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1課 馬克思主義的誕生與傳播一、從空想到科學:馬克思主義的誕生(一)產生條件:1、經濟基礎:隨著資本主義大工業的建立和發展,資本主義制度的弊端日益顯露,階級矛盾尖銳。(根本原因)2、階級基礎:歐洲三大工人運動,無產階級作為獨立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臺,迫切需要科學理論的指導。3、理論來源:吸收英法空想社會主義、德意志古典哲學、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等人類優秀思想文化成果4、個人努力:馬克思、恩格斯長期的理論探索和革命實踐【知識拓展】早期工人運動1、原因:隨著資本主義大工業的建立和發展,資本主義制度的各種弊病逐漸顯現。①經濟危機頻繁發生:1825年,英國爆發了經濟危機。此后,每隔十年左右就會爆發一次資本主義經濟危機。②工人階級處境艱難:雖然生產力不斷提高、勞動日益豐富,但工人階級的生活并沒有得到相應的改善,他們的政治權利也極其有限。③貧富分化嚴重。2、目的:改善勞動條件和生活狀況,維護自己的權益。3、形式:摧毀機器→爭取政治權利。4、代表:19世紀三四十年代,法國里昂工人武裝起義、英國憲章運動和德國西里西亞織工起義。(失敗)▲5、意義:表明無產階級開始作為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臺。工人階級迫切需要科學理論的指導。(二)空想社會主義1、代表人物:法國圣西門、傅立葉和英國人歐文2、主張:“破舊立新”①“破舊”:揭露和批判資本主義制度的種種弊端②“立新”:反對自由放任的競爭,主張建立合作、平等、和諧的理想社會。3、局限性:沒有找到實現理想社會的現實力量和正確有效的途徑。4、影響:留下了寶貴的思想遺產,成為馬克思主義主要的思想來源。(二)基本內容(三大組成部分)1、組織活動:1846—1847年,馬克思和恩格斯先后在布魯塞爾建立了共產主義通訊會員會和德意志工人協會,還加入了德意志流亡工人組織“正義者同盟”,并幫助該同盟改組為“共產主義者同盟”。2、馬克思主義誕生標志:1848年2月《共產黨宣言》的發表(1)主要內容:①肯定了資本主義的歷史進步作用。②揭示資本主義在積累財富和資本的同時對工人階級的殘酷剝奪必將引起工人階級反抗的社會現實。③論證了資本主義必然滅亡、共產主義必然勝利的客觀規律。④肯定了階級斗爭在階級社會中推動歷史發展的重要作用。⑤宣告了無產階級的偉大歷史使命。⑥闡明了共產黨的性質、目的和策略原則。(2)馬克思主義的構成:科學社會主義、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馬克思主義哲學(3)意義:①第一次較為完整系統地闡述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理,闡明了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 ②無產階級斗爭有了科學理論的指導,促進了社會主義運動的發展。③社會主義理論由空想到科學。3、革命實踐與理論探索:(1)革命實踐:1848年,歐洲普遍發生革命,馬克思和恩格斯回到德國,投入實際的革命斗爭。他們創辦報紙宣傳革命,組織工人參加武裝起義。(2)理論探索:①剩余價值學說:1867年,馬克思撰寫的《資本論》出版,揭露了資本主義制度和資本家剝削的秘密。②唯物史觀:科學地揭示了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在人類社會發展中的辯證關系,鮮明地提出了人民群眾對歷史發展的巨大作用(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三)歷史意義1、理論意義: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人民的、實踐的、不斷發展的開放的理論,它創造性地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第一次創立了人民實現自身解放的思想體系,指引著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動,始終站在時代前沿。2、實踐意義:①自19世紀中期起,馬克思主義成為西歐工人運動的指導思想;②在東歐和東南歐,馬克思主義的影響日益擴大;③在亞洲和美洲,馬克思主義是工人運動與民族民主運動的重要思想武器。④馬克思主義政黨在世界范圍內如雨后春筍般建立和發展起來,人民第一次成為自己命運的主人,成為實現自身解放和全人類解放的根本政治力量。二、從理論到實踐:國際工人運動的發展(一)國際工人協會(第一國際)的成立1.背景:(1)隨著工業革命的開展,資本主義經濟迅速發展;(2)1857年世界性經濟危機激化矛盾,工人運動再度高漲;(3)馬、恩總結各國工人斗爭經驗,進行深入的理論研究,在《共產黨宣言》中,馬克思和恩格斯發出了“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的偉大號召,積極促進工人階級的國際聯合。2.成立:1864年,國際工人協會在倫敦成立,這就是歷史上的“第一國際”(國際工人聯合會);3.意義:推動了馬克思主義的傳播和國際工人運動進入新階段。(【知識拓展】第一國際、第二國際、共產國際第一國際:馬克思領導1864~1876第二國際:恩格斯領導1889~1916共產國際:列寧領導1919~1943)(二)馬克思主義的初次實踐——巴黎公社(社會主義由理論到實踐)1、背景:1870年,法國在普法戰爭中失敗,社會矛盾激化。(巴黎公社革命爆發具有偶然性)——根本原因:民族矛盾尖銳導致階級矛盾激化的結果。(【重點區分】巴黎公社①巴黎公社是無產階級政權,但巴黎公社不是社會主義政權;②巴黎公社不是馬克思主義指導、無產階級政黨領導下的革命實踐。③沒有得到其他地區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持,沒有在全國范圍內建立無產階級專政)2、成立:1871年3月,巴黎爆發工人武裝起義,起義者建立了自己的政權——巴黎公社。①1871年3月18日:爆發②1871年3月28日:建立政權 ③1871年5月28日:失敗3、措施:政權建設 權力機構 打碎舊的國家機器,建立立法與行政合一的政權機關和司法機構軍事措施 廢除舊軍隊和舊警察,代之以國民自衛軍和治安委員會公職人員 人民有權監督和罷免由選舉產生的公職人員,所有公職人員的工資不得超過熟練工人的工資社會經濟 工廠歸屬 由工人合作社管理工廠(觸及了資本主義私有制)工作時數 實行八小時工作日(反映了廣大人民的利益)4、結果:1871年5月28日,巴黎公社被法國資產階級和德國聯合扼殺。(失敗具有必然性)5、失敗原因:①根本原因:法國資本主義處于上升時期,法國政治、經濟發展還不足以廢除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即:不具備無產階級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并取得成功的客觀條件);②客觀原因:反動勢力過于強大,國內外聯合鎮壓。 (法國資產階級和普魯士)③主觀原因:法國資產階級還不夠成熟,缺乏先進政黨的領導;沒有建立工農聯盟,孤軍奮戰;沒有接管法蘭西銀行;沒有乘勝追擊給了敵人可乘之機。6、意義:①是無產階級建立政權的第一次偉大嘗試。②豐富了馬克思主義關于無產階級革命和專政的學說。③為國際工人運動提供寶貴的經驗和教訓,公社戰士視死如歸的精神永垂史冊。 。經驗:a.無產階級要獲得解放,必須進行暴力革命。b.打碎舊的國家機器,建立新的國家機器(最主要的)c.對國家進行民主化改造(公職人員選舉產生;限薪;監督)教訓:①無產階級必須具備必要的客觀條件;②無產階級革命需要馬克思主義理論武裝起來的革命政黨的正確領導;③無產階級必修聯合廣大人民群眾,建立工農聯盟。3 / 3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