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浙教版七年級下冊科學(xué)期末易錯題分類練習(xí)--《地球與宇宙》易錯點1:對晨昏線的了解不夠透徹,不能正確判斷晨線和昏線,誤認(rèn)為晨昏線一定與經(jīng)線重合1. 讀某半球日照圖,回答問題。(1)從圖中的自轉(zhuǎn)方向可以看出,此圖是_____半球的日照圖。(2)弧線ABC表示____線,其中弧線AB表示____線,弧線BC表示_____線。2. 讀圖,回答下列問題.(1)根據(jù)太陽光線的照射情況,在圖上畫出晨昏線,并用斜線畫出夜半球.(2)圖上晝夜半球的界線是______線(晨、昏).3. 從北極的上空看到圖中 ,晨昏圈上的_____(用字母表示)是晨線,在它的東邊是____;在它的西邊是_____(選填“白天”或“黑夜”)。晨昏圈上的______ (用字母表示)是昏線,在它的東邊是____在它的西邊是_____(選填“白天”或“黑夜)..如果圖中D處是中國,則B處最有可能的是下列哪個國 家 。A日本 B英國 C 巴西 D美國4. 讀圖,回答問題:(1) 晨昏線是一條__________的分界線。(2) 圖1中,晨線是__________,昏線是__________;晨昏線和太陽光線垂直。圖2中晨線是__________,昏線是__________。(3) 圖2的A、B、C、D四地中,處在白晝的是__________,處在黑夜的是__________,處在晨線上的是__________,處在昏線上的是__________。(4) 地球上由地球自轉(zhuǎn)造成的自然現(xiàn)象主要有: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易錯點2:不理解桿影長度變化與太陽高度的關(guān)系,不會分析太陽高度隨時間,緯度,直射點的變化規(guī)律5. 在杭州西湖,從1月1日到12月31日之間正午太陽高度角的變化規(guī)律是( )A. 先變大,再變小B. 先變小,再變大C. 先變大,后變小,再變大D. 先變小,后變大,再變小6. 某同學(xué)發(fā)現(xiàn):在陽光的照射下,桿影長度會隨季節(jié)和時間的變化而發(fā)生變化。于是他做了如下實驗(如圖所示)。甲圖為一天中桿影長度隨時間的變化,乙圖為不同季節(jié)桿影長度的變化。據(jù)圖完成下列問題。(1)一天中,桿影長度發(fā)生變化的原因是______。(2)從該同學(xué)所在的地方正午的桿影朝向可以判斷,他處于______半球。(3)據(jù)圖甲,一天中,正午的桿影長度最______,太陽高度角最______。7. 讀圖回答下列問題。(1) 圖1中A、B兩地,處于白晝的是__________。(2) 圖1中甲、乙、丙三地,一年中某一天的正午桿影長度可能為0的是__________地。(3) 當(dāng)?shù)厍蜻\行到圖2中的__________(選填數(shù)字序號)處時,嵊州地區(qū)為一年中晝最長,夜最短的一天。8. 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讀圖2,該日地球位于圖1所示公轉(zhuǎn)軌道中的___________(填序號)位置,這一天太陽直射___________。圖中A地將迎來___________(填“黎明”或“黃昏”)。(2)如圖3,廈門(24.5°N,118°E)湖濱中學(xué)科學(xué)興趣小組觀測發(fā)現(xiàn),在正午陽光照射下,樹影朝向偏___________(填“北”或“南”)。(3)一年中當(dāng)正午樹影最長時,廈門的晝夜長短情況是_________,且比A點的白晝時間___________(填“長”或“短”)。易錯點3:不了解月相的形成原理,不會判斷上弦月和下弦月9. 唐代詩人李白的七絕《峨眉山月歌》中這樣寫道“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fā)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詩中所描述的月相是( )A. 蛾眉月 B. 上弦月 C. 滿月 D. 下弦月10. 根據(jù)圖中的四個月相(打斜線部分表示月球的陰影部分),回答下列問題:(1)、圖中A,B,C,D四個月相的名稱分別是:A_____ B _____,C _____,D _____ 。(2)、從初一到十五,這四個月相按先后出現(xiàn)的次序是: _____ (3)、某同學(xué)計劃在正月初一晚上用天文望遠(yuǎn)鏡觀測月球上的環(huán)形山。若他希望你給他一些建議,則你想首先給他怎樣的建議呢 _____ 11. 如圖甲為地球與太陽光線相對關(guān)系示意圖,地球旁的箭頭表示地球自轉(zhuǎn)方向,黑點為北極,圓形虛線表示月球繞地球運行的軌道,A、B、C、D分別代表四個不同時間月球的位置。如圖乙是四種月相的示意圖。《楓橋夜泊》中,詩人張繼描述的“月落烏啼霜滿天”的月相及其位置應(yīng)該是( )A. 位置較接近A,月相類似aB. 位置較接近B,月相類似cC. 位置較接近C,月相類似bD. 位詈較接近D,月相類似d12. 右圖是木星與月球上演“木星合月”(兩者距離達(dá)到最近的天象).圖甲表示相關(guān)天體的位置關(guān)系,地球上的人觀察到此次木星合月的景象最接近的是(○表示木星)( )A. B. C. D.13. 讀“月球運行軌道圖”,回答下列問題:(1)寫出A、B、C、D處所觀測到的月相及相應(yīng)的農(nóng)歷日期。A處的月相:______;農(nóng)歷日期:____________。B處的月相:______;農(nóng)歷日期:____________。C處的月相:______;農(nóng)歷日期:____________。D處的月相:______;農(nóng)歷日期:____________。(2)在圖中四個空白的圓內(nèi)繪出在地球上觀察到的相應(yīng)的月相。(暗部用鉛筆涂黑)14. 讀“月相示意圖(陰影表示暗部)”,回答問題。(1)寫出圖中所示月相的名稱。A. ____________;B. 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2)在一個農(nóng)歷月中,上述月相按照出現(xiàn)的先后順序排列是______________(填字母)。(3)上圖月相圖與下圖中的日、地、月位置關(guān)系一一對應(yīng),請在括號中填出。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易錯點4:不了解日食和月食的發(fā)生原理,誤認(rèn)為兩者發(fā)生過程是一樣的。15. 下列有關(guān)日食和月食的說法,正確的是( )A. 不可能在同一天中發(fā)生日食和月食B. 都是從自身東緣開始,西緣結(jié)束C. 日食是指太陽表面全部或部分被地球遮掩的現(xiàn)象D. 都能證明地球是個球體16. 一位美術(shù)愛好者在我國某地發(fā)生月全食時,即時繪制了幾幅圖畫,試根據(jù)月全食過程判斷,能正確反應(yīng)一次月全食過程各階段順序的是( ).A. ⑥⑤③⑧④①②⑦⑥ B. ⑥⑧③⑤④⑦②①⑥C. ⑥⑦②①④⑧③⑤⑥ D. ⑥①②⑦④⑧③⑤⑥17. 當(dāng)?shù)厍蛏峡吹皆率车臅r候,站在月球上就 ( )A. 一定能看到地食 B. 一定能看到日食C. 也許能看到地食 D. 也許能看到日食18. 2009年7月22日出現(xiàn)的日全食奇觀是近500年來我國境內(nèi)日全食持續(xù)時間最長的一次,日全食最長持續(xù)時間為6分38.8秒,因此被稱作“世紀(jì)日食”.如圖所示,一位美術(shù)愛好者在觀察時,繪成了幾幅圖畫,根據(jù)日全食的過程判斷,下列圖片的先后順序應(yīng)該是( )A . ③②①④ B. ④①②③ C. ①②③④ D. ②③④①19. 地球進(jìn)入下列哪個區(qū)域發(fā)生日全食( )A. A區(qū) B. B區(qū) C. C區(qū) D. D區(qū)20. 圖中有甲、乙、丙三張照片,是某同學(xué)在一次日全食的不同時刻拍攝的。結(jié)合所學(xué)知識,回答下列問題。(1)這些照片的拍攝日期應(yīng)該為農(nóng)歷 。 (2)按照日食發(fā)生的先后順序,將這三張照片排列: 。(3)如果拍攝的是月食過程,那么照片中的月亮?xí)窃鯓拥?為什么 。(4)每年的這天該地都能看到這樣的天文奇觀嗎 為什么 。參考答案1、(1)南 (2)晨昏 晨 昏2、(1)(2)晨3、ABC,白天,黑夜,ADC,黑夜,白天,D4、(1)、晝半球和夜半球; (2)、ABC;ADC;NC;NA; (3)、D;B;C;A;(4)、1、晝夜交替 2、日月星辰的東升西落;(5)、晝夜交替周期不長,這使得地面登晝不至于過分炎熱,黑夜冷卻不至于過分寒冷,從而保證了地球上生命有機體的生存和發(fā)展。5、C6、地球自轉(zhuǎn) 北 短 大7、(1)B;(2)乙;(3)④8、(1)④ 南回歸線 黎明 (2)北 (3)晝最短夜最長 短9、B10、(1)、下弦月 (2)、新月 (3)、上弦月 (4)、滿月 (5)、BACD(6)、到正月十五再去觀測 11、B12、A13、(1)滿月 十五、十六 下弦月 二十二、二十三 新月、初一 上弦月 初七、初八 (2) 如答圖所示。14、(1)下弦月 新月 滿月 上弦月 (2)BDCA (3)N P M O15、A 16、A 17、B 18、A 19、A 20.(1)初一(2)丙,乙,甲 (3)古銅色 由于地球大氣對太陽光的折射,發(fā)生越是部分的月球并非全黑 而呈暗弱古銅色(4)不能。因為月球繞地球運動的軌道平面和地球繞太陽運動的軌道平面有一個5°左右的夾角,因此日食并不是每年的這天都會發(fā)生/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yù)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