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浙教版科學七年級下冊期末考點分類練習---第三章《運動和力》考點1:參照物1.(2022七下·金東期末)我國“天和號”核心艙在環繞地球運行時,以“天和號”內部的冰箱為參照物,下列物體中靜止的是( )A.天和號 B.月球 C.火星 D.太陽2.(2021七下·浦江期末)無人機在抗擊疫情期間大顯身手,特別在航拍監控方面,被稱為會飛的照相機。如圖在一次拍攝中,小鄭感覺樹梢在豎直向上運動,他選擇的參照物是( )A.地面 B.樹梢 C.站在地上的人 D.無人機3.(2022七下·仙居期末)2022年6月5日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與天和核心艙完成對接,三位航天員成功進入天和核心艙。(1)長征二號運載火箭點火后加速升空,由發動機將燃料燃燒后產生的氣體噴出,從而獲得上升的力,該力的施力物體是 (選填 “發動機”或“噴出的氣體”)。(2)與核心艙對接后,以核心艙為參照物,載人飛船是 的。考點2:速度4.(2022七下·金東期末)利用地震波中縱波和橫波的傳播速度不同可以監測震源的位置。圖示兩條直線分別表示這兩種波從震源開始傳播的距離(s)與所用時間(1)的關系,若測得這兩種波先后到達某監測站的時間間隔為10s,則震源到該監測站的距離為( )A.25km B.50km C.75km D.100km5.(2022七下·新昌期末)如圖所示記錄了甲、乙兩輛汽車在平直公路上行駛時,在相同時間內的運動過程。在下列v-t圖像中,與兩輛汽車的運動情況可能符合的是( )A.B.C.D.6.(2022七下·新昌期末)甲、乙兩物體同時由同一位置開始在水平面上向東運動,它們的s-t圖像如圖所示。(1)5秒時,以物體甲為參照物,物體乙的運動方向是 (選填“向東"或“向西”)。(2)物體甲的速度為 米/秒。(3)運動2秒,兩物體相距 米。考點3:力的作用效果7.(2022七下·諸暨期末)下圖四種情況,力的作用效果與其他幾項不同的是( )A.風力使樹枝彎曲 B.將標槍投出 C.壓力將鋁板壓成鍋 D.壓力使球和臉都變了樣8.(2022七下·新昌期末)用扳手旋動螺母時,手握在A點比握在B點更省力。這說明力的作用效果與力的( )A.大小有關 B.方向有關 C.作用點有關 D.大小、方向、作用點都有關9.(2021七下·仙居月考)如圖所示,坐在船中的人用力向前推動另一艘船時,發現自己坐的船向后退,說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 ,還可說明物體間 。考點4:力的測量10.(2021七下·上城期末)如圖反映的是Y與X之間的相應關系,下列情況能用此圖表示的是( )A.地球上的物體所受重力與其質量之間的關系B.彈性限度內彈簧的長度與拉力之間的關系C.光的反射中反射角與入射角的關系D.人的生長發育程度與人的年齡之間的關系11.(2021七下·仙居月考)小明和小忠想把一條彈性繩拉開,使彈性繩兩端的拉環能分別套在相隔一段距離的兩根柱子上,用來曬衣服。現有兩種方法:一種是按圖甲的方法做,另一種是按圖乙的方法做。關于這兩種方法,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圖甲中每個人所用的力比圖乙中每個人所用的力要小B.圖乙中每個人所用的力比圖甲中每個人所用的力要小C.圖甲中每個人所用的力與圖乙中每個人所用的力相同D.條件不足,無法比較圖甲中每個人所用的力與圖乙中每個人所用的力的大小12.(2022七下·諸暨期末)如圖四個完全相同彈簧秤,甲、乙均水平放置,丙、丁均豎直懸掛,四圖中的彈簧秤均處于靜止狀態,已知彈簧秤的自身重力是1N,彈簧秤受到的拉力情況如圖所示,則下列有關彈簧秤的示數說法正確的是( )A.甲為4N,乙為4NB.乙為3N,丙為5NC.丙為5N,丁為3ND.丙為4N,丁為4N考點5:重力13.(2022七下·婺城期末)2020年2月11日微信朋友圈中出現的一種傳言——“美國宇航局NASA說,因為今天地球完美的重力角度,這一天地球的引力最小,是唯一一天可以讓掃把獨立站立的日子”。針對這一網絡傳言,同學們紛紛表達了自己的觀點,其中合理的是( )A.掃把立起來時,掃把的重力大小和方向發生了變化B.立在任何地面上的掃把其重力方向一定與地面垂直C.掃把對地面的壓力和地面對掃把的支持力大小相等D.地面對掃把的支持力大于掃把的重力時才能立起來14.(2022七下·諸暨期末)如圖反映的是X和Y之間的相應關系,下列四種情況不能用此圖表示的是( )A.物體所受重力G與質量m之間的關系B.同一液體中,液體內部的壓強與深度的關系C.種子萌發過程中,種子的質量與時間之間的關系D.在彈性限度范圍內,彈簧的伸長量△L與彈簧受到的拉力F大小的關系15.(2021七下·椒江期末)如圖為某同學推實心球的情景,他對離開手后在空中運動的實心球的受力分析正確的是(不考慮空氣阻力)( )A. B. C. D.16.(2022七下·諸暨期末)我國古代人民很早就開始用重垂線來檢測墻體是否豎直。重垂線是利用重力的方向總是 。如圖為重垂線掛于墻上的情形,該墻體向 (選填“左”或“右”)側傾斜。考點6:牛頓第一定律17.(2022七下·新昌期末)在學習牛頓第一定律的時候,我們做了如圖所示實驗。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每次實驗時,小車可以從斜面上的任何位置開始下滑B.實驗表明,小車受到的摩擦力越小,運動的距離就越短C.根據甲、乙、丙的實驗現象,可以直接得出牛頓第一定律D.實驗中運動的小車會停下來,說明力能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18.(2022七下·椒江期末)在豎直平面內用輕質細線懸掛一個小球,將小球拉至A點,使細線處于拉直狀態,由靜止釋放,不計空氣阻力,小球可在A、C兩點間來回擺動,如圖所示。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A.從A到C過程中,小球運動狀態不變B.小球擺到B點時,受到一對平衡力的作用C.擺到B點時,若細線斷開,小球將向右勻速直線運動D.擺到C點時,若細線斷開,小球將豎直下落19.(2021七下·柯橋期末)如圖所示,甲乙兩個相同的鋼球,以相同的速度分別沿著豎直向上和斜向上方向拋出,若不計空氣阻力,則它們在空中運動過程中,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甲、乙最高點時的速度相同B.甲、乙在空中的受力情況不同C.最高點時突然一切外力消失,甲將保持靜止狀態D.最高點時突然一切外力消失,乙將保持靜止狀態考點7:慣性20.(2022七下·金東期末)滑雪包含了很多科學知識,如圖是滑雪的場景,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運動員受到的重力與滑雪板對運動員的支持力是一對相互作用力B.運動員受到滑雪板的支持力與運動員受到的重力是一對平衡力C.運動員用滑雪桿撐地加速滑行,說明力是維持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D.運動員在水平滑道滑向終點時,不能立即停下來是因為她受到慣性力21.(2022七下·濱江期末)在水平向右勻速行駛的列車車廂里有一水平桌面,桌上有一靜止小球,小球突然沿圖中虛線所示路線由A運動到B。由此判斷列車正在( )A.減速行駛,向南轉彎 B.減速行駛,向北轉彎C.加速行駛,向南轉彎 D.加速行駛,向北轉彎22.(2020七下·下城期末)在一艘做勻速直線運動的游輪上,某同學朝各個方向、用相同的力進行立定跳遠。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朝與游輪運動方向一致跳,跳得最遠B.朝與游輪運動方向相反跳,跳得最遠C.朝與游輪運動方向垂直跳,跳得最遠D.朝各個方向跳,跳得都一樣遠考點8:二力平衡23.(2022七下·南潯期末)下列圖示中標注的兩個力屬于一對平衡力的是( )A.推拉方向盤 B.推手 C.推拉小車 D.提著水桶不動24.(2022七下·溫州期末)如圖所示為冬奧會上的冰壺項月。則下圖中對冰壺脫離手后,向前做減速運動過程中的受力分析正確的是( )A.B. C.D.25.(2022七下·溫州期末)如圖為小明利用滑輪、輕質紙片及苔干個質量相等的鉤碼來研究二力平衡條件的實驗示意圖。則其中能說明二力平衡的條件為兩個力要作用在同一直線的是( )A.B.C.D.考點9:摩擦力26.(2021七下·嵊州期末)如圖所示,小明站在商場的電梯上,隨電梯勻速直線向上運動。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小明只受到重力、支持力作用B.小明受到重力、支持力和水平向右的摩擦力作用C.小明受到的支持力大于重力D.小明受到的支持力和小明對電梯的壓力互為平衡力27.(2022七下·杭州月考)一塊三角形木塊B靜止在水平桌面上,而長方形木塊A靜止在B的斜面上,如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B與地面之間不存在摩擦力B.B的重力與桌面對B的支持力是一對平衡力C.A的重力與B對A的支持力是一對平衡力D.A靜止在B的斜面上沒有受到摩擦力的作用28.(2021七下·柯橋期末)小車子大學問。自行車是同學們生活中出行的好伙伴,它的構造和使用的過程中,都蘊含著許多科學知識。(1)自行車騎行時,是依靠地面對輪子的摩擦力前進的, 正常前進時前輪受到的摩擦力方向是向 ;(填“前”或“后”)(2)自行車一般裝有前輪剎車、后輪剎車,當人騎自行車快速前進時,若遇緊急情況,一般應先捏緊 剎車,這樣做的目的是防止急剎時車子由于慣性向前翻。考點10: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29.(2021七下·上城期末)用彈簧測力計沿水平方向拉木塊,使木塊在水平木板上做勻速直線運動。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彈簧測力計示數大于木塊所受摩擦力B.木塊的速度越快,木塊所受摩擦力越大C.若在木塊上放砝碼,同樣操作彈簧測力計示數變大D.若在木板上鋪毛巾,同樣操作彈簧測力計示數變小30.(2022七下·新昌期末)A、B是兩個由同種材料制成的實心正方體,若A和B分別以甲、乙兩種方式在相同的水平桌面上一起做勻速直線運動,如圖所示。則水平推力F1與F2的關系為( )A.F1>F2 B.F131.(2021七下·仙居期末)如圖是一疊試卷,小明發現抽出數學試卷比抽出科學試卷要困難一些。對這一現象最合理的解釋是( )A.科學試卷的慣性較小,較易抽出B.數學試卷的質量較大,較難抽出C.科學試卷的表面光滑,摩擦力小,較易抽出D.數學試卷受到壓力大,摩擦力大,較難抽出32.(2022七下·嘉興月考)圖甲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體,受到方向不變的水平推力F的作用,F的大小與時間t的關系和物體運動速度v與時間t的關系如圖乙、丙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當t=1.5s時,物體受到的摩擦力2NB.2s~4s內,物體所受推力大于摩擦力C.t=3s時,物體受到的摩擦力為6ND.4s~6s,物體運動的路程為8m考點11:增大和減小摩擦力的方法33.(2023七下·甌海月考)在圖所示的方法中,屬于增大摩擦的是( )A. B. C. D.考點12:壓力的作用效果34.(2022七下·諸暨期末)小敏利用海綿、小方桌和砝碼進行了如圖所示探究活動。下列分析不正確的是( )A.探究的方法:控制變量法B.探究的問題:壓力的作用效果與什么因素有關C.探究過程的分析:通過觀察海綿凹陷面積大小判斷壓力的作用效果D.探究的結論: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壓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積有關35.(2021七下·浦江期末)端午時節,孩子們為辟邪掛蛋兜,然后約好朋友來撞蛋。如圖所示甲雞蛋碎裂時乙雞蛋完好。下列有關兩蛋相撞擠壓時的說法正確的是( )A.甲對乙的作用力小于乙對甲的作用力B.甲對乙的作用力沒有使乙蛋發生形變C.甲乙兩蛋相接觸部位受到的壓強相等D.甲對乙的作用力與乙對甲的作用力是一對平衡力36.(2022七下·新昌期末)三個體重、體型相似的人疊成兩層靜態造型,這是新昌的一種非物質文化遺產——疊羅漢,如圖所示。假如每個人體重均為G,每只鞋的底面積均為S,則每只腳對水平地面的壓強為( )A.3G/4S B.3G/S C.G/2S D.G/S37.(2022七下·杭州期末)如圖所示的各種措施中,屬于增大壓強的是( )A.軌道鋪在枕木上 B.切菜刀磨得鋒利 C.書包帶做得很寬 D.穿滑雪板滑雪38.(2021七下·仙居期末)發生意外時,安全逃生是每個人都應該具備的安全意識。如圖是一把破窗“安全錘”,尖尖的錘頭可以確保破窗時增大( )A.壓強 B.壓力 C.密度 D.質量考點13:增大減小壓強的方法39.(2020七下·云和月考)如圖所示的四個實例中,為了減少壓強的是( )A.切蛋鋼絲很細 B.書包背帶做得較寬 C.菜刀很鋒利 D.針頭很細40.(2022七下·嘉興期末)如圖,舉重運動員在舉重前常常會抓一把碳酸鎂粉末在手心里搓,以 手掌與器械之間的摩擦,這是通過改變 的方法來改變摩擦力的大小。考點14:液體的壓強41.(2020七下·溫州月考)兩個用同一種材料制成且完全相同的密閉圓臺形容器一正一反放置在同一水平桌面上,容器內裝有質量和深度均相同的液體,如圖所示。若它們分別在水平方向拉力F1和F2的作用下沿桌面做勻速直線運動,速度分別為v和2v,容器底部受到液體的壓強分別為p1和p2。則:p1 p2;F1 F2。(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42.(2020七下·蕭山期末)如圖所示,完全相同的圓柱形容器中,裝有不同的兩種液體甲、乙,在兩容器中同一高度處分別有A、B兩點。若兩點的壓強相等,則兩種液體對容器底的壓強關系是p甲 P乙;若兩種液體對容器底部的壓強相等時,則A、B兩點壓強關系是PA PB(均選填“>”“=”或“<”)43.(2022七下·諸暨期末)如圖,在透明密閉正方體塑料盒的上下左右四個面的中心處,挖出四個大小相同的圓孔,在孔的表面分別蒙上相同的橡皮膜a、C、b、d.抓住手柄將塑料盒豎直浸沒到水中后靜止。(1)通過觀察橡皮膜 (填字母)的形變可知,液體內部存在向上的壓強。(2)觀察到橡皮膜 (填字母)形變程度相同,可知:同種液體同一深度的液體內部壓強相等。(3)通過橡皮膜的形變大小來反映液體內部壓強大小,這運用了 法。44.(2022七下·新昌期末)小明為探究“影響液體內部壓強的因素”,進行了如下實驗:(1)如圖甲,小明用手指輕按金屬盒上的橡皮膜,如果發現U形管兩側液面高度無明顯變化,原因可能是 (選填“裝置漏氣”或“管內液體密度太小”)。(2)排除故障后,小明繼續實驗,由乙、丙兩圖可知:在深度相同時,液體的密度 ,壓強越大。(3)在圖乙的實驗中,保持金屬盒位置不變,在容器中加入適量水后(液體不溢出) ,橡皮膜受到的液體壓強將 (選填“變大”“變小”或“無法判斷”)。45.(2022七下·濱江期末)現有一根兩端開口的直玻璃管,將其下端蒙上橡皮膜。描述橡皮膜外表面在以下不同情境中的形狀變化。(1)向管內緩緩注水,觀察到橡皮膜向外凸。隨著加入的水量增多,橡皮膜向外凸的程度會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2)將注入水后的玻璃管放入裝有水的水槽中,慢慢向下移動到如圖所示的位置,橡皮膜向外凸的程度會 (選填 “變大”“變小”或“不變”)。(3)當玻璃管移動到管內液面和水槽液面恰好相平時,橡皮膜的形狀是 (選填“凸面”“凹面”或“平面”),試說明理由 。參考答案1.A 2.D 3.(1)噴出的氣體(2)靜止 4.C 5.C 6.(1)向西(2)2(3)47.B 8.C 9.運動狀態;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0.A 11.B 12.D 13.C 14.C15.C 16.豎直向下;左 17.D 18.C 19.C 20.B 21.B 22.D 23.D 24.B 25.C26.A 27.A 28.(1)后(2)后輪 29.C 30.C 31.D 32.A,C 33.A 34.C 35.C36.A 37.B 38.A 39.B 40.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 41.大于;等于 42.>;<43.(1)C(2)bd(3)轉換 44.(1)裝置漏氣(2)越大(3)變大45.(1)變大(2)變小(3)平面;橡皮膜上下兩個表面受到的水的壓強相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