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浙教版七年級下冊科學期末易錯題分類練習--《對環境的察覺》易錯點1:對樂音的三個特征區分不清,不了解音調,響度,音色的影響因素1. 二胡是中國特有的樂器,在中國的很多古典音樂中都要用到。琴師在使用前會對二胡進行調音,下列關于調音時采用的做法解釋正確的是( )A. 旋轉琴軸,使弦拉得緊一些,是為了改變響度B. 旋轉琴軸,使弦拉得緊一些,是為了改變音色C. 將琴枕上移一些,是為了改變音調D. 換一根更細一些的琴弦,是為了改變響度2. 兩列聲波在同一示波器上顯示的波形如圖甲、乙所示,則這兩列聲波( )A.音調不同 B.響度不同 C.音色不同 D.音調、響度和音色均不同3. 住宅小區內的樓道燈,晚上通常是人來燈亮,人走燈滅。它的聲控開關的工作狀態主要是依賴樓道內聲音的( )A. 響度 B. 音調 C. 音色 D. 聲速4. 晚上就寢熄燈后,如果有同學講話違反紀律,恰巧班主任站在門外面,那么班主任能立馬辨別是誰違反紀律。班主任辨別聲音的主要依據是( )A. 音調 B. 響度 C. 音色 D. 聲速5. 小蘭在觀察提琴,吉他,二胡等弦樂器的弦振動時突然想到這樣一個問題:弦樂器的音調與那些因素有關呢?她認為:即使在弦張緊程度相同的條件下,發聲的音調高低還可能與弦的粗細,長度,以及弦的材料有關,于是她想通過實驗來探究一下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確,下表是她在實驗時選擇的琴弦條件.編號 琴弦的材料 琴弦的長度/cm 琴弦的橫截面積mm2A 鋼 20 0.3B 鋼 20 0.7C 尼龍絲 30 0.5D 鋼 40 0.5E 尼龍絲 40 0.5(1)、如果小蘭想探究弦發聲的音調與弦的粗細的關系,你認為她應該選用表中編號為_____的琴弦(填字母代號)(2)、如果小蘭想探究弦發聲的音調與弦的材料的關系,你認為她應該選用表中編號為_____的琴弦(填字母代號).(3)、上述探究過程采用的實驗方法是_____ .易錯點2:不了解物體呈現顏色的原理,誤認為照什么光就呈現 什么顏色6. 下列關于顏色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 能使各種色光全部反射的不透明體的顏色是白色的 B. 能把各種色光都全部吸收的不透明體是黑色的 C. 如果不透明體能使各種色光幾乎全部反射,那么這個物體是黑色的 D. 隔著藍玻璃片看紅布,紅布是黑色的7. 小敏穿了一件白襯衫、藍褲子和一雙黑皮鞋,走進一間只亮著紅燈的房子里,別人看到他所穿服裝的顏色分別是( )A. 紅襯衫、黑褲子和黑皮鞋B. 紅襯衫、藍褲子和黑皮鞋C. 白襯衫、藍褲子和黑皮鞋D. 白襯衫、紅褲子和紅皮鞋8. 在沒有任何其他光照的情況下,舞臺追光燈發出的綠光照在穿白上衣、紅裙子的演員身上,觀眾看到她( )A. 全身呈綠色B. 上衣呈綠色,裙子呈紅色C. 上衣呈白色D. 上衣呈綠色,裙子呈黑色9. 攝影大師對黑白照片進行暗室加工時,所用溫度計的液柱是藍色而不是紅色的,以下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 暗室安全燈是紅燈,因而溫度計的紅色液柱在這種環境中不易看清B. 溫度計的藍色液柱在紅光照射下是黑色的C. 藍色液柱在紅光下看得更清楚D. 紅色液柱在紅燈照射下反射白光10. 受變色龍的啟發,研究人員研發了一種具有變色效應的新材料,該材料處于拉伸狀態時為藍色,壓縮狀態時為紅色。則該材料( )A. 在拉伸狀態時吸收藍色光B. 在拉伸狀態時反射藍色光C. 在壓縮狀態時吸收紅色光D. 在壓縮狀態時反射藍色光易錯點3:不了解反射和折射定律,混淆反射和折射的界面,不能正確分析入射點或界面變化的問題11. 如圖所示,一束光在界面處發生反射和折射,AB和CD相互垂直,從圖中可以看出 是界面, 是入射光線, 是反射光線,入射角的大小是 ,折射角的大小是 ,反射角的大小是 。12. 如圖,兩平面鏡互成直角,入射光線AB經過兩次反射后的反射光線為CD,現在以兩平面鏡的交線為軸,將兩平面鏡同向旋轉15°,在入射光線方向不變的情況下,反射光線成了C′D′,則C′D′與CD關系為( )A. 相交成60°B. 相交成30°C. 不相交,同向平行D. 不相交,反向平行13. 如圖,若要讓反射光線射中目標,在激光筆不動的情況下,可將平面鏡( )A. 豎直向上移動B. 豎直向下移動C. 水平向右移動D. 水平向左移動14. 如圖所示,平面鏡OM與ON夾角為α,一條平行于平面鏡ON的光線經過兩個平面鏡的多次反射后,能夠沿著原來的光路返回。則兩平面鏡之間的夾角不可能是( )A.20° B.15° C.10° D.5°15. 一束平行光與水平面成45°角,為了使這束平行光沿水平方向射出,則所用的平面鏡跟水平面所成的角一定等于( )A. 22.5° B. 45° C. 67.5° D. 22.5°或67.5°易錯點4:不理解凸透鏡成像規律,不能正確判斷像的性質和位置16. 小林同學做“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實驗時,蠟燭、凸透鏡、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圖所示,這時燭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像未在圖中畫出來).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光屏上形成的是燭焰倒立、等大的實像B. 圖中成像特點與照相機成像特點完全相同C. 將蠟燭移到光具座10cm刻度線處,保持凸透鏡和光屏不動,光屏上仍可成清晰的燭焰像D. 將蠟燭移到光具座40cm刻度線處,保持凸透鏡不動,無論怎樣移動光屏,它上面都得不到清晰的燭焰像17. 如圖所示,OO'為凸透鏡的主光軸,將點光源放在A點時,像在B點;將點光源放在B點時,像在C點.當將點光源放在C點時,則( )A. 一定在B點成一個實像B. 一定在A點的左側成一個虛像C. 可能在B、C之間成一個實像D. 可能在C點的右側成一個虛像18. 如圖是裝有水的圓柱形玻璃杯。將鉛筆靠近玻璃杯的后面,透過玻璃杯可以看到筆尖指向左側,此時成像為正立、 的虛像。如果將鉛筆由靠近玻璃杯的位置向遠處慢慢移動,你會看到筆尖指向 側。19. 在“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時,將點燃的蠟燭放在距凸透鏡30cm處,在透鏡另一側距離透鏡16cm處的光屏上得到燭焰清晰的像。則下列相關說法中正確的有( )①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實像②照相機是利用這一成像原理工作的③該透鏡的焦距f一定滿足8cm<f<15cm④將遠視鏡片放在蠟燭和凸透鏡之間,要使光屏上出現清晰的像,光屏應遠離透鏡A. ①和③ B. ②和④ C. ②和③ D. ①和④20. 小宇在透明的玻璃板上用黑色畫筆畫了個手表盤,如圖甲所示.把這個玻璃板放在透鏡的左側位置,并用平行光源對著玻璃板上的表盤照射,如圖乙所示,移動光屏直到在屏上成清晰像為止,此時表盤在光屏上所成的像是圖丙中的( )A.AB.BC.CD.D易錯點5:不了解凸透鏡成像規律的應用,不會分析眼球,照相機,投影儀調節中的動態變化問題21. 甲、乙、丙、丁是四架不同型號的(焦距不同)“海鷗牌135”相機,如下圖所示,小紅站在同一地點,分別用它們對著同一景物——亭子各拍一張照片,如下圖中的A、B、C、D,我們可以判定:照片 是用甲拍攝的,照片 是用乙拍攝的,照片 是用丙拍攝的,照片 是用丁拍攝的。22. 老奶奶用放大鏡看報紙,為了看到更大的清晰的的像,應( )A.保持報紙與眼睛不動,放大鏡離報紙遠一些B.保持報紙與眼睛不動,放大鏡離報紙近一些C.保持報紙與放大鏡不動,眼睛離報紙近一些D.保持報紙與放大鏡不動,眼睛離報紙遠一些23. 十一期間,小明和同學到泰山游玩,當他為全體同學拍了一張合影后,又想為一位同學拍一張單身照,則他應( )A. 保持照相機與同學間的距離不變,拉長鏡頭B. 減小照相機與同學間的距離,鏡頭不動C. 增大照相機與同學間的距離,縮短鏡頭D. 減小照相機與同學間的距離,拉長鏡頭24. 某人看遠處的物體時,其光路如圖所示.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此人的眼睛正常,無須戴眼鏡B. 此人的眼睛是近視眼,應戴凹透鏡做成的眼鏡C. 此人的眼睛是近視眼,應戴凸透鏡做成的眼鏡D. 此人的眼睛是遠視眼,應戴凸透鏡做成的眼鏡25. (多選)如圖所示,紙筒A的一端蒙上了一層半透明紙,紙筒B的一端嵌了一個凸透鏡,兩紙筒套在一起組成了一個模型照相機,為了在A端得到清晰的像,這時( )A.眼睛應對著B端向筒內觀察,看看像是否清晰B.眼睛應對著A端向筒內觀察,看看像是否清晰C.應把A端朝著明亮的室外,B端朝著較暗的室內D.應把B端朝著明亮的室外,A端朝著較暗的室內參考答案1、C 2、C 3、A 4、C 5、(1)、A,B(2)、D,E(3)、控制變量法6、C 7、A 8、D 9、D 10、B11、CD FO OE 60° 40° 60° 12、C 13、B 14、A 15、D 16、D 17、D18、放大;右。 19、C 20、A 21、D;B;A;C 22、A 23、D 24、B 25、BD/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