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6課 艱辛探索與建設成就 導學案課標要求:知道中共八大;了解“大躍進”運動、人民公社化運動等錯誤與調整國民經濟的“八字方針”;認識這一時期取得的政治、經濟、外交、國防、科技等成就及其具有的開創性、奠基性意義;了解毛澤東對中國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貢獻,認識毛澤東思想的重要指導意義;了解以王進喜、雷鋒、錢學森、鄧稼先、焦裕祿等為代表的廣大干部群眾艱苦奮斗的事跡;了解“文化大革命”的嚴重危害及主要教訓。學習目標:1. 掌握中共八大指出的黨和人民的主要任務、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的提出、“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及國民經濟的全面調整;掌握“文化大革命”的起止時間、兩個反革命集團及其覆滅的標志;簡述“文化大革命”中民主法制和國民經濟遭受嚴重破壞的主要史實,認識“文化大革命”給國家和人民帶來了嚴重災難;知道探索建設社會主義道路的成就,認識王進喜、焦裕祿、雷鋒等先進模范人物;通過對探索建設社會主義道路的良好開端和嚴重失誤的學習,總結歷史教訓,認識建設社會主義道路是一個長期的、曲折的過程。本課重難點:重點:在探索中曲折前進;文化大革命;建設成就。難點:文化大革命。自主學習與探究在探索中曲折前進良好開端——背景:社會主義 制度已經在我國建立起來。召開時間:地點:內容:大會分析了當時國內的主要矛盾,指出黨和人民的主要任務是集中力量把我國盡快地從 變為 。意義:中共八大以后,中國開始 的 的社會主義建設。探索失誤——“ ”與總路線: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會議提出“ 地建設社會主義”的總路線。失誤:全國掀起了“ ”的高潮和人民公社化運動。評價:反映了人民群眾迫切要求改變我國 的愿望,但 ,忽視了 的經濟規律。影響:1959年至1961年,我國的國民經濟發生 。國民經濟的調整目的:克服 局面。方針:中共中央提出了“ ”的八字方針。實施時間: 年初開始實施,到 年,國民經濟調整的任務基本完成。影響:工農業生產得到恢復和發展,呈現出 、市場 的新面貌。“文化大革命”背景:20世紀60年代中期,毛澤東認為黨和國家面臨著 的危險。為此,他強調“ ”,想通過發動“文化大革命”來防止資本主義復辟。開始: 年夏,“文化大革命”全面發動起來。全面內亂:陳伯達、江青、康生、張春橋等人組成的中央文革小組,成為“文化大革命”的實際指揮部。他們趁機煽動“ ”。最大冤案:國家主席 被誣蔑為“叛徒、內奸、工賊”,遭受了殘酷迫害,成為“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冤案。人民抗爭老一輩革命家對江青等人的倒行逆施進行針鋒相對的斗爭,但遭到了壓制和打擊。和許多干部堅持黨和國家的日常工作,盡量減少“文化大革命”造成的損失。結束(1)1971年9月13日,林彪等人慌忙外逃,在蒙古人民共和國溫都爾汗機毀人亡,這就是“ ”。林彪反革命集團被粉碎。等人進行篡黨奪權的陰謀活動,被稱為“四人幫”。1976年10月,華國鋒、葉劍英等代表中央采取斷然措施,將“四人幫”隔離審查,一舉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團,“文化大革命” 。危害:給黨、國家和各族人民帶來新中國成立后最嚴重的的 ,造成了巨大的損失。建設成就工業建設成就工業生產能力:武漢、包頭兩大鋼鐵基地,大慶油田、勝利油田和大港油田建成;到1965年,我國實現了 產品的全部自給。工業布局:原有的沿海工業基地得到加強,廣大內地也新建了不同規模的 。新興工業:新興的 工業、 工業、 工業從無到有地發展起來。交通方面:修建了 、蘭青、 等鐵路。水利建設:取得很大成績。科技成就①生物技術:我國首先完成了 結晶牛胰島素,這在世界上居于領先地位。②國防技術:1967年6月,我國成功爆炸了第一顆 ;1970年4月,我國成功發射了第一顆 。③農業技術:1973年,我國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強優勢的 。影響:我國初步形成了 的、 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為現代化建設打下了堅實的 基礎。影響模范人物:大慶石油工人“鐵人” 、黨的好干部 、解放軍好戰士 等。我的疑問:。課堂檢測“文化大革命”給黨和國家造成了巨大的損失。在“文化大革命”中,反革命集團大肆迫害干部、群眾,在全國制造混亂,遭到了全國人民的反對。標志林彪反革命集團覆滅的事件是( )“九一三事件” B.“一月風暴”C.二月抗爭 D.四五運動2. “他身上體現出來的‘鐵人’精神激勵了一代又一代中國工人。”“他”的典型事跡是( )A.研制原子彈 B.參加石油會戰C.治理蘭考災害 D.培育雜交水稻3. 《劍橋插圖中國史》中寫道,毛澤東認為“中國必須憑借其勞動力資源豐富的優勢,尋求一條更快捷的現代化道路”。1958 年開始的這條“更快捷的現代化道路”帶給中國的是( )A.糧食產量大幅增長 B.鋼鐵資源有效利用C.國民經濟損失慘重 D.生活水平不斷提高4. 1976 年《天安門詩抄》:“黃浦江上有座橋,江橋腐朽已動搖。江橋搖,眼看要垮掉;請指示,是拆還是燒 ”這首詩反映的人民群眾的政治要求是( )A.黃浦江上建新橋 B.炮打資產階級司令部C.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團 D.粉碎“四人幫”5. 如果要拍攝一部以共產黨員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主題的影片,最合適的素材是( )A.上甘嶺戰場,黃繼光舍身堵槍眼B.蘭考鹽堿地,焦裕祿帶病治風沙C.紫竹林租界,義和團抗擊侵略軍D.北京菜市口,譚嗣同慷慨赴刑場6. 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反映了中國工業從弱到強的發展歷程。我國開始改變工業落后面貌,向社會主義工業化邁進是在( )A.洋務運動時期民族工業的“黃金時代”C.“大躍進”時期D.第一個五年計劃完成后7. “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國家。”“人民行使權力的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以上內容出自( )A.《中華民國臨時約法》B.《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C.《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D.《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1954 年)8. “恒源祥”創始人沈萊舟曾對子女說:“現在我把廠都交給了國家,由國家去經營管理,我坐在家里不用花一點心思收股息,這又有什么不好 ”這反映的是( )A.土地改革運動 B.全行業公私合營C.手工業合作化 D.“一五”計劃歸納提升1.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是探索建設社會主義道路的良好開端。這次會議( )A.正確分析了國內主要矛盾B.制定了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C.公布了過渡時期總路線D.首次提出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2.“我們都是搞革命的,搞革命的人最容易犯急性病。我們的用心是好的,想早一點進人共產主義。這往往使我們不能冷靜地分析主客觀方面的情況,從而違反客觀世界發展的規律。”鄧小平的這一席話總結的是( )A.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的教訓B.“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的教訓C.土地改革的教訓D.三大改造的教訓3.“文化大革命”期間,許多領導干部和知識分子被誣為“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反動學術權威”等,遭到批斗、迫害。這些現象充分反映了“文化大革命”期間( )A.民主與法制遭到嚴重踐踏B.沒有制定法律C.“走資派”企圖奪取政權D.黨中央出現了修正主義4.作為我國重要的民族精神之一,它產生于我國探索建設社會主義道路時期,是對中華傳統美德的繼承和升華,也是對我黨我軍優良傳統的繼承和發揚。它是( )A.五四精神 B.長征精神C.延安精神 D.雷鋒精神材料解析題5.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 (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的工業基礎,特別是重工業基礎非常薄弱··..··這種落后的經濟狀況只能靠集中主要力量發展重工業才能改變,只有鋼鐵等基礎工業發展了,機器制造業的原料增多了,輕工業的裝備才能保證……同時,當時的國際環境也急需我們盡快建立強大的軍事工業,以增強國防力量。材料二 1956年我國國民經濟中公私經濟成分的比例項目 公有經濟 私有經濟工業總產值 100% 0商業零售額 95.8% 4.2%材料三 1958 年,一首打油詩這樣寫道:“深耕細作產量高,一棵玉米穿云霄;彩云拴住玉米腰,嚇得月亮彎彎腰。”材料四 1958 年 10 月,山東某縣縣委書記作報告:人人進入新樂園,吃喝穿用不花錢;雞鴨魚肉味道鮮,頓頓可吃四個盤;天天可以吃水果,各樣衣服穿不完;人人都說天堂好,天堂不如新樂園。請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經濟的什么狀況 為改變這種狀況制定了什么計劃?據材料分析制定這種計劃的必要性。(2)材料二反映了我國經濟成分有何特點 這與哪事件有關?(3)材料三反映的是 1958 年發生的什么運動 材料四中的“新樂園”在當時指什么?(4)材料三、四涉及的事件造成了怎樣的嚴重后果?答案自主學習與探究: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 基本 1956年 北京 落后的農業國先進的工業國 全面 大規模 大躍進 人民公社化運動 力爭上游鼓足干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 大躍進 經濟落后狀況 急于求成 客觀嚴重困難 困難 調整、鞏固、充實、提高 1961 1965 物價穩定繁榮 資本主義復辟 以階級斗爭為綱 1966 打倒一切,全面內戰劉少奇 周恩來 九一三事件 江青、王洪文、張春橋、姚文元 結束挫折 原油和石油 現代工業 電子 原子能 航天 蘭新 包蘭人工合成 氫彈 人造地球衛星 秈型雜交水稻 獨立 比較完整物質 王進喜 焦裕祿 雷鋒課堂檢測1—5 ABCDB6—8 DDB歸納提升1—4 ABAD5.(1)狀況:我國工業基礎,特別是重工業基礎非常薄弱計劃:“一五”計劃。必要性:①我國工業基礎薄弱,只有集中主要力量發展重工業才能奠定社會主義工業化的基礎。②嚴峻的國際環境也需要我國通過發展重工業來增強國防力量。(2)特點: 公有制經濟在國民經濟中占主體地位。事件:三大改造。(3)“大躍進”運動。人民公社。(4)1959 年至 1961 年,我國的國民經濟發生嚴重困難。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