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不做“小馬虎”》教學反思課標要求:幫助學生養(yǎng)成做事不馬虎的好習慣,是本課的教學目標。要糾正學生馬虎的毛病,要有針對性地對其進行引導。首先要找出他們馬虎的原因。一般來說,馬虎的孩子比較開朗、心寬、不計較,這是他們性格中的優(yōu)點,應該加以肯定、保護;但是他們的馬虎往往又與缺乏責任心有關,所以,對馬虎的孩子,要以責任心的培養(yǎng)為主,當他們的責任心增強了,自然就不那么馬虎了。除此之外,學習環(huán)境太喧鬧,難以讓人安靜下來,或作業(yè)太多,為了趕進度,學生也會出現(xiàn)馬虎的現(xiàn)象;因此,我們應根據(jù)學生的表現(xiàn)作出具體分析,有針對性地幫助他們改變做事馬虎的壞毛病,培養(yǎng)他們認真做事的好習慣。本課是培養(yǎng)學生耐心與責任心的重要內容。本課編寫的主要依據(jù)是課程標準“負責任、有愛心地生活”中的第1條“做事認真負責,有始有終,不拖拉”。結合一年級學生普遍存在的粗心、馬虎的現(xiàn)象,我們選擇讓學生尋找生活中的“小馬虎”,進而不當“小馬虎”,養(yǎng)成做事不馬虎的好習慣。《不做“小馬虎”》是第一單元的第四課,與前面三課是并列關系。教學反思:課程標準從低年級兒童的生活經驗出發(fā),指導學生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積極地生活:負責任、有愛心地生活;動手動腦、有創(chuàng)意地生活。我們要把這些要求緊密有效地結合起來,組織富有成放的課堂教學活動,潛移默化地讓學生受到影響,引發(fā)學生的道德體驗,提高他們的道德認知。以《不做“小馬虎”》這一課為例,我主要做了以下嘗試。1.成為學生活動的合作者和指導者。教學中,我努力讓自己處在與學生平等的地位上,作為學生活動的指導者、支持者與合作者,和學生一起交流、討論.....努力創(chuàng)設適宜的活動環(huán)境,活動編排由淺入深,采用形式多樣的、生動活潑的教學活動,讓學生有所體驗,有所感悟。我注重從學生熟悉的生活入手,由找尋自己的馬虎轉向解決學生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在這節(jié)課上,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自己感興趣的游戲活動,討論自己身邊的馬虎現(xiàn)象,把在課堂上、在生活中的所見、所想、所感在課堂上表達出來,交流自己體會到的真實感受,有助于道德的內化。2.在活動中促進學生主動發(fā)展。在課堂教學中,我采用的講故事、說童謠、親身體驗等方式,是促進兒童發(fā)展的有效教學方式,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在運用教材的過程中,我不拘泥于教材內容的設置,而是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再加工、再創(chuàng)造,讓他們有所體驗、感悟。在本課的教學設計中,我自己比較滿意的是創(chuàng)設了一些密切聯(lián)系學生的主題活動情境,采用了帶有“玩”的色彩而又與學習內容密切配合的活動方式,來促使學生提高認識,感悟道理,改善行為。這堂課的不足是,有的學生只顧著聽故事、看圖片,參與討論時只是從旁觀者的角度來看待別人的馬虎,沒有真正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找出自己的馬虎行為,所以,對這些學生而言,教學目標的達成有所欠缺。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