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浙教版科學七年級下冊期末考點分類練習---第四章《地球與宇宙》考點1:太陽概況1.(2022七下·新昌期末)太陽和月球是地球在宇宙中兩個最重要的近鄰。下列有關太陽或月球的說法正確的是( )A.月球上沒有空氣B.太陽大氣層從外到里依次為光球層、色球層和日冕層C.太陽黑子在太陽的色球層上D.月球是繞地球運動的唯一天然行星,月球表面有很多環形山2.(2022七下·濱江期末)如圖是我國衛星風云三號E星首次拍攝的太陽高清圖,為研究太陽活動提供了有力支持,下列關于太陽的說法錯誤的是( )A.太陽是銀河系的中心B.太陽是離我們最近的一顆恒星C.太陽黑子是太陽活動強弱的標志之一D.早晨人們透過地球大氣層看到的“太陽”實際是太陽的虛像3.(2022七下·溫州期末)太陽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如圖①處的太陽活動叫做( )A.日珥 B.耀斑 C.太陽風 D.太陽黑子4.(2021七下·拱墅期末)科幻片《流浪地球》震撼了廣大觀眾,故事中太陽由子某些原因提前步入晚年,而現實中的太陽大概還有50億年的壽命。下列關于太陽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A.太陽是一顆自己能發光和發熱的氣體星球B.日珥是太陽活動強弱的主要標志C.太陽大氣從里到外依次為光球層、色球層和日冕層D.太陽黑子是太陽表面由于溫度較低而顯得較暗的氣體斑塊考點2:月球概況5.(2022七下·椒江期末)下列對月面景觀猜想或解釋錯誤的是( )A.布滿環形山 B.失去質量跳得更高 C.晝夜溫差很大 D.無法直接聽到聲音6.(2021七下·杭州期末)如圖,太陽和月球分別是離我們最近的恒星和衛星,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平時所看到的太陽是它的大氣層,耀斑發生在光球層B.月球表面有許多較暗的區域,是由于溫度較低而顯得較暗C.月球表面有許多由于火山噴發和小天體撞擊而形成的環形山D.太陽的質量比月球要大得多,但是體積和月球相近7.(2021七下·拱墅期末)2020年12月1日,“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在月球著陸,并傳回著陸影像圖,如圖所示。下列有關月球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A.月球表面最引人注目的是隨處可見的環形山B.月球上的環形山都是由古老的火山爆發形成的C.月球表面明暗相間,亮區是高地,稱為月陸D.月球的天空背景是黑色的,是因為月球表面沒有大氣8.(2021七下·溫州期末)2020年12月嫦娥五號登月成功,采用新型復合材料制成的五星紅旗(如下圖)亮相月球,顯示了我國的科技實力。科研人員為了能讓國旗在月球表面不變形,在設計時主要考慮月球表面的因素應是( )A.晝夜溫差大 B.環形山遍布 C.沒有空氣 D.沒有水考點3:地球自轉9.(2021七下·浦江期末)地球自轉的方向和周期是( )A.自西向東 24小時 B.自西向東 12小時C.自東向西 24小時 D.自東向西 365天10.(2022七下·麗水期末)24屆冬奧會于2022年2月4日晚上8點在北京正式拉開的帷幕,此時的美國紐約剛剛迎來日出不久,這是因為( )A.地球自轉 B.地球公轉 C.緯度位置 D.季節變化11.(2021七下.吳興期末)下列與地球上產生晝夜現象無關的是 ( )A.地球是一個不透明的球體 B.地球本身不發光C.同一時刻太陽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 D.地球自西向東自轉12.(2021七下·柯橋期末)圖示是某攝影師在夜晚拍攝的星星視運動照片,照片中的弧線是星星繞著北極星O 運動的軌跡。(1)若P 為某一恒星,則該攝影師看其繞北極星運動的方向為 時針;(2)根據該星星視運動照片,可以說明 。A.地球是宇宙中心 B.地球是個球體C.地球在不停地自轉 D.該照片是在北半球某地拍攝的考點4:晝夜交替13.(2020七下·下城開學考)如圖是晝半球和夜半球的示意圖,其中理解錯誤的是( )A.弧線ABC為晨線,ADC為昏線B.由于地軸傾斜使北極圈出現極晝現象C.由于地球的自轉產生了晝夜現象D.ABC、ADC所處位置會發生變化14.讀下左圖和右圖,回答問題:(1)左圖是以地球 極為中心的投影圖,判斷理由是 。(2)ABCD四地中,位于晨線上的是 ,位于昏線上的是 。(3)再過6小時以后, A,C兩地中處于黑夜的是 。(4)如右圖中, 是晨線。15.(2022七下·南潯期末)演示地球自轉時,用手電筒模擬“太陽”,撥動地球儀(如圖)。(1)在演示過程中,撥動地球儀,使其運動的方向是 。(2)這一實驗演示的是地球自轉產生的 現象。(3)A地正處于 (選填“清晨”、“中午”、“黃昏”或“深夜”)。考點5:地球的公轉16.(2022七下·仙居期末)在地球繞日公轉示意圖中,當地球位于甲位置時,對應的節氣是(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17.(2022七下·新昌期末)下列現象中,由地球公轉產生的是( )A.白晝和黑夜 B.月相 C.太陽的東升西落 D.四季變化18.(2022七下·杭州期末)如圖所示,地球在公轉軌道上沿①→②→③→④繞著太陽公轉。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地球公轉的方向為自東向西B.地球公轉產生了晝夜交替現象C.6月21日這天地球位置最接近圖中的④D.地球從①處運行到②處,太陽直射點在地球表面向北移動19.(2022七下·濱江期末)2021年5月15日,“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所攜帶的“祝融號”火星車成功著陸在火星烏托邦平原南部。火星與地球鄰近且環境最為相似,火星的直徑約為地球的一半,火星上的重力約為地球的0.36倍,自轉軸傾角、自轉方向、自轉周期均與地球相近,公轉一周約為地球 公轉時間的兩倍,下列推測錯誤的是( )A.火星自西向東自轉B.火星的一晝夜時間是地球一晝夜時間的二倍C.在火星上可以看到太陽東升西落D.如果火星車質量為240kg,那么他在火星上受到的重力是864N考點6:正午太陽高度變化20.(2022七下·麗水期末)小麗分別于去年的春分、夏至、秋分和冬至四個節氣的正午時間,在學校操場同-地點以相同角度拍了如下所示的四張照片其中拍攝于夏至日的是( )A. B. C. D.21.(2022七下·金東期末)地球公轉的軌道面(黃道面)和地球赤道面的夾角稱為黃赤交角。黃赤交角的存在是太陽直射點隨公轉而移動的原因。據科學家觀察發現,黃赤交角在緩慢減小,下列描述的變化,不會出現的是( )A.熱帶范圍增大B.太陽直射點移動范圍縮小C.金華夏至日的太陽高度角最大值將變小D.地軸與公轉軌道面的夾角將變大22.(2021七下·仙居期末)圖1是某天桿影長度變化示意圖,圖2是一年中夏至日與冬至日中午桿影長度變化示意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桿影的形成是光的反射現象B.圖1中桿影長度的變化與地球公轉有關C.圖2中桿影長度的變化與地球自轉有關D.圖2中夏至日時,太陽直射在北回歸線上23.(2021七下·溫州期末)一年中太陽直射點在南、北回歸線之間移動。某地學生發現一年中操場上旗桿頂端正午的影子總在ab之間移動(下圖甲),該地可能位于下圖乙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考點7:晝夜長短變化24.(2020七下·上虞期末)細心的小李同學發現我區路燈開閉的時間會隨著季節發生變化,下圖是“我區二分二至日路燈照明時間圖”。路燈開閉時間的變化,反映了不同季節晝夜長短的變化,圖中d日是(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25.(2021七下·柯橋月考)如圖當太陽直射點位于C點,這一天( )A.南極圈出現極晝B.晝夜等分C.南半球晝長夜短D.紹興太陽高度角達一年中的最大值26.(2021七下·椒江期末)圖甲表示北緯40°地區晝夜長短的年變化,圖乙是地球繞日公轉的模型。(1)圖甲中,在P點時間,地球公轉到圖乙所示的 (填“①"②"③"或“④")位置附近。(2)若要進行南極科學考察,你將建議考察隊選擇在 (填"1 月”或“7月")前后趕赴南極,你的理由是 。考點8:月相27.(2022七下·嘉興月考)2022年4月16日(農歷三月十六),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返回艙成功著陸,載人飛行任務取得圓滿成功,當天地球大約處于公轉軌道上的位置和當晚的月相是( )A.甲、A B.丙、D C.乙、D D.丁、B28.(2022七下·椒江期末)2022年6月5日10時44分(農歷五月初七)載有三位航天員的神舟十四號發射成功,下列有關當天月球的位置及月相說法正確的是( )A.a位置,下弦月 B.b位置,上弦月 C.c位置,下弦月 D.d位置,上弦月29.(2022七下·南潯期末)圖甲為地球公轉(地球位于兩分兩至位置)的示意圖,圖乙是四種月相照片。請回答:(1)今年教師節恰逢我國傳統的中秋佳節,當天地球所處的大致位置是甲圖中標志為 (填序號)的區間內。(2)中秋節晚上的月相最接近圖乙中的 (填字母編號)。30.(2022七下·仙居期末)太陽、地球、月球三者的相對位置在有規律地變動(如圖所示)。(1)在位置1時,地球上的人所看到的月相是 。(2)從位置1到位置2,月相變化剛好經歷了一個周期。這個周期表示 (選填“農歷”或“公歷”)一個月。考點9:日食和月食31.(2022七下·南潯期末)下列各圖中,正確反映一次日全食過程各階段順序的是(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④③② D.③②①④32.(2022七下·麗水期末)如圖是從月球上拍攝的"日食“照片。下列對發生此現象的判斷正確的是( )A.此時地球正處在太陽和月球之間B.這張照片可能是在農歷初一拍攝的C.該天地球上的月相是新月D.同時在地球上的某一地區可能也會出現“日食”現象33.(2021七下·柯橋月考)發生日全食整個過程非常壯觀,如圖,正確反映一次日全食過程各階段順序的是( )A.①②③④ B.③④①② C.①④②③ D.③①④②34.(2020七下.南潯期末)如圖所示,關于甲、乙兩圖所表示的意義,說法正確的是( )A.甲乙兩圖都表示日食的形成原因B.甲乙兩圖都表示月食的形成原因C.甲圖表示日食的形成原因,乙圖表示月食的形成原因D.甲圖表示月食的形成原因,乙圖表示日食的形成原因考點10:太陽系35.(2021七下·拱墅期末)2021年5月15日,“天問一號”著陸巡視器成功著陸火星。如圖所示為太陽系局部示意圖,其中表示火星的是( )A. ① B.② C.③ D.④36.(2020七下·樂清期末)推理是常用的科學方法。下表是關于太陽系中部分行星的信息,據表推理可得出( )行星 直徑 (千米) 與太陽平均距離 (×106千米) 自轉周期 (以地球“天”) 公轉周期 (以地球“年”)水星 4878 58 59 0.24金星 12104 108 243 0.62地球 12756 150 1 1火星 6794 228 1.03 1.9A.體積越大的行星,其自轉周期越長B.距太陽越遠的行星,其自轉周期越長C.體積越大的行星,其公轉周期越長D.距太陽越遠的行星,其公轉周期越長37.(2022七下·諸暨期末)如圖所示為甲、乙、丙三者關系,若甲為銀河系,則乙和丙最合理的是( )A.宇宙、地月系 B.宇宙、太陽系 C.河外星系、地月系 D.太陽系、地月系38.(2022七下·嘉興期末)深邃的宇宙吸引著人們不斷去探索。如圖為太陽及八大行星示意圖,試回答:(1)太陽是太陽系中質量和體積最大的天體,由熾熱氣體組成。圖中呈現的是太陽大氣層的最外層,稱為 (選填“光球”、“色球”或“日冕”)層。(2)當金星轉到太陽與地球中間且三者在一條直線上時,會發生“金星凌日”的天文奇觀,即在地球上可以看到太陽表面有一小黑點。地球上除了可以看到金星凌日外,還能看到 凌日。(3)截止目前,我國“祝融號”火星車已經在火星表面工作了300多個火星日(火星上的一天為一個火星日)。已知,火星自轉軸傾角、自轉方向、周期均與地球相近,公轉一周時間約為地球公轉一周時間的兩倍,物體在火星上受到的重力約為地球表面時的1/3。則下列推測合理的有 (選填序號)。①一個“火星日”比一個“地球日”約長一倍;②每天正午火星上的太陽高度有變化;③質量約為240千克的“祝融號”火星車,在火星表面的重力約為800牛。考點11:銀河系和宇宙39.(2021七下·嵊州期末)如圖為天體系統關系圖,甲、乙、丙、丁與其表示的天體系統對應正確的是( )A.甲-總星系 B.乙-地月系 C.丙-銀河系 D.丁-太陽系40.(2021七下·溫州期末)科學家研究發現,太陽系附近有3顆可能存在外星生命的行星。下左圖為其中一顆行星與其繞轉的恒星所組成的星系,該星系相當于宇宙結構層次中的( )A.地月系 B.太陽系 C.銀河系 D.河外星系參考答案1.A 2.A 3.A 4.B 5.B 6.C 7.B 8.A 9.A 10.A 11.D12.(1)逆(2)C;D 13.C 14.(1)北;地球逆時針轉(2)A;C(3)C(4)ABC15.(1)自西向東(2)晝夜交替(3)黃昏 16.B 17.D 18.D 19.B 20.D 21.A22.D 23.D 24.D 25.B26.(1)①(2)1月;此時太陽直射點在南回歸線附近,南半球處于夏季,氣溫高,晝長夜短,利于考察27.C 28.B 29.(1)②(2)C 30.(1)新月或朔(2)農歷 31.B 32.D 33.B34.C 35.C 36.D 37.D 38.(1)日冕(2)水星(3)②③ 39.A 40.B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