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7課 全球聯系的初步建立與世界格局的演變一、大交換:人口遷移與物種交換——改變了世界的人文地理格局和自然環境狀態。(一)人口遷移1、原因:新航路的開辟促進了世界各地人們的往來;歐洲殖民擴張;宗教迫害2、表現: (1)美洲成為世界上族群混合程度很高的地區;(2)歐洲人入侵,大批來到美洲。③非洲黑人作為奴隸販賣到美洲;(3)美洲印第安人人口減少;大洋洲、非洲和亞洲等地也有族群混合現象。3. 方向:(1)歐洲向美洲移民:歐洲人入侵并在美洲建立殖民地。(2)非洲向美洲移民:歐洲人大批來到美洲,并把非洲黑人作為奴隸販賣到美洲。4、特征:(1)從宗主國向殖民地和附屬地遷移,如英國向美洲、印度等地遷移人口;(2)從較發達地區向不發達地區及新開發區移民,如歐洲向拉美各國移居;(3)從舊大陸向新大陸遷移人口,如亞非歐三洲人口向北美、拉美、大洋洲遷移。(4)由發達國家主導;(5)自愿移民和強迫移民相結合。(6)人口遷移的范圍不斷擴大;(7)由人口密集地區遷移到人口稀疏地區。5、影響:(1)積極:①改變了許多地區的人種和民族結構;②推進了世界的物質和人文交流;③促進了新的民族和文化的融合;④加速了落后地區的開發。(2)消極:①歐洲人加快對美洲的殖民掠奪;②使美洲印第安人人口大量減少;③給非洲黑人帶來了沉重災難;④促使各種疾病傳播蔓延。(二)物種交換1.原因:人口遷移促進了世界動植物的大交流。2.表現:歐亞 → 美洲 美洲 → 世界植物 小麥、燕麥、大麥、 裸麥、橄欖、葡萄等 馬鈴薯、玉米、番茄、甘薯、花生、南瓜等動物 馬、牛、豬、羊、雞等 小龍蝦、黑豚、負鼠等微生物 各種疾病和傳染病病菌(天花、麻疹、白喉、水痘、流感等)3、特點:歐洲主導、內容豐富、范圍廣、結果具有雙重性、具有長期性。4、影響:積極:豐富了食物結構;增加糧食產量;促進人口增長和經濟開發;促進文明交融。物種交換密切了各地區之間的聯系,促進了農業的發展,改變了人們飲食結構及生活習慣。消極:(1)人口和動物的全球流動也導致了各種疾病的傳播,造成原住民大量死亡(大量印第安人被屠殺);新疾病肆虐(2)土地資源過度開發,破壞了生態環境總之,改變了世界的人文地理格局和自然環境狀態(三)疾病傳染1.原因:人口和動物的全球流動。2.表現:歐洲人將天花、麻疹、白喉、水痘、流感等疾病的病原體帶到美洲和大洋洲,造成對此不具免疫力的原住民大量死亡。3.影響:造成原住民的死亡和原有社會的解體,是歐洲人能夠在美洲迅速建立殖民統治的重要原因之一;引起勞動力的匱乏,誘發奴隸貿易。二、經濟聯系 ——商品世界流通(一)原因:全球航路的開辟大大提升了海路在世界貿易中的重要性,傳統的印度洋貿易和新興的大西洋貿易、太平洋貿易形成齊頭并進的態勢。(二)表現:1、印度洋貿易:新航路開辟后,歐洲商人很快出現在印度洋的貿易中,并且在與阿拉伯商人的競爭中逐漸占據優勢。2、大西洋貿易:(1)歐洲與美洲的貿易:歐洲人通過開辟出的多條航線和沿海港口,將歐洲生產的手工制品運到美洲出售,換回南美洲的貴金屬、蔗糖和煙草。(2)三角貿易:①原因:殖民者的壓榨和傳染病的流行,造成印第安人大量死亡,美洲勞動力嚴重缺乏。②概況:歐洲商人把歐洲生產的紡織品、槍支和手工制品等運到非洲,從當地酋長手里換取黑人,歐洲人自己也抓捕非洲黑人,然后把他們運到美洲賣為奴隸。3、太平洋貿易:(1)葡萄牙:形成了以澳門為中轉站的海上貿易網絡,貿易路線跨越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葡萄牙商人把中國的生絲、瓷器等貨物經澳門運往印度果阿,再轉運到歐洲各國,獲取大量白銀,這些白銀的大部分又流入中國;葡萄牙人以澳門為據點,參與中日之間的絲銀貿易。(2)西班牙:其經營的橫跨太平洋的貿易,主要在菲律賓和墨西哥之間進行。西班牙將中國生產的生絲、絲綢、棉布和瓷器等產品運到墨西哥交換白銀,再將這些白銀運回馬尼拉。(3)影響:日本與美洲的白銀大量流入中國,進一步刺激了中國東南沿海地區經濟的發展;一個圍繞白銀輸入中國的貿易網絡也逐漸形成。(三)影響隨著海上航路的擴展和商品的世界性流動,世界各地區之間的經濟聯系不斷加強,世界市場初步形成。(世界市場,是世界范圍的商品交換和商品流通,是通過商品交換把各國市場緊密聯系起來的總體。)三、政治格局 ——早期殖民擴張(一)背景:新航路的開辟拉開了海外擴張的序幕,葡萄牙和西班牙走上了大規模殖民掠奪的道路。(二)表現:1、瓜分世界的開始:16世紀(1)葡萄牙將巴西變成殖民地,并在非洲沿岸、印度果阿、馬六甲和中國澳門等地建立了幾十個殖民據點和商站。(2)西班牙的殖民侵略以美洲為主,除巴西之外的中、南美洲廣大地區,以及亞洲的菲律賓逐漸淪為西班牙的殖民地。背景是西班牙和葡萄牙爭奪殖民地,矛盾日益尖銳;實質是西方列強瓜分世界,劃分勢力范圍。該線以西為西班牙的勢力范圍,以東為葡萄牙的范圍;影響是平衡了葡萄牙與西班牙兩大海洋強國一百多年的勢力范圍和殖民霸權。2.新興大國的崛起:17世紀荷蘭、英國、法國也在亞洲、非洲、北美洲建立了多個殖民地。3.特點(1)早期殖民擴張以掠奪財富為主要目的,以海外貿易、海盜式掠奪、欺詐性貿易和販賣黑人奴隸為主要方式,是一種公開的野蠻的強盜行徑。(2)侵略國家以西、葡、荷、英、法等西歐國家為主,主要占據亞洲、非洲、美洲等國家和地區。4.影響(1)對亞非美:①破壞性:中斷了美洲和非洲原有的社會發展進程,打破了原本相對平衡的多元文明格局,給當地人民帶來了巨大災難,亞洲的古老帝國也受到沖擊。②建設性:殖民擴張傳播了先進的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觀念,客觀上促進了殖民地歷史的發展與進步。(2)對歐洲:①引發了商業革命和價格革命,促進了西歐資本原始積累和資本主義發展,加速了歐洲封建制度的解體;②證實了地圓學說,沖擊了神學理論,促進自然科學發展;③開始進行早期殖民擴張。(3)對世界:結束了世界各地相對孤立的狀態,世界日益連成一個整體;以歐洲為中心的世界市場開始形成;大大拉開了東西方歷史進程的差距,東方逐漸從屬于西方。(4)對人類社會:改變了世界格局和歷史發展進程,人類社會開始進入大變革的時代。1 / 3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