.布朗運動就是分子的無規則運動
C.溫度越高,分子熱運動的平均動能越大
D.分子間的引力總是隨分子間距增大而增大
【解答】解:A、根據分子動理論,可知氣體擴散的快慢與溫度有關,溫度越高,擴散越快,故A錯誤;
B.布朗運動是懸浮在液體或氣體中固體小顆粒的無規則運動,間接反映了液體或氣體分子的無規則運動,故B錯誤;
C.溫度越高,分子熱運動的越劇烈,分子平均動能越大,故C正確;
D.根據分子力與分子間距離的關系,可知分子間的引力和斥力都隨分子間距增大而減小,故D錯誤。
故選:C。
(2022春 樂清市校級期末)如圖是分子間相互作用力隨分子間距離的關系圖像,關于分子間相互作用力的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分子間相互作用力隨兩分子間的距離增大而減小
B.當兩分子間的距離為0.9r0時,兩分子間的作用力表現為引力
C.當兩分子間的距離為1.2r0時,兩分子間的作用力表現為引力
D.分子間相互作用力隨兩分子間的距離減小而減小
【解答】解:A、由圖可知,分子間的相互作用力隨分子間距離的增大先為斥力并減小,然后變為引力,先增大后減小,故A錯誤;
B、當兩分子間的距離為0.9r0時,分子間距離小于平衡距離,此時斥力大于引力,兩分子間的作用力表現為斥力,故B錯誤;
C、當兩分子間的距離為1.2r0時,兩分子間的引力大于斥力,故兩分子間的作用力表現為引力,故C正確;
D、由圖可知,隨著分子間距離變小,分子間的相互作用力先為引力,先增大后減小,后為斥力一直增大,故D錯誤。
故選:C。
(2023春 余姚市校級月考)如圖所示,甲分子固定在坐標原點O,乙分子沿x軸運動,兩分子間的分子勢能Ep與兩分子間距離的變化關系如圖中曲線所示。圖中分子勢能的最小值為﹣E0,若兩分子所具有的總能量為0,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乙分子在P點(x=x2)時,加速度最大
B.乙分子在Q點(x=x1)時,其動能最大
C.乙分子在Q點(x=x1)時,處于平衡狀態
D.乙分子的運動范圍為x≥x1
【解答】解:AC、乙分子在P點時(x=x2),分子勢能最小,分子間距離為平衡距離,分子力為零,故加速度為零,此時為平衡狀態,故A、C錯誤;
BD、當乙分子運動至Q點(x=x1)時,其分子勢能為零,因總能量為零,則其分子動能也為零,分子動能最小,此時分子間距最小,而后向分子間距變大的方向運動,故乙分子的運動范圍為x≥x1,故B錯誤,D正確。
故選:D。
(多選)(2022春 浙江期中)關于熱學相關知識,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若物體內能較大,那么溫度一定較高
B.液體中微粒的布朗運動的無規則性,反映了液體分子運動的無規則性
C.分子勢能隨著分子間距離的增大,可能先減小后增大
D.將一滴體積為V的油酸酒精溶液滴在平靜的水面上,鋪開的油膜面積最大為S,則油酸分子的直徑約為
【解答】解:A、溫度低的物體分子平均動能小,但物體的內能與溫度、體積和分子總數都有關,如果物質的量大,則內能也可能大,故A錯誤;
B、布朗運動是懸浮微粒的無規則運動,間接反映了液體分子運動的無規則性,故B正確;
C、當分子間距從平衡位置以內增大時,分子力先是斥力做正功,后是引力做負功,分子勢能隨著分子間距離的增大,先減小后增大,故C正確;
D、分子直徑約為:d,油酸的體積小于V,故D錯誤。
故選:BC。
(2022春 溫州期末)關于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圖甲中微粒越大,單位時間內受到液體分子撞擊次數越多,布朗運動越明顯
B.圖乙中液晶分子排布有序,因此液晶材料不具備光學各向異性
C.圖丙中當分子間距離接近無窮大時,分子間作用力可以忽略不計
D.圖丁中虛線為同一氣體溫度較高時的速率分布圖
【解答】解:A、微粒體積越大,四面八方分子對微粒撞擊概率越均等,布朗運動越不明顯,故A錯誤;
B、液晶具有光學各向異性,故B錯誤;
C、分子間距離趨近于無窮大時,分子力趨近于零,分子勢能可以忽略不計,理想氣體就是屬于這種情況,故C正確;
D、虛線峰值對應橫坐標即速率更小,即大量分子處于速率較小的狀態,溫度更低,故D錯誤。
故選:C。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庆云县| 五指山市| 酉阳| 栾城县| 图片| 奉新县| 和政县| 西畴县| 彝良县| 布拖县| 江陵县| 平湖市| 莫力| 余江县| 克拉玛依市| 昔阳县| 新营市| 仙游县| 勐海县| 玛多县| 本溪市| 辉县市| 海南省| 新昌县| 延津县| 竹山县| 汝城县| 东安县| 万安县| 鄂托克前旗| 浪卡子县| 呈贡县| 磐安县| 西青区| 上犹县| 泸水县| 黄大仙区| 峨边| 海林市| 阳城县| 宽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