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預習1 地球上的水與水的組成考點一、水的分布考點精要:(1)地球上的水的總儲量約為1.386×1018m3,它以各種不同的形式分布在海洋、陸地、大氣和生物體中。海洋水是地球上最龐大的水體,約占地球總水量的96.53%。(2)地球上的淡水(包括陸地淡水和大氣水)僅占總水量的2.53%。陸地淡水包括冰川水、地下淡水、湖泊淡水、土壤水、河水等,它雖然占總水量的比例很小,但水體的種類較多,并為人類提供了幾乎全部的生活和生產用水。(3)地球上大部分的水是以液體的形式存在的。在寒冷的極地和高山上,水常常以固體形式存在。在空氣中,水則主要以氣體的形式存在。典型案例:(2023八上·長興期末)2022年7月14日以來,浙江省水利廳、浙江省水文管理中心多次發布水利旱情預警,湖州各地多次組織實施人工降雨,積極應對旱情。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空氣中的水汽凝結成水珠后一定會降水B.浙江今年夏秋季節盛行西北風,所以沒下雨C.人們可以用干冰進行人工降雨緩解局部干旱問題D.我國水資源的空間分布特點是東多西少,北多南少【答案】C【解析】空氣中的相對濕度達到100%時,空氣中很難容納更多水汽,氣溫驟降,空氣容納水汽的能力下降,水汽會附著在微小的灰塵顆粒上形成細小的水珠發生水汽凝結,形成云漂浮在空氣中,不一定形成降水。水珠和冰晶隨著溫度的降低和水汽的增多逐漸增大,最終形成雨滴、雪或冰雹降落到地面,形成降水。【解答】A.空氣中有水汽凝結時不一定形成降水,還需要溫度降低使水汽聚集成雨滴,A錯誤。B.浙江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夏秋季節盛行東南季風,高溫多雨,B錯誤。C.干冰升華會吸熱,空氣溫度下降,空氣中水珠和冰晶聚集增大形成雨滴而降落實現人工增雨緩解局部干旱,C正確。D.我國水資源的空間分布特點是東多西少,南多北少,D錯誤。變式1:(2023八上·椒江期末)從太空傳來的照片顯示,地球大部分面積被水體覆蓋,其中最龐大的水體是( )A.冰川水 B.海洋水 C.河流水 D.大氣水【答案】B【解析】許多人把地球想象為一個蔚藍色的星球,其71%的表面積覆蓋水。其實,地球上97.5%的水是咸水,只有2.5%是淡水。而在淡水中,將近70%凍結在南極和格陵蘭的冰蓋中,其余的大部分是土壤中的水分或是深層地下水,難以開采供人類使用。江河、湖泊、水庫及淺層地下水等來源的水較易于開采供人類直接使用,但其數量不足世界淡水的1%,約占地球上全部水的0.007%。【解答】地球上的水占地球總面積的71%;水資源中最多的水是海洋水,占97.53%;變式2:(2023八上·義烏期末)水是人類生存必不可少的一種資源,但地球上的陸地淡水只占總水量的2.53%,如圖是地球上各大洲可利用的淡水資源和人口數量各占世界總量百分比示意圖,可見( )A.亞洲水資源總量最多,不存在水資源缺乏問題 B.全球水資源的分布是平衡的C.水是循環的,沒有必要擔心水資源不足 D.亞洲水資源人均擁有量最少【答案】D【解析】地球上的陸地淡水只占總水量的2.53%,淡水資源有限;雖然亞洲的水資源最多,但是因為亞洲的人口眾多,所以人均擁有的數量是最少的;【解答】A. 亞洲水資源總量最多,不存在水資源缺乏問題 ,錯誤;B.全球水資源的分布是不平衡的 ,錯誤;C. 水是循環的,沒有必要擔心水資源不足 ,錯誤;D.亞洲水資源人均擁有量最少,正確;變式3:吃完早餐后,小明去洗碗,一會兒媽媽看見水龍頭沒關好,于是就告訴小明地球上的水資源很缺乏,要節約用水。這是因為地球上可供我們直接利用的水只有 ( )A.河流水、固體冰川、土壤水 B.河流水、埋藏較深的地下淡水、固體冰川C.河流水、固體冰川、淡水湖泊水 D.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埋藏比較淺的地下淡水【答案】D【解析】根據地球上水資源分布的知識分析判斷。【解答】吃完早餐后,小明去洗碗,一會兒媽媽看見水龍頭沒關好,于是就告訴小明地球上的水資源很缺乏,要節約用水。這是因為地球上可供我們直接利用的水只有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埋藏比較淺的地下淡水,故D正確,而A、B、C錯誤。考點二、水的循環考點精要:分布在地球各處的水通過蒸發、水汽輸送、降水、下滲、沿地表或地下流動而緊密地聯系在一起,進行著持續不斷的循環。地球上的水循環發生在陸地、海洋、大氣之間。典型案例:(2023八上·義烏期末)2022年9月5日至6日,超強臺風“軒嵐諾”北上經過浙江省東部海域,為全省大部地區帶來狂風暴雨,“臺風雨”體現了水循環的環節分別是( )A. 水汽輸送 B.下滲 C.降水 D.蒸發【答案】C【解析】水循環的環節有蒸發,水汽輸送,降水,下滲,地表徑流,地下徑流等;水循環的內因是水的三態變化,外因是太陽輻射和地心引力;【解答】臺風雨體現了水循環中的降水;變式1:(2022八上·定海期末)如圖表示水循環中的海陸間循環,其中丙、丁分別表示陸地水和海洋水,則環節①表示的是( )A.水汽輸送 B.徑流 C.蒸發、蒸騰 D.降水【答案】A【解析】海陸間循環是最大的水循環,水循環的途徑有降水,蒸發,植物蒸騰,下滲,地表徑流,地下徑流等環境;水循環的內因是水的三態變化,水循環的外因時地心引力和太陽輻射;【解答】丙、丁分別表示陸地水和海洋水 ,所以①是水汽輸送,把海洋上空的水汽運輸到陸地上空;A正確;變式2:(2023八上·義烏期末)學校科學興趣小組在討論“水”的話題,大家積極參與,話題如下(1)上圖表示自然界的水循環。其中①表示 ;(2)“南水北調”工程對我國水資源“南多北少”的狀況有所改善,據圖回答。“南水北調”工程改變水循環中的環節是 (填序號) 。【答案】(1)水汽輸送(2)⑤【解析】①是水汽輸送,②④是降水,③是蒸發,⑤是地表徑流,⑧是地下徑流;【解答】(1)①是水汽輸送;(2)“南水北調”工程改變水循環中的環節是⑤水汽輸送;變式3:(2022八上·衢州期中)如圖為水循環的示意圖,回答問題:(1)圖中各序號分別代表水循環的各個環節,其中序號③表示是 。(2)水循環的動力除了地球的吸引力外還有 。(3)人們常常通過對地表的改造,影響地球上的水循環。我國實施的南水北調工程可以緩解北方的缺水問題,該工程是對水循環途徑中的 (選填數字)施加影響。【答案】(1)水汽輸送 (2)太陽輻射 (3)⑤【解析】①是降水,②是蒸發,③是水汽輸送,④是降水,⑤是地表徑流,⑥是地下徑流;水循環的內因是舒蝶三態變化,水循環的外因是:太陽輻射和地心引力;南水北調工程是對水循環中地表徑流的影響;【解答】(1)、圖中各序號分別代表水循環的各個環節,其中序號③表示是水汽輸送;(2)水循環的動力除了地球的吸引力外還有太陽輻射 ;(3)人們常常通過對地表的改造,影響地球上的水循環。我國實施的南水北調工程可以緩解北方的缺水問題,該工程是對水循環途徑中的地表徑流⑤施加影響;考點三、水的電解考點精要:裝 置:在水電解器的玻璃管里注滿水,接通直流電,觀察現象。現 象:兩個電極上出現了氣泡,兩支玻璃管內液面都下降。電極 氣體的量 檢驗方法及現象 結論正極 氣體體積是負極的一半 氣體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 正極產生的氣體是氧氣負極 氣體體積是正極的2倍 氣體能在空氣中燃燒,產生淡藍色火焰 負極產生的氣體是氫氣實驗結論:這個實驗說明水在通電條件下,生成了氫氣和氧氣,即可表示為: 水 氫氣+氧氣。典型案例:(2022八上·義烏期中)右圖為某同學進行電解水實驗的裝置圖,據此回答:(1)圖中B端為電源的 (填“正”或“負”)極。(2)驗證C試管中收集的氣體的方法是 。【答案】(1)負(2)帶火星的木條檢驗復燃則為氧氣【解析】(1)在電解水的實驗中,生成氫氣的體積是氧氣體積的2倍。與正極相連的試管生成氧氣,與負極相連的試管生成氫氣。(2)根據氧氣的檢驗方法解答。【解答】(1)根據圖片可知,c管內氣體體積小于D管,則C管內為氧氣,D管內氫氣。與負極相連的試管生成氫氣,因此B段為電源的負極。(2)驗證C試管中收集的氣體的方法是:帶火星的木條檢驗復燃則為氧氣。變式1:(2022八上·平陽月考)用下圖所示裝置進行電解水實驗,有以下描述:①向水中加入少量硫酸,能使水電解產生氣體速度變大 ②甲、乙兩試管內收集到的氣體的體積比約為2:1 ③甲試管內產生的氣體能燃燒 ④乙試管內產生的氣體能使燃著的木條燃燒更旺;以上描述中正確的是( )A.①②③④ B.③ C.①② D.①②③【答案】A【解析】根據對水的電解實驗過程、現象和結論的理解判斷。【解答】①水的導電能力取決于其中離子的濃度,在水中加入硫酸,其中的離子濃度增大,則導電能力增強,那么反應加快,故①正確;②甲試管內氣體體積大于乙試管內氣體體積,則甲試管內為氫氣,乙試管內為氧氣,則二者的題之比為2:1,故②正確;③甲試管中的氣體氫氣可以燃燒,故③正確;④乙試管內的氧氣不能燃燒,但是能夠使燃燒的木條燃燒更旺,故④正確。那么正確的是①②③④。變式2:(2022八上·杭州期中)某實驗小組用如圖所示裝置完成電解水的實驗并收集產生的氣體(U型管中預先加入了少量氫氧化鈉,氫氣氣的密度比空氣小),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a是電源的負極B.d管中的氣體先收集的氣體可以用帶火星的木條檢驗C.U型管中加入少量氫氧化鈉的目的是增強導電性D.該實驗說明水分子中含有氫分子和氧分子【答案】D【解析】根據對水的電解實驗的認識判斷。【解答】A.a管中的氣體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說明它的密度小于空氣,應該為氫氣。而與電源負極相連的試管生成氫氣,因此a是電源的負極,故A正確不合題意;B.d管中的氣體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即它的密度大于空氣,應該為氧氣,可以用帶火星的木條檢驗,故B正確不合題意;C.U型管中加入少量氫氧化鈉的目的是增強導電性,從而加快反應進度,故C正確不合題意;D.該實驗說明水分子中含有氫原子和氧原子,故D錯誤符合題意。變式3:(2022八上·柯橋期中)如圖是電解水的簡易裝置和電解水生成氣體體積與時間的關系圖。回答下列問題。(1)若甲試管生成A氣體,則b應該接直流電源的 極。(2)把帶火星的木條放入B氣體中,能看到的現象是 ,說明B氣體具有的化學性質是 性。(3)實驗中得到的氫氣和氧氣的體積比略大于2: 1的原因可能是 。【答案】(1)負 (2)帶火星木條復燃;助燃性 (3)氧氣在水中的溶解性大于氫氣【解析】(1)在電解水的實驗中,生成氫氣的體積是氧氣體積的2倍。與正極相連的試管生成氧氣,與負極相連的試管生成氫氣。(2)根據氧氣的化學性質和檢驗方法解答;(3)可從氧氣和氫氣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同的角度分析。【解答】(1)根據圖2可知,A的體積大于B的體積,則A為氫氣,B為氧氣。與負極相連的試管生成氧氣,因此b應該與電源的負極相連。(2)把帶火星的木條放入B氣體(氧氣)中,能看到的現象是帶火星木條復燃,說明B氣體具有的化學性質是助燃性性。(3)實驗中得到的氫氣和氧氣的體積比略大于2: 1的原因可能是:氧氣在水中的溶解性大于氫氣。考點四、水分子的構成考點精要:水電解實驗可以說明水分子中含有兩種不同的、更小的粒子,這種粒子就是原子。水分子是由氫原子和氧原子構成的,因此我們可以說水是由氫和氧組成的。水的電解產生新物質,是化學變化。典型案例:(2022八上·義烏期中)從電解水的實驗中可知( )A.水是由氫氣和氧氣組成的 B.水是由氫原子和氧原子構成的C.水分子含有氫分子和氧分子 D.水電解過程中產生了新的分子【答案】D【解析】根據對電解水的實驗現象和結論分析判斷。【解答】水在通直流電的條件下分解,生成氫氣和氧氣。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可知,水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從微觀上看,水分子由氫原子和氧原子構成,故D正確,而A、B、C錯誤。變式1:(2022八上·杭州期中)下圖是電解水的實驗及電解時水分子分解的示意圖,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a試管中產生的氣體是氧氣B.a、b試管中產生氣體的質量比為2:1C.水分解的過程中,保持不變的粒子是氫原子和氧原子D.電解水的文字表達式為:水2個氫分子+1個氧分子【答案】C【解析】(1)(2)在電解水的實驗中,生成氫氣的體積是氧氣體積的2倍;(3)根據化學變化的本質判斷;(4)確定反應物、反應條件和生成物,據此寫出反應的文字表達式。【解答】根據圖片可知,試管a中生成氣體的體積大于b管,則a管內氫氣,b管內氧氣,且二者的體積之比為2:1,故A、B錯誤;水分解的過程中,反應前和反應后都只有兩種原子,即氫原子和氧原子,故C正確;水電解,生成氫氣和氧氣,則反應的文字表達式為: 水氫氣+氧氣 ,故D錯誤。變式2:(2022·浙江期中)如圖甲所示為電解水的實驗裝置, 如圖乙所示為電解水反應的微觀過程示意圖。回答問題:(1)如圖甲所示,b 管與電源 極相連產生氣體。(2)在電解水實際操作中,a、b 兩管內收集到的氣體的體積比通常大于 2:1,其原因是兩種氣體 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同,則在相同條件下, (選填“氫氣”或“氧氣”)更難溶于水。【答案】(1)正(2)氫氣【解析】(1)在電解水的過程中,生成氫氣的體積是氧氣體積的2倍。與正極相連的試管生成氧氣,與負極相連的試管生成氫氣。(2)根據氫氣和氧氣在水中溶解度的不同解答。【解答】(1)根據圖片可知,b管中氣體體積小于a管,則b管為氧氣。與正極相連的試管生成氧氣,則b管與電源正極相連。(2)在電解水實際操作中,a、b 兩管內收集到的氣體的體積比通常大于 2:1,其原因是兩種氣體 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同,則在相同條件下,氫氣更難溶于水。變式3:(2022八上·衢州期中)如圖甲所示為電解水的實驗裝置,如圖乙所示為電解水反應的微觀過程示意圖。回答問題:(1)甲圖中,b管與電源 極相連。檢驗b管中氣體的方法是 。 (2)理論上產生的氧氣與氫氣的體積比為1:2 ,由于在相同條件下氧氣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氫氣,則實驗能收集的氧氣與氫氣的體積比 1:2 (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3)該實驗可證明水是由 組成。(4)圖乙中表示氧分子的是( )A. B. C.【答案】(1)正;用帶火星的木條靠近管口 (2)小于 (3)氫和氧組成 (4)C【解析】(1)在電解水的實驗中,生成氫氣的體積是氧氣體積的2倍。與正極相連的試管收集氧氣,與負極相連的試管收集氫氣。根據氧氣的檢驗方法解答;(2)根據溶解性的大小確定二者體積之比的變化;(3)根據反應產物確定水的組成;(4)根據氧分子的構成判斷。【解答】(1)甲圖中,a管內氣體體積大于b管,則a管內為氫氣,b管內為氧氣。與正極相連的試管收集氧氣,則b管與電源正極相連。檢驗b管內氧氣的方法為:用帶火星的木條靠近管口。(2)在相同條件下氧氣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氫氣,可以近似看作氧氣稍微溶解,而氫氣不溶解,即比值1:2中,分子變小而分母不變,那么比值減小,即實驗能收集的氧氣與氫氣的體積比小于1:2。(3)水在通直流電的條件下生成氫氣和氧氣,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得到,水由氫和氧組成。(4)根據水分子H2O可知,一個水分子由兩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構成,則在中,中間黑色的大圓為氧原子。根據O2可知,一個氧分子由兩個氧原子構成,即為 ,故選C。1.(2022八上·鹿城月考)如圖表示地球上水體的分布情況,其中甲部分表示的是( )A.海洋水 B.陸地水 C.大氣水 D.冰川水【答案】A【解析】根據地球上水體分布解答。【解答】地球上的水分布于海洋、江河、冰川、大氣、地下。地球上約96.5%的水存在于海洋中,湖泊咸水占0.94%,淡水占全球總水量的2.53%。淡水中68.7%為冰川及永久雪蓋,30.01%為地下水,1.29%分布于江河湖泊和大氣中。 圖中甲表示海洋水。2.(2023八上·長興期末)2022年12月12日,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迎來全面通水8周年。你認為這一引水工程主要是通過改變水循環的哪一環節來實現的?( )A.蒸發 B.水汽輸送 C.降水 D.地表徑流【答案】D【解析】水循環的環節有蒸發、水汽輸送、降水、下滲、地表徑流和地下徑流。改變地表徑流是人類對水循環影響的主要方式。通過引河湖水灌溉、修建水庫、跨流域調水、圍湖造田等一系列針對河流、湖泊的活動來極大的改變地表徑流的自然分布狀態。【解答】南水北調這一跨流域調水屬于改變地表徑流,D正確。3.(2022八上·溫州月考)從溫州自然災害發生的歷史趨勢情況看,臺風災害是我市最為典型的自然災害,臺風引發的暴雨造成洪澇、山體崩塌、泥石流等影響較為突出。從水循環的途徑來看,臺風登陸屬于( )A.①蒸發 B.⑤地表徑流 C.④降水 D.③水汽輸送【答案】D【解析】①蒸發,②植物蒸騰,③水汽輸送,④降水,⑤地表徑流,⑥下滲,⑦地下徑流;【解答】臺風登陸屬于水汽輸送,它從海洋的上空來到大陸的上空;4.(2022八上·杭州期中)人類的生活離不開水,地球上的水通過水循環不斷被利用。下列描述正確的是( )A.水循環的環節只有蒸發、降水和徑流B.水蒸發過程中水的化學性質發生改變C.通過水循環海洋水可以轉化為陸地水D.地表水量一定與地表蒸發量相等【答案】C【解析】水循環的環節由:蒸發,水汽輸送,降水,地表徑流,地下徑流,植物蒸騰,下滲等;水循環的年內因是水的三態變化,外因是太陽輻射和地心引力;年地表徑流水量等于降水量總量-同期蒸發的水量;【解答】A. 水循環的環節只有蒸發、降水和徑流 ,錯誤;B.水蒸發過程中水的化學性質發生改變 ,錯誤,水的三態變化,它的化學性質不變;C.通過水循環海洋水可以轉化為陸地水,正確;D.地表水量一定與地表蒸發量相等,錯誤,地表徑流水量等于降水量總量-同期蒸發的水量;5.(2023八上·義烏期末)如圖是水電解過程示意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水電解屬于物理變化B.水分子是由氫分子和氧分子構成的C.水是由原子直接構成的D.水分子是由氫原子和氧原子組成的【答案】D【解析】根據對水電解過程的現象、結論的理解判斷。【解答】A.水電解時生成氫氣和氧氣,有新物質生成,為化學變化,故A錯誤;BD.根據化學式H2O可知,水分子由氫原子和氧原子構成,故B錯誤,D正確;C.水由水分子構成,不是由原子直接構成,故C錯誤。故選D。6.(2022八上·杭州期中)結合水電解現象以及電解過程微觀示意圖,下列不正確的是( )A.陰極和陽極產生氣體體積比約為2∶1B.這個微觀示意圖說明了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C.該實驗說明水是由氫氣與氧氣組成的D.該實驗證明了分子是可分的【答案】C【解析】根據對水的電解過程、現象和結論分析判斷。【解答】A.在電解水的過程中,陰極產生氫氣,陽極產生氧氣,二者體積之比為2:1,故A正確不合題意;B.在電解水的過程中,水分子分解為原子,原子再重新結合生成氫分子和氧分子,即分子改變,原子不變,故B正確不合題意;C.該實驗說明水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故C錯誤符合題意;D.該實驗證明分子是可分的,故D正確不合題意。7.(2023八上·嘉興期末)臺風是一種破壞力很大的災害性天氣,我們浙江省是臺風的重災區。(1)臺風“梅花”于22年9月14日登陸浙江舟山,帶來嚴重的風雨影響。臺風登陸這一過程屬于水循環中的 環節(選填“水汽輸送”或“地表徑流”)。(2)臺風過后河水變得渾濁,小明模擬河水的凈化過程。河水在過濾后發現仍然渾濁,導致該現象產生的原因可能是 。A.濾紙有破損B.漏斗內液面高于濾紙邊緣C.漏斗下端沒有緊靠燒杯內壁【答案】(1)水汽輸送(2)A;B【解析】水循環的環節有降水,蒸發,水汽輸送,下滲,地表徑流,地下徑流,植物蒸騰等;過濾時要求一貼,二低,三靠;一貼:過濾時,為了保證過濾速度快,而且避免液體順著漏斗與濾紙間的夾縫流下,濾紙應緊貼漏斗內壁,且中間不要留有氣泡. 二低:如果濾紙邊緣高于漏斗邊緣,過濾器內的液體極有可能溢出;如果漏斗內液面高于濾紙邊緣,液體也會順著漏斗與濾紙間的夾縫流下,這樣都會導致過濾失敗. 三靠:傾倒液體的燒杯口要緊靠玻璃棒,是為了使液體順著玻璃棒緩緩流下,避免了液體飛濺;玻璃棒下端如果緊靠一層濾紙處,萬一玻璃棒把濕的濾紙戳破,液體就會順著漏斗與濾紙間的夾縫流下,導致過濾失敗,而靠在三層濾紙處則能避免這一后果;漏斗下端管口的尖嘴要緊靠承接濾液的燒杯內壁,可以使濾液順著燒杯內壁流下,避免了濾液從燒杯中濺出.【解答】(1)臺風登陸這一過程屬于水循環中的水汽輸送;(2) 河水在過濾后發現仍然渾濁 ,可能的原因是AB;C漏斗下端沒有緊靠燒杯內壁會導致濾液四濺,但是四濺的濾液是清澈的;8.(2023八上·椒江期末)某科研團隊利用碳基吸收體(吸光性強)設計生產的一款人工增雨器,海水可通過海水通道到達碳基吸收體,如圖是它的結構示意圖。(1)頂端設計成像蘑菇一樣的傘狀結構,是為了 。(2)若在現實中大量投入使用該裝置,主要是對水循環的 環節施加影響。【答案】(1)增大水的表面積,加快水的蒸發(2)蒸發【解析】(1)影響蒸發的要素:①液體的溫度;②液體的表面積;③液體上方空氣流速;(2)水循環的主要環節有:蒸發(包括植物蒸騰)、水汽輸送、降水、下滲、地表徑流和地下徑流。【解答】(1)頂端設計成像蘑菇一樣的傘狀結構,是為了增大水的表面積,加快水的蒸發。(2)若在現實中大量投入使用該裝置,主要是對水循環的蒸發環節施加影響。9.(2022八上·臨海期中)每年的3月22日是“世界水日”,水與人類的生產、生活密切相關。(1)家庭簡易凈水器中常用到活性炭,主要利用了活性炭的 性。(2)如圖是電解水實驗的示意圖,反應一段時間后a、b試管中產生氣體的體積比約為 。(3)節約用水和保護水資源是每個公民應盡的責任和義務。 下列說法中符合這一認識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序號)。A.農業生產中過度使用農藥和化肥B.淡水可以取之不盡、用之不竭C.洗菜、淘米的水用來澆花D.工業廢水處理達標后再排放【答案】(1)吸附(2)2:1(3)C;D【解析】(1)根據活性炭的吸附性解答;(2)在水的電解實驗中,生成氫氣的體積大約是氧氣體積的2倍;(3)根據對水資源保護知識的理解判斷。【解答】(1)家庭簡易凈水器中常用到活性炭,主要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2)如圖是電解水實驗的示意圖,反應一段時間后a、b試管中產生氣體的體積比約為2:1。(3)A.農業生產中過度使用農藥和化肥,會造成土壤和水體污染,故A錯誤;B.地球上水資源十分豐富,但是可供人類使用的淡水資源十分匱乏,故B錯誤;C.洗菜、淘米的水用來澆花,可以節約用水,故C正確;D.工業廢水處理達標后再排放,可以減小水體污染,故D正確。10.(2022八上·金東月考)閱讀下列“水循環示意圖”,并回答問題:(1)寫出下列水循環環節名稱:③ ;⑤ ;(2)地球上的水體系統,進行循環需要巨大的能量,這種能量主要來自 (3)水是最常見的物質,下面是某同學對水的認識,你認為正確的是 ①在有水的環境里才可能有生命②水是生物生存所需的最基本物質③水通常以固、液、氣三態存在④人體重的約2/3以上是水分【答案】(1)水汽輸送;地表徑流(2)太陽(能)(3)①②③④【解析】水循環通過蒸發、植物蒸騰、水汽輸送、降水、下滲、地表徑流和地下徑流等環節,構成了一個整體,實現了水圈、大氣圈、巖石圈和生物圈的相互聯系,促進不同圈層之間的物質循環。水循環可分為海陸間循環、海上內循環、陸上內循環。水循環的主要環節有:蒸發、降水、水汽輸送、地表徑流、下滲、地下徑流、植物蒸騰等。水循環的動力是太陽能和水的重力作用。【解答】(1)根據圖示,水循環環節名稱:③水汽輸送;⑤地表徑流;(2)地球上的水體系統,進行循環需要巨大的能量,這種能量主要來自太陽(能)。(3)根據有關水的知識分析判斷。①生物體需要水參與身體的新陳代謝,只有在有水的環境里才可能有生命,故①正確;②生物體的60%-90%都是水分,水是生物生存所需的最基本物質,故②正確;③水通常以固、液、氣三態存在,故③正確;④人體的含水量約占體重的60%,故④正確。故正確的是①②③④。11.(2023八上·椒江期末)小科利用一杯水、鉛筆和電池連接成如圖裝置,進行了電解水的實驗。接通電源后實驗現象很不明顯。在老師的建議下向水中加入了少量白醋后,順利完成了實驗。(1)加入白醋的目的是 。(2)與電源 極相連的筆芯產生更多的氣泡。(3)鉛筆芯能作為電極,說明鉛筆芯 (選填“是”或“不是”)導體。【答案】(1)增強水的導電性(2)負(3)是【解析】(1)純水不導電,而普通的水能夠導電是因為其中存在可以自由移動的離子,且離子的濃度越大,導電性越強。(2)在電解水的實驗中,生成氫氣的體積是氧氣體積的2倍。與正極相連的試管收集氧氣,與負極相連的試管收集氫氣。(3)容易導電的物體叫導體,不容易導電的物體叫絕緣體。【解答】(1)加入白醋的目的是增強水的導電性。(2)在電解水的實驗中,生成氫氣的體積較大,會產生較多的氣泡。因為與負極相連的試管收集氫氣,所以與電源負極相連的筆芯產生更多的氣泡。(3)筆芯能作為電極容易導電,說明鉛筆芯是導體。12.(2022八上·溫州月考)水在直流電的作用下,能分解成氫氣和氧氣。當電火花通過氫、氧混和氣體時,他們即 化合成水。根據水在通直流電的條件下所發生的變化事實,回答下列問題:(1)1 管內產生的氣體是 。(2)請在圖 2 中畫出反應后的生成物 。(3)圖甲實驗揭示了水是由 組成的。【答案】(1)氫氣(2)和(3)氫和氧【解析】(1)在電解水的實驗過程中,生成氫氣的體積是氧氣體積的2倍;(2)根據電解水的反應產物分析解答;(3)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分析水的組成。【解答】(1)根據圖片可知,1管內氣體體積大于2管氣體體積,則1管內氣體為氫氣。(2)水在通直流電的條件下,生成氫氣和氧氣,則圖2中生成物為:和。(3)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可知,水是由氫和氧組成。13.(2022八上·義烏期中)天宮空間站的宇航員所需要的氧氣主要是靠電解水獲得的,請回答:(1)圖甲是電解水的實驗裝置,檢驗 a 處氣體的方法是 。(2)圖乙是電解水的微觀過程, 其正確的順序是 。(填字母)(3)在電解水的過程中會加入少量的硫酸,其目的是 , 通電一段時間后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會 。(填“變大” 、“變小” 、“不變”)【答案】(1)用帶火星的木條靠近尖嘴玻璃管口,打開活塞,帶火星的木條復燃則為氧氣(2)cab(3)增加溶液的導電性;變大【解析】(1)在電解水的實驗中,生成氫氣的體積是氧氣體積的2倍。根據氧氣的檢驗方法解答。(2)化學變化的本質就是分子分解為原子,而原子重新結合形成新分子的過程。(3)純水為絕緣體,不能夠導電,普通的水能夠導電是因為其中存在可以自由移動的離子。根據“溶質質量分數=”分析解答。【解答】(1)根據圖甲可知,a處氣體體積小于b處,則a管內為氧氣,則檢驗方法為:用帶火星的木條靠近尖嘴玻璃管口,打開活塞,帶火星的木條復燃則為氧氣。(2)根據乙圖可知,水電解的過程,其實就是水分子分解為氫原子和氧原子,而氫原子生成氫分子,氧原子生成氧分子的過程,則正確順序為:cab。(3)在電解水的過程中會加入少量的硫酸,其目的是增加溶液的導電性。通電一段時間后,溶液中的溶質質量不變,但是溶劑的質量減小,根據“溶質質量分數=”可知,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會變大。14.(2022八上·杭州期中)小金分別在等量的蒸餾水中加入不同體積的同種硫酸溶液(硫酸不參與反應),做了三次電解水實驗,測出電解水時收集到20毫升氫氣所需的時間,數據記錄如表所示。實驗次數 1 2 3蒸餾水體積/毫升 200 200 200加入硫酸溶液的體積/毫升 10 5 2收集20毫升氫氣的時間/秒 396 578 1231請回答下列問題:(1)根據上述實驗設計可知,小歡要探究的問題是 。(2)第1次實驗中,開始時,玻璃管內約有210毫升的硫酸溶液,結束后裝置中剩下的硫酸溶液中,發生改變的是 (選填數字)。①水的質量、②硫酸溶質的質量、③溶液的總質量、④溶質的質量分數【答案】(1)硫酸的濃度對電解水速率的影響(2)①③④【解析】(1)根據表格數據確定探究的變量,從而確定探究的問題;(2)根據對水的電解實驗的認識分析判斷。【解答】(1)根據表格可知,其中的變量為加入硫酸溶液的體積,則小歡要探究的問題是:硫酸的濃度對電解水速率的影響。(2)在水的電解過程中,部分水分解生成氫氣和氧氣,即水的質量發生改變,故①符合題意;其中的硫酸溶質不參加反應,因此溶質保持不變,故②不合題意;溶質的質量不變,溶劑水的質量變小,則溶液的質量變小,故③符合題意;溶質的質量不變,而溶液的質量變小,根據“溶質質量分數=可知,溶質質量分數變大,故④符合題意。故選①③④。15.(2022八上·杭州期中)如圖所示是電解水的裝置圖:(1)判斷所接電源的正負極,圖中A點表示電源 極。(2)如何檢驗b試管內的氣體 。(3)通過該實驗能夠得到如下一些結論,其中正確的是 。A.水是由氫和氧組成B.各種生命活動都離不開水C.水分子中含有兩種不同的原子D.水中氫氣和氧氣的體積比是2:1【答案】(1)負(2)將帶火星的木條放在尖嘴處,打開活塞,若觀察到帶火星的木條復燃,證明該氣體是氧氣(3)A;C【解析】(1)在電解水的實驗中,生成氫氣的體積是氧氣體積的2倍。與正極相連的試管生成氧氣,與負極相連的試管生成氫氣。(2)根據氧氣的檢驗方法解答;(3)根據對水的組成和性質的認識判斷。【解答】(1)根據圖片可知,a管內氣體體積大于b管,則a管內為氫氣,b管內為氧氣。與A相連的試管生成氫氣,則A為電源的負極。(2)檢驗b試管氧氣的方法:將帶火星的木條放在尖嘴處,打開活塞,若觀察到帶火星的木條復燃,證明該氣體是氧氣。(3)A.水在通直流電的條件下生成氫氣和氧氣,則水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故A正確;B.根據實驗現象,不能得到生命活動需要水的結論,故B錯誤;C.水分子由氫原子和氧原子構成,故C正確;D.水中不存在氫氣和氧氣,故D錯誤。故選AC。課后練習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預習1 地球上的水與水的組成考點一、水的分布考點精要:(1)地球上的水的總儲量約為1.386×1018m3,它以各種不同的形式分布在海洋、陸地、大氣和生物體中。海洋水是地球上最龐大的水體,約占地球總水量的96.53%。(2)地球上的淡水(包括陸地淡水和大氣水)僅占總水量的2.53%。陸地淡水包括冰川水、地下淡水、湖泊淡水、土壤水、河水等,它雖然占總水量的比例很小,但水體的種類較多,并為人類提供了幾乎全部的生活和生產用水。(3)地球上大部分的水是以液體的形式存在的。在寒冷的極地和高山上,水常常以固體形式存在。在空氣中,水則主要以氣體的形式存在。典型案例:(2023八上·長興期末)2022年7月14日以來,浙江省水利廳、浙江省水文管理中心多次發布水利旱情預警,湖州各地多次組織實施人工降雨,積極應對旱情。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空氣中的水汽凝結成水珠后一定會降水B.浙江今年夏秋季節盛行西北風,所以沒下雨C.人們可以用干冰進行人工降雨緩解局部干旱問題D.我國水資源的空間分布特點是東多西少,北多南少變式1:(2023八上·椒江期末)從太空傳來的照片顯示,地球大部分面積被水體覆蓋,其中最龐大的水體是( )A.冰川水 B.海洋水 C.河流水 D.大氣水變式2:(2023八上·義烏期末)水是人類生存必不可少的一種資源,但地球上的陸地淡水只占總水量的2.53%,如圖是地球上各大洲可利用的淡水資源和人口數量各占世界總量百分比示意圖,可見( )A.亞洲水資源總量最多,不存在水資源缺乏問題 B.全球水資源的分布是平衡的C.水是循環的,沒有必要擔心水資源不足 D.亞洲水資源人均擁有量最少變式3:吃完早餐后,小明去洗碗,一會兒媽媽看見水龍頭沒關好,于是就告訴小明地球上的水資源很缺乏,要節約用水。這是因為地球上可供我們直接利用的水只有 ( )A.河流水、固體冰川、土壤水 B.河流水、埋藏較深的地下淡水、固體冰川C.河流水、固體冰川、淡水湖泊水 D.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埋藏比較淺的地下淡水考點二、水的循環考點精要:分布在地球各處的水通過蒸發、水汽輸送、降水、下滲、沿地表或地下流動而緊密地聯系在一起,進行著持續不斷的循環。地球上的水循環發生在陸地、海洋、大氣之間。典型案例:(2023八上·義烏期末)2022年9月5日至6日,超強臺風“軒嵐諾”北上經過浙江省東部海域,為全省大部地區帶來狂風暴雨,“臺風雨”體現了水循環的環節分別是( )A. 水汽輸送 B.下滲 C.降水 D.蒸發變式1:(2022八上·定海期末)如圖表示水循環中的海陸間循環,其中丙、丁分別表示陸地水和海洋水,則環節①表示的是( )A.水汽輸送 B.徑流 C.蒸發、蒸騰 D.降水變式2:(2023八上·義烏期末)學校科學興趣小組在討論“水”的話題,大家積極參與,話題如下(1)上圖表示自然界的水循環。其中①表示 ;(2)“南水北調”工程對我國水資源“南多北少”的狀況有所改善,據圖回答。“南水北調”工程改變水循環中的環節是 (填序號) 。變式3:(2022八上·衢州期中)如圖為水循環的示意圖,回答問題:(1)圖中各序號分別代表水循環的各個環節,其中序號③表示是 。(2)水循環的動力除了地球的吸引力外還有 。(3)人們常常通過對地表的改造,影響地球上的水循環。我國實施的南水北調工程可以緩解北方的缺水問題,該工程是對水循環途徑中的 (選填數字)施加影響。考點三、水的電解考點精要:裝 置:在水電解器的玻璃管里注滿水,接通直流電,觀察現象。現 象:兩個電極上出現了氣泡,兩支玻璃管內液面都下降。電極 氣體的量 檢驗方法及現象 結論正極 氣體體積是負極的一半 氣體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 正極產生的氣體是氧氣負極 氣體體積是正極的2倍 氣體能在空氣中燃燒,產生淡藍色火焰 負極產生的氣體是氫氣實驗結論:這個實驗說明水在通電條件下,生成了氫氣和氧氣,即可表示為: 水 氫氣+氧氣。典型案例:(2022八上·義烏期中)右圖為某同學進行電解水實驗的裝置圖,據此回答:(1)圖中B端為電源的 (填“正”或“負”)極。(2)驗證C試管中收集的氣體的方法是 。變式1:(2022八上·平陽月考)用下圖所示裝置進行電解水實驗,有以下描述:①向水中加入少量硫酸,能使水電解產生氣體速度變大 ②甲、乙兩試管內收集到的氣體的體積比約為2:1 ③甲試管內產生的氣體能燃燒 ④乙試管內產生的氣體能使燃著的木條燃燒更旺;以上描述中正確的是( )A.①②③④ B.③ C.①② D.①②③變式2:(2022八上·杭州期中)某實驗小組用如圖所示裝置完成電解水的實驗并收集產生的氣體(U型管中預先加入了少量氫氧化鈉,氫氣氣的密度比空氣小),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a是電源的負極B.d管中的氣體先收集的氣體可以用帶火星的木條檢驗C.U型管中加入少量氫氧化鈉的目的是增強導電性D.該實驗說明水分子中含有氫分子和氧分子變式3:(2022八上·柯橋期中)如圖是電解水的簡易裝置和電解水生成氣體體積與時間的關系圖。回答下列問題。(1)若甲試管生成A氣體,則b應該接直流電源的 極。(2)把帶火星的木條放入B氣體中,能看到的現象是 ,說明B氣體具有的化學性質是 性。(3)實驗中得到的氫氣和氧氣的體積比略大于2: 1的原因可能是 。考點四、水分子的構成考點精要:水電解實驗可以說明水分子中含有兩種不同的、更小的粒子,這種粒子就是原子。水分子是由氫原子和氧原子構成的,因此我們可以說水是由氫和氧組成的。水的電解產生新物質,是化學變化。典型案例:(2022八上·義烏期中)從電解水的實驗中可知( )A.水是由氫氣和氧氣組成的 B.水是由氫原子和氧原子構成的C.水分子含有氫分子和氧分子 D.水電解過程中產生了新的分子變式1:(2022八上·杭州期中)下圖是電解水的實驗及電解時水分子分解的示意圖,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a試管中產生的氣體是氧氣B.a、b試管中產生氣體的質量比為2:1C.水分解的過程中,保持不變的粒子是氫原子和氧原子D.電解水的文字表達式為:水2個氫分子+1個氧分子變式2:(2022·浙江期中)如圖甲所示為電解水的實驗裝置, 如圖乙所示為電解水反應的微觀過程示意圖。回答問題:(1)如圖甲所示,b 管與電源 極相連產生氣體。(2)在電解水實際操作中,a、b 兩管內收集到的氣體的體積比通常大于 2:1,其原因是兩種氣體 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同,則在相同條件下, (選填“氫氣”或“氧氣”)更難溶于水。變式3:(2022八上·衢州期中)如圖甲所示為電解水的實驗裝置,如圖乙所示為電解水反應的微觀過程示意圖。回答問題:(1)甲圖中,b管與電源 極相連。檢驗b管中氣體的方法是 。 (2)理論上產生的氧氣與氫氣的體積比為1:2 ,由于在相同條件下氧氣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氫氣,則實驗能收集的氧氣與氫氣的體積比 1:2 (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3)該實驗可證明水是由 組成。(4)圖乙中表示氧分子的是( )A. B. C.1.(2022八上·鹿城月考)如圖表示地球上水體的分布情況,其中甲部分表示的是( )A.海洋水 B.陸地水 C.大氣水 D.冰川水2.(2023八上·長興期末)2022年12月12日,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迎來全面通水8周年。你認為這一引水工程主要是通過改變水循環的哪一環節來實現的?( )A.蒸發 B.水汽輸送 C.降水 D.地表徑流3.(2022八上·溫州月考)從溫州自然災害發生的歷史趨勢情況看,臺風災害是我市最為典型的自然災害,臺風引發的暴雨造成洪澇、山體崩塌、泥石流等影響較為突出。從水循環的途徑來看,臺風登陸屬于( )A.①蒸發 B.⑤地表徑流 C.④降水 D.③水汽輸送4.(2022八上·杭州期中)人類的生活離不開水,地球上的水通過水循環不斷被利用。下列描述正確的是( )A.水循環的環節只有蒸發、降水和徑流B.水蒸發過程中水的化學性質發生改變C.通過水循環海洋水可以轉化為陸地水D.地表水量一定與地表蒸發量相等5.(2023八上·義烏期末)如圖是水電解過程示意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水電解屬于物理變化B.水分子是由氫分子和氧分子構成的C.水是由原子直接構成的D.水分子是由氫原子和氧原子組成的6.(2022八上·杭州期中)結合水電解現象以及電解過程微觀示意圖,下列不正確的是( )A.陰極和陽極產生氣體體積比約為2∶1B.這個微觀示意圖說明了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C.該實驗說明水是由氫氣與氧氣組成的D.該實驗證明了分子是可分的7.(2023八上·嘉興期末)臺風是一種破壞力很大的災害性天氣,我們浙江省是臺風的重災區。(1)臺風“梅花”于22年9月14日登陸浙江舟山,帶來嚴重的風雨影響。臺風登陸這一過程屬于水循環中的 環節(選填“水汽輸送”或“地表徑流”)。(2)臺風過后河水變得渾濁,小明模擬河水的凈化過程。河水在過濾后發現仍然渾濁,導致該現象產生的原因可能是 。A.濾紙有破損B.漏斗內液面高于濾紙邊緣C.漏斗下端沒有緊靠燒杯內壁8.(2023八上·椒江期末)某科研團隊利用碳基吸收體(吸光性強)設計生產的一款人工增雨器,海水可通過海水通道到達碳基吸收體,如圖是它的結構示意圖。(1)頂端設計成像蘑菇一樣的傘狀結構,是為了 。(2)若在現實中大量投入使用該裝置,主要是對水循環的 環節施加影響。9.(2022八上·臨海期中)每年的3月22日是“世界水日”,水與人類的生產、生活密切相關。(1)家庭簡易凈水器中常用到活性炭,主要利用了活性炭的 性。(2)如圖是電解水實驗的示意圖,反應一段時間后a、b試管中產生氣體的體積比約為 。(3)節約用水和保護水資源是每個公民應盡的責任和義務。 下列說法中符合這一認識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序號)。A.農業生產中過度使用農藥和化肥B.淡水可以取之不盡、用之不竭C.洗菜、淘米的水用來澆花D.工業廢水處理達標后再排放10.(2022八上·金東月考)閱讀下列“水循環示意圖”,并回答問題:(1)寫出下列水循環環節名稱:③ ;⑤ ;(2)地球上的水體系統,進行循環需要巨大的能量,這種能量主要來自 (3)水是最常見的物質,下面是某同學對水的認識,你認為正確的是 ①在有水的環境里才可能有生命②水是生物生存所需的最基本物質③水通常以固、液、氣三態存在④人體重的約2/3以上是水分11.(2023八上·椒江期末)小科利用一杯水、鉛筆和電池連接成如圖裝置,進行了電解水的實驗。接通電源后實驗現象很不明顯。在老師的建議下向水中加入了少量白醋后,順利完成了實驗。(1)加入白醋的目的是 。(2)與電源 極相連的筆芯產生更多的氣泡。(3)鉛筆芯能作為電極,說明鉛筆芯 (選填“是”或“不是”)導體。12.(2022八上·溫州月考)水在直流電的作用下,能分解成氫氣和氧氣。當電火花通過氫、氧混和氣體時,他們即 化合成水。根據水在通直流電的條件下所發生的變化事實,回答下列問題:(1)1 管內產生的氣體是 。(2)請在圖 2 中畫出反應后的生成物 。(3)圖甲實驗揭示了水是由 組成的。13.(2022八上·義烏期中)天宮空間站的宇航員所需要的氧氣主要是靠電解水獲得的,請回答:(1)圖甲是電解水的實驗裝置,檢驗 a 處氣體的方法是 。(2)圖乙是電解水的微觀過程, 其正確的順序是 。(填字母)(3)在電解水的過程中會加入少量的硫酸,其目的是 , 通電一段時間后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會 。(填“變大” 、“變小” 、“不變”)14.(2022八上·杭州期中)小金分別在等量的蒸餾水中加入不同體積的同種硫酸溶液(硫酸不參與反應),做了三次電解水實驗,測出電解水時收集到20毫升氫氣所需的時間,數據記錄如表所示。實驗次數 1 2 3蒸餾水體積/毫升 200 200 200加入硫酸溶液的體積/毫升 10 5 2收集20毫升氫氣的時間/秒 396 578 1231請回答下列問題:(1)根據上述實驗設計可知,小歡要探究的問題是 。(2)第1次實驗中,開始時,玻璃管內約有210毫升的硫酸溶液,結束后裝置中剩下的硫酸溶液中,發生改變的是 (選填數字)。①水的質量、②硫酸溶質的質量、③溶液的總質量、④溶質的質量分數15.(2022八上·杭州期中)如圖所示是電解水的裝置圖:(1)判斷所接電源的正負極,圖中A點表示電源 極。(2)如何檢驗b試管內的氣體 。(3)通過該實驗能夠得到如下一些結論,其中正確的是 。A.水是由氫和氧組成B.各種生命活動都離不開水C.水分子中含有兩種不同的原子D.水中氫氣和氧氣的體積比是2:1課后練習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預習1 地球上的水與水的組成(原卷版).doc 預習1 地球上的水與水的組成(解析版).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